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51700000030

第30章 评论篇(7)

有人说,新闻是易碎品。那广播新闻更是转瞬即逝。广播稿播出以后,只是电台内部印为数不多的“稿选”,听者就不能再重读、再品味、再研析了。这是令人遗憾的,可以说是精神产品的一大损失。我们的广播记者(包括电视记者)到了一定的时候,文章达到较高水准了,把自己那些耐压的有生命力的作品选一选,编辑出版,或由单位组织、按新闻品种分类选编出版专集,这有利于精神产品传播、流传,为新闻宝库中不断充实新闻精品,增添反映新闻规律的新的理论武器,对我们广播新闻事业的建设和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同时,对那种“新闻无学”、“广播无学”、“广播无术”的论调,也是一个有力的回答。

在未读书稿以前,志生让我写点东西,我欣然应允了。原来我想就志生的成功之路作一些探讨。但是我拜读了书稿之后,觉得自己想说的一些话,他在几篇文章中都谈到了,而且远比我要说的全面、系统、深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编辑部对志生的几篇佳作和他的每一个大的进步,都有热情的鼓励和中肯精辟的评说,我就没多少可说的了。像志生这样做新闻工作以前,没进过大学门,怎样在中央电台这样重要的岗位上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在人才济济的地方能够脱颖而出,确实难能可贵,个中酸甜苦辣、成败得失,都有生动、详尽的阐述。我相信,读者读了这部作品,对如何做一个合格的人民记者、德艺双馨的优秀记者,必能找到明晰的答案。

有人曾经问我,你做新闻工作几十年,对当记者体会最深的是什么?我说,要当一名好的记者,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勤奋。懒人当不了记者,更成不了好记者。志生对自己要求很严,定的标准很高。他积极倡导做学者型的记者,并且以新闻界的先驱和当代那些学者型的“大手笔”、名记者作为学习的榜样。他认为,这些标杆并非不可靠近。怎样一步一步地向他们学习、接近?最主要的是靠自己的勤勉学习,刻苦扎实地磨练。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年年磨一剑,年年月月拿出硬头货”。他要求自己写一稿进一步。他说:“记者写稿,每次都有点新花样,自己跟别人不一样,自己跟自己不一样,这次同上次不一样,慢慢地就提高了。”他主张,就是要用自己的毅力、耐心和坚韧不拔的精神,超越自我,超越他人。他就是这样做的。即使自己已经小有成就了,仍然兢兢业业,丝毫不松劲、不懈怠。他有句富于哲理性的格言:“在强手面前不小看自己,在群众面前不大看自己,在编辑面前不迁就自己。”总而言之,志生的成功,靠的一个“勤”字,勤学、勤问、勤跑、勤写、勤想。勤,是他到达成功彼岸的航船。

那么,他这条航船的动力是什么?纵观志生的实践及实践的成果——这部书稿,我认为,那就是一个国家电台记者的政治责任感、神圣使命感和爱岗敬业的精神。他有两个座右铭,一个是德国诗人席勒的话:“一个诗人的人格如果不比他的诗伟大,他的诗必将被人们所不齿。”另一个是我国著名记者商恺的话:“笔有千钧力,胸无半点尘。”用以策励自己不断加强党性修养,恪守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从而能够摆脱名缰利索的羁绊,抵御金钱物欲的诱惑,始终执著地致力于他一生钟爱的广播事业。不去做炒股票、拉广告、会上泡的所谓一、二、三等记者,甘愿当踏踏实实钻业务、埋头苦干写报道的所谓四等记者。

说起志生进步比较快的时候,人们都认为除了勤奋以外,就是谦虚。无论是他的领导,还是他的同事、朋友,凡是同他打过交道的人,几乎众口一词:他虚心好学。他向同行学习,向群众学习,向通讯员学习,更向那些他采访过的先进人物学习。学习他们爱岗敬业、开拓进取、不懈追求的精神,学习他们公而忘私、廉洁自律、克己奉公的道德情操,学习他们的一切优良品质,使自己的思想境界不断升华。这是他汲之不竭的动力源泉。熟悉志生的人都不难发现,在他身上可以明显地看到有他采写过的模范人物的影子。

阅读这部书稿,看到志生自学成功,我想向那些没能升入大学的中青年朋友说几句话。就我们国家经济状况和教育事业发展水平而言,能够进大学深造的人数很少,绝大部分人要靠自学成才。无数事实证明,只要肯下苦功,干一行爱一行,坚持不懈,边干边学,无论干哪一行,都能有所作为,都能有出息。在这部书中,就有几位志生满怀深情颂扬过的自学成才的拔尖人物:玉田县刘晋朝原来是初中毕业的学徒工,由于刻苦钻研技术,成了本厂的技术能手、技术副厂长,他研制的一种新磨床获省科技进步奖;文安县安里屯的苏志英,只上过四年小学,他刻苦攻关,百折不挠,研究成功“冷拉方钢一次成型新工艺”,获世界发明博览会金奖;诗人旭宇自学书法,走遍全国各地观摩碑林,有时练起字来竟忘记吃饭,经过多年勤学苦练,终于形成自己的风格,在书法界独树一帜,他的作品被国内外收藏;公社副书记张永祥为研究书画装裱技艺,弃“官”为民,过了十多年乞丐般的生活,历尽艰辛,终于研究成功“书画装裱工艺方法”等六项专利,结束了中国传统装裱效率低、耗费大、易霉变的历史,被专家称为“我国装裱业的一次飞跃”。这样的典型还有许多,不再一一列举。总归一句话:自学成才之路,无比宽广,前途无量。

§§§第十六节学习老模范人生高境界

——读罗凤清同志《忆父亲罗发龙》

早就听说叶榛同志的老岳父是位劳动模范,但是,对这位老人的模范事迹,却一无所知。我有幸读到老叶的老伴罗凤清同志写的《忆父亲罗发龙》回忆录,才对这位敬仰已久的老模范有了认识。

这本回忆录,用朴素无华的语言,把自己的所知所感像拉家常似的娓娓道来。因为老人有过硬的模范事迹,有崇高的精神境界,而老人前半生走过的路又是那样艰辛坎坷,读了非常感人。记得,上个世纪60年代,《河北日报》在报道遵化县沙石峪的全国劳动模范张贵顺时,曾经提出“给后代留下什么”的课题。我认为,罗发龙老人没有给后代留下多少物质财富,却留下了一笔极可宝贵的精神财富。这财富,就是老人一生的言行所体现出来的,反映共产党人优秀本质的浩然正气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罗凤清同志不顾年迈腿脚不便,去老人工作过的工厂查档案,到《河北日报》资料室翻阅当年报道老人模范事迹的报纸,历时数月,写出这本篇幅不太长,但分量却很重的回忆录。并动员儿孙辈打印、校对、装订成书。她做了一件大好事,功德无量。这样,就使得发龙老人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得以保存和继承。罗发龙老人不只是罗家一家的,他是全省人民的,也是全国人民的。他留下的精神财富,也是全体人民的、是全社会的,让我们大家共享。因此,我作为河北人民的一分子,向罗凤清同志表示敬意和感谢。

《忆父亲罗发龙》这本书我读了多遍(读过原稿、打印稿、书本),越读越觉得内涵丰富,越读越觉得罗发龙老人的事迹非常突出,有许多独特之处。对老人的一生可以用两把尺子来量。一把是纵向尺子量一生,老人的事迹是一贯的:他11次被评为市级劳动模范,1次被评为市特等劳动模范,5次被评为省劳动模范或先进工作者,而且是全国粮食系统的劳动模范,直到老人84岁高龄还作为特邀代表出席省劳动模范代表大会,几十年如一日,这是非常不容易的;一把是横向尺子量各个方面:从他对事业、对工作,到为人处事,对待家庭,对子孙后代,他做得都十分出色。总之,是既一贯,又全面。“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看,罗发龙老人的人品几乎达到了完美的境界。无论是做人、做事,还是做官,老人都堪称典范。对这样的老人,要向他学习的东西很多。我个人把握了以下几个重点:

一是学习他的世事洞明,远见卓识。

在重大历史关头,老人把握住了正确的人生方向。保定解放前夕,他从业的私人面粉厂的老板动员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随南逃的国民党军队撤往河南。老人经过深思熟虑,凭着他对国共两党的认识和对时局的分析,毅然决定留下。这一抉择,关系到老人后半生,也关系到全家人的命运。

二是学习他的爱岗敬业,鞠躬尽瘁。

保定解放后,老人从业的面粉厂被国家收买过来,成了国营企业。老人也就成了工厂的主人,他把工厂看成自己的家。生产中的难题,就是他攻关的重点。他多次改革机器设备,使面粉生产的效率和质量不断提高,创造了一个又一个骄人的业绩。特别难能可贵的是在极端困难的“文化大革命”中,在保定这个重灾区,几乎所有工厂都停产了,但是面粉厂的生产一天也没有停过。这与老人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就是他被揪斗、被游街时,想的也是工厂的生产。他催促造反派们快走,早游完街好早点回厂生产。到了退休的年龄,因工厂离不开他,经上级批准,他超期服役,直到76岁高龄才离开工作岗位。老人去世前,嘱咐家人,送他去火葬场的灵车要从面粉厂门前经过,再最后“看一看”自己深爱的工厂。真是心系工厂,魂系工厂,读到这里,我被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三是学习他的廉洁奉公,一尘不染。

发龙老人不仅是工厂的技术负责人,也是厂的领导成员,还是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但是,他始终以普通劳动者的姿态出现。工厂规定,他的办公室的杂务由工人负责,他不要。扫地、打水都自己动手。

平时,家里需要个钉子,老人都不肯从工厂捎带回一两颗。在三年经济困难时期,全国大饥荒,罗发龙老人的家人也一样挨饿。但是,身为面粉厂的技师,连一两“飞面”也不肯往家里拿。真可谓“两袖清风,一尘不染”。对于工资待遇,发龙老人从不计较。从1948年起,保定新中国面粉厂就是国营企业了,他退休后应该享受离休待遇。但是,工厂按退休给他办的手续,他知道这不合理,也不去找。他就是这样淡泊名利,豁达大度。直到1988年,保定市委组织部才通知面粉厂,罗发龙应为离休干部。但是,遗憾的是这时老人已经辞世,不能享受这种待遇了。

四是学习他关爱他人,广施恩惠。

发龙老人的工资收入不算低,但是,他自己和家里生活特别节俭。节省出来的钱都接济了别人。他有一片爱心,总是把关爱和温暖送给别人。他既关心自己的亲朋、同事,也帮自己子女的同学。凡是有困难需要他帮助的,只要被他知道了,总是尽力而为,为之排忧解难。工厂有位工人失业了,想回家另谋生路,罗老给他筹措路费。解放前,有位工人有文化、有技术,对机械也颇有研究。但他不愿忍受工厂霸头的欺压,一气之下,离开保定去了南京面粉厂。到那里不久,因患肺结核,不幸早逝。他的妻子没有工作,还带着个一岁的男孩,生活很困难。罗老就时常给寄生活费,直到这个小孩长大成人,有了工作。罗老大女儿一个同学的哥哥考上东北的一所重点大学,因家境困难,离开学的日子已近,上学的费用还没能凑齐。罗老就变卖了家中的物品,把钱送过去。女儿的一个同学家在农村,生活比较困难。但是,越渴越吃盐。放暑假时,把存放在校舍的被褥丢失了。发龙老人让女儿把自己家的被褥拿去。像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毛泽东同志说:“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罗发龙老人就是做了一辈子好事的人。

五是学习他的忠孝两全,教子有方。

罗发龙老人不仅在工作中是模范,他在家里,在各个方面,也都很周到,很优秀,处处是模范。对老人,他非常孝顺,是母亲的好儿子,岳母的好女婿;对妻子,他体贴照顾,是个好丈夫;对儿女,精心培养,言传身教,他是个好父亲。

我特佩服和赞赏罗发龙教育子女的几点做法:第一,他教育子女把做人放在首要位置,教育他们要做老实人,处事要公平公正,要听党的话,跟党走,是党员的要时刻不忘自己是个党员,要有党性,不要有私心;第二,必须有一技之长,为人民服务就要有为人民服务的本领;第三,要肯吃苦,他总是支持儿女积极地到艰苦的地方去锻炼、去摔打;第四,要把国家的需要看成自己的前途,好儿女志在四方。

由于老人的谆谆教诲,加上党团组织的培养教育,他的儿女都学有专长、事业有成。有的是业务骨干,有的担任了一定的领导职务,有的成了专家教授。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比较突出的成绩。这是可以告慰罗发龙老人的,老模范后继有人。

同类推荐
  • 单读(11-15)

    单读(11-15)

    用全新的视角和文体看世界。中国青年一代公共知识分子的声音。中国公共社会中清新而令人尊敬的声音。本系列收录《单读》第11辑至第15辑,主题分别为联结/断裂、创造力之死、消失的作家、世界的水手、我们的黄金时代。
  • 恭王府文评(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恭王府文评(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恭王府文评》是一本散杂文作品集,作者是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外文学研究员郑恩波。《恭王府文评》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收集了作者关于新中国文学目前是一位才华横溢的人物刘绍棠的文学作品和点评文字;第二部分主要收集了作者关于一些诗词作品的感悟、对阿尔巴尼亚文学、电影,以及卡达莱、高莽、张抗抗、范承祚等人述、文学艺术的浅评;第三部分主要辑录了作者曾经为自己作品和友人作品做过的序言、前言等文章。
  • 心事浩茫连广宇:作家“文心”窥探

    心事浩茫连广宇:作家“文心”窥探

    《心事浩茫连广宇——作家“文心”窥探》从宏观到微观、从理论到创作、从作家到读者,以广义与狭义的心理分析为主要视角,对中外作家尤其是中国现代作家,结合其文学文本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得出了不少耐人寻味的论断。既从世界学术视野关注“五四”以来文学现象所蕴含的生命意识、文化心理,也密切关注具体作家创作心理以及文本潜蕴的意识、无意识内容,还努力从文学实践层面向理论层面拓展,致力于相关理论问题的思考及“文艺性学”的建构。作者秉承“古今中外化成现代”的学术理念,坚持“大现代”的人文立场和实事求是的学术态度,长期追索并严肃认真地探讨不同层面人性包括本能与文学的复杂关联。同时注重结合当代实际人生体验和当代学术思潮来审视历史上的作家作品及读者所容涵的心理世界。由此体现出强烈的“当下关怀”或学术当代性。
  • 第十二夜

    第十二夜

    《第十二夜》是莎士比亚早期喜剧创作的终结。这部作品以抒情的笔调,浪漫喜剧的形式,再次讴歌了人文主义对爱情和友谊的美好理想,表现了生活之美、爱情之美。
  • 其实你就是人物

    其实你就是人物

    有一个词叫“缘份”,有一个词叫“机会”。前一个词很中国,很自圆地说。任何事情,成了叫发,缘分,不成叫无缘。后一个词永远很酷酷地走来,对,如果这个词具象的话,也许是用一半的头发遮住一只眼睛那样的?一副我是机会我怕谁的牛样。谁都希望得到他的眷顾,他的青睐,他才是偶像,是大众情人。明星明星,明天指不定是不是星。而机会,是人们永远要追逐永远拥有的。
热门推荐
  • 异界之冥府军团

    异界之冥府军团

    一场车祸,造就了实力强悍的死灵君主。明争暗斗的国之政治,血雨腥风的残酷战争,泯灭的人性。生命的价值何在,得到的友情,我不愿意失去,哪怕面对的是整个大陆,也会扞卫!
  • 平南匪事

    平南匪事

    在鬼王山这方圆百里的山坳子,刀客丁七算是个异数。在刀尖上过活的人,大多数刀客都三五成群地结成一伙,好有个照应,可丁七却从不和人掺和,也不像别的刀客一样狂嫖滥赌。更奇地是,丁七做刀客十余年来,手下很少沾血,更别说带命债了。加上丁七与各山头的会首、龙头都有往来,因此,虽是独身一人做买卖,倒也做得顺畅。腊月二十七这天,丁七起了个早,挑着他那副做幌子用的剃头担子,早早地进了山,准备做完今年最后一单生意,好好地过个年。
  • 你过来我不打死你

    你过来我不打死你

    这世上最憋屈的一件事,无非是一男一女躺在一张床上睡了一夜,什么屁事都没发生,结果却被两家父母逼着结婚。
  • 逆时光邂逅向先生

    逆时光邂逅向先生

    传闻暗夜集团总裁向夜钧不近女色!?那在学校门口把她这个小乞丐捡回家,洗白白?这是要杀要剐?重生前,枭沐晴被伪闺蜜和某贱男洗脑故意增肥到200斤,为了躲避向夜钧的亲近,誓死保住了清白却惨遭背叛。
  • 我的万界聊天群

    我的万界聊天群

    阴差阳错之下,杜若飞进入了一个奇葩聊天群。什么?这个群里都是各个界面的大能?什么?这个群里泡面可以换古董?辣条可以换修炼功法,丹药,武器?要不要这么爽?
  • 恶魔少爷超级暖

    恶魔少爷超级暖

    不知道自己已经招惹了恶魔的沐夕暖离开大厦之后,便回到家换了一身衣服,这才去医院看望奶奶。……
  • 儿童人格形成及培养(阿德勒心理学经典)

    儿童人格形成及培养(阿德勒心理学经典)

    孩子在成长过程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自卑、孤僻、怕被忽视、逃学、闹事……如何帮助孩子培养健全的人格,更顺利地成长?阿德勒着眼于帮助孩子塑造健全的人格,提出了一套全新的教育理念。他主张,要用正确的方法,培养孩子独立、自信、勇敢的个人品质,以及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父母和老师在激发孩子的思想及潜能方面,应尽可能避免因受到干扰就放弃,而是要倾尽所能地继续帮助孩子,使他们获得勇气和信念。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繁星灿絮尽

    繁星灿絮尽

    我一直以为真正的世界就是我所存在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上渺小的我会努力拼搏,会百折不挠,但是我终究是平凡的。如果哪天我真的死去了,就像大海少了一滴水,无波无涟。事实告诉我,不要妄自菲薄,不要轻视自己的重要性。也许你就像那蝴蝶,历史的走向也许就是因为你。
  • 我成了地下城BOSS

    我成了地下城BOSS

    洛特发现他一穿越就干掉了一只地下城BOSS。魔物们以为他成了恶魔领主,要过来祝贺伺机抢夺地盘。亲族们以为他成了恶魔领主,要过来讨伐顺便抢夺地盘。而刚经历过大战身负重伤的洛特无力再战。于是他召唤出了一支史上最凶猛的护卫军团——玩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