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852100000008

第8章 你为什么不去北京

大年下,有个关于城市大小之辩的帖子被狂转。

一个叫王远成的男子回顾,他大学毕业时来到上海,月薪只有1500,9个人租一套房子,他生活得困窘但不狼狈,那时的他,像一个永动机一般充满活力。他不断地接受新鲜事物,并将其融入自己的工作中,他持续加薪,和能够与自己相濡以沫的女孩相恋,他也喜欢这座国际化大都市的各种便利,他说,那是一个神奇的城市。

后来因为母亲得了肺癌,他不得不离开他所爱的城市和女孩,回到家乡乌鲁木齐。父母帮他弄了个事业编,他们家有几套房子,可是,待得越久,他就越憎恨那种固态的、混吃等死的日子,三线城市人际关系暧昧复杂,待得并不舒服,他怀念上海,说,他一定要回去。

有位上海作家转发这个长微博时加了一句“不敢来大城市拼命,就只能在小城市等死”,另一位作家写了条微博反对这一说法,她说她不喜欢大城市,就喜欢在小地方待着,“打拼”其实是内心自卑迫切需要外界认同的表现。上海作家解释说,她的那条不是评判别人,而是讲给自己听的。我不由扪心自问一下,单就我自己而言,小城市真的更可爱一点吗?

显然不是。

1998年,我在家乡小城,找不到工作。这首先是因为我没学历——我初中时开始发表文章,便开始自以为是地偏起科来,学习成绩一塌糊涂,但我的要求也不高,暂且在某个文化单位当个“临时工”也可以,我们那儿很多没读过什么书的年轻人都是这样解决工作的,当然,我也得承认,这是大院子女的惯性思维。

这个“大院”,跟王朔冯小刚他们的大院没法相比,不过是小城的市委家属院而已。我父亲是个正科级干部,像他这种“主任科员”类的正科级,没有实权,并没有优势可言。

但我从小就在市委办公大楼里出没,叔叔伯伯都知道我写文章,热情地喊我“大才女”。这种虚假的繁荣,使我在读书时曾抱有一种幻想,可是,当我站到他们面前,那些叔叔伯伯,不管是文化局的,还是文联的,笑容依旧,只是“大才女”的称呼,变成了一串熟练的“哈哈哈”,然后,看看天,看看手表,指个理由,顺利地金蝉脱壳了。

能以“哈哈”应对,还算客气。我又去见一位更熟悉的“伯伯”,他在某文化单位任要职,曾激赏我的某篇文章,我对他抱以更多的希望。但在他家的客厅里,他的脸色冰冷如铁,说,你说你会写文章,可我手下的每一个人都会写。我在没有被他的脸色击垮之前,勉强念出来前准备好的最后一句台词:“你给我个机会让我试试吧。”他说:“那是不可能的。”

然后我就走在小城冷清的大街上了,从那个伯伯家到我家的路不到一公里,我却如丧家之犬,失魂落魄,心里结了冰,我不知道应该去哪里,那时,家乡不如异乡。

那些日子,每晚都不能入睡,小城的夜寂静如井底,把心沁得冰凉。我怀疑自己这辈子都找不到工作了,想起小时候上学时经过的那条巷子,是小城里的贫民窟,一排黑乎乎的小屋,经过时可以看见有人在里面刷牙洗脸吃饭以及站在床上穿衣服,我想,那也许就是我的将来。

我知道读者可能会指责我,为什么只愿意去文化单位工作呢?世上有那么多条路。怎么说呢?电影《东邪西毒》里有句台词,说一个人,要是学了点武艺,会点刀法,其实是件很麻烦的事儿,你就不愿意种地了,也做不好工了,世上很多事情都做不来了。这话很有道理,以我为例,写了几篇文章,在像点样的杂志上发表过,也觉得有很多工作不适合我了。

想过要离开,去别的地方,再也不回来,死在外面都不回来了。许多人年轻时,对家乡都有这种怨气吧,鲁迅写绍兴,也殊无好感,可能是因为,撇开在父母羽翼呵护下的童年和少年时代,我们与家乡零距离接触的那几年,正好是我们最弱小的时候,受伤在所难免,结怨就理所当然。

但是我一时没有离开的机缘,倒是有一天,一家民企的一个工作人员来找我,问,你愿意到××公司上班吗?我以前并不认识他,他是个资深文青。

那是小城里最大的民企,有酒店也有商场,我说愿意去看看。于是他带我去见那家民企的董事长。董事长是个看上去就精明强干的男人,我忘了他问了我些什么,印象深的只有一点,他说之前那个工作人员已经把我的文章都复印了,他这几天一直放在床头看。

我如遇知音,第二天就上了班。一个文友闻讯来阻止我,说,你到那里能干啥?小城不缺一个端茶倒水的小职员,但你肯定不是干这个的。这话听了很受用,却也只能一笑了之,事实上,虽然有所谓“知音”的铺垫,在那家公司,确实也只能干个端茶倒水的活,以及,每天早上和大伙儿一起打扫董事长的办公室。办公室主任告诉我,擦那张大大的老板桌,一定要一鼓作气,从这头擦到那头,不能停顿,否则会留下不显眼的污渍。

有时也陪董事长参加宴会,华丽的厅堂,小城里的各界名流,在酒桌上说着他们的笑话,互相举杯,时常殷勤地“打的”过来敬酒。而我是无措的,无措到以我的记忆力,居然记不起宴席上的任何一个细节,记得的,是董事长对我不会说话不会敬酒的不满,以及,整个公司对我不能够掌握同时帮董事长拎包和拿茶杯技巧的善意取笑。

我不觉得失落,因为我也觉得自己不是这块料,甚至于我都不明白,这个不缺人的公司,为什么要招我这样一个明显不合适的人,是对写作者的同情?还是想多“才女”这么一个品种?

更多的时间里我无所事事,为了不显得太无聊,就趴在桌子上写文章,写完寄给本省的一家晚报。几天后,我按照报纸上提供的号码打过去,副刊编辑欢乐地告诉我,已经发了:“好评如潮啊!”接下来的几个星期,我又发了两三篇,当我发了四篇文章时,那位编辑写了一篇文章,将我和本省的另外两位女作者放在一起做了点评,题目叫《解读小才女》,那年,我二十三岁。

和我同时被点评的一个女孩对我发生了兴趣,她对一个男粉说,你要是能找到闫红,我就请你吃饭。那个男粉得令而去,用电话疯狂地骚扰了我可能出现的每一个单位,有一家单位提供了我家的电话。他打去许多个电话之后,我终于下班了,我听到他在电话那一端欢快地说,来吧来吧,我们都想见到你。

我跟公司请了假,施施然前往合肥。那年头人心简单,丝毫没有考虑到骗局什么的。和女作者与她的男粉见了一面,女作者现在是我的朋友,男粉却从此后消失在茫茫人海里,问那女孩,她说,我不知道他去了哪里,不知道他怎么冒出来又怎么消失的,好像他只是为了把你引到合肥而出现的。

那是一次至关重要的旅行,我顺便去拜访著文力推我的副刊编辑,他是一个羞涩拘谨的男子,却告诉我一个改变了我人生走向的消息:省城的某报在招聘。他说,你一定要去试试。

我去了那家报社,除了一张身份证,没有带任何证件,我嗫嚅着跟办公室的工作人员说我的情况,一位女士回头笑问背对着我的年长者:“吴老师,你看能给报名吗?”年长者没有转身,说:“够条件就给报,不够条件当然不给报。”女士无奈地笑看着我,我知趣地退出。

并没有转身走开,我想了想,径直走进总编办公室,一口气说完我的情况,那位总编没有表情,只是在听完后对我说,走,我带你去报个名。

就那样报上了名,笔试,面试,不敢报太多希望。那是1998年,该报打出的广告是年薪三万,应聘者挤破门槛。

回到家乡的第二天,我接到报社办公室的电话,通知我后天去报到。后来我听说,面试之后的会议上,那个背对着我的吴老师替我慷慨陈词。又有人告诉我,会议结束后,他坐在休息室里抽烟,眯着眼,微微笑着,有人问他有没有招到人才,他说:“有个叫闫红的很有灵气。”我完全想不出哪句话打动了他,当时我因为太过紧张几乎语无伦次。

我去那个公司辞职,副总遗憾地说,哎,我们正准备派你跟某某考察包衣种子市场呢。我也觉得遗憾,这可能是我在小城那两年,得到的最有趣的工作了。

我来到合肥,就像随手抽中的一根签,却写着“上上大吉”。虽然一年之后,我就因在“敌报”上发表散文而被辞退,但当我来到“敌报”,跟总编自荐之后,总编也是没什么表情地听完,对我说,你明天来上班吧。

这个“敌报”,就是最初推荐我的那个报纸,《解读小才女》的作者,成了我的同事。

没有小城里的叔叔伯伯,但我在这里一次次遇到真心帮我的人,我跟两位总编都不熟,入职后见到领导都躲着走,但所有的人都原谅我。

之后生活顺风顺水,我在这里结婚,买房,生子,人际关系简单到可以忽略,也没有让人厌烦头疼的人情往来。这似乎是为我量身定做的一座城市,它不繁华也不喧嚣,更不排外。它房价适中,气候温和,街道干净,街边栽种着浓密的灌木与花草,新区里多公园与小湖,一年四季桃花红李花白桂花梅花开个没完。它更大的好处是小,以我自己的生活为例,学校、单位、超市、电影院、书店、大剧院、体育场,皆可步行抵达,而步行时可以一路赏鉴那些默默开放的花朵,以及突然惊飞的一只白顶黑背的小鸟,哦,对了,有一次,我还在路边邂逅一条小蛇,可见生态环境之好。

有时也不免想,假如当年我没有出来,会怎么样?会在那个公司干下去吗?我直觉不会,最好的也不过是终于博得谁的同情,去某个文化单位做个“临时工”,拿着比别人少上一大截的工资,逢年过节给领导送礼,眼巴巴地等着转正,一等可能就是五六年、七八年——有几个和我处境相同的人,在那里是这样过的。

结婚,生孩子,过年时和亲朋好友坐在一张大桌子上吃饭,旁敲侧击对方的收入,在被对方描述得完美的生活暗自寻找破绽。很多人在网上这样描述。如果留在那里,可能就是这样的一辈子,不如意,不顺心,但也渐渐习惯了,就像张爱玲说的,像是在长凳上睡觉,抱怨着抱怨着也就睡着了。

说了这么多,我不是说,小城市就不好。我相信中国一定有无数可爱的小城市,甚至于家乡小城,也不见得就不好,也许是我运气不好,也许只是那地方不适合我,应该会有很多人,在那里拥有着真实的幸福,但是,若我在那里,确实只是等死。

这些年,也经常有人问我,你为什么不去大一点的城市呢?有人直接问,你为什么不去北京?我没法回答,我不是一个有魄力的人,在被那家报纸辞退的那一年,我给北京的一家报纸投去过简历,没有收到回复。

那时我二十四岁,很年轻,如果能去成,可能也就去了。那几年,是去北京的黄金年代,亲戚买的东四环外的房价六千一平方米。一开始去可能有点艰难,咬紧牙关,打拼几年,总能够生存下去,我不知道如果去了,现在的我,是什么样。

现在的我和北京,都明显不再相宜。房价且不说,交通也让我头疼,起码,在那里,我无法想象一个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人,有一天不借助任何交通工具的生活。还有各种限购,抽签上牌,这座城市对于新移民可谓严防死守。

再说又何必去北京呢?网络这么发达,长途话费一分钟一毛五,包月套餐都用不完,传说中的那些歌剧舞剧演唱会,早已将二三线城市当成新市场,在这里,并不缺少什么。

但似乎还是缺了点什么。在微博朋友圈里围观朋友们的生活,总觉得他们比我活得要投入,的确,那么高成本地生活着,一定要更加不辜负自己的心吧,不妥协,也不轻易放弃自己。那个从合肥去北京的林特特就对我说,她回到合肥,见到很多女人,不过三十多岁,口口声声把小孩弄好就行了。她总可惜她们放弃自己太早。

她这话让我警醒。

我在北京见过一个女人,锦州人,退休后来到北京,租了一间小房子,学画画,参加各种文艺活动,很精神,很有斗志的样子。我觉得她为我指了一条路,等我老了,没准也会选择做个老北漂,那时我就不想买房子了吧,那时坐地铁该有人给我让座了吧,趁着胳膊腿还能动,我在北京城里东溜西逛,想想这样的夕阳红,觉得人生还有点奔头。

同类推荐
  • 准风月谈(鲁迅作品精选)

    准风月谈(鲁迅作品精选)

    本套丛书选文广泛、丰富,且把阅读文学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既能增进广大读者阅读经典文学的乐趣,又能使我们体悟人生的智慧和生活哲理。
  • 在异乡的窗口,守望

    在异乡的窗口,守望

    在世界的维度,思考人的解放。本书为汇聚国际政治、文化、思想精英的访谈集,所涉主题聚焦当代生活,钩沉往昔历史,省察社会现实,彰显公共关怀。作者在其十年的职业记者生涯遍访享有广泛影响力的知识分子,探究他们的生命旅程,倾听他们对世界的独立观察和个人之思,重现他们对重大公共问题的自由发言。本书记录时代风云,呈现社会变迁,是一部集结世界各界精英的洞见之书。
  • 铁血冷娃

    铁血冷娃

    1937年7月7日,侵华日军发动了“芦沟桥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日军闪电般攻城略地,大片国土相继沦丧。随着山西各主要关隘先后失守,中条山的战略地位就显得愈加重要。中条山位于山西南部、黄河北岸,横宽170公里,纵深50公里,与太行、吕梁、太岳互为犄角,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踞之,我军可俯瞰豫北、晋南,进则可直插敌后;退则可踞险而守,屏蔽洛阳、潼关;失之,日军则可占据此要地,渡河南下,图我陇海,侵我中原,进逼陕甘。因而,中条山地区被视为抗日战争时期“关系国家安危之要地”。
  • 仅凭一首诗:霍达谢维奇诗选

    仅凭一首诗:霍达谢维奇诗选

    本书收录俄罗斯白银时代著名诗人霍达谢维奇的诗歌160余首。霍达谢维奇是俄罗斯第一次侨民文学浪潮的标杆型诗人。高尔基称其为“白银时代”最好的诗人,毫不讳言从其诗作中汲取过文学营养,纳博科夫则自称因霍达谢维奇的诗而走出江郎才尽之窘境,别雷、布罗茨基等都对他非同寻常的诗思与诗艺做过非常高的评价。霍达谢维奇的诗尤以心理描写见长,同时不乏哲理与伦理因素。
  • 从冰穹A到可可西里

    从冰穹A到可可西里

    北大微讲堂是北京大学为学生开设的科普讲座,邀请各学科教授、名家、院士等,讲解内容权威却又通俗易懂。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缘起缘灭一场空

    缘起缘灭一场空

    毛毛细雨中站着一个瘦弱的女孩,大大的双眼闪着星辰般的光芒,嘴角带着一抹微笑,一脸幸福的看向天空,双手微微伸到了身前,似乎想接住这些雨丝,邀请它们一同玩耍一般。在教学楼里躲雨的人,都带着怪异、惊奇的目光看着那雨中的女孩,似乎不解女孩的这般行径,却也无人大声喊那女孩进来躲雨。只是人群里传来了窃窃私语的声音,不知在说些什么。不一会儿,雨停了。在人们的注目里,那个浑身有些湿嗒嗒的女孩缓慢的走了进教学楼,只是脸上带着一抹与她那湿嗒嗒的形象不符的微笑,就像一只偷腥吃饱的猫儿一般。。。。。。“你呀!小丫头!真不知你什么时候才能不那么傻呢?什么时候才能长大呢?”“哈哈哈,可快了呀!等我傻完了那就长大了呗!”
  • 网游之血色佣兵

    网游之血色佣兵

    一个全部由NPC组成的超级佣兵团,接的事各大势力的超级任务。除了佣兵团,他还有自己的领地,还有自己的军队,他号称没有玩不成的任务。
  • 神临寰宇

    神临寰宇

    大争之世,强则存,弱则亡。仙路断,天下乱,大帝出,定四方,仙门聚,乱世起……
  • 佳期如梦之海上繁花

    佳期如梦之海上繁花

    “是我先遇到她的。”当这句话从雷宇峥的口中说出来的时候,他知道,自己真的爱上了杜晓苏。只是他们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错误地相遇了。那只是一场在酒精麻痹下的意乱情迷,却让他永生难忘。而在杜晓苏的心中,她的最爱是邵振嵘,那个完美温柔的神经外科医生。但是她没想到,只是那仅有的一次放纵,让她陷入两个极品男人的情感纠葛之中。
  • 至尊医仙:凤女涅槃

    至尊医仙:凤女涅槃

    【女扮男装】她是百年药门世家的门主,医毒双绝,会卜算,会武功,身份尊贵,却不料一朝跌落悬崖魂穿异世。她是白府将门大小姐,倾国倾城却修为尽散,被毁容颜。当她成了她,凤凰涅槃,风云渐起,看她如何捏转命运。他是尊贵的帝国太子,与他几次相遇是为情缘还是孽缘……桃花朵朵开,又为谁而开?
  • 男神又被拒绝了

    男神又被拒绝了

    苏凌潇是个孤儿,从小最大的愿望就是能有个普通而和睦的家。然而,人生处处是弯道,如此平凡的心愿却因遇到了不凡的他而不能如愿。于是,苏同学开始了自己拒绝男神的坎坷道路!
  • 海贼之暗骨君麻吕

    海贼之暗骨君麻吕

    魂穿海贼世界,生与死之间获得超人系骨骨果实,看着熟悉的能力,不知身世的中二少年李君,给自己改名辉夜、君麻吕!当全身突出的白色骨头覆盖上黑色的武装色霸气时,杀戮变得是那么简单!当一艘由白骨堆积成的恐怖海贼船航行在大海上时,大航海时代又会有怎样的精彩呢?
  • 明伦汇编人事典恐惧部

    明伦汇编人事典恐惧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中国体育法律问题研究

    中国体育法律问题研究

    对于进一步加强中国体育法律问题研究,深入探讨体育产业的基本理论问题,弄清我国体育竞争市场、体育中介市场、体育用品市场、体育保险市场等的法律问题,维护好运动员、教练员的形象权益和赞助企业的合理权益,做好中国奥委会无形资产的法律保护工作,进而推进体育事业的发展,促进我国全民健身的健康发展,办好2008年奥运会起到应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