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761800000033

第33章 均富政策

蒋介石本民生主义宗旨,在发展“国民经济”方面是以均与富为宗旨的。即在经济发展中既注意发展、致富,又注意分配平均化。不使社会上贫富悬殊。

台省人民所得方面,1953年每人所得平均为159美元。到1972年每人平均所得为482美元。但在1953年的人民所得,是相当不平均的。据张果为教授在农复会赞助下所作的《台湾省家计收支调查》(此调查户数较少,只有301户和812户两个数字,有争议性),知台省有75%的家庭所得低于平均所得。其占总所得之比率仅为35%左右。最高所得20%的家庭之所得数与最低收入20%的家庭收入之数的比例,是十六比一。不平均系数高(GINI系数)达0.6206,可知贫富之差,是很大的。

至1960年,张教授又主持一次家庭收支调查。这次数据略有变化。最高收入20%的家庭和最低收入20%的家庭的收入之比已变为9:1,差额大大下降了。最高收入10%的家庭的收入,也从原先占总收入的45%下降为35.83%。不平均系数也下降为0.5162。但贫富之差额仍然相当大。仍是富者收入为贫者收入之九倍。

1964年以后,不平均系数降为0.3283。1966年降为0.3239。1970年下降为0.2987。至1972年又下降到0.2955。比之于0.6202,下降一倍多。最高收入(20%的家庭)和最低收入之比已变成四比一的状况。应当说,在平均化的进程中,已经迈出了一大步,但仍是不完全平均的。不过也基本上趋于平均化了。

这种平均化,是社会安定的根本保证,也是符合孙中山的民主主义的宗旨的。

台省收入既迅速提高,又趋于平均化的根本原因是四项:

(一)土地改革,使农民耕者有其田。

(二)中小企业数量多。台省以中小企业数量最多,这是台省企业的主体形态(中产阶级)。因而分配的特色也是比其他国家较为平均,这是平均的主要基础。

(三)剩余劳动之利用。台省家庭所得中,有劳动所得和财产所得二种。其中劳动所得占全家所得的比重为65%。因而劳动所得的平均与否,就是人民收入能否平均化的主要影响因素。由于教育普及,台省工资,技术工人和非技术工人的工资差额不断缩小。因而劳动所得工资比较日趋平均化。而财产所得又因为台省经济主体为中小企业,也对工资收入的平均化无什么不利影响,就是说,财产所得也是日趋于平均化的。

台省1953年生产总毛额为3158亿2500万元。共上升5.4倍。平均每人所得,1953年为159美元,1972年增为482美元。

至1972年后,台湾因蒋介石年事已高,实际上已进入蒋经国时代。故经济建设只叙述到1972年。

对台湾的经济建设,世人均叹为奇迹。尼克松对此曾有如下评论,不妨摘引一段,以加强对台省经济成就的认识。

尼克松在所著《领袖们》(1982年)一书中对此评论如下:

“他的想法在台湾推行的结果,产生了经济上的奇迹。尽管1965年以前蒋介石一直受美国的经济援助,但其数量很少,与台湾爆炸性的经济增长情况相比是微不足道的。……蒋介石采用的办法是:用钱购买地主的土地,然后再把土地分给农民;卖了土地的地主把大量的钱投资到工业方面;政府同时鼓励外国投资。结果,台湾现在人平均收入是大陆的五倍;1800万人口的台湾的出口额,大约比十亿人口的大陆的出口额高50%。”

从此,台湾被视亚洲四条龙之一,成为少数新兴的工业地区。各国相继与台湾断交后,其贸易并未受到影响。

同类推荐
  • 摩根写给儿子的32封信

    摩根写给儿子的32封信

    本书是世界财富巨擘摩根家族的奠定者——约翰·皮尔庞特·摩根给儿子小约翰·皮尔庞特·摩根的信集。它本来是不愿公开的私人信札,是以遗嘱形式密藏的贵重珍品,并且“透露了太多的摩根家族创造财富的秘密和商业的智慧,是培养伟大企业家无可比拟的教材……”。
  • 史家第一:司马迁

    史家第一:司马迁

    司马迁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史学家。他出生于我国西汉时期,因直言进谏而遭宫刑。他没有自暴自弃却因此更加发愤著书,创作了名震古今中外的史学巨著《史记》。该书不但开创了纪传体的新形式,还被后人奉为“正史之祖”,为中国以及全世界人民留下了一笔珍贵的文化遗产。《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史家第一:司马迁》再现了司马迁传奇的一生,使读者看到一个全新、立体的司马迁,并能从中获取丰富的历史知识和深刻的人生体验。
  • 商业的秘密:福特大传

    商业的秘密:福特大传

    我们总认为在生活和生存手段之间存在着一些矛盾,却因为这种想法失去了许多生活的乐趣。我们浪费了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以至于没有时间和精力去享受生活。电力和机器,金钱和商品,只有作为使生活更加自由的手段时,才是对我们有益的。它们只是达到目的的手段而已。
  • 名人传记丛书:海顿

    名人传记丛书:海顿

    名人传记丛书——海顿——身处黑暗,光照世人:“立足课本,超越课堂”,以提高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让中小学生从课内受益到课外,是一生的良师益友。
  • 才貌双绝:萧观音

    才貌双绝:萧观音

    《才貌双绝——萧观音》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热门推荐
  • 雪球专刊·国庆特刊06·打好投资心理战

    雪球专刊·国庆特刊06·打好投资心理战

    大家还是对国情缺乏了解。在天朝,人均月收入2000的家庭就比70%的人富了,如果有5000就跑赢九成的家庭。但他们往往还觉得收入太低,希望政府帮他们从富人那里分一杯羹。事实上,统计清晰的显示:他们自己就是富人。换句更简单的说法,能上围脖的很多收入已经是top10%,但其中绝大部分顶多觉得自己勉强中产。回应一下质疑:如果国人人均月收入真有5000,那么一年6万,中国13.5亿人口,总数已经有81万亿人民币,超过美国GDP8成水平。再加上同比例政府收入和资本利得,全国GDP将会超过150万亿。是目前水平的三倍,也超过美国50%。
  • 零极限

    零极限

    张德芬、毕淑敏、船井幸雄等人推荐!《秘密》的作者之一维泰利,从朋友那儿听说有位心理学家不必见到病人,就治愈了整所医院里患有精神疾病的罪犯。这些犯过罪的病人,虽然戴着手铐脚镣,还是会不时地攻击工作人员。医院里每月都会有心理学家离职,工作人员也经常请假不上班。但从修·蓝博士来到这家医院几个月后,原本重度依赖药物的病患,慢慢停药了,被单独囚禁的病患,不再有攻击行为,可以在院区自由走动了。工作人员开始喜欢上班了,病患慢慢被释放了,最后整个院区也不需要存在了……这个不可思议的故事勾起了维泰利的好奇心,他决定去寻这位神奇的治疗师。在向他学习的过程中,维泰利发现修·蓝博士是用四句话—“我爱你”,“对不起”,“请原谅”,“谢谢你”来清理自己。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培养美丽善良的女孩故事(全集)

    培养美丽善良的女孩故事(全集)

    女孩的善心是真诚、友好和仁爱地对待别人的基础,是克服自私自利和残忍行为的“解毒剂”。我们整个社会都要让女孩懂得这个社会是对等的社会,只有对他人有善心,才会使自己在遭受苦难时赢得他人的善举。在我们编著的这本故事集里面有至爱亲情,有深厚的友谊,有生命的点滴感悟等许许多多故事。生命是脆弱的,却又是那么坚强而执著。本书的故事能让你体味温暖的亲情,犹如受伤后避风靠岸的港湾;能让你感受命运的坎坷,却又像是幸运女神处处在垂青。
  • 明月佳期

    明月佳期

    不要瞧不起古人,以为唱个摇滚背个唐诗就能震倒一片。地球人都知道,要想在古代立足,你也要有一技之长!纺织酿酒?引领时尚改善古代工业技术?很好!行医状师,为老百姓谋福利?厨艺种植?混的风生水起才是正经事!
  • 鬼母肉身

    鬼母肉身

    公告:实体书上市后更名为《藏秘诡事之奴奴花卡卡》,各大售书网站及新华书店有售在经历了《生死轮回图》的劫给之后,洪力和师弟们本来打算离开天眼寺的,可谁知就在这天晚上,一个神秘的凶手潜入天眼寺,并于当晚杀死了一个和尚,残忍地剥下了他的皮!为了追查这个剥皮凶手,洪力他们跟着藏民央巴,一同来到一个叫”茕茕长街“的地方,在这里却碰到了比“剥皮者”更加诡异凶险的事……作者博客:http://m.pgsk.com/marylang
  • 九章算经

    九章算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御魔仙君

    御魔仙君

    一片经历远古位面大战濒临破灭的大陆,少年君严执掌魔剑,怀揣君子心,生死于一线,一切的根源在何处,是未知的过去,还是不久的将来。“师尊,灵力有灵啊!!他们也渴望自由……可我却剥夺了它们的自由。”
  • 带着校花建荒岛

    带着校花建荒岛

    我和一群校花流落荒岛,激活荒岛系统,开启建设荒岛之旅!
  • 雨落筵池

    雨落筵池

    名校高材生遭遇舆论攻击,常年隐藏在身体里的抑郁症暴露无遗,她究竟该相信谁?人心永远比真相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