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550700000003

第3章 前言

“有恩典,但不完全”,这是自奥古斯丁(St.Augustine)以降西方哲学思想史的一条主导性纲领。它不仅主导了基督教思想史关于恩典和自由的阐释进路,而且构成“神正论”和“人义论”彼此呼应与互动的逻辑,也构成中世纪哲学对近现代哲学产生巨大道德影响力的本源问题域。中世纪哲学的合法性首先在于其道德性。中世纪道德哲学之所以可以得到阐释,并且可以被有效阐释,均基于“有恩典,但不完全”这一纲领。

“有恩典,但不完全”,是中世纪哲学的内在思想机制。“有恩典”,这是基督教的确然信仰,作为基督教信仰法则保障了基督教的基本原则——上帝的正义。同样,恩典“不完全”,不但表明,实现上帝的恩典是人这一上帝肖像之受造物永恒不懈的努力目标,而且有助于最大限度地阐释人的在世责任。

对这条纲领做出哲学阐释的首推奥古斯丁。他在论述原罪时指出,上帝赋予人行善的自由意志和认识的理性,但上帝并没有赋予人不可能犯罪的完全恩典。也就是说,上帝给予人恩典,而人可能成就善,也可能作恶。但上帝的恩典是一件创造的事业,其目的是成就正义,或者按照奥古斯丁的话说,上帝按照自己的肖像创造人,赋予人以行善的自由意志,为了人能够正当地生活。也就是说,人赖以正当生活(善生)的根据就是自由。从这个意义上说,自由是恩典,是被给予的一件礼物。自由在西方思想史上之所以如此“神圣不可侵犯”,如此崇高并且作为至善被不断地辩护和捍卫,皆出于此。从希腊的自主自愿到奥古斯丁的自由决断,这一里程碑式的思想转换成就了西方自由之思的逻辑,构成西方自由观念的真正本源。

自由神圣不可侵犯,这一信仰经过一个个时代的洗礼,都未曾改变,已经成为自明的公理。正如中国儒家思想关于孝敬父母、关爱子女的“教条”一般,放之四海而皆准。这条公理无须证实就被“信以为真”,比任何可证实的原则更具有无可比拟的确定性和可靠性。因为有恩典,所以自由才神圣而不可侵犯。

然而,西方的自由之思,这一事业绝非单纯的信仰之事。有恩典,却不完全。人赖以正当生活的自由虽然是上帝的恩典,但这一恩典并不完全。这意味着,上帝的恩典需要人实现,需要理性去呈现、证明。原罪恰恰就是在这个时候进入理性的视野。人的原罪来自意志的自由决断,原罪“反证了”上帝的恩典并不完全。上帝创造了人,给人以行善的自由恩典,但没有封闭人自由地运用自己的决断这一可能性(能力)。人能够自由运用意志做出自己的决断,这同样是恩典的体现。人可以运用自由意志,这表明人可能犯罪,但并不违背上帝创世的目的——让人成就正义。成就正义,并不违背人犯罪的可能性,仅就犯了原罪之后的亚当受到上帝的惩罚来看,似乎是违背了,实则不然。

自由意志是上帝的恩典,而意志的自由决断则是恩典不完全的证明,或者说是对上帝恩典的实现。自由决断意味着人自己做主,人为自己做主付出了受罚的代价。无论对基督教的原罪做何种解释,都要以对上帝的信仰为前提,这是一个自明的前提。自由意志是上帝的恩典,上帝给人恩典是为了人正当地生活,上帝惩罚人类的根据正是意志的自由决断,人之受罚也是因意志自愿而起。人禀受了上帝的恩典,又需要不断实现和完善上帝的恩典,这构成西方哲学思想的内在张力。西方近现代哲学对人的自主力量的倡导彰显了这种张力。毫不夸张地说,近现代主体性的“人义论”恰恰肩负了实现上帝恩典的使命,理性地证明并成就了“人是上帝的肖像”这一基本信仰。

概言之,哲学的自由观念具有神圣的本源,从自由与恩典的辩证法来看,中世纪的自由之思贡献给后世的持久有效的影响表明:自由是有限的,自由有其本源的限度和边界。

对中国人而言,中世纪基督教哲学,作为道德哲学阐释以后更容易被理解。一方面,中世纪哲学本身蕴含无数的道德性真理,像自由、至善、爱、普世责任、金规则等;另一方面,对正在张开双臂拥抱现代性观念,完成启蒙这一现代化任务的中国人而言,无疑需要在全社会塑造(或重塑)和普及人的自由意识、权利意识,特别是责任意识,需要被教化自主意识和自我决断精神。然而,这种现代性观念和自主的自由或许需要以另一种接受式的自由观念为依托。特别是在现代技术宰制的时代,在因无限度利用自然为人类服务而招致人与自然的关系被破坏这一痛苦经验面前,提倡自主自由和接受自由两者的融贯,就显得必要而迫切了。当然,接受的自由本身需要做出理论阐释。“自由的根据:自主性还是接受性?”[1]这种阐释之可能的路径是生存论解释学的,围绕人在现代技术时代的生存状况进行阐释,阐释的关键是重新规定人类自由的界限和范围。正如 G.安德尔斯(Günter Anders)[2]所言“物是自由的,不自由的是人”[3],传统上的那种人论已然过时,也就是说,作为身处发展中国家的我们,即便我们的历史课题是推进现代化,需要大力倡导人的自由和自主,也亟须时刻保持一种谨慎的乐观主义和谦卑的自我意识,需要重新理解人与神、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而重新确立权威与理性、服从与自律,甚至他律与自律的关系。

中国人对古希腊思想特别是对苏格拉底(Socrates)的思想比较了解,加之中国人日常道德意识中强调中庸与谦虚的美德观,都有助于我们对中世纪哲学进行道德阐释。同时,现代解释学的成果也有助于这种阐释,比如,伽达默尔就将解释学在本质上界定为“可能出错的艺术”[4]。不单单是解释学,几乎所有真正、真诚的哲学都是如此,其智慧之处在于教会人们学会谦虚。的确,谦虚和学会谦虚是不同的。前者是一种自然的质朴的生活态度,源于传统与习俗的积淀和传承,而后者则需要理论的熏陶与训练方可达成,解释学是这样,中世纪哲学的道德阐释也是这样。

对中世纪哲学进行道德阐释可以提供如下启示:正确并且谦卑地理解上天(帝)给我们的馈赠,善待周围环境,感恩大自然,怀着深刻的同情与他人共处,与周围世界同甘苦,这当是普适性价值观应有的“与他人共在”的维度。从中世纪基督教哲学世界观来看,人的心灵需要经历两次转向。其中,第一次转向是关键,是自外而内的转向,和人的原罪解释有关,即不再从外在的方面寻求罪的原因,而是从心灵内部去寻求,罪的原因不是任何物质的世界,而是心灵内在的自由决断。从表面上看,这是人的心灵从上帝这一最高的善转向外物,转向更低级的善,但这种转向的原因分析才是我们所言的心灵的第一次转向,也就是说,原罪的原因才是转向的契机。所以,原罪论的实质在于澄清一个事实:自由决断导致了这种对上帝的背离和向世间之物的归向。心灵的第二次转向是神圣的转向,是由内而上,从自身转向上帝。这不仅是心灵的自然归向问题,而且还是阐释中的中世纪基督教哲学之道德向度。[5]我们结合中世纪心灵转向的分析研究,依然可以普遍化为理解西方自由观念的一个方法论线索,进而成为我们理解哲学之思的那种纯粹、自由与神圣的三重维度。

回到主题“有恩典,但不完全”,其中显示的是自主意义上的自由。人是上帝按照自己的肖像创造的万物之灵,从不完全的恩典到人的自由实现,这是中世纪哲学贡献给近现代哲学最基础的道德资源。近现代的正义论,实质上就是从中世纪的“人义论”中发展、演变来的。

当然,仅仅指出这一方面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人义论”必然还受“神正论”的本源规定,也就是说,我们必须直面“神正论”和“人义论”的互动。人的正义、自由与责任最终还是为了彰显上帝的恩典与正义。人在实现上帝恩典、完善人的正义形象时,始终秉承上帝的恩典,是恩典使人如此这般。所以,还要看到另一方面,即人对不完全恩典的进一步实现,这恰恰体现了上帝的恩典。换句话说,人的存在是一个应当事件。生存就是善生,自由乃是服从。因为,当初上帝赐予人自由意志这一恩典时的目的乃是人能够善生。“善生”意味着正当生活。人如何正当地生活,不单单是伦理学的问题,而且是哲学本身(Philosophie überhaupt)的主题。“善生”就是爱智慧。什么叫“善生”、为什么要善生、如何善生、什么叫智慧、什么叫爱、如何爱智慧等诸多问题就构成中世纪哲学道德阐释的核心环节,任何阐释的动机都是立足当下。

本阐释的当代意义就是面对当下的。中世纪道德哲学的当代阐释意味着,这种前现代的道德学说对充分反思当前中国所面临的诸多困难(如思想领域的前现代症结、技术和制度方面的现代性缺乏、环境方面的后现代危机等困境)具有“当下”意义,本阐释对我们如何面对这些困境,进而走出困境具有重要的反思与借鉴意义。而且,我们正在遭遇的这个“当下”不仅仅是中国的当下,也是世界的当下。从中国的当下看,现代性话语占主流,同时现代性危机也日益凸显,不仅人与自然的关系正在恶化,如生态危机等,而且人与人的关系也空前紧张,如贫富之间、官民之间关系紧张,另外,地域性的种族危机、恐怖主义,这些都在挑战着我们的神经。从世界的当下看,霸权主义、大规模恐怖主义、民族主义愈演愈烈。因此,如何弘扬普世主义观念,克服民族主义这一人类弱点,就成为当今世界普遍遭遇的高难度课题。反观中世纪道德哲学,仁爱、普世关怀、对自然的责任,都是可资借鉴的重要资源。如何认识这些资源的价值,在实践中培养和造就一大批曼德拉式的领袖,在民主对话中自由地共建人与人之间的宽容与爱心,不仅是本课题的理论目标,而且是本课题的现实关怀所在。

同类推荐
  • 中国文化名人谈治学

    中国文化名人谈治学

    科学之事,困难最多。如古来科学家,往往因试验科学致丧失其性命,如南北极及海底探险之类。又如新发明之学理,有与旧传之说不相容者,往往遭社会之迫害,如哥白尼之惨祸。可见研究学问,亦非有勇敢性质不可;而勇敢性质,即可于科学中养成之。纵观中外几千年的学术史,在学问中,真正杂而精的人极少。这种人往往出在学艺昌明繁荣的时期,比如古希腊的亚里士多、文艺复兴时期的达·芬奇,以及后来德国古典哲学家中的几个大哲学家。
  • 儒学的形态与开展

    儒学的形态与开展

    本书涉及“儒学的形态”和“儒学的开展”两大议题,清晰展示了作者的哲学思考轨迹,即从“生活儒学”到“生生之学”。作者在思考儒学开展方向的过程中,逐渐转入对儒学形态的思考;而在对儒学形态的思考过程中,又发现了儒家“生生”理念。其认为,“生生”才是儒家思想的生命和源泉。作者思考这些问题的同时,也尝试性地提出了一些促进儒学积极健康发展的主张。
  • 廿一世纪初的前言后语

    廿一世纪初的前言后语

    该书内容涉及广泛,但终不离文化之根本,除突显众所关心之话题,更望能唤起读者对文化教育之重视。南先生不仅讲述了从远古夏商周至清代,一脉相承的中华民族文化、历史、教育、生活以及与政治、经济交互影响所产生的演变,叙述清晰扼要,发人深省,并着重讲述了民国以来教育的发展历程,还应“吴江太湖国际实验学校”等邀请,表达了他对中国教育、中国文化的关切和思考。他认为教育是人性的问题,教育的目的在于认知人性,在于改变气质,从事教育就是要把人性教好,同时,他又认为学校教育不能改变一个人,持教育无用论。
  • 论魏晋自然观:“中国艺术自觉”的哲学考察

    论魏晋自然观:“中国艺术自觉”的哲学考察

    《论魏晋自然观:“中国艺术自觉”的哲学考察》主要是考察魏晋哲学自然观的转变。全书从中国艺术何以在魏晋时期达到自觉这个问题入手,采用一种超越具体历史的内在把握——哲学的把握,对代表性哲学家进行个案考察,探讨中国哲学自然观在魏晋时期的转变及其本质特征,揭示其对于中国艺术自觉的意义。
  • 真与诗:意大利哲学、文化论丛

    真与诗:意大利哲学、文化论丛

    《真与诗》是一本意大利哲学、文化研究文集,由三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20世纪意大利产生世界影响的思想家克罗齐、葛兰西、贝林格和帕累托的评传;着重阐述他们的理论思想,还介绍他们所处时代、在时代大潮中的活动、其文化背景及思想演进的轨迹。第二部分收录的是关于葛兰西、克罗齐、马基雅维利、布鲁诺、拉布里奥拉和蒙台梭利的学术论文以及对意大利学术名著的批评性评论。第三部分收录的学术性随笔涉及哲学、美学、文学、史学、艺术史和翻译实践。
热门推荐
  • 大烽帝国

    大烽帝国

    二王子唐曦聪明绝顶,一岁能言,二岁识字,五岁引经辩学士,却偏偏生性懒散,胸无大志,从小励志做个逍遥王爷,然世事无常,被现实所逼,生死之间,他决定不再逃避...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驻站

    驻站

    本书中讲述了平海北站派出所的民警常胜,因为在一次处理旅客纠纷当中被人偷拍下来放在网上,并冠以“恶警”的大名,后来随经调查也无法证实。正值派出所极远的一个驻站点狼窝铺需要人手驻站,于是常胜戴罪立功被发配到狼窝铺……
  • 快穿攻略:邪性boss又来了

    快穿攻略:邪性boss又来了

    每个世界都会有一个男人,对她宠溺至极,护她护到骨髓里,对她甘之若饴。一开始她只是为了完成系统分配的任务,但是渐渐的也无法忽视这个男人,她愿意爱他,爱他的每一种身份,在不同的世界,爱上同一个他。
  • 茶馆(经典译林)

    茶馆(经典译林)

    三幕话剧《茶馆》通过一个叫裕泰的茶馆,展示了戊戌变法、军阀混战和新中国成立前夕三个时代近半个世纪的社会风云变化,以及社会背景下的芸芸众生相。剧作在国内外多次演出,并被改编为电影、电视剧,是中国当代戏剧创作的经典作品。三幕话剧《龙须沟》也是老舍的代表作之一,描写了北京一个小杂院四户人家在社会变革中的不同遭遇,表现了新旧时代两重天的巨大变化,塑造了程疯子、王大妈、二春、娘子、丁四嫂等各具特色的人物形象。
  • 大唐之最强帝王

    大唐之最强帝王

    《大唐第一坑爹皇子》正在火热连载中,轻松诙谐的剧情会让你爱不释手。 因研究时空虫洞发生意外,导致李泰穿越到了,同名的李世民嫡次子李泰身上。来到了大唐,太子李承乾还有机会谋反吗?自己还会因为涉嫌谋嫡,而被贬为郡王吗?既然来到了大唐,大唐还会用公主去和亲吗?武则天还能篡夺大唐江山吗?本来就有着对历史的先知先觉,再加上拥有强大的乾坤虫洞系统。自然注定李泰将成为大唐之最强帝王。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噬天囚地

    噬天囚地

    面对无常的命运,是废材还是妖孽,是天使还是魔鬼,是顺受还是对抗?木炷,一个天生五行缺火的少年,凭借独特的坚忍与倔强,给我们作了最好的诠释。权力、能力、实力,力力纠缠;亲情、友情、爱情,情情相煎。
  • 重生之伏魔弃女

    重生之伏魔弃女

    简介她是仙二代,却没有灵根。一朝被嫉妒的同门师姐陷害身死,穿越到现代,终于拥有灵根,踏上修仙之路,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引无数天骄竞折腰。****问:一出生就被亲生父母抛弃怎么办?答:当然是努力修炼,努力赚钱,站到他们梦寐以求却无法企及的高度,让他们后悔到死!****问:灵魂穿越,一无所有怎么办?答:地球好幸福,修士少实力低,上古宝贝任我捡,捡一个,神农鼎,种植炼丹两不误,再捡一个,东皇钟,攻防一体有保障,咦,又捡一个,用不完了怎么办!****问:养父身有残疾,被人嘲笑怎么办?答:一颗丹药包治百病,一身修为名利双收,今日你对我嘲笑无礼,明日我让你高攀不起!****问:村子里怪事连连怎么办?答:左手灵符,右手法剑,魑魅魍魉通通消灭!****问:地球灵气稀薄,修为受限怎么办?答:寻找上古传送阵,左手美娇男,右手小包子,杀回修仙界,闹他个天翻地覆!
  • 双面夏娃

    双面夏娃

    醒来后,看着身边熟睡的亚兰,高峰的心里感到十分的懊恼,因为他还没有谈过恋爱,他还没有体验过许多美好的情感,但他却在酒醉后稀里糊涂地做出如此荒唐的事情。就在高峰烦闷的时候,亚兰醒了,她从他的后面拥抱住他,然后在他耳边温柔地说:“亲爱的,做我的男朋友吧。”听了她的话,情感上一直是一片空白的高峰知道自己已经无法摆脱亚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