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51700000029

第29章 评论篇(6)

(三)勤于思索,肯于学习,广辟新闻线索来源,不断拓宽知识领域。人们常说,记者要当“万金油”。就是说记者知识面要宽,凡事都懂一点,这样才能做到嗅觉敏锐,“新闻鼻子”灵,但记者也要掌握专业知识,这样才能写出准确有深度的报道来。《“隔海合作”花果满枝——湖南大学庾建设和台北陈明博两教授攻数学难题共写论文8篇》的作者刘爱民,为了准确把握报道分寸,先后十几次到湖南大学及省有关部门走访,还详细研究了近年大陆与台湾在科技领域方面的关系及其报道,最后才落笔成稿。《地球生来就这么大吗?》的作者艾风在接触到杨槐和他的理论后,就敏锐地感到这是一条重要新闻,于是数次和杨交谈,了解了杨的理论概貌和杨本人的身世、自学情况,翻阅、研读了杨槐写的论文,以及他发表的学术文章,并参看了有关“板块学”的书籍,获得了大量材料和知识。为了把这一专业性极强的科技新闻写得通俗易懂、形象生动,引起读者兴趣,作者在选择叙事角度、遣词造句等方面下功夫,先后五易其稿。在获奖作品中,像这样精心写作几易其稿的很多。

最后,综析这些获奖作品,还有一件令人欣喜的幕后新闻:仅据我们所知,有数篇获奖作品是总编辑、副总编辑和编委写的。获消息一等奖的《“老乡”联“老外”;老乡“变”老外》的作者,一位是总编辑、一位是副总编辑、一位是编委委员;获消息三等奖的《把广西推向世界,让世界了解广西》的作者是总编辑;获通讯二等奖的《大江隔断了什么?》的作者中也有一位副总编辑。这只是我们认识的几位老总,其他报社的领导所写的,还可能有。我们指明这一点的意思是赞许报社主要领导同志动手写稿,立意向他们学习。望各报的领导都以此共勉。祝愿以后历届评选优秀新闻作品时,有更多的老总们的作品参评获奖。

这本书是首届评选的果实。今后将逐年辑印,愿它版本、规格,规范系列起来,以便于收藏。此册如有遗漏和错误,待下届本补充更正。

§§§第十四节个人和时代的“脚印”

20多年来,储瑞耕同志在全国报刊上发表了多种体裁的作品(主要是杂文和言论)1100余篇。过去,他的作品虽然不断地被收入《中国新文艺大系1976—1982·杂文集》、《全国青年杂文选》、《杂文创作百家谈》、各地出版的杂文集和其他读本乃至中央电大文科教材、中学语文课本,却一直未能独自结集出版。这次江苏文艺出版社和香港轩辕出版社慧眼识珠,联袂出版这本“文集”,确乎要说是做了一件大好事。瑞耕幸甚,《河北日报》幸甚,杂文事业幸甚!

对于文学艺术、对于精神产品的生产,中共河北省委提出了一个口号,叫做“人才抓尖子,作品抓拳头”。我们编辑这本书时,遵循了这一指示精神,在储瑞耕的1100多篇作品中,拔了又拔,选了又选,挑出每个时期、每个历史阶段各类作品的代表和精粹之作400余篇,力求打出一个“拳头”。作为“卖瓜”的“王婆”,我们颇有几分自信。当然,它究竟够不够得上“拳头”、是不是拳头,尚待广大读者和杂文界诸公来评判。

出这样一本“文集”,储瑞耕让我这样一个只是杂文爱好者、在杂文方面无所成就的无名之辈来写后记。他的理由,一是我与他在一起工作已近20年,对他的为人、为文都知之甚深;其二,这次我又参与了本书的编辑工作,通读了全部文稿,可谓“有发言权”。从这件事情上,也可以看出他讲求实际,不拘一格的为人风格。

谈到和瑞耕的交往,也可以说颇有缘分。我与他于1973年、1974年先后到中共河北省委宣传部工作。1984年他参与筹创《杂文报》——这个广大杂文作者和爱好者的宠儿的诞生,我是“接生婆”之一;《杂文报》取得成就时,我与他们一起共享过欢悦;他们在工作中遇到困难时,我为他们打气鼓劲;他们遇到波折时,我同他们一起总结经验教训。1988年以后,我俩又都到了河北日报社,有些重大活动、重要会议一起参加,他的有些作品的孕育出世,我知道根由底里;1990年10月他去北京安贞医院接受心脏手术,我受编委会委派去那里“坐镇”,在那里同瑞耕的贤内助鞠玉芳等一起共同度过了那揪心的日日夜夜!

综观“文集”的全书,正如我们的总编辑所言:“储瑞耕在追求开创当代杂文的一种新风,他把这新风加劲吹进报纸的言论领域。”他在我们给他提供的阵地“杨柳青”专栏里发表的作品,运用杂文体,有强烈的新闻性,不钻故纸堆,不掉书袋,从生活中挖掘主题,把新闻与杂文紧密融为一体。

对于杂文与言论(时评)的创作方法,储瑞耕有个观点:杂文“时评化”则杂文死,时评“杂文化”则时评活。这话颇为大胆,且很中肯。

储瑞耕的杂文,天上地下,古今中外,信手拈来,引经据典,嬉笑怒骂,皆成文章。其言论也带着这风格特点。他最反对以教训人的姿态出现,而总是努力把“头头是道”蕴含于“娓娓而谈”之中;个人的署名文章标题,从来不用“要……”“必须……”,有时编者把他的标题改成那种样式,他总写信或打电话向有关同志申明自己的看法,主要是“我哪有资格要读者这样那样呢?”即使是写社论和本报评论员等“官方”言论,他也尽量避免使用诸如“要……”“必须……”等等字眼。

储瑞耕的杂文和言论,主题常常是重大的、严肃的,可他却总是用浅显、平实而生动的事例作由头来引起读者的兴味,又尽力把文章写得生动活泼,幽默风趣,深入浅出,引人入胜。他努力从现实生活中撷取一片又一片带着露珠的鲜花和绿叶,编织成理性的花环再奉献给广大读者。所以,他的文章就使人感到不是生硬死板,强加于人,而是既有道理,又有亲切感,宜于入耳入脑入心。

这恐怕正是我们时下相当一部分杂文和言论所欠缺的吧。

选入本书的是1978—1992年的作品。这个时期是不平凡的。我们国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纵观瑞耕这些作品,贯穿着一条红线就是:坚信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解放思想,团结一致,大胆实践,实事求是,正确对待成绩与困难,鼓实劲干实事,脚踏实地一步步前进。仅从1992年邓小平发表南巡谈话,中共中央召开政治局全体会议以后,“杨柳青”专栏以《谈“河北要大胆地朝前走”》为总题目,连续发表15篇文章,即可窥见一斑。对于“文集”的内容,我不想再多做介绍了。只是想和读者一道探索一下储瑞耕所以能有如此令人瞩目的成就,奥秘在哪里?

读了全部文稿,给我的强烈印象就是:风格即是人,文如其人。读储瑞耕的文章,就可以听他他心跳的声音,有一种炽热的感情在感染你。这又让我想起鲁迅先生“从血管里喷出的是血”的名言。储瑞耕有篇讲话的题目就是《做人·做思想家·做杂文》。他最崇拜两位伟人:一是列宁,一是鲁迅。对于他学习列宁这位伟大的革命家、理论家、思想家,在他的思想上、作品上体现出来的一个是辩证法,一个是幽默感。对于学习鲁迅,储瑞耕在他参与创办的《杂文报》办报宗旨中开宗明义第一条就是“继承鲁迅杂文传统”。他在《关于时下杂文——与友人对话》中说:“学习、继承先生杂文中体现出来的鲜明的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立场,强烈的正义感和爱憎分明敏锐深邃的分析目光,过人的对社会的透视能力,博大精深的学识,高超的文学艺术水平。”鲁迅先生所以能有广博精深的学识和高超的文学艺术水平,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来学习和做学问。储瑞耕学鲁迅,在这一点上最突出,他的刻苦精神,拼搏精神,凡是熟悉他的人无不由衷钦佩。仅就写日记来说,他从读初中一年级开始,至今已33年多,持之以恒,从不间断,实在难能可贵。写日记,不仅锻炼了他的毅力,也磨砺了思想和运用文字的能力。储瑞耕成功的奥秘就是勤奋,他的业余时间,都用到读书和写作上了。甩扑克、玩麻将等均与他无缘。“人总是要有点精神的”。《河北日报》的不少同志说,储瑞耕靠的是精神支持。若换别人,患那么严重的心脏病,做过那么大的手术,就不一定能像他那样坚持拼搏,这话一点不假。在北京做手术的前一天晚上,医生为让他能够睡好觉,休息好,以配合手术,给了他大剂量的安眠药,可是他没吃,仍和往常一样睡得那样踏实。这一点,我想寻常人难以做到。

对于储瑞耕这样有作为的杂文和评论作家,如何能让他更加成熟、能够更好地施展才华?良好的客观环境也是不可少的。《河北日报》编委会从各个方面给他创造条件,比如,为了让他能多接触实际,省里有大的政治经济活动,有些重要的会议,我们宣扬重大的典型,尽可能让他参加;他担任着总编室副主任职务,但我们不让他管具体事务,而且不坐班,保护他的身体是原因之一,但也有意使他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到下边去跑和写东西;为他提供“用武之地”,在一版开辟署名“杨柳青”专栏;他写出的言论,减少编辑环节,直接由主要负责同志处理,这样既增强时效,更主要的是有利于形成和保持他本人的风格。

我这篇后记的题目是《个人和时代的“脚印”》,在本文结束的时候,我想引用瑞耕在《〈脚印文存〉序》中的一些话,他说:“脚印,首先是个人的,倘若自己脚不着地,不向前一步步行进,也就没有脚印。尽管其中会有不少不成熟,不少肤浅,不少幼稚,不少可笑,乃至不少歪脚印,然而,它们毕竟是过来的个人历史的真实。”“脚印,同时又是时代的。正如六七十年代写不出八十年代的作品一样,八十年代写的作品也就不同于六七十年代。我把1967—1977年的《脚印文存》加了一个标题,叫做《荒唐集》。因为那年代是荒唐的。”“但是,我有一千条理由,要求自己随着时代的进步,有所进步。回望我八十年代的‘脚印’,有可以自慰的地方,我满腔热忱地面对中国的改革,面对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面对生活,坚持笔耕,不敢懈怠。有些许文字,对时代的进步,敲了边鼓,或多或少地起了积极作用。”

这不是一个很好的总结吗?

§§§第十五节业精于勤

刘志生多年汗水和心血结晶的160篇作品,即将结集出版了。作为他的老乡、挚友和同行,我的心情异常喜悦。我向他祝贺。我与志生文交30多个年头。他调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也20多年了。我是广播的热心听众,多年来,早晨的《新闻和报纸摘要》我几乎天天听,《全国新闻联播》和其他专题节目也时常收听。对志生稿件的播出,我格外关注。尽管如此,他的许多报道我仍未听到。他在报刊上发表的文章,多数也未读到。这次,我作为第一读者,从头至尾仔细读了全部书稿,真让我吃惊不小。我暗自思忖,好一个平时不声不响的刘志生,你要“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啊!

何出此言?

我读完全部文稿,有三个“没料到”:一没料到,他竟然发表了这么多的作品,而且有相当数量的篇章获奖或受到广泛好评;二没料到,他的作品品种这么齐全,消息、文字通讯、录音通讯、述评、杂谈、对话、调查报告、新闻理论文章,应有尽有,广播宣传的“十八般兵器”,适宜哪种形式,就用哪种形式,而且是那样得心应手;三没料到,他所写的稿件,内容十分广泛,可以说涉及到各行各业,“两个文明建设”无所不包。当然,主导的还是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的新鲜经验和成果,讴歌英雄模范和先进群体,颂扬社会主义的道德风尚和新生事物,关注社会热点和工作难点,当党的耳目和人民的喉舌。同时,还有他多年新闻工作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探讨。

毋庸讳言,作为党的新闻工作者,每个时期,都要围绕党的中心工作来宣传,所写的稿件,必然带有时代的印记。志生这部文集所收的作品,是从他业余写作时发表的处女作开始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的作品,多少都带有那个历史阶段的烙印。为了看到他走过的脚印,看出他如何逐步走向成熟,还是适当选收了若干篇那一时期有代表性的作品。

同类推荐
  • 河边升起炊烟

    河边升起炊烟

    本书以作者的故乡枫林村为书写对象,以大视角、长卷的方式来表现江西上饶北部一个两千余人口的村庄故事。作者从环境、情感、生老病死等各个角度讲述了人与自然、人与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描绘了一幅天人合一的和谐乡村图景。
  • 敌营十八年

    敌营十八年

    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九日,古都北平,风和日丽,艳阳高照。上午九时,一辆黑色伏尔加小轿车悄然无声地驶进新华门,在一栋古色古香的房子前停了下来,从车上走下一位一身戎装的青年。“哦,时雨同志,好精神啊!”中国共产党的第二号人物——中共中央五大书记之一、中央军委副主席刘少奇紧紧握着这位身材高大、姿容英俊的青年人的手,感慨不已道,“我在中央北方局当书记和在新四军当政委时,经常得到你的重要情报。每次你都干得很出色。我曾对陈老总说过,你一个人顶三个师。在敌人心脏整整战斗了十八年,今日得以凯旋,这可不是简单的事,我看是个奇迹。
  • 到城里去

    到城里去

    父亲十五岁那年,被爷爷送到温州城里,拜一个做铜器锡器的师傅做学徒。父亲的老家,在乐清北白象镇前黄村。以现在的距离算,到温州城三十来公里路。开上车,上了温州大桥过瓯江,上高速路,抽一两枝烟的工夫就到。当年那个时候,交通不便,这点路程走起来很费工夫。父亲从村里动身算起,走到温州城东门外的船埠头,没有一天是走不到的。那时,父亲挑了一副担子,前边一只木箱,后边一只笸箩;木箱里放换洗的衣服,笸箩里放一只鸡和一个猪头。鸡和猪头是拜师傅用的。父亲穿着一身簇新的衣服。爷爷腋下夹着一双布鞋,赤着脚走路。
  • 乐土

    乐土

    本诗集有6部分组成,分别是行者、如来、裂心、囚岛、目黑、乐土。他试图在昏暗中撕开一条通往纯粹的路,在这里,时光已经失去了意义,后现代的物质表象随手拈来,解构的是一个个微喜、微惘、微碎的个体精神世界。?叶冠的诗歌,不人云亦云,他注重新的表达,对语言的拿捏、把握恰当,他也尝试新的思路,标题较独特。?作者的绘画功底也不错,书中配有不少自画图,简洁明了,富有深意。
  • 梁遇春散文:泪与笑

    梁遇春散文:泪与笑

    梁遇春的散文写的是琐事,但琐事中有性情,有智慧;谈的虽然芜杂,但芜杂中有脉络,有章法。现代作家废名评说梁遇春玲珑多态的散文,称他“酝酿了一个好气势”,讲得相当漂亮,相当贴切,不温不火。本书收录了梁遇春的多篇精美散文,展现他艳若昙花般的一生。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可读性和收藏价值。
热门推荐
  • 双眼皮

    双眼皮

    开学第一天,冯煦就发现林素那双东方女人特有的丹凤吊梢眼,竟变成了双眼皮大眼睛,他带着略微夸张的表情惊叹道,咦!一个假期不见,变成大美女啦!林素怔了怔,冷冷一笑,什么意思?林素的神经正处于高度敏感期,说话有些冲,因为这个假期,她的丈夫张西凯正和她闹离婚。准确地说,应该是一周前,张西凯留下一纸离婚协议书,拖着拉杆箱,搬出了他们共同生活了七年的家,和林素分居了。冯煦似不知情,在林素脸上细细端详了一番,点了点胖大的脑袋,追加了一句,嗯,是眼睛变大了。
  • 王妃她美颜无敌

    王妃她美颜无敌

    我爱你,你骗我,厌我,残害我。重生归来,骗你,残害你又如何?饮鸠止渴关我什么事?睿王爷求见,不见,渣男……太子殿下撒狗粮,我来帮你……
  • 权力意志与永恒轮回(译文经典)

    权力意志与永恒轮回(译文经典)

    尼采是一个在中国广为人知而又知之不多、颇具争议性的哲学家,有着独特的生活经历和思想特点。他是大学教授,然而他否定其他兢兢业业从事教育的教授的工作;他是哲学家,但他异常起劲地反对出现在他以前的诸家哲学;他与传统辩驳,却同时也成为传统的一部分。编者君特·沃尔法特是国际著名的尼采研究专家,他不按体系,而是严格按照年代,从考订版(KSA)第7卷至第13卷5000页尼采遗稿中选编出这部作品。选编的第一条原则是,特别重视尼采哲学涉及“意志”“权力意志”“永恒轮回”“虚无主义”等关键词的文章段落;尼采人生道路上所接触过的重要人物,如叔本华和瓦格纳;还有尼采经常思考的问题诸如古希腊罗马文化、基督教、艺术和道德等。选编的第二条原则是尽力追求客观,甚至呈现出一种批判性阅读的视角。阅读这部哲学遗稿就好比在欣赏“一个知识分子写的日记”。沃尔法特研究尼采思想所得亦附文后。阅读这本书能看到最真实的尼采,更能使我们具体、直观、不受约束地理解尼采的“实验哲学”精神,对于尼采哲学的初入门者和研究者而言,都是上佳读本。
  • 隐谍

    隐谍

    这是个混乱的时代,也是个充满传奇的时代。越是无所顾忌,越让人相信这不是骗局,越是明目张胆,越不会露出马脚。冯怒经常说:绝境是给自己定下一个万难达到的目的所必须付出的代价,这种不可饶恕的罪是一个堕落或邪恶的人永远不会犯的。冯怒也知道,背叛朋友的人是不会有善终的,经常与死神游戏的人终有一天会被拉入地狱的深潭,死亡是路过的生命,生活是在路上的死亡。
  • 副业修个仙

    副业修个仙

    别人穿越获得金手指,系统什么的,不过苏詹却获得了一个无所不能的八卦炉,从此便走上了疯狂捞钱的道路,顺便再修个仙。苏詹:“我有万界资源,可否得长生?”
  • 和一只蚊子较上了劲

    和一只蚊子较上了劲

    一只蚊子幽灵般地介入了我的生活,起初我并不是很介意,直到它让我的生活变得杂乱无章后,才引起了我的重视。我是个职业诗人,已经出过八本诗集了,尽管都是自费出版的,让我倒贴了许多印刷费,但这并不影响我在这座城市的知名度。大家都知道我的大名叫郎一豪,笔名一嚎。我觉得自己就是一头孤独的城市狼,企图通过一声声干嚎把人们从欲望中唤醒。刚开始,写诗只是我的业余爱好,我的职业曾经是银行职员,在营业部数钱的那种。渐渐的,我发现数钱和写诗是两种非常犯冲的行当——数钱扼杀了我许多诗的灵感。
  • 最是人间不值得

    最是人间不值得

    顾暖以为,苏亦程带给自己的只有幸福甜蜜,直到最后,她才知道,她的一切不幸,都是因为他——而她身后却是一直默默爱着她的陆凉。“顾暖,只要你转身,我一直在原地等你。”帝都只手遮天的太子爷,竟然为了顾暖,扮穷,装怂,多年的等待,终于抱得美人归。
  • 数码暴龙之棋国领域

    数码暴龙之棋国领域

    主角有点傻,不智障,不圣母。女主单留姬。剧情魔改驯兽之王。剧情进度慢,而且本作者还水章节蛤蛤蛤蛤蛤蛤………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八大菩萨曼荼罗经

    八大菩萨曼荼罗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