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706900000021

第21章 依琴儿女初长成 苦中寻乐的少年时光

蓉芬和庆官的爱好不一样,一文一武。

蓉芬喜欢文学。喜欢看名著,如言情小说《红楼梦》、《西厢记》……

喜欢古文和诗词。读《全唐诗》……对作诗的基本功平仄声,基本掌握。

蓉芬对庆官说:‘’做七言诗要'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你怎么经常是颠三倒四的。做出的诗不怎么押韵。”

庆官天性不服输,逞强回道:“阿姐,不说你比我上学高两级。到你这年纪,我相信决不会比你落后的。”

庆官並不愿意学这些,觉得”没劲”。

庆官爱武。喜欢看武侠小说和军事小说,如《七俠五义》、《三国演义》、《水浒传》等。

无钱拜师学武,只好模仿”练功”。有个做”大侠”,为穷苦百姓”仗义行天下”的梦想。

蓉芬当校图书馆馆长后,看了很多开卷有益的书藉,知识面迅速拓宽,文学水平也得到提高。

她的性格,随着年龄的增长和书卷气的加重,自然地发生变化,从活泼的小姑娘变成了文雅的少女。

小王家巷是个贫民窟,比不得皮市街是条富人街。

吴家的东邻朱家,租住在时家的石库门中,也是穷苦人家。

时家的房租很贵。朱家每月的租金是五块大洋。还有租户付每月十元大洋的。都是欢欢来收取。

朱家娘娘,中等个子,衣着朴素,长得很清秀。一双半大的小脚,走路一颠一颠的。他丈夫在蚌埠教书。

她的两个儿子,每天书声朗朗地勤学。二儿子朱旭元,因为小时候出过天花,脸上留有麻子,绰号“小麻子。”

朱娘娘出身书香门第,饱学诗书。谈吐和气质与众不同。写得一手好字。

她和善、热心。蓉芬有古文中不明白的地方,登门请教,她总是耐心释义。一个爱学,一个爱教。

朱娘娘的人生哲理潜意默化了蓉芬。她常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和蓉芬心中的,封建社会所宣扬的,”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想法,一拍即合。

蓉芬立志要靠读书出头。不管周围发生的一切,只一心读书。认为振兴家门的重担落到了自己身上。为了父母、弟妹,为了好亲婆、高亲娘,乃至所有关心过、帮助过他家的亲朋好友,只有读好书,有出息了,才对得起他们。

庆官空时,常去找小麻子玩,一起做游戏,并一同在他母亲的指导下,学习书法。

起初只是小麻子和他哥哥朱纯元练字,一只老式的红木书案上,雕刻精致的笔架上挂了几支粗细不同的毛笔,有羊毛的、也有狼毫的。宣纸常年舖在桌面,随时可去写几笔。边上是徽砚、徽墨。还有一叠名家字贴,有王羲之的《兰亭序》摹本、有赵孟頫、柳公权和颜真卿的楷书字贴等。

”小庆官,你也来练。”朱娘娘主动招呼着。

“算了、算了。我不象旭元坐得住。我整天贪玩,练不好的。再说有点空还要帮我姆妈做事。”

朱娘娘说:“练字要屏气凝神,这才是练定力。写字可以修身养性。字如其人,见字可识人。如果字写得歪扭,别人会低看你一等。”

又说:“写字又没任务,干完家务再练。你可拿字贴回家练,隔几天把写好的字拿来,我给你红笔圈点。”

庆官很感激,越发努力,所以字练得很好。

旭元学习很好,他有理想,努力上进。立志要为国为民,做个匡世之材。这和他母亲的”读书为名利”思想不同。

庆官和他性格、志向相同,且都祟尚义气。庆官有意仿效”刘、关、张桃园三结义”。

他们找到同弄邻居,一个六、七岁,外号叫“小点点”的男孩。

他长得瘦弱。父亲是弄口”小堂名家”吹鼓手。家里穷,穿着破烂,别的孩子总是欺侮他。

庆官同情苦孩子,见没人跟他玩,想帮助他。

庆官问小点点:“你愿不愿意和我们义结金兰。”

“什么?什么?听不懂。”

“就是结拜兄弟,我年龄最大,十一岁,是大哥,小麻子小两岁,是老二,你是老三。”庆官说道。

“好的,好的。”小点点很高兴。从来没有人这么器重过他,再说天上平白掉下了两个”哥哥。”

庆官说:“我们无钱进关帝庙烧香,无法在关公老爷见证下'结拜,'那就上我家去吧。“

领着小麻子和小点点,进了自家外屋隔出的灶屋间里。

一齐对着灶台上供着的”灶家老爷”跪下。以水代酒,行了”结拜”仪式。

让灶家老爷见证。对天起誓:”有福共享,有难共当。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做尽好事,从不作恶。”

从此,定为每个礼拜天,三人必做好事。常做的是,给孤身老人家中的水缸里拎满水、帮着去老虎灶泡开水、跑腿买零星东西……

庆官很活泼,喜欢在北寺塔下面的树林里用弹弓打麻雀。好不容易麻雀打中后跌落,他又心疼麻雀的眼晴怎么打伤了,怎么腿上出血了……又给上药、又给包扎。三弄两弄,结果鸟逃走了,他又生自已的气。

有了两个兄弟,更是玩疯了。

夏末初秋,三人夜里提着小灯笼到荒蕪、潮湿的郊外草丛中,用三角小网兜捉蟋蟀,捉到后放到小竹筒里,回家后转放到有盖的小园瓦罐中。

老大、老二要上课,就由还没上学的小点点看管。好在蟋蟀食量很小,每只每顿仅吃一粒米。

空闲时,他们打开瓦罐盖,拿蟋蟀草的毛丝逗蟋蟀。一罐放两只,互斗决胜负,取乐。

他们还用带网的长杆绑上自制的白面筋去柳树林、杨树林粘树上的知了。

到西瓜田里捉金龟子,用长细绳栓住,让它飞。

打玻璃弹子、刮洋画片、滚铁圈……

虽然生活很清贫,但丝毫不影响他们对生活的热爰。

在照墙和屋间的小天井前,有块窄长的空地,庆官把它开垦出来。

为节省开支,种上丝瓜、南瓜和蚕豆等,解决一点吃菜问题。

务农的事,经常问小点点的母亲,她出身在农村。

庆官用竹杆和编结的草绳网格搭了个天棚,丝瓜和南瓜叶藤爬满棚子,绿绿的丝瓜一条条地垂下来。南瓜要上屋顶,靠阳光才能生长好。

庆官每天早晚忙忙碌碌,以保收成。甚至有时还在棚下合十求祷。

南瓜只结了一个。真大,有十几斤重。

欢欢的姐姐三阿姐看见,对庆官开玩笑:“这只南瓜跟你一样,也是独养儿子呢。”

庆官高兴得哈哈笑。

三阿姐说:“庆官,到我家去玩。”

又说:“四官也叫你去玩呢。”

四官(四阿哥)是时春生的独子,已是时家机织厂成年的小当家。平时对佣人和厂里的工人们吆五喝六的,神气十足。

但见到小庆官不同,总是喜欢双手举起庆官,以示高高在上,好威风。逗他说:“庆官,庆官,你的名字是钦官,是要做大官的。现在没皇帝了,'钦官'改成'庆官'了,哈哈。”

光嘴上说得好听的娘姨妹妹也叫庆官去她家玩。只有姨夫对庆官冷冷的,见了不理不睬。总是喜欢把自己抽水烟袋的烟雾,喷到庆官的对面。冷处理令庆官感到寒意。

姨夫特别喜欢蓉芬,夸她文静雅致、聪明爱学习、奋发上进。指责欢欢,让欢欢向蓉芬学习。

姨夫知道依琴家生活困难。有时在客厅碰到去找欢欢的蓉芬,会招招手让蓉芬近前,往她口袋里塞一块银元,用手指指里边,轻声说:“千定不要告诉欢欢。”

他怕欢欢知道了,会去告诉依笙。

依笙家的宅子很大,后门在小王家巷,前门在皮市街。全家住在前门。

西邻是时家三哥的人工织坊,和依笙家的住房外墙间,留有一条小条弄。往北没几步路,是通小王家巷的出口。往南可绕到皮市街,依笙家的正门。

依琴全家也走此条小弄到小王家巷或皮市街。另外在东边,朱娘娘住房拐弯处,也有个到小王家巷的出口。

庆官在纱缎小学读过书。上学要穿过小条弄,途经”天妃娘娘宫”。

在天妃宫桥的桥堍下是龚家和几乎门挨门的时家。

活蹦乱跳的庆官,放学后或礼拜天交替地在两家之间玩。是不请自来的常客。

老舅妈姜春家,客堂前露天放着两只大水缸,里面养着蝌蚪、各式金魚。水里放了水草,还做了盆景假山。这些都是庆官和小麻子、小点点的“杰作”。包括去小河里捞鱼食,平时喂鱼、换水等都被三人包了。

老远,老舅妈就听出庆官的脚步声,高喊道:“小祖宗,又来了。一阵风似的,我说你不能好好走路呀,不要绊倒了。”

老舅妈对人凶恶。但对庆官不同,她喜欢这个聪明可爱的淘气包。

她帮庆官撑起竹竿,挂上粗麻线当电线。两端系上小木条,手提当电活听筒。

假装自己是小麻子、小点点或庆官同学,”喂、喂、喂”地和庆官说三道四通电话。

她会帮庆官玩,逗他乐,自己也乐。

逢开饭时,孩子气十足的庆官会毫不客气地留下吃饭。坐到朝南的正中位置,和大表哥鸿运争抢鱼肉吃,不会脸红。

老二鸿升阿哥笑道:‘’庆官弟弟,什么时侯成了我家老上代了,正中尊位被你包了呀。”

庆官嘻皮笑脸地说:“你们偏大哥,好吃的尽放他面前。我不坐正中,怎么吃得到。我自己想办法。”

老舅妈说:”天地良心,阿庆呀,我什么时候少你吃的。老大自小体弱多病,胃口不好,还不是想让他多吃点,把身体弄好。”

有一天庆官和大哥鸿运争抢一根”香肠“。大哥嗔怪道:“这是我补肾亏吃的`马吊子`,你也要吃。”说着,边用筷子夹着”香肠“,往庆官嘴里塞。庆官见状,连连摆手,吓得躲到桌子底下。大哥还虚张声势吓唬他,庆官更是讨饶不迭,不敢钻出桌子。笑得大哥的媳妇“新嫂嫂”和鸿升都饭喷。三哥鸿程还在一旁帮腔,装作要去拉庆官出来。

表哥们很友善。都知道,正在长身体的庆官很可怜,在自己家里常常吃不饱,更不用说吃鱼肉了。因此不责怪他,反而同情他,由他任着性子。

庆官到时家,更是“肆无忌惮。”目中无人,想怎么玩就怎么玩。

娘姨妹妹却特别喜欢阿庆,招呼阿庆快来吃什么糖呀、果呀的。还喜欢抚摸他的平顶头,开玩笑地说:“庆官将来必做大官的。”

欢欢爱玩”麻将”,蓉芬觉得浪费时间,但是为了友情,有时陪她叉几圈,从不赌钱。

吴家屋前有棵大石榴树,深秋可摘得两大篮皮色深红、熟透开裂的大石榴。

不过,还得送一篮给欢欢带回去,有时欢欢还嫌少嫌小的,庆官觉得很气人。

庆官对欢欢说:“这树上的石榴一半给我吃了,另一半是给你吃了去。”

又说:“你家不缺这些果品,干嘛还要吃我们穷人家的。”

欢欢笑了笑,说:“不知道为什么,外面买的石榴,总不如这儿的好吃。”

庆官说:“你不知道我下了多少功夫。你只会吃白食。”

欢欢马上正颜说:“这树不管以前是谁种的,长在我家门口,就是我家的。给你吃一半就不错了。”

有一天,欢欢来找蓉芬,发现吳家气氛不对,包括心安也在叹气。一问是美芬病了,无钱医治,快不行了。

依琴顾不上做工,又去庙里烧香拜佛了。

欢欢随蓉芬进了里屋,是用板隔开的三个小卧室。美芬缱缩在一隅的小床上,奄奄一息。

门帘上挂着红布条,让外人莫入;桌上油盏头的一侧竖着黑硬纸板,点灯时好遮光。

蓉芬说:“美芬刚出完痧子(麻疹)。出痧子要避人,怕传染别人。另外避光,不然坏眼晴。要避油烟和避风。最怕见风,只要见点风,疹子会突然隐退而毒攻内心,没救的。”

又说:”本来全身疹子都出全,病已全愈。美芬饿过头,不小心多吃了点,加上病后身体虚弱,稍微受点凉又发烧。出痧子最怕并发症了。”

蓉芬叹了口气,说:“没钱看病。近来姆妈调经拿不到钱,手工织机迅速被机器织机所代替。放“调经”活儿的手工作坊老闆都想改行了。姆妈现在另外揽了一份在家纺纱的活,加上做女红和折锡箔的钱贴补家用。”

美芬发着高烧,浑身发抖。不时地伸出舌头,喊疼。欢欢走近一看,吓了一跳。

大叫起来:“怎么美芬的舌头龟裂,变焦黑了,好怕人。”

蓉芬说:“因为没钱请医生看病,姆妈给美芬吃庙里佛殿上的香灰水和蜡烛水,吃成这样。”

庆官挿嘴说:“姆妈要强,死活不肯开口向人借钱。我病时,没钱请医生,就叫我的'魂,`叫着`庆官快回来,`来治病。”

欢欢说:“姨妈糊塗,怎么会相信这些。难怪美芬的病会越来越重。全害死自己女儿的。”

正好依琴拜佛回来。

欢欢说:”姨妈,我有零花线,我回家去拿一点来。钱你不要推了,以后还我时,按市面价百分之三付利息好了。救美芬的命要紧。马上找个好医生看病,千定千定。”

临走,不忘叮咛:“借钱的事千万不要告诉我姆妈。”

依琴心中难过:“有钱人家的小姐,零花钱都比我们全家生活费多得多。”

就这样靠欢欢的钱,请了个老中医,把美芬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后来依琴还钱时,比原约定的多付了些利息,欢欢没推辞收下了。

同类推荐
  • 海天漂

    海天漂

    一群年轻人,热血文艺,心存梦想,追寻更好的发展,骨子里的行走天下冲动,不惜放弃稳定工作生活,一路向南,俊哥淑女同仁,组团南下,历尽风云雪月雷电变幻,寻找自己的归途,有外在的归宿,更想有心灵的家园和依托。情节跌宕起伏,东南亚风情盎然,意趣又好玩,情趣犹在,一路奋斗进取,路边风景优美,人物形象丰满多样,内心细腻,描写刻画,场景宏大,变化多端,相信读起来不乏味。好玩的故事,尽在江南甘棠海天漂。
  • 找组织

    找组织

    本篇是根据作者亲身经历创作的写实题材的小说,既然是小说,必定有虚构,但,本篇虚构内容仅占全篇5%以内。一个整天泡在金钱堆里的小出纳,最后怎么把自己变成一个吃了上顿没下顿满嘴跑火车的小导游的,当中发生了什么事?
  • 红土地恋歌

    红土地恋歌

    在南方某个革命红区,有着一群朝气蓬勃的大学生村官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奔赴在这片贫瘠的红土地。他们一步步地用双脚去丈量这条大山之路,人间的温情使这条大山之路充满了温度,然而他们却……
  • 老师陈平凡

    老师陈平凡

    陈平凡,一个普普通通的师范生,带着对教育事业的憧憬,也怀着传统文人的济世情怀,走进了北方县城的一所重点高中。在这所学校,他无根无派无背景,四处碰壁麻烦重重,既要在形形色色的人物之间奔走周旋,又要在林林总总的现实面前坚守理想。一路跌跌撞撞,不免浮浮沉沉。那么最终,他能否凭着他的才华与悟性,勤奋与执着,逆流而上,成功突围呢?
  • 一锅热咖喱

    一锅热咖喱

    简介:易三平,著名的小提琴演奏者,却恰恰是因为小提琴,而倍感压力;肖飞,一个在幼时便经历家变、之后便成了一个无父无母的孤儿的男孩,也尝试着在这个世界,找到自己的一个位置。当这两人同住一个屋檐下,便是无法轻易扯断的羁绊。“我照顾你,你看着我。我们一起去找人生的光。”原生家庭是每个人都要面临的问题,这些问题就藏在平淡的日常中。父母和原生家庭是个人不能选择的,但要怎么在这种不能选择的境遇下,过好自己的人生,是一个课题。
热门推荐
  • 重活在未来

    重活在未来

    光的对面是暗。 时空的对面是我和你。 当时空的阻隔被打破,失忆男子莫飞逸面对的,是超科技的未来。 渡过平静的校园生活,莫飞逸终于看到这和平世界的另一面。 一场追逐,一场战争,一次信念之间的碰撞。 无关对与错,一切都在改变。(书友群:245434308)
  • 异界狂三的日常生活

    异界狂三的日常生活

    我变成了……狂三继承了她的性格来到了异界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明朝大博弈

    明朝大博弈

    本书是作者章宪法继《明朝大败局》之后又一研究明史的力作,将目光从朝堂之上转向更广阔的天地,民间富商、风流才子、航海先行者、旅行家等不一而足。尽可能立体地探索、还原明朝的细节与暗面,发掘最后一个汉人王朝鲜为人知的特质。以更为陌生的视角,重现历史人物跌宕人生;以显微镜式的剖析,还原历史细节与暗面,另辟蹊径再现大明王朝惊心动魄的权力博弈。
  • 八零之神医有毒

    八零之神医有毒

    新文《我真不是鉴宝师》已经发布,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过去看看哦! 本文是轻松向技术流暖文,不是玄幻!中医高手回到八零邂逅大专家和开诊所的故事! 本文是架空文,参考八十年代背景,不能保证完全符合那个年代的所有历史和细节,谢绝考据党!
  • 腹黑顾总超甜的

    腹黑顾总超甜的

    【病娇男主甜宠影后女主】谁人不知帝都第一美人顾少,少年天才冠绝天下,却独独搞不定自家的小老婆。影后夏晴天费尽心思终于把闷骚腹黑的顾美人拐回家后,却做了甩手掌柜一心要在演艺圈闯荡江湖。“老婆,你已经两天没回家了,你是不是不爱我了?”看着顾寻璟那温润如玉精致如妖的脸配上哀怨小媳妇的神情,夏晴天无奈扶额,“滚!”
  • 北江流入芦苞

    北江流入芦苞

    黄明晖著的《北江流入芦苞》说的是在70年代的某一年,珠江三角洲的佛山市三水区下辖的芦苞镇发生的故事,描述了百岁老妪鸦老太、鳏夫何松、青年何乐义、女青年尹惠莲等人在旧的性爱和婚姻理念下,对婚姻的理解与经历。那是一段芦苞人用传统的善良、仁爱、知理、大义熏陶过的历史。
  • 衡中,梦开始的地方

    衡中,梦开始的地方

    228班是衡中历史上第一个实验班。2005年高考,8名同学考入清华北大,创造了衡中历史上的一个传奇,66名同学,37人考入北京名牌高校,河北省前2000名,228班占46人,全班同学都考入重点大学。进入大学后,228学子继续秉承衡中“追求卓越”的校训,热心学校各种活动,表现出良好的个人素质,取得了很多优异成绩。现在228学子分布在祖国各地,有的已经参加了工作,有的还在学校深造;有的组成了家庭,有的还在一个人打拼。不管身在何处,他们都有一个响亮的名字:228。留给学弟学妹的不仅仅是一个骄人的高考成绩,更是一种“永争第一,追求卓越”的精神。这种精神已经成为228,也是所有衡中人永远的精神财富。
  • 大乘集菩萨学论

    大乘集菩萨学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中华将帅故事

    中华将帅故事

    战争造就将帅。将帅统领千军万马,驰骋疆场,或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或勇敢勇猛,冲锋陷阵,用血与火书写了威武雄壮而又残酷血腥的篇章。中华历史上的有为将帅,大多是杰出的军事家,有的还是军事理论家。《中华将帅故事》从众多将帅中选择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四十三人,采用故事形式,真实地客观地介绍他们的生平事迹。。《中华将帅故事》展现将帅的风采,讴歌将帅的功勋,旨在激励广大青少年从中吸取力量,弘扬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精神,增强民族荣誉感和自豪感,更加热爱我们的国家、民族和军队,随时听从召唤,为国家、民族和人民而战斗,哪怕流血、献身也在所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