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上半年,学校“根与芽”社团在乐敏老师指导下,学生们结合社团所学知识,又请教同济大学志愿者,经过两个多月的努力,《2014版复旦二附中校园植物地图》终于问世,作为落实“给学生更宽广的教育”基本理念的有效载体,因此也成为认识校园系列课程的一个部分。
7月,预备新生报到的那天,植物地图被分发到每位学生手中。新生需要认识校园地图并大致了解校园近百种植物的分布,作为暑假作业。开学第一周,以班级为单位,各班用一个中午的时间,学生们各领取5到10种植物身份介绍牌,上面有对各种植物的介绍,也可让学生进行一次简单的植物课普及学习,他们需要自己结合植物地图去找到并用适当的办法给植物挂上身份牌,通常,学生们基本能顺利完成任务,中午的这节课就成为了解学校第一课,令学生难忘,他们发现尽管校园不大,却是环境优美植物丰富之地,甚至吸引了不少鸟类,学校生物老师还因此开设了观鸟课。当然,他们挂得正确与否,“根与芽”社团的志愿者还会在当天确认预备年级同学的这份“作业”,并给予适当的指导及对班级团队进行评价,表现特别优秀的学生还可以成为校园植物小达人,而班级团队意识的成绩也决定了四个班级这次“较量”的结果。事实表明,这项活动达到了让同学认识校园并爱上校园的初衷。“根与芽”社团再接再厉,助力学校环境保护课程的有效落实,基于此,学校还在2014年底通过申报、筛选获评全国环境教育示范学校,这里,植物地图推动环保活动可谓功不可没!
刚走过36个年头的复旦二附中校园内的植物丰富多样,这源于师生强烈的环保意识,尤其是老校长姜乃振先生亲力亲为的推动,使校园绿化保护不断持续深入,美丽校园逐渐形成。
原本栽于西边围墙的10多株凌霄花,因为当时太靠近运动场地而被球砸伤,被学生不慎踩坏。后来,姜校长提议把剩余的三四棵凌霄花根移栽到了靠近政修路的围墙边,那里乔木林立,加上有围墙可依,采光也充分,尤其适合凌霄花的生长。凌霄花“积极向上,壮志凌云”的美好意境,加上它枝繁叶茂,花型漂亮,花色艳丽且花期较长,不仅为校园增添了一道风景,还不时吸引着路人驻足观赏,我想,这也算是学校的一种隐形广告吧!
在校园南面的绿地中,有4棵香橼,每年秋天硕果累累,深得师生喜爱,多年前,果树栽种不久,几十个硕大的香橼观赏性强,惹人喜爱。有调皮的学生背着老师用石子扔、竹子敲打等设法得到香椽果,结果对香橼造成了人为破坏。姜校长感到可惜,提议政教处在升旗仪式集会时对学生进行教育,而后,每当香橼结果,青黄色果实挂满枝头,在引得学生好奇围观的同时,总有老师说起姜校长亲自关心这些树并教育学生这件事。香橼又名枸橼,原本有6棵,那是姜校长在四舍居住时在拆楼的废墟中发现的,然后委托复旦大学绿化队移栽过来,后来香橼长开后大家觉得太挤,便移出两棵栽到了另一处,可惜因水土不服而亡,甚是遗憾!
最让师生欢喜的校园一角自然数东北角的“问思廊”,被十几株紫藤紧密缠绕,而紫藤花总能以气势取胜,就那么一簇簇一串串盛装而来,蔚为壮观。这些有着近20年树龄的紫藤令人赏心悦目,尤其当你在春末夏初于二楼推窗平望,那高雅宁静的满帘紫韵,宛若瀑布闪进眼眸,而它那淡淡清香也随风自然送临。最是那问思廊柱子上的院士介绍,这些年,学校开设“名师讲坛”,先后邀请到包括28位院士在内的学术翘楚来校给学生做讲座或指导学习,极大地丰富了学校的课程体系及学生的精神世界。如今,此项工作还在不断推进之中,而当学生漫步于“问思廊”,在馥郁花香中学习这些院士的专长及作为时,心中的神圣使命与美好情感油然而生,我想这也当是环境与榜样力量使然吧!
一草一木总关情,我们现在强调学生要“在环境中”学习,校园环境的改良及整体设计布局,可谓学校重要的隐性课程建设内容,也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校园植物的分布合理设计作为学校文化环境的一部分,并且身体力行实践之,我想,收获的不仅仅是植物本身的枝繁叶茂与芬芳世界,更将是素质教育的累累硕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