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798300000002

第2章 序二

晓苏

叶立文老师是我的老师。这话说起来有点绕,但我实在想不出更好的表达方式。其实我也不想这么绕,可我不这么绕却绕不过去,因此只好这么绕了。叶老师的确是我的老师,虽然他小我十几岁。不过,这没啥好奇怪的,弟子不必小于师,师不必长于弟子。叶老师大器早成,三十多岁就当了教授,很快又升为博士生导师。我却醒事晚,年过半百才想到读个博士。我到武汉大学师从樊星先生读博的时候,叶老师给我上过课,讲的是先锋小说的叙事话语。所以我说,叶立文老师是我的老师。

我绕了半天的舌,其实想说的是,作为学生,我丝毫没想到叶老师会让我为他的新著写序。有一天晚上,我有幸与叶老师一起,被吴道毅教授邀到一个名叫九龙的地方小聚。席间,叶老师仿佛不经意地问我,你喜欢史铁生的小说吗?我说,喜欢,尤其喜欢《我的丁一之旅》。叶老师马上双眼一亮说,太好了,我的《史铁生评传》即将出版,你帮我写个序吧。一开始,我还以为叶老师跟我开玩笑,并没在意,依然津津有味地挥筷吃菜。哪想到,他原来是认真的!看着叶老师一脸的正经,我一下子傻了眼,筷子也挥不动了,菜更是吃不下去了。当时,我曾想到过婉拒,但我没好意思开口。我想,老师既然布置了任务,学生怎么能抗命呢?于是我只好硬着头皮答应下来。那晚回到家中,我心里老想着为老师写序的事,既感到受宠若惊,又感到压力山大,更感到匪夷所思。总之,我的心情十分复杂,忐忑不安,七上八下,哭笑不得,直到半夜三更都没能入睡。后来我想,叶老师思想现代,观念先锋,性格另类,说话办事一向特立独行,从来都不按常规出牌的。这么一想,我才勉强释然。

叶老师对史铁生的研究为时已久,并且硕果累累,这是我早已知道的。我没想到的是,他居然会花这么大的气力,下这么大的功夫,费这么大的心思,来为已经故去的史铁生写一部长达三十万言的评传。这让我不得不再次联想到叶老师的与众不同,包括他的思想、他的观念、他的性格。在中国当代文坛,史铁生的文学成就虽然有口皆碑,但他毕竟过早地离开了我们。如果从功利出发,叶老师完全可以选择一位有权有势的文学大腕,通过为其树碑立传而换取个人利益。事实上,有不少聪明的学者就是这么干的。倘若不愿意趋炎附势,叶老师还可以从人情出发,选择一位与自己私交密切的当红作家作为传主,就像叶开先生写《莫言评传》、洪治纲先生写《余华评传》、孔见先生写《韩少功评传》。然而,叶老师却超凡脱俗,既不看重名利,也不看重人情,只看重自己的艺术良心和学术良知,从而情有独钟地选择了他心目中最优秀的当代作家史铁生。

在通读《史铁生评传》这部书稿之前,我一直没太弄明白,叶老师为何如此喜欢史铁生。学界同行大都知道,叶老师学术研究的主要方向,是中国当代先锋小说。他以思潮史研究的架构切入先锋小说的创作实践与理论批评,对先锋小说的启蒙叙事和文体转变进行了全方位的探讨。从文学流派的角度来看,史铁生的创作显然也应该归于先锋小说之列。但是,在余华、苏童、格非、洪峰、马原和孙甘露这些如雷贯耳的先锋小说家当中,史铁生的名字显然不如他们响亮。既然如此,叶老师为什么不从上述作家中选取一位写评作传呢?直到把《史铁生评传》整部书稿读完,我才终于找到问题的答案。原来,叶老师对先锋的理解有自己的标准。在叶老师看来,文学的先锋性主要不在于形式的先锋,而是在于精神的先锋。在形式的探索上,史铁生虽说比不上余华他们,但在精神的发掘上却遥遥领先。因此在叶老师眼里,史铁生才是中国当代最具先锋性的作家。

当然,叶老师选择史铁生作为自己的传主,肯定还有着更为深层的原因。我想,这可能与他本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观密切相连。在我看来,一个人的精神世界,主要是由其“三观”构成的。而我发现,叶老师在“三观”上和史铁生存在着许多相似性。我感觉到,在精神世界里,叶老师和史铁生是彼此相通的。他们拥有相同的人生追求、相同的价值取向、相同的审美趣味,属于精神知己。比如对待名利,他们都很淡泊,都很超脱;对待生活,他们都很率真,都很诚恳;对待事业,他们都很虔诚,都很执着。更重要的是,他们的精神里都蕴藏着一种难能可贵的先锋性。在《史铁生评传》中,叶老师写有这样一段话:“史铁生在面对人生百态和宇宙万物时习惯于穷极一切,由此形成的思辨风格和哲学气质,自然也深刻影响了他的文学创作。”其中提到的思辨风格和哲学气质,无疑正是先锋精神的两个主要特征。我觉得,叶老师这段话虽然是在写史铁生,实际上也是在写他自己。如果说思辨风格和哲学气质一直渗透于史铁生的文学创作的话,那么则可以说,叶老师的学术研究也始终体现着思辨风格和哲学气质。正是由于叶老师在精神上和史铁生有着相同的先锋性,所以才有了这样一部热烈、妖娆、丰满、沉郁、可靠的《史铁生评传》。

关于《史铁生评传》这部著作,我在上面已经连用五个词语表达了我的阅读惊喜。五个形容词排在一起,看上去好像是在溢美,其实并非如此。说老实话,这都是我在阅读过程中的真实感受,属于肺腑之言。遗憾的是,我觉得上面用到的这几个词,还过于简单、表面、粗略,尚不能足以传达出这部著作的独特价值。保守一点说,我读过的中外作家评传不下二十部,但是,像《史铁生评传》这样独特的文本,我还是第一次遇到。在我以前读过的作家评传中,往往会碰到两种情形。一种情形是,以评为主,以传为辅,评起来长篇大论,探幽发微,传起来却三言两语,甚至语焉不详,最后弄成了一本作品欣赏;另一种情形是,以传为主,以评为辅,传起来一波三折、柳暗花明,评起来却浅尝辄止,或者虚晃一枪,结果弄成了一本作家生平。很显然,这两种写法都是失衡的,都难以写出理想的作家评传。能够将评和传有机结合起来的文本,此前虽然也有,但少而又少。正是从这个角度来看,《史铁生评传》显示出了其独特的价值。在这部评传中,作者不仅把评和传有机地结合起来了,而且结合得水乳交融、如胶似漆、严丝合缝,堪称完美。一方面,作者对史铁生的人生经历进行了翔实而生动的描述,包括家庭婚姻、衣食住行、喜怒哀乐、生老病死,同时将他的人生经历和他的文学创作挂起钩来,进而去审视、梳理、发现文学创作与人生经历之间的复杂关系;另一方面,作者又对史铁生的代表作品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评论,涉及故事情节、环境背景、人物形象、思想内涵,同时密切联系他的生活积累和生命体验,进而去反观、寻找、打捞人生经历对文学创作的深刻影响。这样一来,史铁生的人生经历和文学创作便构成了作家的一体两面。与此同时,关于人生经历的描述和关于文学创作的评论也随之构成一种互动,二者相互呼应,相互照耀,相互印证,从而使作家评传中的评和传不再是两张皮,而成了一个评中有传、传中有评、评传互涉的整体。

上面说到的评和传的完美结合,也可以看成是《史铁生评传》对作家评传这一文体的重要贡献。说到文体,我陡然来劲,不禁想多说几句。从文体的角度来讲,作家评传显然是一种特殊的文体。它既属于学术论著,又属于文学传记,具有明显的双栖性特点。换句话说,这种双栖性文体要求很高,既要求有学术性,又要求有文学性,十分难于驾驭,弄得不好便不伦不类,甚至非驴非马。然而,《史铁生评传》却做得非常成功,由于作者有着深厚的学术造诣和良好的文学修养,使得这部评传的学术性和文学性都得到了充分彰显。不仅如此,《史铁生评传》还对作家评传这一文体的结构进行了大胆的探索。我发现,这部评传采用的是三维结构,一是历史之维,二是文学之维,三是哲学之维。从历史的维度来看,作者运用可靠而丰富的史料,具体而客观地再现了史铁生坎坷而辉煌的一生,包括他的生命史、疾病史、爱情史、创作史、友谊史乃至旅行史。从文学的维度来看,作者通过复述故事、分析人物、欣赏意象、发掘主题,几乎把史铁生所有的代表性作品都展示出来了,比如《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我与地坛》《命若琴弦》《务虚笔记》《我的丁一之旅》。从哲学的维度来看,因为作者和传主都有着思辨风格和哲学气质,所以无论是描述史铁生的经历还是评论史铁生的作品,作者最终都会上升到哲理的层面,既有对人类前世来生的冥想,又有对宇宙万物奥秘的沉思。由于有了这样的三个维度,《史铁生评传》便同时具有了历史的真诚与厚重、文学的诗情与画意、哲学的深邃与高远。它们三维一体,形成一种重奏、一种合唱、一种交响,从而极大地丰富了文本的意蕴含量,拓宽了文本的价值空间,进而有效地增强了文本的弹性和张力。

叶立文老师是我的老师。然而,作为学生,我也不能一味地对老师说好话、唱赞歌。我的意思是说,《史铁生评传》虽然写得很好,但也存在着某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比如,我因为业余写点小说,所以每当读作家评传的时候,总是希望能从中看到作家的一些写作经验,尤其是构思技巧和叙述策略。可惜的是,我在《史铁生评传》中获得的写作经验却不是太多。事实上,史铁生在文学创作中积累了许多独特的经验,对于后来的写作者来说,无疑是一笔宝贵财富。我想,也许是叶老师对那些技术性问题不感兴趣吧,因而就忽略了。当然,这也只是我出于私心而说出我的一点遗憾,说白了就是吹毛求疵,或者叫鸡蛋里面挑骨头。不恭之处,还望叶老师多多原谅。

好了,由于水平有限,这个所谓的序就写到这里吧。

2017年8月10日于武汉南湖之滨

同类推荐
  • 林徽因画传

    林徽因画传

    林徽因,1904-1955,原名林徽音,福建闽侯人。中国著名建筑学家、新月派女诗人,为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同时也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
  • 黄埔之英民族之雄戴安澜

    黄埔之英民族之雄戴安澜

    《中华爱国人物故事》是一套故事丛书。它汇集了我国历史上80位古圣先贤、民族英雄、志士仁人、革命、先进模范人物的生动感人史迹,表现了作为中华民族很好传统的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 武则天发迹史

    武则天发迹史

    武则天14岁入宫,历经12年的蹉跎,26岁却身处感业寺,只能青灯古佛。美人心中的那一计,让李治相思难忍,这才令武则天的人生峰回路转,柳暗花明;二次进宫后,武则天自导自演了一场惊心动魄、血腥残忍的权力大角逐:昭仪,皇后,天后,临朝称制,改唐为周,天下升平……如此82载,谁堪比之?武则天何以从单亲女孩成长为三国皇后,以女儿之身君临天下,令无数粉黛、朝臣尽折腰?不妨看看她的心术操练和宫斗绝技。畅销书作家池墨将通过《武则天发迹史》一书为读者揭秘武则天的发迹之路。
  • 草原之花:布木布泰

    草原之花:布木布泰

    《草原之花——布木布泰》为“中国文化知识读本”系列之一,以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草原之花布木布泰传奇的一生。
  • 南北欧现代著名作家(世界文学百科丛书)

    南北欧现代著名作家(世界文学百科丛书)

    作家是以写作为工作者,从事文学创作有成就的人。本书是丛书中“文学大师篇”中的一本,介绍了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塞尔维亚和黑山、意大利、罗马尼亚、希腊、西班牙、挪威、瑞典、冰岛等南北欧国家现代著名作家。
热门推荐
  • 邂逅,或是一次对决

    邂逅,或是一次对决

    本书着重于品酒的感受,从品酒前应持有什么样的态度,到品酒时感官上的感受、精神上的感受。葡萄酒的品尝不仅只是喝,更像是透过嗅觉与味觉所进行的审美体验,通过感官的感受上升到精神世界的感悟。收入饮酒态度、感官、诗意、葡萄酒的哲学、品酒笔记四个门类。本书系资深葡萄酒品鉴专家、葡萄酒专栏作家百尝介绍普及葡萄酒知识的文章合集,让初接触葡萄酒的读者对葡萄酒有一个轮廓上的了解。
  • 最终灵主

    最终灵主

    纵使没有任何背景,我依然笑傲苍穹,纵使天生无法修炼,我依然执掌乾坤,天若不容我,我便与天争斗,天要灭我,我必逆天……
  • 剑葬神灵

    剑葬神灵

    两年前,他是佼佼者,曾经被家族列为重点培养对象的天才,曾经十四岁的七节修士。在和对手家族的决斗中,一朝失败,灵力尽失,彻底成了笑柄,被人瞧不起,被人不断的嘲笑。从天才到废柴,从天堂到地狱。机缘巧合之下,他重新踏入灵修之道。强势的回归,立志一雪前耻!
  • 星武战神

    星武战神

    十年寒窗,一朝功成,临了却换得欺君罔上,永世为奴。有志难伸,有才难施,没落少年意外遭逢绝世败家女,咸鱼翻身,借势而起,修星武,研星纹,创神通,御美女,凭至宝星罗万圣图,掌运星河,武御苍穹。
  • 韩先生,慢慢喜欢你

    韩先生,慢慢喜欢你

    本以为是一场带有目的性的商业联姻可是,男人不准她身边出现除他以外的异性不准她和别的男人谈笑风生连看其他男人的照片都不允许季然“……”男人眸中闪过一丝笑意,脸贴着女人的侧脸,在她耳边开口,声音沙哑低沉:“季小姐,你就那么讨厌我吗?”男人说话时吐出得气息,悉数打在女人耳畔上,女人竟不争气的心跳加速起来。“是,我讨厌你。”女人的脸上早已染上一层红晕。憋着通红的脸开口。“可是,我喜欢上你了,怎么办?”男人嗓音沙哑中带着一丝蛊惑。《总体来说,此文应该是甜宠文,应该是…》
  • 青翼传

    青翼传

    背生双翼,毁天灭地的巨妖;剑慑万古,倒卷星河的剑仙;风云为纸,乾坤颠倒的符师。。。大雪中少年踏入乱世,一步步成就青翼大帝的无上之名!
  • 不灭之旅

    不灭之旅

    一个在商场多年的商人,因从小练有不同凡人的武学,后因机缘等使他踏入了修真,本是一个想畅游武林的武林高手,谁知道老天居然会让他接触到一个比武林更玄幻的修真界,他在修行的路上会遇到什么呢?他真的会像其他修真者那样,心中的终极——仙界?
  • 红楼之林家皇后

    红楼之林家皇后

    婉玉穿越成了一棵草,绛珠仙草,只是才修成人形没两天,她就在警幻的威逼下跳下转生池,投胎成了林家的嫡长女。只是红楼的世界危机四伏,前有在夺嫡中站错队的林如海,后有对她的修为虎视眈眈的警幻,还有时不时出来扯扯后腿的贾府中人,如何躲过一拨又一拨的明枪暗箭,立即成了婉玉的首要任务。
  • 世界商之道

    世界商之道

    一个资源小国,战后从废墟中重建,如今商品充塞优选,独占美国大半市场,一度把美国公司逼到绝境,欧亚各国的情况亦无二致,一跃成为世界最大债国和经济援助国。日本人的绝招是什么?品质的商道。日本人有一种“求道精神”,茶道、花道、剑道、柔道、空手道、书道、装道、琴道……从一技一艺到百艺百能各具流派,“技”和“美”各臻最高境界,“质”和“善”各达最高领域。
  • 精选妙用中草药减肥、美容、养生

    精选妙用中草药减肥、美容、养生

    肥胖系指人体内脂肪积聚过多,超过标准体重20%以上,尤其腰部和臀部的肥胖,不仅影响体型美,而且还会伴发高血脂症、糖尿病、高血压病、冠心病等疾病。古人在40岁以后以“轻身”为美,这“轻身”包含现代所说的“减肥”。古代学者对轻身的食物研究十分重视,发现了许多食物具有轻身作用。这些食物减肥,不同于节食减肥,也不同于用其他药物减肥,不但不伤耗身体,而且使身体更加健美,更加充满活力。中医认为,肥胖多与痰湿有关,治宜化痰利湿、消脂减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