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760600000019

第19章

《太阳的耻辱》在十月份出版了。马丁割断快递邮包上的绳子,编辑赠送的六本样书散在了桌子上,可他的心中却充满了沉重的悲哀。他想到,如果这书是在短短几个月前出版的,他准会感到狂喜,他不禁将本来可能有的喜悦跟现在感到的冷淡作了一番对比。这是他出版的第一本书,可他的心跳并没有因此稍稍加快,反而感到悲哀。它现在对他来说没有什么意义了。这事充其量能让他得到些钱,可他现在并不在乎钱。

他拿了一本书到厨房去,送给莫琳亚。

“是我写的,”他为了打消她的疑惑,这样解释道。“就是在那间屋子里写的,我猜想,你送给我的几大碗汤帮了大忙。收下吧。给你了仅仅作个纪念。”

他并不是在吹嘘,也不想炫耀。他惟一的动机是想让她高兴高兴,让她为他感到自豪,让她明白她对他的信任是有道理的。她把书摆在客厅里,放在家里那本《圣经》上面。她的房客写的这本书是件神圣的东西,是友谊的象征。它淡化了发现他是个洗衣工让她受到的打击,另外,虽说她一句也看不懂,可她知道书中的每一句都非常了不起。她是个思想单纯、讲求实际、勤劳干活的女人,但是也十分富有天赋的坚定信念。

他看到文摘社每星期寄来关于《太阳的耻辱》的评论时,跟收到样书时的心情一样冷淡。显然,这本书引起了轰动。对他来说,这不过意味着口袋里要装进更多的金钱。他可以为里奇好好安顿一下,把许过的愿全都兑现,还可以余下很多钱,足够建造那座茅草城堡了。

辛格特利·达恩利出版公司小心谨慎地在第一版印了一千五百本,可是第一批书评一刊出,第二版马上印了第一版册数的两倍。这一版还没有交货,第三版五千册的订单又来了。伦敦有家出版社打来电报,寻求出版该书的英国版本,接踵而至的是法国、德国、斯堪的纳维亚国家在翻译这书的消息。这本攻击梅特林克派的书出版的时机再好不过了。一场激烈的论战被挑了起来。萨利倍和海克尔赞成《太阳的耻辱》中的观点,为它辩护,他们俩这一次总算在一个问题上站到了一起。克罗克斯和华莱士站在反对立场上,而奥列佛·洛其爵士试图提出一种折衷观点,以便使之与他那一套宇宙理论相一致。梅特林克的信徒们纠集在神秘主义的原则周围。切斯特顿就这个问题写了一系列据称不偏不倚的论文,却把全世界都给逗乐了。整个这事件、这场辩论以及参加辩论的人,被萧伯纳雷鸣般地轰了一顿,好像给打进地洞里去。不必说,挤满比武场的是二流角斗士,但是那尘土飞扬、汗流浃背、声嘶力竭的场面却实在恐怖。

“这真是个奇迹,”辛格特利·达恩利出版公司写给马丁的信中说,“哲学批评性的论著居然像小说一样畅销。你挑选的题材再好不过了,一切条件也异乎寻常地有利。我们无需向你保证说,我们正在抓紧时机赶印。此书在美国和加拿大已经销出四万册,新版的两万册正在印刷中。我们加班工作,设法满足市场需要。当然,我们也尽力促成了这种需求。我们已经在广告方面花费了五千美元。此书一定会创造销售的新记录。”

“我们冒昧地附上预约你下一本书的合同正副文本。请注意,我们已将版税率提高到百分之二十,这是任何稳健的出版社敢于付出的最高版税率。假如你对我们的条件感到满意,即请将书名填入合同中‘书名’一栏。我们对书的性质不作任何规定。任何题材的任何书都欢迎。如果你手头有已经写成的作品就更好。现在的时机好得不能再好了。”

“一收到你签署的合同,我们将立即愉快地预付版税中的五千美元。你明白,我们信任你,我们准备大张旗鼓地为你效劳。我们还希望跟你签订一份长期合同,比方说,为期十年,在此期间,你的一切作品,我们都将以单行本独家出版。详情容以后再谈。”

马丁放下信,在脑子里算了一道算术题,算出一毛五分乘以六万册等于九千块钱。于是他签署了新合同,在书名栏里填上《欢乐的烟雾》,寄还给出版商,同时还寄出二十篇短篇小说,那是他尚未研究出报纸上短篇小说的规律前写出的。辛格特利·达恩利出版公司寄来的五千美元支票快得只用了美国邮政一个来回所需的时间。

“莫琳亚,今天下午两点钟,我想带你进城去一趟,”收到支票的那天早上,马丁这么说。“要不这样吧,两点钟在第十四街和百老汇路的交叉路口等我,这样更好些。我会去找你的。”

到了约定时间,她等在那里了。准是鞋子,她对这个谜只能猜到这么个线索,等马丁带着她从一家鞋店旁走过,进了一家房地产公司时,她脸上流露出又吃惊又失望的表情。随后发生的事情像一场梦,永远留在了她的记忆中。文雅的先生们一边跟马丁交谈,一边仁慈地朝她投来微笑。一架打字机滴滴嗒嗒响了一阵。人们在一张很排场的文件上签了名。她的房东也在场,也签上了他的名字。一切结束后,她走到外面的人行道上,她的房东对她说:“好啦,莫琳亚,这个月你用不着付我七块半美元的房租啦。”

莫琳亚顿时惊得说不出话来。

“下个月,下下个月,都不用付啦。”她的房东说。

她语无伦次地对他表示感谢,仿佛受到了他的恩典。她回到北奥克兰跟熟人商量这事,还向葡萄牙食品商请教了一番,最后才算弄明白,她付了多年房租的这座小房子现在真的属于自己了。

“你怎么不来买我的东西了?”当天晚上,马丁下电车时,葡萄牙商品商走出店门跟他打招呼说。马丁回答说,他现在自己不做饭了。老板请他喝了一杯。他注意到那是这家店里最好的葡萄酒。

“莫琳亚,”马丁当晚宣布说,“我要跟你分别了。你自己不久也该离开这里。然后,你可以把这房子租出去,自己当个房东。我记得,你在圣安得罗还是在海华滋有个做牛奶生意的哥哥。我要你别洗那些衣服,把它们统统退回去,明白吗?明天到圣安德罗或者海华滋,或者不管去什么地方,总之,把你哥哥找来。叫他来见我。我准备在奥克兰都市饭店住一段。他有眼力,一定能物色个好奶牛场。”

后来,莫琳亚当上了房东和一家奶牛场惟一的业主,雇了两个帮手替她干活,还开了个银行账户,虽然孩子们全都穿着鞋子去上学,她的银行存款仍然不断地增加。人们都梦想过童话中的王子,然而很少有人真正遇到过,辛勤干活、讲究实际的莫琳亚连做梦时也没有见到过什么童话中的王子,但是她却接待了一位伪装成洗衣工的王子。

在此期间,世人开始询问:“这个马丁·伊德到底是个什么人?”他拒绝向出版商提供自己个人履历方面的资料,但是报纸是拒绝所不能阻挡的。奥克兰是他的家乡,记者们追寻到几十个能提供情况的人。各种有关他的情况,或真或伪,他的一件件所做所为,有的实在,而大部分纯属捏造,全都展现在读者面前,文章中还夹杂着抢拍的照片和正面相片——是从当地一个摄影师那里弄来的,他以前给马丁拍过照片,此时迅速弄到版权,投入市场。马丁对杂志和资产阶级社会深恶痛绝,起初跟这种公开个人隐私的行为作过斗争。但是后来他屈服了,因为屈服比斗争容易得多。他觉得无法拒绝远道而来求见的特派作家。再说,自从不再写作和学习以来,每天都有许多打发不完的时间,这些时间总得消磨掉才行。所以他就放任自己的兴致,让人家来访问他,谈出自己关于文学和哲学的见解,甚至还接受资产阶级的邀请。他已经安于一种奇怪而舒适的心境了。他不再感到担心。他原谅了所有的人,甚至也原谅了那个把他描绘成红色魔鬼的小记者,他还让这个记者写了一整版的访谈,外加专门拍摄的一幅照片。

他有时跟里奇会面,她显然对他变成个名人颇感遗憾。这把他们之间的差距拉大了。或许是出于缩小这种差距的愿望,她听从了他的劝告,上夜校和商学院去读书,而且还由一位索价惊人的服装师为她定做时装。她每天都有显著的进步,后来,马丁不禁怀疑自己的做法是否正确,因为他心里清楚,她的服从和努力全是为了他。她想让他觉得自己有价值,有他所看重的那种价值。然而,他却没有让她看到任何希望,他像个兄长一样对待她,并且很少去看她。

趁他红得发紫的时候,《逾期》被梅雷迪思—洛厄尔公司赶印出来上市。因为这是部小说,在销售册数方面比《太阳的耻辱》更加轰动。一连好几个星期,他有两本书荣登畅销书的榜首,这可是史无前例的。这个故事不但吸引了小说读者,就连那些如饥似渴地阅读《太阳的耻辱》的读者,也为他在这部海洋生活故事中对宇宙的深刻理解感到着迷。他不但十分出色地攻击了文学上的神秘主义,而且成功地拿出了他所主张的那种文学作品,这就证明了他是个难得的文学天才,一身兼备批评家和作家的双重才能。

金钱滚滚向他涌来,他的名声越来越响。他像划过文学界的一颗彗星,发出熠熠光辉,可他对自己引起的这场轰动不但不以为然,而且觉得好笑。有一件小事让他想不通,如果人们了解这事,也会感到迷惑不解。但是人们的迷惑将不是为这个事件本身,而是为他居然这么小题大做感到迷惑。布朗特法官请他去吃饭。就是这么一件小事,或者说是一件小事的开端,而这事很快就会变成个大事。他非常粗暴地当面侮辱过布朗特法官,但是布朗特法官在街上见到他时,竟然请他去吃饭!马丁不禁回想起在蒙埃司家多次见到过布朗特法官,可他从来没有请他吃饭的意思。马丁自忖道,他当时怎么就不请他吃饭?自己并没有发生任何改变,还是同一个马丁·伊德。到底是什么发生了变化?是因为他过去写的东西此时出现在书本的封皮下面了?可那是过去早已写好的东西呀。并不是他在那以后写出来的。那是在布朗特法官跟其他人一样讥笑他信仰的斯宾塞、藐视他的智慧时已经写好的作品呀。因此,布朗特法官请他去吃饭并不是为了什么真正的价值,而纯粹是为了某种虚假的价值。

马丁笑着接受了邀请,可又为他的满足感到十分诧异。宴席上有五六位身居高位的人士和他们的女眷,马丁发觉自己成了来宾中的显要人物。布朗特法官私下里劝马丁加入冥河俱乐部,那可是个对成员要求十分苛刻的俱乐部,它的成员不仅要有钱,而且要有成就,汉威尔法官立刻热心地帮着劝马丁。马丁拒绝了,心里越发感到迷惑不解。

他忙着打发那一堆手稿。编辑们写来的索稿信让他疲于应付。人们发现他是个有风格的作家,而且在每篇作品中都体现了这种风格。《北方评论》刊出他的《美之摇篮》后,又写信来要六篇性质相同的论文,可惜他没有了,因为《伯顿杂志》以一种投机心理向他提出以每篇五百块钱的价格要他五篇论文。他回信说,可以满足他们的要求,但价格是每篇一千块。他记得,这些稿子以前都被他们退回来过,现在,他们却拼命嚷着要。他们的退稿单全都一样冷酷、机械、千篇一律。他们以前折磨过他,现在,他要反过来折磨他们。《伯顿杂志》照他开的价买走了五篇论文,剩下的四篇被《麦金托什杂志》以同样的价格抢走了,《北方评论》太穷,无法承受这种高价。就这样,《神秘的祭司长》、《奇迹梦想家》、《自我衡量的尺度》、《错觉论》、《神与人》、《艺术与生物学》、《批评家与试管》、《星尘》和《高利贷的尊严》纷纷刊出了,它们引起的震动、抱怨、不满,很久才逐渐平息下来。

编辑们写来信,要他自己提出条件,他照办了,但是寄出去的全是早已写成的作品。他坚决不写新东西。一想到要重新写作,他简直就要发疯。他看到过勃利斯德被人们撕得体无完肤,虽然人们对他喝彩,但他就是忘不了当时的情景,也无法对人们产生丝毫敬意。他觉得自己受欢迎好像是对勃利斯德的侮辱和背叛。他为此感到难过,但是他决心装满自己的口袋。

他经常收到编辑们这样的来信:“大约一年前,敝社不幸拒绝过你的爱情诗集。虽然我们当时深深为你的诗所打动,但是当时已经作出的安排使我们不便刊登你的稿子。如果稿子仍然在手,假如你愿意将稿子交由我们刊登,我们将感到不胜荣幸,愿意按照你提出的条件登载。我们还愿意以最为优厚的条件将该作品编辑成单行本出版。”

马丁想起他用无韵体诗写的一出悲剧,便把它寄出去顶替。寄出之前,他先读了一遍,觉得那篇东西既浅薄又毫无价值。但是他还是把它寄了出去。它发表后让编辑感到无限遗憾。读者们怒不可遏,疑惑不解。这种装模作样的胡扯跟马丁·伊德的高水平相差太远啦。人们断言,这绝对不是他的作品,是杂志笨拙的赝作,要不然,就是马丁·伊德模仿大仲马的手段,趁自己走红的时候雇人动笔。但是,当他解释说,这篇东西是他初涉文学领域时的习作,而那家杂志不拿到它就不罢休,大家就把那家杂志着实嘲弄了一番,结果,这事以那家杂志的编辑易人而告终。那篇悲剧当然没有印成单行本,可马丁已经把预付的稿酬装进了自己的口袋。

《科尔曼周刊》花了近三百块钱,给马丁拍来一份电报,约他写二十篇论文,每篇出价一千块钱。他们愿意请他免费在美国各地旅行,选择他喜欢的任何题材写文章。电文的主要部分为他开列了许多虚拟的题目,为的是让他了解他们对他的写作题材不加任何限制,惟一的限制是他只能在美国旅行。马丁在回电中说,抱歉不能接受,还要求对方付电报费。

《维基—维基》在《沃伦月刊》上刊出后一举成功。后来还出版了该书的单行本,书页的边缘很宽,装帧十分精美,马上就引起旅游业的兴趣,销售快得像蔓延开来的野火。批评家们一致认为,这本杰作将与《瓶中妖魔》和《驴皮记》那两篇伟大的作品并驾齐驱。

不过,短篇小说集《欢乐的烟雾》引起的反响却是怀疑和冷淡。这些短篇小说的大胆和不落俗套对资产阶级的道德观和偏见都是个打击。但是随着巴黎人抢购赶译出的法译本,美国和英国的读者也开始大量抢购了,于是马丁逼着那个“稳健”的辛格特利·达恩利出版公司在印第三版时一概付他百分之二十五的版税,第四版一律付百分之三十。这两本书囊括了他写的所有短篇小说,有些曾经连载过,有些正在连载。《钟声》和他写的那些恐怖故事汇编成一个集子。另一个集子包括《冒险》、《奖赏》、《生之美酒》、《漩涡》、《摩肩接踵的大街》和四个其他故事。梅雷迪思—洛厄尔公司夺得出版他的论文集的权利,马克西米利安公司得到了他的《大海抒情诗》和《爱情诗集》,《妇女家庭之友》杂志付了他一笔高得惊人的稿酬正在连载《爱情诗集》。

马丁把最后一篇稿子也打发出去后,觉得松了一口气。茅草城堡和铜壳大白帆船离他不远了。不管怎么说,勃利斯德断言杂志不会刊登有价值的作品,可他证明了这话不对。他本人的成功就证明勃利斯德说错了。然而,他又隐隐约约感到勃利斯德的话是对的。使他取得成功的是《太阳的耻辱》而不是其他作品。那些东西无非是些次要的作品,被许多杂志退过稿。是《太阳的耻辱》引起了那场辩论,读者因此才疯狂地喜欢上了他的作品。假如没有《太阳的耻辱》也就不会有这场疯狂,而且,假如《太阳的耻辱》没有那么畅销,也不会引发这么一场疯狂。辛格特利·达恩利出版公司证实了这是个奇迹。他们头版只印了一千五百册,还拿不准是否能销出手。他们是经验丰富的出版商,结果却看到销售如此成功,所以,他们比任何人都感到吃惊。在他们看来,这实在是个奇迹。他们始终想不明白,因此在写给马丁的每一封信中,他们都流露出对这次空前神秘的事件感到不可思议。他们也不试图去解释这个事件。根本也无法解释。它已经发生了。与他们的经验大相径庭。

根据这种情况,马丁对自己受到读者欢迎的真实性发生了怀疑。购买他的书、把金钱倒进他的口袋的是资产阶级,就他对资产阶级的了解,他不明白,他们怎么能理解,并且欣赏他的作品。那些千百万赞美他、购买他的书的人们根本不会理解他的作品中内在的美和力量。他是个风靡一时的作家,是个趁天神打盹时攻上帕那萨斯山的冒险者。千百万人读他的书,虽然根本不懂,却疯狂地为他欢呼,当初他们也是以同样的疯狂扑向勃利斯德的《蜉蝣》,把它糟蹋得体无完肤,这帮豺狼般的家伙这次却采取了奉承的手段,而不是糟蹋他。然而是奉承也罢,糟蹋也罢,全都是出于运气。他对有一点确信无疑:《蜉蝣》比他写的一切作品都高明得多。他无法写出像它一样水平的作品来。它是几个世纪来最伟大的作品。所以,这群流氓对他的赞美实在是一种可悲的事,因为当时把《蜉蝣》踏进泥淖里的正是他们。他深深叹了口气,觉得心满意足。他为最后一篇作品也卖了出去感到高兴,也为这一切马上就要结束而感到高兴。

同类推荐
  • 消失的银河

    消失的银河

    大块头实验室的尼科尔森和实验室里的大型加速器一夜之间神秘失踪,实验室的主任库珀和反恐怖署的默尔逊为了寻找真相便找到了鲁文基教授。与此同时,教授家里来了一名声称研究宇宙质量的年轻人,他发现两百年间,宇宙减少了一个银河系的质量。鲁文基刨根问底,猜到了这个大块头实验室的真实目的是研究粒子武器,在分析了它的原理,并对照了年轻人的数据后,他计算出这尼尔科森和加速器的消失并不是一个偶然,这一切都和宇宙的起源和消亡有关。
  • 你在高原10:无边的游荡

    你在高原10:无边的游荡

    《你在高原(共10册)》为“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全集”系列之一。《你在高原(共10册)》是一批五十年代生人的故事,这一代人经历的是一段极为特殊的生命历程。无论是这之前还是这之后,在相当长的一个历史时期内,这些人都将是具有非凡意义的枢纽式人物。整个汴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种景致尽收眼底,气韵宏阔;而就局部细节上,哪怕是一个人物的眉眼表情,又都纤毫毕现。这特点在这部小说中也有鲜明的体现,错综复杂的历史、宏大的故事背景和众多的人物,展现了近百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某一地域的面貌,而在具体的细节刻画和人物摹写上,又细致入微、生动感人。
  • 风语1

    风语1

    抗战时期,中国育三大秘密机构:日本的731部队、汪伪的76号院、军统的中国黑宇,总部分别设在哈尔滨(东北)、上海(东南)、重庆(西南),前二者是公认的臭各昭著的恐怖组织,后者则比较复杂,起初它定个反恐组织,旨在破译日本空军密电。全力扼制敌机对重庆的血腥滥炸,后来又逐渐演变为半恐怖组织——复杂、离奇、神秘、阴暗是这个组织的面孔,即使到了今天它的诸多史实依然鲜为人知。《风语》著述的正是中国黑宇的故事,主人公是一个惊世骇俗的数学奇人、天才破译家,他手无縛鸡之力,卸令敌人闻风丧胆,谈之色变;他不识枪炮,却定那场战争中最大的战斗英雄;他在纸土谈兵,卸歼敌于千里之外。
  • 淘喜(中国好小说)

    淘喜(中国好小说)

    杜希丽与文学青年安迪渐生情愫,但希丽已有家室,两人只好私奔。本以为风平浪静,但此时希丽怀孕,使得事情更加不可收拾。安迪为娶希丽,伪造证件就职,却不慎败露反被女老板要挟。眼看两人情感即将破裂,一场地震却使得事情出现转机……
  • 双城记

    双城记

    《双城记》是英国文豪狄更斯作品中故事情节最曲折惊险、最惊心动魄的一部。小说以法国大革命为背景,以巴黎和伦敦作为故事的发生地。讲述了法国贵族埃弗瑞蒙德侯爵兄弟为了霸占一美貌农妇,几乎杀死其全家。医生马奈特向当局告发此事,却反被侯爵兄弟陷害,身陷囹圄18年。出狱后,精神失常的马奈特被女儿露西接回。当时达内和卡顿都在追求露西,她选择了达内。法国大革命中,达内因受到德发日夫妇的控告而被捕并判处死刑。露西去法国营救丈夫,未果。此时,卡顿冒名顶替救出达内,马奈特一家秘密返回英国。
热门推荐
  • 冥想,是放松的开始

    冥想,是放松的开始

    忙碌的节奏成为生活的主旋律,我们的肩头承受重压,心里紧绷了弦,因身心的疲惫苦不堪言。紧张而浮躁的世界,怎样有效地让思想和情绪安宁下来,给心灵一个休憩的时空?越来越多的人希望能够找到对策。跟我一起冥想吧, 给疲惫的身心一条放松的路,沿着它,我们能找到心中的桃花源。据医学研究显示,养生关键在于放松。本书为忙碌的现代陀螺们,找到创造生命幸福的解决之道!每天20分钟冥想可以增强身体免疫力,预防感冒,抗老化,重整脑细胞,打通脑内阻塞的的通路,改善神经协调,缓和情绪、提高快乐能量,让内分泌循环处于更深层次,增强同理心;改善血液循环,降低血压预防癌症及慢性病,减少身体耗氧量、瘦身及治疗不孕,是身体放松的开始。
  • 繁华月下

    繁华月下

    白叶七凭借走路能栽进下水道的智商收服了当朝太子,火烧绿茶婊集团,从此在古代横着走
  • 名门盛宠之老婆别嚣张

    名门盛宠之老婆别嚣张

    【宠文,重生文】一朝重生,竟然成为他人的情妇,还是未成年的那种!重生第一天,一睁开双眼,便是一张帅气的脸庞。她的【金主】不可一世的说道,“你只能是我的情妇,其他别痴心妄想了。”表面很嚣张的情妇和不可一世的金主相处了大半年的时间,到底是谁俘虏了谁?他霸道的把她拥住,声音低沉宣布,“你不是我的情妇,而是我的爱人,你这辈子休想逃离我的身边。”对于重生第一天的场景她清清楚楚的记得,对他现在的话语,她柳眉微微一挑,语气似是调侃,“我记得你说过我只是你的情妇,其他的不能痴心妄想。”听到她调侃的话语,他狠狠的把她的娇唇吻住。她这辈子只能是他的。【精彩片段一】“靠,凌少,你的情妇欺负我。”某只被嚣张的情妇的欺负了,忿忿不平的对着他吼道。“你有胆子再说一遍,她不是我的情妇,那是老子的媳妇。”他阴沉着脸色,“老子的媳妇爱欺负谁就欺负谁,欺负你还是给你长脸了。”在他心里,天大地大,媳妇是最大的,发小暂时一边去。某只哭丧着脸,这没良心的家伙。她撑着下巴,眼眸微微眯着,他的媳妇?!【精彩片段二】皇城根下的高干子弟们一日得知,不可一世的凌少竟然金屋藏娇了,便打趣的问道,“凌少,想不到你也会有金屋藏娇的一天。”他勾起唇,扬起一丝微笑,挪开一步,被他身影挡住的她出现在众人眼前。“金屋藏娇,藏你妹,那是老子的媳妇。”一旦遇上她的身份事情,他总要强调。看到神秘的她,众人沉默,面面相觑。“金屋藏娇,难道我不值得一个金屋藏着吗?”她落落大方、丝毫不见尴尬的说道。【精彩片段三】“据说我是你的情妇?”她神情调侃的说道。爱妻如命的他吓得偷偷咽了一口害怕的口水,立马跪在地上,用力逼出泪花,可怜兮兮的说道,“什么情妇,我是你情夫。”该死的,那群王八蛋在她面前乱说什么,看他改天还不把那些混蛋收拾了。眸子闪烁了一下,她微笑道,“据说你包养我一个月需要一百万。”她到底是从哪里得到这些错误的消息的,他哭着脸,“媳妇,我才是你的情夫,你包养我一个月只要一块钱就好。”*****大爱宠文,所以冉冉决定自己写一个。过程无限欢乐,因为是第一次写文,只接受建议,不接受谩骂。喜欢文的亲们记得收藏!
  • 无上弑神

    无上弑神

    身处家族斗争漩涡底层的废物,突然之间成为了拯救世界的神王体!不去倚仗天资,只是凭借心中执念,我为无上,若神扰我之心,我必弑神!以执念为剑,轰开无上弑神之路!
  • 春风十里不如回眸一笑

    春风十里不如回眸一笑

    如若不爱,又何必给希望,哪怕一腔热情,也终不能将你融化……
  • 我的脑里有个宇宙

    我的脑里有个宇宙

    多年以后高阳在宇宙的某个角落里看着闪闪发光的八大星系,心里无悲无喜,这是他的江山!
  • 一剑倾城

    一剑倾城

    剑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我有一剑,断江、蹈海、判人生死、倾国倾城。
  • 霸汉(7)

    霸汉(7)

    西汉末年,王莽篡汉,酿就天下大乱。汉室武皇刘正七次蹄踏皇城,以无可匹敌的武力屠尽王莽的各道势力,但其仍不是宿命之帝,心灰意冷终让复国大业由天而定。无赖少年林渺出身神秘,从小混迹于市井之中,一身痞气却满腹经纶,至情至性,智深若海。偶涉武道,以天纵之资无师而成绝世高手,凭借超凡的智慧和胆识自乱世之中脱颖而出。在万般劫难之后,恰逢赤眉绿林之乱,乃聚小城之兵,以奇迹般的速度在乱世中崛起。他巧造声势,妙借诸雄之力,更以无人能敌的勇猛与战无不胜的军事天赋,带领一群忠心不二的部下征战天下,慑服群雄。历经千战终独霸大汉江山,成一代无敌皇者。他就是——东汉光武帝刘秀!
  • 江无厌

    江无厌

    逝者如斯,未尝往也。江水无厌,未尝终也二十一世纪的他,一场车祸让他来到了这个世界他是龙族的太子爷,他是江家的大少爷。一个背负叛徒,一个背负废物……命运让他们相遇相识相知,只是老天开了个玩笑,让他先走一步,于是乎……“圣宫,工部,江家,那些瞧不起我和你的人,都得死!”“我龙木俊,作为一位大夫,救人是天职,杀人是职责!”……他杀的三界鸡犬不宁,杀得皇上都俯首称臣……他只想随欲而安,随性而起,管他世界法则,我就去王法!
  • 观心论

    观心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