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31200000023

第23章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在很多优秀企业家身上,我们能看到某种近乎于偏执的精神。有的人对技术情有独钟,热衷于产品创新,比如苹果的史蒂夫·乔布斯和英特尔的戈登·摩尔;有的人对未来充满恐惧,危机感促使他们时刻保持警惕,关注着周围环境的点滴变化,比如英特尔的安迪·格罗夫和华为的任正非。

正因为有着这样的危机感,任正非才能敏锐地察觉到IT危机的来临,以《华为的冬天》向华为人和中国企业发出了警告。

每天想的都是失败

安迪·格罗夫认为,面对不可预知而快节奏的未来世界,唯有偏执狂才能生存。

任正非也说:“十年来我天天思考的都是失败,对成功视而不见,也没有什么荣誉感、自豪感,我所有的恰恰是危机感,也许只有这样才能存活下去。我们大家要一起来想,怎样才能活下去,怎样才能存活得久一些。失败这一天是一定会到来的,大家要准备迎接,这是我从不动摇的看法,也是历史规律。”

这种接近偏执的危机哲学,让英特尔和华为有惊无险地渡过了一个个危机,不仅生存了下来,而且成了竞争对手的噩梦。

中国企业普遍缺乏危机意识,这么评价并不是一种贬低,而是一种基于历史的客观评述。

通常来说,危机意识是不可能凭空产生的,跨国巨头们也是经过多次危机后,才慢慢培养起惊人的危机感,以保证自己能在危机来临前及时作出正确的反应。

对中国企业来说,从改革开放算起,就算是最早一批成立的企业,也不过34个年头。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想培养成跨国企业上百年才形成的危机意识,是一种强求。而且,在这34年中,中国并没有经历过特大的危机。

19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对中国市场冲击很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至于2003年的“非典”的影响,世界三大经济组织都认为不应夸大“非典”对经济的影响。实际上,当年中国GDP增长率达到了10%,可见“非典”的影响并不大。

而感受更深的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或许才是中国企业遭遇的第一次危机。

因此,在2008年之前,中国企业并没有经历过真正意义上的危机,当然也不可能形成普遍意义上的危机意识。

然而,就是在这样的前提下,任正非说:“公司所有员工是否考虑过,如果有一天,公司销售额下滑、利润下滑甚至破产,我们怎么办?我们公司的太平时间太长了,在和平时期升的官太多了,这也许就是我们的灾难。泰坦尼克号也是在一片欢呼声中出的海。而且我相信,这一天一定会到来。面对这样的未来,我们该怎样来处理,我们是不是思考过。我们好多员工盲目自豪,盲目乐观,如果想过的人太少,也许就快来临了。居安思危,不是危言耸听。”

这番话对中国企业界来说是振聋发聩的。很多国有企业的老板都警觉起来,他们完全相信任正非关于危机并不遥远而且一定会到来的判断。邮电部门的老总们也都诚惶诚恐起来,将任正非的讲话打印出来,发到每一位员工手中,让大家学习,写心得,希望将危机意识灌输到每一位员工心中。

于是,企业界将《华为的冬天》看做中国危机战略的开山之作。因为有了任正非的警告,很多企业提前做好了心理准备。2002年下半年,电信运营商普遍收缩了战线,并且缩减了2003年的预算。从这层意义上来看,《华为的冬天》拯救了一大批中国企业。

打破淤泥沉淀层

很多时候,危机本身并不可怕,但由于人们在危机面前乱了分寸,由天灾引发了人祸,这才是危机产生危害的根本。

审视那些在危机中崩溃的企业,很大一部分就是因为企业畏惧危机,从而被随之而来的人祸击倒。危机来临前,任正非也会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但一旦危机真正到来,他又会振作起来,将危机消弭于无形。

在《北国之春》一文中,任正非指出,由于公司短暂的成功,员工暂时的待遇比较高,由此滋生了许多明哲保身的干部。在任正非看来,这样的人形成了公司的“淤泥沉淀层”。

在企业正常运转的情况下,这样的沉淀层似乎危害不大,而当危机来临时,沉淀层的存在却是致命的。

任正非如此解释他的淤泥沉淀层理论:“现在华为是一家发展很快的公司,但总有一天是要沉淀的。长江大浪推着走的时候,长江边上的沙子都洗得没有泥,干干净净的。但是,你们会发现水流得非常慢的地方就充满了淤泥,下面同样是沙子。因为有了淤泥,水就流得更慢了,由于更慢了,就沉淀了更多淤泥。华为公司有一天也会充满淤泥,那时候公司就开始走向死亡了。”

针对这种现象,任正非认为,为了使淤泥永远不产生,华为要加强内部劳动力市场的循环和流动,在考核评价中确定对人的价值评价。只有通过严格的考评制度,运用制度化的程序,刺激员工积极行动起来,才能打破沉淀层,帮助企业渡过危机。

任正非的观点得到了新员工的响应,一位员工在某网站论坛写道:“老员工还不让位,那几万新员工何时才能出头?老员工个个都身家数百万元,房子三四套,每年还拿几十万元的年终奖,再加上几十万元的股票,钱多得花不完。可怜我们这些新来的人员,技术、工作能力一点不含糊,却没有机会升上去。”

这位员工的说法或许有点偏激,但现实中的确普遍存在这样的现象,那就是在企业做大后,通常都会有一批功臣获得了管理实权和物质利益,却失去了奋斗的动力。

这些人的存在,既不能为公司再创造利益,又堵塞了优秀人才的进入和升迁通道。如此一来,就形成了一个权益保护层,成了企业进一步发展的障碍。

要想保持企业持续发展,就必须打破这种权益保护,促使人力资源队伍有效地循环起来。而打破权益保护的利器,就是引入绩效考核,实施末位淘汰。

在21世纪初的IT危机中,华为全面实施末位淘汰制,彻底打破了“淤泥沉淀层”,从而使得华为渡过了危机,安然上岸。

逆势扩张打造“节点”

对待敌人要在战略上藐视,在战术上重视。对待危机,应该反其道而行之,就是要在战略上重视,在战术上藐视。也就是说,在危机来临前,我们在战略上要保持重视,提高警惕;而当危机来临时,我们要在战术上藐视,不能被危机压倒。

其实,危机很多时候会成为企业发展的契机。

1战略转折点

“危机”一词的组合颇有深意,“危”指危险,而“机”意味着机遇。这就表明,当企业面对危机时,处理不好就会出现危险,处理好了则会迎来机会。

格罗夫认为,危机通常意味着企业战略转折点的来临,只要处理得当,不仅意味着危险和挑战,同样意味着机遇和战略转折点。

具有完善危机战略体系的公司,能够妥善处理突如其来的危机,不仅可以消除危机可能带来的恶果,而且能抓住危机带来的机遇,迎来企业发展的战略转折点。就像英特尔处理芯片危机一样,获得了十倍速的发展。

考察那些优秀企业发迹的过程会发现,新兴企业实现对老企业的赶超,通常发生在两种情况下:一是产业的升级换代,二是危机来临的时候。

危机来临时会让大部分企业失去分寸,新兴企业只要把握机会,就能实现逆势扩张,实现在危机中赶超。

中国企业应该吸取日本优秀企业应对危机的经验,改变对待危机的态度,让危机成为企业腾飞的契机。

2逆势扩张

面对危机,大部分企业都会选择收缩战略。

中国企业对待危机的态度大都是消极的,视危机如洪水猛兽。危机来临前,没有做好充分准备;危机来临时,将防守当做唯一选择。这种被动挨打的战略选择,严重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经营和战略实施。

反观日本企业,尤其是日本大企业,对危机的认识惊人的一致。它们对待危机的态度是积极的、乐观的,视危机为机会,屡屡在危机中实现企业的飞跃。

京瓷公司创始人稻盛和夫在中国演讲时说:“企业的发展就像竹子的成长,克服萧条,就好比长出一个竹子的‘节’。经济繁荣时,企业只考虑成长,没有‘节’,体质脆弱。但在克服了各种各样的萧条后,就形成了多个‘节’,这些‘节’才是企业持续成长的支撑,让企业日益强大坚韧。因此,萧条就是企业成长的机会。”

稻盛和夫的这次演讲是在金融危机期间,他对待危机的态度在日本企业家中具有代表性。在这方面,华为做得也很不错。

2001年前后,在国际通信产业的冬天里,国内电信市场也是寒意森然。然而,华为并没有被冬天所桎梏,依然不屈不挠地加快市场拓展。面对逆境,华为选择了逆势扩张。

华为的这种战略选择,曾遭到业界的抨击,甚至不少华为人也提出了反对意见。《走出华为》的作者汤圣平,作为曾经的华为人,在书中痛心疾首:“华为不仅没有预言冬天的来临,相反,在冬天已经来临的时候,华为却把本该比别人过个更温暖的冬天的棉衣也脱去了。”

这些反对意见虽然甚嚣尘上,却并没有影响华为的动作。1999年至2000年将近两年的时间内,正是华为历史上发展迅猛的时期。

为了满足事业发展的需要,2000年下半年,华为人力资源部门开展了大规模的招聘活动。据统计,华为派出了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招聘队伍,在全国著名的大学内开展了成百上千场招聘会和招聘报告,向10000名大学本科学历以上的毕业生发送了接收函,充分展现了华为的野心和乐观态度。

当时,很多通信企业已经为面临的严峻形势急火攻心,有不少已经开始实施裁员计划。

实际上,2000年的最后一个季度,几乎所有通信企业的销售额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滑坡。

在这种情形下,华为选择继续扩张,虽然最终招聘到的只有5000人,但规模已经非常惊人。

人员到位后,华为开始拓展研发领域,将大部分新招聘的科研人员安排在高端路由器和无线通信网络领域。

这两个领域一直为国际巨头所垄断,产品价格高,利润空间大。更重要的是,华为海外拓展计划,希望就寄托在高端路由器和无线通信产品上。

按照华为的规划,这两个领域的产品价格高,利润空间很大,有利于采取低价策略打入海外市场,压缩竞争对手的市场空间,从而弥补国内市场的损失,保证企业的持续高速发展。

华为的逆市扩张虽然遭到多方苛责,但正是这种有别于竞争对手的扩张战略,让华为用最短的时间渡过了“冬天”,并在竞争对手实施战略收缩的时候趁机攻城略地,不仅巩固了国内市场,而且在海外市场也赢得了地位,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当春天来临时,华为才有条件一飞冲天。

同类推荐
  • 施华洛世奇的水晶世界

    施华洛世奇的水晶世界

    本书是由王珍编写的《施华洛世奇的水晶世界》。《施华洛世奇的水晶世界》的内容简介如下:施华洛世奇水晶就像是用星星做成的梦,丹尼尔·施华洛世奇就是那位造梦的天人!他是一位发明家,他发明了先进的切割打磨机器和独特的冶炼制作工艺;他是一位魔术师,他把普通的石头、玻璃变成了珠宝、水晶;他更是一位艺术家,他在阿尔卑斯山下一个叫瓦腾斯的地方构建了他的桃花源,他把从天上摘来的星星当做种子,在那块土地上种满了一种叫做水晶的诗和梦。施华洛世奇这个造梦的工厂,用智慧和创意做成自己的品牌,在全球的舞台、荧屏、红毯和时尚的T台上闪耀着璀璨的光华。施华洛世奇的仿水晶产品传递着一种前卫、独创的时尚理念和精致、奢华的文化。
  • 跟帝王学用人

    跟帝王学用人

    人的一生如此的苦短,然而去总有那么多责任、使命,生存的压力像大山一样压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上,何苦为一些不乐意的事而踌躇不前呢?耿直固然显得鲁莽,但往往有时却可以省去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可以帮你摘掉那层早就不应戴的、伪善的、令自己总是难以快乐地生活的假面具。从这以后,你就自然可以轻松地做人,洒脱地处世。在人际关系日益复杂、生存压力越来越大的今天,若能找到一个做人处世的最佳方式,也就找到了一条通向成功人生的捷径。其实,做人轻松一点,就是当今社会快乐做人,明智处世的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成事手段,更是现代人享受美好生活的诀窍。本书从待人处世的多个方面进行入手,谈到了人品、心态、胸襟、见识等做人的素质和原则问题,做人是一门高深的学问,是一个永远的难题。相信能给那些在生活中抱怨的,为种种意想不到的事情而烦恼的,不能够满足于本可以改善的不理想现状等的人们一些帮助。
  • 别说你懂微信营销

    别说你懂微信营销

    《别说你懂微信营销》主要收集当今社会真实的微信营销案例,以浅显易懂的语言、求真务实的态度向读者传递最真实的微信营销成功案例。所有案例都是由从事各个行业,如房产、汽车、酒店旅游、餐饮婚庆、医疗、电商、教育等领域的当事人以亲身经历的口吻叙述讲出,配以真实的图片和照片,给所有想了解、学习、从事微信营销的人以切切实实的帮 助与指导。
  • 一本书读懂互联网营销推广

    一本书读懂互联网营销推广

    本书顺互联网的发展潮流,应互联网营销推广的需求,从传统营销模式与互联网营销模式的对比、互联网营销模式的特点和优势、新兴互联网营销模式以及实战策略等几方面,系统、详细、多角度、多渠道地阐述了互联网营销推广的意识、概念、方法和案例,并着重从微博营销、App营销、微信营销、O2O营销、内容策略、粉丝策略和互动策略等七大主流互联网营销策略分析了各个策略的适用领域、运用方法、注意要点,以及成功案例,让你一本书读懂互联网营销推广。
  • 销售心理学大全集

    销售心理学大全集

    《销售心理学大全集》内容简介:作为销售人士,面子不能随便要,销售都是从被拒绝开始;话不能随便说,聊天就是为了把东西卖掉;卖了东西不等于完活,销售力的提升在于售后人脉的维护……这一切,都需要销售人士解读客户心理,了解人性的特点,精通心理策略。《销售心理学大全集》通过对各个销售行业的经典案例的解析,来为读者呈现销售中的心理学策略,如“如何让客户悦纳自己”“如何解决争端”“如何读懂客户心理”“如何维护长期客户”等。《销售心理学大全集》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将晦涩难懂的心理学应用到销售过程中,让读者更容易学习和掌握其中的方法和策略。
热门推荐
  • 无武江湖

    无武江湖

    这本小说轻松幽默搞笑。你看着看着哭了,哭着哭着笑了。有所有人经历的影子,人和事。剧情触动你的心灵共鸣地方很多。(剧情涉及到所有元素,有玄幻,仙侠,都市异能,奇幻,科幻,武侠。)独一无二创作模式。人在江湖,乱世纷争,真真假假,假假真真。名与利,爱与恨,生与死,情与仇。大侠也孤独,仰天长啸,泪横流。欢迎观看
  • 故事会(2018年4月上)

    故事会(2018年4月上)

    《故事会》是中国最通俗的民间文学小本杂志,是中国的老牌刊物之一。先后获得两届中国期刊的最高奖——国家期刊奖。1998年,它在世界综合类期刊中发行量排名第5。从1984年开始,《故事会》由双月刊改为月刊,2003年11月份开始试行半月刊,2004年正式改为半月刊。现分为红、绿两版,其中红版为上半月刊,绿版为下半月刊。
  • 踏着荆棘轻松前行:不惧挫折

    踏着荆棘轻松前行:不惧挫折

    本书的内容是以教育学、事理学为准绳,以实验数据、凋查资料和统计分析结果为依据,书中的实用方法切实可行,让孩子如何更好的处理困难,积极面对挫折。适用于各种人群学习各种知识。
  • 艾尔菲斯种族学院

    艾尔菲斯种族学院

    生日那天,持握宝剑,推开时空之门,她来到了神奇的世界,不小心撞到一绝色美男在床上春光乍泄,当逃之夭夭成为通缉犯时,却无意得知他居然是这块异域的王!美男用风华的手指指向她,邪魅一笑,“四郎,今晚你给本王侍寝!”什么四郎啊?她的名字才没那么土!才不要做他的王妃!
  • 科幻世界·译文版(2018年8月)

    科幻世界·译文版(2018年8月)

    本期看点:短篇:【加拿大】迈克尔·R.弗莱彻《关隘亡魂》已故将领科瑞恩在死灵法师黎本的召唤下从关隘中复苏,成为黎本征讨帝国巫师团体的死灵傀儡。短篇:【美】李允夏《星舰和寺院猫》轨迹奖得主,雨果奖、星云奖等多项大奖提名者。短篇:【英】G.V.安德森《石魔像》2017世界奇幻奖最佳短篇小说奖获奖作品。长中篇:【美】凯·阿先特·威尔森《短暂的甜蜜》2017世界奇幻奖最佳中篇小说提名作品。短篇:【美】蕾切尔·K.琼斯《我身坠落,我心飞翔》2017世界奇幻奖最佳短篇小说提名作品,小詹姆斯·提普垂奖得主蕾切尔·K.琼斯。
  • 恶毒女配的系统崩了

    恶毒女配的系统崩了

    一个是系统崩溃的恶毒女配,一个是穿着小马甲的路人甲有一天恶毒女配突然不恶毒了。披着小马甲的路人甲小马甲掉了
  • 风是海的归宿

    风是海的归宿

    {两年前,他伤害了她。她说她的心爱上了别人,他暴跳如雷,颤音:“…把你的心还给我!我要你把它还给我,还给我~~”}{她:“我不回去了”他:“那我也不回去了,跟你定居这里”她:“…我要去工作了,迟到会被批的”他急了:“你信不信我把这里的人全开了?看你怎么工作,怎么被批!”她无奈:“那你表个态先”他在她脸上重重的啃了两口,然后掏出钱包,将所有信用卡银行卡还有身份证全塞给她,说:“都是你的,我——也是你的,满意?”}
  • 妖蛾子

    妖蛾子

    王小柔在这本书中写了各种各样的动物,比如公鸡、母猪、猫猫狗狗,所以她自序的题目叫作《灵长类的伙伴》。她说:“这本书里写到的小家伙,只是我生活里接触到的很少一部分,它们平常而普通,是大家所熟悉的。如果说有些人家像动物园,我们家就是寄宿家庭,动物们病了痊愈后就会被接走,或者它们在这只是短期寄宿几日,等小主人旅游归来。我不是宠物医院的大夫,但是我相信爱和尊重对动物们更重要。我愿意做一个守护者,和动物对话,看见生命里最纯净的坦然,不需要宠溺依赖。”
  • 末日之我不是好人

    末日之我不是好人

    唐年也不知道为什么现实会变成现在这个样子。这一路上。唐年被现实和人性逼的不得不让自己变的心狠手辣。终有一日站在世界之巅的唐年欲哭无泪道:“我不是,我没有!都是你们逼我的。。。”
  • 魔术师谋杀

    魔术师谋杀

    从广州调回古城刑警大队的夏子成,收到网名为“杀人狂魔”的留言,即将开始一场诡谲的杀戮之旅。第二天,他们却遇到离奇的死亡案件。死者真的是残酷成性的“杀人狂魔”所杀吗?还是和饕餮——神话传说的龙之九子之一有着紧密的关联?随着死者身份的揭开,一段职场四角恋逐渐拉开帷幕,随之而来的是神秘的魔术师出现。他成了本案的最大嫌疑人,但是他却有不在场的完美证明。他到底是运用了什么方法杀害死者的呢?死?的身份又暗藏着怎样的玄机?一段白领生活的真实挽歌,结局却是出人意料,催人泪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