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38500000002

第2章 到北京去读书

1923年8月19日,乡下人沈从文几乎乘坐完了当时所能有的所有交通工具,也还要靠步行,花了整整十九天的时间,完成了2328公里的长途旅行,间或在那辆老式火车烦人的“哐当哐当”的呐喊声停止了之后,终于来到了北京城。

历史永远是一脉相承的,无论过去还是现在,人们离乡漂泊的原因或许各不相同,但换个环境发展自我的目的,应该是没有多大差别的。

伴随着人类文明而诞生的城市,越来越无情地垄断了单个人发展和升迁的诸多可能。一些个不甘于命运摆布又还有些自信的乡下人,就像沈从文这样,抱了个天真而又执著的梦想,大胆地离开故乡,千里迢迢地奔大都市而来了。

沈从文是直接从湘西极偏僻的保靖小城奔北京来的。在小城时,作为陈渠珍身边的一个书记员,他替“湘西王”保管着一大堆不知从哪里弄来的书籍、古画、古瓷和铜器,做一些文字方面的工作。

正邪相兼连跨三个朝代的湘西山大王陈渠珍与当过袁世凯第一任总理的熊希龄,以及后来成为文学巨匠的沈从文,一起被后人称为“凤凰三杰”。这位乱世中拼杀出来的一枭雄,不仅是擅长山区作战的高手,而且对于诗书古玩也情有独钟。因为这方面的兴趣和雅好,陈渠珍对当时已然初小文化且读过《辞源》《史记》《汉书》和一些西方小说、一些宣传新思想的报刊,又听过一个进士谈“宋元哲学”、“大乘”与“进化论”的沈从文,便很是喜欢和器重。

如果沈从文就这么跟着陈渠珍干下去,结果很可能就如他1931年动笔在《从文自传》里写的那样:“假若命运不给我一些折磨,允许我那么把岁月送走,我想这时节我应当在那地方做了一个小绅士,我的太太一定是有些财产的商人女,我一定做过两任县知事,还一定做了四个以上孩子的父亲;而且必然还学会了吸鸦片烟。照情形看来,我的生活是应当在那么一个公式里发展的。”

这里,沈从文所说的“命运的折磨”,是指他生活的理想与他的军人生活之间发生了矛盾,产生了距离,而这矛盾与距离的产生,又全因为他从军以后养成的嗜书如命的习惯所致。

《围城》说婚姻中人,进去了想出来;外面的又想进去。其实在生活中,这样的“围城”现象实在太多。

沈从文在学校读书的十一年(五至十六岁)里,就从来不曾认真地读过书。

五岁时,他就上了私塾。由于年纪最小,总是“坐在书桌边读书的时间少,坐在女先生膝上玩的时间多”。而后转到管教更严的私塾,一颗心也“总得为一种新鲜声音,新鲜颜色,新鲜气味而跳”,不断地逃学去享受这些新鲜玩意儿。

十三岁时,沈从文插班进了新式的文昌阁小学就读。新式学校不用背诵经书,老师也不随便体罚学生,同时也不必成天坐在书桌边,每星期还放假一天。这一时期,沈从文虽不再逃学,可他还是感到“在那学校照例也就什么都不曾学到”,每天上课时照例去上,放学时常常绕很远的路,去看城里城外的许多新鲜有趣的人和事。

作为沈从文的邻居又曾是同他一样天天走着同样路程去上同一所小学的作者,在这事上可以做些说明——

文昌阁小学,坐落在镇竿城南面南华山的山脚下。沈从文的家,正好在学校对面的南门沱,中间隔着一道用糯米拌着石灰砌成的红石块城墙,一条小河及河两旁的两条小街,然后再是一段不太长的坡路。

要经过的这些,都非常的小巧精致,实际路程也就三百米远。可因为这一路都是处在城里城外的交通要道上,沿途自然十分热闹,除了一路上两旁各色的商铺,还有卖“百糖饺”“云片糕”“灯盏窝”及“小糖人”“葵花子”“酸萝卜”等等的各类小贩,再加上一场木偶戏几个逗蟋蟀逗鸡的擂台,一些拉二胡唱苗歌的快乐人和一些在门前下棋看棋摆龙门阵的闲汉,确确实实又是一幅活生生的“清明上河图”,到处都透着一个“趣”字。

如果沿直线走看得腻了,往西可从西门进城,往东可从东门进城,城中东西和南北两条直街,无论从哪儿走回沈从文的家,都只有几十户人家的路程。抄远路之后,沿途的人文景物虽然大同小异,但其中还是各有侧重,一个“趣”字,却总是牢牢地镶嵌在其中。

也正因为如此,对这一段时光里的生活,沈从文后来在自传中说:“若把一本好书同这种好玩地方尽我捡选一种,直到如今还觉得不必看这本用文字写成的小书,却应当去读那本用人事写成的大书。”

这样的日子于沈从文其实只有两年多,到他十五岁时,刚升入高小的沈从文,在继续读书的同时,征得母亲的同意,参加了当地开办的一个预备兵技术班。

这次预备兵技术班的训练历时八个月,其间沈从文参加了三次补当地守军缺额的考试,均未被选拔上,直到第二年——1918年8月21日,预备兵技术训练班结束,家里又因父亲逃亡已完全衰落,加之母亲认为沈从文不易管教,就让他辍学参加一支由亲戚杨再春带领的土著军队,开始了十六岁小青年的军旅生涯。

人的兴趣就是这么奇怪,命运安排他专心读书时,沈从文不爱读书;当命运让他去腥风血雨中讨生活时,他却又变得嗜书如命,成了书迷——从《秋水轩尺牍》《西游记》《聊斋志异》《镜花缘》《昭明文选》到《辞源》《史记》《汉书》以及一些西方小说一些宣传新思想的报刊,沈从文见到就看。

总之,沈从文步入军营之后不久,就从一个厌烦读书的人变成了一个见书就想读的人。这事看起来有些奇怪,其实世上的事情大都这样。结果,嗜书如命的沈从文慢慢地成了一个方面的人才。

20世纪初的社会动荡不安,许多“有识之人”一致认为是武人造成的。结果,武人遭到贬斥形象每况愈下。于是乎,武人专政乱政的说法被普遍认同,“去兵”“废兵”的呼声甚嚣尘上。在这种情况下,文人自然被抬举起来。在当时民众的眼里,学生自然要比大兵强出一百倍。这是当时社会对读书人的一种普遍认同,已然成为书迷的沈从文,对此当然更是心向往之。在面对学生时,他从内心感到艳羡和羞惭。

随着阅读量的增多,沈从文与身边人渐渐变得不尽相同。日益增多的阅读使沈从文的“幻想更宽,寂寞也就更大了”;而对于生存意义的追求,也不同于周围的人。他开始“不安于当前事务,却倾心于现世色光,对于一切成例与观念皆十分怀疑,却常常为人生远景而凝眸”。于是,他不想成为一个地方知识分子或乡绅,而总是想着能有另一种生活——脱去军装,在新世界里做一名学生。当这样的想法日益浓烈时,碰巧又发生了三件看似无关却紧密相连的事情。

就在他来北京前的两个月,“因气候变化无常,且工作太劳累,沈从文得了一场热病”,这一病就是40天。刚刚好转,好友陆弢在泅过新涨河水中被岸边旋涡卷沉淹死。

在沈从文生病时,陆弢没少照顾他,待他病好了,陆弢却离开了人世。一个比自己还强壮还年轻的朋友,转眼就这么没了。命运这般的无常,这般的残酷,让沈从文开始思考生命的意义,由此他“痴呆想了整四天”。就在这时候,他刚好又听到了在北京可以“半工半读”求学的消息。

阅读最有价值的一个结果,就是让人变“呆”变“愚”,变得充满幻想,即成了所谓的“书呆子”。世人特别是功利意识重一些的人,总是自以为是地嘲笑这些“书呆子”。

殊不知,这些表面看似“呆”“傻”的人的心灵深处,是在对当下生活的不满,奇怪和质疑,是在思考、幻想、渴望着一种新的生活。他这么想得多了一点,远了一些,便与当下格格不入了。可就是这种格格不入,给他带来了生命的活力,带来了一种为理想而打拼的勇气,带来了巨大的创造力,并因此为自己带来了一种崭新生活的契机。

纵览一下古今中外杰出人物的成长史,他们中有太多的人是从这“呆”这“愚”中走出来的。

就这样,“呆”“愚”的沈从文,毅然而然地下了一个让一般人惊诧的决定:为了独立,到北京去读书!

那是一个热得让人坐着不动也要流汗的夏日,沈从文来到军部,把一份刚刚抄好的文件送给“湘西护国联军第一军”军长兼任“湘西巡防军统领”的陈渠珍手上后,并不像往日那样行过礼转身离去,而是面带微笑地看着他的军长。

陈渠珍立刻意识到这小子有事,便抬起头来打量着他,意思是让沈从文有话快说。

“我想……”

陈渠珍的眼睛瞪得更大一些,分明是在催促。

汗水从沈从文宽阔的额门上流下来,流过浓密的眉毛,快到眼睛时,沈从文用衣袖擦了一把。

“我想去北京读书!”

趁着擦汗水的那一瞬间,沈从文很快地把心里想的说出来了。

陈渠珍闭上眼睛,马上又睁开。面对眼前这个小文书,他一直都比较看好,在那百分之九十以上文盲的年代,一个初小生还是很难得的,却万万没想到他会有这样大胆的想法。

真是有其父必有其子啊,尽干一些出格的事情!陈渠珍在心里喊道。

沈从文祖父沈宏富,曾为清末曾国藩湘军旗下的将领,因战功卓著升任贵州提督,却不幸在三十一岁时没留下自己的子嗣就因伤病死去。沈宏富的继子,原本是沈宏富弟弟沈洪芳的儿子,也就是沈从文的父亲沈宗嗣,便成了沈家的希望。沈从文的父亲之所以取名“宗嗣”,长辈的意思就是期望他能为沈家再添一个将军。关于父亲,沈从文在自传中说:

家中所期望的并不曾失望,自气魄与气度两方面说来,爸爸生来就不缺少一个将军的风仪。硕大,结实,豪放,爽直,一个将军所必需的种种本色,爸爸无不兼备。

在家人的希望中,沈宗嗣年轻时便立志从军学武,渴望自己也能挣到一份将军的荣誉。后来,沈宗嗣确实做了军官,被派去镇守大沽炮台,他的部下在手握钢枪的八国联军面前已没有了往日虎狼之师的神勇。在1900年天津被八国联军攻陷时,炮台也相继失守。败军之将的沈宗嗣,再也无法继续他的将军梦想,失意地回到每年可收到一百多石租谷的家中。

1911年民国成立后,沈宗嗣竞选湖南省议员失败,一口气跑到北京。1915年5月,他知道袁世凯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气愤不过,与同乡阙耀翔组织“铁血团”,密谋刺杀袁世凯。可惜行事不周,被袁世凯的密探侦知,阙耀翔被捕,沈宗嗣连夜逃亡关外,在中国最偏僻的满蒙和西藏一带改名换姓,重新开始戎马生涯。

直到1916年6月6日袁世凯去世以后,沈宗嗣这才开始跟家人通信,让家里把田产抵押汇钱来供他还债。在家里能卖的东西都卖完之后,沈从文的大哥沈云麓总算找到父亲,把他接回湘西老家,安顿在沅陵。

“你这个沈从文,文书当得好好的,口袋里又没有几个铜子,却要跑去北京读什么书!”

陈渠珍虽然嘴上对沈从文这么嚷着,心里对他却还是有点儿佩服,因为凡是大胆妄为的人,陈渠珍向来是有一些佩服的。何况在他看来,读书确实是件好事。如果沈从文是他的儿子,他一定让他去读书,而不是留他在军营。只是,他父亲刺杀袁世凯事情败露逃亡之后,家道败落得已经什么都没了,甚至连祖房都卖掉了。这么个经济状况,能去北京读书吗?这么想着,陈渠珍看着沈从文问:

“你能行吗?”

“我想去!”

沈从文说完,低下头来。陈渠珍望着他,心里明白:这小子虽然长相待人都很和气,但骨子里却非常的倔,他想要做的事,是一定会去做的。

“想明白了?”陈渠珍目光罩着他,又问。

“我已经痴呆地想了整四天。”

“既然这样,你到军需处去,支取三个月薪水。”

就这么,沈从文在许多人惊诧、费解的目光中,告别“湘西王”,从湘西军营来到北京,进到一个他“永远无从毕业的学校,来学那课永远学不尽的人生了”。

沈从文是1902年12月28日凌晨出生在距保靖百余公里的一个极美丽的古城——凤凰镇竿城里,到北京时,他还差四个月零九天满二十一岁。

他全部的打拼“本钱”,除了年轻,就只有一个八年私塾和插班小学就读三年的初小学历,以及四年多的当兵经历。

沈从文出生的那座用红石头砌成的镇竿小城,是个一家炒辣椒全城人都要呛得咳嗽的地方。相比之下,北京真是太大了。而他自己呢,又实在是太嫩,特别是“本钱”太少。

他能在北京拼出一番事业来吗?这是谁都会怀疑的一件事情。可他自己,却在1923年8月的这一天,像一只南方杂草丛中的雏鸟,大着胆子一下子就飞进了无边无际的北方林海中。

与沈从文同行的,还有他从小一块长大的感情比亲兄弟还好的满叔远。

出了车站,他俩兴奋地打量着车站附近宽敞的大道,浏览着无论从哪个方向,看起来都像家乡的山峦一样总也望不到边的楼宇。当沈从文的目光转到巍然屹立在车站前面装饰豪华的前门时,心里不由得一喜,两眼灿灿地发光。

有一小中年拉了辆拉猪的排子车过来问:“你们是要住店?”

“想找一处最便宜的。”

“上来吧,我拉你们去。”

“去哪儿?”

“西河沿的小客店,是全北京最便宜的。”

沈从文感激地点着头,与满叔远一道,坐在了车夫身后。中年人一躬腰,说了声:“坐好呃!”拉了车飞跑。

北京的夏末,暖洋洋的让人舒畅。街边不远处,匆匆走过一位穿了开衩很高旗袍的女人,她那白嫩的双腿,随着她一歪一扭地向前,一闪一亮地露了出来。满叔远看了,有些惊讶,便兴奋地扭头去看沈从文,却见沈从文的目光只往远处里看去了,压根儿就没看见眼前那双白嫩的腿。

在镇竿那个小镇里,只有那沱江边的“万寿宫”才配着红墙黄瓦,可在这里,放眼望去,金灿灿的阳光下,触目皆是。沈从文的心,被这么多的红墙黄瓦感动了,一下子就陷入了遐思。

满叔远的目光到底还是惊醒了他。沈从文定了定神,看见满叔远兴奋的脸上那双充满灵气的黑眸在暗示他身边有什么,便顺着满叔远的肩膀望去,立刻也兴奋起来,快乐地说道:“能做个学生,真好!”

满叔远掉过头来,只见刚才那位穿旗袍的女人,已经被一群穿着中山装和短衣宽裙的男女学生给淹没了。

不知为什么,这些学生都很激动,一个个争着要说话,似乎在讨论着什么。沈从文望着他们,心里非常向往。他此刻当然不知道,自己这辈子已与学生无缘,反而有幸要做这些学生的老师,而促成这一巨大变化中的一个主要人物,也正是他离开湘西的那天,从英国的首都伦敦返回中国,而今天又从上海来到北京的一位天才诗人。

这个人叫徐志摩。他这次来北京,是受聘西单的松坡图书馆外文馆去担任英文秘书。不久,他便在北京创办了新月诗社,从此每两周聚餐一次,席间吟诗作画。

这个风度翩翩的天才诗人,比沈从文大五岁,出生于浙江海宁县一个殷实的商家,剑桥大学的高材生。他与沈从文,无论从哪方面来说,似乎都是八竿子也打不着的两个人。

然而,人与人相识、相交、相互欣赏倾心,就有这么的奇怪。这看似天上地下,八竿子也打不着的两路人,两年后却交上了朋友,而且相交得很真诚很温馨,很让人动心,以至于多年以后,沈从文还十分动情地说过,特别是徐志摩,如果没有他,“我不到北平市去做巡警,就卧在什么人家的屋檐下,瘪了,僵了,而且早已腐烂了。”

同类推荐
  • 他影响了中国:陈云全传

    他影响了中国:陈云全传

    他是中国两代领导集团的核心成员,在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中,陈云是主抓经济的第五号人物,排在毛刘朱周之后。在中共第二代领导集体中,陈云是“第二号人物”,仅次于邓小平。他是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开创者和奠基者之一,素有共和国“掌柜”之赞誉,他的经济思想深度影响了中国经济体制和时代进程,对现在的经济体制改革有重要的借鉴意义,邓小平称赞他是“改革开放的副总设计师”。他在“文革”前经历了三起三落,毛泽东多次说他“右”,但是又不能不在经济发生困难时把陈云“请”出来。他有哪些过人的经济才能?他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风暴中,属于少数没有被打倒的高级领导人,遭到的批判也不多,他有哪些高明的人生智慧?
  • 你因灵魂被爱:张爱玲传

    你因灵魂被爱:张爱玲传

    胡兰成、桑弧与赖雅,谁是张爱玲一生挚爱? 闫红以史料结合张爱玲小说、信件,将张爱玲与母亲、父亲、姑姑、弟弟的纠结亲情,与炎樱、苏青、傅雷、柯灵、夏志清、宋淇、邝文美、庄信正等人的复杂友情,与亦舒、三毛、水晶等粉丝的往来渊源,特别是与桑弧、胡兰成、赖雅、佛朗士几段情缘的来龙去脉一一道来。闫红眼毒心静,笔下有理也有情,腾挪自如地刻画民国女子的缠绵情事之余,也大刀阔斧地书写了时代边缘的落叶长风。与其说她用文字去写张爱玲,不如说她用文字去演张爱玲。
  • 安徒生(中外名人传记青少版)

    安徒生(中外名人传记青少版)

    《中外名人传记:安徒生(1805-1875·青少版)》内容简介:安徒生认为:他自己的一生堪称是一部美丽动人的童话,情节曲折变幻,引入入胜。他永远怀着对远方的渴望,有着一颗永不停歇的驿动的心。他在广袤的大地上行走,踏歌人生。贫穷和孤独,繁华和绚丽.痛苦与泪水,收获与喜悦,误解与抛弃,接纳与回归,所有人生的酸甜苦辣,他都一一品尝。他留下的每一串脚印,他走过的每一个驿站,都值得人们久久回味。他给这个世界留下了取之不尽的宝藏。他耀眼的光芒,时刻照亮前行的人们。他留下的不仅是童话,更是他的理想,以及对理想的执着,他留下了闯劲,留下了勇敢,留下了毅力。他百折不回的坚毅脚步声,仍然在世界各地响起。
  • 中南海里的情趣爱好

    中南海里的情趣爱好

    本系列是反映我国老一代革命家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叶剑英、陈云等人的工作和生活故事的系列图书。本系列共分为家世渊源、乡情悠悠、衣食住行、情趣爱好、博览群书、战友情深、博大胸怀、肝胆相照八部。通过对老一代革命家在工作和生活当中的小细节和有趣的故事的描述,揭示新中国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平易近人、朴实无华的生活作风和实事求是、坚持原则的高尚革命品格。 本书介绍了领袖们生活中的情趣与爱好,表现了老一辈革命家高尚的生活情操。
  • 名人传记丛书:华盛顿

    名人传记丛书:华盛顿

    名人传记丛书——华盛顿——一个让世界为之改变的大国之父:“立足课本,超越课堂”,以提高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让中小学生从课内受益到课外,是一生的良师益友。
热门推荐
  • 萌猫王子的诱惑

    萌猫王子的诱惑

    爱丽丝是一个功课奇差、思维脱线的暴躁少女,十五岁那年,会长“优姬”进驻“维斯凯亚”自此爱丽丝的生活暗无天日:礼仪、社交、气质、政治……各种闻所未闻的课程,让爱丽丝头痛不已。某天,她从捕鼠夹里救下一只小黑猫,不久之后,从未露面的美少年校长要来视察工作……为什么他的手腕上会有夹伤的痕迹?为什么他的眼睛和小猫一个颜色?是巧合吗?还是……一个圈套?
  • 故事会(2018年12月上)

    故事会(2018年12月上)

    《故事会》是中国最通俗的民间文学小本杂志,是中国的老牌刊物之一。先后获得两届中国期刊的最高奖——国家期刊奖。1998年,它在世界综合类期刊中发行量排名第5。从1984年开始,《故事会》由双月刊改为月刊,2003年11月份开始试行半月刊,2004年正式改为半月刊。现分为红、绿两版,其中红版为上半月刊,绿版为下半月刊。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惊世帝后逆天绝暖

    惊世帝后逆天绝暖

    向来冷酷无情的绝世女杀手,手掌中西医术,杀人无数,却亦能救人无数。新来到的世界,确定是让她重活一次?说她废物?那便将上古神兽拉来遛一遛,说她绝丑?那便露出真容,让日月失色,说她凶残狠毒?性格乖戾?一袭红衣的女子眉眼轻佻:这倒是说了一句真话。这世人都知惹谁也不能惹凤家三小姐,但谁能告诉她,她这身后的男人是怎么回事?小姐,王爷十里红妆来求娶!只见凤凰傲天,彩霞满天:不嫁!
  • 抗战·刻骨铭心的记忆:老兵讲述2

    抗战·刻骨铭心的记忆:老兵讲述2

    八年抗战,艰苦卓绝。在敌后广阔的战场上,涌现出许多新四军和游击队的英雄队伍和英勇战士,本书收录了50余篇新四军和游击队基层老兵在抗日战争期间的亲历、亲见、亲闻的回忆文章,真实地再现了新四军和游击队在广阔的敌后战场上出其不意地打击敌人,零打碎敲地消灭敌人,极大地牵制、消耗敌人实力,让日本侵略者葬身于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的一幕幕往事,以及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下涌现出来的英雄队伍和战士们的点滴事迹。
  • 青少年爱玩的魔术全集:生活魔术

    青少年爱玩的魔术全集:生活魔术

    本书是专为青少年和魔术初级爱好者量身打造的魔术全集。通过轻松活泼的语言,图文并茂的方式,将一个个奇妙、有趣的生活魔术展现在青少年面前。本书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选取了生活中简单易学的小魔术,通过直观的图解和明白简洁的语言,让人一看就懂,一学就会;更能让你在不知不觉中成为魔术高手,成为朋友中受欢迎的开心果。
  • 顾先生余生多多指教

    顾先生余生多多指教

    顾铭城,和她在五个月前就领了证的男人只因为五个月前两人阴差阳错的睡在了一起,醒来后,这个男人居高临下的问她“要房子,车子还是结婚”直到后来纪小月问他“为什么我们第一次那个的时候我没什么感觉,反而是第二次痛的我死去活来的”顾铭城眼神闪了闪“那是因为我们根本就没有睡在一起”纪小月瞬间明白入坑了“顾铭城,你还我清白”
  • 实相之壤

    实相之壤

    欧塞芭伸出柔软的枝蔓,插入土壤。土壤厚实,潮湿而又温暖。她将根尖探入土堆,品尝营养穿过茎干时的甘甜。她满足地哼唱着,用整片叶子把土一勺勺舀到大花瓣里,再把花瓣裹起来,以便这些土壤能够被分配到飞船各处。她的导师简德塞哼出送别曲和欢迎曲。沙沙沙的声音摩挲着欧塞芭顶端的树叶。她放好最后一小包土,站起身,根部稳稳迈过地上缠绕交错的藤蔓,步入光线昏暗的内室。一群萤火虫在简德塞的身边飞舞着。
  • 心理操纵师

    心理操纵师

    心理操纵师沈北湘联手刑警顾海经历重重危机还原令人匪夷所思的犯罪现场,神秘传说,亡魂归来,猫妖化人,接连不断的诡异案情,父亲死亡真相……她用心理操纵术一步步揭开幕后黑手组织阴谋。这是一场高智商犯罪和心理操纵学的较量针锋相抗,心中有善,人人皆善;心中有恶,人人皆恶。
  • 总裁的天价娇妻

    总裁的天价娇妻

    她是一个即将出国的小太妹,他是一个呼风唤雨的总裁,原本,两个不可能有交集的一男一女,却阴差阳错的一夜缠绵。野性的他贯穿了她甜美的身体,给了她满身的暧昧红痕。火辣的她给了他一记狠拳将他揍晕,一顿暴打后,只留给了他一件遮羞的小内裤。她穿走了他的衣服,掰碎了他的银行卡,拿走了他的现金,藏起了他的手机,挥挥手,潇洒出国。他昏迷间,只记得一双诱人的黑眸,他一直不忘寻找这个令他出尽了丑态的女人。八年后,他被一个国际长途打断了婚礼,那边的人告诉他,他的妻子和儿子出了事,希望他马上赶过去。婚礼取消,他带回来一个只有五岁智商的女人,还有一个七岁的天才儿子。从此,他的生活乱了套:他正在开会,物业打来电话:淳于先生,你家的衣物间起火,你太太哭个不停……他帮儿子洗澡,她撅嘴:爸爸,你偏心,我要你也给我洗澡……他去参加酒会,她偷偷跟随:爸爸,你怎么跟坏女人跳舞……有一天,她恢复了记忆,他松了一口气,以为可以摆脱了……她带着孩子离家出走,找不到她的时候,他才知道,自己的生活已经变了味……再次相见,她已经变得冷漠而又高贵:淳于先生,我们认识吗?追妻的路,坎坷而又艰辛……孔令翊:萤萤,相信我,我会给你想要的幸福……“孔先生,你能像我爸爸一样爱我妈妈吗?”尹成非:萤萤,我才是你最爱的人……“尹家哥哥,你确定我妈妈最爱的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