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章回小说》2004年第12期
栏目:往事回眸
清光绪二十一年二月初九李鸿章就已经离开北京到了天津。到二月十七,经过总理衙门多次与日本方面函电交涉,李鸿章才在天津乘上了德国丰裕商业公司的“礼裕”号商船,在礼裕号上住了一夜之后,第二天早上才起锚开船向日本驶去。
中国特使文华殿大学士李鸿章乘坐的官船上悬挂着德国国旗和“中国头等全权大臣”的杏黄飞虎旗。船头上站着掌旗掌棍掌刀掌槊等仪卫,座舱门口站着一干卫士。这个老迈的中国官员被日本方面点名定为议和代表后,终于踏上了去日本的乞和旅途。
德国丰裕商业公司是一个专与中国做生意的大公司,他们这艘吃水二千吨的礼裕号大船被临时用来作为中国官员的座船。这样做一是显示了中国官员的出洋气派,二是免于在海上被日本军舰拦截。李鸿章一个人住在头等舱里,他的儿子李经方和参赞道员罗丰禄、马建中、伍廷芳以及医官翻译住在二等舱,那些厨师杂役跟班差弁等都住在三等舱、四等舱。其余的护卫士兵乘坐在丰裕公司的另一艘货船“公义”号上。李鸿章此行是专门到日本马关与日方总理大臣伊藤博文、外务大臣陆奥宗光谈判签订和约的。谈判定在二月二十四,地点定在马关的著名旅舍“春帆楼”。李鸿章此时坐在他的官舱里正凝神沉思,前些时他和军机大臣在乾清宫被皇帝召见时的情况还历历在目……
朝堂上,李鸿章并不主张割让东北台湾等地,他知道这次出使日本不是一个好差事,军机大臣翁同纁主张赔款不割地,孙毓汶、徐用仪主张既割地又赔款,皇帝没有主张,他只能听太后的。李鸿章是全权代表,他知道无论割地或赔款都向国人交不了差,让他们在朝堂上吵吵一顿然后再定主张,最后到了不割地赔款不行之时自己回国了也好有个交代。
光绪皇帝问李鸿章:“爱卿此行为头等全权大臣,最后和约想必已经成熟于心?”
对于和约这事,李鸿章心里没有一点底儿,最怕别人说他已经有了主张。听了皇帝的话,李鸿章立即头碰着地回奏道:“臣此行虽为头等全权大臣,然而深思之并无万全之策。割地之说不敢妄谈,巨额赔款亦觉为难。昨日接谕旨后夜不能寐辗转反侧苦无良策,正欲求教于各位大臣,最后请圣上裁夺。”
翁同纁听了李鸿章的话慨然说道:“臣以为,日人蚕食我大清之心由来已久,此次中日之战我国战败正激起国人仇日之心,民心可恃民心可用民心不可侮!若割地赔款,我天朝大国国威何在?臣以为,不然则赔礼不然则偿款不然则赔款,再不然亦不能割地!祖宗基业寸土不可丢!”
李鸿章听了翁同纁说的话,心下骂道:“你个老匹夫,中日之衅由你而起,你鼓捣皇上与日本轻开战衅生出事端,现在倒说得轻巧!”李鸿章正在心里骂翁同纁,只听徐用仪奏言:“臣以为不割地则不能媾和,不媾和则不能停战,不停战则不能平日人之怒,以我国之力与强敌周旋则万万不可。臣以军国大事计,屈一时之辱求万时之和,亦中国之大幸!”
光绪皇帝再次问李鸿章:“卿以为如何才好?”
李鸿章回说:“臣此行虽无万全之策,但有一万全之计。”
光绪皇帝听了很感兴趣,连忙问:“何为万全之计,说来听听,说来听听!”
李鸿章回说:“万全之计也不尽然,各方都能应付而已。”
光绪皇帝等得急了,催他说:“怎么应付,你说嘛!”
李鸿章说:“听听太后之意若何?”
光绪皇帝听了他的话大不以为然:“你这叫万全之计?”
李鸿章听得出来皇帝不满的口气,接着说道:“万全之说虽有粉饰,不如此不能成行尔!”
光绪皇帝知道自己在李鸿章眼里并没有多大分量,就说道:“如此,明日你去见太后!”
李鸿章正在自己的头等舱深思前日陛见之事,忽听得外边卫士大喝一声:“何人?”然后就听到刀剑撞击的乒乓之声。李鸿章不愧为头等大臣,置此险地毫无惧色,他仍然在那里闭目深思。
外边的兵刃之声只响过一阵,就听有人“啊——”一声大叫,然后便听到有人跳水的“扑通”之声。这以后卫士头目李六才到舱内回禀道:“禀大人,有人冒充水手试图行刺大人,已被在下剌中胸部跳海而死!”
李鸿章眼也不抬只是轻轻地说一声:“知道了,下去吧!”
李六退下之后,李经方到了李鸿章的头等舱问候父亲:“父亲大人,儿子刚刚知道有人行刺,父亲受惊了!”
李鸿章听了儿子的话声色俱厉地说:“还不快去查问清楚!”
李经方马上退出去,立即召见德商船长汉斯,对此事展开调查。
经过仔细查访,行刺头等大臣的人名叫刘汉良。李经方问汉斯:“请问汉斯先生,这个刘汉良是什么人介绍到你这里当水手的?”
汉斯回答说:“李大人,刘汉良这个人不是人,不,不是有人介绍来的。我也不知道他是怎么来的。李大人,出了这样的事情我很抱歉。我有义务保证中国官员的安全。请你代我向你的父亲表示我的歉意!”
李经方又问了卫士头目李六。李六说:“我并不认识这个人。当时我在大人座舱门口值卫,看到一个人手持一把长刀向李大人的座舱窥视。我知道这是歹人,就向他扑了上去。那人武艺很是了得,一交手就知道不是等闲之辈,不过在我面前他还是受了伤,然后就像大人知道的,他自己跳下海淹死了,就这么多。”
李经方对李六说:“到他的住处搜查搜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