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217700000008

第8章 父亲的病

我于甲午年往三味书屋读书,但细想起来,又似乎是正月上的学,那么是乙未年了,不过这已经记不清楚了,所还记得的是初上学时的情形。我因为没有书桌,就是有抽屉的半桌,所以从家里叫用人背了一张八仙桌去,很是不像样,所读的书是《中庸》上半本,普通叫作“上中”,第一天所上的“生书”我还记得清清楚楚的是“哀公问政”这一节,因为里边有“夫政也者蒲芦也”这一句,觉得很是好玩,所以至今不曾忘记。回想起来,我的读书成绩实在是差得很,那时我已是十二岁,在本家的书房里也混过了好几年,但是所读的书总计起来,才只得《大学》一卷和《中庸》半卷罢了。本来这两种书是著名的难读的,小时候所熟知的儿歌有一首说得好:

“大学大学,

屁股打得烂落!

中庸中庸,

屁股打得好种葱!”

本来大学者“大人之学”,中庸者“以其记中和之为用”,不是小学生所能懂得的事情,我刚才拿出《中庸》来看,那上边的两句即“人道敏政,地道敏树”,还不能晓得这里讲的是什么,觉得那时的读不进去是深可同情的。现今的小学生从书房里解放了出来,再不必愁因为读书不记得,屁股会得打的稀烂,可以种葱的那样,这实在是很可庆幸的。

现在话分两头,一边是我在三味书屋读书,由“上中”读到《论语》《孟子》,随后《诗经》刚读完了“国风”,就停止了。一边是父亲也生了病,拖延了一年半的光景,于丙申(一八九六)年的九月弃世了。

父亲的病大概是在乙未年的春天起头的,这总不会是甲午,因为这里有几件事可以作为反证。第一个是甲午战争。当时乡下没有新闻,时事不能及时报道,但是战争大事,也是大略知道的,八月里黄海战败之后,消息传到绍兴,我记得他有一天在大厅明堂里,同了两个本家兄弟谈论时事,表示忧虑,可见他在那时候还是健康的。在同一年的八月中,嫁在东关金家的小姑母之丧,也是他自己去吊的,而且由他亲自为死者穿衣服,这是一件极其不易的工作,须得很细心谨慎,敏捷而又亲切的人,才能胜任。小姑母是在产后因为“产褥热”而死的,所以母家的人照例要求做法事“超度”,这有两种办法,简单一点的叫道士们来做“炼度”,凡继续三天,其一种是和尚们的“水陆道场”,前后时间共要七天。金家是当地的富家,所以就答应“打水陆”,而这道场便设在长庆寺,离我们的家只有一箭之路,来去非常方便,但那时的事情已都忘记了。小姑母是八月初十日去世的,法事的举行当在“五七”,计时为九月十五日左右,这也足以证明他那时还没有生病。有一天从长庆寺回来,伯宜公在卧室的前房的小榻上,躺着抽烟,鲁迅便说那佛像有好许多手,都拿着种种东西,里边也有枯髅,当时我不懂枯髅的意义,经鲁迅说明了就是死人头骨之后,我感到非常的恐怖,以后到寺里去对那佛像不敢正眼相看了。关于水陆道场,我所记得的就只是这一点事,但这佛像是什么佛呢,我至今还未了然,因为“大佛”就是释迦牟尼的像不曾见有这个样子的,但是他那丈六金身坐在大殿上,倒的确是伟大得很呢。

伯宜公生病的开端我推定在乙未年的春天,至早可以提前到甲午年的冬天,不过很难确说了。最早的病象乃是突然的吐狂血。因为是吐在北窗外的小天井里,不能估量其有几何,但总之是不很少,那时大家狼狈情形至今还能记得。根据旧传的学说,说陈墨可以止血,于是赶紧在墨海里研起墨来,倒在茶杯里,送去给他喝。小孩在尺八纸上写字,屡次舔笔,弄得“乌嘴野猫”似的满脸漆黑,极是平常,他那时也有这样情形,想起来时还是悲哀的,虽是朦胧的存在眼前。这乃是中国传统的“医者意也”的学说,是极有诗意的,取其墨色可以盖过红色之意,不过于实际毫无用处,结果与“水肿”的服用“败鼓皮丸”一样,从他生病的时候起,便已注定要给那唯心的哲学所牺牲的了。

父亲的病虽然起初来势凶猛,可是吐血随即停止了,后来病情逐渐平稳,得了小康。当初所请的医生,乃是一个姓冯的,穿了古铜色绸缎的夹袍,肥胖的脸总是醉醺醺的,那时我也生了不知什么病,请他一起诊治,他头一回对我父亲说道:

“贵恙没有什么要紧,但是令郎的却有些麻烦。”等他隔了两天第二次来的时候,却说的相反了,因此父亲觉得他不能信用,就不再请他。他又说有一种灵丹,点在舌头上边,因为是“舌乃心之灵苗”,这也是“医者意也”的流派,盖舌头红色,像是一根苗从心里长出来,仿佛是“独立一枝枪”一样,可是这一回却不曾上他的当,没有请教他的灵丹,就将他送走完事了。

这时伯宜公的病还不显得怎么严重,他请那位姓冯的医生来看的时候,还亲自走到堂前的廊下的。晚饭时有时还要喝点酒,下酒物多半是水果,据说这是能喝酒的人的习惯,平常总是要用什么肴馔的。我们在那时便去围着听他讲《聊斋》的故事,并且分享他的若干水果。水果的好吃后来是不记得,但故事却并不完全的忘记,特别是那些可怕的鬼怪的故事。至今还鲜明的记得的,是《聊斋志异》里所讲的“野狗猪”,一种人身兽头的怪物,兵乱后来死人堆中,专吃人的脑髓,当肢体不全的尸体一起站起,惊呼道:

“野狗猪来了,怎么好!”的时候,实在觉得阴惨得可怕,至今虽然现在已是六十年后,回想起来与佛像手中的枯髅都不是很愉快的事情。

不过这病情的小康,并不是可以长久的事,不久因了时节的转变,大概在那一年的秋冬之交,病势逐渐的进于严重的段落了。

伯宜公的病以吐血开始,当初说是肺痈,现在的说法便是肺结核,后来腿肿了,便当作臌胀治疗,也究竟不知道是哪里的病。到得病症严重起来了,请教的是当代的名医,第一名是姚芝仙,第二名是他所荐的,叫做何廉臣,鲁迅在《朝花夕拾》把他姓名颠倒过来写作“陈莲河”,姚大夫则因为在篇首讲他一件赔钱的故事,所以故隐其名了。这两位名医自有他特别的地方,开方用药外行人不懂得,只是用的“药引”,便自新鲜古怪,他们决不用那些陈腐的什么生姜一片,红枣两颗,也不学叶天士的梧桐叶,他们的药引起码是鲜芦根一尺。这在冬天固然不易得,但只要到河边挖掘总可到手,此外是经霜三年的甘蔗或萝卜菜,几年陈的陈仓米,那搜求起来就煞费苦心了。前两种不记得是怎么找到的,至于陈仓米则是三味书屋的寿鉴吾先生亲自送来,我还记得背了一只“钱搭”(装铜钱的搭连),里边大约装了一升多的老米,其实医方里需用的才是一两钱,多余的米不晓得是如何处分了。还有一件特别的,那是何先生的事,便是药里边外加有一种丸药,而这丸药又是不易购求的,要配合又不值得,因为所需要的不过是几钱罢了。普通要购求药材,最好往大街的震元堂去,那里的药材最是道地可靠,但是这种丸药偏又没有,后来打听得在轩亭口有天保堂药店,与医生有些关系,到那里去买,果然便顺利的得到了。名医出诊的医例是“洋四百”,便是大洋一元四角,一元钱是诊资,四百文是给那三班的轿夫的。这一笔看资,照例是隔日一诊,在家里的确是沉重的负担,但这与小孩并无直接关系,我们忙的是帮助找寻药引,例如有一次要用蟋蟀一对,且说明须要原来同居一穴的,这才算是“一对”,随便捉来的雌雄两只不能算数。在“百草园”的菜地里,翻开土块,同居的蟋蟀随地都是,可是随即逃走了,而且各奔东西,不能同时抓到。幸亏我们有两个人,可以分头追赶,可是假如运气不好捉到了一只,那一只却被逃掉了,那么这一只捉着的也只好放走了事。好容易找到了一对,用绵线缚好了,送进药罐里,说时虽快,那时却不知道要花若干工夫呢。幸喜药引时常变换,不是每天要去捉整对的蟋蟀的,有时换成“平地木十株”,这就毫不费寻找的工夫了。《朝花夕拾》说寻访平地木怎么不容易,这是一种诗的描写,其实平地木见于《花镜》,家里有这书,说明这是生在山中树下的一种小树,能结红子如珊瑚珠的。我们称它作“老弗大”,扫墓回来,常拔了些来,种在家里,在山中的时候结子至多一株树不过三颗,家里种的往往可以多到五六颗。用作药引,拔来就是了,这是一切药引之中,可以说是访求最不费力的了。

经过了两位“名医”一年多的治疗,父亲的病一点不见轻减,而且日见沉重,结果终于在丙申年(一八九六)九月初六日去世了。时候是晚上,他躺在里房的大床上,我们兄弟三人坐在里侧旁边,四弟才只四岁,已经睡熟了,所以不在一起。他看了我们一眼,问道:

“老四呢?”于是母亲便将四弟叫醒,也抱了来。未几即入于弥留状态,是时照例有临终前的一套不必要的仪式,如给病人换衣服,烧了经卷把纸灰给他拿着之类,临了也叫了两声,听见他不答应,大家就哭起来了。这里所说都是平凡的事实,一点儿都没有诗,没有“衍太太”的登场,很减少了小说的成分。因为这是习俗的限制,民间俗信,凡是“送终”的人到“转閷”当夜必须到场,因此凡人临终的时节只是限于并辈以及后辈的亲人,上辈的人决没有在场的。“衍太太”于伯宜公是同曾祖的叔母,况且又在夜间,自然更无特地光临的道理了,《朝花夕拾》里请她出台,鼓励作者大声叫唤,使得病人不得安静,无非想当她做小说里的恶人,写出她阴险的行为来罢了。

同类推荐
  • 文学武侯

    文学武侯

    武侯,是一个闪烁着智慧光芒的文化符号,也是一个散发着浓烈的区域文化气息的诗意名字。在这个名字背后默默矗立的人和事,像时间长河中一坛窖藏的老酒,我们路过酒窖,就能闻到历史的瓶塞边流溢而出的醇香,不同的人还会品出不同的风味,让人回味无穷。跨越时空,对话历史,我们乐意成为文化的朝圣者。与历史对话不是为了单纯地触摸、延续,而是为了传承城市的文化血脉。如今,我们身边活跃着这么一群文化的守望者、探索者。他们来自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工作岗位,用文字孜孜不倦地耕耘着,用真心的投入丈量着生命的里程,凝聚、聚集、沉淀着武侯作家群落的内涵。
  • 永远的怀念:我们心中的季羡林先生

    永远的怀念:我们心中的季羡林先生

    季羡林先生是北京大学东方语言文学学科的开创者,也是中国东方文学、东方学研究的奠基人和开创者之一。先生一生著述丰赡,学术经历极其丰富。大半个世纪以来,他身体力行,做出楷模,被公认为中国的东方学、东方文学以及相关的其他一些研究领域中成就最大,资历最高,影响最广,最具有世界性眼光的学术带头人。先生走了,先生不会再回来。我中心悲伤。只是突然又想起先生经常提到的陶渊明的一段诗句:“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这一段诗,先生说,他一直很喜欢。先生自己,也常常吟咏。如果是这样,先生也许走得是安心的。
  • 总有人会让你想起

    总有人会让你想起

    《总有人会让你想起》的作者是以传记名世的北京作家肖复兴,由他来为自己心中的一位位作家、诗人、编辑、画家、演艺人士写回忆文章,笔墨轻重,火候掌握,无不恰如其分。
  • 三国名人传说

    三国名人传说

    人们都知道刘备三请诸葛亮的故事,其实,诸葛亮出山之前,还试过刘备三次哩!徐庶走马推荐诸葛以后,怕诸葛亮不肯出山辅佐刘备,专程绕道隆中对诸葛亮说:“刘备是当今首屈一指的英雄,既宽厚仁义,又礼贤下士,只要诸葛先生出山辅佐,定能施展抱负,干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
  • 朱自清散文精选

    朱自清散文精选

    朱自清是中国现代文学成就很好的散文家,原名自华,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长于扬州,自幼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及“五四”运动的影响走上文学道路。1920年自北京大学毕业后在江浙一带辗转任教,1925年受聘于清华大学,从事古典文学的教学与研究,创作上转向散文。《踪迹》《背影》等脍炙人口的散文集即写于此时。1931年赴英国留学并漫游欧洲,将沿途所见所感集成《欧游杂记》流传一时。抗战爆发后任西南联大教授,在学术研究上成就斐然。1948年拒受美国救济粮,表现出一个爱国文人的高尚情操,后因病去世。
热门推荐
  • 哈姆莱特

    哈姆莱特

    《哈姆莱特》是莎士比亚创作的四大悲剧之一,讲述了丹麦王子哈姆莱特为父复仇的故事:年轻的王子在德国学习时,国内传来噩耗,其父突然惨死,叔父抢夺了原本属于他的王位并且娶了他的母后。这让哈姆莱特深感羞耻和愤怒。一天深夜,他遇见父亲的鬼魂诉冤,终于得知这一切都是叔父的阴谋。于是,他决定为父复仇……1590年到1613年是莎士比亚的创作的黄金时代。他的早期剧本主要是喜剧和历史剧,在16世纪末期达到了深度和艺术性的高峰。到1608年,他主要创作悲剧,莎士比亚崇尚高尚情操,他的悲剧常常描写牺牲与复仇,包括《奥瑟罗》、《哈姆莱特》、《李尔王》和《麦克白》,被认为属于英语最佳范例。在他人生最后阶段,他开始创作悲喜剧,又称为传奇剧。
  • 行云画梦

    行云画梦

    寒千繠,本名李青箬,青箬是南国的一种竹子,她是李煜的后人。从她知道自己身世的那一刻起,她活着的目的就是复仇,对宋复仇。然而一个人,如何能对一个王朝完成复仇?这本是不可能的事,可上天却偏偏给了她意想不到的机会。于此同时,她还遇到一个人,一个名叫画行云、和她同样背负着仇恨的人,可他最后却放下了仇恨,那么她呢?是否也能放下仇恨?
  • 众生之河

    众生之河

    我是芸芸众生中最普通的人带着不甘和忧愤投身大海却在一个我闻所未闻的地方重生随之而来的是我身世的秘闻以及渡口人间的悲欢
  • 佛说不自守意经

    佛说不自守意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古今风谣

    古今风谣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红楼之情醉水玉梦

    红楼之情醉水玉梦

    金玉缘成,黛玉奉诏入宫,一串珠串,一道刻意而为的圣旨她身不由己的嫁给了那个风华绝代的北静王娶她,明知这是一场别人的阴谋,他认了爱她,明知她是对方手中的棋子,他也认了风雨变幻中,“就让我用自己的方式---爱你”面对误会,她淡然处之,面对刁难,她巧然化之,携手相望间,“就让我与你---同舟共济”江山如梦情亦醉,这一场博弈,我绝不后退只因-----你是我的王妃借着红楼的名字,写一篇言情小说,依然是若兰的风格,以温情为主,无玄幻,不小白,希望大家看过后,能记住那一个个曾经鲜活的人物。
  • 风云神探

    风云神探

    主角现代人灵魂穿越到了异时空,在陌生的世界运用前世的侦查能力和先进的思想。破奇案立大功,对内改变民生提高生产力,对外抵御外敌保家卫国。后身居高位,成为名留青史的一代神人
  • 爱在第三空间

    爱在第三空间

    宽敞华丽的会议室里,林莉忐忑不安的等待着面试官的到来,对于大学毕业已经有半年未有面试机会的她来说,眼前的一切都给她带来了成功的渴望和紧张的焦虑,她太需要这份工作了,以至于心里早已经抛开了所有曾经对于职业和薪资的要求,现实问题也已不容许她的自尊心再继续逞强了,她脑海里此时显现出的画面只有父母不停的唠叨和同期毕业的那些好友的白领生活。
  • 边地

    边地

    七里沙沙城在沙岗的后面,过沙,足七八里,便是清河了。登船,竹篙一点,数丈开外,清流破处,堆起一蓬碎雪,望得见对岸掩在丛绿中的泥墙、瓦舍、草垛。树呢,则团团状状,抱了屋舍,绿得庄重。多是独院,一重瓦檐不经意探出一角,鸟儿扑过,生机勃勃。牛哞声则悠悠长长,惹人向深处去。野花偎岸,堆得台阶一般,倾斜至河岸,铺展开来,洇濡一片,随了河风灵秀,湿漉漉的,拧一把,水淋淋的,扑上岸,渗入瓦墙,青苔茸茸;袭上面庞,浸入肌骨,香了清河。舍船,一投足,便是秦砖汉瓦的皇天厚土了。缘岸迤逦,烟柳雾中,足点花深,香湿鞋袜时,猛抬头,已是胡天胡地了。
  • 精卫鸟与女娃

    精卫鸟与女娃

    六年级男生小瓦和小当有一天做了一个完全相同的梦,梦到一条流光溢彩的胡同。梦醒后他们竟真的找到了这样的胡同,一旦踏入,他们就注定与远古的神话世界有千丝万缕的关联了。怪事不断出现,一个古董乐器“埙”,一场惊险的海难,一处疯狂长高的草丛,一个名叫女娃的远古时代的女孩,还有一个被称作“烟鬼”的邪恶力量。当谜题慢慢解开,危险也在迫近,小瓦和小当如何去帮助女娃和保护这个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