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09500000010

第10章 乐天知命

在前面诸章的讨论中,我们发现,从《周易》的角度说,人的德性的提升和修养都有一个本体意义上的前提,这一前提,既是人们效法的对象,又是人之提升、修养德性的动源。它,就是天地自然之道。因此,从终极的意义上说,人之德性的建立和完善,还必须与此一本体即天地自然之道参赞融合。这一点,《系辞传》称之为“乐天知命”。“乐天”,即乐于参合天地的化育;“知命”,即知晓主体自我的定分。“乐天知命”,便能寻到主客之间的有机联系,并在万物森然于我的氛围中超克一切忧患,而达至其乐融融的境地。

10.1

《系辞传》中有一段话:

《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与天地相似,故不违;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故不过;旁行而不流,乐天知命,故不忧;安土敦乎仁,故能爱。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通乎昼夜之道而知,故神无方而《易》无体。

大意是说,《周易》的创作与天地相准拟,所以能普遍包含天地间的道理。据此而仰观日月星辰等天象,俯察山川地脉之理致,就能知晓幽隐无形和显明有形的事理;推原事物的初始,反求事物的终结,就能知晓死生的规律;考察精气凝聚成为物形,气魂游散造成变化,就能知晓鬼神的情实状况。明白了《周易》的道理,就可以切近天地的本然之理,行为举措就不违背自然的规律;知识周遍于万物而道德足以匡济天下,动止就不会有所偏差;权利广泛推行而不流溢淫滥,乐其天然,知其命数,就无所忧愁;安处其环境以敦厚施行仁义,就能泛爱天下。可见,《易》道的广大足以拟范周备天地的化育而不致偏失,足以曲尽细密地助成万物而不使遗漏,足以会通于昼夜幽明而无所不知,所以说事物神奇的奥妙不泥于一方面,《周易》的变化不定于一体(译文参见黄寿祺等:《周易译注》,535页。)。

这段话,盛赞了《易》道的广大,运用的广泛,以及给运用者所带来的好处。我们认为,“乐天”也正是由此引出的。说得明白一些,“乐天”之“乐”之所以可能,就是因为人们能够透过“弥纶天地之道”的大《易》,洞察宇宙万物的奥秘,以趋吉避凶。《系辞传》又说:

夫《易》何为者也?夫《易》开物成务,冒天下之道,如斯而已者也。是故圣人以通天下之志,以定天下之业,以断天下之疑。是故蓍之德圆而神,卦之德方以知,六爻之义易以贡,圣人以此洗心,退藏于密,吉凶与民同患。神以知来,知以藏往,其孰能与此哉!古之聪明睿知神武而不杀者夫!是以明于天之道,而察于民之故,是兴神物,以前民用。圣人以此斋戒,以神明其德夫。

《周易》,是做什么用的呢?《周易》是用来开发万物之理、成就万民事业的,它囊括了天下所有法则,如此而已。 所以,圣人用它来开通天下人的心志,确定天下人的事业,裁断天下人的疑惑。所以蓍草的功用圆通而通神,卦象的作用方正而智慧,六爻的功能变化而告知。圣人用它来涤除心中的疑虑,然后又把它深藏于心底,与百姓共度或吉或凶的时光。通神以预知未来的事端,智慧以借鉴以往的经验。谁能做到这样呢?大概只有古代聪明智慧、英勇神武而又不残暴杀戮的人吧!因此圣人明晓自然的法则,体察百姓的情状,从而发明筮占之法,以引导百姓的生活。圣人用它洁净防患,以彰显筮占神奇的功用。

这里虽然强调了筮法的重要性,不免神秘的成分,但其所谓“明于天之道而察于民之故”,无疑是人之“乐天”的基础。换句话说,《周易》之所谓“乐天”,不是道家老庄的“蔽于天而不知人”(《荀子·解蔽》);相反,它是以主体对天的体知、对天地之道的体知为前提的。

10.2

《周易》论道,有三层含义:一是天道,一是地道,一是人道。《系辞传》中说:

《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两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

这是说,《周易》这部书,包括天道、地道和人道,依六十四卦的卦象而言,五上为天,三四为人,初二为地,即“兼三才而两之”。所以,三才之道,尽在一卦六爻之中。《说卦传》中进一步指出:

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将以顺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章。

在此,《说卦》进一步对三才之道的具体内容进行了界定。但实际上,三才之道只是一个道,只不过在天表现为阴阳,在地表现为柔刚,在人表现为仁义而已。所以,《系辞传》又特别指出:“形而上者谓之道”,“一阴一阳之谓道”。把“道”的本质内涵定义为超越于形象之上的“一阴一阳”。而正是这超越形象的一阴一阳的化裁推行,才成就了世间万物的刚柔摩荡,变化往来。《系辞传》说:

圣人设卦观象,系辞焉而明吉凶。刚柔相推而生变化,是故吉凶者,失得之象也。悔吝者,忧虞之象也。变化者,进退之象也。刚柔者,昼夜之象也。六爻之动,三极之道也。

这段话在前面的章节中我们曾经引述过,大意是说,刚柔的推移产生变化,其结果是有的前进,有的后退。一进一退,一消一长,才有一卦六爻之吉凶悔吝的不同。而此种刚柔相推、一进一退,也就是天地人三才至极之道,是宇宙的普遍法则(参见朱伯崑:《易学哲学史》,第一卷,83页,北京,华夏出版社,1995。)。因此,人们只要根据《周易》把握住了阴阳刚柔的化裁推移,也就找到了迁善改过、趋吉避凶的最佳途径。《系辞传》说:

是故君子所居而安者,《易》之象也。所乐而玩者,爻之辞也。是故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

这是说,君子居家则观察卦象,玩味爻辞,行动时则观察卦爻的变化而玩味其吉凶断语。如此则能获得上天保佑,吉无不利。既然是“自天佑之”,何乐而不为?是故君子“乐天”。这种“乐天”,其实质就是“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文言传》解释乾卦九五爻辞说:

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天且弗违,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

“先天”,指先于天时的变化而行事。“后天”,指天时变化之后行事。这是说圣人掌握了《周易》的法则,其德行则与天地日月鬼神的变化相一致,因而也就既能够预测天时,又可以顺应天时而行动。“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就是“乐天”。

10.3

前面说过,“知命”就是知晓主体自我的定分。它与“乐天”密不可分。只有体知天道,乐其天然,才有可能认识自我,把握命运。这一点,“晚而喜《易》,读之韦编三绝”的孔子,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例证。

《论语·子罕》中说:“子罕言利,与命与仁。”孔子对命与天命确实谈得很多。如曰:“死生有命,富贵在天。”(《论语·颜渊》)“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论语·宪问》)等等。但真正能体现孔子思想特色的是他提出的“知命”和“知天命”思想,他把这种“知”作为人生修养和人生自觉的一个重要步骤,从而统一了主体自觉与命运支配的关系。例如:

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论语·尧曰》)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距。”(《论语·为政》)

就孔子而言,所谓天命云者,主要是指人的运命。“知命”就是知道自己的运命。虽然人们左右不了运命,但却可以认知它,并在认知的基础上化消极为积极,变被动为主动。孔子对生死的态度,对鬼神的态度,对自己所追求的政治理想的态度,都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孔子曾说“死生有命”,但当有人同他讨论死的问题时,他却说:“不知生,焉知死。”在他看来,人活着就要尽自己的本分,为父则慈,为子则孝,为弟则悌,把这生的时光完完满满地充实起来。可见,孔子所谓的知天命,实际上是要知自己。《子路》篇有一则记载,很能说明问题。其曰:

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

在这段对话中,孔子明确地告诉樊迟,在种地和园艺方面,他不如老农和老圃。孔子丝毫也不因此而认为自己缺少什么,反而斥责想在这方面获得知识的樊迟为小人。因为在孔子看来,“天生德于予”,不是叫他学种地、学园艺的。他的任务是在社会上提倡礼教,宣传仁学。所以,当有人问孔子为什么不从政时,孔子理直气壮地说:“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为政》)他课徒授业,正是要达到这个目的。樊迟向孔子问种地、园艺的事,显然是不知道孔子的这层天命自觉。

由此可见,孔子所谓的知命,是认知自己的一种特殊方式。就我的能力由天赋予(天生德于予)、由天决定(生死由命)而言,谓之天命;就自觉天所赋予我的能力界限而言,谓之知。如果说“十有五而志于学”是孔子自觉地要做什么的话,“五十而知天命”则是孔子已经自觉到自己能做什么。因此,知天命是一种积极地对待命运的态度,是一种清醒的理性自觉。概而言之,就是“认识你自己”。

“认识你自己”也正是先哲作《易》的目的。《系辞传》中说:

《易》有圣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辞,以动者尚其变,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是以君子将有为也,将有行也,问焉而以言,其受命也如向。无有远近幽深,遂知来物。非天下之至精,其孰能与于此。

这是说,《周易》有圣人之道四:其一,卦爻辞是言论的依据;其二,卦爻的变化是行动的指导;其三,卦象是制器的蓝本;其四,筮占是判断吉凶的手段。所以君子欲有所作为,事先要向《周易》请教,而《周易》则有问必答,告知将来努力的方向,可以说是天下最精妙绝伦的典籍。

在这里,做什么,不做什么,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周易》都能给出一个答案。如果抛开其神秘的面纱,我们也可以认为,《周易》所告知的东西,也正可作为人之认识自我能力定分的参考。换句话说,《周易》作为一部“明于天之道而察于民之故”的精妙绝伦的典籍,恰恰也是人之“知命”的教科书。孔子说“五十而知天命”,又曾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论语·述而》)这里重复出现的“五十”,这里强调的“知命”与“无大过”,难道不可以表明《周易》是一部“知命”之书,“知命”的目的在于“无大过”吗?“无大过”,则何忧之有?是故《系辞传》说:“乐天知命,故不忧。”

10.4

《周易》是一部忧患之书。先哲制作《周易》的目的恰恰是为了让人们趋吉避凶,解除忧患。然而,忧患的真正解除,在于“乐天知命”,即在于乐于参合天地的化育而知晓主体自我的定分。做到了这一点,则不但可以无忧,且可以生出天地之勇,而于生死穷达无不超然。这方面,孔子仍然为我们做出了榜样。《论语》中记载:

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论语·述而》)

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论语·子罕》)

第一段引文是孔子在宋国被司马桓公追杀时发出的一句感慨。孔子的意思是:天在我身上生了这样的品德,那桓魋能把我怎么样呢!第二段引文记载的是在匡地被人误解而遭囚禁时说的一段话。意思是:周文王死了以后,一切文化遗产不都在我这里吗?天若是要消灭这种文化,那我也不会掌握这些文化了;天若是不要消灭这些文化,那匡人能把我怎么样呢?可见,孔子在困于蔡、畏于匡、生命受到威胁的时候,以禀天命、继周德者自居,满怀信念、临危不乱,没有忧惧,足见他的自信。据后来的《吕氏春秋》记载:

孔子穷于陈、蔡之间,七日不尝食,藜羹不糁。宰子备矣,孔子弦歌于室,颜回择采于外。子路与子贡相与而言曰:“夫子遂于鲁,削迹于卫、伐树宋,穷于陈、蔡,杀夫子者无罪,藉夫子者不禁,夫子弦歌鼓舞,未尝绝音,盖君子之无所丑也若此乎?”颜回无以对,入以告孔子。孔子憱然推琴,喟然而叹曰:“由与赐,小人也。召,吾语之。”子路与子贡入。子贡曰:“如此者可谓穷矣。”孔子曰:“是何言也?君子达于道之谓达,穷于道之谓穷。今丘也拘仁义之道,以遭乱世之患,其所也,何穷之谓?故内省而不疚于道,临难而不失其德。大寒既至,霜雪既降,吾是以知松柏之茂也。昔桓公得之莒,文公得之曹,越王得之会稽。陈蔡之厄,于丘其幸乎?”孔子烈然返瑟而弦,子路抗然执干而舞。子贡曰:“吾不知天之高也,不知地之下也。”(《慎人》)

这段话的大意是说,孔子在陈、蔡之间被困,七天之中没有吃过一顿像样的饭。宰予很是疲惫,而孔子却在屋中弹弦放歌,颜回在外面捡择野菜。子路与子贡发牢骚说:“我们的老师被逐于鲁,匿迹于卫,追杀于宋,现在又困在了陈、蔡之间。杀老师的人无罪,侮辱老师的人得不到禁止,而老师却弄弦放歌,未尝间断,难道君子对于这些遭遇就不觉得羞耻吗?”颜回听到他们的议论,无言以对,就进屋告诉了孔子。孔子听罢,变色改容,停止弹唱,叹口气说:“由和赐,真是小人呀。把他们叫来,我要和他们说话。”子路与子贡被叫了进来。子贡先说:“我们到了这等地步可以说是穷困之极了吧。”孔子反驳道:“这是什么话?君子的达是达于道,君子的穷是穷于道。现在我孔丘虽然生逢离乱之世,但却抱持着仁义之道,坚守着我的理想,怎么能说是穷困之极了呢?反省自己,在道的体认方面没有亏欠;面临艰难,在德的修养方面没有闪失。冬天到来的时候,霜雪降下的时候,我才更加知道松柏的茂盛和品格。过去齐桓公遭无知之乱而出奔莒,晋文公遇丽姬之谗而出过曹,越王勾践与吴战而败,卧薪尝胆于会稽之山。他们都没有为眼前的不利所吓倒,相反都自励自省,终于成就大业。现在在陈、蔡之地遭受这些困难,对于我孔丘来说,不也是一种幸运吗?”孔子说罢,志气高昂,更取瑟而弦歌;子路则志气高亢,执盾起舞。子贡叹道:“老师的圣德如天之高广,地之厚博,我哪里理解得到啊!”

这段记载未必十分真实,但却形象地道出了孔子的精神和境界。孔子“弦歌于室”,“颜回择采于外”,以及后来的“子路抗然执干而舞”,大概就是一种“乐天知命”吧。由此可见,“乐天知命”是一种境界,一种美的境界、善的境界、美与善之合一的境界。这种境界是靠自己高尚、完美的人格,对天地之道的体知和对主体自我的把握体现出来的。

同类推荐
  • 在北大听到的24堂哲学课

    在北大听到的24堂哲学课

    哲学之所以能够改变一个人的生活,是在于它能够给人生活指明正确的方向,提供正确的方法。有了哲学,我们的选择就有了一个参照的标准。我们的前进也就有了一个正确的方向,它能让我们在错综复杂的生活中做出正确的选择,坚持正确的态度,在平淡而不平凡的生活中找到快乐和幸福。
  • 以赛亚·伯林自由理论研究

    以赛亚·伯林自由理论研究

    《以赛亚·伯林自由理论研究》整体结构严谨合理,体系完整,材料丰富,论证翔实。全书共分六章:第一章作者首先梳理了伯林思想发展的过程和背景及国内外关于伯林思想研究的现状。第二章研究了伯林的历史观,在分析了历史决定论的历史形态和产生根源之后,从决定论与自由选择、决定论与责任两方面批判地研究了伯林的历史决定论。第三章研究了伯林的自由观。作者将马克思与伯林在自由观上的异质性作为比较性研究的讨论平台,首先指出了消极自由和积极自由这两种自由概念的划分并非伯林首先提出,消除了在这一问题上的一些误解,进而分析了伯林形成两种自由概念过程中两个阶段(即“自由”与“浪漫”、消极自由与积极自由)的自由观念。第四章研究了伯林的价值多元论思想,分别从价值多元论对自由主义的辩护与背离两方面进行了相关理论的探讨。最后两章分别从两个角度阐述了如何超越伯林的自由理论。
  • 价值理性与美好生活:陕西省价值哲学学会第20届年会论文集

    价值理性与美好生活:陕西省价值哲学学会第20届年会论文集

    本书是陕西省价值哲学学会第20届(2015年)年会暨“价值理性与美好生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收集了20余篇会议论文,集中展示了陕西省价值哲学学会专家学者围绕会议主题进行研讨的成果以及近年来陕西省价值哲学的研究成果。书中收录的论文分别从价值理性的基本理论、马克思主义价值理性、中国传统价值理性、西方价值理性、价值理性综合研究、价值理性应用研究等不同专题展开讨论。
  • 弗洛姆:有爱才有幸福

    弗洛姆:有爱才有幸福

    本书是新世界出版社本年度之末隆重推出的“思想大师谈人生系列”其一。丛书第一批共四本,主要是听现代西方的思想大师讲人生哲理。本书请弗洛姆出场,宣讲他“有爱才有幸福”的人生哲理,本书是领悟人类情感、获得最优心理的必读书。弗洛姆是现代思想中的“情爱大师”。他对现代人的研究和批判,对现代人心理状况的准确诊断,被称为“综合了弗洛伊德和马克思的学说”,使他成为现代心理学领域最权威的典范。他提出爱是一门实践的艺术,呼吁只有用爱才能拯救人类,使他成为美国最著名、最受欢迎的心理学家。
  • 问题的哲学:人生的困惑及其破解理路的探索

    问题的哲学:人生的困惑及其破解理路的探索

    人生在世,不得不面对由生活及周围世界引发的问题。本书运用逻辑和历史相结合、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就问题发生发展的规律、问题与人们思维的关系,以及解决问题的主客观条件和方法论等从哲学层面进行了新的探索,目的在于为解除人生的困惑提供哲学的帮助。本书认为,问题观是一种世界观、历史观、价值观、认识论和方法论;问题哲学是实践哲学、反思哲学、批判哲学;生活是问题之源,当代中国正处在问题的“多发期”,面临多领域、多方面、多层次的问题。本书不仅探讨了问题与时代、认识、评价的关系,而且还研究了问题与生活、文化、能力乃至人生等多方面的关系,努力在哲学层面上为人们提供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指南和钥匙,强化问题意识,增进问题理性,达致问题自觉,从而提升人生的自由。
热门推荐
  • 成神从搓装备开始

    成神从搓装备开始

    因为一次意外姜寒在异界重生,激活搓装备系统在异界‘为非作歹’这是一个少年在另一个世界搓装备,最后却一不小心当上大佬的故事 (ps:这是和天刀有关的故事,在这里你能看到龙二,剑锋,祺爷,康少等友情客串。)
  • 傲世圣王

    傲世圣王

    我爱的人,谁也不能动。要是你动了,不好意思,杀!我要杀的人,谁也不能阻,要是你阻了,不好意思,死!踏大陆,战群雄。斗神明,傲天下!
  • 写好孩子的人生脚本

    写好孩子的人生脚本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博士、《登天的感觉》作者岳晓东经典作品。★岳晓东博士的亲子教育课,以个人的成长故事教你如何梳理孩子成长中的里程碑事件,判断孩子的性格类型,让亲子沟通更加高效,帮助孩子掌握未来!★初版《少年我心》畅销20年、全新修订版,新增36个心理学和脑科学研究、108条家教建议,全方位解答孩子遇到的心理成长问题;★如何在失败中培养毅力?如何在欺凌中培养自尊?如何在集思广益中培养领导力?如何在学习中增强自控力?如何处理孩子的叛逆心理?……家长和孩子关心的成长问题,岳晓东博士都从心理学专业角度帮您一一解决。★父母帮助孩子要做的至关重要的事情——写好孩子的人生脚本,彻底改变孩子的命运!
  • 百草千花俏冤家

    百草千花俏冤家

    是谁有一个不靠谱的爹,当然是添小芬莫属,她这个爹不是亲生的,每天都想甩掉她。“什么?你自称是森林王子,你小姨很有钱?”“我说的是真的!他们都叫我森林王子”“我想你!”坡怀咬着嘴唇说道。“多大的小孩呀!不许你在这里说胡话,滚!滚远点!”“什么?你要正式的追求我?而且明目张胆!你现在是一颗冉冉升起的明星,我不同意!”“我生而为你,”坡怀开始表白了。“你傻!”添小芬哭了,她觉得自己很灰。“我愿意,走到你的背后,做一个成功女人身后的男人!”“我好感动啊!我走了”添小芬恋恋不舍地离开。“我愿做那有力的风,送你上青云,从现在起,我要培养你!”“切!我本来就不差劲!你走吧!”"我是旺妻的男人!"坡怀把添小芬带回家,小姨皱起眉头“我不同意你们的婚事!”"小姨,其实,你还有更好的选择,比如与你一起长大的那个女孩!"“可是,我们都有小宝宝了!”坡怀继续争取。"有小宝宝了又怎样?难不成你们要奉子成婚?""妈妈,爸爸,你们好久结婚?我想喝你们的喜酒!"小宝宝突然问道。"我想要一个完整的家!"小宝宝哭了。"宝宝不哭,总之我们就快要结婚了!"
  • 左手老子右手孙子:千古成大事之道

    左手老子右手孙子:千古成大事之道

    本书以《老子》及《孙子兵法》中所阐述的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倡导的为人处事之道,通过大量的古今中外成就大事的人物的生动鲜活的故事,深入浅出的讲述了如何以老子的深邃智慧和孙子的超人谋略,从容应对人世间错综纷繁的屈辱与不幸、机遇与挑战,从而实现自己人生的理想。
  • 礼仪常识悦读(健康快乐悦读)

    礼仪常识悦读(健康快乐悦读)

    以严谨务实的原则,总结了人们日常生活中最为常见的礼仪常识和礼仪规范。从个人修养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一个人内在修养和素质的外在表现。从交际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人际交往中适用的一种艺术。从传播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在人际交往中进行相互沟通的技巧。礼仪是人们进行社会交往活动的行为规范与准则。快来看看这些礼仪常识吧!
  • 折射的光斑

    折射的光斑

    《折射的光斑》由戴子著,这是接地气而又厚积薄发的作品。作者丰富的社会阅历和对故土挚爱的情愫在审美创造中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戴子有历史书记官的气象,春秋笔法,不遗忘,不遮蔽,表现了现实主义的创作精神。戴子写的虽然是成都,但一花一菩提,一叶一世界,我们感到的却是世纪沧桑和整个当代社会的历史性变革。
  • 他可盐可甜

    他可盐可甜

    傲娇忠犬犯罪心理顾问X苏冷的女心理系教授某一天,他跟她一起在公园散步,遇见有告白的情侣。他懒懒斜了一眼:假命题。她:为什么?他:任何统计数据都只能反应一个大概率事件的可能性,而无法确定一件事的必然性。一切事物的必然性只有在一个时刻才能被定义——死亡。所以‘我爱你’这个命题的真假显然要用一生的时间来验证,直到结束生命的那一刻我才能确定:我爱你。.........所以“我爱你”是他要实践一辈子才能回答她的命题。
  • 大胆说出你的爱:最经典的爱情散文(时文选粹)

    大胆说出你的爱:最经典的爱情散文(时文选粹)

    本书编入了近百篇经典爱情散文,其中既有当今的网络红文,也有文学新锐的得意之作,这些感人肺腑的爱情故事,有的虽如流星,只是瞬间划过,却在夜幕里留下永恒的光亮;有的虽如落英,仿佛似曾相识,却让人欲罢不能,让你在掩卷之际,忍不住回眸顾盼。这些爱情故事将生活的各个片段、各种场合、各种细节作为切入点,将爱情的细腻和伟大表达得酣畅淋漓,用朴实无华的小故事来抛砖引玉,以精简准确的爱情感悟作为提示和点拨,让您在读完每篇文章之后都有思考和感悟,悟出爱情的真谛,呼吸爱情的余味。
  • 七扑夫君

    七扑夫君

    天刚刚的亮着,还有些灰蒙蒙的色彩,一个小小的身影拿着笔在一个小案上一笔一笔的画着什么东西。“一个大圆圈是他的大饼脸,两个小圆圈是他那双蛤蟆眼,两个黑点点是他那朝天吸气的鼻孔,一条横线是他最好永远不要张开的嘴巴,哈哈哈,什么第一美王爷?燕无痕,现在就是母夜叉都比你漂亮!”玄影得意的摇了摇她的小脑袋,看着纸上那个比鬼还要恐怖的画像,随手又加了几笔,细长的胳膊,粗壮的腿,嘿嘿,现在看你还怎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