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11900000001

第1章 内容提要

以意逆志是中国传统文学与文化诠释的核心范畴与基础命题。当下层出不穷的以意逆志新论、新释、再论、再辨等论说题目,显示了现代论者对以意逆志这一传统命题现代意义的不懈追求。然而现代论者开启的中西诠释学思想对话面临着难以深入的困境。以意逆志现代诠释所追求的古代文论现代转化,实际上却是现代论者把自身的观念换成传统命题的术语形式;同时又是以西方诠释学观念为标准重构传统命题的意义空间,并以此确立西方诠释学观念的合法性。常有论者选择与组合西方诠释学中的作者中心论、文本中心论与读者中心论等理论观点,作为其以意逆志诠释的观念前提。因此,无论是把以意逆志命题论述为中国自发的诠释学观念,还是比西方更完美的诠释学思想,论者建构汉语知识所依据的逻辑实质是西方思想观念与理论命题的借用与简化。

孟子提出的“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对中国文论的意义积淀于历史过程中。在以意逆志命题诠释的历史中出现各种诠释差异,也正是在这种诠释差异过程中生成了以意逆志诠释学传统。追求以意逆志的现代转化,与其把以意逆志与西方诠释学相比附,不如重返中国传统视野寻求其汉语诠释学的特质;与其用现代论者固有诠释学观念改写以意逆志,不如总结以意逆志的诠释学方法效应以实现中国现代文艺基础理论创新。

本书所论涉及以意逆志命题诠释史是什么、为什么及其意义何在等三个层次内容。

首先,历代论者以字词解释、思想阐发、历史研究、现实运用的不同诠释形式,形成了语义拓展、边界限定与逻辑建构等诠释方法与历史阶段,并在整体上形成了多重语义累积、多种方法有机统一的以意逆志命题诠释史。

赵岐“以己之意逆《诗》人之志”的以意逆志命题诠释,显示了汉代经学语境中学术主题与学术形式,开始了语义拓展为特色的以意逆志命题诠释史第一阶段;其语义拓展成为贯穿以意逆志命题诠释史的基本方法。朱熹以意逆志命题诠释代表思想阐发的命题诠释形式,把以意逆志命题的语义拓展推向思想深度。朱熹“以读者之意迎取圣人之志”的语义内涵诠释建构以意逆志读书法,完成了传统经学视野中语义拓展基本格局。

以赵岐、张九成、张栻、朱熹等汉宋论者的以意逆志命题诠释语义拓展为背景,边界限定的以意逆志命题诠释首先出现在传统学术总结时期。阎若璩、顾镇、焦循、方苞等清代论者形成在孟子思想整体中限定以意逆志命题边界的诠释新路向,其以意逆志命题诠释凸现以意逆志作为知人论世前提下的一种释诗方法。顾镇的“必论世知人,而后逆志之说可用也”是其代表形式。

现代学术体系中中国文学批评史研究,提出在历史整体中限定边界的以意逆志命题诠释思路。在新的观念背景中,以意逆志成为一种被批判的主观臆测方式。顾颉刚开始的孟子说《诗》方法的历史研究,成为现代学术体系中以意逆志命题诠释的主导形式。同时在现代学术体系中,比较视野的形成使得方法与逻辑建构成为以意逆志命题诠释的现代主题。在与西方诠释学的不同派别观点的比较阐发中,徐复观、黄俊杰、张伯伟、周光庆等现代论者围绕以意逆志逻辑与方法展开论说。

字词解释、思想阐释、历史建构、现实运用等诠释形式的有机统一是以意逆志命题诠释史的突出特征。在不同的学术语境之中,历代诠释者都把以意逆志命题作为解决其自身问题的方法。朱熹诠释以意逆志命题,既解释文、辞、志、意、逆等关键字的语义内涵,其“以自己之意迎取圣人之志”的语义梳理又凸现了孟子命题平心以待的理解思想。其以意逆志命题诠释又是超越已有解释,以追求孟子本义为目标的历史研究;而且朱熹自觉运用以意逆志命题,建构了其读书之法的现实论题。同样,赵岐提出以意逆志不但施于说《诗》,是其解决注释《孟子》的方法;徐复观诠释以意逆志的追体验方式,是其文学研究、思想史研究的方法。而认同以意逆志命题,作为其《诗经》学方法、释诗方法的诠释者更是层出不穷。

正是以意逆志命题作为诠释对象与诠释者自身理解方法观念的统一,以意逆志命题诠释史显现了诠释者通过以意逆志命题诠释凸现了己意以求、平心以待与视野融合等等理解观念,显示了汉语文化传统中对理解内涵本身认识的多元观念与整体格局。

其次,从原因上来看,语言变化、观念转变、学术转向与文化转型背景中的权威需求、传统转化是以意逆志命题诠释史形成、发展与转变的外在原因;以意逆志命题的汉语元命题特性是其诠释史展开的内在原因。

语言变化是以意逆志诠释普遍性影响因素,人情不远与意私志公的观念转变是汉宋以意逆志命题诠释差异的突出要素,清代论者提出以意逆志命题的不同诠释来源于其学术转向的背景,现代论者开拓以意逆志命题诠释新格局取决于其文化转型的前提。

各种因素交互作用下的以意逆志命题诠释史变化,又是集中在儒学方法的共同主题上展开。多种诠释形式、不同诠释方法与历史阶段以及诠释以意逆志命题形成的不同理解思想,都是不同学者在不同语言、观念、学术与文化背景中共同建构儒学传统的产物。赵岐代表的汉代经学诠释方法建构,朱熹代表的宋代理学诠释方法建构,徐复观代表的新儒家人文学方法建构,其以意逆志命题诠释既是以意逆志命题的孟子本义的认识与孟子方法观念的认同,也是诠释者自身问题的解决与孟子以意逆志命题所提问题的进一步拓展。通过传统文化资源解决现实问题,是他们所认同的儒家学术特质,也是其共同建构以意逆志命题诠释史的内在原因。

最后,以意逆志命题诠释史的意义可以从学术史与思想史两个层面审视。以意逆志命题诠释所具有的学术与思想统一特质,使得讨论历代论者以意逆志命题诠释的价值与意义需要既关注其诠释对孟子命题的认识,又关注其诠释对孟子命题所提问题的思考;既关注其以意逆志命题诠释所呈现的研究中国古代文论的学术方法与经验,又关注其诠释所显示的关于文学基本问题的思想观念。

孟子提出“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命题,从本体上、方法上、实践上对汉语诠释作了根本限定。孟子命题具有明确的问题意识与广阔的语义空间,其从本体认识、理解艺术、修身伦理规范等方面派生出了汉语理解的基本范畴,这些理解范畴和整个中国学术的基本传统与基本范畴有着内在的和高度的一致性。孟子以意逆志命题具有汉语诠释学奠基的文学思想史意义与元命题开创的文论学术史意义。

从文论学术史的角度看,以意逆志命题诠释史呈现的语义拓展、边界限定与逻辑建构等诠释方法,是不同语境中建构以意逆志命题有效性的方式,也是研究中国传统文论命题的有效方法。

从文学思想史的角度看,赵岐、朱熹、叶维廉等后世论者诠释以意逆志命题,其所凸现的己意以求、平心以待、视野融合内涵不仅是理解方法的建构与孟子命题心性本体的认同,同时也是不同文化背景中人际交往的伦理规范。赵岐、朱熹在经学文化背景中显示的是圣与人的伦理关系规范,徐复观、叶维廉在现代科学文化背景中呈现的是读者与作者的伦理关系规范。可以说,以意逆志命题诠释史是论者在不同历史语境中凸现以意逆志的孟子之学特质以建构儒学方法,从而整体上呈现本体、方法与伦理相统一的汉语诠释学论域。

本书以建构汉语诠释学、实现文艺基础理论创新为特色,展开以意逆志诠释史研究。突破以意逆志命题与西方诠释学观念的简单比附与单向阐释;以意逆志诠释史研究显示了现代知识建构不是仅仅比附西方观念、归化西方知识,而是引进中国智慧与西方对话而实现知识创新。

从孟子提出以意逆志命题到当下的各种以意逆志命题诠释这一历史经验整体来看,汉语语境中存在一种可以称为以意逆志诠释学的学术传统,这个传统应该、能够而且已经显示其言说能力。所谓以意逆志诠释学既是指以意逆志为特色的汉语诠释传统,又是以意逆志诠释史形成的诠释学传统。经典建构的传统转化、体认的为己之学、伦理对话的人格诠释是其特色所在。

同类推荐
  • 圆融的智慧:做个会说话的聪明人

    圆融的智慧:做个会说话的聪明人

    任何事物都是可以一分为二,就像我们的对手一样,单从一方面去看待他,无疑会把其看成眼中钉,肉中刺;而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正因为有他的存在,才会让我们有提升的动力。本书就像位智者,谆谆告诉我们,口无遮拦,无异于在危机四伏的社会横冲直撞,把自己置于危险的境地。因此,在适当的地方说适当的谎言,能让你少走弯路。
  • 浑厚深沉的中国哲学(上)

    浑厚深沉的中国哲学(上)

    哲学作为一门学科,是百年前现代学者以西方哲学为参照重树中国思想传统的一种学术建树,它致力于研究世界的本原和古今历史演变的规律,形成了自己独具民族特色的自然观、历史观、伦理观、认识论和方法论。
  • 人是一根会思考的芦苇:帕斯卡的哲思语录

    人是一根会思考的芦苇:帕斯卡的哲思语录

    本书是法国著名哲学家帕斯卡的经典作品选编。全书由思考入题,讲述道德、信仰、思维等人生主题。解答了许多哲学回答不了的问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帕斯卡洞悉了宇宙的真相,窥见了人类的奥秘。在他看来,人就像芦苇一样脆弱,但因有思想而伟大。翻开本书,直抵人生的终极秘密。
  • 儒学精神与“中国梦”

    儒学精神与“中国梦”

    儒家文化对中华民族的影响极为深远,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与变迁起着巨大的作用。“中国梦”与儒家文化关系至为密切,本书将向中外读者重点介绍,在实现“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儒家文化在推动民主仁政、提升道德人文素质、促进良性竞争、辅助法治和道德正义以及推动和谐外交等方面所起到的积极作用。
  • 中和论道·第一辑

    中和论道·第一辑

    “道”曾是中国文化的核心范畴,揭示终极的本体存在。《礼记·中庸》提出“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者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贵和尚中形成了中国儒释道文化“有容乃大”的和谐包容性格及其源远流长。在现代中西方文明交流碰撞的今天,更需研究中西文化深层交流以及传统文化的创造性更新与转化的问题。本书便是此项探索的阶段性成果之一,本书分专题探讨了笛卡尔、海德格尔、阿伦特哲学的核心思想;也探讨了《论语》中的人生智慧,儒家道德形而上学;并对希伯来文明中的《约伯记》、希腊文明中的《俄狄浦斯王》、屈原《天问》、《离骚》中的苦难、悲剧问题进行了探讨和交流。本书是多位专家学者针对上述问题的演讲及师生互动问答的汇集,形式新颖,语言生动,深入浅出,是有兴趣探索中西文化、哲学、宗教比较及会通问题的读者喜闻乐见的入门书。
热门推荐
  • 一家人的故事

    一家人的故事

    越是命运的不公,他就越要让自己变的更加坚强起来。任何苦于累,在他的世界里,他不会在乎,而他在乎的只是怎样去做才可以让一家人都过上幸福的生活。一起走进一个伟大父亲的世界。《一家人的故事》
  • 俯瞰球场

    俯瞰球场

    5X5的数据是谁的招牌?90年代的奥拉朱旺?5项数据领先全队的狼王加内特?还是爵士的5X5机器基里连科。不过从安生获得摄像头系统进入这一个联盟之后,这个问题再也没有异议。新书发布:我的突破是在太强了
  • 现代人必上的10堂心灵修炼课

    现代人必上的10堂心灵修炼课

    在现实生活中,并不是所有人的灵魂都可以自由的飞翔。如果一个人仅仅追求奢华的生活,如美味佳肴、锦衣华服、别墅豪宅等等,那么他拥有再多的金钱、再高的地位、再大的权力,其灵魂也只能匍匐而行。如果一个人追求的是德高望重、事业有成、家庭幸福、奉献社会,那么他的灵魂会在不断地自我实现中直立行走。如果一个人拥有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仰、执著的追求、睿智的思想和持久的行动力,那么他的灵魂就会在一次次自我挑战、自我超越中升华,最终把不可能变为可能。
  • 变革力:铸就IBM百年传奇

    变革力:铸就IBM百年传奇

    《变革力:铸就IBM的百年传奇》的作者通过对IBM 100年的历史回顾,首度剖析了企业如何在竞争如此激烈的环境下做强、做大、做久的八大核心变革。
  • 堕仙

    堕仙

    她要上蜀山修仙,只是为了“卧底”救出那条救了她一命、答应护她一世的千年白蛇!却不想白蛇没救出来,却救活了一位被钉死在诛仙柱上的出尘罪仙,成为他徒弟。这是一个,千年白蛇与蜀山修仙小女娃你报我的恩、我报你的恩,报着报着就抱到了一起的故事。
  • 萧红短篇小说选

    萧红短篇小说选

    本书精选了萧红四部小说。在中国的现代作家中,没有一个人有着萧红这样的经历:出身地主阶级,饱读诗书,为了逃婚离开了那个封建家庭,之后却被未婚夫欺骗同居,被抛弃之后开始她颠沛流离的生活……萧红的命运正如她所说:“我一生最大的痛苦和不幸,都是因为我是一个女人。”正因为她承受着那些屈辱和痛苦,她那如诗歌一般的文字才带有如此强烈的时代穿透力,为我们缓缓展开一幅幅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下层百姓的生活画卷。同时,萧红也是属于荒野的,她的流亡经历使她的小说如散文般天马行空,没有规矩章法,却又流畅自然。这,仿若一种灵魂的本能。
  • 网游之寒冰骑士

    网游之寒冰骑士

    血雨夜,万物沉寂,刀光剑影,一朵寒冰之花,悄然绽放。永恒路,纷争四起,漫天黄沙。谁能执掌星辰变化,是彼岸之花,还是那一缕芳华。
  • 太上洞玄灵宝四方大愿经

    太上洞玄灵宝四方大愿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第一圣祖

    第一圣祖

    诸天万界,圣界为尊!百万年来,神界众神无不梦想踏入圣界,以求永生,但从来没人能够实现。神帝云阳,意外重生,却发现了踏入圣界的关键。上一世,他惊才绝艳,冠绝古今,用千年成就神帝之位。这一世,他踩天骄,战群雄,诛群魔,灭众神……一路逆天,成就圣祖之位。“众圣之祖,吾为第一!”
  • 墨程

    墨程

    本文主要讲述了贫穷书生张修远辞别家乡,踏上赴余城科考的艰难路程,后历经磨难成为当地的博学的地方官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