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09500000009

第9章 持恒守志

以上诸章,我们谈了“自强”、“厚德”、“忧患”、“诚信”、“义利”等等诸多德性修养层面的问题。但仅仅谈一谈,还只是一种知识性的介绍,不足以内化为自己的功夫,使自己得以受用。而要想使之内化为自己的功夫,使自己得以受用,就需要把上述诸种德性修养作为自我修养德性的一种志向,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不断地在自己身上建立起为人处世的德性基础。

9.1

《周易》中有一卦,谓之《恒》,是专门讲恒久之道的,如《彖传》云:“恒,久也。”《序卦》云:“恒者,久也。”《杂卦》亦云:“恒,久也。”那么,《恒》卦是如何论述恒久之道的呢?先来看看卦辞:

恒:亨,无咎,利贞。利有攸往。

依《周易》的体例,卦辞总述一卦大意。《恒》卦卦辞“恒:亨,无咎,利贞。利有攸往。”在《周易》六十四卦中,可以算是“最吉”的卦辞(参见金景芳等:《周易全解》,242页。)。这种“吉”我们也可以理解为“持恒守志”的最大好处。王弼指出:“恒而亨,以济三事也:恒之为道,亨乃无咎也;恒通无咎,乃利正也;各得所恒,修其常道,终则有始,往而无违,故利有攸往也。”(《周易注》)这是王弼对《恒》卦辞“亨,无咎,利贞。利有攸往”的注释。“济”即成就,“济三事”就是可以成就三方面的事情,即“无咎”、“利贞”、“利有攸往”(《周易正义》引褚氏说)。用现代话语说即“没有咎害”、“利于守正不移”、“利于向前发展”。这三方面的事情,可以称之为三方面的好处,或者也可以称之为“持恒守志”的三方面收获。有这三方面的好处或收获,自然是“最吉”的了。所以《象传》强调:

雷风恒,君子以立不易方。

“方,犹道也。”(《周易正义》)这是说,君子应当效法《恒》卦之象,持之以恒,不改变自己的志向。如《周易正义》所说:“君子立身,得其恒久之道,故不改易其方。”

然而,“恒”之为“久”,又有“不已”之意。所以,“立不易方”又是在赓续不停的时间之流中得以实现的。徐几说:“利贞者,不易之恒也;利有攸往者,不已之恒也。合而言之,乃常道也;倚于一偏,则非道矣。”(《周易会通》引)因此,“恒”之为言,实包含两层意义,即“不易”与“不已”。二者相须相成,不可分离。没有“不易”,“不已”便没有根基,亦即恒无所守;没有“不已”,“不易”便不能成就,亦即守无所获。从人之德性修养的层面说,“不易”即“立身之道”;“不已”即“修养功夫”。没有“立身之道”,则修养便没有内容;没有“修养功夫”,则“道”就不能内化于自我的德性之中。只有二者和合为一,才能相须为用,而达到“没有咎害”、“利于守正不移”、“利于向前发展”的美好结局。

9.2

《恒》卦卦辞可谓美矣。然而“恒久”何以可能?《彖传》对此作出了哲学上的证明:

恒,久也。刚上而柔下,雷风相与,巽而动,刚柔皆应,恒。“恒:亨,无咎,利贞”,久于其道也。天地之道,恒久而不已也。“利有攸往”,终则有始也。日月得天而能久照,四时变化而能久成,圣人久于其道而天下化成。观其所恒,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

这段《彖传》文,细分之,包含三层论证:一是从卦爻之象论恒;二是从解说卦辞论恒;三是从天人之道论恒。就卦爻之象的层面说,其曰:“刚上而柔下,雷风相与,巽而动,刚柔皆应,恒。”“刚上而柔下”是就卦象而言。《恒》卦下巽上震,震为阳卦为刚,巽为阴卦为柔,所以谓之“刚上而柔下”。“刚上柔下”正合《系辞传》所谓“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之义。因而,“刚上而柔下”,也可以谓之自然之序。自然之序,自然是恒久而不可移易的。所以王弼说:“刚柔尊卑,得其序也。”(《周易注》)

“雷风相与”也是就卦象而言。震为雷,巽为风。雷在上,风在下,相须相助,乃自然不变之象。宋人程颐说:“雷震则风发,二者相须,交助其势,故云‘相与’,乃其常也。”(《程氏易传》)此可谓自然界恒久之象。

“巽而动”仍是就卦象而言。“巽”为顺,为谦逊;震为动。“巽而动”即逊顺而后动。唐孔颖达说:“震动而巽顺,无有违逆,所以可恒也。”(《周易正义》)程颐说:“下巽顺,上震动,为以巽而动,天地造化,恒久不已者,顺动而已。巽而动,常久之道也。动而不顺,岂能常也?”所以,金景芳先生说:“顺而动,事物合乎规律地运动,是常久之道。”(金景芳等:《周易全解》,238页。)

“刚柔皆应”是就爻象而言。依《易传》解经的体例,初与四、二与五、三与上,其位相应。凡阳爻和阴爻相应为有应,凡阳爻遇阳爻或阴爻遇阴爻为无应。《恒》卦初六为阴爻,为柔;九四为阳爻,为刚。九二为阳爻,为刚;六五为阴爻,为柔。九三为阳爻,为刚;上六为阴爻,为柔。可以说六爻之间,同位之爻皆相应。刚柔皆应,自然就衡而能恒。

总之,就卦爻之象的层面言之,《彖传》从自然之序、自然之象、自然之道和阴阳和合等四个方面,论证了《恒》卦的“恒久”之义。

就卦辞的释意方面说,其曰:“‘恒:亨,无咎,利贞’,久于其道也。天地之道,恒久而不已也。‘利有攸往’,终则有始也。”这其中,“久于其道”、“天地之道,恒久而不已”,是对卦辞“亨,无咎,利贞”的解释;“终则有始”是对“利有攸往”的解释。这些解释,意思基本一致,都是强调卦辞之所谓“恒”,在于其得常道而不已。“久于其道”即久于“正道”,而“正道”之所以能久,在于它与天地之道的恒久不已之理相通不悖、相合无间。也正因为如此,它也才能因顺天地之变,在因事变易的生命历程中成就不渝之守,终则复始,往而无穷。如程颐所说:“天下之理,未有不动而能恒者也。动则终而复始,所以恒而不穷。”(《程氏易传》)可见,就卦辞释义的层面说,《彖传》仍然是以天地自然之道为依据,阐述《恒》卦的恒久不已之义。

就天人之道的层面论之,其曰:“日月得天而能久照,四时变化而能久成,圣人久于其道而天下化成。”这是《彖传》总括天人之道,论证《恒》卦的恒久不已之理。“日月得天而能久照”,意指日月的运行遵循一定的规律,而恒久不已。“四时变化而能久成”,意指四时的变化遵循一定的规律,而恒常不息。“圣人久于其道而天下化成”,意指圣人教化天下之民,成就天下的事业,也遵循着一定的规律,恒守不偏。这表明,无论天地、四时,以及社会人事,都离不开一个永恒的法则,虽然这一法则在宇宙生命的洪流中具体呈现的样像可以千差万别,但作为法则而言,它却是永恒的,是永葆其生命之青春活力的。所以它既是“不易”的,又是“不已”的。

最后,《彖传》总结“恒”义,指出:“观其所恒,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这是说,天地万物,无不具有一定之规,无不遵循一定之理,因而也无不表现出一种“不易”、“不已”的规律。根据这种规律,人们就可以认识和把握天地万物的情状,而做到“立不易方”。

9.3

恒久之道,作为天地自然、社会人生的一种必然之道,能为人们带来“亨,无咎,利贞,利有攸往”的大利益。但实行起来,却又并非易事。在《周易》六十四卦中,《恒》卦的卦辞可谓“最吉”,但六爻的爻辞却几乎没有什么特别完美的:

初六,浚恒,贞凶,无攸利。

九二,悔亡。

九三,不恒其德,或承之羞,贞吝。

九四,田无禽。

六五,恒其德,贞,妇人吉,夫子凶。

上六,振恒,凶。

以上六爻,除九二“悔亡”勉可为美之外,其他诸爻,或凶、或吝、或劳而无功。此足见持恒守道是需要付出何等的艰辛!难怪孔子慨叹:“善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有恒者,斯可矣。”(《论语·述而》)“浚”,深。“浚恒”,即深求恒久之道。初六处《恒》之始,以柔居刚,体巽而性躁,有于事求望太深太遽之象。所以爻辞警之以“贞凶,无攸利”。它提示人们,守恒贵持久,持久贵渐进。反之,急于求成,则“欲速则不达”(《论语·子路》)。正如宋人胡瑗所说:“是故为学既久,则道业可成,圣贤可到;为治既久,则教化可行,尧舜可至;为朋友既久,则契合愈深;为君臣既久,则谏从言听而膏泽下于民。若是之类,莫不由积日累久而后至,固非骤而及也。今此初六居下卦之初,为事之始,责其长久之道,永远之效,是犹为学之始,欲亟至于周、孔;为治之始,欲化及于尧舜;为朋友之始,欲契合之深;为君臣之始,欲道之大行。是不能积久其事,而求常道之深。”(《周易口义》)胡瑗的解释,可以说是深合《恒》卦初六爻辞的警示之义的。

“悔亡”,即悔恨消亡。九二爻辞只说结果,没有说悔恨所以消亡之故。据《象传》:“九二‘悔亡’,能久中也。”可知九二之所以“悔亡”,乃是由于持久守中不偏之故。按《恒》卦,只有九二爻辞比较美好,此说明,持恒之道,贵在守中。而守中,也就是过一种合规律的生活。所以,九二之“悔亡”,也可以说是天地万物之情的最好体现。又,九二以阳居阴,虽不当位,但有逊顺而后动之义,此亦是“悔亡”之原因所在。

“不恒其德,或承之羞”一语,曾被孔子引用,《论语·子路》有载。子曰:“南人有言曰:‘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善夫,‘不恒其德,或承之羞’。子曰:‘不占而已矣。’”南人,即南方人。“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是南方人的一句谚语。对于这句谚语,孔子颇为赞同,他引《周易》《恒》卦九三的爻辞说,三心二意,翻云覆雨,总会招致羞辱的。这句谚语及爻辞,还使孔子悟出了一个道理,那就是“不占而已矣”。从孔子的言论中可以看出,守德不恒,是古人的大忌,所以《象传》认为,一个人如果不能恒守其德,将会无所逃于天地之间。又按:依《易传》解经的体例,九三与上六正应。但由于其处下卦之终,“位虽得正,然过刚不中,志从于上,不能久于其所,故为‘不恒其德,或承之羞’之象。”(《周易本义》)可见,守恒之道,还需用忍耐的功夫,动非其时,必蒙出尔反尔之讥。

“田无禽”即田猎没有收获。《象传》解释说:“久非其位,安得禽也?”可见,九四之没有收获,主要是由于其不当位。依爻位说,四爻为阴位,而《恒》卦九四以阳居阴,所以不当位。位不当,又不中,虽或有守恒之志,但终是劳而无功。它警示人们,守恒之道,不仅要志存高远,还要当其分位,守其所应守,为其所当为。只有这样,才能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恒》卦六五爻辞,一吉一凶,所吉在妇人,所谓“妇人吉”;所凶在丈夫,所谓“夫子凶”。所以有吉,在于六五之爻得中;所以有凶,在于六五之爻为阴居阳位。依爻位说,二五相应,二为阳为夫,五为阴为妇。《象传》说:“妇人贞吉,从一而终也。夫子制义,从妇凶也。”金景芳先生解释说:“六五恒其柔顺之德,以顺从为恒,恰似妇人从一而终……柔顺之为德,是妇人之德,不是夫子之德。夫子有制义之权,只宜妇人从他,若他从妇人,必凶。”(金景芳等:《周易全解》,241页。)夫唱妇从是古代的礼制,反映了男女之间的不平等。但从另一个方面说,守恒之道,也要因人而异,似乎不无道理。

“振”,快速抖动。“振恒”即躁动不安,不能守恒。宋人朱熹解释说:“振者,动之速也。上六居《恒》之极,处震之终;恒极则不常,震终则过动。又阴柔不能固守,居上非其所安,故有‘振恒’之象,而其占则凶也。”(《周易本义》)可见,上六之凶,在于其虽处守恒之时,却动而不能止,躁而不能静,所以必然招致凶险。

总结以上诸爻,可以看出,恒久之道虽美善,但守恒之道却不易。六爻之中,无一爻全吉,其警示之意不言自明。而综理其意,我们似乎可以用八个字概括守恒之旨:戒躁(如初上两爻),守中(如二五两爻),用忍(如三爻),当分(如四五两爻)。

9.4

守恒之旨在戒躁,在守中,在用忍,在当分。戒躁则循序,守中则不偏,用忍则守志,当分则不违。而这其中,循序始于立志,没有志向,即没有追求,而没有追求,就无所守,无所守,也就谈不上什么持恒守志了。所以,古人十分重视“立志”、“立常志”。《易传》中就有多处提到“合志”、“志行”、“得志”等问题。如《小畜》六四《象传》所谓“上合志也”,《履》九四《象传》所谓“志行也”,《无妄》初六《象传》所谓“得志也”等等,都表明“立志”、“志向”对人的重要。明人王阳明说:

夫学莫先于立志,志之不立,犹不种其根,而徒事培拥灌溉,劳苦无成矣。世之所以因循苟且,随俗习非,而卒归于污下者,凡以志之弗立也。(《王文成全书·示弟立志说》)

大意是说,为学之道,首先在于志向明确,志向不明,好比所种之植物无根,没有根,则尽管培土灌溉,终将劳而无成。世上之所以有不少人因循守旧,苟且偷安,随波逐流,学非所学,而没有出息,主要的原因就是他们在为学之初,就没有树立一个明确的志向。王氏的这段话,虽然是在谈为学之道,但却可以表明立志与守恒的关系。从中可以看出,立志,犹如“种根”,无根,则虽勤于浇灌,也必然是劳而无获。“种根”之后,须循其理路,培植滋养;相反,若躁动妄求,只会是揠苗助长(“浚恒”),适得其反。当然,立志并非易事,需要审慎检别主客条件,选择最为适当的发展方向,这就是守中和当分。另外,如果立志不当,也是不会得到好的结果的(“田无禽”)。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持恒之道,是以坚忍不拔的毅力、矢志不渝的精神为前提的。只有具备了这种毅力和精神,才能如唐人王勃所说:“君子安贫,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滕王阁序》)请看下面的故事:

桑维翰字国侨,河南人也,为人丑怪,身短而面长。常临鉴以自奇曰:“七尺之身,不如一尺之面。”慨然有志于公辅。初举进士,主司恶其姓,以“桑”、“丧”同音。人有劝其不必举进士,可以从佗求仕者。维翰慨然,乃著《日粗扶桑赋》以见志。又铸铁砚以示人曰:“砚弊则改而佗仕。”卒以进士及第。(《新五代史·桑维翰传》)

故事的意思是说,河南人桑维翰志存高远,但行为怪异,且形象丑陋。因此,常常受到人们的讥讽而仕途受挫。有人劝其回心转意,但他却铸铁砚以警志,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抱负。桑维翰的故事,似乎可以作为“持恒守志”的最好例证。

最后,还必须指出,正如本章第二节谈到的,《周易》之所谓恒久之道,是以天地自然恒久不已的本质特征为其本体根据的。因此,君子之“立不易方”,君子之戒躁、守中、用忍和当分,也应该并必然要从天地自然恒久不已的生生历程中获取动力,以使自己的操守、修养超越现实功利的狭隘境界,而真正融入彰显“天地万物之情”的生命活动。

同类推荐
  • 道德客观性及其限度:伦理学与政治哲学的边界问题研究

    道德客观性及其限度:伦理学与政治哲学的边界问题研究

    《道德客观性及其限度:伦理学与政治哲学的边界问题研究》讲述我们生活在一个价值碎片化的时代,当代哲学家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寻求道德客观性,但都陷入理论困境之中。这说明伦理生活包含有无法合理解决的价值冲突是我们必须接受的事实,而不是为了理论的一致性而应该清除的东西,从而要求伦理学调整对自己的本性与限度的理解,重新思考伦理学与形而上学以及与政治哲学的边界与关系问题。
  • 马克思主义箴言:我从哪里来·家庭

    马克思主义箴言:我从哪里来·家庭

    《马克思主义箴言·我从哪里来:家庭》内容包括史前的蒙昧时代、史前的野蛮时代、、普那路亚家庭、对偶家庭、一夫一妻制家庭、婚姻的三种形式。
  • 希望的原理(第一卷)

    希望的原理(第一卷)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德国仅出现过四部1000页以上的哲学巨著,即马丁·海德格尔的两卷本《尼采》(1961)、尼古莱·哈特曼的《自然哲学》、卡尔·雅斯贝斯的《论真理》(1947)和恩斯特·布洛赫的《希望的原理》(1959)。在流亡美国期间(1938—1947),布洛赫十年磨一剑,撰写了三卷本《希望的原理》,表达了他对一个没有剥削、压迫和异化的世界的希望。《希望的原理》一书的主旨是,阐明人类精神史的中心在于预先推定一个更美好生活的梦,即一个没有剥削、贫困和压迫的社会制度,而作为人类学一存在论范畴的“希望”(HoffnlJng)集中体现了人类走向更美好未来的意图。《希望的原理》一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是一部关于人类梦想和希望的百科全书,也是一部马克思主义传统的创新之作,极大地丰富了20世纪唯物主义思想,拓宽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性”研究领域。 这本《希望的原理(第1卷)》是该系列第一卷。 《希望的原理(第1卷)》的作者是恩斯特·布洛赫。
  • 和谐理性与马克思主义发展哲学的新话语

    和谐理性与马克思主义发展哲学的新话语

    本书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基础,对和谐理性做了较全面的阐释,以和谐与理件为双重视角,借鉴并吸纳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有益思想资源,对人类社会的一些发展困境进行了哲学审视与反思。本书提炼出马克思主义发展哲学的新话语,促使人们对当代社会做新的哲学思考,进一步彰显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诠释学的特质,也为中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提供有益的理论反思和新的哲学论证,呈献具有宏观性和价值指导意义的新思路。
  • 求学集

    求学集

    “求学”,既有作者对不懈追求学问的自励,也有对继续求学医院的表达。收入本书的文稿主要是作者于2008年1月至2012年7月期间的作品。其时,作者在北京联合大学和北京市人大常委会机关任职。本书主要是对作者这段那时间工作和学习的一种记录,或一种既你那,包括论文、调研报告、读书笔记、讲稿等。
热门推荐
  • 缘起圣道经

    缘起圣道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天骄红颜:逆天四小姐

    天骄红颜:逆天四小姐

    丹药?我当糖豆嗑。灵兽?分分钟为我所用。美男手到擒来,空间认我为主!渣姊跪地求饶,渣男祈求垂帘,早知如此何必当初!看除灵师穿越成废物四小姐,在异界混得如鱼得水风生水起!--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英雄联盟之黑暗帝国

    英雄联盟之黑暗帝国

    哪个年轻人没有过拯救世界的梦想呢?但多少人有胆气魄力接受这使命呢?永恒恐惧降临!你,能带来希望吗?
  • 和韩郎中扬子津玩雪

    和韩郎中扬子津玩雪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冰帝的都市生活

    冰帝的都市生活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地球上出现了拥有奇特能力的人类——异能者,和一些超自然生命——妖。
  • 至爱无情

    至爱无情

    清朝雍正年间,湖北麻城首富涂如松娶了个美若天仙的女杨莲儿为妻。婚后,媳妇杨莲儿常与婆婆吵闹,涂如松是个孝子,气不过抄起藤条就打。杨莲儿负气出走,跑到旧日的相好家住了下来。秀才杨同范早就觊觎杨莲儿的美色,只是苦于没有机会得手。一晃个把月过去了,涂如松不见杨莲儿回来,就到莲儿的娘家去找她。杨家说杨莲儿根本就没回娘家。莲儿的弟弟杨五荣,素来嫉妒涂如松年轻有为家财万贯,这时一听姐姐不见踪影,便一口咬定涂如松杀死了杨莲儿,将一纸诉状递到县衙。正在这时,杨莲儿被相好送回了娘家。杨五荣一见姐姐回来了,立即想到这下告不倒涂如松了,他不甘心。一筹莫展之时,杨同范给他出了个主意,让杨莲儿藏到杨同范家中,继续制造杨莲儿失踪的假象,以达到他与杨莲儿勾搭成奸的目的。杨五荣为了告倒涂如松,置他于死地,不惜出卖杨莲儿,一场震惊朝野的冤案拉开了帷幕。几审几复,县令换了三届,牵及知府、知州,错判误死数人,直至雍正皇帝一道御旨,派官重审,案情终于真相大白,弥天谎言昭然若揭。本书情节迭宕,一波三折,案情之奇、之怪、之荒诞前所未有,空前绝后,加之著名作家妙笔生花,使这个著名的清代奇案以新的文学形象跃然纸上,读后令人拍案叫绝。
  • 如何攻略高冷学霸

    如何攻略高冷学霸

    推荐新书《当红流量鲜肉的地下恋情》,求收藏求推荐。 — 小剧场一:贾宝宝盯着屏幕中烛之武依旧帅气的面庞,却无心欣赏,因为她听到烛之武对着一只猫温柔的叫了一句“小漂亮”。 小漂亮本人贾宝宝双手掐腰说:“呸!谁是你的小漂亮!” 小剧场二:贾宝宝万万没想到谈了恋爱后,人前严肃的烛之武竟然是个恋爱脑,一言不合就要公开恋情,她太难了,好想哭… — 韩朵朵是五一高中一名普普通通的女高中生,原本她生活每天只有三件事,吃饭,睡觉,看小说……但那个转校生江晋东的到来打破了这一切,她像二百五一样喜欢上人家了……从那天后,她每天的生活多了许多事,一边努力学习追上人家的脚步,一边还要绞尽脑计和他多相处只是意外总是很多,比如真心实意想和江晋东一起接水的朵朵,却撒了人家一身热水又比如发誓要叫江晋东起床的朵朵,最后心安理得的吃着江晋东早起给她买的早餐……可是江晋东的脚步还是迈的太快了,有时候她会觉的很累……
  • 独宠绝色弃妃

    独宠绝色弃妃

    穿越成王妃,不稀罕,人家要做第一女神捕。老公是摄政王,不稀罕,人家要嫁给第一男神捕。不当王妃,那就做他的师爷,军师,拜托她要的其实是休书好不好?“怎么了?我什么地方惹到你了?”玄圣烨笑笑,语气倒是轻松活泼的。她猛地转过身,眼中的三昧真火直射玄圣烨,“你怎么会惹到我?你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看着我出丑都来不及,哪里还有时间惹我啊?”玄圣烨原本是想说她哪里出丑了,让在座的所有人变成猪才是真的,可是还没等开口,就被她打断了。【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幽默与口才

    幽默与口才

    灰色的幽默表达内心的苦恼和忧愁,黑色的幽默视荒谬人生为痛苦的玩笑,冷色的幽默揭露生活中的阴暗,蓝色的幽默富有东方温和的诗意,玫瑰色的幽默沾染西方美学传统色彩。本书用精彩的理论和有趣的故事,展示幽默的智慧、揭示幽默的机巧,告诉大家;幽默能使批评和反驳被对方接受,幽默能使长篇大论的演讲富有感染力,幽默能使人际关系变得融洽,幽默能使生活充满乐趣。
  • 火并萧十一郎

    火并萧十一郎

    萧十一郎是一场自由主义的梦,用孤独和隐忍,诠释另一种至情至性。他是古龙笔下唯一一个以悲剧结局的主角,却鼓舞无数读者重燃希望。《萧十一郎》问世三年后,因古龙不满意结局,又作《火并萧十一郎》以续之。全篇故事极尽离奇曲折之能事,但前后照应,环环相扣,皆在情理之中,意料之外,却绝不荒唐无稽,是一部“讴歌至情至性、鼓舞生命意志的超卓杰作,具有永恒的文学价值”。在《火并萧十一郎》中,萧十一郎再次出现在风四娘和沈璧君面前,但他却从不修边幅的落拓浪子,摇身一变,成了衣着华丽的富家公子。萧十一郎是不是还是从前那个萧十一郎?在敢爱敢恨的风四娘和为他舍弃一切的沈璧君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