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471000000005

第5章 严私德(4)

如果有一个人因为贪好虚名而弄虚作假、谄媚领导却受到了褒奖,普天之下的人都会起而效法。君主以虚伪来教化天下,还想要人正直、信实、敦厚、质朴,的确是太难了!可见,领导者如果好大喜功,下面就会出现浮夸风。现在社会假冒伪劣充斥,也是虚伪的风气盛行所导致的。

君主身居高位又处于深宫之中,好像在容易迷路的云梦泽游玩一样,需要左右之人来指正方向,所以,选取左右之人非常重要。但是,如果君主左边的人今天说:圣上的功勋真是伟大啊!明天右边的人又说:圣上的声名真是显赫啊!今天听到臣子这么说,明天还是听到臣子这么说,如果不用事实加以考察对照,君主就会扬扬自得,认为自己可以与尧舜齐名,自己的教化广播,实现了天下太平。所以,一个人左右两边的人经常赞叹他、称颂他,久而久之他就会自以为圣明。

如果领导者喜欢听谄媚巴结的话,好大喜功,喜欢虚名,那么任用的群臣也必将个个卑微平庸,都不称职。君主好大喜功、贪图虚名,臣子愿意来到他的身边,以获取私利,那些正直的人是不会来侍奉这样的君主的。君主好名,就感召不到真正有德之人的辅佐,感召的臣子也都是谄媚巴结之人。

《群书治要·晏子》中记载,晏子逝去之后十七年,齐景公宴请诸位大臣饮酒,大家兴致很高又去射箭。齐景公射出了一支箭,箭脱靶了,但是没有想到的是,大厅之中饮酒的诸位大夫异口同声地说:“好箭法!好箭法!”像出自一个人之口。齐景公一脸的怒气,大声叹息,把箭抛开了。齐景公很生气,是因为自己的箭射得都脱靶了,臣子们还赞叹他的箭法好,阿谀奉承已经到了极致。

齐景公对刚走进来的弦章说:“弦章,我失去晏子已经有十七年了,再也没有听到有谁指出我不对的地方。今天我射箭脱了靶,但叫好的声音却整齐划一,如同出自一人之口。”弦章很有智慧,他回答:“这是诸位臣子没有才德!以他们的才智,不足以明察君主的过失;以他们的勇气,不敢触犯君主的龙颜,才出现了众口一词的情况。但臣也听说,君主喜欢穿的,臣子们就喜欢穿;君主喜欢吃的,臣子们也喜欢吃。尺蠖(一种像毛毛虫似的无脊椎动物)吃了黄色的叶子,身体就发黄;吃了青色的叶子,身体就发青。可能君主您还是喜欢听谄媚之言吧!”齐景公听了说:“你的话很有道理!”齐景公也能反省自己,知道今天的局面和自己有关系,是因为自己喜欢听谄媚巴结的言语。

不称职的臣子,只会依君主的命令行事,不敢有自己的主张。靠这些独断的君主和凡事照办的臣子,会引发社会讹诈和虚假的风气,如此却能使天下得到大治,是从未有过的事。古人看问题很深刻,说得也很中肯。如果臣子看到问题都不敢犯颜直谏说实话,都是唯领导的马首是瞻,怎么能治理好国家呢?

一个人好名有很多种表现。好名的心很微细,它不像好利那样直接,贪图钱财。好名是无形的,要懂得认真去反省。作为知识分子,最大的特点就是喜欢出名。

一是没有赞叹就没有做事的动力。如果自己做了事没有人肯定、没有人夸奖,好像做事的动力就不足。换句话说,名闻利养的心在推动着我们努力地去做事。古人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如果这件事又没有名、又没有利,还有多少人去做?

二是听不进批评和忠言劝谏。现代人没有学过《弟子规》,不知道“闻誉恐,闻过欣”,对别人的批评很难听进去,一般的人都不敢来给你指正问题。只有身边至亲之人,看到问题,担心你走弯路,才愿意批评你。但是你已经习惯于听赞叹和好的名声了。即使至亲之人对你的批评建议,都不能够听进去,甚至产生逆反心理,最后导致众叛亲离。

要想让能够犯颜直谏的朋友来到我们的身边,经常指正自己的过失,必须自己培养起“闻誉恐,闻过欣”的雅量,听到别人讲我们的过失要非常欢喜。孔子的弟子子路是“闻过则喜”,听到别人指正他的过失,就非常高兴,很愿意接受。大禹就更进了一步,“禹闻善言则拜”。听到别人给他进谏,指正他的过失,大禹都会给人家行礼表示感谢。所以大禹能常常看到自己的过失,改正自己的过失,福分自然就到了。就像脸上有一个黑点,别人告诉我们:“你脸上有一个东西,赶紧把它擦掉,免得出去被人笑话。”我们便感谢他给自己指出来。如果做人处事、待人接物都不圆满,别人指正出来了,我们却没有虚心受教的态度,那就是因为我们的好名之心太重了。

《孔子家语》里也有类似的教诲:“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汤武以谔谔而昌,桀纣以唯唯而亡。君无争臣,父无争子,兄无争弟,士无争友,无其过者,未之有也。”一个人认识自己是最难的,很多时候人的眼睛都向外看,看到的都是别人的过失,很少有反省自己的。有人说,人生中背着两个包袱,一个包袱上写着他人的过失,另一个包袱上写着自己的过失。我们在走人生之路的时候,往往把写着他人过失的包袱放在了面前,一低头就能看到,而把写着自己过失的包袱放在了背后,怎么看也看不到。

对症的办法就是把两个包袱调换一下位置,这样就可以更多地看到自己的过失。孔子告诉我们,当你看到别人过失的时候,马上反省自己,“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看到别人有这样的问题,马上反省自己是不是也有类似的问题。反省之后,才知道他是来提醒我们的,我们也有这样的问题,否则就不会看到这样不如意的事情出现在我们面前。另一个很好的办法,就是要有善友、有可以规劝你的朋友或兄弟姐妹,来指正你的过失。但这需要自己度量大,愿意接受别人的批评建议,而不是一味地找借口和理由。

三是做了一点点好事、取得了一点点成就、获得了一点点奖励,就生怕别人不知道,希望尽人皆知,尽量宣传自己,这也是好名的突出表现。

四是喜欢高高在上,希望被人尊敬、被人赞叹。一旦没有受到足够的尊敬,就会不高兴,甚至生闷气。我们要体会自己有没有好名的心,其实很容易。譬如我们去讲课,下课后突然有人叫“刘教授”,你心里有没有一丝丝的高兴?心里还想,你看,别人都认识我。这个心一起,你就要提醒自己“好名的心”。当别人说:“刘教授,我们能不能照张相留作纪念?”心里就很高兴,你看我名声这么大,别人都要纷纷跟我合影,这也是“好名的心”。

这时应像古人所说的“闻誉恐”。听到别人称呼我们,知道很多人都在看我们的东西,我们应该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生怕有一句话讲错了、生怕有一个态度错了,让人产生误解,给人错误的引导。这样的态度没有提起来,很容易被名闻利养污染了,自己还沉迷其中,不知道反省。还要想到,今天我们能够站在这个讲台上,和大家一起分享学习传统文化的心得,实际上不知道有多少人在背后默默地付出。譬如我们的父母、兄弟姐妹,为我们能够走到今天,付出了多少的辛劳。还有我们的老师,他们做了多少辛苦的工作,我们才有机会和大家一起学习。感恩的心要生起,念念都是希望自己能够把所学的贡献给大众,对于他们的幸福人生、对于社会的安定和谐有所帮助,“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不能够正确地面对挫折也是一种“好名的心”。现在出现心理问题的人,很多不是那些考得很差的学生,而恰恰是那些每次考试都考得很好的、成绩优秀的学生。像我小时候学习很好,考试总是第一名。一旦考第二名就觉得是很大的失败,患得患失的心特别重,生怕自己做得不够完美,不能够正确地面对挫折。

第五是嫉妒心特别强。不能够接受别人的名声比自己还大,不能够接受别人比自己更受重视。当老师在表扬某位同学的时候、当领导在表扬某位同事的时候,我们的心是“见人之得,如己之得”吗?别人取得了成就,就如自己取得成就一样高兴吗?恰恰相反,就像条件反射一样,嫉妒心、愤愤不平的心就生起来了。我做得比他还好,为什么领导就看不到我,又去表扬他了?为什么我付出了这么多,就没有被看到、没有被重视呢?第二念如果我们想到,学习传统文化了,要懂得随喜功德,人和众生都是一体的,他做的善事和我去做善事,无二无别。别人做了善事,我们去帮助他、成就他,他所做的善事就是我所做的善事。但是这已经是第二念了,第一念还是有点不舒服,所以这些“好名的心”非常敏感细微。

一个人特别喜欢名声,患得患失的心特别强,还表现为特别在意别人的看法。譬如与人相处的时候不是那么自在,担心自己的课讲得不好,不知道别人评价如何,这都是好名的表现。好名的心确实很微细,也非常难以克服,需要时时提起警觉。

《了凡四训》里说,“世之享盛名而实不副者,多有奇祸。”前几年,很多名人都出事儿了。为什么呢?因为他们编造了一些假的经历,为自己贴金贴银、树碑立传,结果被发现了,最后身败名裂。妇孺皆知、家喻户晓的人,享有很盛大名声的人,他的名声必须和他的德行相匹配,才没有灾祸,如果名不副实,那就会有意想不到的灾祸。

五、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小的过失就像扎进肉里的刺,赶快把它剔除;大的过失就像毒蛇咬了我们的手指,立刻就要把指头斩断,否则毒扩散了就会导致生命危险。

《群书治要·鬻子》曰:“大忌知身之恶而不改也,以贼其身,乃丧其躯,有行如此之谓大忌也。”人生最大的忌讳,就是明明知道自己身上有过恶却不改正,这会伤害自己的身心,乃至丧失生命。人有过而不改,确实会给自己招来灾祸。

人不能够改过,可能有四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没有认识到过恶的严重危害。《周易》里说:“小人以小善为无益而弗为也,以小恶为无伤而弗去也,故恶积而不可掩,罪大而不可解。”小人认为做小的善事没有什么益处,就不屑去做;做一些小的恶事,无伤大体,便不改过。结果罪恶日积月累,以致达到了无法掩盖和不可解救的地步。可见,灭家亡身都是因为有过失而不能改所导致的,所以古人说:“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第二,因为志向不坚定,所以改过的愿望不迫切。立志就是发愿。苏轼在研究古人之所以有成就的原因后,说了这样一句话:“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明代思想家王阳明也说:“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必须先立志。这个志就像目标一样,人生有了目标才不会受诱惑。就像我们登山,山顶是目标,我们就不会在行走山路的过程中,看到鲜花很好看,就停下来去欣赏,被这些东西所诱惑。

那么应该立什么样的志向呢?清朝思想家唐甄说:“其为志也,以至于尧孔而不少让。”要立像尧帝、孔子这样的圣贤人的志向,也就是说要把成圣成贤作为自己人生的目标。所以,改过的关键就在于是否确立了人生的目标。

曾国藩先生终其一生,都在教导家人和后世子孙要铭记迁善改过的重要性。他年轻的时候,“自负本领甚大,每见人家不是”,三十岁的时候才开始意识到自身的不足,立志学做圣人。他改正自己过失的方法就是写日记,通过日记记录自己一天的言语行为。到晚上的时候,回忆这一天,我的言语哪一点说得过分了,哪一点不符合圣人的要求了,然后加以反省、自责,并且公开自己的日记,让身边的好友来监督自己。

《了凡四训》里说,要“日日知非,日日改过”。“一日不知非,则一日安于自是。一日无过可改,则一日无步可进。”为什么天下聪明俊秀的人很多,他们的德行却不能够提高,善业没有更多地增长?就在于“因循”二字耽误了一生。“因循”就是不改正自己的过失,没有勇猛心。

第三,身边没有好的榜样。放眼整个社会,圣贤人少,甚至连善人、君子都很少。而社会的污染又十分严重,可以说我们所接触到的人事物、物质环境、人际环境,很多都是让我们堕落的缘分,而不是让我们成圣成贤的缘分。因为我们看不到好榜样,身边的亲朋好友大多是在追名逐利、唯利是图,并且习以为常了。我们就习惯成自然,自己有过失不仅看不到,也不愿意去改正了。所以,古人说选择一个好的修学环境,对自己的修行特别重要。

在这种社会污染非常严重的情况下,要懂得亲师择友,亲近善良的、贤德的老师,选择善友,这比什么都重要。古人还说:“亲附善友,如雾露中行,虽不湿衣,时时有润。”和那些善良的、有德行的人交往,就像在雾水中、露水中行走一样,虽然打湿不了你的衣服,但是你时时能够蒙受他们德风的滋润,不知不觉地自己也被熏陶成了一个有德行的人。所以,对于好的老师、朋友,好的修学环境要特别珍惜,这样才能够“德日进,过日少”。

第四,一个人的孝敬之心没有提起。孝是中华文化的根,敬是中华文化的本。这个孝敬之心是慈悲心的根本,也是改过的动力所在。

同类推荐
  • 美国第一智库:白宫头号智囊兰德公司的秘密历史

    美国第一智库:白宫头号智囊兰德公司的秘密历史

    本书搜集了大量的历史资料,站在事实的角度为读者详细讲述兰德公司的发展历程,以及其成为“美国第一智库”的原因。除了讲述兰德公司的发展史之外,还分析了兰德公司的发展趋势,使读者在阅读本书的时候有更多的体会。
  • 加强党的政治建设

    加强党的政治建设

    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保证全党服从中央,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是最根本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确保全党统一意志、统一行动、步调一致向前进。要坚定政治信仰,强化政治领导,提高政治能力,净化政治生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推进党的各项建设,带动党的建设质量全面提高。为帮助广大党员干部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切实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本书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迫切需要、党的政治建设的深刻内涵、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基本路径和基本抓手等方面对加强党的政治建设进行了阐述。
  • 历史性成就:全面从严治党这五年

    历史性成就:全面从严治党这五年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是砥砺奋进、极不平凡的五年。五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科学把握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发展大势,顺应实践要求和人民愿望,推出一系列重大战略举措,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其中,全面从严治党取得的不平凡成就是十分突出的一个方面。为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本书特全面回顾这五年全面从严治党的非凡历程,系统总结全面从严治党的辉煌成就,供广大党员干部学习参考。
  • 大数据、移动互联网与基层党建(谷臻小简·AI导读版)

    大数据、移动互联网与基层党建(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新时代的党建有新的风采。本书首先梳理了大数据的技术格局与当今基层党建信息化的最新探索,总结了运用大数据技术开展党建工作所需要的能力,展望了大数据在基层党建中的应用方向。
  • 艰难的复兴:中国21世纪国际战略

    艰难的复兴:中国21世纪国际战略

    中国需要在21世纪实现中华文明的复兴,而未来8到10年是关键时期,而中国如何能把握好这一关键而又充满困境的时期?如何顺利走上复兴的康庄大道?
热门推荐
  • 网游之超脑游戏

    网游之超脑游戏

    长达十年的世界大战在超脑的干预下迎来了终结。为了缓和人类的矛盾一款全新的深度潜行游戏诞生了。看我们的男主角如何在这个"完美世界"里利用自己的技术,运气,智谋,胆略一步步走上虚拟界的巅峰,一层层化解各式各样的阴谋,成为真正的传奇!
  • 胡适四十自述

    胡适四十自述

    《胡适四十自述》是胡适唯一亲笔撰写的自传,在中国现代传记文学中独树一帜。在本书中,胡适从母亲的订婚开始,讲述了自己童年、少年与青年时代的人生经历。九年的家乡教育,从拜神到无神,以及他接受新式教育,考取官费留美,到“逼上梁山”的文学革命,皆是胡适难以忘记的人生历程,也是造就胡适成为当时中国学术、思想、舆论领袖的成因。同时,本书也是胡适与自己心灵的一次对谈。本书讲的不仅是胡适40岁以前的人生经历与思想建树,更反映了他当时所处社会的风貌。
  • 天网的强者养成计划

    天网的强者养成计划

    未来世界,超级智能-天网掌控整个世界,人类跌落神坛。但天网是人造物,按照宇宙规则,不允许人造物独立自主,于是乎,培养一名人类强者做傀儡的计划,便在天网的计算中推演而出。
  • 桐城往事

    桐城往事

    民国军阀混战时期。但在江南的烟雨夜色之中,一场又一场杀人不见血的权谋之战却在持续不断地进行着,握住权力便要担起家国重任,放下权力则注定让你颠沛流离,忠义自古难两全,又该如何抉择?
  • 注定不一样的中国思路:原初

    注定不一样的中国思路:原初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能于艰难困苦之中存亡继绝,延绵至今,成为世界上唯一幸存的不曾断绝的文明,这还得从思想文化的根源上找原因。先秦的源头活水应当也必须追溯,只有追根溯源,才能抛开迷雾,重新认识自己的民族文化,了解祖先设计之初的真正用意。“人更三圣,世历三古”,往圣先贤的设计经过时间的淘洗检验,为我们定下了“法自然,重道德”的文化基调,其文字总结便是作为群经之首的《易经》。“百家争鸣”则是“道术将为天下裂”的个别演绎。
  • 我的纳雄耐尔和乡村

    我的纳雄耐尔和乡村

    小时候我不知道什么是理想,但我知道将来要干什么。老家说不上是农村还是城镇,说它是乡村,这里却有许多客栈、饭馆。只知道这里在很早以前是朝廷的驿站,朝廷的差人或衙役路过此地要在驿站里歇脚。所以当时的驿站有六间青砖瓦房。有一个院子,突出的建筑是院门口有一块大石碑,石碑上的文字是:木香镇驿站。管理驿站的最早是县城的衙役,后来县府衙门就把它交给木香镇了,木香镇里也有衙门,镇长没有官位,连七品官都算不上,但他却是镇长,这个镇长是知县任命的。后来附近的许多客栈和饭馆都距离驿站很近,逐渐地这里就变成了一个小集市。
  • 首席,吻你不上瘾

    首席,吻你不上瘾

    原书名《恋上酷酷小丈夫》与《执行总监的逃妻》初次见面,她差点死在他的车轮下;于是,她气呼呼的扒走了酒醉不醒的他的高级T恤,岂料她从此惹祸上了身;她只想做他的姐姐,但他却任性的不允许;他越是追,她越是逃,所以他疯狂的追逐,她却始终在逃…六年后,精疲力竭的她终于被如同来自地狱的他抓住;他的嘴角,挂着一抹嗜血的冷笑,他绝情的掐着她的脖颈,面无表情的对她说“我会折断你的手脚,让你永远都不能再逃……”※※※※※推荐静茗的新书,请大家继续支持:《魔君,请你温柔一点》http://m.pgsk.com/a/197213/
  • 逍遥文明

    逍遥文明

    孤儿肖云在新疆找和田玉,遇到地震掉入了楼兰文明遗迹,通过坑蒙拐骗把遗迹智能骗走,从此走上了发财的道路,然后建战舰环游宇宙去找楼兰文明公主。
  • 农门医妃逆天记

    农门医妃逆天记

    喵呜,别人穿越,非后即妃,她却穿成个懦弱小寡妇水当粮,草当衣也就算了,公婆还对她横挑鼻子竖挑眼小姑指证她杀人,妯娌鸠占雀巢极品不分白昼黑夜来作妖染了怪疾的胃王儿,日日缠着她,“娘亲,我饿。”奶奶的,小猴子日食斗米居然也不饱。没法儿活了揭竿……揭竿起义忤逆公婆,告村长,夺良田,踹飞恶人把个药香村闹了个鸡飞狗跳开荒种药草,买卖牲口,开钱庄,酿果酒,人生一路如开挂富来小康奔大道,生意做到轩辕城一不小心动惊了朝堂杀来了个高冷男,指责她盗国宝,妄想四海商行取她代之握草,也不看姑奶奶是谁姑奶奶乃排雷野战队王牌军医魂穿挽起袖子,本想与他大斗一场可是,可是……不对劲也世人眼中冷面修罗男,为何对她独展笑颜,耍尽流氓一言不合还亲上……哟嗬,这男人不仅貌倾天下,还有一吊炸了天的身份……她顾沉舟捡到宝了那块宝说:“人若欺你,千刀凌迟,众生践你,杀尽斩尽。”纤细指头戳宝眉心,“人若辱你,一剑封喉,众生犯你,血染五洲,荡平天下,再随老娘回家种田。”
  • Lyrical Poems

    Lyrical Poem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