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053100000001

第1章 自然

来源:《延河》2016年第01期

栏目:零度写作

那日早上出门,随手拿了小开本的《狄金森诗选》(64开本,硬精装,江枫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装进外衣口袋。这本诗集大约是五六年前,从旧书店买到的。当时就读了,后来因为给一个儿童杂志写文章,还想过推荐其中几首诗。现在重读,除了个别篇目还能想起初读时的心情,多数诗篇竟像初读,不断产生意外的惊喜。

总体来说,狄金森(Emily Dickinson,1830—1886)的诗,写得短小精悍,意味隽永。她不像惠特曼(Walt Whitman,1819-1892)那般浩荡宏阔,相反,笔触总是很小——但诗意并不因此而小,或者单薄。与惠特曼相比,她是另一个极端,就像针尖之于大海,钻石之于高山。如果说,惠特曼的诗在日常生活之外由一颗极具男性激情的心开拓了诗的可能空间,那么,狄金森就是在日常生活中,或者在从不远离日常生活的地方,向世人展示可能的诗性之光。

比如她写“晨曦”的到来:

晨曦比以往更柔和——

毛栗正要变为深棕——

浆果的脸颊更加丰满——

玫瑰已离开小镇——

原野穿起鲜红衣衫——

枫树披上艳丽的头巾——

为了不显得呆板

我别了一枚别针。

——《晨曦比以往更柔和》

这首大约写于1858年的诗,属于狄金森的早期作品。这一年她28岁,诗里也真实地流露着她的年轻、欢喜的语气和口吻。从发现“晨曦比以往更柔和”,到为了自己配得上这怡人的景象——不显得呆板,“别了一枚别针”,无论是对自然景象的描述,还是对自己内心的书写,都简洁、准确,恰到好处,读来意趣盎然。如此特点,狄金森保持了一生。

自始至终,狄金森都以高度的热情保持着对细小的自然事物的观察与兴趣。对于她,自然是邻居,是她乡居生活的一部分,是她安静得甚至有些寂寞的生活的乐趣之所在。正因此,她才满怀着兴致观察一只沿小径走来的小鸟:

一只小鸟沿小径走来——

他不知道我在瞧——

他把一条蚯蚓啄成两段

再把这家伙生着吃掉,

然后从近旁的草叶上

吞饮下一颗露水珠——

又向墙根,侧身一跳

给一只甲虫让路——

他用受惊吓的珠子般

滴溜溜转的眼睛——

急促地看了看前后左右——

像个遇险人,小心

抖了抖他天鹅绒的头。

我给他点面包屑

他却张开翅膀,划动着

飞了回去,轻捷

胜过在海上划桨

银光里不见缝隙——

胜过蝴蝶午时从岸边跃起

游泳,却没有浪花溅激。

——《一只小鸟沿小径走来》

诗中的叙述,客观、冷静、不声张、不夸大,更无造作,只对诗意的瞬间进行描绘——其实是将巨大的激情压在了不动声色的叙述与描述下面。译诗中,除了句末的“溅激”显得有些为韵脚而刻意,几乎可算完美。

自然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令人惊奇的是,只要狄金森拿起笔,对如此司空见惯的自然进行书写,其诗思和诗意就会出人意料,让人感叹:如此景象,我们都看到过,为什么我们竟熟视无睹,没有看出其中所蕴藏的丰富的诗意?提醒人们的熟视无睹,这不仅是诗意的发现,而且也是诗人的意义之所在。

太阳出来了

它改变了世界的面貌——

车辆来去匆匆,像报信的使者

昨天已经古老!

人们街头相遇

都像有一条独家新闻要报道——

大自然的风姿丽质

像巴蒂兹(地名,宋按)的新货,刚到——

——《太阳出来了》

一如晨曦会让诗人开心得意兴大发,太阳出来也让她激动不已。不同的是,她的激动并没有直接说出来,而是通过诗中“人们相遇/都像有一条独家新闻要报道”的争先恐后和“客观描述”来表现。此时的诗人,站在一旁,仿佛不甚关心的旁观者,只在“记录”大街上人们的动态,其实,何尝比相遇中互相诉说的人们少一份兴奋?诗的最后两句,将她的心迹暴露无遗。

想到诗人生活的美国东北部,纬度高,寒冷,她对太阳的热情与祈盼,就不难理解。如果是多日都没有见到太阳,就更是如此。或许也是这个原因,狄金森有不少诗篇都写到夏日——夏日的来临或逝去:

在夏季的鸟鸣之外

在夏季的鸟鸣之外

草丛里有哀婉乐音

一个小小族类的弥撒

在隐蔽处举行。

看不见任何仪式

感恩祈祷如此徐缓

成了忧郁的陈规旧例

扩大寂寞之感。

在中午最有古趣

当八月就要焚尽

便有这种幽灵的赞美曲

预示着安息临近。

优雅风采犹未减色

明辉上未见皱纹

却有神秘的变异使自然

更加令人销魂。

像忧伤一样难以察觉

像忧伤一样难以察觉

夏季已经消逝——

过分难以察觉,以至

不像是负心而去——

昏暗早早开始

分馏出一片静谧,

也可能是自然自己

把午后的明光遮蔽——

黑夜提前到来——

黎明有异样的景色——

彬彬有礼而令人心酸

像行将离去的宾客——

于是,不用羽翼

也不用舟楫

我们的夏季轻盈地逃逸

消失在美的境域。

《在夏季的鸟鸣之外》,于自然景象和宗教之间巧妙地找到对接,将自然的更替恰切地比喻为宗教活动,不仅克服了修辞上的难度,立了新的高标,更重要的是,经由此种方式,赋予了自然景象以神圣庄严的色彩。有理由相信,在诗人眼里,同样作为上帝之造物的自然,它的神奇、迷人和更替,正与宗教一样,是神圣而又庄严的。《像忧伤一样难以察觉》则将夏季的消逝比作忧伤——它们都不易察觉,以更为日常的方式,书写了夏季在不为人察觉的悄然中消逝。如此比喻不仅将夏季的消逝与忧伤并置,更以隐曲的方式道出:夏季的消逝,让人多么忧伤。这两首诗,虽然个别语句译文有些遗憾,但整体而言还是传达出了诗人想要表现的意思,能让读者通过译诗领略到原诗的深情和隽永。

除了上述对自然的直接描写,狄金森还善于将自然人化,赋予自然以人的生命、形象和特征,从而使自然更为具象、生动、可亲。比如,她将“大自然”比作“最慈爱的母亲”——这个再平常不过的拟人,在狄金森的笔下却饶有兴致,活色生香,一点都不显得陈旧:

大自然——是最慈爱的母亲,

对每个孩子都很有耐心——

最怯弱的——还是最任性的——

她的劝诫十分温馨——

……

所有的孩子入睡时——

她把身子远远地转开

好把她的一盏盏灯点上——

然后从天空躬下身来——

怀着无限的爱心

和更加无限的关怀——

她金色的手指点着嘴唇

希望安静——处处存在

——《大自然——是最慈爱的母亲》

不仅不陈旧,还仿佛童话一般,将自然母亲的形象刻画得惟妙惟肖。倒数第二节的想象,最是令人叹服。

狄金森有一句让我非常喜欢的诗——也是一首诗的标题,叫《指向自然酒家的路标》:

这些都是指向自然酒家的路标——

她慷慨邀请

一切饿汉,品尝她

神秘的芳醇——

这些是自然之家的礼仪——

对乞丐,对蜜蜂

敞开胸怀

同样殷勤。

为了证明她真挚

永不凋谢的欢迎

东方,长有紫红

北方,总有那颗星——

应该说,这首诗的翻译一般,尤其“饿汉”(Who soever famishing)、“殷勤”(width)等,缺乏狄金森的诗所本有的节制、低沉,中译的用词同样显得有些失度。不过整体意思还是得到了传达,尤其最后一节,以其惊人的想象力,极为巧妙地将星辰结合进自然之妇的慷慨中。

在另外一些诗中,她还将夕阳比作“黄昏西天的主妇”,把夕阳的光芒比作“五色的扫帚”,去清扫碎屑,“拭去池塘的尘埃”,一边清扫,还一边抱怨,“你丢进一绺紫色散纱/——你扔下一根琥珀丝线——/现在你又用翠绿的衣物/把东方搞得一片凌乱!”“她挥舞着斑驳的扫帚——/围裙依旧翻飞,/直到扫帚淡化为星星”。如此写来,仿佛这个“主妇”就在我们面前,一边埋怨,一边麻利地干着活,让人觉得新鲜不已,又忍俊不禁。

狄金森还有一首极为出色的诗,叫《亲爱的三月,请进》(1320)。她将“三月”当作久违的朋友,打开门来,热情地说:

亲爱的三月,请进——

我是多么高兴——

一直期待你光临——

请摘下你的帽子——

你一定是走来的——

瞧你上气不接下气——

亲爱的,别来无恙,等等等等——

你动身时自然可好——

哦,快随我上楼——

有许多话要对你说——

你的信我已收到,而鸟

和枫树,却不知你已在途中——

直到我宣告,他们的脸涨得多红啊——

可是,请原谅,你留下

让我涂抹色彩的所有那些山山岭岭——

却没有适当的紫红可用

你都带走了,一点不剩——

是谁敲门?准是四月。

把门锁紧——

我不爱让人纠缠——

他在别处待了一年——

正当我有客,才来看我——

可是小事显得这样不足挂齿

自从你来到了这里

以至怪罪也像赞美一样亲切

赞美也不过就像怪罪——

整首诗充满戏剧的现场感,语言与氛围浑然一体,诗中的“我”,无论从所说的话,还是从语气看,都俨然一个贤良温和的主妇。由此也可一窥,写下这首诗的作者,是一个内心何等充盈、对自然满怀着亲爱与欢喜的人。

以狄金森的诗人的眼睛看来,自然是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是人化的,也是她借以进入沉思的契机与中介。有时,自然之于她——正如“物自体”之于康德,更是“可思维而不可知”的:

“自然”,是我们所见——

午后的光景,山峦——

松鼠,野蜂,阴影——

自然,甚至,是乐园——

“自然”,是我们所闻——

大海的喧嚣,雷霆——

食米鸟叫,蛩鸣——

自然,甚至,是和声——

“自然”,是我们所知——

我们却无法说明——

要道出她的淳朴——

我们的智慧无能——

——《“自然”,是我们所见》

由感知开始,经沉思而获得憬悟。如此过程里,有敬畏,有谦卑,更有一种庄严和静穆。下面这首广为人知的《小草很少有事可做》同样如此:

小草很少有事可做——

一片纯净的碧绿世界——

只能孵几只粉蝶

款待几只蜜蜂——

应和着和风的轻快曲调,

整天摇晃不停——

把阳光搂在怀里,

向万物鞠躬致敬——

整夜串连露珠像串珍珠——

把自己打扮得华美脱俗

伯爵夫人也太平庸

不配像这样引人注目——

甚至当它死去,死去时

发出的气味也这样神圣——

像卑微的香料沉沉入睡——

像五加,失去生命——(or Spikenards,perishing)

然后迁居到宏伟的仓廪——

用梦把日子度过

小草很少有事可做

但愿我是干草一束——

这首诗的立意部分地来自《圣经》,或者说与《圣经》里的意思相呼应,正像歌里唱的“野百合也有春天”。它的出色,不仅在于末尾那句“但愿我是干草一束”,更在于倒数第二节:“甚至当它死去,死去时/发出的气味也这样神圣/像卑微的香料”。无论其表述的意思,还是表述方式,还是表述的语气,都富有诗意,令人信赖,更给人以启发和内心的升华。最难能可贵的是,中译文在表述上,不仅很好地体现了原诗的意思,也很好地体现了诗所表达的气息和氛围,给人以合度的、随着阅读和领会不断增强的神圣之感。

令人不解的是,倒数第二节末行的“像五加”原文为or Spikenards,直译为“或者像甘松”,不知译者为何将甘松[也作甘松香,一种植物]称为“五加”?

无论如何,诗的大致意思还是清楚的,诗行所传达的基本气氛也易于感受。相比《小草很少有事可做》,像《已经两次,夏季给了原野》这样的诗,已经不是单纯在写夏日和自然之趣,而是通过自然,写出了更多的意味:

已经两次,夏季给了原野

她美丽的翠绿——

已经两次,冬季在河面留下

银色的裂隙——

为松鼠,你准备了整整两个

丰盛的秋季——

自然啊,就不能给你漂泊的小鸟

一粒,草莓?

类似的还有:

要造就一片草原……

要造就一片草原,只需一株苜蓿一只蜂,

一株苜蓿,一只蜂,

再加上白日梦。

有白日梦也就够了,

如果找不到蜂。

这样的诗,写得简短有力,洁净巧妙,充满睿智和曲折的意味,一口气读来,诗中的词语仿佛一颗颗小石子,滚落而下,极具顿挫感和音乐性。同时,也充满思想的张力,意味之深长,让人吟味再三。不断让步、实则以退为进的言说方式,让看似最微末的事物,承载最大的诗意,这种写作方式,堪称经典。

另一首《幼苗枯萎》,以自然来观照人生,读来同样让人一惊:

自然,有时会使一株幼苗枯萎——

有时,剥掉一棵大树的头皮——

他绿色的子民都记得

当他们还没有死去——

叶片逐渐黯淡,默默地证实——

季节与季节交替——

而我们,有灵魂的族类——

常常死得,不像这样富有生气——

如此口吻与气度,真让人觉得,是出自一个男子之口。从外表看,狄金森虽然只是一个瘦弱的女子,其内心之丰富,思想之强大,何尝不是一个伟丈夫。

以上所呈现的,只是狄金森诗歌写作的一部分面向。这些从自然的微小事物开始写起的诗,并没有因为所写的东西小而显得微不足道。相反,诗的笔触虽小,诗意却具有某种永恒性,一如小小的金刚石所具有的坚实和纯粹的光亮。它们或者记录了具有永恒性质的诗意瞬间,或者以微小之物为支点,升华,飞跃,开放出令人惊异的诗性光芒,吸引人长久地为之流连、沉思。

同类推荐
  • 田野的黄昏

    田野的黄昏

    《田野的黄昏》选取《散文》作家群中优秀中坚力量近年创作的散文作品,均体现出了作家对生活观察思考之深广、个人体验切合历史与文明变迁之深入其所。结集成册,汇而为丛,是文学爱好者的一次盛宴。
  • 雨果的少年时代:傅雷文学集

    雨果的少年时代:傅雷文学集

    本书收录了傅雷的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其中“小说散文”三篇,分别是“梦中”“回忆的一幕”“法行通信”;“文艺评论”有“现代法国文艺思潮”“研究文学史的新趋向”“世界艺坛情报”“雨果的少年时代”等14篇;“著译序跋”有“艺术论译者弃言”“夏洛外传卷头语”等21篇。充分展示了傅雷对艺术发展规律的充分思考和探求。
  • 李白诗选

    李白诗选

    李白是唐代最耀眼的诗人之一,其人其诗都以雄才纵逸,想落天外著称于世,代表着盛唐诗歌的气象和最高成就,也因此为历朝历代不同阶层的读者所接受和热爱。本书作为他的诗歌的选注本,共选诗160多首,约占李白现存诗歌的六分之一,原文则以广受好评的王琦注《李太白全集》为底本,注释和赏评则借鉴或取用了古今众多专家的研究成果。
  • 万物皆有欢喜处

    万物皆有欢喜处

    这是一本关于当下喧嚣社会中静得下来的那群人的书,讲述的是45个城市手艺人的故事。他们中有我们身边常见的蛋糕师傅,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有上过《国家宝藏》的传统染料制作人仇庆年老先生,也有网红手艺人。打铁、制香、染布、修笔、斫琴、做团扇、刻砚、金缮、刺绣、铸剑、竹艺、酿酒、做面……他们一辈子只做好一件事,他们代表一种惜物的生活美学态度,他们教给我们在虚无的人生中找到意义,在为生计所苦的同时发现美好。
  • 不放弃就是春天(唯美阅读)

    不放弃就是春天(唯美阅读)

    本书内容涉及心态、宽容、尊重、友谊、挫折、成功等重大人生课题,涵盖了幸福人生的所有诠释。一篇篇感动心灵的情感美文,能够给你的航行注入勇气和力量,能够让你的人生更加幸福和成功。当感到痛苦、惶惑时,它将给你以慰藉;在遇到打击、挫折时,它将给你以力量和智慧。一则故事改变一生,本书会给青少年带来不一样的人生感悟。
热门推荐
  • 崛起大战略:“一带一路”战略全剖析

    崛起大战略:“一带一路”战略全剖析

    一带一路”经济带建设倡议是中国在国家层面提出的一项宏大战略。可以说,中国已经进入了举国“一带一路”的时代。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贸易国的世纪大战略,“一带一路”已成为世界性的话题。“一带一路”战略被称为中国对外开放的2.0版本,它被认为将深刻全面地改变中国的经济面貌以及世界经济格局。“一带一路”战略要干什么?“一带一路”有着怎样的中国式考量?“一带一路”将给中国经济带来什么?“一带一路”将带给世界什么?世界各国的“新丝路”战略是什么?“一带一路”中国需要练好哪些内功?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的机遇和挑战是什么?本书便是针对这一系列问题进行的全面而深层次的剖析和解读。
  • 我有无数打脸订单

    我有无数打脸订单

    一次意外,易天王得到了滴滴打脸系统,根据订单来打脸!你是国医圣手,商业巨子,武道宗师?我打!你是仙帝转世,魔王重生,炼狱杀神?我照打!你是纳兰嫣然,元门三巨头,邪剑仙?我还能打!打脸一时爽,一直打脸一直爽!而我,有无数打脸订单!已有四百万字连载火书,可放心阅读!打脸盟:984479960
  • 五代十国:乱世风雨

    五代十国:乱世风雨

    从唐朝灭亡到北宋建立的五十多年间,史称五代十国。在这一历史时期,先后出现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在这一历史时期,还出现了十几个割据政权,主要有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北汉,统称十国。关于五代十国的年限,一般传统说法认为唐朝亡于907年,北宋建于960年,因此五代十国存在于907年至960年期间。
  • 她家渣爷又犯病了

    她家渣爷又犯病了

    渣爷忆当年:当我打算作天作地作死自己的时候,你出现了,然后我就不想死了!学霸娇羞脸:原来……原来你对我一见钟情啊!其实我也……渣爷嗤笑:你想太多,当时我就想着,死也要拉个垫背的!学霸:……你果然有病!渣爷:是啊,一直有,只有你能治!
  • 原振侠24:催命情圣

    原振侠24:催命情圣

    与李固堕入爱河的黄娟,决定为卡尔斯将军作一场「真神」秀后,便找一处清静之地与爱人共度馀生。而原振侠担心李固利用异能为祸人间,竟然让玛仙施展巫术使李固成为白痴。黄娟伤心至极,恨透昔日爱人原振侠……在一个落寞的夜晚,原从电视机中见到一个奇异的影子,这个影子,与李固有着不寻常的联繫……「情爱可以使人抛弃一切,用全世界来换也不换——当然,这样的情爱,在现实生活之中,几乎不存在了,所以只好将之放在幻想小说之中。」──倪匡
  • 雷动八荒之元武大陆

    雷动八荒之元武大陆

    元武大陆,以武为尊,又化武道等级,武者、武师、武君、武宗、武王、武皇、武尊、武圣、武帝,前有雷祖傲视元武,后有雷祖之后搅动乾坤。
  • 掌上花开

    掌上花开

    《掌上花开》本书收录了宗利华的小小说作品,分为作品荟萃、作品评论、创作心得和创作年表四部分。作品立意深刻,构思巧妙,情节曲折,于质朴中见幽默,于调侃中见温情,于娓娓叙述中蕴含人生哲理,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深厚体验和独特思考,对广大读者和写作者有着极其特殊的启悟意义。
  • 虫临诸天

    虫临诸天

    一个小小裂缝,无尽虫潮涌入,原本宁静的大地失去了原本的光彩,漆黑的土地,无尽的逃亡……尸山血海无法阻挡虫潮步伐,无数繁荣城市变成了废墟,无法抵抗的杀戮,正在毁灭着世间所有的生灵。“不能在退了,再退人族就全部覆没了。”遮天蔽日的虫潮,无数人族修士死守最后的净土。“没想到,我妖族竟有一天需要同人族一起抵御异虫,可最终还是要消亡在这个世间。”“死了,都死了,活着还有什么意义。”“虫尊,是虫尊,是虫尊回来了,他没有死,他还活着,我人族还有最后的希望。”一个孤独的身影耸立虚空,眼眸中无尽的黑暗吞噬了他的视野。“我回来了。”书友群:816304016,有兴趣可以加下,谈论一下不足之处
  • 我的诡异老婆

    我的诡异老婆

    为了给母亲筹钱治病,我成了上门女婿,婚后,我发现妻子许多诡异、恐怖的秘密……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