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02100000023

第23章 精神训(2)

若吹呴呼吸,吐故内新。熊经鸟伸,凫浴猿躩,鸱视虎顾,是养形之人也,不以滑心。使神滔荡而不失其充,日夜无伤而与物为春,则是合而生时于心也。且人有戒③形而无损于心,有缀宅而无秏精。夫癞者趋不变,狂者形不亏,神将有所远自徙,孰暇知其所为?故形有摩而神未尝化者,以不化应化,千变万抮,而未始有极,化者复归于无形也,不化者与天地俱生也。夫木之死也。青青去之也。夫使木生者岂木也,犹充形者云非形也。故生生者未尝死也,其所生则死矣;化物者未尝化也,其所化则化矣。轻天下,则神无累矣;细万物,则心不惑矣;齐死生,则志不慑矣;同变化,则明不眩矣。众人以为虚言,吾将举类而实之。

[注释]

①抮(zhěn)抱:转移、变化。②嬗(shàn):演化。③戒:通“革”,更改。

[译文]

所讲的真人,便是性情与道相合的人。由于他有却像无一样,真的却像虚无一样。他守神专一不二,看重内心的修养而忘掉身外的一切;他纯洁朴素、淡泊无为而返璞归真。保持本性和精神,在天地间遨游,茫然犹豫于尘世之外,自由自在地生存在无所事事的境地。心胸广大无边呵,巧诈虚伪,不生存于自己的胸中。故而说死、生也是大事了,却会同死生,不会使他变化。就像像天地抚育万物,也不强求和它们一共孵抱。他仔细审查利欲借以光临的环境,而不和外物杂乱相处。看见外事的混乱,可以制止,自己能独守根本。如此的人,忘掉自己的肝胆,忘记了自己的耳目,心志专注在精神,通畅万物耦合到“道”之中。居住时不知干什么,行走时不知到何处去,转着圈子去,突然又能归来。身体像枯干的木头,心灵像烧尽的死灰。忘记他的五脏,抛掉他的形骸。不学就能晓得,不察就能看见,不做就能成功,不研究却能辩论明白。受感触而响应,受迫近而行动。不得已去活动,像光耀一般迅速,像影子效法形体一般准确。用“道”作为规范,像“道”对待万物那般。怀抱着自然规律,情欲不能让他放纵,而万物也不能迷惑它。广阔而空虚,清静安宁而无思虑。大泽燃烧起来,不能使他感觉热;黄河、汉水封冻了,也不能让他寒冷;迅雷辟开山峦,也不能让他吃惊;大风遮蔽太阳,也不能让他损伤。故而看待珍珠宝玉,就像石块一般;看待帝王、荣辱,就如匆匆来去的过客一般;看待美女毛嫱、西施,就如用来求雨的偶人一般。只把死生看作同一的变化,把万物作为同一的事物罢了。心志与自然规律同行,而漫游在无形的境界之中。有精气而不需运用,有神明而不劳实行。凿开浑沌不分的元气,而立于最清静的境地之中。他睡觉不做梦,没有什么思虑;他的智慧不萌生,精神内守;他的阴魄不沉抑,他的阳魂不飞腾。周而复始,不懂什么地方是开端。甜蜜沉睡在长夜之中,醒来看见的是光明的境界。休憩在无边无际的太空,游玩在虚无广阔的境地。居留时没有身体,常处时没有处所,他的行动不见形迹,他宁静时不见踪影。存在着像已消亡,生存着像已死去,进来出去没有孔隙,可以驱赶鬼神。沦没在无法猜测之地,进入到没有空隙之处,以不同的形像不断更替着。开始和结束就如同圆环一般,没有人能掌控他的规律。这是真人的精神能达到“道”的缘故,这便是真人的行止。

对于讲究吹嘘呼吸,吐出污秽之气,吸进新鲜之气,学熊的自悬,鸟的伸展,野鸭的沐浴,猿猴的跳跃,鹰的视物,虎的回顾,这些全是保养身体的人的方法,真人不因此扰乱心神。使精神飞扬而不丧失充实,不因时间流走而觉得伤害,而能与万物一样充满生机,这就是合于道,并且能在内心感应四时的变化。有的人身体改变却不损害他的内心,有的人身体丧失也不会耗散他的精神。患麻风病的人,志趣不会更改,颠狂的人身体不欠缺。精神要是要远离,谁能晓得它要干什么呢!故而有的人身体磨灭而精神没有变化,用不变去应对变,就可以应对千变万化而没有终极。变化,是回归于无形;不变,则与天地一起生存。树木死去,绿色的生机也就消弭了。使树木生长的东西,难道是树木本身吗?就如同使形体充实的不是形体本身一样。故而,创造生命者不会死,而它所创造的生命就会死去;使万物变化者不会起变化,而它所作用的事物就会变化。看轻天下,精神便不会劳累,看小万物,内心便不会惑乱。把死和生看作是相同的,意志就不会恐惧。把变异当作是一致的,眼睛便不会迷乱。众人觉得这是假话,那我就举出此类例子来说明。

[原文]

人之所以乐为人主者,以其穷耳之欲,而适躬体之便也。今高台层榭,人之所丽也,而尧朴桷不斫,素题不枅。珍怪奇异,人之所美也,而尧粝粢之饭,藜藿之羹。文绣狐白,人之所好也,而尧布衣掩形,鹿裘御寒。养性之具不加厚,而增之以任重之忧。故举天下而传之于舜,若解重负然。非直辞让,诚无以为也。此轻天下之具也。

禹南省,方济于江,黄龙负舟,舟中之人五色无主。禹乃熙笑而称曰:“我受命于天,竭力而劳万民。生,寄也;死,归也。何足以滑和!”视龙犹蝘蜒,颜色不变。龙乃弭耳掉尾而逃。禹之视物亦细矣。

郑之神巫相壶子林,见其征,告列子。列子行泣报壶子。壶子持以天壤①,名实不入,机发于踵。壶子之视死生亦齐矣。

子求行年五十有四,而病伛偻。脊管高于顶,下迫颐,两脾在上,烛营指天。匍匐自窥于井,曰:“伟哉!造化者其以我为此拘拘邪!”此其视变化亦同矣。

故睹尧之道,乃知天下之轻也;观禹之志,乃知天下之细也;原壶子之论,乃知死生之齐也;见子求之行,乃知变化之同也。

夫至人倚不拔之柱,行不关之途,禀不竭之府,学不死之师,无往而不遂,无至而不通,生不足以挂志,死不足以幽神②,屈伸俯仰,抱命而婉转,祸福利害,千变万,孰足以患心?若此人者,抱素守精,蝉蜕蛇解,游于太清。轻举独往,忽然入冥,凤凰不能与之俪,而况斥乎?势位爵禄,何足以概志也?

晏子与崔杼盟,临死地而不易其义,殖华将战而死,莒君厚赂而止之,不改其行。故晏子可迫以仁,而不可劫以兵;殖华可止以义,而不可县以利。君子义为死而不可以富贵留也,义为而不可以死亡恐也。彼则直义耳,而尚犹不拘于物,又况无为者矣。

尧不以有天下为贵,故授舜。公子札不以有国为尊,故让位。子罕不以玉为富,故不受宝。务光不以生害义,故自投于渊。

由此观之,至贵不待爵,至富不待财。天下至大矣,而以与佗人;身至亲矣,而弃之渊。外此其余无足利矣。此之谓无累之人。无累之人,不以天下为贵矣。

[注释]

①天壤:天地,指天地自然之道。②幽神:泯灭精神。

[译文]

人之所以愿意去当君主,是由于君主能够尽情达到耳目之福的欲望,满足舒适身体的需要。那些高耸的楼阁,人们觉得华丽壮观,可尧的房屋用不加砍斫的树木作椽子,椽柱和房梁的端木不加雕饰。珍稀奇怪的食物,是人们所喜欢的,而尧吃的是粗糙的饭,饮用的是用野菜、豆叶熬成的汤。绣有文采的衣服,用狐狸腋下的白毛制成的皮衣,是人们所希望的,但尧是用粗布衣服掩盖身体,用鹿皮来抵抗寒冷。他养生的用品没有增加,却加重了治国的重任带来的忧虑,故而尧把整个天下禅让给舜,就像卸下重担一般。这不只是辞让,真的是无心继续做君主。这便是看轻天下的例子。

禹到南方巡视,正从长江渡过。江中黄龙背负小舟,一舟之人,大惊失色,这时禹笑呵呵地说:“我从天帝那儿接到命令,竭尽全力忧劳万民。活着不过是暂时寄托人间;死了,是回归到本宅。你岂能干扰天和!”他把黄龙当作蜥蜴,神色一点也没有改变。黄龙于是乖乖地逃走了。禹看待庞然大物不过是很细小的东西。

郑国有个神巫,给壶子林看相,看见他有死亡的征兆,便告诉了他的学生列御寇。列子边走边哭告诉了壶子。壶子觉得,精神属于天,形骸属于地,死不过自己回归本土,名誉、财物都不能进到胸中,生命危险,不旋踵而死,也不值得惊恐。壶子把死生当作是等同的。

子求年龄将去五十四岁时,患了驼背,脊骨越过头顶,胸前骨抵到下巴,两个脾脏长到上部,下体上翘。他渐渐地爬到井边,对着井水照见自己的面容,快乐地说:“多漂亮啊!大自然为我造了这么壮美的样子!”子求看待形体的变化是一样的。

故而看尧实行的禅位之举,才晓得他把天子权势看得轻微不足道;观看禹的志向,才晓得他把天下万物看得那样微小,探究壶子的观点,才晓得他认为生死是一样的;看到子求的行止,才晓得他把变化看作是一样的。

“至人”依靠在不可拔摇的柱子上,行走在无所不通的道路之上,从永不枯竭的府库中接受精神财富,在永不衰老的老师那里学得知识,去的地方没有不通,到的地方没有阻挡,活着不值得牵挂自己心志,死去不可以泯灭精神,升降起伏,怀抱天命而不违背轨道。祸福、利害,千变万化,有什么值得他担忧呢?如此的人,守其本真,保持精神,解脱尘世,翱翔于自然之中;自己轻身升起,突然又进入深远的境地。凤凰不能和他相并列,更何况斥如此的小鸟呢?权势、高位,爵号、俸禄,又如何能够宁息他的雄伟志向呢?

齐国的晏子和崔杼一块到祖庙盟誓,晏子面对死亡的威胁,也不愿意屈从弒君的贼臣,情愿坚守忠于社稷的正义气节。杞梁和华周帮助齐国攻击莒国,当他们深陷包围无法脱身时,莒国君主感觉他们勇武,于是出重金想收买他们,为的是阻止战争,不过这两位至死都要坚持效忠齐国。所以,对晏子之类的人可以凭借“仁”来规劝,兵器武力的胁迫是没用的;而杞梁和华周此等的人,应当靠“义”来制约,财物的诱惑是不起作用的。君子为义牺牲,富贵利禄是不能引诱他们的;为“义”而做的人,死亡的恐吓是不能够使他们屈服的。这些为“义”而做的人,都可以不受物欲的牵制,更别说那些无所作为的人了!

尧不把拥有天下看成一种显贵,故而把君位禅让给舜;吴国公子季札不把拥有国家当作是尊贵,所以坚决辞让不受长兄授给他的王位;子罕不把拥有宝玉当作是富有,故而拒绝别人送他的宝玉;务光不会苟且偷生而损伤了忠义,故而情愿自投深渊而死。

这样看来,获得的最高的尊贵并非爵位,最大的财富也不是金钱所能衡量的。天下已经很大的了,不过尧却把它让给他人;身躯生命也够珍贵的了,但务光却愿意投入深渊。除了天下和生命,没有什么东西比它们更珍贵了。而尧和务光情愿奉献这一切,真正能够说是不为物累。不受物牵累的人,可以轻视天下。

[原文]

上观至人之论,深原道德之意,以下考世俗之行,乃足羞也。故通许由之意,金腾、豹韬废矣;延陵季子不受吴国,而讼间田者惭矣;子罕不利宝玉,而争券契者愧矣;务光不污于世,而贪利偷生者闷矣。故不观大义者,不知生之不足贪也;不闻大言者,不知天下之不足利也。

今夫穷鄙之社也,叩盆拊瓴,相和而歌,自以为乐矣。尝试为之击建鼓,撞巨钟,乃性仍仍然,知其盆瓴之足羞也。藏《诗》、《书》,修文学,而不知至论之旨,则拊盆叩瓴之徒也。夫以天下为者,学之建鼓也。

同类推荐
  • 儒学的形态与开展

    儒学的形态与开展

    本书涉及“儒学的形态”和“儒学的开展”两大议题,清晰展示了作者的哲学思考轨迹,即从“生活儒学”到“生生之学”。作者在思考儒学开展方向的过程中,逐渐转入对儒学形态的思考;而在对儒学形态的思考过程中,又发现了儒家“生生”理念。其认为,“生生”才是儒家思想的生命和源泉。作者思考这些问题的同时,也尝试性地提出了一些促进儒学积极健康发展的主张。
  • 舍与得的人生经营课

    舍与得的人生经营课

    本书围绕“舍与得”进行了系统全面的探讨,分为舍的境界、得的智慧、舍与得三篇,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向,将舍与得的智慧娓娓道来,以期对读者思想上有所启迪,对人生的经营有所助益。
  • 中国文化名人谈治学

    中国文化名人谈治学

    科学之事,困难最多。如古来科学家,往往因试验科学致丧失其性命,如南北极及海底探险之类。又如新发明之学理,有与旧传之说不相容者,往往遭社会之迫害,如哥白尼之惨祸。可见研究学问,亦非有勇敢性质不可;而勇敢性质,即可于科学中养成之。纵观中外几千年的学术史,在学问中,真正杂而精的人极少。这种人往往出在学艺昌明繁荣的时期,比如古希腊的亚里士多、文艺复兴时期的达·芬奇,以及后来德国古典哲学家中的几个大哲学家。
  • 孟子与离娄

    孟子与离娄

    《离娄》重点论述了君臣之道、父子家人相处之道,说明了为君王者治国施政的最高修养境界—--至诚,为人臣者。高官厚禄者的责任——能格君心之非,为人师者的文化修养和教育的职责——促成完整的人格,为人子女者事亲尽孝之道——守身,即坚持一种人格、行为的标准。此外,还讨论了君子修养的目标,即“自得”以恢复“赤子之心”。南先生特别指出,后世学者对《孟子》多有误读,如“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其他两不孝是什么,朱熹认为是“贫不仕”,“陷父母于不义”,他则反对此说,认为应依《孟子》本文,理解为不能事亲、不能从兄。
  •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译林人文精选)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译林人文精选)

    《论人类不平的起源和基础》采用1876年典藏版法文原著,在此版本上进行翻译。译文尊重卢梭当年应第戎学院征文而执笔的写作原意和部分词汇的专业用法,更加精准流畅。开篇导读,帮助读者对卢梭以及对这部著作进行一个提纲概括式的了解,减轻名著入门难的障碍。本版《论人类不平的起源和基础》新增卢梭当时于论文写成后又添加的19个补充注释,使读者更加全面的了解卢梭在写作过程中的哲学思辨,延伸的知识也令本著作更加立体。还收录当年日内瓦著名博物学家博纳(Bonnet)以菲洛普利(Philopolis)的笔名写信反对《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后,卢梭亲自雄辩答复博纳质疑的回信,是值得收藏的经典版本。
热门推荐
  • 我的衣服有属性

    我的衣服有属性

    为什么明明只是一个名为奇迹暖暖的换装系统,却要我一边成为大明星,还要一边拯救世界?白天穿着精致华服走红毯,晚上在丧尸妖魔遍地走的末世打怪,顺便拐回家一只男神,姬越表示这种生活真刺激。
  • 高冷老公的心机妻

    高冷老公的心机妻

    林婷重生了,遇上了一个高冷禁欲男,可不抱他大腿怕自己活不下去,为了活下去,只能附和着他,却不想,他对自己极宠,而自己是时怕,是恨,是无奈。当发现身陷其中的时候,抽身已经不可能了,自己身后的势力,所有的一切都已经不允许了。
  • 道典论

    道典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迷死人的故事

    迷死人的故事

    细腻体察人物心灵,在历史的侧面,看到古今名人的真性情。作者阅读古书,除了体味历史的孤寂,也经常能得到有用的知识。读书而有感想,就在书上写批语,感想太多或有所辩驳,就需要写札记,由此而衍发成文章。作者写读书札记,可谓“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东西”。因不想只做一个书房里的读书人,不怎么信任士大夫阶级的学术霸权观点,书里的文章,具有强烈的平民意识,哪怕是研究一个小问题,作者还是结合了自己的经历,以狮子搏兔的精神,全力以赴,从黄帝大战蚩尤说到陈寅恪有个间谍弟弟,话题汗漫无际,故事都十分迷人,在这些历史的侧面,也能稍稍窥出古今人物的真性情。
  • 佛说十吉祥经

    佛说十吉祥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筱筱我是真的喜欢你

    筱筱我是真的喜欢你

    女主的苦涩初恋,一直陪伴的竹马,校园里的学长,哪一个才是女主的真正归属?是爱情至上还是趋向现实?
  • 霸道老公的特种小妻

    霸道老公的特种小妻

    她初中以前就把初中高中大学的所有内容学完了,她却装学渣,每天都活在大家的冷嘲热讽之下。她为人低调,嫁给了世界首富帅哥,却从来不仗势欺人,在所有人的眼中是万恶的根源。每个人都崇拜“山雀”,因为传闻中她是个很帅气的女生,枪法极为出众,默默保护着华夏人民,不管男女老少,但是没有人知道她就是“山雀”直到有一天“叶舒!”“总裁叫我……”“叫我什么?”“是啦!老公!”众人错愕,这国民老公居然娶了这个坏女人?!
  • 异华山降器

    异华山降器

    孤儿乔宣之前一直在青岍夏家做书童,虽是吃喝不愁,但命握他手。从夏家逃跑便遇上了水妖,白胡子老头踩着葫芦瓢救了他。以为老头术法一流,拜了师才知道降术渣的葫芦瓢都掉底了,还好自己天赋异禀。〈来看的就图个乐子吧,谢谢各位兄弟们了〉
  • 佛说阿弥陀经疏

    佛说阿弥陀经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