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31500000010

第10章 传文

文言传①

乾文言

“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会也,“利”者义之和也,“贞”者事之干也。②君子体仁足以长人,嘉会足以合礼,利物足以和义,贞固足以干事。③君子行此四德者,故曰“乾:元、亨、利、贞。”

[注译]

①《文言传》:《易传》之一。共有两篇,分别解说乾卦和坤卦的要旨精义,因此前一篇称《乾文言》,后一篇称《坤文言》。②长:尊长。嘉:美好。会:会合。义:宜。干:根本。③体仁:以仁为体。

[译文]

元始,是各种良善事物的尊长;亨通,是各种美好的事物的会合;有利,是各种适宜时机的和谐;正固,是处理各种事宜的根本。君子把仁爱之心作为行事的根本依凭,完全堪称众人的尊长;寻求美好事物的会合,完全符合礼仪的要求;施利给其他事物,完全符合道义的准则;坚持正固节操,完全能够妥善处理各种事务。君子就是施行这四种美德的人,所以才说:“乾卦象征天的元始,亨通,和谐有利,贞正坚固。”

初九曰“潜龙勿用”,何谓也?①子曰:“龙,德而隐者也。②不易乎世,不成乎名,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乐则行之,忧则违之,确乎其不可拔,潜龙也。③”

九二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何谓也?子曰:“龙德而正中者也。④庸言之信,庸行之谨,闲邪存其诚,善世而不伐,德博而化。⑤《易》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君德也。”

九三曰“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何谓也?子曰:“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⑥知至至之,可与言几也;知终终之,可与存义也。⑦是故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⑧故乾乾因其时而惕,虽危“无咎”矣。⑨

九四曰“或跃在渊,无咎”,何谓也?子曰:“上下无常,非为邪也。进退无恒,非离群也。君子进德修业,欲及时也,故‘无咎’。”

九五曰“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何谓也?子曰“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则各从其类也。”

上九曰“亢龙有悔”,何谓也?子曰:“贵而无位,高而无民,贤人在下位而无辅,是以动而‘有悔’也。”

[注译]

①何谓也:这是《文言传》作者的设问之辞。下同。②隐者:隐居的人。③不易乎世:不因不良世俗而改变节操。不成乎名:不求成名。世无闷:逃离世俗而不感到苦恼。遯:通“遁”。不见是:不被。是,以……为是,即肯定。确:坚确,坚定。拔:动摇。④正中:指九二居下卦之中位。⑤庸:平常。信:诚信,即说到做到。闲:防止。善世:美好正大。世,大。伐:矜夸。化:感化。⑥修辞:修饰言辞。居业:蓄积功业。居,积。⑦知至至之:知道进取的目标是什么,就努力实现。可与言几:即可与之言说幽微之事。存,保全。义,宜。⑧上位、下位:上位,指九三居下卦之上位;下位,指九三居上卦之下方。⑨因:沿,随着。时:指一天中的各个时辰。上下无常:与下文“进退无恒”互文,指九四处于可上可下,可进可退,变动无常之位。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意为同类的事物相互感应,彼此求合。作:振作,奋起。睹:见。本:出于,依存于。各从其类:各自依从其同类而发挥作用。贤人在下位而无辅:贤人,指下卦九三爻。三爻、上爻为两阳,而两阳不应,所以说上九无“贤人”辅助。

[译文]

初九爻爻辞说“巨龙潜伏在深渊,暂时不宜施展才能”,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孔子认为:“这是比喻一种具有龙一样品德而隐居的君子。他不被污浊的世俗改变操守,不迷恋于成就功名;远离尘世不感到烦恼,所作所为不被世人称道也不感到苦闷;称心如意的事情就付诸实施,深以为忧的事情则绝不去做,意志坚定而不可动摇,这就是潜伏的巨龙。”

九二爻爻辞说“巨龙出在田间,利于大德大才之人出世”,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孔子认为:“这是比喻具有龙之品德的君子已经得到中正之道了。他谈吐平凡却能说到做到,行动平常却能严谨有度;凡邪妄之事都能防微杜渐而使中正之德更加充实,为世人做善事而从不自我矜夸,其中正之德广泛传播于人世,人人均受到感化。《易》书说‘巨龙出现在田间,利于大德大才之人出世’,这句话是说大德大才之人虽然尚未居于君王之位,但是已经具备人君之德了。”

九三爻爻辞说“君子终日健行不息,时刻戒惕警惧,这样即使遇到危难也能免遭咎害”,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孔子认为:“这是说明君子之所以终日健行不息,是在增进美德、营修功业。待人忠实守信,是增进美德的途径;说话出于诚心诚意,是积蓄功业的门道。看到有发展上升的征兆,就努力上进,这种人可以跟他商讨隐微之事;看到有走向终极的危险,就及时停止,这种人可以跟他合作共事,并能把事情处理得很适宜。这样就能居于上位而不骄傲,居于下位而不忧愁。所以才能终日健行不息,时刻戒惕警惧,即使遇到危难也能免遭祸害。”

九四爻爻辞说“巨龙伺机而动,有时腾跃上进,有时退处深渊,必无祸害”,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孔子认为:“这是比喻处在这种境地的君子,或上升或下降,都根据具体情况而决定,不去做那种徒劳无益的邪妄之事;或上进居于尊位,或退下安守本位,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只是现在还没有决定离开在下的众人而上升。君子增进美德,营修功业,都是在等待时机以便及时进取,所以才说必无祸害。”

九五爻爻辞说“巨龙飞上云天,宜于发现大德大才之人”,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孔子认为:“俗话说:‘同类的声音相互感应,同类的气息相互求合。水向湿处流动,火向干处燃烧,浮云伴着龙吟而出,山风和着虎啸而生。圣人振作而勉力治世,则万民仰视而天下归附。’可见,依存于天者其性亲上,依存于地者其性亲下,一切事物都是各自依从其同类而发挥作用。”

上九爻爻辞说“巨龙飞升至极点,必遭困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孔子认为:“这是比喻某种人身份尊贵而没有实位,地位崇高却失去民众,虽有贤人居于下位,但贤人不去辅助他,所以他一旦轻举妄动就有困厄。”

“潜龙勿用”,下也。“见龙在田”,时舍也。①“终日乾乾”,行事也。②“或跃在渊”,自试也。“飞龙在天”,上治也。③“亢龙有悔”,穷之灾也。乾元“用九”天下治也。

[注译]

①舍:即舒,舒展。②行事:从事某项事业。③上治:最好的局面。治,太平,指安定的局面。

[译文]

“巨龙潜伏在水中,暂时不宜施展才能”,是由于地位低下微贱。“巨龙出现在田间”,是由于时势开始舒解。“终日健行不息”,是表明事业开始付诸实践。“有时腾跃上进,有时退处深渊”,是为了自我验证以使自己具有自知之明。“巨龙飞上云天”,是由于君子已经成为大德大才之人,并上居尊位而治理在下之民。“巨龙飞升至极点,终将有所悔恨”,是由于处于穷极之地却不知随机变通,必有灾难。天有元始之德而“用阳刚化为阴柔的老阳之数”即九这个数,是表明天下大治是势所必然。

“潜龙勿用”,阳气潜藏。“见龙在田”,天下文明。①“终日乾乾”,与时偕行。②“或跃在渊”,乾道乃革。③“飞龙在天”,乃位乎天德。④“亢龙有悔”,与时偕极。⑤乾元“用九”,乃见天则。⑥

[注译]

①文明:文采灿烂。②与时偕行:追随时光向前发展。③乾道:天道。革:变化。④位:意为尊居“天位”。⑤极:尽,消亡。⑥天则:大自然运动变化的规律。

[译文]

“巨龙潜伏在水中,暂不宜施展才能”,是说阳气虽然已经生成但是尚未出现。“巨龙出现在田间”,是说天下文采灿烂,前景光明。“终日健行不息”,是说随着天时的变化而变化,不断发挥作用,从而使万物生生不息。“有时腾跃上进,有时退处深渊”,是说天道发生变化,出现变革。“巨龙飞上云天”,则说明阳气盛旺正当天位,其造就万物之功已成,具备了天之美德。“巨龙飞升至极点,则有困厄”,是说阳气随着时间条件的变化而达到了穷极之地,再不可能向前发展了。天有元始之德而“用阳刚化为阴柔的老阳之数”即九这个数,这是体现了大自然运行的法则。

乾“元”者,始而亨者也。“利贞”者,性情也。乾始能以美利利天下,不言所利,大矣哉!大哉乾乎!刚健中正,纯粹精也。①六爻发挥,旁通情也。②“时乘六龙”,以“御天”也。③“云行雨施”,天下平也。

君子以成德为行,日可见之行也。④“潜”之为言也,隐而未见,行而未成,是以君子“弗用”也。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辩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⑤《易》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君德也。九三重刚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故乾乾因其时而惕,虽危“无咎”矣。⑥九四重刚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中不在人,故“或”之。⑦“或”之者,疑之也,故“无咎”。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⑧天且弗违,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亢”之为言也,知进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丧。其唯圣人乎!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圣人乎!

[注译]

①纯粹精:即纯粹之精。②旁通:广泛会通。③御天:驾驭大自然。④行:指行动目的。⑤辩:指通过论辩来辨疑决难。⑥重刚而不中:初九、九二均为阳刚之爻,九三又为阳刚之爻,所以称重;易卦每卦只有二爻、五爻居中,而九三居三位,所以称“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易卦六爻分天、地、人三才,上、五为天,四、三为人,二、初为地,而九三居天、地之间,所以称上不在天,下不在田。⑦中不在人:九四与九三虽为人道,但人道之中,人下近于地,上远于天,而九四则下远于地,上近于天,不是人的正常处境,所以称“中不在人”。或:虚指代词,有时。⑧先天:先于天象。这里指在自然界尚未出现变化时,就预先采取必要措施。后天:后于天象。

[译文]

乾卦中的“元始”,说明天的美德在于首创万物并使之亨通。“和谐有利,贞正坚固”,则是天的本性和真情。天一开始就用美善的利物之德去施利于天下,而自己却从来不居功夸耀它所施与的美善之利,这种美德是何等的伟大啊!伟大啊,天!刚强劲健,居中守正,通体不杂,始终不变,纯粹而又纯粹,堪称纯粹之精华。乾卦六爻一经发动,其变化就曲尽天地万物的情理;犹如顺着不同的时节驾起潜龙、现龙、惕龙、跃龙、飞龙、亢龙这六条巨龙,统御着整个天道的变化;行云降雨,普遍施与万物以泽惠,给天下带来太平。

君子应该以成就自己的品德为目的去做事,而且所做的事是每天显现于外,人人看得见的。而初九爻爻辞所说的“潜”,意思是君子的品德虽然已经具备,但还隐藏于内而未曾显现出来,说明其行为尚不足成就其品德,所以君子此时不能轻易施展才能。君子努力学习以积累知识,置疑问难以辨别是非,平日胸怀宽广以博学深藏,并能以仁爱之心去做事。《易》书中说:“巨龙出现在田间,利于大德大才之人出世”,这是说有这种大德大才的人虽然身居下位,但是已经具备了人君的美德。九三爻是多重刚爻重叠而成的,居于不中之位,上不能达于高天,下不能立于地面,所以要健行不息,时刻“戒惕警惧”,以便万一遇到危难也能“免遭祸害”。九四爻也是多重刚爻重叠而成的,居于不中之位,不仅上不能达于高天,下不能立于地面,而且中不能处于人境,所以强调“有时这样,有时那样”。强调“有时这样,有时那样”,是为了说明此时还存在诸多疑虑,需要审时度势,这样才能“免遭祸害”。九五爻爻辞所说的“大德大才之人”,其品德像天地一样化育万物,其圣明像日月一样光照天地,其行为像四时一样井然有序,其赐吉降凶像鬼神一样毫无私念。他先于天时而行动,天不背逆他;他后于天时而处事,则能遵奉天的变化规律。天尚且不背逆他,又何况鬼神呢?上九爻爻辞所说的“上升至极点”,是说某些人只知道一味进取而不知道适时引退,只知道生存而不知道终将衰亡,只知道获得而不知道所得必失。在这方面,大概只有圣人才是明智的吧!深知进取与引退、生存与衰亡之间的关系,行为不会迷失正道的,大概只有圣人吧!

坤文言

坤至柔而动也刚,至静而德方①。“后得主”而有常,含万物而化光。坤道其顺乎②,承天而时行。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由辨之不早辩也。《易》曰:“履霜,坚冰至。”盖言顺也。

“直”其正也,“方”其义也。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敬义立而德不孤。“直方大,不习,无不利”,则不疑其所行也。

阴虽有美,“含”之以从王事,弗敢成③也。地道也,妻道也,臣道也。地道“无成”而代“有终”也。

天地变化,草木蕃;天地闭,贤人隐。《易》曰:“括囊,无咎无誉。”盖言谨也。

君子“黄”中通理④,正位居体,美在其中,而畅于四支。发于事业,美之至也!

阴疑于阳必“战”,为其兼于无阳也,故称“龙”焉⑤。犹未离其类也,故称“血”焉。夫“玄黄”者,天地之杂也,天玄而地黄。

[注译]

①《坤》六爻皆阴,故至柔。《坤》变动为《屯》,有了两个阳爻,阳为刚。坤是地,所以称至静。古称天圆地方,故称德方。坤变动而生阳,阳为主,故后得主。常为常道,即规律。②坤道其顺乎:坤道顺天道,故称顺。③弗敢成:不敢以成功自居。④“黄”中通理:黄为中色,为中和之色;地色黄,六五爻而居上卦中位,故称黄中。坤为体为事业,有黄中之德者,身必阔,事业必成也。⑤阴疑于阳:疑通拟。为其兼于无阳也:其“兼”字,一般作“嫌”。坤以阴兼阳位,故称龙。乾称龙,坤亦称龙,故二龙交战,未离其类,坤未离阴类,故称血。阳取象气,阴取象血,即所谓“阳气阴血”。

[译文]

《坤》卦(指大地)为极阴柔,一旦变化却显得相当刚健;性情极为文静,其美德却能流布四方。“大地承奉天之施予而后主持行养万物”,乃常理所在;包容孕育万物而使之运化光大。大地的德行柔顺啊,承奉天道顺依四时而运行!

修善的人家,必然有多余的吉庆,作恶的人家,必多祸殃。臣子杀死他的君王,儿子杀死他的父亲,并非一朝一夕的缘故,这种大逆不道行为是渐渐萌生出来!所以,都是为君为父者未能及早明察真相。《易·坤》初六说:“天降薄霜,预示严寒将至。”这大概是说循顺着时令渐进至极吧。

(六二爻):地顺着天,道是直的,“直”是正确的,“方”是合宜的。君子以庄敬使内心正直,行为得宜以使对外方正,做到庄敬,行为得宜而确立的道德就不会孤独。正直、方正、广大,对不熟悉的事情处理起来也无不利,他的言行就无可怀疑了。

(六三爻):阴柔在下虽具有美德,暗暗地辅佐王者的大业,且成功却不敢居动。这就是地顺天的道德、妻从夫的道德、臣忠君的道德。地道顺天道德而没有成功,则是尽臣之职到最终有好的结果。

天地变化,草木繁盛。天地闭塞,贤人隐居。(六四爻):“束紧囊口,可以免遭灾祸,但也不会获得荣誉。”这大概说的是要谨慎吧!

(六五爻):君子的美德比黄色,中和柔润,通达道理;身居正中而守礼,美德在内心,畅发于四肢,表现于事业,是极其美好的。

(上六爻):阴气盛旺到类似于阳气,双方必然发生相互的冲突。《易经》的作者担心人们误解《坤》中没有阳爻,冲突不是阴阳交合,而是阴气兼并阳气,所以也称龙。而阴气盛极已类似于阳气,但还没有离开阴类,所以称血。“玄黄”是天地相混杂,天色玄而地色黄。

同类推荐
  • 论语今读新解

    论语今读新解

    本书的译注始于2006年,历经六个寒暑。原文以中华书局1980年版杨伯峻《论语译注》的原文作为底本,参照朱熹《论语集注》的经文及注解《论语》的有关著作,对个别章节和标点做了适当调整。
  • 焚书

    焚书

    《焚书》是明代思想家李贽“异端”儒学的结晶,是反理学、反传统、反教条的檄文。它启迪与鼓舞了当时及后来的进步学者,对人们解放思想,摆脱封建传统思想的束缚,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因而被统治阶级视为洪水猛兽。
  • 庄子

    庄子

    《庄子》是《老子》以来最重要的道家典籍,是传承和弘扬道家思想的第一经典。《庄子》一书,内容丰富、博大精深,它涉及到伦理、哲学、人生、政治、科学、艺术诸多方面。
  • 论语全解

    论语全解

    世界文明史提示人们,要想不断发展、不断创新,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温习历久弥新的人类文化经典。记载着孔子言行思想的《论语》一书,就是这样一部穿越了两千多年历史烽烟的、现代人不可不读的人类文化经典。
  • 韩非子

    韩非子

    先秦法家思想之集大成者——韩非子,秉持“以霸王之业教君”的宗旨,归纳整合出一套“凭势、用术、行法”的治国理念,中国第一个极权皇帝,欣赏他,自然也疑忌他;第一个全国的权相,畏忌他,害死他,但更贯彻、执行他的计策。汉以后历朝政治莫不阳儒阴法,于是韩非死了,而又还没有死。
热门推荐
  • 天魔恩怨录

    天魔恩怨录

    一个众人眼中的废柴,斩妖兽,历劫难,终获绝世功法!但问鼎修真的顶峰,妖兽肆虐,魔怪横行,他将何去何从?修真路上邂逅了人界公主和妖界的女妖,在恋人和情人间他又该如何抉择?
  • 我的毛发能穿越

    我的毛发能穿越

    被毛上了身怎么办,在线等,特别急。等等…不要慌,这毛好像没有恶意!!!!(?▽`)ノ?
  • 狂神决

    狂神决

    韩玄,一位下界修真者。虽然飞升仙界,却意外落得半人半仙之体,不能修炼仙术。机缘巧合之下,他得到一块星玄铁片,从而走上一条神奇的成神之路。且看韩玄如何笑傲仙魔两界,无尽精彩,尽在《狂神决》!
  • 快穿系统:扑倒大神么么哒

    快穿系统:扑倒大神么么哒

    她这命定的夫君大神是是有多讨厌她?居然狠心要把她扔去毫无情趣的人间?既然如此,她只能进入系统攻略大神!只要能让大神爱上自己。这一切都不在话下。
  • 脉诀考证

    脉诀考证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读本·社会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读本·社会篇

    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当前广大干部群众关注的热点。本书论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层面,即“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内涵,还深入阐释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和方法,方便广大读者学习使用。
  • 凤逆天下:腹黑王爷追妻忙

    凤逆天下:腹黑王爷追妻忙

    一朝穿越她成了江家有名的废物,懦弱无为?草包废物?当她变成她,再次睁眼目光冷冽,摄人心魂,惊才滟滟,一展风华,惹得天下众美男追逐。丹药难得,怎么她一出手就是一大把。强师难寻?这是搞笑吗。空间里那个毫无形象可言的老头不就是吗。只是这不知从哪冒出来的妖孽美男一把抱住她的腰说:“你必是我的妃,我生命中最重要的女人!”某女挑眉:“哦?尽然这样,凡是可讲究个先来后到!”自此之后展开一场强者与强者追逐,最终他驯服了她,还是她征服了他?
  • 异界版一拳超人

    异界版一拳超人

    每天一百个俯卧撑,一百个深蹲,一百个仰卧起坐,每天十公里,再热也不开空调。这样锻炼的吴悔,慢慢发现自己无敌了。我吴悔,人送外号一拳超人(半无敌文)
  • 东方披萨

    东方披萨

    看到日落,我就心慌。时间像一根巨大的电动皮带,转到谁的名下,谁就交出一天的收获,送回自己的仓库。我看到皮带上摆满了各式各样的东西,只有我一无所获,我的名下空空如也。离校足足四个月了,实习单位还没找好,我知道有些同学已带着签约返校,只等拿到毕业证后,马上返回实习单位,正式开始全薪资工作。我仿佛看见他们脸上汗涔涔的,奔跑在校门外那条没有树阴的马路上,他们一定是去啃鸭脖喝啤酒了,他们一高兴就去那里,不高兴也去那里,他们把差不多一半的生活费都交给了鸭脖店戴鼻环的女老板。虽然我在这里上了三年学,但有一说一,这所学校是个狗屁。
  • 孩子不爱学习,妈妈怎么办

    孩子不爱学习,妈妈怎么办

    本书是一部彻底解决孩子厌学、贪玩、偏科、不爱写作业、惧怕考试的教子宝典!很多孩子都非常聪明,可就是不爱学习:每天去上学,就仿佛是一件很痛苦的事一样:一玩起来就没够,一翻开课本就头疼:作业不是忘记写,就是拖拉到很晚才动笔;上课眼睛在盯着黑板,但是心已经飞到九霄云外了:还有的孩子非常害怕考试,一到快考试的时候就不想上学……遇到这样的孩子,相信很多妈妈都非常头疼。每天晚上都给他补课。甚至给他请来家教。但就是不起作用,孩子不仅没有改变,反而更加厌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