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40700000011

第11章 社 会 经 济(2)

刘家针铺设计、制作了一枚以白兔为商品标志的专门印刷商标的铜板。这枚白兔商标既有文字,又有图形,近于正方形,上方阴文横刻“济南刘家功夫针铺”店号,中间阳刻白兔图形,两侧还竖刻着阳文“认门前白兔儿为记”,两边平分四字,下方刻有较长阳文附记。它是中国历史上现存最早的防伪商标,也是第一次使用动物形象取代姓氏的店铺商标。这一设计即使与现代的商标相比,仍然相当规范。

134.古代如何对商品质量进行监督

早在春秋时期,我国就有了以印章和印记作为凭信的监管机制。《礼记·月令》中有“物勒工名,以考其诚,工有不当,以行其罪,以究其情”的说法。东汉经学大师郑玄对此注释为“勒,刻也,刻工姓名于器,以察其信,知其不功致,功不当者,取美材而器不坚也”。

秦始皇统一全国后,颁布、实施了手工业产品和建材、建筑等一系列规格、规范,明确了产品分等、分级规定,成立了官府的质量监督机构,并制定了对劣质产品的处罚办法。

为了明确制造及监制者的责任,秦在器物上不仅勒有工名,还勒有督造者和主造者的官吏名,以便追查质量责任事故。

秦朝颁布的《工律》规定:“如器同物者,共大小、长短、广亦必等。”这不仅是对器物规格尺寸的规定,也是衡量质量优劣的准绳。对于不符合标准的产品,《秦律杂抄》也给出了明确的处罚规定:“考评时产品评为下等,罚工师一甲,丞和曹长一盾,徒(工人)络组二十根,三年连续评为下等,罚工师二甲,丞和曹长一甲,徒络组五十根……”

秦以后的历朝历代,在质量体系、质量法规和监督检验办法上,仍承袭秦制。

135.古代的九州是指哪九州

“九州”是中国的别称之一。“九州”一词最早见于《禹贡》,相传大禹治水时,把天下分为九州,于是“九州”就成了中国的代名词。

“九州”原是虚指,到春秋战国时期,“九州”开始具体化为九个大型的行政区划。如《周礼·夏官·职方氏》曰:“东南曰扬州,正南曰荆州,河南曰豫州,正东曰青州,河东曰兖州,正西曰雍州,东北曰幽州,河内曰冀州,正北曰并州。”

据《尚书·禹贡》记载,九州分别是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梁州、雍州和豫州。《吕氏春秋》认为九州分别是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雍州和幽州。《尔雅》则认为九州是冀州、兖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雍州、幽州和营州。

虽然各种说法有所不同,但所包括的地域基本符合周朝的统治范围。

136.在古代,“百姓”一直指的是普通老百姓吗

姓指姓名,在战国以前,有土有官爵者才有姓,所以遂以“百姓”作贵族的通称。春秋后半期,宗族逐渐被破坏,土地个人私有的地主阶级逐渐代替土地嫡子世袭的领主阶级,百姓逐渐失去贵族的意义,社会地位与庶民相似。战国以后百姓泛指平民。

在战国之前,对普通民众的称呼则带有很强的等级观念:或因其被虏获而被称为“黎”、“隶”,或因其众多而称其为“庶”,或因其衣食住行简陋而名之曰“白”、“黔”、“褐”,或因其劳役而称其为“野”、“丁”。伴随着封建制彻底取代奴隶制,“百姓”逐渐演变为普通老百姓的通称。

137.古代为什么把普通百姓叫做“黎民”、“黔首”、“布衣”、“白丁”

“黎民”是古代称呼普通老百姓最常用的词。相传上古时期,黄河流域的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结成联盟,他们同东夷一起打败了从南方前来进犯的九黎民族,并俘获了大量的俘虏。这些俘虏便成了炎黄部落的奴隶,被称为“黎民”,也被称为“黎庶”、“黎氓”、“黎苗”、“黎甿”、“黎烝”、“黎首”、“黎庶”、“黎元”等,后这一名词逐渐演化为对社会最底层人员的称呼。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对老百姓的称呼更改为“黔首”。从此,黔首也用来指代普通百姓。之所以用黔首称呼普通百姓,据说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普通百姓不能戴冠,只能让黑黑的头发露在外面;另一种说法是普通百姓只能用黑色头巾。

“布衣”也指普通百姓。古代社会等级森严,普通人只能穿着麻织的布衣,所以“布衣”也成了普通百姓的代称。

“白丁”指没有功名的人。在古代,有无功名是区分官与民的重要标志,所以,用白丁指代普通老百姓。

138.古代的“奴”和“隶”指的是同一类人吗

“隶”最初是个动词,是捕获的意思。在我国古代,奴隶最初来源于战俘和战争中抢掠的人口。他们没有人身自由,依附于主人,主人对其掌有生杀大权,所以,这种被役使的人就被叫做“隶”。

汉朝以后,奴隶的来源由战俘变为罪犯及其家属,人们开始用“奴”来称呼他们。“奴”本没有性别之分,但因“奴”和“婢”常常一起使用,“奴”就专指男性奴隶,而“婢”就专指女性奴隶了。后来,“奴隶”两个字常结合在一起使用,专指没有人身自由供人役使的人。

春秋时期,人身完全为主人(包括公家)所占有的服役者,通称“臣妾”,男为臣,女为妾(不包括与君主、贵族有臣属或婚姻关系的臣、妾)。大约在战国晚期,出现了“仆妾”、“奴妾”等与“臣妾”同义的名称。汉朝时,“奴婢”取代“臣妾”而成为奴隶的通称。虽然“奴”和“隶”这两种奴隶名称在先秦时代都已存在,“奴隶”一词却是在汉朝之后的著作里才出现的。

139.在古代,什么人被称为“市井小人”

市井是市场的别称。之所以称市场为市井,唐朝人张守节在其所著《史记正义》中说:“古者相聚汲水,有物便卖,因成市,故曰‘市井’。”

在古代,市井既是交易商品的场所,也是行刑之地,人员鱼龙混杂。所以,为了尊卑有别,历朝历代都不允许达官贵人随便进入,否则,会给以惩罚。如《周礼·地官司徒第二》中就有“夫人过市,罚一幕;世子过市,罚一帟;命夫过市,罚一盖;命妇过市,罚一帷”的记载。

由于市井是没有身份的人的活动场所,所以,后人就将城市中庸俗鄙陋之人称为“市井小人”。

140.西周时的市场是什么样的

西周时,市场集中在一个封闭的区域,设有门。商人进入市门交易,叫“市入”。市入之时,有小吏执鞭守于门口,以维护市入秩序。西周的市场分朝市、大市和夕市三种。中间的大市日中进行交易,东边的朝市早晨进行交易,西边的夕市傍晚进行交易。

市场的各个贸易地点叫做“肆”。同一市场中,按照不同的经营品种,设若干个肆。市内设有存储货物的屋舍,叫“廛”,也就是后世所说的栈房。廛都是由官府建造,所以商人存入商品必须纳税,叫“廛布”(布,货币)。商人贸易时用的券契叫“质剂”,其中的长券叫“质”,用来购买牛、马等商品;短券叫“剂”,用以购置兵器及珍异之物。大市使用“质”,小市则用“剂”。在市中心还设有市楼,开市时楼上升旗,所以,市楼又被称为“旗亭”。

141.“商”和“贾”有何不同

“商”有做买卖的意思,商人指做买卖的人;“贾”,本意是买卖,后泛指做买卖的人。“商贾”一词最初出现于《周礼·天官·大宰》:“以九职任万民……六曰商贾,阜通货贿。”

虽然商和贾都指做买卖的人,但经商方式有所不同。正如清末经学大师孙诒让所云:“行曰商,处曰贾者。”具体说来,从一个地方买进,到另一个地方卖出,做贩运贸易的叫做“商”,他们进行的是“服牛辂马,以周四方”的交易;在固定地点买卖,坐售货物的叫做“贾”,职责为“居肆列货,以待民来,以求其利”。

142.为什么把生意人称为“商人”

称生意人为商人与商朝有关。早在夏朝时,商人的手工业就十分发达,经常用手工制品换取夏的粮食。商朝建立后,商人虽然也开始从事农业生产,但其手工业依然十分发达,经常与周边部落进行交易。到了商朝后期,已经出现了专门从事各种交易的商贩。商朝数位君王都修驰道,以便利天下物通。

周朝建立后,商人失去了政治权力和土地,为了生存下去,他们纷纷从操旧业——做生意。久而久之,人们便认为商人就是做买卖的人。随着历史的变迁,商人就变成对从事商品买卖的人的专称了。

143.为什么是买“东西”而不是买“南北”

之所以叫买“东西”而不是买“南北”,有多种说法。

说法一:古人认为木、火、金、水、土分别代表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由于水、土和火是最常见的物质或现象,因而被古人忽视,而木(植物)和金(金属矿物)最受人们的重视,可以代表一切有用物质。于是,人们就把代表“木”和“金”的两个方向联在一起,组成一个词——“东西”,用它代表世界上的所有物体。

说法二:南宋理学家朱熹一次造访其友盛温如,适逢其正挎着篮子准备上街。朱熹问他:“你这是去哪里?”盛答道:“上街买东西。”朱熹又问:“那么南北也可以买吗?”盛说:“不可,我这篮子只装得金类、木类,水类、火类是装不得的。”后来,人们就把购买物品称之为“买东西”,沿袭至今。

说法三:我国的河流多是东西走向,而大路则多是南北向。古人经常是在路边交易,而且习惯把粮食摆放在道路的东边,而其他物品放在西边。所以人们在买粮食时,就说买东,而买其他物品时,则说买西。这样,连起来就是买东西。

说法四:在唐朝时,长安商业非常繁华,城内有两个大市场,分别位于长安的东边和西边,俗称“东市”、“西市”。人们经常先去东市,再去西市,所以,后来就简称“买东西”。

说法五:东汉有东西两京,到东京购物叫买“东”,到西京购货物叫买“西”。久而久之,“东西”便成了货物的代名词。

144.古代的纸币如何防伪

中国纸币进入流通领域始于北宋。为了防止伪币的制造与流通,我国历代均在制造钱币时采取了一定的防伪措施。古代纸币的防伪手段历代虽侧重点不同,但归纳起来大约有7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①采用特殊材料制造纸币。如北宋的交子采用楮皮制造,故交子又有“楮皮”之称。元朝制钞主要取用桑树内一层极薄的内皮,采用一定的工艺做成。

②统一书写字迹。纸币上的文字均由名家手书或皇帝亲自书写,且文字较多。文字一多,造假者难以字字模仿,只要鉴别出其“败笔”,伪钞即现“庐山真面目”。

③在纸币上印上复杂的图案以为私记。由于图案复杂,作伪者不易临摹。

④层层钤记签押。最早由私人发行的交子在质对后,要将收到的钞数记在交子上,经签押后,方可作现钞使用。清朝中期,新钞发于各省布政司要钤印记,各府、县也要签押印证,然后发于钱庄。钱庄钤私记,再行之流通领域。此法虽手续复杂,但在当时的条件下是防伪的有效措施。

⑤重典惩处制售伪钞者。南宋法律规定:“制造伪钞者,依律处斩。”并将这一酷刑印在纸钞票面。元朝“至元宝钞”上印有“伪造者处死,首告者赏银伍定(锭),仍给犯人财产”的字样。清朝对制售假钞者严惩不贷,轻者处以斩监候并会殃及族人。

⑥重赏揭发之人。南宋伪造会子法中规定:“首告者赏钱千贯,不愿受者可得官,初授校尉衔。”

⑦建立辨识伪钞的组织。政府聘请民间善于辨别伪钞的人,发给律条和司职凭证。遇有伪钞行世,即可当场辨识,并可酌量取资。

145.古人用名片吗

名片的使用始于战国,早期被称为“谒”。所谓“谒”,就是拜访者把姓名、官职等文字写在竹片或木片上,作为给被拜访者的见面介绍文书。

到了东汉末期,“谒”被改称为“刺”,又叫“名刺”。后来东汉蔡伦发明了纸张,于是“刺”由竹木片改成了更便于携带的纸张,叫“名纸”。

唐初科举制度开始实行。每次科举考试后,新科及第的考生都要四处拜访位高权重者为师,以便将来被提携。要拜访老师,必须先递“门状”,门状也就是以前的名刺。

到了明朝,“名帖”替代门状。明朝的名帖与现代的名片已经有了相似之处。名帖为长方形,一般长七寸、宽三寸。名帖上名字小会被视为狂傲。所以,递帖给长者或上司时,名帖上所书名字要大。

清朝才正式有名片的称呼。清朝的名片开始向小型化发展。在官场,官小使用较大的名片以示谦恭,官大使用较小的名片以示地位高贵。

146.“东道主”一词是怎么来的

“东道主”泛指接待或宴客的主人,出自《左传·僖公三十年》。

公元前630年,秦晋联合包围了弱小的郑国,郑国危在旦夕。郑文公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只得请求老臣烛之武设法解围。

烛之武深知秦晋两个大国的矛盾,便面见秦穆公,对他说:“秦晋联军攻打郑国,郑国怕是保不住了。但郑国灭亡了,对贵国并无一点儿好处。因为晋国在你我两国之间,贵国要越过晋国来控制我国,恐怕很难做到。所以,郑国灭亡了,得到好处的只有晋国。晋国的实力增加一分,就意味着贵国的实力削弱一分啊!”见秦穆公沉默不语,烛之武又说:“要是把我国留下,让我国作为你们通向东方道路的主人。贵国的使者经过郑国时,如果缺少点什么就由郑国供应,这不挺好?”秦穆公于是单方面跟郑国签订了和约。晋文公无奈,也只得退兵了。

147.走西口的“西口”在哪里

“发离汉地根先白,泪过秦山色变红”,清诗人徐兰在《归化城杂咏》悲叹的对象,就是出外艰难谋生的走西口者。走西口源于康熙三十年(1691年),清朝征讨反叛的准噶尔部,为就地解决粮草供应问题,调精通耕作的汉人进入蒙古。西征凯旋后,康熙皇帝给山西巡抚下了一道手谕,允许汉人进入蒙古地界垦荒种地,于是大量山西人开始向蒙古移民。由山西入蒙古,从山西中部和北部出发,大致路线有两条:一条向西,经杀虎口出关,进入蒙古草原;一条向东,过大同,经张家口出关进入蒙古。杀虎口就是走西口中的“西口”,因为走出这个杀虎口,就出了山西进入蒙古的归化与绥远(统称归绥)地区。

走西口的移民潮持续了三百多年,除了上述康熙年间西征前后的两次外,清咸丰年间,因山西遭遇连年大旱,大批晋北农民背井离乡,进入蒙古,这是历史上第三次“西口潮”。最后一次则是清末民初时,由于军阀混战,山西人为躲避战乱再次走西口,直到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还有不少山西人走出口外。

148.“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说的是谁

1958年10月,毛泽东在致周世钊的信中写道:“你的勇气,看来比过去大有增加。士别三日,应当刮目相看了。”①

俗语“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出自《三国志·吴志·吕蒙传》。吕蒙起初不喜欢读书,孙权劝诫他说:“你如今身居要职,应当多读书。”吕蒙以事务繁多为由予以推脱。孙权耐心劝勉他说:“我难道要你去钻研经书做博士吗?只不过让你多浏览史书,了解历史往事,增加见识罢了。你说谁的事务有我多呢?但我仍经常挤出时间来读书,自己觉得大有收获。”吕蒙从此开始专心读书。不久,鲁肃路过吕蒙驻地,两人在酒宴上纵论天下事时,吕蒙时有真知灼见,鲁肃很受震惊。鲁肃感叹道:“我一向认为老弟只有武略,时至今日,老弟学识出众,确非吴下阿蒙了。”吕蒙道:“士别三日,就应当刮目相看。兄长怎么才知道这一点呢?”

149.你知道“三皇五帝”都是谁吗

毛泽东《贺新郎·读史》一词中有这样一句:“五帝三皇神圣事,骗了天涯过客。”①

“三皇五帝”是上古传说中的帝王。“三皇”说法不一,通常是指伏羲、燧人和神农,也可指天皇、地皇和人皇。

同类推荐
  • 中国传统文化常识

    中国传统文化常识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是一个民族发展过程中精神的内在动力。如果一个民族忽略了传统文化的传承,将意味着失去了这个民族的根;如果一个民族忽略了对下一代进行传统文化教育,这个民族的发展将失去内在的动力。中国文化既是中国各族人民的精神支柱和文化基础,也是历史、现代和未来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本书内容丰富全面,涉及到思想文化、汉语汉字、姓名与称谓、礼制与职官、衣食与节日、天文与历法等各个方面的知识。
  • 云南故事:我的中国梦

    云南故事:我的中国梦

    本书选取“中国梦·云南故事大型征集活动”评选出的部分优秀作品,作者通过自己的故事,讲述了云南在实现“中国梦”征途上的砥砺前行、昂扬奋进,传递普通人逐梦、驻梦、筑梦的奋斗历程,充分展示了云南各族人民富有时代特色的风貌和情怀。内容包括对云南的珍爱之情、对故乡的发展之梦,既有常年守护雨林的小姐妹真情告白,也有基层干部的工作随想,还有知识青年的云南记忆和海外游子对故土的深深眷恋。
  • 新时期群众文化研究

    新时期群众文化研究

    群众文化,是指人们除职业外,自我参与、自我娱乐、自我开发的社会性文化,是以人民群众活动为主体,以自娱自教为主导,以满足自身精神生活需要为目的,以文化娱乐活动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历史现象。
  • 服饰通览(生命百科)

    服饰通览(生命百科)

    服饰通览中国服饰文化演变中国服饰的历史源远流长,从原始社会、商周、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辽夏金元、明清,到近现代,都以鲜明特色为世界所瞩目。原始社会服饰(公元前21世纪之前)战国时人撰写的《吕氏春秋》、《世本》及稍晚的《淮南子》提到,黄帝、胡曹或伯余创造了衣裳。
  • 湖北人的性情剖析

    湖北人的性情剖析

    湖北人既豪爽又谨慎,既热情又小心,既善于经营世俗人生,又崇尚精神生活。他们可以披肝沥胆,无私助人,也可以小处计较,谨慎处世;他们可以争强好胜,兼济天下,也可以超然物外,独善其身。本书是第一本诠释湖北人性情的精华本,是洞悉湖北人行为特性的全面攻略。本书着重描写了湖北的地理特点、文化和他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在本书中,编者突出表现湖北人在经济、教育、社会、性格、人文况味、语言等领域所呈现出的性情特征。其中,尤其对“天上九头鸟、地上湖北佬”这句俗语,做了细致的解释。
热门推荐
  • 职场头五年你靠什么脱颖而出

    职场头五年你靠什么脱颖而出

    本书以职场新人的职业选择、职业探索为基础,设身处地为职场人分析职业规划的要点,透过企业圈、产业上下游、专业价值链等做出规划合理、需求平衡的职业选择,在面对未来行业发展趋势与自身优势综合考虑情形下,明确做出适宜的职业路径选择,是适合应届毕业生、职场新人在做出职业规划、职业选择的优秀参考读物。
  • 大道好可怕

    大道好可怕

    陈然重生成为天,虽然是一个位面天!而那些逆天者,超脱者,都想镇压我。我只能告诉你们四个字“你想多了!”然而此时脑海中传来大道声音道:“你也想多了!”
  • 比太阳更早升起的

    比太阳更早升起的

    文学的持续生产,也要仰赖于文学最基本部分的建设。这个建设是帮助新人涌现,是期待新人带来的新作品,带来新的感受力,产生出新的思想方法与表达的艺术。《比太阳更早升起的》基于这样一种认识,四川省作协巴金文学院,取得四川省省委宣传部的大力支持,和四川出版集团·四川文艺出版社合作编辑出版“巴金文学院签约作家书系”,着力发掘富于原创能力的新锐作家,资助出版他们在文学创新方面的文学成果。这种举措的唯一目的,就是为四川文学长远的可持续发展,做一些计之长远的人才培养与新的艺术经验积累方面的基础性工作。
  • 风铃

    风铃

    中国小小说30年心血结晶,23位名家殿堂级作品,精短文学的至高水准,值得一生珍藏的经典文丛。由当代微型小说之父刘国芳编著的《金麻雀获奖作家文丛. 刘国芳卷》为金麻雀获奖作家文丛之一。《金麻雀获奖作家文丛. 刘国芳卷》收录了拔去心里的草,爱在天上飞着,风铃,黑蝴蝶,吹笛到天明,你身上有她的香水味,过去,结婚,老鼠带来的爱情,快乐情人节,开始就是结束,忽然,警察与小姐,向往阳台,模特与车,角色,小品,对面……
  • 浴血重生:豪门女刹归来

    浴血重生:豪门女刹归来

    十八岁之前,她还是天真烂漫的少女,十八岁之后,她竟被毁容送进监狱,伪善父母和哥哥养她宠她竟是为了她那张绝美精致的脸!重生归来,她誓要那些欺她辱她之人通通下地狱。毒医圣手?-是我。神秘头领?-是我。商界霸主?-是我。一众迷弟:“女神,请受我一拜!”“错,姐是死神!”她一向冷情,却无奈遇到了他。——“主上,她是魔头,手染百万鲜血!”“呵,我曾屠尸千万。”……“恨吗?”“不,我想让他们死。”“如你所愿,我的女孩。”女主慢慢变强男主一直强强强!1v1双洁,欢迎来撩~
  • 探查生命体

    探查生命体

    阿姆斯特朗说:“自己的一小步,人类的一大步。”陈阳现在脑子里就一句话:“步子迈得太大,会扯到蛋,妥妥滴,前辈们诚不欺我。”如果阿姆斯特朗站在陈阳面前,那必须分分钟教他重新做人,哥都不敢这么说你也好意思……陈阳现在很傻眼白天的两个太阳已经很开眼界了,得!晚上发现月亮在次刷新他的认知,仨月亮你信吗!不信?我也不信,但陈阳不信都不行,瞳孔里那仨大饼子真他么恍眼………科学、神秘学、超自然学科?和老陈一起展开他的探索、冒险之旅……吧
  • 无极剑圣之至尊剑道

    无极剑圣之至尊剑道

    (快看这个作者日更一万字,我的天!) 一场针对瓦洛兰大陆的阴谋。易来到了另一个世界。在这里,易将继续领悟无极剑道。剑破苍穹,重归英雄联盟,摧毁诺克萨斯的阴谋。本书读者群:565957250,欢迎大家加入!
  • 我的主世界是美漫

    我的主世界是美漫

    一觉醒来,肖寅发觉自己穿越到了漫威宇宙。漫威啊,这可是个高危世界。但正当他想怎么在这个世界安稳立足的时候,忽然发现自己身上多了座【英灵神殿】。【英灵神殿】中竖立着历史、神话、动漫、游戏、小说里的无数传奇人物雕像。只要穿越到对应的世界,完成与英灵的羁绊任务,便可以在神殿中点燃英灵魂焰,从而获得英灵身上的某样东西。至此,万磁王遇上了御剑飞行,绿巨人和荒古圣体碰撞,剑刃风暴教天启做人,而时光回溯让灭霸打起响指也没有任何用处。(QQ群:854873310)
  • 失物收集者

    失物收集者

    我爷爷的外号叫睁眼瞎,不是说他的视力不济,实际上他的视力好得很,百米外的飞鸟他能分出公母。是说他的识字水平低,中国数以万计的汉字中他印象最深的当数男女二字,这与他进县城如厕的一次屈辱经历有关。因此到我父亲这一辈,我爷爷发誓砸锅卖铁也要供他念书。我父亲是个孝子,读书果然刻苦,疲倦之时就向往有古人那样的长发,可以用来悬梁。结果他用功过度,高小没念完就弄了个深度近视。看书认字困难不说,跟长辈走个迎碰头也不喊个尊称,不大讨个别长辈喜欢,人送外号眼瞎睁。眼瞎睁强过睁眼瞎。我爷爷想得开,不尊重别人不要紧,要紧的是赢得别人的尊重。
  • 大乘四法经释抄

    大乘四法经释抄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