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收藏最多的也许是梦想和计划,一直以来舍不得把它们兑现成现实。复旦大学附中是复旦大学和上海市教委双重领导的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的校训激励着一批又一批优秀学子带着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努力将梦想变为现实,成为“学校的主人、学习的主人、国家的主人、时代的主人”。
我们认为:要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须牢牢抓住课程改革这个核心,抓住教学这个主阵地。步入新世纪以来,我校通过突破创新、先行先试,形成了基础性、拓展性、研究性课程互有侧重,互为补充,融为一体的思路,确立了“以兴趣激励学生,以理趣启发学生,以情趣打动学生,以知识丰富学生,以能力提升学生”的人性化课改实践目标。
在基础型课程中渗透研究性学习思想,拓展型课程为学生的多元智能发展提供保障,研究型课程助资优学生收获成功。这是我们这所被认为“沪上最像大学的高中”的学校一以贯之的理念与做法。在突出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的基础上,我们开设系列创新课程,强调“研究基础,重在体验,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与科学方法”,以小课题研究为抓手,营造热爱科学潜心研究的氛围,“为学生服务”、“在项目研究中与学生一起发展”成为许多老师的口头禅。我们确定工程、数学、环境科学、计算机、社会学等领域作为突破口,培养学生具有执着向上的探究精神、超常的悟性、强烈的好奇心、创造欲望与能力等。
多年来,学校在青少年科技创新与创造领域可谓硕果累累,不少学生在ISEF、全国“明天小小科学家”、科技创新大赛、“明日科技之星”等评比活动中夺得锦标,佳音不断。本期学报,我们将最近两年我校部分学生的科研论文选编成专辑,作为学校创新素养培育工作的阶段性成果之一,也试图从一个侧面反映我校学生创新研究的水准。
客观地说,创新无止境、探究无极限,学问和研究就像是爬山,我们别以为爬上一座山就到达了终点,只有当我们爬到下一座山,才会明白以前的那座山也许只是起点而已。所以,我们今天的作为,只是在奠基而已,我们的基础教育和同学们的创新探究之路,同样还很漫长。借此机会,也对长期以来主动义务指导学生科学研究的各位校内外老师表达诚挚的谢意。限于编者的水平和时间等诸多原因,其中不足之处,还请大家批评指正。
(本文是为《复旦附中学报之学生科学研究专辑》所作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