登陆注册
10491500000004

第4章 像钢铁一样坚强

1905年,是俄国革命高涨的一年。工人罢工,水兵起义,游行示威,俄国革命向何处去?社会民主工党应该怎么办?

列宁明确指出:要领导一切被剥削劳动群众为社会主义奋斗,由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

柯巴赞成列宁的主张,他写了《略论党内意见分歧》等文章,强调要把工人运动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结合起来,他在文章中说:

“什么是没有工人运动的科学社会主义呢?——这好像是放在船上而不用的指南针,只会生锈,结果只好把它扔到海里去。什么是没有社会主义的工人运动呢?——这好像是一艘没有指南针的大船,虽然也能驶到对岸,但是有了指南针,到达对岸就会快得多,危险也会少一些。把这两件东西结合起来,就会有一艘很好的大船,它会一直驶向对岸,平安靠近码头。把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结合起来就会有社会民主主义运动,它会一直向前猛进,到达‘乐土’。”

柯巴写了一份又一份传单,号召工人们起来战斗。这些传单包括《高加索的工人们,是复仇的时候了》《各民族友爱万岁》《告公民书:红旗万岁》《公民们》《告全体工人书》《第比利斯,一九〇五年十一月二十日》等。这些传单里充满了火一样的激情,愤怒地揭露了罪恶的沙皇政府。他高呼“打倒专制制度!”“武装起义万岁!”“民主共和国万岁!”

柯巴的文章和传单通俗易懂,用的是工人的语言,说的是工人生活中的事情,有强烈的感染力和号召力,很受广大群众欢迎。

在一次群众大会上,柯巴说:“为着真正获得胜利,我们需要什么呢?为着这点,就需要三件东西,第一是武装,第二是武装,第三还是武装。”

远在国外的列宁注意到高加索的柯巴,让妻子克鲁普斯卡娅写信,要求把柯巴的文章寄过来。

1905年12月,在芬兰的塔墨尔福斯召开了布尔什维克代表会议,柯巴作为高加索地区的代表参加了这次会议。这是他第一次出国,也是他第一次见到列宁。过去,他和列宁只有书信来往。列宁在会议上的讲演,深深地吸引了柯巴。后来,他回忆并赞叹列宁“非凡的说服力,简单明了的论据,简短通俗的词句,没有矫揉造作”,“那种不可战胜的逻辑力量”是列宁“演说艺术中最强有力的地方”。

1905年12月,俄国工人在莫斯科发动的武装起义被沙皇政府残酷镇压,俄国出现了严重的白色恐怖。

有的人在白色恐怖面前吓破了胆,登报退党,向沙皇政府“忏悔”。列宁提出“革命必须退却”,必须学会在新的形势下工作。柯巴完全同意列宁的意见,认真地总结了失败的教训:缺乏武器,缺乏组织,缺乏统一的团结的党,农民和军队没有响应起义。在疯狂的白色恐怖面前,柯巴满怀信心地指出:

同志们,俄国无产阶级并没有被击溃,它仅仅是退却,目前它正在准备迎接新的光荣的战斗。俄国无产阶级绝不会放下染满鲜血的旗帜,绝不会把起义的领导权让给任何人,他将是俄国革命的唯一胜任的领袖。

1906年4月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召开了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的第四次代表大会,柯巴化名“伊凡诺维奇”参加了会议,他在会上发言,主张把土地分给农民,这和他亲身感受过农民苦难的生活是分不开的。

1907年5月在英国伦敦召开了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的第五次代表大会,柯巴再次化名为“伊凡诺维奇”参加了会议,见到了许多党的领导人。他第一次见到托洛茨基,发现两个人的意见分歧很大。后来斯大林承认,他从心眼里讨厌托洛茨基,觉得托洛茨基辩论起来滔滔不绝,却是个“漂亮的废物”。他们两个人的性格、生活习惯、观点,都有许多不同。

在革命的低潮中,柯巴在高加索坚持着革命活动,巴库石油工人为改善劳动条件和提高工资举行罢工,迫使资本家同意工人的条件。这时,俄国大多数地区的工人运动被镇压,全国一片沉寂,柯巴在高加索一带却取得了有意义的进展,得到了列宁的称赞。

1908年3月,柯巴又一次被捕,关押在拜洛夫监狱。监狱里拥挤不堪,臭气熏天。凶恶的刑事犯和政治犯关在一起,监狱当局让刑事犯监视政治犯,迫害和殴打政治犯。还派密探混进牢房刺探情报。监狱的院子里搭着绞架,执行死刑,恐吓其他犯人。有些人被关进来以后痛苦万分,看不到出路。

柯巴镇镇定自若,迅速和巴库的布尔什维克组织建立了秘密联系,在监狱里写评论,秘密送出去刊登在《汽笛报》和《巴库无产者报》上。他还组织政治犯坚持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著作。在空闲的时间,他学习德文,背诵单词。许多同伴由衷地钦佩他,尊敬他钢铁的意志。

沙皇政府判处柯巴到索洛维切果斯克流放两年,这个偏僻的小村在俄国欧洲部分的最北部。押送路上,柯巴得了重病斑疹伤寒,发着高烧,不停地说着胡话。多亏了他坚强的体魄,才战胜了疾病。1909年2月底,他到了流放的地方。一天也不耽误,立刻就着手准备逃跑。6月,他逃到彼得堡,见到了老战友阿利卢耶夫。阿利卢耶夫热情地欢迎他,给他搞到一张假身份证,柯巴拿着这张假身份证马上回到了巴库。

巴库的党组织被摧残,党员大大减少,《巴库无产者报》也停止出版。有的人退出了革命队伍。怎么才能重新振奋革命队伍,把工人们团结起来?靠空洞的革命口号,当然不行。柯巴首先整顿党的组织,只用了短短的三个星期,重新出版了焕然一新的《巴库无产者报》。在第一期醒目的位置上,刊登着他写的社论《党内危机和我们的任务》,回答了当前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他周围,逐渐形成了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有奥尔忠尼启则、邵武勉、叶费莫夫等人,巴库成为无产阶级革命的一座“不屈不挠的堡垒”。几十年以后,斯大林回忆说:“在石油工人中间的三年革命工作,把我锻炼成了一个实际的战士和实际的地方工作领导者。”

1910年3月,柯巴再次被捕,被押送到索洛维切果斯克,他设法逃脱,于1911年9月6日到达圣彼得堡。三天以后,沙皇的警察抓住了他,把他强行押送到索洛维切果斯克,只过了几个月,1912年2月柯巴又一次逃走。

沙皇政府一次又一次的逮捕和流放,没有磨灭柯巴的革命意志,他像钢铁一样坚硬顽强。从这个时期,他开始使用新的化名斯大林。

在俄语里,斯大林(СТАЛИН)这个词是从钢(СТАЛЬ)转化过来的,两个词的发音非常接近。他为自己起了这样一个名字,象征着坚韧和顽强,说明了他的性格、他的追求、他的情感。从那以后,人们称他为斯大林,把他看做钢一样顽强的领导人。斯大林的名字逐渐传遍了全世界,没有人不知道这个名字,他真实的姓朱加什维利,知道的人却不多。

在流放地的时候,斯大林被缺席选为中央委员会俄国局的领导成员。俄国局负责各地党组织的监督和发展工作,任务相当重要。

俄国革命新的高潮即将来临的时候,1912年4月22日,社会民主工党创办了《真理报》。在《真理报》的创刊号上,斯大林写了编辑部文章《我们的目的》,号召无产阶级在阶级斗争中统一起来,在内部却要和平,要同心协力。

斯大林非常重视《真理报》,重视宣传工作。《真理报》成为俄国,后来是苏联人民最热爱的报纸。

《真理报》创刊的当天,斯大林在彼得堡的大街上被捕,这一次,他被流放到遥远的西伯利亚的纳赖姆边区。7月18日到达,9月1日他立刻逃走,9月12日就回到彼得堡。他为《真理报》勤奋地写文章,参加党的秘密会议。

11月,斯大林要到波兰的克拉科夫去见列宁,但是他没有护照,又不认识路,怎么才能越过边界呢?被俄国的巡逻队捉住就麻烦了。

斯大林来到边界附近的一个小镇,见到了一个波兰的老鞋匠,老鞋匠让他休息和吃饭。这位波兰人很亲切,问斯大林是不是从很远的地方来的。

“很远很远。”斯大林说,看了看在屋子里摆着的钉鞋工具和小凳子,说道:“我的父亲也是一个鞋匠,在那边格鲁吉亚的老家里。”斯大林指着遥远的东南方。

“在格鲁吉亚?”那个波兰人重复着,“那么,你是一个格鲁吉亚人?我听说过你的国家,一个好地方,有山,有葡萄园,而且像在波兰一样,也有沙皇的宪兵。”当时,波兰人民在俄国的殖民统治下,是一个被压迫的民族。英勇的波兰人民一直不屈服。想到同样受压迫的格鲁吉亚,这位鞋匠充满了同情。

“对,就像在波兰一样,”斯大林说,“没有用自己的语言教书的学校,却有很多宪兵。”

斯大林对波兰人坦率地说:“我今天必须通过边界。”

波兰人没有再问什么,他果断地同意:“好吧,我愿意带你过去,我知道路。”

这位波兰的鞋匠带着斯大林,从谁也不知道的地方,安全地越过了边界。分手的时候,斯大林想给他一点钱,波兰人坚决地推开了斯大林的手,说:“不,不要这样。我们都是被压迫者的子孙,应该互相帮助。”

在克拉柯夫,斯大林又一次见到了列宁。

在俄国,民族问题非常重要。俄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有一百多个民族。但是,俄国不是一个和睦亲切的大家庭,而是沙皇残暴统治下各民族的大监狱。少数民族在沙皇统治下呻吟,不许他们说自己的语言,不许他们写自己的文字,他们民族的风俗习惯得不到尊重。沙皇政府宣扬大俄罗斯主义。在反对沙皇统治的斗争中,怎样认识和处理民族问题,革命党怎样制定自己的民族政策,是非常重要的大事。列宁认为,斯大林出身于被压迫的格鲁吉亚族,没有大俄罗斯民族主义,一定能提出很好的意见。

斯大林出身于被压迫民族,长期在民族矛盾极为尖锐的高加索地区生活,对民族问题有最切身的感受。列宁非常高兴,给高尔基写信说:“我们找到了一个出色的格鲁吉亚人,他已经答应在收集了所有的奥地利和其他方面的材料以后为《启蒙》杂志写一篇长文章。我们要重视这个问题。”

1913年1月,斯大林写出了《马克思主义和民族问题》。这是一部重要的著作,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了民族的特征、民族问题的实质。斯大林指出工人阶级应该坚持“国际主义团结的原则”。列宁非常重视这部著作,称赞这部著作写得很好。

1913年2月,斯大林回到俄国的彼得堡,积极投入了《真理报》的工作,他主张要报导工人被压迫被剥削的生活,也要报导农民在地主压迫下的苦难。

2月23日,斯大林又一次被捕了。列宁为斯大林的被捕感到痛心,说:“我们的被捕情况是很严重的,柯巴被抓走了,柯巴幸而写完了一篇关于民族问题的长文。很好,要为真理而战。”

在彼得堡的监狱里关押了五个月以后,沙皇政府把斯大林流放到遥远的土鲁汉斯克边区,不久,又把斯大林押送到更遥远的库莱卡村。这个村子位于北极圈以内,冰天雪地,几百里没有人烟,气候严寒,呼啸的暴风雪让人喘不过气来,狂风停息以后,厚厚的积雪几乎要把村庄埋起来。夏天极为短暂,遍地泥泞,蚊虫满天乱飞。最顽强最坚韧的人才能经受得住这种考验。

斯大林坚强地生活着。他给远在彼得堡的阿利卢耶夫一家写信,感谢他们给他寄来的棉衣,他要求寄一些风景明信片,“在这个倒霉的地方,大自然也格外单调,夏天有河,冬天有雪,这就是大自然赋予这里的一切。我非常渴望看到大自然的美景,哪怕是在纸上看到也好。”

斯大林和当地的居民相处得很好,他们教斯大林在叶尼塞河上捕鱼。每一次总是斯大林捕的鱼最多,当地人谁也比不了。人们很惊讶:“难道你懂鱼的语言?”原来是斯大林善于动脑筋,能找到鱼的踪迹。

有一年冬天,斯大林在森林里遇到了可怕的暴风雪,迷了路,好容易才遇见两个农民。农民见到他的时候吓坏了,他的头发、眉毛、胡子上全都结满了冰,脸上沾满了雪,全身都是冰雪。农民说:“初看起来,简直像个冰雪的魔鬼。”

在流放地的生活是艰苦的,几十年以后,斯大林对女儿斯维特兰娜回忆起在这里的生活,打猎、钓鱼、在森林里散步,他谈到西伯利亚那严峻的美和粗犷沉默的人民,他说,他热爱西伯利亚。对于那里的贫困和落后,他深深感到痛心。

流放地还有许多革命者,斯维尔德洛夫和加米涅夫住的地方不远,他们有的时候聚在一起,讨论着,研究着。斯大林不善于和人争论,经常默默地吸着烟斗,认真地倾听、思索。

1914年夏天,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俄国军队在战场上连连失败,德国军队长驱直入,占领了大片俄国领土。在残酷的战争中,沙皇政府更加腐败,俄国人民遭受了沉重的苦难,工业衰退,农业凋敝,物价飞涨,没有粮食,买不到面包,到处是人民的不满。

革命的风暴就要来临了。

同类推荐
  • 司马昭定三国

    司马昭定三国

    司马昭随父司马懿抗蜀,多有军识。继而逐步取代曹魏家族,专揽国政,后分兵三路伐蜀,成立晋朝,成了司马家族一个新的传奇人物。本书采用通俗历史的写法,梳理司马昭的一生经历。重点表现了司马昭为官为政的智慧:如何平衡与父亲司马懿的关系,如何协调处理司马家族内部的矛盾,如何对抗曹魏家族并逐步取而代之。
  • 经历

    经历

    本书是邹韬奋先生自传性质的回忆录。全书共计61篇,追述了作者自己二十年来的生活经历和生命断片,这些作品绝大多数是作者在牢狱中所作,其中从事文化事业的经验和思想变化的历程,堪称现代爱国、民主知识分子人生道路的缩影。
  • 名人传记丛书:范仲淹

    名人传记丛书:范仲淹

    名人传记丛书——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名言背后的真人真事:“立足课本,超越课堂”,以提高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让中小学生从课内受益到课外,是一生的良师益友。
  • 刘伯温传奇

    刘伯温传奇

    元末明初,是一个风云变幻,群雄逐鹿的时代,各种英雄豪杰纷纷登上历史舞台,写下了自己浓墨重彩的一笔,刘伯温就是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一位。
  • 卡洛斯全传

    卡洛斯全传

    卡洛斯·斯利姆·埃卢,一位墨西哥的黎巴嫩移民后裔。人称墨西哥电信巨头的他,毕业于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第一份工作是数学老师。截止到2010年,他名下各类企业的总市值达一千多亿美元,将近墨西哥股市总市值的一半,而他的财富总额相当于墨西哥国内生产总值的8%。他名下的企业几乎涉及墨西哥工商业各个领域,这使他成了所有墨西哥人都难以离开的无冕之王。
热门推荐
  • 妖怪的彩色树

    妖怪的彩色树

    讲述你听说过恶魔山谷吗?传说那里住着一个妖怪,闯入山谷的人会给村庄带来灾难。可是,女孩青荷为了给妈妈采药,偷偷溜去了恶魔山谷,她坠入山崖,被妖怪阿弥救下。青荷发现阿弥拥有世上的一棵彩色树……善良而孤独的妖怪阿弥治好了青荷和妈妈的病,青荷成了他的朋友。青荷带着阿弥回到了村庄,他想让阿弥拥有多的朋友,但是,让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碧露村的坏人想得到彩色树,青荷和妖怪阿弥的友谊面临着考验……一个关于友情的美丽故事,一个用真诚写成的动人诗篇,让你学会如何去结交朋友、面对友谊。
  • 竹马超傲娇

    竹马超傲娇

    同样是出自名门世家,别人家的千金能歌善舞,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而她下得了泥坑,掏的了鸟窝。五岁的她第一次见到他,奶声奶气的说道“小哥哥,你有女朋友吗?我让我爸出钱养你啊”墨希澈“……”十六岁的她趴在教室里睡觉,作为学生会会长的他看到后将执勤表丢在她的桌上“签字”某女被吵醒后抬头看着墨希澈傻笑“签什么?结婚证吗?”墨希澈“……”二十岁时,墨希澈步步紧逼,霸气一咚,墨希澈嘴角微微上扬“你之前不是说要和我签结婚证吗?满足你”“墨希澈!!!你这是故意的”青梅竹马之恋,小可爱们了解下鸭!薄荷之恋,唯作者心酸。
  • 启迪学生思考人生的故事全集:风雨过后见彩虹

    启迪学生思考人生的故事全集:风雨过后见彩虹

    人生仿佛是四季的轮回,生命的状态便是这四季的写照。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春、夏、秋、冬,不必为沐浴春风而得意,也不必为置身冬季而叹息,人生中的每一个季节都是我们必经的过程,生命中的每一个时刻都是值得我们珍藏的记忆。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项目化实践教程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项目化实践教程

    本课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法治观教育为主要内容,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体验,帮助大学生形成崇高的理想信念,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加强思想品德修养,增强学法、守法、用法的自觉性,全面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 推窗看云

    推窗看云

    诗人徐康,近几年驰骋于散文、随笔领域,佳作迭出,引人注目。收入本书中的上百篇短小精粹之什,带着诗人特有的观察生活的敏锐视角与状物言情的优美笔触,说古道今,遣兴抒怀、率性为之,心随意到;融知识性于文史杂谭,寓幽默感于世事评说。随作者“推窗看云”——看云舒云卷,云走云停,由方寸之地可见大千世界,于尺幅之内可窥人间万象。它带给您的将是文化的蕴藉与知识的濡染,生活的色彩与深长的思索……
  • 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好看系列)

    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好看系列)

    叙事艺术的时尚化表达,是王钢作品最受儿童读者欢迎的一个重要的因素。王钢小说呈现了今天儿童生活的时尚性的一面,而且用很新鲜的、具有当下气息的语言准确地表现了校园生活和儿童内心。王钢的时尚化表达,是从两个方面进行的:一是用幽默的场景和夸张而富有情感冲击力的语言来展现形象的特征。二是小说里每一个小角色的性格和语言都是很独立性的,作家给每一个孩子都画下了一幅喜剧化的脸谱。值得注意的是,王钢意识到了儿童生活时尚化的一面,将这种时尚化加以艺术的呈现,给予审美的观照,赋予爱的色彩。
  • 尚来缘浅奈何情深

    尚来缘浅奈何情深

    来自一个小山区的他,毕业后,在一家国内知名的大公司和一女同事相识相恋,爱恨情仇从此隆重上演……
  • 必剩客的春天【全本+出版】

    必剩客的春天【全本+出版】

    唐恩窈和庹西溪均已进入“必剩客”行列,空闲的时间,她们不是在相亲,就是在去相亲的路上。在这个春天里,她们遇到了各式各样的优质“桃花”:风度翩翩的“富二代”,斯文儒雅的“离婚男”,心宽体胖的美食家,古灵精怪的名侦探,门当户对的小军医,忽然间“良心发现”的“窝边草”同事,还有难以忘情的旧情人……也许真的“相亲的路上没有最差、只有更差”,但更可能的是在无数次的坚守中“转角遇到真爱”。无论如何,“必剩客”们的“春天”,在路上了。——————————————————————————————实体书《必剩客的春天》于2012年三月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上市。当当、卓越均有销售。
  • 致姗姗来迟的你(上)

    致姗姗来迟的你(上)

    人气小天后蓝白色都市暖爱时尚力作。“恐男症”患者连笑平日有多正经,喝醉后就有多放荡不羁,不是逮着陌生人又亲又抱,就是失去理智地狂揍对方。与方迟的交集,便始于她酒后闯入男厕对他上下其手……得罪冰山脸的后果可想而知——连笑被方迟极尽差使之能事,废材的她莫名其妙地成了二十四孝邻居。更意想不到的是,她把他当作“男闺蜜”,却被他一而再地以吻封唇,美其名曰治疗她的“恐男症”:“我会亲到你不打嗝为止。”她曾是他无望中的救赎,如今该由他,带她走出封闭的自我。连笑终于恍悟,原来这个男人,一直在替她遮风避雨,帮她力挽狂澜,为她保驾护航……茫茫人海中,唯有独一无二的方迟,让她真真切切地体会到,何谓悸动。原来姗姗来迟的不是他,而是她遗失已久的怦然心动。
  • 毒战:中国禁毒英雄实录

    毒战:中国禁毒英雄实录

    他们是影视歌明星,为了禁毒事业,他们毅然投入到禁毒宣传中,充当禁毒形象大使,他们进戒毒所、入乡村、到社区,通过自身的影响力,撒播爱与温暖;他们是缉毒警,他们或卧底,或直面毒贩,在与毒贩的斗争中,舍生忘死,惩恶扬善,铁肩担道义;他们是禁毒志愿者或社区工作者,他们鞭鞑邪恶,感化迷途浪子,医者仁心,用爱坚守……他们的身上究竟有怎样的传奇故事?他们为了无毒中国梦进行着怎样的抗争?一切尽在《与魔共舞》,它将为您独家揭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