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高三学生18岁成人季,又到寄语时。有一段时间,寄语对我而言仅是写给个别学生的,比如:“学问世界精彩,风景这边独好”、“风轻云淡自然语,莫言时光留不住”之类的。前年的5月看来有点特别,学校希望我们给高三所有学生写寄语,思前想后写下了自我感觉“有点另类”的话:“但愿复旦附中在如下方面对你有所影响:我们的教育让你获得了学习的幸福,我们的教育点亮了你生命的闪光点,我们的教育激活了你发展的欲望和潜能。”待毕业册印刷出来分发到学生手里时,感觉大家对此“成人礼”的评价属“比较得体”,甚慰。去年,照样又要给毕业生寄语,这次我未加思考地写道:但愿复旦附中的毕业生是心智自由、有自己的信念和追求卓越的人。我这样写自然是基于本校培养学生的一贯理念。事实上,谁都能感觉到目前学校教育存在诸多问题,而社会发展又需要我们的学生一定要适应快速变化着的世界,这也算是有感而发吧。
我也曾想,包括我们为学生写寄语等所做的一切终将会被学生忘却,倘若学生“在附中”成为一个真正的大写之人,这应该就是我们工作的生命意义了!
或许,我们在培养孩子方面确实有过切实作为,但我一直平淡地看待自己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作用,所以既没有用个别孩子的成功拔高自己,也没有因为少数学生的碌碌无为而贬低自己。因为,我们在大多数时间里的作用甚是有限,而让学生置身“在环境中”却至关重要。这些,通过对下面这件事的感悟尤其能诠释,所以,与其说是寄语学生,不如谓之共勉。
去年5月,我幸游河南,朋友老家坐落在豫南乡村道边,不大的庭院里有一颗硕大的樱桃树,此刻,满树都是待熟的樱桃。那些玛瑙般的樱桃,在阳光下闪烁着诱人光泽。我想,任凭世间最佳丹青妙手,也绘不出此动人画卷。那几天,这棵樱桃树成了我眼中的迷人风景。
“樱桃好吃树难栽”,这是来自大都市的我对樱桃树仅有的理解。朋友便介绍说,春天,当桃花还在沉睡、当蔷薇欲吐绿时,樱桃树则已绽开满树淡红、粉白的花朵。初生的樱桃树叶是嫩红色的,红色中又透出丝丝明黄。和风吹过,树叶摇曳,恰似一面面色彩斑斓的小旗子。几番风雨,繁花落尽,树叶也成了纯净的绿色,一粒粒小樱桃点缀其中。细细去看,那些小樱桃全都长着尖尖的小脑袋。再隔几天,小樱桃明显胖了一圈。说不清是哪一天,从树下经过时,偶一抬头,你就可能呆住了——满树的樱桃,全都黄了,显得分外饱满,似乎轻轻一捏,就能捏出满掌的汁水来。正是从那天起,光阴在樱桃上显示出神奇魔力——樱桃时刻变换着色彩,上一眼看上去还是黄色的樱桃,倘若下一眼再看,黄色中已隐约渗出了红色。隔上几分钟,那种红似乎又浓了几分。整棵樱桃树,分明就是一幅流动的风景画,怎不叫人心醉神迷。
眼前的樱桃树,给我带来了一个缤纷的世界。站在樱桃树下,心里涌起的都是对树的主人的深深感激,因为他的付出,才有了我视觉与心灵的盛宴,让我的那次闲游变得分外美好。
仔细想想,我们其实一直都活在他人的恩惠中。读过的书是别人写的,听着的歌是别人唱的,正在使用的电脑是别人制造的,马上要享用的食物是别人生产的……此种恩惠之慷慨,甚至根本无法回报。我能做的,就是像他们一样,努力去做一个播撒“恩惠”的人。为师的我,应该说一路上在满怀热情地践行“助人”之道,更不遗余力地关注着精彩的“下一个”,不同的是,我们的付出还算有所回报,比如荣誉、工资甚至不算太奢华却也温馨的居所等等。所以,我们没有理由不知足,没有理由放弃我们承诺的“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为了每个孩子健康而快乐地成长”的素质教育……
今天是“小满”,小满时节应该是一年中吃樱桃的最佳时间。吃到动情处,我又想说:感谢我遇见的那樱桃树,感谢所有栽种了樱桃树的人们;也感谢我们因为这层特别的附中师生关系而有缘结识、相伴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