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57200000126

第126章 中国佛教的禅修论(下)(9)

近年以来,有一种邪师说默照禅,教人十二时中是事莫管,休去歇去,不得做声,恐落今时,往往士大夫为聪明利根所使者,多是厌恶闹处,乍被邪师辈指令静坐,却见省力,便以为是,更不求妙悟,只以默然为极则。〔注释:《大慧普觉禅师语录》卷26,《大正藏》第47卷,923页上。〕

又说:「有般杜撰长老,……教一切人发渠相似,黑漆漆地紧闭却眼,唤作默而常照。」〔注释:《大慧普觉禅师语录》卷27,《大正藏》第47卷,925页上。〕宗杲认为,默照禅只会使人增加心头的迷雾,虚生浪死,无有了期,永远不能觉悟,不得解脱。宗杲还认为,默照禅师自菩提达摩的「外息诸缘」、「内心无喘」的禅法,但「外息诸缘,内心无喘,可以入道,是方便门;借方便门以入道则可,守方便而不舍则为病」〔注释:《大慧普觉禅师语录》卷25,《大正藏》第47卷,919页上。〕说达摩禅只是入道的方便手段,把方便手段视为究竟方法是不对的。宗杲不是笼统地反对坐禅,他认为会禅是入道的手段,不能作为究竟的方法,更不能视为唯一的目的。宗杲对默照禅的批判,表现了看话禅与默照禅的差别与对立。

默照禅虽受到宗杲的批判,在流传上也没有看话禅那样广泛久远,但也非常盛行。宏智正觉住浙江天童寺垂30年,四方学者闻风而至,多逾1200人,该寺遂为一代习禅中心,一时影响至为巨大。

念佛禅

唐末五代法眼宗禅师延寿,召集天台、华严、唯识诸宗僧人,博览探究,并互相切磋,彼此质疑,编成《宗镜录》100卷,调和了禅教之间和教内各家之间即各宗派的义理宗旨。延寿又撰《万善同归集》6卷,高扬禅净双修一致之道。这是隋唐佛教宗派成立以来,佛教宗派义理的第一次大规模的整合、重建,突出了禅净的地位和禅净双修的方向。自宋代以来,念佛禅几乎席卷整个中国禅门,宋、元、明、清历代一些著名禅师,直至当代的虚云、圆瑛,都奉行禅净双修的路线。禅净双修成为宋以来中国汉地佛教修持的基本方法之一,念佛禅则成为与这种修持方法相应的基本修持形态之一。中国禅宗的修持轨道又一次发生了转向。

延寿在所著《万善同归集》中引证唐代慈愍三藏之说云:「慈愍三藏云:『圣教所说正禅定者,制心一处,念念相续,离于昏掉,平等持心。若睡眠覆障,即须策勤念佛诵经,礼拜行道,讲经说法,教化众生,万行无废,所修行业,回向往生西方净土。』」〔注释:《万善同归集》卷上,《大正藏》第48卷,963页下。〕据此延寿进而主张禅定与念佛相结合,修持万行,往生净土。慈愍三藏慧日,曾赴印度参访,回国后倡导有别于善导一系的净土法门。他反对禅家视净土为引导愚心的「方便说」,排斥禅徒的空腹高心,主张教禅一致、戒净并行、禅净双修,提倡念佛往生,强调一切修持都回向往生净土。延寿继慧日遗风,大力弘扬禅净双修。他说:「犹清珠下于浊水,浊水不得不清,念佛投于乱心,乱心不得不佛。既契之后,心佛双亡。双亡,定也。」〔注释:同上书,962页中。〕认为念佛有助于禅定,念佛是禅定的一种方法,两者是完全统一的。他还作「念佛四料拣」偈,云:

有禅无净土,十人九蹉(一作错)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来生为佛祖。……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注释:《净土指归集》卷上,《续藏经》第1辑第2编第13套第1册,68页。〕

在禅与净的四组关系中,延寿认为有禅无净土,十人有九人堕于魔道。无禅有净土,则万无一失,必能出离生死。也就是说,净土要比禅更高,净土是修行的方法,也是修持的归宿。延寿强调禅净双修是最高修行层次,在现世为人师表,在来生成就最高理想人格。

禅门历来倡言「唯心净土」,认为「净土」是「净心」的表现,离心无独立的「净土」存在。净土宗则弘扬「西方净土」,这是以阿弥陀佛为教主的极乐世界,是远离人心、远离世俗社会的彼岸世界。延寿竭力调和这二种净土,他的《万善同归集》中的「圆修十义」,从理事、权实、二谛等十个方面圆融各种不同教义。延寿认为「唯心净土」,心外无法是「理」,寄形极乐世界(「西方净土」)是「事」,而「理事无阂」,「唯心净土」与「西方净土」圆融无碍。佛说二谛,「西方净土」属于俗谛,而无俗不真,与「唯心净土」是一致的。延寿调和二种净土,是为了肯定「西方净土」,是把「西方净土」理念融入禅宗理论和实践之中,以往生「西方净土」作为禅修的终极目标和最高理想。

延寿的禅净双修思想对禅宗各派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云门宗人、宋代天衣义怀提倡禅净兼修,义怀之嗣慧林宗本、长芦应夫和居士杨杰等也都既主参禅,又重念佛。应夫门下宗颐尝论禅净关系,言云:

念佛不碍参禅,参禅不碍念佛。法虽二门,理同一致。上智之人,凡所运为,不着二谛。下智之人,各立一边,故不和合,多起纷争。故参禅人破念佛,念佛人破参禅,皆因执实谤权,执权谤实,二皆道果未成,地狱先辨。须知根器深浅,各得所宜,譬如营田人岂能开库,开库人安可营田。若教营田人开库,如跛足者登山,若教开库人营田,似压良人为贱,终无所合也。不若营田者且自营田,开库者且自开库,各随所好,皆得如心。是故念佛参禅各求宗旨,溪山虽异,云月是同,可谓处处绿杨堪系马,家家门户透长安。〔注释:转引自《净土简要录》,《续藏经》第1辑第2编第13套第2册,106-107页。〕

话的意思是,念佛与参禅,二种修行方法虽然不同,但二者的宗旨是一致的。修行方法的运用与众生根器有直接关系,上智人兼修禅净,下智人可参禅或念佛各持一种,殊途同归,皆得成佛。这也就是说,既可禅净双修,又可参念佛,各究尽一门,这都是要根据众生的不同条件来决定的。

宋代以来,临济宗人也不乏提倡禅净双修者。如死心悟新禅师深得参禅的本旨,同时又大力劝修念佛。他也说:「清珠下于浊水,浊水不得不清。念佛投于乱心,乱心不得不佛。佛既不乱,浊水自清,浊水既清,功归何所?良久云:『几度黑风翻大海,未曾闻道钓舟倾。』」〔注释:《续古尊宿语要》卷1,《续藏经》第1辑第2编第23套第5册,430页。〕这与延寿的说法一致,也是强调以念佛定心,把念佛纳入禅定,提倡念佛禅。到了元代,提倡禅修兼修的临济宗著名禅师益趋增多,如中峰明本,他一面为看话禅辩护,一面大力提倡禅净融合,认为净土之外没有禅,净土和禅都是心,两者体同名异。他作《观念阿弥陀佛偈》,令病人念阿弥陀佛,以祈求轻安。偈文云:「阿弥陀佛真金色,相好端严无等伦。白毫宛转五须弥,绀目澄清四大海。光中化佛无数亿,化菩萨众亦无边。四十八愿度众生,九品咸令登彼岸。」〔注释:《幻住庵清规》,《续藏经》第1辑第2编第16套第5册,500页。〕提倡念阿弥陀佛,以求往生西方净土。中峰明本法嗣天如惟则禅师也兼弘净土教。他说:「永明悟达摩直指之禅,又致身极乐上品,以此解禅者之执情,为末法劝信。余谓其深有功于宗教者,此也。」〔注释:《净土或问》,《净土十要》卷6,《续藏经》第1辑第2编第13套第4册,376页。〕「永明」,即延寿。这是充分肯定延寿禅净双修主张的重要性。他还阐发了禅净同一说:「参禅为了生死,念佛亦为了生死。参禅者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念佛者达惟心净土,见本性弥陀。既曰本性弥陀,惟心净土,岂有不同者哉?」〔注释:《天如惟则禅师语录》卷2,《续藏经》第1辑第2编第27套第5册,415页。〕强调禅与净都是为了了脱生死,两者目的相同;念佛是「达惟心净土,见本性弥陀」的门径,两者方法一致。惟则所著《净土或问》中力说禅者有念佛之必要,并申说念佛应以称名念佛为上。他说:

念佛者或专缘三十二相,系心得定,开目闭目,常得见佛。或但称名号,执持不散,亦于现身而得见佛。此间现见多是称佛名号为上。……称名无管多少,并须一心一意,心心相续,如此方得一念灭八十亿劫生死之罪。……十念者每晨面西,正立,合掌,连称阿弥陀佛,尽一气为一念,如是十气为十念,……十气连属令心不散,专精为功,名十念者是藉气求心也。尽此一生,不得一日暂废。〔注释:《净土或问》,《净土十要》卷6,《续藏经》第1辑第2编第13套第4册,383页。〕

认为称名念佛高于观想念佛,是灭罪往生的最有效办法。元末被喻为狮子王的临济宗人楚石梵琦,崇信华严圆教,宣扬教禅一如,谓:「教是佛口,禅是佛心,未了之人听一言,只这如今谁动口,便向个里会得,坐断天下人舌头,更分什么禅,拣什么教。」〔注释:《楚石梵琦禅师语录》卷9,《续藏经》第1辑第2编第29套第1册,79页。〕他作净土诗,云:

遥指家乡落日边,一条归路直如弦。空中韵奏般般乐,水上花开朵朵莲。杂树枝茎成百宝,群居服食胜诸天。吾师有愿当垂接,不枉翘勤五十年。……一寸光阴一寸金,劝君念佛早回心。直饶凤阁龙楼贵,难免鸡皮鹤发侵。鼎内香烟初未散,空中法驾已遥临。尘尘剎剎虽清净,独有弥陀愿力深。〔注释:《净土资粮全集》卷1,《续藏经》第1辑第2编第13套第3册,213-214页。〕

竭力赞扬西方净土的殊胜和弥陀愿力的深厚。

宋代曹洞宗真歇清了与默照禅创始人宏智正觉同为丹霞子淳的高弟。他主张「但念阿弥陀佛,求生西方极乐」〔注释:《戒杀文》,《归元直指集》卷上,《续藏经》第1辑第2编第13套第2册,136页。〕又说:「快捷方式法门,惟有念佛。功高易进,念佛为先。若不念佛而求出离者,终无所获。普劝清信一心念佛,求愿往生,决不误矣。」〔注释:《归元直指集》卷上,《续藏经》第1辑第2编第13套第2册,125页。〕清了认为念佛是修持往生西方净土的快捷方式。他还批评大慧宗杲的看话禅,说:「而今一般底将依师语、相似语、格则语、合头语口传心授,印板上次第排布,参来参去,参得一肚皮禅,三年两岁依前忘却。到处争胜负,彼此人我,无明亘天。」〔注释:《真歇清了禅师语录》卷下,《续藏经》第1辑第2编第29套第3册,319-320页。〕又说:「你而今只管将古人言句玄妙公案筑在肚皮里,将谓平生参学事毕,殊不知尽是顽涎涕唾,古人唤作运粪人,污汝心田。」〔注释:同上书,325-326页。〕指斥看话禅参究公案,口传心授,以为大悟,实际上尽是邪见,污染心性。同时,清了又主张「直将阿弥陀佛四字做个话头,二六时中,自晨朝十念之顷,直下提撕」〔注释:《净土简要录》,《续藏经》第1辑第2编第13套第2册,107页。〕也就是以阿弥陀佛四字为话头,以念佛代公案,提倡「看话念佛」,形成为看话禅的一种新形式,也即禅净融合的一种特殊形态。又,明末曹洞宗人无明慧经根据一般禅家的「唯心净土,自性弥陀」的旨趣,说:「念佛人要心净,净心念佛净心听,心即佛兮佛即心,成佛无非心净定。」〔注释:《念佛法要》,《无明慧经禅师语录》卷4,《续藏经》第1辑第2编第30套第1册,32页。〕又说:「念即佛,佛即念」〔注释:《念佛法要》,《无明慧经禅师语录》卷4,《续藏经》第1辑第2编第30套第1册,32页。〕,「念佛心即净土」〔注释:《念佛法要》,《无明慧经禅师语录》卷4,《续藏经》第1辑第2编第30套第1册,32页。〕他强调众生本具佛性:「清清净净一灵光,剎剎尘尘不覆藏。万万千千都失觉,多多少少弗思量。明明白白无生死,去去来来不断常。是是非非如作梦,真真实实快承当。」〔注释:《示建阳傅居士谒》,《续藏经》第1辑第2编第30套第1册,30页。〕「灵光」即佛性,清净无染,灵照而放光明。劝告众生顿见佛性,成就佛果。慧经在强调念佛的同时,也倡导看话禅,他说:「参学之士,道眼未明,但当看个话头。」〔注释:《无明慧经禅师语录》卷1,《续藏经》第1辑第2编第30套第1册,3页。〕,一如大慧宗杲的家风,又表现出曹洞与临济合流的趋势。

与慧经同时代的明末佛教四大师袾宏、真可、德清、智旭,进一步淡化了宗派立场,他们几乎都提倡禅净双修,并程度不同地主张会归净土。四大师中德清因恢复禅宗祖庭曹溪有功,被称为曹溪中兴祖师,是当时禅门巨匠。但德清也极力倡导禅净一致,他说:「参禅看话头一路,最为明心切要。……是故念佛参禅兼修之行,极为稳当法门。」〔注释:《示刘存赤》,《憨山老人梦游集》卷5,《续藏经》第1辑第2编第32套第2册,134页。〕对于看话头,他强调「古人说参禅提话头,都是不得已。公案虽多,唯独念佛审实的话头,尘劳中极易得力」〔注释:《答郑昆岩中丞》,《憨山老人梦游集》卷2,《续藏经》第1辑第2编第32套第2册,112页。〕提倡念佛话头的禅修。对于坐禅念佛,他也提出了新解:

所云坐禅,而禅亦不属坐。若以坐为禅,则行住四仪又是何事?殊不知禅乃心之异名,若了心体寂灭,本自不动,又何行坐之可拘?苟不达自心,虽坐亦剩法耳。定亦非可入,若有可入,则非大定。所谓「那伽常在定,无有不定时」,又何出入之有?〔注释:《答许鉴湖锦衣》,《憨山老人梦游集》卷15,《续藏经》第1辑第2编第32套第3册,206页。〕

「那伽」,此指佛。佛的行住坐卧都在定,据此,那伽亦谓「常在定」。这是说禅是心,不能拘泥于坐。大定也不可入,佛就并无出入而常在定。又说:「今所念之佛,即自性弥陀,所求净土,即唯心极乐。诸人苟能念念不忘,心心弥陀出现,步步极乐家乡,又何必远企于十万亿国之外,别有净土可归耶?」〔注释:《示优婆塞结念佛社》,《憨山老人梦游集》卷2,《续藏经》第1辑第2编第32套第2册,117页。〕教人念佛时彻悟自性,成就唯心极乐净土。也就是提倡念佛与禅合而为一。

当代禅宗泰斗虚云和尚(1840-1959),身承五宗,长期参禅,深有体悟。他不仅对禅门五家宗派同样尊重,而且也提倡禅净双修。他说:「参禅念佛等等法门,本来都是释迦老子亲口所说,道本无二,不过以众生夙因和根器各各不同,为应病与药计,便方便说了许多法门来摄化群机。」〔注释:《参禅与念佛》,净慧编:《虚云和尚开示录》,24页,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9。〕又说:「于动散之时,则持名念佛。静坐之际,则一心参究『念佛是谁』。如斯二者,岂不两全其美。」〔注释:《致马来亚麻坡刘宽正居士函》,《虚云老和尚年谱法汇》增订本,679页,台北,修元禅院倡印本,1997。〕虚云在提倡禅净双修的同时,还认为「参禅、念佛、持咒等一切法门,皆教众生破除妄念,显自本心。佛法无高下,根机有利钝。其中以念佛法门比较最为方便稳妥」〔注释:《复兴洲卓义成居士》,《虚云老和尚年谱法汇》增订本,680页。〕表现出当代禅门大师对持名念佛的充分认同和高度肯定。

当代禅门又一高僧圆瑛(1878-1953)的禅修宗旨是教宗兼弘,侧重禅净,归心净土。他也认为禅净是针对众生不同根机而设施的不同法门,禅宜于上根人修持,念佛则智愚老少咸宜,而念佛达到极致,则与禅悟无异。圆瑛提倡禅净双修,禅修时系心于佛,即守定阿弥陀佛的话头参究,实际上是把禅修融进净土,为归心净土提供修持基础。

同类推荐
  • 大道至简:道家管理的智慧

    大道至简:道家管理的智慧

    从道家的发展历史来看,春秋战国乃至秦汉时期,虽然老庄派和杨朱派都有一定的影响,但是影响最大的还是黄老派。在春秋战国乃至后来的两汉时期,黄老派不但是道家学派中的正统,在诸子百家中它的人数也是最多、实力最强、著作最丰,以至于它在战国时期形成了压倒百家的独盛局面。
  • 哲学常识1000问

    哲学常识1000问

    本书以一问一答的形式为读者展示充满智慧的中外哲学大家、源远流长的哲学流派、晦涩难懂的哲学概念、发人深省的哲学名言、博大精深的哲学名著、绵延不绝的哲学斗争、异彩纷呈的哲学学说和令人津津乐道的哲人轶事。让读者轻松领略哲学的魅力与智慧。
  • 前世今生:生命轮回的启示

    前世今生:生命轮回的启示

    这是一本神奇的书,描写的是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的真实事件:一位普通病人凯瑟琳因焦躁来到魏斯医生处治疗,却在被催眠后惊现86次生命轮回!这一事实不仅改变了病人,也让心理催眠师的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此后,信奉科学的医生甘冒职业风险,记录此书,透露生命的不朽与真义。奇迹仍在上演,上万读者参悟生命真谛,改变命运的连锁反应仍在传递中……
  • 培根论理想人生(世界大师思想盛宴)

    培根论理想人生(世界大师思想盛宴)

    本书介绍了培根“关于真理”、“面对死亡”、“宗教信仰”、“论复仇”、“父母与子女”、“婚姻与独身”等方面的人生哲学。
  • 每天一堂哲学课

    每天一堂哲学课

    人生就是完成自己的过程,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哲学,哲学无处不在,其实它并不深奥,越是简单,越有智慧,越有解脱烦恼的力量。以生活为琴,以知识为谱,与哲学大师一起修行。每天一堂哲学课,浸润自己的心灵,丰富自己的情感。
热门推荐
  • 三国重生之战神吕布

    三国重生之战神吕布

    重生汉末,赤菟画戟吕奉先;一统三国,霸绝天下唯战神!
  • 小鱼不懂

    小鱼不懂

    懵懂妹子张小鱼,大学毕业后,凭着内心的执着、善良、勇敢,试图在大都市证明自己、找到真爱,体验别样的人生。她做到了吗?
  • 国家力量与艺人再造:吴桥杂技学童群体研究

    国家力量与艺人再造:吴桥杂技学童群体研究

    本书在田野调查和口述史采集的基础上,利用人类学、社会学、历史学和民俗学等相关学科的方法,对杂技之乡河北省吴桥县的杂技学童群体进行系统研究。当今吴桥杂技学艺、从艺行为是当地人对地方文化传统的现代性借用。历史上在生存压力下形成的杂技文化传统,在当代语境中,被国家、地方和个人加以利用,使杂技成为一种极具地方特色的职业选择模式。
  • 我的快穿之旅

    我的快穿之旅

    莫名其妙的穿越,莫名其妙的系统。我整个人的感觉都是这很莫名其妙。不过好在,这个系统看起来还挺怕我的样子,看如何凭借这个系统手指走上人生巅峰吧!(加群1002137028吧!)
  • 龙战天下

    龙战天下

    神秘学学士傅天宇来到神秘的世界,获得神秘的传承,肩负着神秘的使命,开启精彩的新生,有歌曰:神龙传承天下霸绝,九火极炎鬼神辟易;独斗乾坤唯我风采,天南地北莫敢争锋;诸般伎俩百般算计,千难万阻唯战而已;战人战天亦战自己,华夏龙威当不可泯。——且看《龙战天下》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萌宝当家:农门医女不愁嫁

    萌宝当家:农门医女不愁嫁

    作为姜国著名的千金方医科圣手,齐钰的终极梦想,就是吃饱穿暖不愁银两。然而命运却让她白捡了一个便宜儿子,还有一个便宜爹娘,外加一个催情债的大狼狗,让她的求财之路变得坎坷无比。
  • 怀抱太阳

    怀抱太阳

    中篇小说集《怀抱太阳》收入建国以来蒙文文学创作中的五个优秀中篇小说:《怀抱太阳》、《落在心中的魔影》、《再见吧,瓦柳什卡》、《世界的色彩》、《翁根博格达之乡》。《怀抱太阳》描写一对蒙古族牧民夫妇为供女儿出国深造抵押了草场,在城市以拾荒为生,贫困的物质生活并未摧毁他们乐观向善的生活信念,在热心帮助他人的同时,还收养了一个有残疾的弃婴。小说文字质朴,人物形象饱满,颇具艺术感染力。《落在心中的魔影》则通过侦破一起发生在生产队的命案,以幽默的笔法探入人的内心世界,情节复杂、文字鲜活。
  • 新启源

    新启源

    灾难、末世后一切都不再是我们熟悉的那个世界,面对魔法、科技横行的时代,权利、欲望纵横的世界我们要做的只有三个字-活下去
  • 嗟袜曩法天子受三归获免恶道经

    嗟袜曩法天子受三归获免恶道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