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89100000005

第5章 民族性与现代性:20世纪中国文学发展的内在品质(5)

晚清的社会变革是民族主义思潮推动的直接后果,政治革命虽然改变了政体形式,但并未真正给民族带来新生。以陈独秀为代表的新青年再接再厉,迅速掀起新文化运动,希望借西方的科学民主思想进一步促进民族意识的觉醒。新青年把矛头直指“孔家店”,认为儒家的礼教传统是造成国民精神愚昧麻木的祸根,只有铲除“孔孟之道”才能激活中华文化的新生命。他们激进叛逆的文学革命主张包含着强烈的民族救亡意识,是文学革命转向成为复兴民族文化的一种策略。因此,绝大多数参与文学革命的新青年内心都涌动着民族主义的激情,他们希望通过新文学建设,完成民族文化的重建,达到民族新生、国家强盛的目标。陈独秀、***在苏联革命影响下迅速转向政治革命,正是他们民族主义理想的直接表露。胡适“整理国故”的主张与鲁迅文学革命的方向看似有所区别,其实殊途同归,文化建设与文学建设都是民族精神不可或缺的内容。他们后来执著努力所取得的成就为后世高度赞赏,胡适被公认是现代民族文化建设的学术大师,鲁迅则获得“民族魂”的崇高赞誉。五四作家内心潜藏着深厚的民族主义感情,以强烈的忧患意识参与新文学创作。文学研究会成立之初就抱定为人生的宗旨,他们的问题小说意在暴露社会的弊端和悲苦,激发人们改革现实和改造人生的勇气。创造社作家满腔激情地参与文学活动,希望借艺术的力量打破封建文化的沉重枷锁。郭沫若的长诗《凤凰涅槃》将新青年的反抗精神表达得淋漓尽致,这种叛逆反抗与爱国主义的理想和民族主义的情感紧密结合在一起,“毁灭”是为了“创造”,“死亡”之后便是“新生”。郁达夫的《沉沦》描写主人公历经精神煎熬投海自杀时,满腔悲愤地喊道:“祖国啊,你为什么不强大起来?”这也是作家在特定时代内心民族意识觉醒后的真挚流露。新月诗人闻一多在他的大量诗作中贯穿了爱国主义的情感,《太阳吟》抒写流浪异乡的学子对故土的思恋,《洗衣歌》表现下层华人在异邦遭受的欺凌,《忆菊》对中华传统文明的褒扬,都与诗人个体的民族意识和民族感情有着密切的关联。盼望民族复兴,期待民族解放的文学主题与民族文化变革的时代潮流相互促动,民族主义的政治吁求自然地融入作家的文学活动中,构成五四文学鲜明的民族性色彩。

(二)抗战文学中的“民族主义”

民族主义是一个政治层面的概念,但它却辐射到社会生活的每一方面,军事的、经济的、文化的,都渗透着民族意识的政治诉求。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是民族的,他是反对帝国主义的压迫,主张中华民族的尊严和独立的,带有我们这个民族的特性。”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毛泽东著作选读》,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397页。当我们用“启蒙”与“救亡”两大主题来讨论20世纪中国文学的流向时,就会发现其中民族主义的内在动因。五四文学的文化启蒙是要解放民族精神,带有鲜明的民族主义色彩。抗战爆发后,民族救亡迫在眉睫,“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历史责任感更激发了知识分子的民族主义激情,他们义无反顾地参与民族救亡运动,也创作了大量的文艺作品,表达了反抗侵略反抗压迫的民族主义主题。启蒙与救亡便如此自然地融入民族解放这一宏大的历史叙事中,中国文学的民族性在这一时期被骤然放大。

对抗战文学的主题研究,大致可从两个层面展开,一是正面描写中华民族抗战斗争的艰苦历程,表现中国人民浴血奋战、抵抗侵略的民族意志和顽强斗争、反抗压迫的民族精神。这一主题早在东北流亡作家的创作中就表现出来,萧军的《八月的乡村》最早写到东北抗日游击队的斗争生活,萧红的《生死场》写出了东北人民的深重苦难以及民族意识的觉醒和反抗,在“国防文学”的倡导下,抗战斗争的主题越来越流行。抗战爆发后,宣传民族救亡和全民抗战的文艺作品大量涌现,小型话剧、朗诵诗歌、弹词评书等通俗文艺形式十分活跃,报告文学作为特殊的文学形式,更充当了文学轻骑兵,不仅即时报道前线的最新战况,而且还融入作者的主观感情,渲染了反抗强敌的救亡情怀。这一主题随着抗战斗争的延续不断深化,在上世纪40年代后陆续出现了正面描写抗战斗争和流亡生活的中长篇小说,主要有茅盾的《霜叶红似二月花》(1942),巴金的《火》(1943—1944),艾芜的《丰饶的原野》(1945),老舍的《火葬》(1944)、《四世同堂》(1944—1948),姚雪垠的《长夜》(1947)等,这些作品因作家的生活经历和情感渗透而更具历史的深厚感。其中以老舍的《四世同堂》最有影响,小说描写北平沦陷区一个小胡同的十多户平民的生活,他们在日本人占领期间受到压迫蹂躏的精神痛苦以及觉醒后的反抗,表现了北平人民坚强不屈的民族气节。抗战文学的另一个主题侧重于对民族战争带来的现实苦难和复杂政治斗争的描写。艾青在他流浪期间创作的“北方组诗”,对北方人民灾难深重的现实表现出强烈的忧患意识,郭沫若的系列历史剧把抗敌御侮与反抗专制的主题合而为一,表现了政治冲突对民族抗战造成的巨大冲击。巴金创作的《寒夜》(1946)是这一时期现实主义的力作,汪文宣和曾树生的家庭悲剧,道尽了普通民众在抗战中遭受政治(动荡)、经济(凋敝)、文化(蒙昧)多重重压下生命的痛苦感受;路翎的《财主的儿女们》(1948)对蒋纯祖的流浪生活与民族解放精神追求的双重痛苦给予了生动的描绘,民族解放的历史主题在抗战艰难的生存环境中显得异常沉重。

必须指出的是,抗战文学中的民族主义虽与30年代初期“民族主义文学运动”没有直接关联,但黄震遐等人倡导的民族主义文学也在30年代的文学发展中留下了明显的印记,40年代“战国策派”的文学理论与“六一派”成员的文学主张有着共同之处:一是明确的政治动机,一是鲜明的理论色彩。

(三)社会主义文学中的“民族主义”

社会主义文学是一个从政治视角审视的泛概念,这里特指1949年以后的中国内地文学。周扬在第一次文代会的报告中就根据共产党的文艺政策界定了文学的政治内涵,确定了文学的社会主义性质,周扬称“毛主席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规定了新中国的文艺方向,解放区的文艺工作者以自己的全部实践证明了这个方向的完全正确”周扬《新的人民的文艺》,《周扬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第513页。,给其后的文学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从50年代初至70年代末,内地文学形成了“大一统”的文学模式,“大”指结构宏大,绝大多数作家都试图以史诗方式表现共产主义革命历史的必然性,从而完成社会主义文学的历史建构;“一”指主题的单一性,经历社会主义文艺运动的多次洗礼,所有的文学作品都确立了革命斗争的主题;“统”指文学生产方式主要通过规定的任务、规定的写作范式、规定的文学刊物得以完成,作家很少能在作品中传达个人的情绪和感受。可见,共产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的对抗造成了意识形态的严重冲突,给中国文学带来的影响就是促成了文化革命朝着政治革命转型。然而民族解放的主题在新时代政治革命的宏大语境中并未消失,仔细分析,仍然可以看出政治泛化后的中国文学依然有着浓厚的民族主义色彩。毛泽东一句“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就隐含着民族解放的重大命题,共产主义革命的主题与反抗旧时代旧制度的要求密切结合在一起,劳苦大众翻身做主与民族解放的呼喊始终一脉相承,作家的创作也自觉地融入这一历史变革中,表现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亦是为了表达长期遭受西方列强歧视压迫的民族反抗精神。社会主义文学创作中最突出的一类题材是描写“革命历史斗争”的作品,对国民党政治的否定蕴涵着“反帝反封建”主题,描写土地革命必然表现作品中的主角(广大农民)翻身做主的自豪感,抗日斗争题材则充满了民族解放战争的正义性。梁斌的话语叙事便表现出这一民族主义的政治寓意:从描写农民阶级觉醒后对地主阶级的反抗(《红旗谱》)到转向抗日斗争的叙述(《播火记》《烽烟图》)构成历史叙事与政治建构的双重融合,对侵略者的反抗与对剥削者的斗争主题被搁置在同一个话语层面上,显示了民族主义的内驱力。在描写“抗美援朝”的战争题材作品中,“打倒美帝,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主题再度流行,民族主义的话语得到更为强烈的表露。

但总的来看,这一时期革命的喧嚣声浪远远大于民族解放这一历史主题,描写现实改革的作品更多的是突出阶级斗争的主旋律,民族主义呈现出内隐的倾向。研究社会主义时期文学创作中的民族性,必须看到意识形态冲突中所潜伏的民族主义因素,不同的作品其民族性主题的强弱程度有所不同,需具体审视,仔细甄别。

三、民族文学:审美层面的民族性

文学是文化的载体,中国传统文学更是将东方特有的民族性展现得淋漓尽致。从内在精神看,中国文学自古就形成了关注社会,体验人生的现实主义传统,并在与文学形式的交融中形成中国文学特有的审美品质。孔子编撰《诗经》时,便主张“诗言志”,强调文学书写内心情绪情感的本体意义,孔子认为“怨而不怒”、“哀而不伤”是诗歌的内在品格,强调“温柔敦厚”的抒情文风,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到南北朝时期,刘勰在《文心雕龙》里将早期的文学经验理论化,提出“神”、“气”、“风”、“骨”等文学理念,“故思理为妙,神与物游。神居胸臆,而志气统其关键”刘勰《文心雕龙?神思》,《文心雕龙译注》,陆侃如、牟世金译,济南:齐鲁书社,1995年,第359页。,突出作家的精神体验,强调文学内在神韵的建设和表达,对文学抒情写意的诗性传统奠定了理论基础。无论是魏晋的田园诗人,还是唐宋的婉约名家,都把内敛和含蓄视为文学的根本。与此相关的文学形式,从诗歌散文到曲艺和小说,几乎都自觉融入含蓄、凝练、简约的审美追求中,注重文学的意境创造,注重语言的精细运用,字斟句酌与凝神冥思的创作方式创造了大量文学艺术的经典文本。

20世纪中国文学虽然在新文学运动中以一种叛逆的方式“宣告了”古典文学的终结,给以文言文为文本形式的传统文学造成极大的冲击,但分析其具体表现可以看出,新文学作家绝非要毁灭过去、割裂传统,他们要打倒的只是传统中的反动因素,清算和否定的也是旧文学中的糟粕和垃圾。沈雁冰批评鸳鸯蝴蝶派作家“向壁虚构”沈雁冰《自然主义与中国现代小说》,载《小说月报》1922年11月10日第13卷第7期。,鲁迅坚决反对封建旧文学中的“瞒”和“骗”,创造社作家所倡导的真率抒情也是为了反对旧文学中“扭捏作态”的虚伪文风。他们对传统文学形式采取了扬弃的方式,抛弃生涩诘屈的文言文,倡导流畅简明的白话文,在文学实践中主张描写真实的生活,抒写真切的感受,现实主义文学理念与传统文学追求自由真率的文学风骨自然融合,构成新时代中国文学的民族性内涵。

现代作家从文化启蒙的立场审视民族文化的历史存在,以人文主义的眼光描述中国国民的生存现状,重视对民族传统的审美体验,在创作中生动地描述了传统文化的多元形态和民俗生活风情,在传播西方文化的启蒙思想时也展现了东方民族特有的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丰富和发展了文学民族性的审美内涵。20年代的乡土文学所呈现出来的民族性风貌是非常有代表性的,王任叔、许钦文、蹇先艾、黎锦明等作家所讲述的人生故事具有中国农村特有的地域文化场景,农民所承受的痛苦不仅来自物质层面的贫困,还有历史文化和民俗传统的多重制约。读者从文学作品中既能感受到农民苦难的现实,又能体验到中国农村民俗文化的多元风貌,乡土文学因民族性内涵而具有特殊的审美品质。老舍虽然受到英国文学的直接影响,但他对民族传统有着特殊的感情,他在小说中生动地描绘了北京的地方风貌和民俗风情,从市井小巷到酒肆茶楼,从衣着方式到心理神情,都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刻画,通俗流畅的白话语言中蕴涵着作者对民族文化的深刻洞察与独特感悟,在文化批判中体现了文学的审美价值。沈从文则独辟蹊径,他描写湘西山区的民间生活,描写船工山民简朴宁静的生活,表现他们自足平和的人生态度,创造出一个极具民族文化风情的“边城世界”。在这里,长辈和蔼慈祥,青年勤劳勇敢,人与人之间热诚互助,体现出传统文化浸润下纯厚古朴的人情美、人性美。沈从文在讲述“边城”故事时还着力描绘湘西小镇的民俗风情,渲染出边城小镇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其作品因浓郁的民间文化气息和民族文化风情而独具魅力,成为20世纪中国文学民族性建设的代表性作家,其美学风格在80年代汪曾祺的小说中得以延续,并对寻根文学作家钟阿城、贾平凹等人的创作产生过极大的影响。

同类推荐
  • 天地颂(第一部)

    天地颂(第一部)

    “两弹一星”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创造的历史奇迹,不仅是增强国威的科学技术成就,也是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财富,以一种永恒的创造之魂铸成中华民族不朽的丰碑。作者以强烈的责任感和永不言老的革命激情,历经千辛万苦,经过十年打磨,推出了洋洋洒洒的巨著《天地颂——“两弹一星”百年揭秘》,为我们留下了又一红色记忆。"
  • 天涯故事

    天涯故事

    余秋雨可谓暴得大名又饱尝诽议。但当你随他走近千年庭院,触摸华夏古国的千年文脉;当你随他走进茫茫大漠,手指王道士泪洒敦煌;当你随他走进苏东坡的内心深处,感叹旷世大才栽在小人手下;当你随他走进一个王朝的背影,沉思三百年的是非功过……你会恍然一悟:余秋雨的成名自有道理!
  • 城市的张望

    城市的张望

    本书是作者对中国香港的城市文化、政治历史与市井人事的观察与思考的短文集。分为三辑:第一辑,主要讲对香港的城市细节、市井生活(老建筑、商业生活)的观察与思考。第二辑,主要讲对香港文化(媒体、影像、校园)的观察与思考。第三辑,主要是对具有代表性的新一代香港文化人的访谈。是本书重点,领域涵盖艺文创作、本土文学、诗歌漫画、独立出版、公民媒体、社会运动、国际关系等多方面。
  • 把岁月编织成一幅画(唯美阅读)

    把岁月编织成一幅画(唯美阅读)

    本书中有对真情的体悟,有与孤独的对话,有对人生的感叹,有与命运的抗争。书中选取了关于人生、理想、奋斗等多方面的励志故事。一则故事改变一生,本书会给青少年带来不一样的人生感悟。其内容涉及人生的方方面面,有的灵气十足,它们有的睿智凝练,让心灵为之震撼;有的灵气十足,宛如一线罅隙中奔涌而出的清泉,悄然渗入心田……
  • 生存与安然

    生存与安然

    从海拉尔起,大约过了整整三天,我才适应了原有生活中的一切。估计一头来自草原上的羊要适应城市,从慌张到安详也需要三天。火车开始向南开,尘世在南,我觉得我又在钻回那个厚闷而熟悉的口袋。过去的半个月里我意外地得到了呼伦贝尔大地的慈爱从容宽厚安逸,我是个享受到了幸福的人。
热门推荐
  • 先做女王,再当公主

    先做女王,再当公主

    先做自己的女王,再当别人的公主。这是一本关于不同时代、不同际遇、不同职业的女性,如果寻找独特生命意义的书。有几千年前的妇好、赵飞燕,有地球另一端的香奈儿、简·奥斯丁,还有科学家居里夫人、艺术家蒋英、新凤霞……这些有故事的女人,横跨千年时空,跨越地球纬度,浓缩在一篇篇文章中,与你四目相对、灵魂对话。真正优秀的女子,必定既温柔又坚强。所有经历的低谷、绝望,禁受的无礼、冷遇,抵御的迷茫、慌张,最终会化为筋肉骨血,成为参透生命意义的力量。
  • 流离的萤火爱情

    流离的萤火爱情

    抬头看到的就是他那双孤傲的眼睛,散发着无数的寒气,让人不寒而栗,那张脸简直无懈可击,与哥哥相比似乎更胜一筹,但是他满脸的高傲和不屑,瞬间拒人于千里之外。那个冰山男依旧惜字如金,没有表情,我开始有些怀疑,老哥是不是认错人啦?呼呼,不理他们啦,走咯“答应我一个要求!”说得这么爽快?是早有预谋吗?可是不应该,总不至于他是策划者吧“要求?行,但是你不可以说…”委屈啊,莫名其妙地要答应冰山男一个要求。“不管如何,你都要信我!”那是你对我的乞求吗?一次次的错过,一次次的误会,他们之间是否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可爱善良的韩雪柔能够等到幸福钟声响起吗?面对昔日的男友、今时的未婚夫,她该如何抉择?求收藏,求推荐,求订阅,嘻嘻,我会再接再厉的~~~推荐——http://m.pgsk.com/a/450433/《邪魅总裁:女人,乖乖躺着!》推荐新作温馨治愈系列:听说,爱情回来过。http://m.pgsk.com/a/702512/
  • 梳娘囍事

    梳娘囍事

    一梳梳到尾, 二梳白发齐眉, 三梳儿孙满堂 给小伙伴梳妆,给官府娘子梳妆,给独宠一生的许皇后梳妆...... 一双巧手,让娘子娇,夫人媚,新嫁娘欢喜上花轿 只是到头来, 谁为她挽起青丝? 谁为她巧画远山? 又是谁与她鸳盟誓白头? 且看漾水河畔,小家碧玉巧梳装,梳出花团锦绣,千古佳话 新书《暖玉种田》,求支持,求包养~~~
  • 终末之龙

    终末之龙

    他是最后的巨龙,却生而为人。十五年属于人类的温暖记忆,在被迫直面真相的那一刻化为刻骨之痛。这个世界,没有他的容身之地。然而……他们跋涉千里来到他面前,只为让他明白,无论要面对什么,他不会独自一人。
  • 神魔系列舰

    神魔系列舰

    无尽的虚空中,脚下的星舰就是一切!“舰长,前方发现虫族的生物系列舰队!”“舰长,对方发来嘲讽!”“什么!问问他,我叫他一声他敢答应吗?”太上老君的紫金葫芦已经饥渴难耐了
  • 凰医帝临七神

    凰医帝临七神

    (原名《焚尽七神:狂傲女帝》)前世,她贵为巅峰女帝,一夕之间局势逆转,沦为废材之质。魂灵双修,医毒无双,血脉觉醒,一御万兽。天现异象,凰命之女,自此归来,天下乱之。这一次,所有欺她辱她之人必杀之!他自上界而来,怀有目的,却因她动摇内心深处坚定的道义。“你曾说,你向仰我,你想像我一样,步入光明,是我对不起你,又让你重新回到黑暗。”“你都不在了,你让我一个人,怎么像向仰你?!”爱与不爱,从来都是我们自己的事,与他人无关。带走了所有的光明与信仰。
  • 清初历史演义小说·三国演义毛评本2

    清初历史演义小说·三国演义毛评本2

    罗贯中的《三国志通俗演义》成书于明初,清初毛纶、毛宗岗父子对三国演义的批注,包括伏笔,情节,使之成为迄今最流行的定本《三国演义》。 全书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105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反映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塑造了一批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三国演义》的内涵是十分丰富的,囊括了中国古代政治、外交、兵法、权谋、道德观念、哲学、思想等方方面面的内容。尤其是书中描写的四十多次战争,场面波澜壮阔,鲜活生动,为后人提供了各种军事知识和战争经验。全书可大致分为黄巾起义、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犹如在历史广阔的历史上,上演了一幕幕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作者罗贯中将兵法三十六计融于字里行间,既有情节,也有兵法韬略。
  • 卡耐基给青少年的11条处世技巧

    卡耐基给青少年的11条处世技巧

    这是一本集结了成功大师的传世智语。真诚+宽容+技巧=成功处世,将别人的教训作为自己的经验,就可以避免自己的教训成为别人的经验,阅读此书,将使你终身受益。
  • 七里樱

    七里樱

    年少时,我们,似乎成为了世界的主角,遗憾过,苦恼过,伤心心过,但庆幸的是在那个即将逝去的青春里,你世界的男主随着四季辗转在你身旁,陪你笑,陪你哭……终有一天,你发现他只是喜欢你身边的那个人而已…“你知道的,我喜欢她哎。”“没事…”至少我的青春,你来过就好。
  • 鬼帝绝宠:皇叔你行不行

    鬼帝绝宠:皇叔你行不行

    前世她活的憋屈,做了一辈子的小白鼠,重活一世,有仇报仇!有怨报怨!弃之不肖!她是前世至尊,素手墨笔轻轻一挥,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天下万物皆在手中画。纳尼?负心汉爱上她,要再求娶?当她什么?昨日弃我,他日在回,我亦不肖!花痴废物?经脉尽断武功全无?却不知她一只画笔便虐你成渣……王府下人表示王妃很闹腾,“王爷王妃进宫偷墨宝,打伤了贵妃娘娘…”“王爷王妃看重了,学仁堂的墨宝当场抢了起来,打伤了太子……”“爱妃若想抢随她去,旁边递刀可别打伤了手……”“……”夫妻搭档,她杀人他挖坑,她抢物他递刀,她打太子他后面撑腰……双重性格男主萌萌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