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929000000001

第1章

春天的一个下午,在S县城南郊通往县城的公路上,匆匆忙忙走来一高一矮两个年青人。

高个三十挂零,身着一件棕黑色夹克衫,右手提一只鼓鼓囊囊的黄色帆布包,中等身材,略微发胖。冷峻的圆盘脸,沉郁的大眼睛,浓重的眉毛,使他似乎有种难以接近的凌威。而此刻,他的神色又被困惑所笼罩。他把沾满尘土的包换到左手,活动了一下被勒麻的手指,象赶末班车似地急匆匆朝矗立在南郊的拦河大坝走去。

紧跟在他后边小个子,三十刚到,穿一件条绒米黄色上衣,右手拎一只同样的包。瘦削的身材,细眉淡眼,小巧的鼻子,白皙的瓜子脸,精干,灵巧,浑身上下都洋溢着睿智和聪慧。

高个叫田栋,某大学中文系讲师,矮个叫俞青,某省报记者。

他们是在北京办完公务后相跟着回家乡来看看的。他们要看看这山,这水,这淳扑得叫人想亲吻的土地,重温十年前曾做过的梦,辛酸的梦,痛苦的梦,绮丽的梦。

但这块大地在他们踏上的一瞬间,就使他们感到一种陌生的遥远,仿佛要拒绝他们回归似地,汽车在刚进入县界就抛了锚。幸亏有辆本县电厂的车经过,他们才趴上去,在不断被子从车尾翻卷起来的滚滚尘土的恩赐中,颠颠簸簸回到县城。刚到郊外,他们就下了车,跨过南郊的公路,朝圣一般走向屹立在西山脚下的那条灰蒙蒙的拦河大坝和护堤。

大坝和河堤在夕阳中静默着,它象一位威力无比的钢铁巨人,横躺在原先古老的河道里,将流向东南的紫川河拦腰切断,迫使它发出浪的太息,沿着西山脚转向新开的西南河道。

大坝后边,一块块浓绿的麦田绿得油亮,一座座楼房点缀其间,好似一座座乡间别墅。制药厂、纺织厂、制革厂在旧河道里如龙王爷留下的宫殿,为全县的黔首们吐着珠宝。

田栋和俞青一前一后站在大坝上眺望着大坝四周。他们的皮鞋沾满了来自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的尘土。红艳艳的夕阳将他们的身影映在青光凌凌的水面上。

新河道几经洪水冲击、搬运,早已拓宽加深,成为一条深深的沟壑,使西山脚的接官坪村成了“崖窑洞”:土窑洞都筑在山脚,一出门便是陡崖。一条长长的铁锁桥是他们联系外界的唯一通道。桥上的木板有的已经腐烂脱落,不知是哪个好心人绑了几根圆木,走在上边难免提心吊胆。有人走过来了,踏得木板“咔咔”作响,整个桥身都在微微颤动,仿佛那人踩着了它的中枢神经似地。

光秃秃的满是褐色、赭色粘土的山坡上断断续续挂着已然泛青的杨树林,被河水吞噬后幸存下来的几株老梨树也老来风骚,苍老的枝头上缀满了雪白的梨花。软软的春风吻过娇嫩的梨花,掠过空旷的河谷,撩起两人的长发,将河水的浊臭肆无忌惮地挤进他俩的鼻孔里。

他们的目光不约而同地投向河道。

河水污黑稠浊,上面泛着一层令人恶心的油花。河里的石头沙土也全成了深褐色。接近河道的水草大多死光了,有几棵不甘心死亡的也是硬挺着枯黄的身子,垂头丧气地打着蔫儿。原先栽在河边的柳树则一棵也没有了,只有那已沤得污黑的树桩无声地控拆着自私贪婪的人们。

田栋怏怏地收回目光,沮丧地坐在旅行包上,旅行包不平刚鸣地发出一声叹息,无可奈何地鼓向两边。

那条清澈、柔软,汨汨潺潺永远欢乐的小河呢?那给他们带来了欢乐、痛苦、惆怅、喜悦,那使他们恨得发指又爱得发狂的小河呢?那条永远流淌在他们心中与他们的热血融化在一起的小河呢?就这样隐慝了,消弭了,变质变色了,连影子也没有留下么?

河道依然,堤坝依然,小河呢?那魂牵梦萦、苦苦寻觅的小河呢?

“变化太大了。”田栋喃喃地说,“变得叫人都无法想象了:好的和糟的。”

“这几年来确实发展得够快了,这是我们那时所根本无法比拟的。”俞青从挎包里掏出一只相机感慨地说。

“可是这河呢?还有,这万人会战五个冬春垫起来的地里,竟叠起了多少私人建筑!如果他们在天有灵会作何感想呢?”田栋说。

“别扫兴讲师先生。”俞青把一个支架立在坝顶上看着他笑笑说,“任何事业,对于奋斗者来说,都是美在过程而非它的结果。结果是别人的,过程是自己的。人们可以凭借各种力量夺走我们的结果,但谁也没法剥夺我们为这个结果的诞生而进行的过程以及为之而付出的代价,我们的自豪也正在这里。”

“迂阔之论。”田栋撇撇嘴说。

“这事我见得多了。”俞青指了指一片片灰蓝的房屋说,“生活的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常常走向奋斗者的反面。我们匆匆到这儿来不就是要回味一下那过程么?毕竟还有这条坚固的堤坝可再现那令我们昂奋的过程。来,让我们再留下一个充满色彩的回忆吧?”

田栋怅怅地站起来,他常常在这位老同学的扇动面前扮演一个服从者的角色。也许是职业素质上的差别吧,俞青的磨劲是很出名的。这和他的过去判若两人。

田栋站在护坡上,安在支架上自动相机的镜头象外星人的眼睛乌溜溜地盯着他,背景是他们曾经垫的河滩地。

俞青摆弄好相机后,敏捷地跑到他身边,刚摆好姿势即听到身后一声严厉的怒喝:

“照相也不长长眼睛,看把苗踩坏了不?”

他俩同时回头看去,只见一个瘦高个怒气冲冲的人站在他们身后,瞪着一双暴怒的眼睛。于此同时,相机“咔嚓”一声响了,照进了他俩的后脑和那人的半个额头。

他们看看脚下,原来是一小块菜地,一株刚栽上的西红柿苗在田栋脚下象喝醉一般倒向一边,再抬头看看对方,六只眼睛紧张地对视着,对方的眼睛由暴怒趋向平和,惊讶,继而惊喜地叫了起来:

“田栋,俞青,是你们俩?”

惊讶中夹着欠疚,向每人伸出一只手来。

“明成!”

“罗明成!”

六只手紧紧抓在一起,难解难分。岁月久隔了的思念,难以言喻的前嫌,眼前处境的尴尬,渴望沟通的宿愿,顷刻之间都被这散发着各自体温的手的语言融汇了,沟通了,化解了,每只手都微微颤动着,传递着感情的无声的微波,每一双成熟了的眼睛里闪烁着关切、友好及无声的内疚。

田栋首先理智地松开手,这才记起正“摆姿势”呢,一拍大腿说:“这可美了,我们的尊荣都不知成什么鬼样了。”

“怎么?你们还没照完?”罗明成问。

“还说呢?都是你这三亩自留地闹的。”俞青边检查胶卷边望着明成说。

田栋望望明成,三个人大笑起来。

“也好,”俞青指指相机说,“咱哥仨正好来一张。”

田栋看看大堤,摇了摇头郁郁地说:“我看算了吧。咱们在这儿照已毫无意义,咱们还是到东山上跟他们照一张吧!”

一句话使三个人都象被一声闷雷猛击了一下似地沉郁下来。俞青的双手微微颤动着,罗明成把脚下那株已然倒下的西红柿苗又狠狠踩了几脚,声音沙哑地说:

“我们,还都活着。”

俞青:“他们……都死了!”

田栋:“死,是容易的,活,却是很艰难的!”

明成;“可谁都不愿死。”

俞青:“尽管艰难,却也丰富多彩,可这十年,对他们却是一片空白。”

明成:“倒十年了?”

田栋:“是的,十年,整整十年了!”

“十年,十年了……”

三人喃喃自语着,便象石像般地沉默了。他们怅然地将目光投向东山山巅。

磕山的落日给浑圆的东山戴了一顶黄灿灿的帽子。那古堡下边阴森森的树林里隐隐露出一角白色的屋角,那里长眠着许多大地的精灵,其中便有十个为河,为那条汨汨流淌的紫川河而殇逝的英灵。

有个伟人说过,人的生命就是一个过程。而十年前……

十年前,这里有一个过程,一个极短暂、也极悲伧、极壮烈的过程……

同类推荐
  • 斗战神之绝世三仙妖(二)

    斗战神之绝世三仙妖(二)

    随着一声暴喝,方才举止从容的羊力大仙急退。一边退时,他一边在空气中急促画着看不见的复杂符纹。随着勾画,一朵朵繁复字符模样的紫色光斑迅速向巨狼扑来的方向涌动。在紫光符纹所到之处,原本空明的空间忽然变得凝滞,本来挟着不可一世气势而来的狼妖突然觉得前方路线上好像注满水一样。原来这正是羊力大仙从三清教义“上善若水”之句中悟出的法技,以前还从来没在实战中施展,这一次却被逼得出手这一招了。
  • 汾水长流(山药蛋派经典文库)

    汾水长流(山药蛋派经典文库)

    1954年,晋中平原汾河沿岸的杏园堡农业社遇到灾害。在年轻的党支部书记郭春海带领下,群众齐心协力克服困难渡过灾难。副社长刘元禄一心想发财,对抗灾多方阻扰。富农兼商人赵玉昌乘机伙同已被拉下水的刘元禄一起倒卖粮食,鼓动社员闹退社。郭春海依靠贫下中农克服干扰,及时提出了抗旱办法,以互助互借解决了群众的缺粮困难。后来,农业社战胜了天灾人祸,生产获得了大丰收。在党支部多次帮助下,刘元禄仍执迷不悟,他竟与赵玉昌合谋,给贫农积极分子王连生栽赃,破坏生产,企图借此打击郭春海,搞垮农业社,但他们的阴谋被揭穿,副社长刘元禄被撤职,赵玉昌被逮捕法办,王连生受到群众拥戴,并被选为副社长。
  • 萧府秘事

    萧府秘事

    萧爷准备陪着太太到上海洋人开的医院看病去。萧太太病了快两个月了,镇子上所有郎中的药都吃遍了,还是不见好。萧爷又从县里请来一位最有名的老郎中。这位老郎中白白的头发,红红的面色。萧爷把全部的希望都寄托在这位鹤发童颜的老郎中身上。老郎中号过脉后,又仔细地看萧太太的舌头,然后又翻开萧太太的眼皮看了好大一会儿。
  • 远去的矿山

    远去的矿山

    作者以矿工女儿的口吻,记叙了20世纪陕西秦州玉华山矿两代矿工艰辛的井下工作,以及矿工家属们的生活。作品以父亲赵忠孝和生母的一生为主线,道尽了矿工们的坚韧和豁达,光荣和失落,泪水与欢笑。作者叙事冷静而犀利,展现了人物生活的真实境遇和状态,充满了对弱势群体的同情和悲悯,是一部厚重而深刻的现实主义题材小说。
  • 电(人文阅读与收藏·良友文学丛书)

    电(人文阅读与收藏·良友文学丛书)

    《人文读与收藏·良友文学丛书:电》是“爱情三部曲”的最后一部,为良友文学丛书第十七种。故事接续《雾》、《雨》,讲述了李佩珠和她的朋友们组成了一个革命团体,吴仁民也来到这里,此时他已经成为一个成熟的革命者,他与李佩珠之间产生了爱情。但很快,革命事业遭到沉重打击,不断有成员被捕被杀。此时佩珠的父亲在上海失踪,她委托吴仁民回上海寻找,自己留下来继续朋友未完成的事业。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恭喜您的手机已成精

    恭喜您的手机已成精

    【2018王者荣耀文学大赛·征文参赛作品】给我一根撬棍,我能撬动整个星际。这是一个阿宅美少女穿越到星际,不断被坑,不断成长的故事。“叮!恭喜绑定王者系统!”靳乔乔:哇哦,好棒!“叮!恭喜你的手机掉了马甲!”靳乔乔:啊咧?“叮!恭喜你已成功被献祭!”靳乔乔:妈卖批“叮!恭喜,你已正确走向死亡!”靳乔乔:我已生无可恋。请选择:死亡or绝地求生都走开,她要掀桌子啦!于是靳乔乔就干上了暗搓搓挖星际墙角的伟大事业
  • 藏证

    藏证

    职场新人双飞依在新公司屡遭排挤,意外相遇松思樵,松思樵在调查双飞依公司的事件中,发现了双飞依父亲死亡的真相......
  • 傀儡狂妃很嚣张

    傀儡狂妃很嚣张

    龙凤玉,定姻缘!紫眸现,傀儡出!他是万万人之上的尊贵霸主,为她散尽神格,堕入红尘,永世不悔!她为报恩而来,道尽三生三世,回头再看万丈红尘,却知欠他的恩情大过于天,难以再报!皇权倾覆,乱世成殇,再次走上那火照之路,你可会等我!一滴神血,造灵体!两滴神血,织灵魄!三滴神血,成就我们的三生三世!
  • The Wonderful Wizard of Oz

    The Wonderful Wizard of Oz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神思者的异界生涯

    神思者的异界生涯

    DNF95版本令人失望,辛奇决定删号脱坑,却不想穿越异界被来自阿拉德的神思者灵魂所救,且看他如何在异界绽放圣骑之光!
  • 重生神医:绝世女神,宠上瘾

    重生神医:绝世女神,宠上瘾

    她是来自异世界的一宗之主,为救宗门弟子,取出心头血,却被小人趁虚而入,与其一起中毒身亡;她是同学眼中的学霸,可人却呆愣迟钝,人人都以为天生如此,可谁曾想到常人有三魂七魄,此女只有一魂三魄;一不小心被人推下水,三魂七魄归位,这一世,她要活得肆意潇洒,欠她的要他们十倍还来;可是这个一直撩她的墨少是怎么回事,不就是在他小时候救了他一命吗,用不着以身相许吧。
  • 家庭史话(中国史话·社会风俗系列)

    家庭史话(中国史话·社会风俗系列)

    家庭是以婚姻关系为基础、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亲属团体,是人们同居共产、共同生活的基本生活组织;传统中国是一个以家庭为本位、“家国同构”的社会,家庭在社会中占据重要地位。本书是首部《中国家庭史话》,它论述了自仰韶文化后期母系家庭出现至近代,中国传统家庭起源、奠基、发展、转型、衰落的全过程。认为先秦时代传统家庭从无到有,逐渐形成;春秋战国至魏晋南北朝时代是传统家庭的奠基和初步发展阶段,以小型核心家庭和直系家庭为特点的传统家庭形态占据了主流,以家庭为单位的小而全综合经营的小农家庭生计模式逐渐定型;隋唐五代时期传统家庭迎来第一个兴盛阶段,生产工具的发展为小家庭生产提供了物质基础,同时小家庭与大家庭共存;宋辽金元时期是传统家庭发生近代化转型的重要时期,以壮年夫妇为核心的三代五口之家成为此后中国家庭的主要形态;明清时期,传统家庭达到鼎盛;民国以后,传统家庭衰落、现代家庭兴起。全面展示了中国家庭的发展、演进历史。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陈寅恪的1958年

    陈寅恪的1958年

    在陈寅恪一生中,1958年是备受人们关注的年代之一。那么,这一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他是如何应对的?这些事情对他的教学、科研与心理有何重大影响?本文勾稽当时的官方文件、报刊文章、档案材料、私人日记和回忆录,试图还原这段历史的真相。1958年3月11日,《人民日报》发表了曾任毛泽东秘书的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陈伯达,在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上所做“厚今薄古 边学边干”长篇讲话的摘要,透露出毛泽东对“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