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692500000001

第1章

风夹着雨星儿,吹在我的脸上,穿透我身上的衣服,冻得我浑身直打哆嗦。尽管我也知道,家乡的气候仍有些冷,临行前妻子也逼着我添加了衣服,可却没想到还这样的冷!也许是这突然间,我还不能适应家乡的气候。因为三十年来,这是我在清明时节,双脚第一次踏上故乡的土地!

在我国的西南大地,此时早已绿草如茵、山花烂漫,满眼尽是盎然的春色。可故乡的时光,却仿佛还沉睡在冬天里,田野山峦依然是光秃秃的,感觉不到一丝一缕春的气息。在我的印象中,故乡的春季虽然多旱少雨,但清明这天下雨的时候却比较多,甚至还飘过雪花儿。难道说,这是先人们的灵魂驾着云雨,也从另一个遥远的世界回到故乡,来与亲人相会和接受祭祀?

在我的记忆里,“清明”这天的天一亮,家家户户的男丁几乎是倾巢出动,都要去坟上给先人的坟头填土和烧纸——即便是还不会走的男孩子,大人抱着或背着的也都要去。那情景,真可以说是人山人海,香火遍野。可眼前,空旷的田野里,上坟的人却为什么稀稀拉拉的没几个?我不解地问弟弟,弟弟告诉我说,这些年,青壮年人大多都外出打工了,谁也不会专门为了清明(节)上坟,又花钱又耽误工地跑回来一趟。你大侄子要不是因为你回来了,下午他也不会从唐山赶回来的。一些老人和出不去(打工)的,到坟上给先人的坟头填填土、烧烧纸,也就算这么回事儿了。不过,话又说回来,这眼下的小人们,有的在老人活着的时候,啥事儿也不管不问的,为了医药费和生活费啥的,有的还和老人吵吵闹闹地生气。活着不孝,死后给添坟烧纸的又顶啥用?以前吧,人们还都信点儿迷信,什么坟的风水好啊、坟头填得高啥的,能保佑子孙后代升官发财。眼下谁还信那一套?眼下的小人们,就信一个“钱”字,都恨不得削尖了脑袋往钱眼里钻!

弟弟的说法,令我很是不解。

为了广大民众在清明节祭祖的方便,党和政府都把这一民族节日列入了国家的法定节假日。虽然因为路途遥远和工作的原因,在每年的清明节我不能回来,但我也总是一大早就起床,带着儿子爬上我们厂子后面的高山顶上,点燃冥币和香烛,朝着故乡的方向鞠躬遥拜;同时,嘴里也默默地念叨着,因山高路远和工作繁忙,只有在此给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以及各位先祖们“寄”些钱回去,祝他们在另一个世界里生活得富足,舒心!可谁想到,乡亲们守在家门口,却为了省几块钱而逐渐淡漠了这一民族传统节日。

“大叔回来了?”

“大伯啥时候回来的?”

“大爷爷回来了……”

自和弟弟一出家门,无论是走在大街上还是在村外的路上,就有不少的“陌生人”和我打招呼。面对一张张陌生的面孔,耳听着这一声声亲切呼唤,我真的很尴尬。因为突然间,我根本想不起他们姓什么、叫什么,即便是看着有些眼熟,也是“安不上位”来。

我毕竟离开故乡已三十年了,即使在我离乡那年出生的男孩子,现在也是三十多岁了,都成了胡子拉碴的“大老爷们”。每当我对着他们发愣时,只要弟弟或他们一说出他们父辈的名字,我才恍然明白他们是谁家的后人。三十年来,我身处西南大地,无论是走在街上,还是在出差的途中,只要听到操北方口音的人,都追上前去搭讪几句,从心里感到无比的亲切!尤其听到操“唐山口音”的,那激动的心情,简直就像碰到了家里的亲人!可笑的是,我今天面对着真正的父老乡亲,耳听着这亲切的乡音,却是对面相逢不相识。面对着这一张张亲切而年轻的面孔,也是我自有生以来第一次觉得自己老了!特别是看着田野上那片片坟地,缕缕伤感随着阵阵冷风,更是无情地袭上我的心头——无论是王家坟还是李家坟,其面积比我记忆里的都大了很多,坟头也增添了不少。那每个坟头下面,都安息着我的一个父老乡亲,也埋藏着无数充满苦辣酸甜的人生故事。随着目光的飘移,多少鲜活的面孔在我的眼前闪现,多少如烟的往事在我的脑海里翻腾……我心里由衷地感叹着——真是人生苦短!

我家的祖坟,在村子东北方向的土山下,离村大约一里多地。我和弟弟虽然起得很早,但因为不断地停下来和乡亲们打招呼,到了坟地还是晚了些。此刻,在我家的祖坟上已有几个老人,他们拿着铁锹给坟头填土或蹲在坟头旁烧纸。

几位老叔叔和老哥哥们远远地认出我后,便纷纷扔下手中的铁锹,叫着我的乳名,兴冲冲地迎了上来。面对着一张张苍老而慈祥的面孔,面对着他们脸上火一样炽烈的亲情,我嗓子里顿时像卡了一颗酸梨核,激动得连一句整话都说不出来,只有在眼里盘旋已久的泪水,终于如泉水般滚滚而下!

上完坟,我和几位老人离开了坟地。一出坟地,我就吩咐弟弟,要他去镇上多买些菜,让这些老叔叔和老哥哥们都带上老婶子和老嫂子,中午去家里吃饭。这么多年了,因为我很少回来,他们几乎没端过我的饭碗!

我们边聊着天,边慢悠悠地往回走着。聊了一阵家常之后,我望着前面的村子很是感慨地说,我才四五年没回来过了,没想到家乡的变化这样大:家家户户的房子,翻盖得越来越漂亮了;村里的大街小巷,也都打上了水泥路面,安上了路灯;不少人家的门前,还停上了小汽车。城乡差别在逐渐缩小,庄稼人的日子越来越好过了!可没想到的是,我这几句话却招来他们一声声叹息,脸上的表情似乎比在坟地还凝重。我狐疑地望着他们,心里百思不得其解。一位老哥哥终于长长地叹了口气,说:

“你这话是不错。就拿出去搞建筑来说,挣得多的,一天都能挣上三四百块钱。可这话又说回来了,眼下除了庄稼人的东西不值钱外,啥东西不在一个劲儿地涨价?几年前,翻盖四间房子五六万也就够了,可眼下你没个十二三万根本就下不来;前些年娶个媳妇,一般也就是三五万块钱,这会儿你没个十万八万的,那才是‘做梦娶媳妇’呢!钱挣得是多了,可钱也忒毛(贬值)了!”

“没错!”一个老叔叔接住话茬儿,颤颤巍巍地说:“像去年,我连包别人的那三亩地,一共种了八亩地的花生。除去花生种、农药和化肥等本钱,忙活一年总共才落下两千多块钱;年底卖那两头肥猪,除去买小猪崽儿和喂粮食的本钱,挣了还不到一千五。全年的进项,一共就这四千来块钱。除了水电费和亲友间红白喜事的花项,我们老公母俩平常就是熬个白菜,真是连咸盐粒儿都得数着放。有个头疼脑热的,那更是能挺就挺,连先生(村医)都不舍得找……”

“你就知足吧!这两年,要不是又实行了当年那会儿的合作医疗,咱小老百姓真要是得了个急症,一时半会儿地凑不齐押金,还不就等着上‘西天’?”

“唉,庄稼人,就凑合着活吧!像我们爱民他们爷俩,自去年建筑活儿一少,一直在家待着呢。挣不着钱,房子翻盖不了,儿子去哪儿说媳妇(订婚)?就是说上了媳妇儿,他不把一大堆‘票子’摆在那儿,要想把媳妇娶进家来,还不是做梦娶媳妇儿?眼下这小姑娘们找婆家,房子、冰箱、彩电、洗衣机还有那‘电脑袋’……一个个的都是比着要,真都成了‘千金小姐’!”

“以前,要是生个第二胎,躲计划生育的就像‘跑反’(逃日本鬼子的扫荡)似的。可前些日子,人家管计划生育的把二胎指标都送到我们秋生家的炕头上,我们秋生媳妇儿愣是不要,说养不起。他们两口子追集卖了几年的衣服,是真没钱啊?他们的钱,是想去镇上买楼房呢!咱庄户人家过日子,图的还不就是个人丁兴旺?可现在的小人们,他可不管你绝不绝后,只要自己过得舒坦就中!”

“建筑活儿不好找了,钢铁厂也都在减产放人,你看小人们宁可在大街上穷晃荡,也不愿干庄稼活儿……”

“不晃荡干啥去?眼下这三十岁以下的小人们,有几个真正会种地的?真不知道以后他们怎儿活着?”

“咳——黄鼠狼下耗子(老鼠)——一辈儿不如一辈儿!”

……

多少年来,也不知有多少次,我独自站在高高的山顶上,眺望着远隔千山万水的故乡方向,心里在默默地祈祷着——祈祷我的故乡年年风调雨顺,祈祷我故乡的人民生活得幸福美满!可令我没想到的是,此时此刻在他们的心里,却还有这么多的苦楚和不如意。我从他们的话里也听得出,让他们所愤慨的不仅是生活条件的窘迫,更多是青年一代对传统美德的失承。改革开放都已三十多年了,在整个世界逐渐走向大同的必然趋势下,在目前这个物欲横流、金钱至上的社会大环境中,我们中华民族传承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也难免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与颠覆,毕竟鱼和熊掌不能兼得。在这方面,城市青年和农村青年相比,可以说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因为人的思想观念,是随着社会环境的变迁而逐渐改变的。我们在青少年时代,在对有些事情的看法和处理上,不也和父辈们产生过分歧和矛盾吗?可遗憾的是,我没理由能够说服他们,更没有能力拂去他们心中的忧伤。

雨,下得渐渐大了些,那细细密密的雨丝,像银针般随风飞舞着。无意中,我见不远处栗树行里,有个蒙着头巾的女人,在一座孤坟前蹲着烧纸。按我家乡的风俗,没结过婚的和横死(因意外祸事而死亡)的人,是不能进祖坟的。可无论是属于哪种情况,在清明这天女人是不能上坟的。为了岔开话题,我随口问了一句,怎么还有女人上坟?身边的一个老叔叔脱口说道:

“——郝运老婆吗!”

“郝……郝运……老婆?”这个名字,使我脑袋嗡的一下子,就像突然挨了一闷棍。我下意识地止住了步,扭头定定地盯着这位老叔。这位老叔接着说:“你还不知道吧?郝运都死三四年了……”

“郝运……死……死……三四年了?怎么死的?”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这位老叔叔接着说:“那天……郝运他们几个在工地上正搭着架子,塔吊吊着一捆钢筋冷不丁地就撞了过来,郝运从架子上掉下来当时就摔死了……”

几个老乡亲,看到我这突然间的变化,一时间面面相觑,都随我止住了步。我极力抑制着自己情绪的冲动,有些埋怨地瞟了弟弟一眼——她家发生了这样大事儿,为什么不告诉我?弟弟有些心虚似的避开了我的目光,耷拉下脑袋。我长长地叹了口气,哽咽着声音和他们说,我和郝运他们两口子,从小学到高中都是最要好的同学,我去郝运的坟上祭祀一下……

乡亲们和弟弟走了。我挪动着沉重的双腿,岔向栗树行。

这座孤坟前的“郝运老婆”,就是我的初恋情人——柳绣春。也就是因为她,我才泪洒故土而远走天涯。

同类推荐
  • 世界最具精悍性的微型小说(1)

    世界最具精悍性的微型小说(1)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代梅窗前的男人

    代梅窗前的男人

    链条转动的声音,咝咝的声音,很显然,是上足了机油来的,一定骑起来又轻又快,就像一个人拥有着刚喝了蜂蜜的嗓子,更像她脚下的缝纫机。这台缝纫机刚请街头上修拉链的金师傅修过,上足了润滑油,也是又轻又快的。金师傅不仅会修拉链,连摩托车汽车都会修,整条街坊,只要家里有什么坏了,都会去找他,看他那样子,是飞机也会修的样子。三轮车停下来了,咔嚓一声,支架也支起来了,嗤的一声连锁也锁上了。
  • 灵泉寨

    灵泉寨

    这是一部倾注了太多心血与汗水的作品,凝聚了作家太多太多对家园、对故土的深情与厚爱。有雅士说,《灵泉寨》以浓淡相宜的水墨,为读者创绘出一轴富有民族气派的画卷——灵泉寨百年沧桑风情图;有雅士说,读《灵泉寨》仿佛又回到了童年时生活的那个时代和那个如今已不复存在的静谧的村庄;还有雅士说,《灵泉寨》这个书名,充满了灵气,非常鲜活,让人心生好奇。这是一个有些封闭却风景独好,且具有传奇色彩的寨子。《灵泉寨》描绘了一个足以让人心生向往的诗意“家园”,而又通过时代的发展、潮流的变化,向读者展开了一道道传统与现实的矛盾冲突,从而掀起了一场保卫自然家园乃至精神家园的战争。
  • 山外有个世界

    山外有个世界

    母亲苍老父亲更苍老。小兴安岭原本不是他们的家乡,皆因老实厚道的父亲从抗美援朝战场上下来后,其调令被最亲近的战友使了个偷梁换柱的卑劣手段所致,他们一家人才有了这样的命运。如果不换的话,她的出生地就应该是北京了。那个代替父亲去了北京的战友,在文革之后,为了还他情感上的债务,专程从北京翻山越岭到了他们家,一进门就给父亲跪下了。他拿出五万元给父亲,可是父亲分文没要,父亲也没有任何抱怨的话。这就是她的父亲。她在讲述这样的奇特事情时,轻描淡写地说,自己就跟父亲差不多。
  • 军统“密杀令”失窃案

    军统“密杀令”失窃案

    1943年5月1日,上海临安路135弄一幢不引人注目的陈旧小洋房内发生了一起莫名其妙的盗窃案。由于被窃的赃物是一份由国民党军统局首脑戴笠签署并报请蒋介石批准的“特别密杀令”,该案遂成为惊动远在重庆的戴笠和时任汪伪政府要职的大汉奸周佛海日夜关注的特别重大案件……这是一条位于上海闹市区中心地带的著名马路,早在1865年就已修筑,属于法租界范围,最初名叫公馆马路,1907年由法租界工部更名为巨籁达路,1913年又改为恺自尔路。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侵略军全面占领上海,遂改名为临安路。
热门推荐
  • 岁岁年年似诺言

    岁岁年年似诺言

    成长,本来就是一件需要勇气的事情。特别是喻言遇见她以后,将所有懦弱抛之脑后,选择了坚定的偏爱她一个人。自先沉稳,而后爱人。这是陈诺的人生信条,也与喻言不谋而合。
  • 凰医帝临七神

    凰医帝临七神

    (原名《焚尽七神:狂傲女帝》)前世,她贵为巅峰女帝,一夕之间局势逆转,沦为废材之质。魂灵双修,医毒无双,血脉觉醒,一御万兽。天现异象,凰命之女,自此归来,天下乱之。这一次,所有欺她辱她之人必杀之!他自上界而来,怀有目的,却因她动摇内心深处坚定的道义。“你曾说,你向仰我,你想像我一样,步入光明,是我对不起你,又让你重新回到黑暗。”“你都不在了,你让我一个人,怎么像向仰你?!”爱与不爱,从来都是我们自己的事,与他人无关。带走了所有的光明与信仰。
  • 神入

    神入

    是真实抑或虚幻?是平凡还是波澜?——这是有关三个少年成长的故事,也是很多很多人共同迎接命运的故事。同样,也是你我的故事……
  • 痛风吃什么

    痛风吃什么

    痛风病患者饱受疾病折磨,他们总是好一阵坏一阵,到底该怎样吃才能将痛风控制在不痛苦的范围内?这是许多痛风病患者急于了解和必须知道的知识,为此,我们特意编撰此书,为痛风病患者提供饮食食材推荐和饮食食谱推荐,帮助他们解除或缓解病痛。本书为读者介绍了痛风病的病因、预防等基本知识,让读者对痛风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接着为读者提供了饮食宜忌,并附有大量的美食食谱,让痛风病患者在饱口福得同时,又不会对身体健康不利。最后是中药宜忌、药膳推荐,这一部分的内容让患者在治疗疾病的同时减少吃药的苦恼,增添美食的享受。
  • 虫临暗黑

    虫临暗黑

    老猫新书——《奥泽大世界》已发布,讲述一个奇特世界的奇特冒险故事。敬请各位书友大驾光临~谢谢~
  • 我在修仙界装大佬

    我在修仙界装大佬

    我不是一个好人,但也不是一个坏人,平生没做过什么恶事,却死的有些惨。大概是上天看我可怜,于是我附尸重生了。只是有个叫系统的东西告诉我,想要活下去我得找一个叫主角的人。哦,原来我竟然是生活在一本书里的吗?PS:将改为第一人称,慎入。2020.10.29
  • 笔触家山——吴显果乡镇历史文化散文作品集

    笔触家山——吴显果乡镇历史文化散文作品集

    作为四川作家协会的一名会员作家,我生在仪陇,长在仪陇,对于家乡的文学视野基本是全景式的。但因为职业的原因,我一直浸沉于通讯与报告文学之中。对于散文,却从未想着去染指。
  • 收身人

    收身人

    落叶归根,这是所有人的心愿,但往往有时候落叶难以归根。我叫木阳,一个天生异眼的人! 新书《无敌从投胎十万次开始》请多支持!
  • 红袍剑士

    红袍剑士

    名为翃莲的少年剑士一系列故事发生的故事。
  • A Woman-Hater

    A Woman-Hater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