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340100000001

第1章

来源:《作家》2015年第04期

栏目:作家走廊

友情是我生命中的一盏明灯,离了它,我的生存就没有光彩,我的生命就会枯萎。友情不是空洞的字眼,它像一根带子把我的心同朋友的心牢牢地拴在一起。

——巴金

井上靖先生是巴金的老朋友,也是中国读者熟悉的日本作家。他几乎年年来中国访问,他的小说,如《天平之甍》《斗牛》《猎枪》《夜之声》等,很早就译成了中文,深受读者欢迎。他知识广博,文笔凝练,构思精巧,擅于在浓郁的诗一样的抒情气氛中,描写人物内心的热情、执着、孤独和痛苦。诗人的气质和小说家的匠心,形成了井上文学的深婉雄浑。

我虽然对先生仰慕已久,而且在各种外事场合也多次见过,但一直没有机会与他促膝而坐,聆听他评诗论文,心里总有一种“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之憾。1980年春天,巴老率中国作家代表团到日本访问时,曾到井上家拜访,我作为随团翻译,本应随巴老前往,但那天代表团分组活动,我随艾芜、杜鹏程、公木、草明、敖德斯尔、邓友梅到东京高岛平团地市民家访问,失之交臂,错过了机会。直到1982年6月,严文井率茹志鹃、海笑、任光椿和我到日本访问时,才有机会应邀到先生家里做客。

记得在乘车前往井上家的路上,陪同我们的日中文化交流协会事务局局长白土吾夫开玩笑说:“井上先生喜欢柔道。如果你说他柔道高强,比说他小说写得漂亮他还要高兴。”井上靖青年时代曾迷恋柔道,他训练刻苦,技艺超群,在金泽第四高中读书时,曾作为该校柔道代表队员参加了京都武德殿的比赛。但在高中三年级时,因柔道练习时间等问题,与同学发生争执,一怒之下退出柔道部。从这时开始,他把心中的苦闷、忧伤、憧憬、希望,化成了诗行。二十二岁时,他以井上泰的笔名发表了第一首诗《冬天到来的时候》,从此便一发而不可收。他述说内心的《孤独》,《怀念故乡》,思念《母亲》,歌唱《五月的风》《初放的梅》,咏叹《凋谢的樱花》《迷蒙的风雪》……如果没有这个波折,也许日本会少一个闻名世界的大作家,而增加一名骁勇善战的柔道名将。

汽车停在东京世田谷区井上靖寓所的门口。那是一座有和式庭院的大宅门,甬路两旁,栽着花草。穿着黑色和服的井上先生和夫人在门口迎接。

井上靖先生当年七十五岁,脸色黑红,思维敏捷,谈吐文雅,一派潇洒的学者风度。他说中国作家来访,日本作家、日本文学界都很高兴。他代表日本笔会(时任日本笔会会长)邀请中国笔会参加1984年在东京举行的国际笔会大会,请中国笔会支持日本笔会主办的这次大会,把会开好,开成功。

严文井先生也是井上先生的老朋友,远在1963年,就曾与巴金、冰心、马烽、许觉民等到井上家拜访,旧地重游,老友相见,格外高兴。他说我一定向中国笔会会长巴金先生转达您的盛情邀请,全力支持东京大会。当时风传井上靖可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严文井先生说:“印度的泰戈尔、日本的川端康成都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我们希望井上先生是亚洲第三名获奖作家。”井上先生笑着说:“如果诺奖真给亚洲作家,那么我应该排在中国作家巴金先生之后。”

看得出,他对巴老的文学业绩和人格由衷钦佩。记得在十年浩劫刚刚结束的1978年8月,中岛健藏、井上靖一行到新疆访问,回到北京后,按照原来计划,本应直接回东京,但他们临时提出绕道上海,去看望巴金等老朋友。在上海,井上将《桃李记》赠与巴金,其中有深切怀念老舍的文章《壶》。据巴老日记记载,9月1日,当晚发烧,“咳嗽渐剧。服四环素。十一点半前睡。睡不着,翻了翻井上的《桃李记》,看到《壶》,读了一遍,感想甚多。二日(多云)六点半起,略感舒适。仍服四环素。八点三刻接待组派车来接我去衡山饭店。陪中岛一行去机场。到机场后同井上谈了读《壶》的感想”(《巴金全集》二十六卷一五七页)。井上靖先生知道巴金可以直接阅读日本文学作品,非常惊讶,也非常高兴,特意把随行的佐藤纯子叫到身边,兴奋地说:“巴金先生看了我的《壶》啦!看了我的《壶》啦!”

1965年,老舍先生率刘白羽、张光年、杜宣、茹志鹃等到日本访问时,曾给井上靖先生讲过《壶》的故事。“文革”中,井上靖先生听说老舍含冤溺水身亡,心中悲愤,于1970年12月,写了怀念文章《壶》。他写这篇文章时,正是中国的“文革”如火如荼时期,身为友好人士,不能不有所顾忌。他写完后,曾对白土吾夫说,这篇文章发表,很可能引起“四人帮”的反感,厌恶,这样我就再也不能去中国了。如果不发表,无法寄托我的哀思,我还算个什么作家呢?即使我将来去不了中国,我也要发表这篇文章。井上先生不仅发表了这篇文章,还将其收入文集《桃李记》中,广泛流传。

巴老读到这篇文章时,对井上先生的侠肝义胆,仗义执言,重友情讲义气,怀着崇高的敬意,但同时也引起深深的自责:“老舍死去,使我们活着的人惭愧……我们不能保护一个老舍,怎样向后人交代呢?没有把老舍的死弄清楚,我们怎样向后人交代呢?1977年9月2日井上先生在机场上告诉同行的人我读过他的《壶》,他是在向我表现他的期望:对老舍的死不能无动于衷!重读井上靖先生的文章、水上勉先生的回忆、开高健先生的短篇小说,我也不能不责备自己。老舍是我三十年代结识的老友。他在临死前一个多月对我说过:‘请告诉朋友们,我没有问题……’我做过什么事情,写过什么文章来洗刷涂在这个光辉的(是的,真正是光辉的)名字上的浊水污泥呢?”

第一次到井上靖先生家,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先生的藏书。客厅里,摆满高大的书架,里面是一排排成套的史书、文集、选集。在院子里,另有一栋藏书楼,规模相当于一座小型图书馆。先生对历史情有独钟,时常徜徉在历史的典籍之中,故而在日本历史小说领域有独特建树。

他以前的历史小说,大都取材于日本历史,以日本为舞台展开历史画卷。而他的《天平之甍》《敦煌》《楼兰》《苍狼》《杨贵妃》等作品,从中国史传文学中撷取题材,同时参考中近东、欧洲的史料,塑造人物,展开情节,开拓了日本历史小说的新领域。

他在京都大学哲学系美学专业读书时,就迷醉文学,整天躲在吉田山附近的小酒铺里喝酒,看书,写诗,写小说,写剧本,会朋友,后进入《每日新闻》社担任宗教栏记者。他对宗教知之甚少,而且毫无兴趣,但为了工作,他硬着头皮阅读《般若心经》《华严经》《净土三部经》《碧岩录》等一些宗教经典,每周写一篇关于宗教的文章,这为他后来写历史小说,打下了深厚的历史、宗教的基础。

他创作时,不仅查阅大量文献,详尽掌握史料,而且总以史籍中记载的史实为线索,以历史人物为主导,即使是虚构的部分,也要合情合理,符合历史的真实。日本有关史家认为,井上靖的中国历史题材的小说,虽然表达的是他对中国文化和历史的理解,对人生命运的独特思考,但所写历史事件真实无误,经得起推敲。

同类推荐
  • 后土

    后土

    叶炜本名刘业伟。山东枣庄人。1977年出生。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上海大学创意写作与研究中心在读博士。已在各类文学期刊发表长、中、短篇小说及其他文字两百余万字,出版长篇小说《富矿》以及学术论著《冷眼看文坛》等十余部。获紫金山文学奖新人奖等奖项。鲁迅文学院第十八届高研班、首届青年作家英语班学员。曾率中国青年作家代表团访美,参加爱荷华国际写作计划青年项目。序曲惊蛰在苏北鲁南的小山村里,差不多每个村子的东南角都会有一座土地庙。麻庄也不例外。麻庄人崇拜土地,视土地为娘亲。
  • 外婆的田野和村庄

    外婆的田野和村庄

    作品以第一人称讲述了,“那时的田野和村庄”上发生的,一些新颖离奇、有趣逗乐,甚至也可以称作令人动情和牵挂的故事。外婆、舅舅、大舅妈、老瘸兵、舅妈,还有“我”和狗剩子、愣子、小英子、锁柱,石头,在中国那个特定历史时空中所特有的“季节”里,在那片“田野”和“村庄”里,发生和上演着诸多的生活中真实的故事,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和收获到异样的快乐与忧伤、困惑与无奈。亲情、友情、田野,是我们永远割舍不下的爱与痛…
  • 微安浮城

    微安浮城

    十年前,第一次的相遇,便注定此生都要纠缠。陈安然觉得喜欢一个人就要义无反顾,所以对顾老师穷追不舍,苦肉计连着美人计连番轰炸,逼的顾老师就范,终是抱的美男归,可谓人生得意不过如此。可一夕之间,美梦终究破灭,得一人白首不分离终究是少年人的酒后失言,顾承的一句话将她伤的体无完肤,连给她挽留的机会都未曾留下……十年后,相逢总是让人措不及手,陈安然看着讲台上的模糊影子,心下憾然,想逃离,可终究逃不过命里的纠缠,既然逃不掉,那便不要逃……
  • 吊头山(大结局)

    吊头山(大结局)

    阿孟小野偷看到村庄的秘密被发现,阿牛出声救下他们,阿牛承诺会带他们下山,但是,他们必须带走村庄的一个人。阿孟决定带走虎子……晚上的行动在我心头发酵,情绪变得高昂而紧绷,巧巧似乎也知道了什么,她刻意地在我身边打转,我知道她是想要保护我和小野,避免我们落单,会被某些持反对意见的村民攻击。还是有人想要杀掉我们吗?看样子,阿牛白天和村民们的会议并不顺利,应该是双方水火不容的情势吧。
  • 百慕大航班

    百慕大航班

    《中国当代故事文学读本·悬疑推理系列:百慕大航班》共分,危情·疑案、神探·谜案、密谋·奇案、铁证·悬案四个板块。其中包括《天堂里的鬼影》、《海滨旅店杀人事件》、《匿名信风波》、《“神鹰”巧遇“鬼见愁”》、《谁将在门口出现》等文章。
热门推荐
  • 我的侯爷相公

    我的侯爷相公

    安平侯府的小公子是个病秧子,打小体弱多病,十几年来,一直被养在深闺中,出个府都能被大风给吹坏了,听说小公子二十岁加冠礼,取得字都是女人的名字,相国寺无尘大师亲自批的字,说是这字与小公子有缘,能让小公子多活几年,定了朝中一个小侍郎的输出三小姐,相国寺无尘大师亲自定的,说是天赐良缘。工部侍郎家的三小姐无才无貌无德,重点是,还是个流着鼻涕的女娃娃,这年龄差的不是一星半点,这是带女儿还是娶妻啊!十年后安平侯府三十岁了的小公子迎娶当年的侍郎现在的侍郎府三小姐,十里红妆。左云喜在上堂,不情不愿的,给便宜爹娘磕了几个头,就被左棠背着出来门。左云喜趴在哥哥的背上,看着左棠挺拔的肩膀,本来没什么真实感的婚事,在这一刻突然让左云喜意识到,她左云喜,一个从二十一世纪,穿越过来的大龄剩女。二十多年,没谈过恋爱,没过男朋友,今天却要在一个陌生的地方,嫁给一个自己从未谋面的陌生人。没有老头牵着的手,也没有鲜花婚纱,而自己却是真的要成婚了,一个女孩一辈子一次的婚礼。
  • 重生之家有一姐

    重生之家有一姐

    性转重生,这一点都不好玩。好吧!我收回前面的话。
  • 如是我闻

    如是我闻

    “如是我闻”,我是这样看到、听到的。作者通过整理自己多年的记者采访稿,按照类别分出几部随笔集。这些文章有的以人物采访为主,有的以历史探究为主,有的以景物感怀为主,写出了作者对生活、对人生的感悟。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请君怜:妖妃步步为谋

    请君怜:妖妃步步为谋

    他是人人口中温润如玉的城主大人。只是……“庄楠,死吧,你死了,我还爱你。”男人用冰冷的刀刃抵在她的心口,一字一句,红眸中是无尽的深渊。背叛,囚禁,杀伐,权谋,他的爱血腥杀伐。初相见,有公子如玉,一笑倾城,满世花开。再相见,他红眸墨发,嘴角染着她的鲜血,第一句话就是将她处死。她总说“公子,世间繁华似锦,天地之大,而奴只愿你一人安好。”男人一脸冷漠,睥睨众生,却悄悄的红了耳尖。片段:“他们都说我只是你的通房丫头。”女人瞪着男人,眉眼弯弯,嚣张极了,手不老实的伸进男人的衣领。“那,夫人是你,妾是你,反正我的第一次到最后一次都是你。”男人一本正经。庄楠……说好的高贵出尘呢。你是我刻入骨髓的情深,若不爱,那便毁。
  • 土豪美利坚

    土豪美利坚

    没有空间,没有古董;但是有着一块神奇的玉牌,有着神奇的传承。做牧场主、成海岛主......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魏达就是要享受人生,享受那神奇的一切。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我有一片牧场,纵马逍遥快意一生!
  • 上市赌局

    上市赌局

    本书作者为财经杂志高级记者,对国内财经界事件了如指掌。本书将有关上市引发的种种离奇事件、疯狂后果,以及因一场上市赌局而导致的各种扭曲人性、疯狂心理一一曝光,揭露给普通读者。每段故事都透露出中国企业、财经市场的核心内幕,每个人物都投射出资本大佬、金融巨鳄的惊人原型!
  • 贝多芬传

    贝多芬传

    傅雷经典译注,罗曼·罗兰倾世巨著《巨人三传》之一—《贝多芬传》,是对音乐艺术大师贝多芬一生的真实素描。罗曼·罗兰将贝多芬的遗嘱、书信,整理成集收入其中,不仅以优美的语言讲述了音乐大师贝多芬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生,更将一个伟大心灵展现在读者面前。贝多芬所处的年代,是一个“破”与“立”相冲突的时代。他的成功掩隐着无可言说的苦痛,他的一生就是一个天才的艺术家与多难的命运斗争的过程,那是“苦难铸成的欢乐”。
  • 我哥刁北年表

    我哥刁北年表

    《我哥刁北年表(中国最好的长篇小说)》以一九五三年至二00三年这五十年的时间跨度为经,以二十世纪下半叶至二十一世纪初中国社会的诸多公共事件为纬,通过主人公刁北的家庭变故,求学求知,恋爱婚姻,两度入狱,工作糊口,生离死别,逃避世事等现实经历,勾勒出一条普通知识分子的人生轨迹,描摹出一幅光怪陆离的社会生活万象图。主人公刁北是典型的“小人物”,但他的五十年,总身不由己地与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的“大事件”发生纠葛,在这“小”与“大”的碰撞中,个人与国家,普遍与具体,得到的是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跳跃式观照。
  • Woman and Labour

    Woman and Labour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