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927000000002

第2章

整件事情是从一个报纸专栏开始的。

当然,是马蒂·麦格劳的专栏,而这件事出现在六月初某个星期四的《每日新闻》上。麦格劳的专栏“答客问”,每周二、周四,还有周日会见报。这已经是过去至少十几年来纽约小报的一个固定专栏,专栏名称都一样,不过见报的日子不一定相同,也不一定是在同一份报纸上。麦格劳过去几年跳槽过几次,从《每日新闻》跳到《纽约邮报》,然后又跳回来,中间还在《新闻日报》待过一段时间。

“给里奇·沃尔默的一封公开信”是这篇专栏文章的标题,内容也是如此。沃尔默是纽约州首府奥尔巴尼人,四十出头,有一大串性侵犯轻罪的被捕前科。几年前他因为侵犯儿童而入狱,在心理治疗过程中表现良好,咨询顾问写了一份对他很有利的报告给假释庭,沃尔默因此重获自由,发誓他从此会循规蹈矩,而且将奉献自己的余生帮助他人。

他在狱中曾和一个外头的女人通信。她是看了征友广告后和他成为笔友的。我不明白什么样的女人会想跟一个囚犯通信,但上帝似乎制造了很多这种女人。伊莱恩说她们自信心不足并带有救世主情结;此外,她说,她们可以毫不顾忌地卖弄风情,因为男的被关在牢里,根本没什么好担心的。

总之,弗朗西丝·内格利的笔友出狱了,他不想回奥尔巴尼,于是就到纽约市找她。弗朗西丝是个三十来岁的护士,自从母亲过世后,就独自住在华盛顿高地的港口大道。她每天步行到哥伦比亚长老会医院上班,为教会服务,并为社区组织基金筹募行动当义工。她养了三只猫,还写情书给里奇·沃尔默这类“良好市民”。

沃尔默搬去跟她一起住之后,她就没再写信了。他坚持要当她生命中唯一的罪犯。她很快就没什么时间替教堂或社区组织当义工了,不过还是在好好照顾那三只小猫。里奇喜欢那些猫,三只猫也非常喜欢他。弗朗西丝一个同事常警告她别跟有前科的人交朋友,弗朗西丝也不止一次地回答。“你知道猫咪是什么样的,”她娇滴滴地说,“而且猫很会判断人的性格。它们绝对爱死他了。”

弗朗西丝在判断人的性格方面,能力也跟她的猫咪一样。奇怪的是,监狱里的心理治疗并没有改变她爱人的性倾向,他又回到诱奸儿童的老路上。一开始他勾引十几岁的男孩到港口大道公寓里,把用宝丽来为弗朗西丝拍的裸照给那些男孩看,保证弗朗西丝会跟他们上床。(除了肩膀向下垂和五官看起来有点像牛之外,她的大胸脯和饱满的臀部都让她成为一个不无吸引力的女人。)

无论再怎么心不甘情不愿,她依照里奇的承诺给了那些男孩该给的东西。她的某些访客很乐于让里奇加入这个狂欢派对并鸡奸他们。也有人不愿意,只是他们又能怎样?里奇是个孔武有力的大块头男人,体力上可以为所欲为,于是那些男孩只能就范,成为这个过程中第一阶段的热心参与者。

事情逐步升级。弗朗西丝花光存款买了一辆旅行车。邻居越来越习惯于里奇在公寓前面的街上洗车擦车的情景,他显然对他的新玩具很自豪。邻居们没看到他如何装饰车子内部,里头放了张床垫,车子边的栏杆上还有些绑缚的工具。他们会开着车在市区转,到了适当的地区,就由弗朗西丝开车,里奇躲在后车厢。然后弗朗西丝会找个小男孩(或小女孩,无所谓),说服他们进入旅行车。

完事后,他们会放那些小孩走。直到有一天,有个小女孩一直哭个不停。里奇找到让她停止哭泣的方法,然后把尸体丢在因伍德山地公园里一个树木茂密的地方。

“那是最棒的一次,”他告诉她,“使一切更圆满,就像餐后来份甜点一样。我们应该把他们都解决掉的。”

“好吧,从现在开始。”她说。

“想想最后她眼中的神情,”他说,“老天啊。”

“可怜的孩子。”

“是啊,可怜的孩子。你知道我希望怎样?我希望她还活着,好让我们从头再来一遍。”

够了。他们是禽兽——这是我们给他们贴上的标签,奇怪的是,这个词被用在我们的一些同类身上,而他们的行为在其他较低等动物身上其实很难以想象。他们找到了第二个受害者,这回是个男孩,然后把他的尸体扔在离第一具尸体半英里的地方,接下来就被抓住了。

毫无疑问他们有罪,这个案子本来应该十拿九稳的,可是后来控方却逐渐趋于劣势。由于法官提出种种理由拒绝,使陪审团无法看到大量的证据、无法听到大量的证词。这应该也无所谓,因为弗朗西丝已经认罪,并且做出了对里奇不利的证词——他们没有结婚,所以也没任何特殊保密的借口可以阻止她这么做。

结果她自杀了,一切就都完了。

里奇的案子依然在陪审团面前被起诉,但没什么大用,而且里奇的律师阿德里安·惠特菲尔德是个好律师,有办法找出种种破绽让里奇过关。结果法官的量刑轻得几乎等于无罪释放,而陪审团花了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就回到法庭,做出了无罪的决议。

“真可怕,”一名陪审团员告诉某记者,“因为我们都十分确定是他犯了那些罪,但检控方无法证明。我们不得不判他无罪,但无论如何,应该找个方法把他关起来。怎么可以放了这种人,让他重返社会呢?”

这也是马蒂·麦格劳所不解的。“在法律的眼中,你或许是无罪的,”他威胁道,“但在我和我所认识的每一个人的眼中,你就像犯了原罪一样有罪。只有那十二个受限于司法系统而必须像司法女神一样盲目的陪审团员除外……”

“有太多人和你一样,”他继续写道,“钻司法的空子,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不宜生存。我必须告诉你,我希望上帝有个方法能摆脱你,动用私刑是个坏方法,只有傻瓜才会想回到无政府的民兵时代。但你却是支持这种做法的一个强有力的论据。我们无法动你一根汗毛,只能让你生活在我们周遭,就像对待一个赶不走的病毒。你不会改变,也不会去寻求心理治疗,而且你这种人已经无可救药了。你会将心理治疗师、心理顾问和假释委员会玩弄于股掌之间,然后溜回我们城市的街道,去猎食我们的孩子。”

“我想亲手杀了你,但那不是我的作风,我也没有那个勇气。也许你会走下人行道被公共汽车撞死。若是如此,我会很高兴捐钱给那位司机当辩护基金,如果司法系统疯狂到非让这个司机得到一些报应不可,那么应该颁发一枚奖章给他——我也很愿意捐钱赞助,而且心甘情愿。”

“又或者,在你可怕的一生中,曾有那么一瞬间,你愿意当个顶天立地的人,做你应该做的事。那么你可以学习弗朗西丝的做法,消除众人的痛苦。我不认为你有那个胆量,但或许你会鼓起勇气,或者有人会帮助你。因为无论圣依纳爵教堂的修女们如何教导过我,我总是抑制不住地想:我非常非常希望见到你颈上绕着绳子,挂在一根树枝上,在风中,缓缓地,缓缓地旋转。”

这是典型的麦格劳作品,这类文章足以说明为什么那些小报会出破天荒的价码从其他报纸挖走他。正如某人所说的,他的专栏构成了真正纽约的一部分。

多年来,他一直插手别人的工作,而且不无成效。这些年他出了几本非虚构作品,虽然都不是什么畅销书,但都颇受重视。几年前他在一个本地的有线电视频道主持脱口秀节目,播了六个月,后来因为跟电视台管理阶层不和而结束。在那之前,他写过一个剧本,并且曾在百老汇上演。

但使他成为纽约不可或缺一部分的,是他的专栏。他用一种鲜明又清晰的方式宣泄读者的愤怒和无奈,遣词造句又比那些率直地表达蓝领愤怒的文章更为高明。我记得自己读过他谈里奇·沃尔默的那篇专栏,也记得自己多少同意他的说法。我不怎么在乎司法制度,不过有几次,我似乎觉得没有这个制度更好。我痛恨看到动用私刑的民众涌上街头,不过若他们停在里奇·沃尔默的家门口,我也不会跑去试图劝他们离开。

我并没有花太多时间思考那篇专栏文章。读的时候,就像其他人一样,我不时地点头表示同意,偶尔也对一些过度简化或不适当的措辞而皱眉,心里想着如果里奇被发现在一棵树或街灯柱子上上吊自杀,也完全不是坏事。然后,就像其他人一样,我把报纸翻过去看下一页。

但不是每一个人都这么做。

那篇专栏是在星期四刊出的,外加星期三深夜的晨版早报①。除了有八至十封给编辑的信——其中两封后来在“人民的声音”专栏中被引述——星期五和星期六还有五封读者来信是给麦格劳本人的。一封是住在里弗代尔的一名天主教徒寄来的,他提醒麦格劳,自杀是不可饶恕的罪,而教唆他人采取这样的行动也同样有罪。其他的信则是表达对那个专栏的赞同之意,赞同的程度不等。

麦格劳有一叠印好的明信片:“亲爱的XXX,谢谢你在百忙之中给我写信。无论你对我非说不可的话赞同与否,我都很感激你的来信,能够拥有你这样的读者,让我觉得既高兴又光荣。盼望你往后每星期二、四和周日,都能阅读我在《每日新闻》上的专栏。”并不是每个写信来的人都会留下回信地址——有些人甚至没在信末署名——但那些收到明信片回信的人,会看到他们的名字写在“亲爱的”后头,信末还有手写的评论——“谢谢!”或“你说得对!”或“好观点!”麦格劳会在那些明信片后头签名并寄出,然后将其忘得一干二净。

其中一封信倒是让他印象深刻。“你那篇给里奇·沃尔默的公开信相当犀利且具有煽动性,”信中一开始这么写道,“当司法系统失灵的时候,我们该怎么办?光是失望地置身事外、归咎于我们把权力交给这样的系统——即使我们对这个事件的不幸结果束手无策——是不够的。我们的刑事司法系统需要一个后备措施,一个故障时仍能保障整个机器运转的装置,以便更正这个有瑕疵的系统所必然出现的那些错误。”

“我们发射火箭到太空时,也同时设计出许多故障时应变的后备措施。我们知道会有某些无法预测的因素使整个计划受挫,因而建立了一套装置来修正任何可能发生的偏差。若是我们对外太空都有这类固定的预防措施,那么为什么对我们城市中的街道不能如此呢?”

“我提出一个针对我们刑事司法系统的后备措施,其实这已经存在于我们市民的心与灵魂之中,但要看我们有没有行动的决心。我相信我们有。你写的专栏,就是集体意志的一个体现。而我,也同样是这种人民的意志的一个体现。”

“里奇·沃尔默很快就会被吊死在树上,这是人民的意志!”

这封信的文字修养比大部分的读者来信都要高明,而且是用打字机打出来的。麦格劳的读者不完全是那些只知道用蜡笔在牛皮纸袋上涂些标语的小丑或低能儿,他也曾经收到过使用打字机且用词讲究的信,但这类信一定都会签名,而且几乎都会有寄件人地址。这封却没有签名,也没有寄件人地址,不单是信纸上没有,信封上也没有。麦格劳看了一下信封,上头只有他自己的名字和报社地址,其他什么都没有。

他把信归档,然后就忘了这件事。

接下来的那个星期,两个多米尼加小孩在山区骑自行车,他们从因伍德山地公园一个很陡的小径骑下来。其中一名对他的同伴大叫,两个人到了比较平坦的地带便同时刹车。“你看到了吗?”“看到什么?”“那棵树上。”“什么树?”“后头那里有个家伙吊在树上。”“老兄,你疯了。你看到什么东西,你疯了。”“我们得回去。”“上坡?就为了看那个上吊的人?”“来吧!”

他们回头,那位先前没看到的人也回去了。在距离单车小径约十五码处,的确有个男人在一棵针橡树牢固的树枝上吊着。他们停下车来,好好看个仔细,其中一个男孩当场呕吐起来。那个男人吊死的画面不会太优美,他的头肿得像篮球,脖子被他身体的重量拖得老长。他并没有在风中缓缓地旋转,因为根本没有风。

不用多说,那是里奇·沃尔默,他被吊死的地方离惨死在他手下的两名受害人的陈尸处不远。麦格劳的第一个想法是,这个狗娘养的果真听了他的话自行了断。他产生了一种拥有莫名权力的奇异感,一时之间既不安又兴奋。

但里奇不是自杀的。他是窒息而死,也就是说绳子套在他脖子上的时候他还活着,不过很可能已经失去意识了。验尸官发现他的脑袋曾受到重击,而且造成了头盖骨致命的伤害。即使不是某人费事地把他吊起来,光是这个伤也足够取他的性命了。

麦格劳不知道自己有什么感想。看起来似乎是他的一篇专栏文章引起了某些回响,从而导致里奇被杀。至少,凶手在行凶时遵照了麦格劳的方法。这虽令他厌恶,但仍无法让他哀悼里奇·沃尔默的死。所以,他依照多年来的习惯,在专栏上谈论他的想法和感受。

“我无法说我很遗憾里奇·沃尔默已经不在人世,”他写道,“这毕竟符合我们八百万市民的愿望,而我也必须说,里奇长眠于冰冷的地下,并不会使我们的生活品质更糟。但我很不愿意去想,我或任何这个专栏的读者对于他的死有责任。”

“在某种意义上,杀里奇·沃尔默的凶手帮了我们所有人一个忙。沃尔默是个恶魔。有人真以为他以后不会再杀人吗?难道我们现在不都抱着松了一口气的心情,辩驳说他以后再也没办法杀人了吗?”

“然而杀他的凶手也同时在伤害我们。当我们把执法的权力掌握在手里,当我们的双手窃取了生死的权力,我们就跟里奇没有区别。哦,我们只不过是一群比较仁慈、比较温和的里奇·沃尔默罢了。我们的受害人罪有应得,我们可以告诉自己,上帝站在我们这边。”

“可是我们跟里奇又有什么两样呢?”

“对于曾经公开希望他死,我应该向全世界道歉。我不会向里奇道歉,我对的他死一点也不觉得遗憾。我是向其他所有人道歉。”

“当然,有可能杀掉里奇的人从没看过这个专栏,他们杀里奇另有原因,也可能凶手是他在狱中结下的仇家。我愿意如此相信,这样我会睡得比较安稳。”

不难猜到,有警察去找了麦格劳,他告诉警方他有一堆赞成和反对他专栏的读者来信,但没有一封明确表示要实现他的愿望。警方没有要求看那些信。麦格劳的专栏也继续刊登,第二天,他收到了第二封信。

“不要自责,”麦格劳阅读那封信,“来讨论一下未来你的专栏将促使我采取什么行动,可能会很有趣,不过搜寻任何名人作为目标都没有意义。我们别再多谈里奇·沃尔默的恶魔行径引发你写那篇文章,甚至引发我的行动好吗?我们每个人都无法忍受这样的状况,因而迅速、直接、适当地做出了反应——这种状况,就是指一个可以继续谋杀小孩的人获得自由并回到社会。”

“或者换个方式,我们每个人都暂时体现了纽约人民的集体意志。那是大众运行其意志的能力,不但要说,而且要做,这才是民主政治的真正本质。民主不单只是投票权,或者《人权法案》所提供的几项自由,而是我们用以被统治的——或统治自己的——我们的集体意志。所以不要把里奇·沃尔默被适时处死当成自己的责任。如果你愿意的话,就怪沃尔默自己吧。归罪或归功于我——但当你把责任归给我时,你只是在归罪或归功于——人民的意志。”

有个警察给过麦格劳名片,他找出来,伸手去拿电话。但号码拨了一半,他挂断了,然后重拨。

他先拨给市政版编辑部,然后再拨给警察。

“杀里奇的凶手现身”,次日的报纸标题叫嚷着。接下来的报道由麦格劳署名撰写,先是全文转载威尔②的信,又摘录了他的第一封信以及警方调查的进度。边栏的报道则包括对心理学家和犯罪学家的访问。麦格劳的专栏登在第四版,标题是“给威尔的一封公开信”,大意是威尔尽管可以为自己的行为辩护,但他也必须自首。

但威尔并没有自首。反之,当警方进行调查而毫无所获之时,他一直保持沉默。接着,大约一个星期后,麦格劳又收到威尔的另一封信。

他正期望能再收到威尔的消息,也一直在留意有没有地址使用打字机打出来且无回信地址的长信封。可是这回是个小信封,地址是用圆珠笔写的,而且也有回信地址。所以他没特别注意,就直接打开了。他展开那张单页信纸,看到上面打字的内容和手写签名,然后像拿到烫手山芋似的丢下那封信。

“给帕特里齐奥·萨莱诺的一封公开信”,信上一开始这么写着,麦格劳继续读下去,这封信是仿照他自己给里奇·沃尔默的公开信写的。帕特里齐奥·萨莱诺是纽约的黑手党人物,五大帮派家族之一的头子,也是《有组织犯罪取缔法》调查行动无法命中的目标,警方千方百计想把他关进牢里,却都无法如愿。“你自己的手下曾屡次想让我们摆脱你。”他写道,这指的是多年来帕特里齐奥躲过的暗杀。然后他建议帕特里齐奥去做他一生中最具公德心的行动——自杀;否则,此信的作者就不得不动手了。

“在某种意义上,”他最后写道,“这件事我没有选择的余地。毕竟,我只是——人民的意志。”

这篇报道对报纸销路大有帮助,没有人能采访到萨莱诺,但他的律师是个不错的代言人,他形容他的当事人是个无辜的生意人,已遭受政府迫害多年。他把最近的这个侮辱视为更进一步的迫害,要么是威尔受到政府散播的谣言影响而展开的狂想者的圣战,要么就是威尔根本不存在,而这整件事是调查单位编造出来的复杂骗局,想找出或捏造出新证据以起诉帕特里齐奥。后者的可能性是他在他的当事人拒绝纽约警方提供保护时所提出的。

“想象一下警方保护帕特里齐奥,”《邮报》引述一个匿名的聪明人的说法,“叫帕特里齐奥来保护警方还差不多。”

这个报道在纽约当地的报纸和电视上引起轩然大波,但没几天就沉寂了,因为实在没有什么新鲜题材可以继续炒作。之后的一个星期天,帕特里齐奥在布朗克斯区亚瑟大道的一家餐厅吃饭。我不记得他吃了些什么,虽然有好几份小报还报道了每一道菜。最后他去洗手间,然后有人在他之后进去,发现了他待在里面这么久的原因。

帕特里齐奥四肢摊开仰卧在地上,一根两英尺长的钢琴琴弦绕住他的脖子。他的舌头吐了出来,比平常要长两倍,双眼暴突。

媒体当然疯了。全国性脱口秀找来专家上节目,讨论私刑的伦理问题以及威尔的特殊心理状态。有人想起《天皇》那首歌里的一句名言:“我有一份小名单。”结果就像吉柏特与沙立文的歌所唱的,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应该入土的社会罪犯”名单。大卫·莱特曼提出了一个供威尔参考的十大名单,名单上大部分是知名脱口秀节目主持人。(有谣言说制作小组曾为是否该将莱特曼午夜时段的死对头杰伊·莱诺列入名单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辩论,因为莱特曼的节目中向来不提此人。③)

还有很多人自称是威尔,说那些人是自己杀的。警方设置了针对此案的专线电话,结果可以想见,接到了一堆假凶手和假自首的电话。一大堆自称威尔所写的给各种人物的公开信涌进《新闻日报》的编辑室。麦格劳还收到几封威胁要杀他的信:“一封给马蒂·麦格劳的公开信……都是你挑起的,你这狗娘养的,现在轮到你了……”许多人公开或私下揣测威尔的下一个目标会是谁,而且纷纷推荐人选。

有一点是人人都确定的,那就是一定会有第三个目标。没有人会停留在两个就算了。一个有可能,三个有可能。但没有人会停留在两个。

威尔没让大家失望,不过他的下一个选择大概出乎许多人的意料。他的标题是“给罗斯韦尔·贝里的一封公开信”,接着,他说纽约市反堕胎行动的领导人物是个未被起诉的杀人犯。“你的能言善辩,一次又一次地挑起了支持者的暴力行动,”威尔宣称,“而且其直接结果至少造成了两起死亡。一百三十七街诊所的炸弹事件和拉尔夫大道的护士与内科医生的被杀事件,都是嚣张的谋杀行动。两次你都伶牙俐齿地撇清了自己和这些行动的关系,只不过你也赞同这样终结他人生命的方式,认为这类罪恶远不如堕胎……你支持那些未出生的孩子,但你却为了胎儿而终结他人的生命。你反对生育控制,反对性教育,反对任何可能减少堕胎需要的社会方案。你是个卑鄙的人,而且看样子也无法惩罚你。但没有人能够长期违抗——人民的意志。”

马蒂·麦格劳收到这封信时,贝里并不在纽约。他当时在内布拉斯加州的奥马哈领导一场针对一家堕胎诊所的大规模抗议。“我是在替上帝工作,”他对着电视新闻镜头说,“我是在体现他的意志,而且我会坚守下去,对抗所谓人民的意志。”他告诉另外一个访问的记者,不论威尔想做什么,都得等到他回纽约再说,他还打算在奥马哈待一阵子才回去。

上帝的意志。匿名戒酒会劝告我们,只需根据上帝的意志祈祷,而唯有他的权力才能让我们的祈祷实现。我的戒酒辅导员吉姆·费伯曾说,了解上帝的意志,是全世界最简单的事情,你只需要等着看有什么事情发生就知道了。

罗斯韦尔·贝里所做的也许的确是上帝的工作,但由贝里来继续下去显然不是上帝的意志。正如他自己所说的,他留在了奥马哈,但回到纽约时,他已经装在棺材里了。

奥马哈希尔顿酒店的女服务生在他的房间里发现了他的尸体。凶手颇具幽默感地在他的脖子上套了一个衣架④。

当然,这个案子是属于奥马哈警察局管辖范围的,但他们也欢迎飞去那儿的纽约市警察局警探向他们请教并交换信息。没有证据显示贝里的遇害与沃尔默和萨莱诺有关,除了威尔都曾给他们公开信之外;因此有可能是某些奥马哈人受到威尔的鼓励,决定在当地干掉他。

威尔的下一封信——像其他的信一样,寄给马蒂·麦格劳——提出了如下看法:“是我跑去奥马哈解决了贝里先生吗?还是某些奥马哈的市民,对罗斯韦尔·贝里打破了他们美好城市的平衡状态感到愤怒,于是自己动了手呢?”

“我的朋友啊,这有什么重要呢?是谁杀的又有什么不同呢?我只是个无名小卒,根本无足轻重。我不过是为人民的意志而行动。如果真有另外一双手代替我将刀子刺入了罗斯韦尔·贝里冷酷的心脏,然后用衣架扭住他的脖子,那么我个人所该负的责任,就好像你写的文章也在某种程度上激发了我们的行动一样。我们每个人,不论单独或共同行动,都有助于表达——人民的意志。”

这招很高明。威尔没说他去了奥马哈,只说是不是他杀的都无关紧要。但同时,他暗示贝里是被刺死的,借此清楚地指出是谁杀的。奥马哈警方封锁了贝里是被刺死的消息。(他们原来也想封锁衣架的事情,但消息走漏了,而且勒死这种手法的象征性实在太强,无法期望媒体不报道。要封锁刀子的消息比较容易,因为现场看不出来,直到罗斯韦尔·贝里的尸体送到法医处验尸时才发现。他是被一刀刺死的,伤口在心脏处,凶器应该是窄刃刀或者匕首。死者几乎是当场毙命,也没流太多血,这也是为什么这个刺伤一开始没被注意到,而且为什么能够封锁消息没被报道出来的原因。)

罗斯韦尔·贝里看起来是个难以下手的目标,他远在千里之外,待在安全措施良好的旅馆里面,而且二十四小时都有忠诚的保镖跟随。那群保镖很强壮,身穿斜纹棉布长裤和短袖白衬衫,理着小平头,脸上从无笑容。(“上帝的刺客”,一个评论家曾经这样形容他们。)很多人猜测威尔如何躲过了这些保镖,自由进出他们首脑的酒店房间。

“威尔来去一阵风?”《邮报》的头版标题如此问道。

但若是杀贝里很难,那么要杀威尔所挑中的下一个目标,则根本不可能。

“给朱利安·拉希德的一封公开信”是他给麦格劳下一封信的标题。在他对贝里之死做出不明确回应后大约十天寄出。在信中,他为这位黑人种族优越论者所定的罪,是他为了扩张自己的权力而煽动种族仇恨。“你创造了一个民众不满的领域,”他写道,“你的权力滋长了你所创造出来的仇恨与愤懑。你呼吁暴力,而至少你所污蔑的社会也准备用暴力回应你。”

拉希德刚刚成为知名人物时,只是皇后学院的一名经济学终身教授。当时他名叫威尔伯·朱利安,但当他确立自己的种种理论后,就把威尔伯这个名字去掉了。改名并不是因为改信伊斯兰教,而只是为了表现他对传奇的伊斯兰教领袖哈伦·拉希德的欣赏而已。

他在课堂上讲述的理论,与经济学相关甚少,基本上他主张黑人是人类的原始人种,他们创造了亚特兰提斯与利莫里亚的失落文明,黑人是这个世界史前人类最受尊崇的人种。他们创建了史前巨石群⑤,是复活节岛的首领。

之后白人兴起,就像某种遗传学的运动,他们是纯种黑人的变种。如同皮肤缺少黑色素一样,白人的心灵也缺乏真正的人性。他们的身体也同样有障碍,他们无法跑得那么快、那么远,也没法跳得那么高,同时还缺乏最原始的、与土地相连的脉动,所以他们也缺乏韵律感。然而反常的是,他们缺乏人性,却因此能够高人一筹,这使得他们遇到黑人时,能够压倒、背叛并颠覆对方。尤其是,从白人再分支出来的次要人种,其特定的角色就是要成为白人压制黑人的设计师。这些杂种狗的中心——够令人惊讶的——就是犹太人。

“如果最后土星上有生物,”伊莱恩说,“而且我们能登陆土星,我们会发现他们有三对眼睛,五种性别,还有一些反犹太特征。”

根据拉希德的说法,只要有机会,黑人就会展现他们天赋的优越性,比如在田径场上,在棒球、美式足球和篮球界,甚至是某些被认定属于犹太人的运动——高尔夫和保龄球——中。(伟大的黑人骑师不多,他解释,那是因为骑师对马的征服性质和支配性质太强。)另外,他显然非常热爱的西洋棋也提供了黑人优越性的进一步证据,这是一种智力的比赛,原来是犹太人及其追随者专精研究的学问,但黑人小孩很自然就会,不需要研究就可以下得很好。

如今,黑人的责任——这是他用的字眼——就是完全与白人社会分开,在每个人类努力经营的领域中建立他们天生的至尊霸权,同时要力图支配白人,而且没错,必要的时候,甚至得奴役白人,来引导新的千禧年以及黑人潮的人类文明,如果这个星球要存活,这是基本的要素。

可以想象,皇后学院里要求解除他职务的呼声很高。(雷蒙德·格鲁利奥代表他辩护,成功地在这场战役中保住了他的终身职位,还坚持说自己喜欢拉希德这个人。“我不知道他有多相信那套狗屎,”他曾告诉我,“至少他不会因此不雇用犹太律师。”)他在法庭赢了,然后戏剧性地辞职,并宣布他要开办自己的学术机构。他的支持者已经在皇后区圣奥尔本斯弄到一整个街区的地,筑起围墙,建了校舍,打算成立一所新的黑人大学,学生和教职人员也大致齐备。

朱利安·拉希德跟他的两个妻子和几个孩子住在围墙里。(虽然难免会有流言提到他偏爱白种女人,但他的两个妻子都是暗色皮肤,且有非洲裔的特征。两个太太长得很像,事实上,另有谣言说她们是姐妹,甚至还说是双胞胎。)拉希德的住所外面整天都有警卫,他若走出围墙,一定有一群穿着卡其制服的武装警卫跟随,二十四小时轮班保护他。

威尔的这封公开信刚刚在报上登出,拉希德便召开记者会,宣布他欢迎这个挑战。“让他来,他的确具体表现了他那个种族人民的意志。他们一向恨我们,现在他们再也不能任意地宰割我们、消灭我们。所以让他来找我吧,让白人的意志撞上黑人意志的巨石而破碎。我们且看谁的意志比较强。”

平安无事地过了一个星期,接着警方便被找去圣奥尔本斯的那块围地,之前他们从来不敢尝试进入那儿。拉希德的一群随从带着警方去他的住所,进入他的卧房,那些随从一部分是制服警卫,其他则是哭泣的年轻人和小孩。拉希德躺在床上,或者应该说只有躯体而已。他的头放在房间一角的小祭坛上,眼睛大睁,旁边堆了一组木刻,还挂着好几串念珠。验尸结果表明,他的头是被一把祭祀斧砍下,那把祭祀斧是来自科特迪瓦塞努福族的珍贵手工艺品。

威尔是怎么做到的?他如何能突破那块围地的重重警卫,像鬼魂一般来去自如?各方人士都提出种种推论,有人说威尔自己其实就是个黑人,而哥伦比亚大学一名研究比较文学的研究生很快就以一份分析威尔信件的报告支持这个说法,他表示这些信可以证明其作者为非洲裔。另有人认为威尔是故意伪装成黑人,就像吟游诗人的表演中把脸涂黑的祈祷者一样。各界讲究政治正确的人士都认为要仔细研究。将他假设为白人是不是会有种族主义倾向?还是假设他是黑人的话,其倾向更为明显?塞努福族的祭祀斧并不是唯一的斧头。每个人心中似乎都慢慢生出一把斧头。

当这些辩论才刚刚有点热度之时,警方宣布逮捕马龙·西皮奥。西皮奥是拉希德信赖的一名手下,也是他的心腹之一。西皮奥原名马龙·西蒙斯,在拉希德的支持下改为较具非洲色彩的名字。他在警方的审问中露出马脚,承认他抓住威尔公开信的机会,报了长期以来的一箭之仇。显然拉希德的两个太太,无论是姐妹或双胞胎或别的什么,都并不能满足他的性欲,他还与西皮奥的太太有染。西皮奥只有一个太太,他无法接受这样的局面。这次他有了机会,便从墙上拿起塞努福族的斧头,砍掉了拉希德的脑袋。

威尔原本很高兴大家都以为是他干的。西皮奥被捕且自白的消息公开几小时后,他就寄出了下一封信,再度提出罗斯韦尔·贝里之死那封信中的主题。人民的意志会找到表达的方法,谁挥舞斧头又有什么差别呢?

此后他沉寂了大约十天。当然期间又有许多杂音——一堆人写信或打电话声称他们是威尔,不过很明显不是,还有两起匿名炸弹恐吓事件,其中一个炸毁了中城的一栋办公大厦。麦格劳接到一封手写的信。“一封给所谓马蒂·麦格劳的公开信”,这个文笔不佳的写信者抱怨麦格劳应该为威尔的恐怖统治负责。“混蛋,你要用自己的血为此付出代价。”信的最后如此写道。信末的署名则是占了半页信纸的红色大X。(警方化验很快就确定,那个X其实不是血,而是红色马克笔。)

警方只花了两天就逮到了X先生,他是个失业的建筑工人,一时冲动写了这封信,然后在酒馆里吹嘘。“他还以为自己很红呢!”他这么说麦格劳,不过除此之外,他跟麦格劳无冤无仇,当然也不打算设计伤害他。这个可怜的混蛋被以一级恐吓和威胁罪起诉,后者是D级重罪。检察官大概会让他改以轻罪辩护,我猜他会被判缓刑,不过他得缴一笔保释金,而且没什么可吹嘘的了。

然后全纽约市继续猜测威尔的动向。每天都有关于他的新笑话。新闻评论家告诉观众:“我有好消息和坏消息要告诉你。好消息是,你是《每日新闻》明天一个专栏的主题;坏消息是,专栏作者是马蒂·麦格劳。”每个人聊天都会提到威尔,而且每天晚上至少会提到一次,TJ也天天向我保证计算机最后可以揭示威尔的真正身份。去猜测他是哪种人、过着什么样的生活,当然永远猜不完。同样,下一个目标是谁,这也一样猜不完。一个疯狂的电台音乐节目主持人曾号召听众来信建议威尔的死亡名单。“我们来看看谁会得到最多票,”他如此告诉他那堵车的听众们,“我会通过电波宣布哪些人是威尔的首选。谁知道呢?说不定他也收听我们的节目,搞不好还是忠实听众呢。”

“如果他正在收听,”这名主持人的女搭档说,“你最好期望他是你的忠实听众。”

当天是星期五。周一早上这个节目再度播出时,主持人改变了心意。“我们收到很多来信,”他说,“可是你猜怎么样?我不打算公布结果了。事实上我根本没统计结果,我觉得整件事情很病态,不光是投票选举,还有支配全纽约的那种威尔狂潮,挖掘每个人心中最深的本性。很多笑话简直让人不敢相信,既病态又恶心。”为了证明这个观点,他引述了四个笑话,一个比一个病态,一个比一个恶心。

当然,警方的压力很大,他们想找出威尔来结案。但那种急迫的感觉和“山姆之子”出现时的气氛,或者任何隐藏多年的连环杀人凶手很不一样。你不会害怕上街,不会害怕威尔跟踪你,突然一枪打死你。一般人没什么好怕的,因为威尔的目标不是一般人。相反,他只瞄准名人,而且都是名声不太好的。看看他手下受害者的名单——里奇·沃尔默、帕特里齐奥·萨莱诺、罗斯韦尔·贝里,还有间接的朱利安·拉希德。不论你在社会或政治光谱中的位置在哪里,只要你不是极端的恶徒,威尔的格杀令就不太可能降临到你头上。

现在,他把目标对准了阿德里安·惠特菲尔德。

注释:

① 一般美国大城市的报纸惯例每天会发行好几次版本,内容也随着新闻的发展有所更新。如果遇到特殊状况,更会随时发行特别版的快报。

② 此匿名信作者并没有署自己的真名,但他在信中惯常使用的口号为“人民的意志”(The Will of People),而且都巧妙地用此来结尾。Will恰巧亦为寻常男子名,故一般人都称此无名人士为Will,本书一律将之音译为“威尔”。

③ 在大卫·莱特曼(David Letterman)的知名脱口秀节目《午夜漫谈》中,“十大名单”一向是极受欢迎的单元,内容主要以讽刺时事之幽默为主,也曾编辑出版成为畅销书。杰伊·莱诺(Jay Leno)的同时段脱口秀《今夜》则是美国最老牌的谈话节目之一,与《午夜漫谈》风格稍异。两个节目向来竞争激烈。

④ 衣架的英文hanger,同时也有“绞刑执行者”的意思。

⑤ 史前巨石群在不列颠各地都有发现,英属复活节岛亦有遗迹,其形成原因至今是个谜,一般认为是史前原住民的宗教建筑。

同类推荐
  • 海峡

    海峡

    王棵,原名王进康,一九七二年生,江苏籍。从军十八年,二〇〇〇年开始写小说,已在《十月》、《人民文学》、《中国作家》、《山花》、《作家》、《青年文学》等刊发表长中短篇小说五十余部。小说多次被《新华文摘》、《小说选刊》、《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等刊选载,多篇小说被收入多个年度小说选本及排行榜。二〇〇五年入选“21世纪文学之星”,曾获《小说选刊》二〇〇三—二〇〇六年度优秀小说奖、《十月》二〇〇七年度新锐人物奖。出版有小说集《守礁关键词》。毕业于鲁迅文学院第七届中青年作家高级研讨班。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成都军区专业作家。不断有耸人听闻的消息从工地那里传来。他们说,台风来的前一天下午,一块大得离谱的乌云蹑手蹑脚地爬到了太阳背后,陡然张开巨口,将太阳吞进肚去。
  • 三里湾 李有才板话(山药蛋派经典文库)

    三里湾 李有才板话(山药蛋派经典文库)

    《三里湾》讲述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期,我国北方一个叫做“三里湾”的乡村,在乡政府和村干部的带动下,通过细致的动员和启发工作,使不少脑子里还残留着浓重私有观念的人们转变了思想,用事实化解了各种尖锐纠纷,最后由村团支部的青年们带头,全村老少都参加了农业社,走上共同致富的大路。《李有才板话》描写的是民主政权初建时,农民和地主恶霸所进行的曲折复杂的斗争。小说揭露了恶霸地主阎恒元幕后操纵村政权、反对减租减息、发化农民之间的团结、破坏政策法令的卑劣手段,塑造了李有才这样一位正直坚强、机智乐观、幽默风趣的新农民的艺术形象,也描写了聚集在李有才周围的“小”字辈的成长过程。
  • 鬼鬼祟祟的人(短篇小说)

    鬼鬼祟祟的人(短篇小说)

    先生,你愿意听我说一说我的故事么?先生,请你相信,我是一个人,不是一个鬼。而且,先生,请你相信,我是一个正常的人,我不是一个疯子——我是一个神经正常的人,尽管我的心灵可能有病。先生,那么你是否愿意听听我来说说我的故事?我是一个外地人。是的,此地人说话有严重的口音,我说话也有口音,听口音就知道我是一个外地人。我不告诉你我是从哪儿来的,因为这没有必要。这和我要讲的故事毫无关系。我来自一个很遥远的地方。那个地方在哪儿?——你别问了,我不会告诉你的。我们都生活在同一个星球上,知道这一点就已经够了。我的职业?啊,我没有职业。我说的是现在,现在我没有职业。
  • 2008年中国微型小说精选

    2008年中国微型小说精选

    《2008年中国微型小说精选》的选本包括:中篇小说选(分上、下两卷)、短篇小说选、报告文学选、散文选、诗歌选、微型小说选和随笔选七种。力求选出该年度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力求选出精品和力作,力求能够反映该年度某个文体领域最主要的创作流派、题材热点、艺术形式上的微妙变化。同时,坚持风格、手法、形式、语言的充分多样化,注重作品的创新价值,注重满足广大读者的阅读期待,多选雅俗共赏的佳作。
  • 河对面的标语

    河对面的标语

    李小军放学一回来,就去邻居家帮忙。说是帮忙,其实还是挣钱。邻居家修的是两层砖房,大人砌砖,挑水泥,抬水泥板,小孩搬砖,从一楼搬到二楼,一块砖给一分钱。李小军将三块砖摞在一起,弯腰抱了抱,没抱起来,取下一块,抱起两块砖就往楼上走。楼上已经有好几个小伙伴了。他们只顾干活,顾不上打闹,这与平时一点都不一样。见李小军从临时搭建的木板楼梯上上来,虎子就说:嗨,小军,你看,你爸睡觉的地方咋有那么多字?小军还没把怀里的两块红砖放好,仰起脖子去看,果真看见了。他有些奇怪,怎么那么大的字呀,还写在牌子上,牌子方方正正,白底红字。
热门推荐
  • 九尺幽冥

    九尺幽冥

    暗渊星上有暗渊一处,万千宗派中排行前十的宗派负责着镇压暗渊的任务。十大宗派中有一少年传闻被宗主废掉了经脉随手放逐到了另一片大陆。而他该如何面对接下来的生活
  • 钻石豪门:总裁聘金66亿

    钻石豪门:总裁聘金66亿

    【正文完结】他对她霸道禁锢,纠缠无度……“谁动你一根手指头,我要他一双手。你是我的心宠,没人敢碰你,你从出生始就注定是我的!”他是至尊总裁,金融界的霸者!为了征服这个女人,设下天罗地网,只等她乖乖中计!风洛洛又一次被夜袭,KAO,某男灼烫的气息扑面而来…看她如何驯服腹黑帝王!
  • 古代精锐征战末世

    古代精锐征战末世

    末世来临,全球一半以上的人类遭到丧尸病毒的感染,变成了嗜血的丧尸,获得了金手指的赵秦,能够召唤出历史上有名的特殊军队,陷阵营,魏武卒,白袍军,背嵬军,羽林军,赵秦所要面对的不仅仅是无穷无尽的丧尸大军,还有残酷的天气以及居心叵测的幸存者。(写的不好,随便看看。)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民企江湖

    民企江湖

    改革开放四十年,也是故事主人公从一个农村青年成长为叱咤风云的民营企业家的四十年。曾经沧海难为水,本书以回忆的形式向读者们讲述了一位风云商人的创业经历。
  • 唐代士大夫与佛教(增补本)

    唐代士大夫与佛教(增补本)

    本书从政治史、社会史、宗教史、思想史、文学史、美学史、教育史等方面,全方位、多角度地研究唐代士大夫与佛教的种种关系、士大夫与佛教的相互影响、士大夫奉佛的方式和原因等问题,所得结论多为人所未言,纠正了一些习焉不察的流行说法。
  • 粉红色见面式

    粉红色见面式

    性格独立的摩羯座元气少女欧舒丹和冷酷孤傲的饭店继承人罗哲涵,两个八竿子打不着的人。居然会一次又一次地巧遇。每一次都像是火星撞地球一样激烈无比。出糗、嫉妒、珍惜、爱恋,爱情的每一面都像剔透的水晶一样展露在他们面前,他们是否能跨过种种艰难障碍呢?
  • 重生就要让爱更幸福

    重生就要让爱更幸福

    前世无儿无女丈夫早逝的她,如何在今生儿女双全与幸福相伴?重生意味着可以洗牌重来,意味着改正一切错误,重生真的就能事事顺利一切无忧么?重生是上天的眷顾,当坦然接受重生后,你是一个人潇洒一家人幸福还是让更多的人拥有幸福呢?
  • 遵命我的班长大人

    遵命我的班长大人

    “班长大人”,少年杜军用他清透却魔力十足的声音,震撼了纯真少女江雁的心灵!他说,他喜欢她,永远不会放开她的手!她说,你若不放手,我便永远在你身边!
  • 优雅天使心:赫本给女人的24堂优雅课

    优雅天使心:赫本给女人的24堂优雅课

    本书从一个女性的角度翻阅赫本的生平,就此解读一个女性优雅魅力的极致。我们研究赫本,是为了找到自己。我们也要像赫本那样充满自信,充分发挥我们的优点,展现出自己对时尚的直觉。研究赫本的生平、勇气和她所经历并克服的一切,更有助于我们对人生作出正确的选择。她的优雅、高贵、行为以及其他一切,会给予想要活出真我的女性最好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