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02600000001

第1章 社会(1)

当人不得不共处的时候

小时候读《孙子兵法》,很诧异一本讲怎样打仗的书,却总是把“伐谋”、 “伐交”放在前面,而战争,则成了排在后面的选择。长大以后,书读多了一点儿,才知道战争实际上是人类社会,尤其是农业社会成本极高的一种行为,不仅要为当下买单,而且有时还要支付未来的费用,特别是这种行为风险极大,弄得不好,不仅亏损,而且可能蚀了老本。当下,国际社会像美国小布什那样,迷信武力,动辄用战争解决问题的越来越少了,人们逐渐相信(尽管未必情愿),不同国家的人们必须共处,必须学会共处。可吊诡的是,有时在一个和平没有战争的国家内部,人与人相处之道的策略选择,却往往是战争。

做生意的,想的往往是我全赚,而别人亏到底,零和博弈,空手套白狼,商业欺诈盛行,干的都是一锤子买卖。做官的,对自己仕途上的竞争对手,往往是必置于死地而后快,坑得越狠越好,甚至不惜收买杀手,实行肉体消灭。上学的也是这样,小小年纪,在中学时就学会了互相倾轧,互相保密,自己的排名上升,别人的排名下降,是最大的快乐。越是在所谓尖子生云集的高考试验班里,这种狼与狼的战争就越是激烈。进入大学竞争程度下降,但战争却未有穷期,毕业分配时图穷匕见,依旧是你死我活,谁要是找到了好单位,首先要防的是什么人写匿名信告他。当然,人们在进行战争的时候,除了赤裸裸的肉搏,也往往喜欢用阴谋权术加以遮掩,整个社会,阴谋丛生,《三十六计》这样的阴谋大全,居然成了古代兵法的正宗。连孙、吴这样过去号称兵学圣人和亚圣的,现在都得屈尊于那个地摊货(指《三十六计》)的作者之下。大家热衷的,无非是借刀杀人、趁火打劫、笑里藏刀、浑水摸鱼这样的权谋诈术(以上所列,均是《三十六计》上的篇名),总之一句话,把对手或者别人整死了算。

然而,就算我们没有人类的感情,没有爱,没有怜悯,更没有尊重,我们大家都是狼,或者狼同志、狼先生、狼小姐,在和平的年景,将对手置于死地,或者打倒之后无法复起的可能性有多少?只要你稍有理智就会明白,这种可能性其实微乎其微。而且一旦对手没有死掉,明白过来,一个带着仇恨和报复心态的敌人就诞生了。所以,从稍微长远一点儿的距离看,人们最常见的竞争策略选择,实际上是最下策。

其实,人与人之间和国与国之间是一样的道理,你活,人家也得活,你死我活的事情,只能发生在真实的战争场景中。现实生活中的人,三教九流,无论是对手还是非对手,无论是同行还是冤家,无论是喜欢还是不喜欢,我们必须跟他们共处。即使是最激烈的竞争,前提也只能是共处,而不是幻想着对手哪天突然人间蒸发。

既然是不得不面对的情景,最佳的策略当然只能是选择如何应付。无政府主义者的克鲁泡特金,写过《互助论》,把互助说成是人的天性,当然有点儿理想主义。不过,一旦人们意识到共处是不可动摇的前提,互助其实不失为一种最佳的策略抉择。如果说国际社会共同发展的最佳选择是合作,那么国内社会、社区的社会,里面所有的人,共同发展的最佳策略,都只能是合作,或者说互助。俗话说,人抬人高,人挤人低,合作无论从哪个角度,都比相互拆台的效果好。在这点上,真羡慕人家美国人,再幼稚的演讲,再低水准的表演,观众都能报以热烈的掌声。大家真心诚意地将“great”、 “wonderful”相互奉送。虽然让我们看起来显得有点儿肉麻,可是人家的捧场却是真实的,合作精神也确实比我们强到不可以道里计。

现在的问题,经过太长时间的“与人奋斗”,很多人已经丧失了与人和平共处的能力。阶级斗争为纲是明令放弃了,但人间的战争却仍在继续,心里也知道不好,但碰到事情,首选的方案,还是战斗。有心一改前非者,又掉进了囚徒困境的陷阱:担心自己的好心,换来别人心狠如故,只好明知两败俱伤,依然硬着头皮干下去。每个人都把自己装在进退两难的笼子里,无论如何走不出来。原地踏步没有出路,前进又势所不能。在这个当口,甚至还有好事者,时刻准备重新点燃阶级斗争的烈火,让中国再一次陷入打打杀杀的浩劫中去。

人斗争斗得太久了,讲团结也讲得太久了。什么时候拿出自己的理性来,走出自己为自己设置的囚笼,把口头的团结和实际的尔虞我诈都丢到海里去,切实地操练一把合作,尝到了甜头,也许事情还会有点儿转机。

犯了错的人也应该有尊严

报载,厦门整治街头小广告出狠招,江头社区的治安巡逻队抓了四个贴小广告的“现行”,随即用他们身上带的小广告贴满了他们的全身,然后逼着他们去清除小广告。照片上几位连脸上都贴满了“膏药”的先生,一脸的无奈。

按中国的传统,百姓犯了错,必须接受惩罚,惩罚不仅是肉体上的,也包括精神和人格上的羞辱。比如抓到衙门去褪了裤子打屁股,在站笼里罚站,判死刑的话要插上牌子游街。如果不见官,民间的惩罚也类似,在祠堂里当众用荆条抽属于小意思,重的犯奸作科者,抓来,大抵要剥光了衣服示众(如果女的比较有姿色,大家剥衣服的积极性更高),然后再沉潭。总的来说,凡是惩罚,羞辱是免不了的,属于惩罚内涵中的应有之意。

在中国这个地方,无论如何反传统,但传统却总是阴魂难散。没秩序的时候,上下各色人等互相惩罚,一起羞辱,有秩序的时候,则惩罚中的羞辱,就专门留给下等人。总而言之,即使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对人权的理解依然一片茫然。我们似乎不知道,即使再卑微的人,也一样是有人格和尊严的,而且要尊重人家的人格和尊严。

我们的文化里,人格或者尊严这样的概念,在以前是没有的,类似的东西只有“面子”。中国人之爱面子,曾经让初来乍到的西方人很是大惊小怪,总是在书里写来写去,但也总是写不明白。不错,中国人是很在乎面子,如果一件事让他在实利上吃了亏,但却有相应的精神上的好处,即有了面子,那么他大抵是会高兴的。其实,中国人的面子有很多层面的内容,被人看得起叫有面子,替人说项成功了叫有面子,做事做成了同样是有面子,甚至被官府抓了很快被放出来也是有面子。最重要的,面子是有等级的。不同等级的人,面子的概念是不同的。面子也是有运用范围的,如果一个人的面子可以遮住有权施加惩罚的人,那么羞辱就不容易落到他的头上。一般说来,等级高的人面子大,遮蔽范围大,等级低的人面子小,遮蔽的范围也小。无论面子大小,只要伤及面子,总是令人难堪的事情,往往比肉体的伤害更加令人不舒服,除非此人是浑不论的滚刀肉。 从实施惩罚的效果角度,凡是需要惩罚的时候,往往要触及对方的“灵魂”,即羞辱其人格,要让这个人和家人在人前抬不起头来,如是,效果才好。只是这种羞辱性惩罚的运用,往往强化了人们的暴虐心态,只要有机会,大家都乐于表演羞辱别人的闹剧,或者观看羞辱人的表演。过去的县太爷不会当众打缙绅先生的板子,那是因为相对于县太爷而言,缙绅的面子足够大。如果换成皇帝,而这个皇帝又足够地暴虐的话,管你是谁照样打,明朝不是有廷杖吗,意思就是即使贵为大臣,惹恼了皇帝,照样当众打屁股。那个被文人捧得很红的雍正皇帝,还干过这样的事,不打也不杀,赐块“名教罪人”的匾,叫某大臣(钱名世)挂在自家的堂上,就是要羞辱你和你的全家。宗族里游街或者沉潭,都轮不到族长老爷,即使他老人家也不免偷香窃玉,不过,一旦落到绿林好汉的手里,族长老爷的面子就不一定能保得住。只要面子遮蔽不到的地方,羞辱就有可能发生。无论你官当得多大,地位有多高,只要上级领导发了话,羞辱就免不了,清朝皇帝经常发动群臣对某个人搞大批判,群臣无不乐于响应。明朝的永乐帝将建文帝的忠臣家眷发在教坊为娼,众军汉特别踊跃地前往蹂躏。总之,羞辱发生的时候,往往是众闲人狂欢的时刻,“文革”时,无论给大人物戴高帽子游街,还是给村里的破鞋挂上真的破鞋示众,参与的人都一样的兴奋。不过,在正常年景,最易发生的惩罚性羞辱,还是在最底层的人们身上。一个社区,往往是边缘的人最倒霉,只要有点儿事,大家群起而攻之。但是他们也比外来的同类处境好些,因为那些外来的人,地位既低,又没有熟人的情面,所以,只要他们犯了事,肯定是全区共讨之,羞辱自然是其中之意。厦门发生的事情,如果那几个贴小广告的人是治安联防队一个社区的,可能命运未必会如此惨,但是,这些看上去民工一样的外地人,有谁会在意他们的感受呢?

一个不懂得尊重人的社会,人是没有地位和尊严的,今天落在外地民工头上的羞辱,只要机会成熟,同样会落在另外的人头上,无论你地位多高,人活得多么体面。从本质上讲,对犯错甚至犯罪人的羞辱,如果说对这些人有什么改变的话,那么更可能的是让他们变得更加暴虐,仇恨心理更加恶化。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这句话我们常说,但自从王朔以后,这话多少有了点儿戏谑的意味,说的人好像已经不太把它当真了。其实,就我个人的体验来说,这话还是有道理的。一个单位里,大家私下议论起来,哪个人有本事,哪个人不行,哪个人只是卖嘴,走上层路线,甚至于哪个领导如何,能干不能干,贪还是不贪,或者比较不贪,基本上一清二楚,比美国最牛的民意调查机构的数字还准。可是,这些只是私下的意见,是只有进到某个圈子里才能听到的意见,如果一旦到了公开的环节,事情就变了。

领导到基层作调查研究了,开座谈会。明明私下里意见一堆的群众,到这时候,一下子都规矩了起来,大家说的,净是领导想听和爱听的,稍微有点儿不一样的声音,也大多无关痛痒,于是主持者总结,领导讲话,圆满结束。许多年前,我在一个很小的学校教书,某年不知怎么就被选成了教代会的代表,在讨论校长报告的时候,大家议论纷纷,意见大极了,可是轮到表决的时候,所有的人都把手高高举起,表示赞成,只有我一个人投反对票,在黑压压的一群人中,只有一只手,从来不知道害怕的我,感觉到了压力。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的群众变成了两面人,只要不是活不下去了,决不在公开场合说实话,成了一种金科玉律,所有的人,包括刚出校门的学生,都无师自通地遵行着。在所有的公开场合,无论是开会还是喝酒,领导听到的,都是他爱听的,当然喝酒的时候,马屁拍得一定特别露骨而且肉麻。就是这些肉麻的拍客,只要换个地方,对同一个领导,嘴巴里就会冒出一串又一串特别恶毒的语言来,转换之快,连开关都不用摁。

其实不是所有的领导只要听好听的,他们有时候也需要听一点儿“建设性意见”,他们也是人,也知道自己的施政,未必十全十美,也需要下面的人提个醒,也好弥补缺陷。但是可惜的是他们听不到,听到的只是赞美,如果真的要提意见,最多不过是太不注意身体之类马屁性批评。久而久之,领导习惯了自己的正确,如果地位足够高,还会习惯自己的英明伟大。

当然,群众害怕,害怕领导打击报复,害怕领导给穿小鞋,害怕领导不高兴,领导一高兴,什么危险的事情都可能发生,所以,咱还是算了吧。尽管,现在已经没有了批斗大会,没有了群众专政,而且,也早不是一个单位定终身,可以人员流转,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但是,大家还是怕。只是怕的同时,意见还特别多,绝不肯学金人三缄其口,于是,我们的世界就变成了私下怨气冲天,明面里风平浪静,形势一片大好的局面。只不过,私下里的怨气,有时候也会变成一封又一封的匿名信,或者更加险恶的玩意儿,让领导时不时地陷于麻烦中。

雪亮的眼睛,对于个人的利害极其敏感,但却往往被眼前的东西撩花了眼,所有的人,只看见眼前的丁点儿蝇头小利,为了这点儿小利,可以不顾是非,不问善恶,只要需要,立即可以把亲朋好友扔到火里去,只要眼前有好处可以捞,哪怕吃下去的是未来的毒药,也照吞不误。只是所有的倾轧拆台,都在当面恭维的烟幕下进行,害得每个人每天都得琢磨别人对他讲的话的真实意义,会错意的时候,笑话也就出来了。

显然,这样的群众,也是领导喜欢的。虽然匿名信之类的麻烦会有点儿,但这些人比较容易操纵和控制,因为这样的人群,群众最容易斗群众。有好事的时候,虽然大家都知道单位里那些人真的有本事,而且出力最多,但遇到好事,需要评选的时候,即使让群众投票,无风险的不记名投票,大家也未必能把该选的人选出来。群众的眼睛虽然是雪亮的,但群众的选择却是由肚子里那点儿意气决定的,越是表现突出的人,大家对他的气很可能越多。在学校里,学生当然也都知道哪个老师最有水平,但每年学生匿名给老师打分,并不见得那些有学问而且认真的教师分才高,因为有相当多的学生不喜欢这些老师的严格。领导总能让他希望得到的人得到(包括他自己),于是,领导的“工作”就起作用了,用不着费太多的精力,几个暗示,一点儿说服,多半可以大功告成。同理,碰到麻烦的时候,也容易化解,每当领导伤及了面比较大的群众利益的时候,往往三拳两脚,就分化瓦解,四散东西。在单位体制下,只要不是让大伙儿一起下岗,就闹不起什么群体性事件。

我经常担心,这样群众,这样的文化,如果有一天真的要能普选了,选出来的会是些什么人。

群众的眼睛虽然雪亮,但雪亮的眼睛却是高度近视,奈何?

群体性乖戾的传统

中国人喜欢扎堆,一旦成群结队,举止有时就会有点儿乖张,一起欢乐的时候不是没有,但一同愤怒或者同仇敌忾,甚至假装同仇敌忾的时候,往往更多。当今之世,扎堆起哄的机会不多,往往很随机,而且不合法,官方称之为“群体性事件”。多少有点儿合法的,是针对外国的事儿,举着爱国主义的旗帜,理直气壮,官方即使想阻拦,也顾虑多多。网络时代,按道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应该加强,彼此了解增多,但实际上却未必,人们上了网,了解的机会多,误会的机会也多,更要命的是,乐于在网络溜达的人,在现实生活中反而不乐意见人,彼此隔膜更厉害。

现实中的乖戾,往往跟网上的暴烈行为有着密切的关系,只要某人某事大伙看不上,被揭发出来,就一阵叫打喊杀,如果成了阵势,接下来也许就是“人肉搜索”,非得把这个人的联系方式和家庭住址曝光而后止,到了这个阶段,就是现实中的直接行动——直接的暴力,从打爆电话到门口泼粪,不一而足。反过来,不管行为多么恶劣,只要网上没多少人呼应,少数几个激愤者无论多么激愤,多半没人会采取下一步行动。

暴力,需要群威群胆。

同类推荐
  • 我的青葱时代

    我的青葱时代

    全书详细记录了季羡林的青春往事:因玩物丧志而自责、因文章发表而自得、大骂考试、批评教授、研究学术等,内容还包括清华园日记、怀念大学时代的师友,以及大学毕业后当高中教员的经历。从中既可以看到一位大儒年轻时的真实生活,也能时见陈寅恪、吴宓、钱穆、朱自清等学者的言行气度,对于理解或研究中国现代教育史、季羡林生平和清华大学的校园文化,均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 巅峰

    巅峰

    真实而全面地记叙了新中国几代登山运动员前赴后继、英勇顽强地攀登数座海拔7000米以上山峰,在雪域高原、生命禁区挑战人类登山奇迹的感人故事和艰辛历程。时光如梭,虽然这些故事已成为历史,但那些聚焦在登山队员身上关于勇气、团结、力量、纯真、善良、美好、友爱、胸怀、梦想的感人故事,和其中闪耀着的人类因追求真善美而不屈不饶的思想光芒,却是需要我们永远传承、发扬的精神财富。尤其在当下,更具有诸多现实意义。一个人的历史,是一部心灵的成长史;一群人的历史,是一部民族不屈前进的奋斗史。《巅峰》描写的,正是一部群体挑战生命极限、回归真实自然、演绎人间大爱、集合理想信念的心灵史诗。
  • 第四极(上)

    第四极(上)

    这是公元1912年早春的一天,以英国上尉罗伯特·斯格特为首的五人南极探险队,经历了数月地狱般的旅程,终于成功到达了南极点。就在他们准备欢呼胜利的时刻,却突然发现:挪威人阿蒙森已于四周前在这里插上了他们的旗。在一场冲击南极点的较量中,斯格特失败了。“最糟糕的事情发生了。”既愤怒又悲伤的斯格特在日记中写道:“再见了,我所有的梦想。我的上帝!这真是个可怕的地方,我们使尽了全力,却无法得到第一人的荣誉……现在我们要回家了,这将是场艰苦的斗争,我不知道我们能否回去。”他的担心不是多余的。
  • 蒋子丹自选集

    蒋子丹自选集

    蒋子丹的小说深刻而锐利,语言机智而酣畅,在中国当代女性主义小说中独树一帜,她的小说创作中所显示出的开创精神,为当代女性主义小说创作打开了一扇新的窗口。本书精选和节选了蒋子丹的代表性作品,包括长篇小说《囚界无边》《长大不容易》,中篇小说《桑烟为谁升起》《风月@E时代》《从此以后》,短篇小说《左手》《绝响》《黑颜色》《没颜色》,散文《彭师累了》《复数史铁生》,随笔《一个人的时候》《当悲的水流经慈的河》《你看你看鹿的眼睛》等,全面反映了蒋子丹的小说创作成就。
  • 风之又三郎

    风之又三郎

    本书收录了日本童话大师宫泽贤治以《风之又三郎》为代表的十六篇脍炙人口的童话故事。《古斯珂·布多力传记》中为了不让人们受寒流影响而牺牲自己古斯珂·布多力,《虔十林公园》中朴实善良、不计回报的虔十,都是宫泽贤治本人的真实写照;而《风之又三郎》中三郎与同学之间的友情和对自然风景的描写,《二十六夜》中对弱肉强食的探讨,《贝壳之火》中小兔赫蒙由善向恶的心路历程,更是展现了宫泽贤治作品的丰富魅力与深刻内涵。宫泽贤治将自己悲天悯人的情怀和甘于牺牲与奉献的善良,融入纯真而极富创造力的文字中,带领读者体会自然的美好,找回心底的纯真。
热门推荐
  • 骊歌

    骊歌

    公子赢高的母亲原本是楚地的公主,这也使得赢高生得柔美俊俏,不比其他兄弟。秦皇不喜欢自己的儿子柔柔弱弱,便派他与将军去攻楚国,可是他的身上流着楚国的血。赢高不忍杀戮,从楚国皇宫离去时,看到了正准备上吊自杀的楚国小公主芷伊。不料,却被性情粗暴的胞弟将闾发现了此事,于是,芷伊隐姓埋名成为了将闾宫中的一名歌姬。而属于芷伊和赢高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 末世杀圣

    末世杀圣

    叶痕---世界上最强的杀手之一。游走在死亡边缘,巅峰杀戮寂静无声。孤独寂寥,心若寒冰,出手狠辣,古武惊天末世,是所与人的地狱深渊。末世,是他绽放杀戮的天堂。一切尽在《末世杀圣》普通群:512162428VIP全订群:554871073PS:作者已有300万字末世文《GT病毒进化者》坑品绝对没问题,请放心入坑。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微信搜索:吃小孩啦加入我的公众微信号。不好看你打我!
  • 四好青年的烂漫时光

    四好青年的烂漫时光

    唐苏作为新鲜出炉的大学新人,一头撞进了比中彩票还难的神仙宿舍,有霸道豪爽的东北女王,“咋地?”“嘎哈?”“你有病啊?”有机车八卦的台湾美女,“我给你讲厚~”“你到底是想怎样?”还有酷酷的深圳时尚潮女白冰冰……这里是四好青年宿舍,这里是我们的青春。
  • 开局错过一百万

    开局错过一百万

    重生十年前,重回少年时,一切都还可以挽救,一切都将重新开始。文抄公也好,搅局者也罢,为了美好的生活,苏远愿意为之努力。他将成为互联网的弄潮儿,操控帆船乘风破浪。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 读孙子兵法学做人做事

    读孙子兵法学做人做事

    你想学到《孙子兵法》中做人做事的成功之道吗?本书结合《孙子兵法》,融入现代处世技巧,全面揭示了做人做事的密码,剖析了聪明人做人做事的准则。相信你一定会从中受益,把书中的技巧和方法运用到生活中,更好地把握人生的主动,在人生之路上走得更加扎实,更加稳健,造就自己辉煌的人生。
  • 重生后不做皇后做皇帝

    重生后不做皇后做皇帝

    前一世,你萧明轩为一个青楼女子血洗我凤鸾殿全殿上下,挖我双眼,我说万语抵不了她一言。萧明轩我只愿自己没有认识过你,没有爱上你。这一世萧明轩,你厌恶什么,我就做什么,你喜欢什么我就夺什么。我要你千倍万倍还我上一世的痛。我既然可以打下这江山送你,我自然可以打下这江山给自己!
  • 钤山堂集

    钤山堂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松下幸之助创业之道

    松下幸之助创业之道

    《松下幸之助创业之道》介绍了松下不断奋斗的成功历程,它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成功企业家的风采。他非凡的经营才能和卓越的经营艺术令每一个企业家为之神往。欲成就一番真正惊天动地的大事业,必然九波十折,千辛万苦,这是千古不易的铁则。成功的甘霖,是由艰苦奋斗的汗水酿成。也唯其如此,成功的愉悦才是世界之最。
  • 刹那万年

    刹那万年

    有一个魔头,总叫嚣着要替天行道有一个书生,说话总是满口粗鄙有一个匹夫,爱妻如命、护妻如魔有一个流氓,他掀翻了这整个的大世时大世之争这个世界原来并不像自己想象的那么简单。有鬼、有妖、有龙、亦有仙。昆仑战场?封天之战?当今妖族入侵,列强虎视眈眈,神州危机四伏。那年乱世,妖魔横行,吾辈天骄,参差不齐。今年盛世,妖魔欲出,尔等小辈,可敢争锋。一个时代,都有一个时代的故事,这个故事很长,我讲的不会是一个人,而是一群人你听,我讲让我们一起共同见证这个新时代!(本书应该是放在都市那一块的,尴尬了,第一次写,新人不懂,所以请大家多多帮忙)
  • 名人名言金典4

    名人名言金典4

    名人名言透过历史的风尘,超越国界的阻隔,俨然已经成为全人类的宝贵遗产,对我国当代青年陶冶品性、提高修养、掌握良好的方法、学习名人的奋斗精神等,有着极大的价值和实用性。本书收录了世界着名的思想家、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教育家、政治家、军事家、企业家等各方面卓有成效者的名言5000多条,涉及的古今名人有苏格拉底、尼采、黑格尔、歌德、培根、爱因斯坦、莎士比亚、托尔斯泰、爱迪生、拿破仑、席勒、蒙哥马利等千余人,涉及到的名言包括人生奋斗、志向追求、友谊爱情、伦理道德、婚姻家庭等诸多方面,这些名言对青少年朋友具有极大的启迪性和教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