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章回小说》2003年第11期
栏目:近代传奇
辛年,平地一声旱天雷,把唐省省城里的八旗老少爷们儿震得找不着北了!
更令他们瞠目的是,犯上作乱酶不是城里城外填街塞道的那些走投无路的饥民。揭竿而起的,竟是深受国恩的巡防营管带刘梦醒,朝廷耗费巨资用德国枪炮装备起来的精锐巡防营,冷不丁地掉转枪口,以秋风扫落叶之势,将占据了古城四分之一面积的八旗驻防要塞鞑子城围了个水泄不通。
八旗统领文虎臣,是古城最高军事长官。这位刚过而立之年的英挺青年,毕业于日本皇家高等军事学府振武学堂,与扯旗造反的刘梦醒同是振武学堂里令日本师长刮目相看的高材生。文虎臣贵胄皇亲一脉,学成归国后即获不次拔擢,很快成为威镇一方的统兵大员;而身出寒门的刘梦醒则沉浮于新军营伍,久不得志。
今夜刘兵临城,在满城惶恐中,文大将军镇定自若,他登城细望,侧耳静听,良久冷笑一声,梦醒老同窗,看起来你气势汹汹,实际是色厉内荏!你巡防营的克虏伯重炮为何只响了十余下就哑然无声了?你的士卒为何放枪放得也十分节制?皆因我早有先见之明,将全城驻军的弹药库建在了鞑子城内,你们手里的弹药是极有限的。我只需固守待援,咬牙挺过一阵,待尔等弹尽药绝,就会不攻自破。没有重炮,我这糯米浆勾缝的城池就固若金汤!自得之余,他想起了日本老师当年给他和刘梦醒的评语:文君长于守城而拙于野战,刘君则长于野战而疏于攻坚。而今的情势,恰是他得心应手地运用着自己的所长,而刘梦醒则陷入了其短拙之中而无法自拔。
文虎臣疾言厉色地策马督战,亲手削掉了两名临阵裹足不前的把总的脑袋,千余八旗子弟兵一时镇慑,守城御敌不敢怠慢。捱过两个时辰,果然造反的乱军中重炮哑然无声了,枪声亦渐渐稀疏了。
眼见天将破晓,唐省同盟会首脑刘梦醒心里揣了炭火盆似的焦躁不已。本省革命大业成败在此一举,起事计划业经同盟会孙文总理首肯,孙总理并亲委他为唐省革命军总指挥;今夜起事原本诸事顺利,组织敢死队,架云梯攻城!刘梦醒下定了最后的决心,他已做好了喋血鞑子城的准备。
此时,他的队伍中蓦地起了一阵不明不白的骚动,由远而近的啸叫令他顿然紧张起来。他看到他的兵士们唰地都昂起了耷拉着的脑袋:“坐堂爷来了!”刘梦醒大感骇异,这当儿,他的士兵们已然极虔敬地闪开了一条宽敞的大道,黑压压的一大队人马便直向他逼来。当头急驰而来的有两匹快马,马上之人一瘦小精悍,一壮硕威猛,刘梦醒的亲随护兵们黑虎着脸,忙挺枪相迎。两人洒利地滚鞍下马,径直走上前来。刘梦醒喝道:你们是什么人,敢擅闯我的军阵!瘦小者油滑地一抱拳,在下章义山,乃哥老会山堂大会(大头领),江湖人称“溜溜蛋”的便是在下。这位是二爷胡刀子。闻听大人扯旗造反,要赶走满鞑子,夺了清家天下,我等特率门下五千弟兄前来助战,愿与大人共建反清复明大业!刘梦醒略微放下心来,但他素来厌恶毫无革命精神只知哥们儿义气的江湖会党,便不屑而又不快地说:“什么反清复明!我们是堂堂革命党,今日高举义旗是为了驱除鞑虏,创建共和,与尔等绿林草莽有何相干!”
溜溜蛋章义山不卑不亢地笑道:“刘大人的话文绉绉的,我们这些草野之人一点儿也听不懂。我们哥老会从来讲的是个‘义’字,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清家的天下眼看就坐不下去了,清家的江山好汉人人有份,大人不可独享。”刘梦醒冷若冰霜地盯着他;“一派狂言!就凭你手下这些拿大刀长矛的乌合之众,也想来分享革命果实?”溜溜蛋极自信地挺起瘦薄的胸脯:“见笑见笑。只要我姓章的一声令下,全省各码头就会有十万哥老会弟兄杀奔省城!大人的防营不过两千余人,在我哥老会拜了山堂的就有一大半,说句不好听的话,他们只认我这掌门老大,不认你这朝廷命官。我要是不搭把手,你老哥今儿个是打不开这鞑子城的。”刘梦醒还未驳他,手下的兵士们就发出了山呼海啸般的应和声,惊得他险乎坠下马来。他素日也知属下之间盛行拜把子、结山头,却绝想不到哥老会在悄然间已蚂蚁啃骨头似的蚀空了他赖以革命的队伍。
胡刀子按捺不住得意之色:“我大哥真是诸葛孔明再世,早知你们今日起事,昨天下午就派了三百弟兄,扮作挑担卖莱的、剃头担粪的混进了鞑子城,只等我大哥发出号令,就夺下城门,里应外合,不怕他文虎臣插翅飞出城去!”螳螂捕蝉,未料黄雀在后,事情已经再清楚不过了,他们是有备而来的,且得到了自己绝大多数属下的狂热拥戴,起义必须速战速决。刘梦醒在短暂的权衡之后,为唐省革命大业计,决定走一步他极不情愿却又不能不走的险棋。他的敌人毕竟是满清鞑子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