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458500000002

第2章 健康

健康是幸福的保存期限。

生理健康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当3亿个精子里最强壮的那一个拥抱了成熟的卵子,受精卵就诞生了。随着细胞的分裂,胎儿越来越有人形。十个月之后,他来到了这个世界上。

很多父母目不转睛地盯着自己的孩子,检查着他身上的每一个零件是不是健全,愿意倾其所有来滋养这个小生命健康成长。随着时光的流逝,这个婴儿不断变形,走过了少年、青年、中年,最后步入了老年。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分析判断:除了15%的遗传因素、10%的社会条件、8%的医疗条件和7%的自然环境之外,影响人类健康长寿的60%取决于个人的生活方式。

养成了良好卫生习惯的人,通常习惯于早晚刷牙、饭前洗手、经常洗澡和勤换衣服。降低了身边的致病因素也就提高了身体的舒适程度,而是否感觉舒适是生理健康的一个指标。

一日三餐是我们的生活规律,但早餐吃好、午餐吃饱和晚餐吃少更能够让我们的身体充满活力。当我们吃饭的时候,营养被身体吸收、废物被排出体外。生理上的新陈代谢系统让我们不至于成为一个垃圾桶,相生的食物彼此加强也能够防止病从口入。

每天坚持30分钟的有氧运动可以周期性地清除体内多余的有毒物质,促进精神活动的欲望复苏。热身和放松跟运动一样重要。运动之前的热身让体温升高并提醒身体的各个器官各就各位,准备好了的状态将更能够享受运动的整个过程。运动之后的放松就是要逐渐降低运动强度直到身体恢复平静,这样可以防止血液的淤积、减少心脏的负担。

充足的睡眠对于健康而言也是很有必要的,而且孩子的生长速度在睡眠时最快。睡眠时会产生大量抗体,得以增强身体的免疫能力;睡眠时能促进组织器官的自我修复,帮助我们消除疲劳和恢复体力。累了的时候就应该休息,休息也是为了有力气走更远的路。

人类只是自然界中的一个普通存在,适应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规律才能让我们最大程度地得到滋养。天人合一的境界过于玄妙,但养生的最高境界就是养心。

虽然我们不能改变生、老、病、死的客观规律,但是在活着的这段时间里能感觉倍儿爽也算是个不低的境界了。当我们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由天地之气变成了血肉之躯;当我们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也不过是换了一种新的状态存在。

谁都知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但公园里晨练的多是爷爷奶奶。没有时间了的时候才开始抓紧时间,有时间的时候却并不觉得这个世界上最值钱的就是时间。

人们都希望自己的身体具有全天候的作战能力,而注射疫苗便是防患于未然的有效手段。针对性注射的疫苗在身体里刺激了一下免疫系统,这样的“军事演习”调动了肌体的防御系统、预警了外敌入侵时的行为标识。当流行病毒大面积扩散的时候,身体里就会自动杀出千军万马,保卫我们的身体安然无恙。

很多人在病来如山倒的时候才开始意识到自己的身体不是钢铁做的,当病去如抽丝的感觉离开自己的身体之后就又寄希望于身体的自动疗愈能力。长期运转的机器一定会有所磨损,24小时连轴转的身体更不应该被当成一台永动的机器。

经常不吃早餐的人并没有节约出多少时间。食物的消化是通过胃肠的蠕动实现的,但空空如也的胃里并没有可以摩擦的对象。经常要互相摩擦的胃壁时常会感觉到疼痛,再加上没有食物来供给能量,很容易让我们头昏、无力、心慌或者出汗。常去医院的人会耽误工作,没有力气干活的人好像也经常干不出活来。

习惯了一日两餐的人通常饭量很大,胃的消化吸收功能经常被最大化地使用,这让我们变得越来越胖。很多想减肥的美女们觉得不吃早饭会让自己变得苗条,殊不知她们经常在两顿饭的时间里吃了平时四顿的量。

日常工作不能代替运动,劳动跟运动是完全不同的两码事。很多人觉得忙碌了一天了,腰酸背痛的,不就相当于运动了吗?事实是,单纯的劳动重复着单一的动作、活动着某几个肌群,而运动的范围并没有如此的局限。

头疼脑热未必都是坏事,能够借着它们的提醒找到身上的哪个零件快要坏了,可以让我们有时间修修补补。建议你经常关注一下自己的身体,感谢它任劳任怨地带着你东奔西走,嘱咐它累了的时候一定要提醒你让它换一种状态存在。

当生命走到尽头的时候,几乎每个人都愿意拿出自己的全部家当来换取更多的时间,但是苍天也不能做到再给我们500年。我们带走了皮肤之内的部分,身外之物已经不再归我们支配了,未尽的梦想也不能再身体力行了。

心理健康

心理是行为的驱动

我们都是自己思想的产物。思想就像子宫,孕育了大千世界里的林林总总。婴儿出生的第一声啼哭彰显了一个由内而外的转折,思想的诞生就如同受精卵的植入,经历了“十月怀胎”的过程之后,最终将变成某一个结果。

如果没有思想脉冲的驱动,我们就不会有任何的行为反应。怎么想就会怎么做,那么做了说明之前那么想过。正是日积月累的每一个动作,让我们变成了今天的这个样子。

每个人都渴望自己的理想能变成现实,但最终能真正生活在自己理想中的人却并不多见。这些美梦成真的人的脑海里大多有着非常清晰的未来画卷,他们对于自己的人生有着相当具体的规划设计。

视觉化带来相信感。一个相信自己不会失败的人会怎样地举手投足呢?当他在按图索骥的过程中遭遇挑战时,会把问题当成目标吗?请记住:有问题的人才会碰到问题,没问题的人才能解决问题。

别人的肉眼当然看不到我们心中的目标,我们也不用自己的肉眼来看待自己的未来。只有极度渴望的情感,才能勾勒出脑海里的璀璨画卷。希望我们能成功的人渴望用肉眼看到这个奇迹的存在,相信我们能成功的人才有机会亲眼见证这个久违的时刻。

并不是所有人的思想都没有上限,觉得自己值得拥有的人才心中有梦。知道“为什么”而活的人几乎能克服一切“怎么做”的问题,方法总比困难多,这让他们越来越觉得自己值得拥有。

我们当仁不让地接受别人的赞美,因为我们也觉得自己真的很不错。我们态度谦卑地聆听别人的批评,因为我们也想让自己变得更好。

正确地看待自己的方式也被用来正确地看待别人。我们有能力让自己感觉好,也习惯于给别人带来更加美好的感觉。这让我们迎来了健康的人际关系,这让精神避开了被病毒感染的风险。

身残志坚的人大多心理健康。接纳了自己身体的不健全,让他们得以腾出更多的注意力来经营自己的内心世界。就像春种秋收一样,种下什么就会收获什么;在哪里播种就会在哪里收获。

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报告显示:截至2001年,全世界共有约4.5亿各类精神和脑部疾病患者,每4人中就有1个在其一生中的某个时段产生过某种精神障碍。很多人的心理年龄跟生理年龄并不匹配,7岁的眼神有时也会被安装在70岁的身体上。

客观世界对谁都是那般模样,而不同的主观认识却把我们带进了截然不同的精神世界。事情本身没有好坏之分,但不同的想法却给我们带来了好的感觉和坏的感受。外因通过内因才能起到作用,是我们内在的心理活动决定了外在的现实结果。

谁都想拥有更加美好的未来,但没几个人能100%相信自己能够幸运得美梦成真。结果打折的原因也许很多,但真正致命的却只有两个:要么是不相信自己值得拥有,要么是不清楚自己真正想要的到底是什么。

在我们很小的时候,在我们的自我意识逐渐形成的那个阶段,周围的人对于我们的看法直接决定着我们怎么看待自己。当他们有心情夸我们的时候,我们觉得自己天下第一;当他们没心情理我们的时候,我们觉得自己狗屁不是。渐渐的,我们不知道自己到底是谁了。渐渐的,我们不敢相信最美好的事物会没有悬念地降临到自己的头上。

在我们追求美好未来的过程中,理想与现实的差距给我们带来了压力。当问题变得比目标还大的时候,我们的视线里就已经没有了前进的方向。对于没有目标的风帆而言,任何方向吹来的风都是逆风。没有了导航图,让我们经常光临那个叫做海市蜃楼的地方。越来越觉得自己白日做梦了,越来越不相信自己了,越来越觉得自己应该有个问题了。

当我们吃饭的时候,营养被身体吸收,废物被排出体外。生理上的新陈代谢系统让我们不至于成为一个垃圾桶,而精神上经常念念不忘的却并不是我们真正想要的东西。

想要整容的人肯定觉得自己很不漂亮,而对自我的不认同却是最应该做手术的一个地方。心理有问题的人大多不容易在医院里找到个床位,不知道自己病在哪里怎么就知道别人病了?精神病毒的传播速度一日千里,让我们的朋友越来越不多,让我们的身体越来越不好。

想要追求幸福生活的人们大多沉浸在并不幸福的感觉里。经常性的失误逐渐变成了我们生活的常态,习惯了无病呻吟难道就是为了证明自己在遭受迫害?有些人天生就五毒不侵,而有些人怎么改也还是原来的那个样子。心理上新陈代谢的程序应该怎么设计呢?我们该如何提高自己思想的免疫力呢?

心灵健康

心灵是能量的来源

我们不过是自己过去生命体验的总和,而6岁之前的生命体验决定了心灵的健康程度。如果这些生命体验是我们主动参与的,是我们自己选择的,那么不管体验到的是痛苦还是喜悦,我们都会感觉自己在做自己。如果这些生命体验是我们被动参与的,或者是别人意志的结果,那么我们就会感觉自己不是在做自己。

孩子在跟父母互动的过程中,形成了内在的关系模式,也就是诸多现实关系的内化。如果这段关系里注入了更多的爱和自由,那么孩子的内心将无比强大。

爱是接纳。这份深深的理解和接受对于孩子而言至关重要。我们很难理解一个不会说话的孩子到底想要表达怎样的需求,通常习惯于直接给建议或者武断地下命令,而这恰恰打断了孩子独立的体验过程。我们入侵了他们的生命,而他们开始忘记了自己的存在。不能理解,就更难接受。于是,我们给爱附加了条件。好像只有孩子变成了我们想要的那个样子,我们才会献出自己的爱。

当父母这样做的时候,孩子就会把自己的注意力从内部转向外部。他放弃了自己真正想做的努力,因为那是父母不喜欢的。收获到爱的他不知道自己被父母“控制”了,等他长大后,就很“愿意”被别人控制。你愿意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别人的工具吗?不管你愿不愿意,你的孩子好像早已经习以为常了。

自由意味着孩子的内在需求得到了充分的满足,他被允许做他自己,这将大大提高他的感受能力。当孩子进行自我探索时,我们既不要代替他完成,也不要限制他去做。

一个3岁的小男孩拒绝接受妈妈递过来的一小块披萨,他坚持要拥有整个披萨。妈妈着急了:“吃不了不就浪费了吗?这披萨很贵的!”孩子的哭声撩拨着妈妈的焦虑,但是为了培养孩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妈妈也坚持着。最后,妈妈的斥责战胜了孩子的哀嚎,他接受了这一小块披萨。

我们不知道这个孩子是否从此就勤俭节约了,但我们很担心他是否从此丧失了对于完美的感受、渴望和追求。也许一块完整的小饼干就能够让他心满意足,但没有智慧的妈妈看到的却是孩子的贪婪。

90%以上的生理疾病是由这些心灵创伤转化而来的,心灵的萎缩也让我们的面部结构越来越像个核桃。演你自己吧,因为别人都有人演了。也别那么累,因为你没有那么多观众。每个人关注的都是自己,只有心灵健康的人才最有机会在只有一次的生命里活出最大的可能性。

我们身体的海拔长了十几年才停止在某一个高度,而多数人心灵的高度在3岁到6岁期间就已经大厦封顶了。制式化了的思维模式伴随着我们一生,虽然面对着不同的事情,但用到的都是同一种看待这个世界的方式。

一位40岁的女士,有过两段失败的婚姻,因为前两任丈夫都很暴力。在她的第三次婚姻中,深爱着她的丈夫承诺不使用暴力,但还是在两周后暴打了她。回想起这段痛苦的体验,她想起了自己在吵架时曾经不断地对她的第三任丈夫说:“你是不是想打我?就像我爸爸打我妈妈一样?你打我啊!你打我啊!你不打我,就不是男人!”

她为什么这么做呢?一定有她的理由!不管是什么原因,难道她非常希望尽早结束这段美好的姻缘吗?

也许这位女士的妈妈在挨打后,经常向女儿倾诉,希望博得女儿的同情。也许这位女士对爸爸充满了愤怒,想替妈妈讨回公道。如果爸爸太暴力的话,女儿未必敢把愤怒表达给爸爸,她可能把这个愤怒压抑在心中。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她最容易找到的机会就是在她自己的家庭里。在她的三次婚姻中,她无意间把自己的丈夫逼成了像爸爸一样的暴徒,然后再抛弃他,用离婚的方式达到自己复仇的目的。

她对自己潜意识里的暗流涌动浑然不知,她不知道是自己亲手断送了自己的三段婚姻。虽然生理年龄已经40岁了,但是在心灵深处,她依然是个孩子。不同的是,她要为此付出的代价可不再是过家家那么简单。

你觉得到底是她百般蹂躏了三个爱她的丈夫,还是三个不爱她的丈夫无缘无故就偷走了她的幸福?

如果能有幸得到高人指点,也许她会觉察到自己可以控制自己。当莫名其妙的冲动再度来袭时,她可以对自己说:“停!妈妈没有完成的功课没有必要由我来做!”哪怕仅仅做到这一点,她的人生将不再只是别人生命的延续,从此将开始拥有自己的意义。

没有人愿意看到自己的女儿在三次婚姻后还没有找到自己的幸福。你一定希望她有能力将自己潜意识里的内容意识化。你一定希望她将自己的“自动反应”升级为“自我驱动”。你一定希望她能够从内心深处开始改变。幸运的是,一旦我们改变了看待这个世界的方式,那么以前控制着我们的非理性因素也就随之烟消云散了。

情绪稳定

发火是无能的表现

生理健康的人一般精力充沛。不需要花很多时间照顾自己的身体给人们带来了轻松的感觉,远离了疾病的困扰可以让他们不知疲倦地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力量感给自己带来了“我很棒”的自我认同,也给别人带去了“跟我来”的精神召唤。自我感觉良好又少有人来破坏自己的良好感觉怎么会经常怒发冲冠?

总觉得身体很累的人会习惯性地关注问题,看着什么都不顺眼的习惯好像很容易撩拨别人对于问题的关注。同频共振的后果就是手拉着手“如愿以偿”地坠入问题的深渊。在这样的环境里,有问题似乎是正常的,不发火好像就不正常了。

心理健康的人大多态度积极。他们碰到事情的时候习惯于往好的方面想,即使不得不面对不好的那一面,也会努力寻找不好的那一面里的好的元素。眼前始终赏心悦目自然就会和颜悦色,就像照镜子一样,站在镜子面前的人变了,镜子里的人也就有所不同了。与我们互动的每一个人都是我们的一面镜子,折射出我们之前的所作所为。

成熟的反应机制让自己紧盯着目标,人们总能从他们的脸上看到满足的感觉。面对着别人羡慕的眼神,他们也总能回报以“你也很棒”的鼓励。互相抬轿的氛围熄灭了蠢蠢欲动的“战火”,没有人再有必要情绪激动了。

心灵健康的人通常内心强大。他们坚持自己的想法,也尊重别人的看法。他们的内心世界里有一个辽阔的回旋余地,所以不会被现实的问题束缚住手脚。他们多维度地看着这个时常给人带来麻烦的环境,而且有能力把压力转化为动力。

拒绝别人通常会招致敌意,但在关键时刻有勇气说“不”却能够赢得尊重。经常被礼遇的人找不到发火的理由,习惯了化敌为友自然也就远离了刀光剑影。和平的环境带来了持续的休养生息,身心放松的人不需要掩饰自己,没必要控制情绪居然也能够让心平、让气和。

身心健康不代表不会碰到问题,只是在碰到问题的时候,他们更有能力做出建设性的决定。他们允许自己悲伤,他们知道“表达自己是愤怒的”远比“愤怒地去表达”更有意义,他们控制了情绪而不是被情绪给控制了。他们让该来的来,他们让该走的走。没有人点火自然就心平气和,没有人点得着火当然就不会着火。

美国斯坦福大学生物系的教授罗德·费波特在自己不同的情绪下分别做了一个相同的实验:把一根软管的一头捅到鼻孔里,另一头插到冰水中,持续观察了10分钟的他看到了不同的结果。

在他心平气和的时候,冰水并没有变色;在他内疚惭愧的时候,冰水变成了白色;在他恼怒生气的时候,冰水变成了紫色。他把紫色的冰水抽出来注射到小白鼠身上,2~3分钟后,小白鼠就死掉了。

他进一步研究后发现:人在生气时,体内会产生大量的去甲肾上腺素。这是一种有毒的物质,其毒性仅次于蛇毒,这就是小白鼠丧命的原因。

后来的医学研究表明:情绪低落、容易生气的人患心脏病、高血压、胃溃疡、失眠和癌症等疾病的可能性比正常人大得多。生气还会加速肺功能的衰退,它像病毒一样对人体的健康有着非常严重的危害。

人类是群居的社会性生物,人与人之间打交道免不了会碰上不对脾气的人。不管是希望落空还是被人指责,都会对自己的情绪产生负面的影响。我们无法改变别人对我们的反应,但可以决定对“别人对我们的反应”的反应。

也许我们想通过大发雷霆来控制局面,但在“蛇毒”喷出去之前,它们在我们的身体里游来荡去。别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了,总觉得别人有问题的本身也是个问题。

也许喷出去的“毒液”降低了自身的受害程度,但不想当“小白鼠”的人通常会逃之夭夭。很多人在沦为孤家寡人之后依然我行我素,但赶也赶不走的直系亲属未必都有“垃圾处理能力”。如果看着中毒身亡者那无辜的表情能有所觉醒,也不至于在面对挑战时继续的无能为力了。

当我们说别人不好的时候,通常是在掩盖自己并不很好的感觉。越不想让别人听到自己咳嗽的努力越是在提醒别人我们的呼吸道出现了问题,越想要掩盖自己并不很好的感觉也就越让人感觉不好。

心平气和的境界不是忍气吞声换来的,具备了化被动为主动的能力才能够让我们处方则方、处圆则圆。借着别人的大呼小叫找到自己可以更好的地方是一种修炼,不断地有能力找到平衡点才能够让我们在做腹式呼吸的时候真正的平静下来。请跳出情绪本身看着自己的那个情绪,这个时候,眼神是旁观者清的,结果也就不再像当局者那么迷了。

关系和谐

稳定的才是持久的

生命的根本动力是成为自己,但这个过程是在关系中完成的。在我们人生的不同阶段,不同的角色带来了不同的关系。有一项为期20年的研究证实:在影响寿命的决定性因素中,排在首位的是人际关系,远比健康饮食、经常锻炼和定期体检来得重要。人际互动的品质直接影响着我们的心理感受及健康状况。

身心健康的孩子和健康长寿的老人通常来自和睦的家庭。家庭是个避风的港湾,跟家人的朝夕相处修复着我们受伤的灵魂、汲取着我们前进的力量。现代生活的压力让很多人花大把大把的时间用于工作(学习),周末的时间也经常在加班(补习)而不是陪家人。工作(学习)场所取代了家的空间,成为了另一个更需要“被关怀”的地方。如果不能跟同事(同学)和睦相处,就等于在花时间让自己消失。

我们的很多需求都是在人与人的良性互动中得到满足的。不同关系的良性互动犬牙交错着孕育了我们赖以生存的发展环境,不同的人待在不同的世界(圈子)里,正所谓“人以群分”。感觉安全的时候才愿意多待一会儿,就像花儿离开了阳光、水分和养分的滋养就不能绽放一样,人类也需要相互温暖才能够长命百岁。得到满足的时候才能够相安无事,和平的环境让我们有时间把注意力集中于建设,不断地让自己变得更好让我们越来越有能力改造自己的世界。

多一个朋友就多一条路。当面临挑战的时候,拥有更多选择的我们将远离焦虑。因为不担心我们会抢走他们的饭碗,所以别人才愿意跟我们分享他们的资源。互通有无的过程已经为我所用,既然用完了就没用了,何必非要追求为我所有呢?

在人际交往中,相互满足是友好往来的基础。我们不必非要结交永远的朋友,只要确保彼此间有着永远的利益。我们用不着的东西也许别人想要,别人不想要的东西也许我们正满世界地找。我们可以通过满足别人的需求来解决自己的问题。我们并没有损失什么,不过是各取所需而已。

在人际交往中,互不侵犯是和平共处的前提,我们坚持自己的原则也尊重别人的底线。身体里数以亿计的生化反应、生活中数以万计的模式兼容动态平衡着,平衡的才是稳定的,稳定的才是持久的。

紧张的人际关系会让人感觉危机四伏,随时准备战斗的应激反应搞得我们四肢越来越发达但头脑却越来越简单。很多人在告别童年之后就已经不会笑了,请记住:没有人天生的使命就是让别人哭。

与其说我们不计成本地解决问题,不如说我们不知道自己在杀敌一千了之后也自损了八百。想想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自然就会各就各位于“物以类聚”的不同关系中。还没有解决温饱问题的人顾不上自己的精神需求,想要追求更高生活品质的人未必愿意紧盯着“一地鸡毛”。

不同的需求让我们奔赴了不同的方向,既然是不同的方向也就没有必要非把关系搞得天长地久。不同的时期结交不同的朋友,不同的朋友满足不同的需求。在相互满足的过程中,要么你把他救上岸,要么他把你拖下水。谁都不想死是共同的目标,但有一个人心理不平衡就已经打破了动态的平衡。

你多了我少了的唇枪舌剑太伤感情。这个时候,不说话则已,一说话就句句伤人。不想让别人先得到满足似乎变成了自我满足的一个条件,就算没人跟我们抢了就说明我们已经抢到手了吗?先下手为强是前辈们的教诲,那些遭了殃的人难道都是因为出手慢了吗?战争不断地升级,到处都在破坏,谁还有心思建设?

紧张的情绪促进了去甲肾上腺素的分泌,负面的情绪像流行病毒一样四处蔓延、煽风点火,想活下来的人似乎只有通过战斗才能够获得一线生机。这个时候,自己活的前提似乎就是别人死。你死我活的关系里出不来双赢的结果,经常浸润在有毒的气体里怎么可能活到99?

请表达你真正想要的,也许别人不知道他们送来的不是你想要的。请关注别人真正想要的,自己没有的话就别耽误别人到别的地方去找。请停止没完没了地抱怨,那只会让你的能量越来越弱、让你身边的自己人越来越少。

不同世界的人玩着不同的心理游戏,相同层次的人才能找到共同的话题。并不是所有认识的人都会成为我们的朋友,但只要不断提高社会关系的能量层级就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人愿意与我们肝胆相照。

多一个敌人就多一堵墙。当四处碰壁的时候,可不就只剩下死路一条?问题跟有问题的人是臭味相投的,没问题的人才不会觉得自己跟问题是最佳拍档呢。没有人在90岁的时候还能够横刀立马,在感觉力不从心之前请找到让彼此都感觉放松的方式。当肌肉不再僵硬的时候,我们的生命也就可以尽情地绽放了。

同类推荐
  • 妈妈写给青春期男孩的书

    妈妈写给青春期男孩的书

    对每一位父母来讲,看着自己的儿子天长大,一定是骄傲与自豪的。然而,步入青春期的男孩,却让不少父母感到不知所措。尽管孩子心理上的变化父母没那么迅速察觉,但身体上那些悄悄的变化却是想掩盖也掩盖不了的:个子高了,身材魁梧了,手腕更有力了……不断滋生的青春痘和刚刚露头的小胡子,这些变化和表现都在意味着儿子已经进入青春期了,已经是一个“男子汉”了。
  • 妊娠分娩·育儿全书

    妊娠分娩·育儿全书

    从妊娠、分娩到育儿,是一个科学、系统、复杂而又长期地孕育生命的过程,这当然会倾注即将为人父母者的大量心血。然而,如果不懂这一过程中的科学知识、方法和技巧,很可能就会事倍功半。本书帮助年轻的父母知道怎样去主动、选择性地受孕,避免影响受孕的不利因素;了解孕期要注意的饮食与营养,做好安胎养胎;了解孕期胎儿生理发育的特点和变化,在不同时期有针对性地进行科学胎教;了解分娩的过程,使孕妇顺利度过分娩期;学习宝宝的喂养特点和护理技巧,让宝宝的身心得以健康的成长;熟悉宝宝日常易发生的意外,当出现异常时不会忙中出错;了解宝宝易发生的疾病,当出现疾病征兆时不会“病急乱投医”。
  • 美满的亲子关系

    美满的亲子关系

    父母在物质方面要顺应时代的潮流,不必故步自封,不一定要子女和自己采取相同标准,吃尽同等的苦头。但是在精神方面,坚持各项不变的生活法则,先进德以修己,然后才能各自利用万物,发挥各入的长处。父母最好明白,管教子女应该从日常生活当中培养子女正确的生活技能。一般人总认为一技之长指的是就业所需要的技能,却经常忽略了基本生活技能才是终其一生都需要的一技之长。子女心目中有父母,最具体的表现即在好好做人,不让父母生气,不使父母受辱。长大以后,更应该奋发图强,有好的成就,以显扬父母。孩子的成长过程是变动的,每一个阶段都有一些不同的变化。父母教养子女,最好制订长远的计划,依照年龄和阶段的不同给予不同重点的教养。
  • 成为智慧型家长

    成为智慧型家长

    孩子是父母最伟大的事业,是父母基因完美结合的终极体现。伴随着孩子成长的家庭教育,就是父母和孩子共同成长。本书作者尹红婷博士根据自己多年的幼儿教育事业经验,针对父母在育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给出了独特、有效的建议,书中的问题可以让家长在阅读的时候产生极大的共鸣。教养孩子的时候,要依从孩子的本性,接纳他们的本真,充分建立跟孩子亲密和谐的关系,学会成为智慧型家长。本书不同于市面上常见的说教式的育儿书,而是用一个个真实的案例,为家长解答各种育儿中的问题,是一本实用性极强的家庭教育读物。
  • 别拿孩子开玩笑

    别拿孩子开玩笑

    这本书的目的是希望所有的女性,不管她们倾向于生孩子,还是不生孩子,能够倾听内心的声音,并遵循它的指引,无论它指向何处。幸运的是,我们的故事将播撒相互之间尊重和理解的种子,无论她们是选择了把后代排除在外的路,还是勇于承担伟大艰巨的做母亲的责任。《别拿孩子开玩笑》并没有打算影响任何女性的决策,她们只是分享她们的经历,无论她们出于什么原因没有养育子女。《别拿孩子开玩笑》赢得了德克萨斯州2015年作者图书奖。本书的前言由伊丽莎白·吉尔伯特撰写,她是《美食、祈祷和恋爱》小说的原作者,这本书已经拍成了同名电影。
热门推荐
  • 现代神人

    现代神人

    一次意外使他有了强壮的身体一次事故使他来到异界,在异界经过努力建立了自己的帝国,成了异界的神,在突破了异界神界的结界来到仙界,用自己在异界获得的不同的仙元力大战群仙,使他在仙界成了无人敢管的逍遥仙,突破禁地获得了混沌神的传承,来到在神界受到众神的排挤回到了自己的家乡成了一个小小的星球守护神,过上了逍遥的生活。
  • 我行走于万千位面

    我行走于万千位面

    恭喜编号(已隐藏)抽中(川上富江的情书)种类:特殊厉鬼(唯一)品质:紫产自:漫画富江位面介绍:做汝之富江,引汝入地狱。当她专情于一个男人时,她还是她么?众人瞬间沸腾!“紫...紫光!”“已经多久没见紫光了?”“不知道是哪个王八蛋!羡慕死我得了!”“让我们恭喜这个b...”“不过,这个厉鬼是什么情况,感觉好像很危险的样子...”...而始作俑者此时早已离开了抽奖大厅回到房间。看着包裹中静静躺着的那封泛着紫光的情书,林无缘的心就狂跳不止。“老天有眼...难道我是天命之子?主角光环加身么?”林无缘泪流满面...
  • 死之之旅

    死之之旅

    叶天下完夜班在下楼梯一脚踩空,醒来后附身在一个少年身上,在机缘巧合下修练成了仙法后,得到一块神秘的令牌,开启一段神奇的异世修仙之旅。
  •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官衔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官衔条例

    为加强法制宣传,迅速普及法律知识,服务于我国民主法制建设,多年来,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每年定期审议通过、修订的法律,全品种、大规模的出版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版的系列法律单行本。该套法律单行本经过最高立法机关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权威审定,法条内容准确无误,文本格式规范合理,多年来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与好评。
  • 最后独行者的孤独

    最后独行者的孤独

    你有没有想过当末世来临之后,世界只剩下你一个让你的时候,你该怎么办?当财富唾手可得,当食物触不可及时你该如何选择?
  • 教练叫你控制住你自己

    教练叫你控制住你自己

    宅女黄贝贝做梦也不会想到,自己不就是考个机动车驾驶证嘛,怎么就被她家教练迷的神魂颠倒了呢?难道是脱离社会太久,随便看到一个异性就被他吸引了?也不对啊!看,那个学员也很优秀啊,有钱有身材,对她还好,可她就是喜欢她家外表高冷,实际善良闷骚的教练啊!完了,中了教练的毒了。说好的教练都是长得凶悍,骂人也底气十足的呢!教练教练你人如此可爱就算了,骂人都这么温柔,我真的控制不住自己的心啊!
  • 主上,别太拽!

    主上,别太拽!

    她是初入江湖的小菜鸟,却因阴差阳错救了身中秘术变成孩童的他;他是江湖上让人闻风丧胆的冷血大魔头,本无根亦无心,却为她驻了足,生了情爱。狭路相逢,当盈春的暖风撞上万年积雪的冰峰,是缘,还是劫?可他甘之如饴,执迷不悟。他说:“此生宁负天下也绝不负你,你若离开,我便血洗整个武林。”她说:“任穷凶极恶十恶不赦又怎样,我只看得到他的温柔和深情,谁也比不了。”小剧场:“你不会是喜欢我吧?”她问。“就你?”他嗤鼻以对,“哼,我还没疯!”后来——被激怒的他将她手腕一扯,压在了墙上,强势地吻了上去。“你这是什么意思?”她满脸通红。他目色幽深,一脸鄙夷道:“面对你的愚蠢,我终于疯了呗。”
  • The Island Pharisees

    The Island Pharisee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魔药起源

    魔药起源

    生世界的人类在超自然力量的威胁下挣扎求生。当魔药和守护者出现,人类一转颓势,成为了生世界主人的候选。
  • 所有深爱都是秘密

    所有深爱都是秘密

    青春一场大雨,有人找到伞安然回家,有人躲进屋檐等雨停,有人一无所有却义无反顾闯进被淋湿透。爱情是一场真心话与大冒险的游戏,勇敢的人才会选真心话。那么大冒险里,他若爱你,所有犯险便是皆大欢喜的成全。他若不爱,万般付出终究逃不开一个犯贱。童瑶有天做了一个梦,梦里苏默止送她的音乐盒自己跳开,里面那个很像欧嘉莹的芭蕾舞姑娘一边旋转一边怪声怪笑中叫到,“你不要脸不要脸不要脸……”她从梦中惊醒,那时候正是她打掉孩子后的第三天。苏默止带着学妹醉在酒吧,打电.话来让她帮忙送钱包过去。大概他至死都不知道,她有过属于他们的孩子。一如,她曾为他犯贱了足足十年……——————○○○○○——————如果有个人,是你怎么也买不到的奢华。如果那个人,于你恰好如呼吸般的存在。而如果那个人,他一辈子也不可能喜欢你。那么,怎么办?后来,童瑶一个人北上,陌生人群里忽然想起苏默止的脸。那一年,学校香樟树下,喧闹人群中他回头,对孤单一人无所适从的她微笑说,“要不要一起来?我等你。”也许,那就是所有爱过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