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981500000002

第2章

东方先锋剧场,喜欢看话剧的人都知道,但未必知道它的来龙去脉。以前在东长安街北侧,王府井大街南口到东单路口之间,有一座古朴的建筑,那便是中国青年艺术剧院剧场。这座建筑建于上世纪30年代,当时是美琪电影院,50年代初期经过增建、改建,成为一个专门演话剧的剧场。它的西边,是儿童电影院(原名平安电影院),再往西王府井南口,曾经有北京(可能也是中国)第一家麦当劳;往东到东单路口是东单菜市场,地理位置相当优越。

青艺的前身是成立于1941年的“延安青年艺术剧院”,1949年4月16日在北京正式建立“中国青年艺术剧院”,首任院长廖承志,我国老一辈戏剧艺术家吴雪、金山、孙维世等都曾在青艺工作过。

美琪改作青艺剧场后,老舍先生从美国回国,第一次公开演讲就是在那里举行的。当时的北京大众文艺创作研究会,请他就大众文艺的创作问题做一次讲演,1950年3月12日,青艺剧场座无虚席,老舍先生以《大众文艺怎样写》为题,作了长时间的生动演讲。他为青艺写的话剧《方珍珠》,就是在那个剧场首演的,之后他又写了《西望长安》《神拳》《全家福》等,也都在那里演出过。

那里还曾演出过《抓壮丁》《反翻把斗争》《在新事物的面前》《洞箫横吹》《降龙伏虎》《李双双》《雷锋》《全是北京人》等。1966年1月中国青年艺术剧院与中央实验话剧院合并,沿名中国青年艺术剧院。5月“文革”开始,艺术创作全部停止。1973年8月中国青年艺术剧院与中国儿童艺术剧院合并成中国话剧团。1978年2月中国话剧团被撤销,中国青年艺术剧院、中央实验话剧院和中国儿童艺术剧院恢复独立建制。

青艺排练场和办公室与剧场不在一处,从剧场向东,到东单路口再向北走不远,马路东侧的北极阁三条71号院,便是青艺的排练场和办公区,那里原是康熙帝孙子弘胶的宁郡王府。此地与如今的东方先锋剧场仅隔一条马路,有时看完戏,和朋友们到路东的小饭馆吃饭、聊天,有一次找厕所,才发现了这个不起眼儿的所在。之前竟不知道,也不曾想过,以前看的许多青艺的话剧,就是在这么破败的地方排练出来的。此处现在是国话老干办、影视艺术中心和中国话剧研究会。

青艺剧场不是很大,舞台也比较局促。我在这里看过的话剧并不多,印象最深的是《红鼻子》和《樱桃时节》(既《巴黎公社》)。《樱桃时节》里的歌儿非常好听,记忆犹新,至今还能哼唱。当时冯远征是青艺的临时演员,在《樱桃时节》里跑龙套,串演好几个角色,后来他慨叹“演尸体比演活人还难”

可能因为剧场太小,青艺的许多大戏都是在别处演的,像《草莽英雄》《街上流行红裙子》《原野》《双人浪漫曲》《威尼斯商人》《高加索灰阑记》等。有一次在人民剧场看完《原野》后,我专门跑到后台,问导演(应该是助理导演,导演是张奇虹女士),仇虎的仇字当做姓氏应该念“qiú”,为什么演员念“chóu”呢?那位大哥先是笑着把我表扬了一番,然后解释,“为了突出他对封建剥削阶级的仇恨,故意这么处理的”;还有一次,1988年在民族宫剧场看《浴血美人》,深受麦克风(现在知道那叫“胸麦”)噪音袭扰,演出完找导演提意见,年轻的导演虚心接受,并解释因为剧场太大,又是第一次用这种设备,没有经验。后来才知道那位导演就是王晓鹰。可能当时青艺的导演力量不足,所以有些戏是外请导演排的,《双人浪漫曲》应该也是属于这种情况。

还有一个原因是年久失修,且受1976年唐山地震影响,所以青艺剧场较少使用。1990年9月,青艺剧场经过加固、翻修重新启用。但是随着北京市政建设突飞猛进的发展,老青艺剧场也走到了尽头,1996年兴建北京东方广场时,这座老建筑最终被拆除了。

1996年底,青艺租用位于宽街北兵马司的航天部礼堂,次年投入使用。1998年元旦之夜,陈红、吕丽萍、邵兵等原青艺演员云集于此,庆贺长期没有演出场所的剧院终于有了自己的家。我十几岁时曾去这个礼堂看过电影,当时并不知道这里与我后来报考的中戏仅一箭之遥。

虽然以前在老青艺剧场也没看过几部戏,但那里毕竟是个象征,以迁址为分界线,我把之前看做老青艺。老青艺有我喜爱和尊重的导演陈颙老师,演员曹灿、啜二勇、丁嘉丽等。我是听着曹灿叔叔的《小喇叭》和小说连播长大的;考电影学院时,还认识了他女儿曹红梅。

在新青艺剧场看的第一部剧是《花房姑娘》,主演王劲松是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的老师。他有个奇怪的艺名——气壳,后来曾在孟京辉的电影《像鸡毛一样飞》中饰演一个卖诗歌光盘的商贩。

1999年5月还看过一部《居里夫妇》,导演是王晓鹰、査明哲的同班同学魏晓平。饰演居里夫妇的是孙红雷和丁嘉丽,因为这部剧,两人还闹出一段缠缠绵绵、同时也非议颇多的恋情。

那个时期,小剧场戏剧正蓬勃发展,新青艺剧场只有三四百个座位,非常适合小剧场戏剧演出。当时北京的小剧场只有这里、实验话剧院小剧场、人艺小剧场三处,因此利用率非常高,不光演出青艺自己的戏,五年中上演过近三十个剧目。1999年6月,孟京辉的《恋爱的犀牛》在这里上演,首演创下了连演四十场、上座率百分之一百二十的奇迹,成为中国第一部纯靠票房盈利的小剧场话剧(另一说法是上海的《情人》)。

其实,当时的小剧场戏剧相对于现在而言,数量上并不算多,但质量却普遍比较高,而且已经有了许多形式上的探索,《三毛钱歌剧》《在路上》《麦当娜的灵光》《第十二夜》《女仆》《屋外有花园》《钦差大臣》等,都是那段时间在新青艺剧场上演的。1998年8月,那里还演出过一部据说是中国第一部恐怖话剧《窒息》,是编导刘涓自己筹集十多万资金制作的。我猜想这位仁兄连成本都没收回,那时候十多万可是笔数目不小的钱呢。

不知道什么原因,近几年反而很少能看到国外和港台戏剧了,而以前这类演出非常频繁,尤其是小剧场剧。当时我在青艺剧场看的最具实验性的,是日本少年王者馆剧团的《半夜三更的弥次先生和喜多先生》,还有“98青艺小剧场剧目展演”中日本东京榴华殿剧团的《FALSE》、台湾莎士比亚的妹妹们的剧团的《2000》、香港疯祭舞台的《元州街茱莉小姐不在这里》等——光是剧团名称和剧名已经让人一头雾水了。《半夜三更的弥次先生和喜多先生》在演出中还做了个扣儿,其中一位演员演着演着突然拿起电话,用蹩脚的汉语向附近的一家饭馆点了一道孜然羊肉。一会儿,饭馆小弟真把热腾腾、香喷喷的羊肉送来了,观众没意料到,那小弟更摸不着头脑,还傻乎乎地说:“呦,你们拍电视呢?这么多人点一盘菜够吗?”逗得观众哄堂大笑。

当时青艺院长是林克欢先生,他夫人林荫宇女士也是导演,两口子都是戏剧界的老前辈。林荫宇老师原先是中戏导演系教授,1990年排演过《情人》和《椅子》,是最早实践外国荒诞派戏剧的专业导演。1992年调入青艺,又执导过几部戏,其中《女仆》我特喜欢。

某一天,突然接到林克欢先生的电话,说他正在写一本书,已经得到一些照片,还需要更多的,手中的照片也需要我甄别一下,哪些是我拍的。那时没有网络,必须当面才能搞清楚,我便骑车去了林先生家。他家住在帽儿胡同“实验”的宿舍院里,不知这是不是“文革”中两院合并的结果。他家非常狭小,与普通演职员无异。我俩就坐在过道的饭桌前看照片,他还给我列了一个长长的单子。林先生广东口音很浓重,我一半靠听一半靠猜。临走,不苟言笑的林先生还不忘拍着我的肩夸奖几句,说我做的工作很有意义,要继续拍下去,将来这些照片会更有价值。

从2002年3月起,青艺剧场易名“北剧场”,主人也变成了袁鸿。一开始台湾表演工作坊赞助了一部分资金,同年12月成为一个完全民营的独立剧场,艰难维持到2005年中秋之夜关闭。此为后话。

2001年12月25日,原中国青年艺术剧院与中央实验话剧院合并,组建为中国国家话剧院,院长仍由赵有亮担任,文化部部长孙家正为国话揭牌。

李嘉诚拆了人家房子,自然要偿还一个新的,青艺与实验合并,这座新剧场自然也就属于国家话剧院了。2004年9月,位于王府井东方广场东侧的国话东方先锋剧场开始试运营,负责人是曾任北京人艺小剧场经理的傅维伯,首演剧目是参加“永远的契诃夫”首届国家话剧院国际戏剧季中,加拿大史密斯·吉尔摩剧院的《契诃夫短打》。

一开始,人们对于这个位居三层的剧场不太习惯,尤其停车是个大问题。很快,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便捷的公共交通条件以及大量优秀的剧目,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戏剧爱好者。

但我还是更怀念实验小剧场和人艺小剧场。东方先锋的座椅是固定的,且观众席坡度较大,坐在后面的观众看戏一定不舒服。

东方先锋剧场运营至今已经整整六年,上演过无数好戏,《哥本哈根》《死无葬身之地》《两只狗的生活意见》等,还有许多港台和国外的优秀剧目。不过也有一些泛娱乐化的戏,没办法,市场经济嘛,艺术市场也不能幸免。

东方先锋剧场开业一年多后,曾一度入不敷出。开办之初,国话领导还期望剧场盈利后,能够为剧院的日常演出提供资金支持,结果非但没有赢利,反而让剧院补贴了不少钱,傅维伯的压力非常大。

面临与北剧场同样的困境,傅维伯苦苦经营着。在场租不能涨的情况下,还坚持每场拿出十分之一的低价学生票来培养未来的观众群体。“学生票”是傅维伯在人艺小剧场工作时开创的经营理念,现在他又把这个理念带到了先锋剧场。他清醒地意识到,“没有今天戏剧圈的集体努力,明天戏剧观众群体就会消亡,戏剧和剧场就都将无以为生”。亦基于此,与大学生戏剧节宿有渊源的傅老师,一如既往地支持着大戏节,北京青年戏剧节诞生后,东方先锋也是青戏节的主剧场。

国外的剧场有国家补贴,中国不仅没有,而且在税务上也无任何优惠政策,这就是目前中国演出市场票价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之一。国家补贴剧场在现阶段还是奢望,东方先锋剧每年几十万的亏空,只能企盼税务政策上的倾斜了。

同类推荐
  • 欲望的语言实践

    欲望的语言实践

    本书收录了《锁链的叙述——评麦城的诗》、《苦难的立场与策略——关于阎连科小说的一种解读》、《从突围到沦陷:“独语”的叙述——评<受活>》等共18篇文章。
  • 不存在的照片

    不存在的照片

    《不存在的照片》是樊小纯写作的一本虚构书信集,整本书的视角被分裂成了讲述者与隐藏的倾听者,但最终都拢归于作者本身的叙述。信件的一隐一显的两位主角去看世间万物,通过摄影、绘画、建筑、文学所关涉的场景,来讲述世界的景观——秩序下的自我与他者。
  • 蒋勋说红楼梦(修订版)(套装共8册)

    蒋勋说红楼梦(修订版)(套装共8册)

    这是蒋勋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里,数十次阅读《红楼梦》后的心血之作。无关红学,不涉及考证,作者从青春与美的角度出发,带领读者逐字逐句细读小说本身,梳理《红楼梦》中的人物与情感,探寻书中表达的繁华的幻灭、逝去的哀伤,讲述青春的孤独、寂寞与彷徨。这是一个生命对其余生命的叩问与聆听。跟蒋勋读《红楼梦》,仿佛是在阅读自己的一生。蒋勋说:我是把《红楼梦》当“佛经”来读的,因为处处都是慈悲,也处处都是觉悟。
  • 有水曰白

    有水曰白

    这是一次青春迟暮的重逢,也是一次多年友情的回归。人生是一个残缺而孤独的苍凉之旅,假如一段文字的叙说可以构建一个宁静温暖的港湾,这次以文会友的联谊活动也算是一回不虚此行的努力了。
  • 何建明报告文学论

    何建明报告文学论

    何建明是中国当代报告文学领军人物。作为一位“国家故事”讲述者,他“四十年只做了一件事,讲述国家故事”。《何建明报告文学论》汇集了何建明40年来的报告文学创作实践与理论思考,共70余万字,是全方面、多角度了解何建明报告文学的必读作品。这部创作专论集分为四个部分:创作谈、访谈、评说论道、作品评论。第一部分“创作谈”是何建明现身说法,谈报告文学的创作,第二部分“访谈”是各大媒体记者对何建明的访谈,第三部分“评说论道”是何建明为其他报告文学作品所作的序和评论,第四部分“作品评论”是关于何建明报告文学的解读和评论.本书既是研究中国当代报告文学的重要史料,也是为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献上的一份厚礼。
热门推荐
  • 蒋介石的智囊高参(亲历者讲述)

    蒋介石的智囊高参(亲历者讲述)

    身为曾经的第一家族的核心人物,一代枭雄蒋介石与他背后的利益集团有着怎样不为人知的隐情秘事?本套丛书通过亲历者的亲见亲闻,揭开一个短暂王朝的尘封秘史。蒋介石身边文臣武将,各有所能,本书着重介绍了蒋介石身边最重要的几个谋士,包括陈布雷、戴季陶、朱家骅等,他们是如何运筹帷幄,他们又有着怎样的人生结局,本书通过一手独家史料,向您揭秘。
  • 剑灵之寻找秦义绝

    剑灵之寻找秦义绝

    网吧网管洛小雨穿越游戏世界,却发现一切的一切都与秦义绝这个名字相关,为了恢复错乱的时空,回到穿越前的世界,他开始了寻找魔女苏烟之路。
  • 神州轶闻录系列:字里乾坤

    神州轶闻录系列:字里乾坤

    本套书的作者著名文史作家、专栏作家。早年生活在北京数十年,交游广阔,熟读前贤文章,博物强记,广泛涉猎北京的文史掌故、艺苑趣闻、名人轶事和文物珍宝,对风土民情了如指掌。1976年定居香港后,来往于香港和北京之间。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以周续端、周彬、司马庵等笔名,在香港《华侨日报》《大公报》、台湾《世界论坛报》等多家报纸开设“京华感旧录”“九州逸趣”“神州拾趣”等专栏,琐谈社会轶闻和文史掌故,深受读者欢迎;之后谈及内容遍及全国各地,专栏易名为“神州轶闻录”。《字里乾坤》叙述的是名人们与文字的故事。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龙女萌妻:邪魅夫君不好惹

    龙女萌妻:邪魅夫君不好惹

    “睡觉不能睡地上,要睡床的,你去睡床吧。”龙幺幺轻轻抚摸了一下他的头,柔柔的说道。“哎哎!你你怎么进我屋了?”这点龙幺幺就有点不能接受,人家“小奶狗”却一脸委屈,不是说好的,要随时随地,紧紧跟随的吗?龙幺幺竟无言以对。“哎哎!你睡我屋就算了,为什么还爬我床啊?”龙幺幺立刻一个头两个大。小奶狗依旧一脸委屈,他不会说话,跟龙幺幺后慢慢的学会了说话,他无比困难的才说出了两个字,“暖……床。”立刻龙幺幺面临崩溃。--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左右我们生活的28条潜规则

    左右我们生活的28条潜规则

    文中精选了28条意义重大的规则,每条规则都是一把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它将帮我们打开一个新的天地,教会我们从纷乱的表象中捕捉事物的本质,然后顺势而为,达到事半功倍之效果。
  • 妖孽丞相入我怀

    妖孽丞相入我怀

    【新书《穿书后我成了林先生的黑月光》,欢迎大家跳坑d(?д??)】大宁丞相安自忠,你祸害朝纲,你祸害本公主,你女装大佬,你有毒!
  • 毒后倾天下

    毒后倾天下

    一个闺阁养成的千金大小姐本该大家闺秀,却喜爱文学...国之动乱,双亲被迫将她嫁入朝中。如此的深宫别园,不乏心狠歹毒之人,她是否能够应付自如以惑帝心?还是终将老死宫中无所依靠!………她尊为皇后,却命如蝼蚁,皇帝讨厌嫌弃,大婚之夜,残忍一语“你是朕的耻辱!”侧妃处处陷害,他不分青红皂白,罚她酷刑,天蚕刀网,刀刀剜心,差点致死。但她皆焚心煮笑,一忍了得!步步为营,运筹帷幄,她将胸中那熊熊的复仇火焰,化作绕指的温柔!………她摇头苦笑,她决不赴她之后……她似一味毒药,令他饮鸩止渴。当他将真心交负,当他将权力托于,“徐姽娥,不管朕有多少女人,你永远是最得朕心的那个!”她嘴角蕴起嗜血的残忍:“谢谢,可你却不是得我心的那个人!”“朕,终此一生定要得到你!…他发下毒誓,眼角泛起残忍的光。谁敢抢她,他就杀谁!……何去何从,全在于她!可是她决不会再赴皇后的后尘!………
  • 废土0号避难所

    废土0号避难所

    9002年,战争爆发,98%的人口变为食尸鬼,1%人死于饥荒,只有1%的幸存者住入避难所。很幸运,林穆是其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