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642400000001

第1章 活着的红哥

今天,无论是大江南北,还是长城内外,提起红嫂,可以说是家喻户晓,路人皆知,红嫂已经成了一个享誉神州的称号。提及沂蒙红嫂,大家无不肃然起敬,而与此相对应的另一个称呼——红哥,却很少提及。其实在战争年代,红哥也是一个庞大的群体,泛指那些支前,救护伤病员,为军队做事的的男性农民。

红嫂拥军,红哥支前,构成了八百沂蒙山最感人的历史画面。也许是红嫂的名声过于响亮,也许是历史给女性过多的偏爱吧,那些为革命做出巨大贡献的红哥们站在红嫂们高大的背影里,默默地走向生命的终点。

2012年元月,我在沂水县夏蔚镇宅科村采访李德的故事时,就见到了一位高龄的老人,他叫张林兴,1919年生,1930年入党,这个农民除了那次抬担架支前外,几乎一辈子都没有走出过大山,他甚至没有进过沂水城。他在冬日的村庄里默默地蹲在石墙下,无声地晒着太阳。

老人一脸皱纹,稀疏的白发记录着岁月的沧桑,他眯着眼,一张核桃皮似的脸上布满了时光的印记。只有无私的阳光温暖地照在他的身上。

村干部喊他,老张,醒醒,作家来了。

老人慢慢地睁开眼,一副波澜不惊的模样,阳光照着他发黄的眼珠,模糊的目光打量了我一眼,就放平了。

老人已经耳背了,村干部喊得天响的话,他只能听个大概,问了好久,他还是问:么事啊?

村干部:想让你说说当年怎么救护女八路的事情。

什么?又发老党员补助?不是刚发过吗?

村干部无奈地摊平手掌说:聋子会编,瞎子最会安,瘸子就会胡乱颠。一点都不兴差的。

面对这样一个93岁高龄的历史老人,面对一个耳聋眼花的老人,我的采访无法进行。于是,我深感惋惜,我来晚了,我相信,这位平静的历史老人一定是一本书,可惜,我们这些文化工作者,没能抢在他健康之前记录下他救女八路的历史往事。在八百里沂蒙山许多鲜为人知的历史,大都随着这些老人的消失被尘封起来了,对历史题材的挖掘与记录已经有些滞后了。这是我们的悲哀。

阳光在冬日的山风中多少还有一丝儿温暖。村干部告诉我,这些1940年以前的老党员,包括建国前的老党员们每人每年享有3000元的老党员生活补贴。他们都很高兴。记得几年前给他发补贴时,他两眼发直,他不相信。党员得缴党费啊,怎么好意思拿组织的钱呢?我给他解释了老半天,他才相信。唉,这些老党员啊,实在让人敬佩。

张林兴嘀咕了一句:上次发的钱还有呢。

看了一眼这位令人尊敬的老人,我只好放弃了采访。我请村支书把村里70岁以上的老人找几个来,我想通过这种闲扯的方式,挖掘一下张林兴老人的故事,我凭直觉感到他一定有故事,因为老人是1939年入党的老党员。1939年,共产党在这里刚刚开始扎根啊……

1939年,张林兴刚刚20岁,正是血气方刚的时候啊。

在村委的大院里,我同几位村里的老人聊了起来。渐渐地,一个“红哥”的形像在我眼前丰富起来——

1939年的春天,为统一领导山东及周边地区的抗战,党中央毛主席决定成立“山东分局”,这个领导山东、苏北、豫东地区抗战的最高党政首脑机关就设在宅科村南的王庄。于是,这个三面环山的宅科村,就成了王庄的大“后方”。那个时候不像现在,道路通百业兴。那时候何处闭塞,何处最安全,何处没有交通,何处就是共产党八路军的家。

共产党相中了分散在大山沟里的宅科村,半年工夫,百十户人家的小山村就有了38名秘密共产党员,村里就有了党支部,20岁的青年农民张林兴就是那一年入的党,他村里最早的秘密党员。

1941年,日寇组织5.6万人对沂蒙山实施铁壁合围,沂水四区的党政干部大都隐蔽在这个小山村里,躲过了劫难。

来年春天,地委派人找到党支部书记李德说:你们这里三面环山,山高林密,便于隐蔽,二地委有个后方医院要从刘家峪搬过来,你抓紧发动可靠的党员、群众在四周山上挖洞,做好收留八路伤兵员的准备。

李德找到了张兴林:你找地方挖洞,准备藏八路伤员,记住,一定不能让第二个人知道!谁挖谁知道!这是党的纪律。

张林兴连夜行动,奋战几个夜晚,挖成了一个可藏二三个人的大洞。这个洞子挖得十分隐蔽,就在张林兴自己的床下面。张林兴在洞里铺上秆草,席子,准备着迎接八路的伤兵员了。

村里老人回忆说,张林兴藏的那个伤员是个大姑娘,腿被打伤了,是张林兴背回家的。他给组织的保证是:党员在,伤员就在。我活,伤员就活;我死,伤员也活。

张林兴喊那个女八路“大姐”,以姐弟相称,平时里,张林兴给她做饭烧水,扶她晒太阳,两人一副姐弟的亲热劲儿,一旦鬼子进村,张林兴就把她背进地洞,藏好。

在那个时代,接纳一个八路伤员就等于接纳一份关乎生死存亡的风险,因为鬼子、汉奸三天两头找八路,越是偏僻的山村,鬼子搜索得就越仔细。

这天,大批鬼子从王庄打过来,围住了宅科村。

鬼子知道,八路和老百姓就是鱼和水,要想捉到鱼,你就得打水的主意。他们妄图从百姓的那里打开缺口,软硬兼施后,鬼子开始杀人了,企图以血腥的恐怖吓倒群众,可是他们连杀四人却一无所获,鬼子就开始火烧村庄,全村没留下一间房子。就这样,47名伤员被保住了。

78岁的李大爷告诉我:当时俺们村,救伤员藏伤员的人家不少哩,最多的是李德家,他不光一次藏了三个女八路,还替一个八路的团长养了一个孩子呢。像张林兴这样悄悄地藏八路伤员的少说也得有40户。后来,这些被救的八路基本上和救他的人家没有什么联系了,像张林兴救的那个女八路,解放都是几十年了,她从没回来看过,哪怕是写一封信呢。俺们村就李德救的八路常回来,有的跟他家还成了亲戚呢。

我问:你跟张林兴一个村,当年就没问过他?

李大爷:问过,张林兴这人年轻时就不爱说话,有一年,我们俩去赶大集,正巧碰上那位叫王然的女领导来村里看望李德,王然就是李德救的那位女八路,建国后,她每年都来看望她的救命恩人。有时还把李德拉到临沂城里住上几天呢。我就问李林兴,你看看人家,你救的那个女八路不咋的,连个信都不回。

张林兴就跟我板起脸:当初我用自己的命来救护她的时候,就没想到过报答。那时候,你才九岁,你要是个大男人,也得救自己的同志。人家一个大姑娘家是为谁出来干革命的?她们不是为自己,是为咱庄户人。我救她也就是救我自己。这报答的事千万莫提,千万莫提。

听这话,我很感动,这就是眼前这个蜷缩在太阳底下,无语而眠的张兴林吗?是的,就是他,一个不显山不露水的沂蒙山男人,他就是我们的“红哥”啊。

张林兴除了跟随担架队到过莱芜城,去过孟良崮外,93岁了他从没离开过这条山峪,除了共产党给他传播一些诸如打鬼子,救中国,不当亡国奴之类的道理外,他没接触过更大的道理,对建设共产主义之类的理想,他可能并不知晓,但他知道,鬼子杀人抢劫,放火烧了宅科村后,八路军赶来了,帮他们恢复家园。沂水县城里的国民党的政府没有救济他们,是穷八路伸出温暖的大手。于是,他一直认为冒死救八路的伤病员,提着脑袋去支前抬担架是他一生中的最光辉事件。他一直把这两件事当成一生可供炫耀的资本。

今天,我来采访他的时候,眼花耳聋的老人说:又发老党员补助?不是刚发过吗。

是的,他不需要报答,他一直认为那是他该做的事情。

离开宅科村时,太阳有些偏西了,但依旧很温暖,“红哥”张兴林依旧闭目养神地在墙根下晒着太阳,我没有打扰他,是的,请不要打扰一个老红哥,他老人家93岁了,让他尽情享受太阳的温暖吧。

同类推荐
  • 点绛唇

    点绛唇

    《点绛唇》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王小鹰,1947年出生,1968年高中毕业后赴黄山茶林场务农。1977年考入华东师大中文系。曾任《萌芽》编辑,后在上海作协从事专职创作。著有长篇小说《假面吟》《长街行》《你为谁辩护》《我为你辩护》《丹青引》《我们曾经相爱》《吕后·宫廷玩偶》《问女何所思》等,中短篇小说集《一路风尘》《相思鸟》《意外死亡》《前巷深·后巷深》,以及散文集《女人心事》《寻常隋怀》《可怜无数山》等。曾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2009年)、第四届人民文学奖(2001年)、首届中国当代女性文学创作奖(1998年)、第四届长中篇优秀小说二等奖(1998年)、第四届上海文化艺术奖之优秀成果奖(1989年)、上海市四十周年优秀作品奖(1989年)、第四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1986年)。
  • 午夜狂奔(刘建东卷)

    午夜狂奔(刘建东卷)

    刘建东的写作路径,在一代青年的代表性如此鲜明,从先锋到写实或者说从注重技法到关照生命的转型,他是做得最自然也是最成功的一个。生命的诱惑、被动、无措和无奈闪现在欣快、杂沓、惊险的世情表象之中,他在实现着小说天地的大开大阖。
  • 求医记:我陪父亲治病的真实经历(南瓜屋故事)

    求医记:我陪父亲治病的真实经历(南瓜屋故事)

    讲述我从2015年到2017年陪父亲治疗心脏病的故事。父亲2015年被查出心肌梗塞,起先是保守治疗,但效果不佳。2016年,在当地医院请沈阳三甲医院的医生来做了心脏介入手术,就是支架,缓解了病情。可好景不长,没到九个月父亲再次心梗发作,只能转院去省城的Z医院做心脏塔桥手术。Z医院号称东三省心脏外科水平最高的医院,所以从住院到手术都需要托人找关系。我们是小县城的普通工薪家庭,不得已跑到省城的大医院求医治病,自然经历了种种曲折和艰辛。所幸父亲在Z医院住院45多天,终于完成了心脏搭桥手术治疗康复出院。我全程陪护了父亲的治疗过程,既体验了作为患者家属的起伏的心路历程,又耳闻目睹了大病治疗的某些不为外人所知的内幕,将其写下来只为有相同遭遇的人提供一点经验。
  • 时间流逝了,她依然在这里

    时间流逝了,她依然在这里

    她才这个年纪,就担心养老的问题了。她忧患,是因为她自尊。记得多年前看过她的一篇随笔,写她散步的时候,看见一个体面的老人犹豫之后,终于向着路边食客的一桌剩菜走去。她说,我发誓,只要我活着,绝不让我和我的家人沦落到这等丧失尊严的地步。这种来自敏感的自尊和骨气,让我想起张爱玲,当张爱玲对胡兰成的爱已经濒临乞怜的地步,胡兰成说,她终于不能落到雾数,想要自卫了。敏感自尊的人最怕的,就是这种“雾数”,因此她们会走向决绝。
  • 为儿女作证的父亲

    为儿女作证的父亲

    津坂邦之穿过私营铁道的检票口,来到站前广场时,听到不知什么地方传来巡逻车的警笛声。但是,警笛声只是混杂在街道的嘈杂声中,借着凉爽的秋风,隐隐约约地传入他的耳中。这是他近来听惯了的声音,在他的内心里丝毫也没有引起什么特别的感觉。也许是因为声音很遥远的缘故。从车站的楼道里看到急着赶回家的上班族们,与津坂一样,对那样的声音已经司空见惯。人流依然显得很平稳。
热门推荐
  • 遇见你的独孤

    遇见你的独孤

    遇见你之前总觉得孤独,遇见你之后除了孤独还有无尽的忧愁,一身红妆,终究还是孤芳自赏。
  • 猫咪房东有点甜

    猫咪房东有点甜

    “你可曾听说过猫咪会报恩?”“方式还还还……如此……”洛小小情绪激动地狂拍妖怪事务所的桌子,一想起自己前不久经历过的事件。“这,这位小姐……你你轻点啊!”带着黑色眼镜框的男人拿着小手绢战战兢兢地擦汗。这个桌子可贵了呢!要两百五十巨款!“你们管不管?”“那个,小姐,敢问是什么妖怪?”“一只猫。”***洛小小用亲身经历告诉你:不要随便捡流浪猫回家!!!
  • 绑个空间闯异界

    绑个空间闯异界

    要有龙,要有风雨;要有魔,要有山水;要有鬼,要有炎凉;要有美女,要有诗;要有火锅,要有驴;要有夜色,要有血;要有情不知所起……我是个俗人,但书绝对不俗……我喜欢逻辑,但更喜欢热血……如果不看我的书,你会失去一个梦,人生中很难得的梦……
  • 天际遨游

    天际遨游

    或许我们早已司空见惯眼前的风景,内心渴求万里之外的风光,但现实走不完的路却让我们无暇顾及远方。光年之外的风景如何?亿万里外看眼前风景又是怎样的体验?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天际遨游!
  • 仙国帝尊

    仙国帝尊

    修仙者,修己身,大道尽头,不过一人长生。修气运,建运朝,一人得道,便是举国飞升。我要这诸天仙魔,都奉我为主。我要这万界众生,都以我为尊。王朝、皇朝、帝朝、圣朝、天庭。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这家古董有妖气

    这家古董有妖气

    在民俗街上,有一个神奇的古董店。据说,店里的老板喜收一些奇奇怪怪的古董。比如说刚出土的东西,亦或者有历史的老件……所以,如果你有合适的东西,不妨前去一探。唔……以上文案,跟实际内容不符,不要太相信上面的内容,其实这只是一个很普通的古董店。(笑)古董店别名,“我家古董成精了!”“史上最凶古董店”以及……呼啦啦,我也不知道了。
  • 现果随录

    现果随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行行重行行

    行行重行行

    “你驴日的以后还活人做事?”三舅的指头剟着八碗的眼窝,不是八碗把头躲来躲去,那指头就剟到眼珠子上了。三舅咳出一口痰来,呸到地上,把300元装进衣袋,顺手又把八碗拿出来招待的纸烟连盒装起来,气哼哼地跳下炕。一只鸡正在啄三舅呸在地上的痰,三舅踢了鸡一脚,鸡扇着翅膀,一阵尘飞土扬。八碗始终赔着笑脸,躬着身子送三舅出门,到了大门口,三舅一只脚都踏在大门外了,回头吼了一句:“别送了,以后家里过事,别请姑舅,这门亲戚就断了。”“看舅说的,这是钢刀割不断的亲戚,咋能说断了呢。”
  • 王妃娘娘请将就

    王妃娘娘请将就

    【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她没有移开脸,对着他近在咫尺的脸轻声低语:“墨王爷,我不介意在你的暗卫面前上演一出弑君。”“霜儿你真是好狠心,枉费本王那么宠你。”她告诉自己,哪怕他是在为前世做补偿,她也不想接受,她只想离开,摆脱宿命的纠缠,可是他不放手,哪怕她真的想杀他的那一刻,也不曾放手……【第一部:酷皇上,请看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