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57200000127

第127章 中国佛教的直觉论(1)

佛教的主旨是教化众生超越生死轮回,求得解脱,成就佛果。与这种价值追求相应,佛教采用的一种重要修持方式就是直觉,或者说,佛教探讨人生和宇宙的真实本质,追求人生的理想境界,最终是以体验式的直觉来实现的。佛教戒、定、慧「三学」中的定与慧其实质就是直觉。禅定离不开直觉方法,智慧离不开直觉思维,直觉在佛教整个修持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前两章所述的禅修论,就是中国佛教直觉论的重要内容,而本章则是侧重于总结禅修等实践的思维方式方法。直觉思维要求达到的境界是「心行处灭,言语道断」〔注释:《大智度论》卷2,《大正藏》第25卷,71页下。〕「心行」,心之所行,识的作用,即思虑。「心行处灭,言语道断」是最高的绝对真理,无相的绝对境界,并非相对的思虑和语言所能凑泊的。由此直觉与语言、直觉与思虑的关系,也成为直觉论的重要内容。中国佛教尤其是禅宗继承印度佛教的直觉方法,又参照中国儒、道的直觉思维,着重对直觉以及直觉与语言的关系作了独特的阐发,发展和丰富了直觉论。为了论述方便起见,本章先就中国佛教的直觉思维展开论述,至于直觉与语言的关系问题则留待下章探讨。

中国佛教直觉思维重要词语的界说

直觉是现代用语,指人类的一种普遍心理现象,一种不需经过分析、推理,而对客体直接洞察、完整把握的认识能力和思维方式。中国佛教学者经常使用的与直觉涵义相类似的重要术语大致有观、照、证、悟等,厘清这些术语的涵义,对中国佛教的直觉思维方式方法的界说有着重要的意义。中国佛教的天台、华严、禅诸宗对以上术语多有论述,涉及直觉的主体、对象、形式、境界等多方面的内容,值得我们认真总结。

一、观

众生主体以佛教智慧观察世界,观照真理,主体心灵直接契入所观的对象,并与之冥合为一,而无主客能所之别,谓之观;或主体观照本心,反省本心,体认本心,也称为观。观是佛教智慧的观照作用,是一种冥想,也即直观,直觉。一般来说,佛教的观与通常认识上的感性、理性活动不同,与知识上的分判、理解也不同。观的对象是什么呢?有心、法、佛等多类对象。观心即观照主体自身的精神。心有本质与现象之别,故通常观心又分为观现象的心和观本质的心两种。「法」,泛指一切存在。观法即观照一切存在的不同现象与真实本性。佛教十分重视对法的现观,也就是运用智慧对现前的境加以直观。佛教般若学一系非常强调当下观照对象的普遍、绝对的真实本性,也就是空性。观佛是心上升起对佛的念想,专心念想佛身的相好和佛的功德,以进入深沉的冥想境地,即佛境。由于所观的对象不同,观的类型、层次也不同。相对而言,在各种观法中,中国佛教比较重视内观,即是以内省来观照。内观实是观照内观者自身,是自观自心的本性。再者,中国佛教也重视观空。观空的方法很多,最重要的是纵观事物的前后延续、横观事物的彼此依存和直观事物的当下体性,通过这种种方法来观事物的空性。观空是中国直观修持的首要的、基本的方法,也是中国佛教修持所要求达到的根本性、终极性的境界。

二、照

与观紧密相连的是照。照即照鉴,照见。印度佛教说,佛、菩萨具有洞然照见众生和万物的大用。中国佛教则把最高真理、终极本体「真如」和主体的心联系起来,说真如也有观照万物的妙用。真如本体是空寂的,由此中国佛教又把照与寂连用,从而有寂照和照寂之说。寂,寂静,指真如本体的空寂状态。寂照,即寂体(真如本体)的观照作用。照寂,即观照的内容归结为空寂的真如本体。禅宗人尤为重视照在禅修中的功用,如曹洞宗就提倡默照禅。默,静默专心打坐。照,以智慧照见自身的灵知心性。这是强调通过兀兀坐定,无念无想,专注于默然观照,以洞见清净本性,契合最高真理。临济宗提倡「四照用」的教学方式,照,洞照,以显其体,即对客体的认识;用,激发,以呈其用,指对主体的认识。四照用就是运用四种观照主客体的方式〔注释:详见《人天眼目》卷1,《大正藏》第48卷,304页上。〕,以分别破除视主体、客体为实有的世俗观点。中国佛教所言的照寂、寂照、默照以及照用,虽然具体说法有别,但是就其照的途径、方式来说,实际上都是一种直觉思维。

三、证

修持主体直接觉知、体悟真理称为证。证是主体冥合真理而有所觉悟,也称作证入、证悟、证会、证契等,这些术语的意义都是相同的。又,证是一种主体自身的体验,由此还有自证、亲证、内证之称。主体智慧合真理,证入果位,称为证果,如罗汉、菩萨、佛就是不同层次的证果。小乘佛教按照修证明果位的过程,把证分为二种:一是依次第修行而达到罗汉果位,为「次第证」,一是当即就断灭各种迷惑,即超越次第而证得罗汉果位,为「超越证」。前者近于渐悟,后者近于顿悟。佛教还从修证内容的不同,把证分为「事证」和「理证」。在戒、定、慧「三学」中,修戒的称为事证,修定、慧二学的称为理证。证不是认识论意义上的知解、证明,而是以直觉契真理。证的动机与目的,不是求知,而是求得解脱。

四、悟

与迷对称,悟是指从迷惑、迷妄、迷失、迷误的状态中解脱出来,觉悟到人生和宇宙的真实——佛教的最高真理。也就是说,悟有悟到真理的意义,也有脱却迷惑的意义。与悟相同的词语有解悟、证悟等。佛教把学习理论与修持实践相区别,也把解悟与证悟加以区别。解悟是理论上解知佛教真理,证悟则是实践上体验佛教真理。佛教要求修持者从解悟提升到证悟,证悟是解悟的升华、目的。东晋后期以来,中国佛教内部有顿悟成佛与渐悟成佛两说,前者主张不经次第、阶段而直接证入真理,是顿然觉悟;后者则主张长期修习,通过不同阶段的艰苦努力而逐步悟入真理,是渐次觉悟。后来禅宗又高扬极具特色的「禅悟」法门。禅宗内部也经过顿悟和渐悟的激烈辩论,终至顿悟说以压倒之势成为禅宗的主流学说。

此外,佛教讲的般若、现量、觉与直觉也有情况不等的关联。般若有多种类别,就其意义而言,主要有主客观两层:就客观而言,般若即是性空;就主观而言,般若即是智慧,特别是指观照诸法缘起无自性——空的智慧。这是一种觉悟的慧观,而非一般的知解,从本质上说,是超越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一种神秘直觉。现量,是佛教逻辑用语。「量」是尺度的意思,即认知对象的手段。现量是以排除思考分别的认知能力,去认识对象的自相,是一种直接觉知,即直觉。至于觉,涵义很多,主要指觉悟和感受的主体而言。中国佛教学者则侧重于从觉察和觉悟两重意义上使用觉字。佛教主张觉察事物要直接把握事物的实相,觉悟是要直接契合最高真理,从这个角度来看,觉也包含了直觉的意义。

从上述内容来看,观、照、证、悟四字是中国佛教表述直觉思维的主要用语,相比较而言,其中的观、照多富直观动态色彩,证、悟则鲜明地显示出直觉客观意义。同时,观、照和证、悟在直接契合对象,冥符最高真理方面,是完全一致的,因此,观、照和证、悟是相通的。也就是说,佛教的直观和直觉两者是二而一、一而二的,可统称为直觉思维方式。从中国佛教发展史来看,大体上有一个由重「观」到重「悟」的相对过程,或者说,佛教的教门(禅宗以外诸宗派)比较重视观,佛教的宗门禅宗则比较重视悟。了解观与悟,对了解中国佛教的修持方式和直觉方法有着特殊的重要意义。

中国佛教直觉思维的历史演变

中国佛教的直觉思维方式方法的演变,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汉魏西晋时代,这时主要是受印度佛教禅学和般若学两个系统的影响,表现为以移植为主,修持各式各样的禅观和般若直观。二是东晋十六国南北朝时代,主要是流行禅观与般若直观相融合的直觉修持方式。三是隋唐时代以来佛教诸宗阐扬各具特色的直觉方式方法,尤其禅宗更是拓展了禅悟的修持方式,极富创造性。

一、汉魏西晋的禅观与般若直观

汉魏西晋时代,翻译禅法典籍的佛教学者主要有安世高、支娄迦谶和竺法护。所译典籍中影响较大的有《安般守意经》、《般舟三昧经》、《首楞严三昧经》和《修行地道经》等。从这些禅典的内容来看,当时流行的重要禅法有数息、相随、止、观「四禅」,般舟(念佛)三昧,首楞严(健行)三昧,以及观身(自身)、观法(事物)等多种禅观。禅法包含了一系列的修行方法,其中如四禅中的「数息」即专心细数呼吸次数的方法,是入禅的基本技巧。「相随」是意念与呼吸相随,即把意念集中在呼吸上。「止」是止息一切思虑,使心止注于某一处,如专注于鼻子、眼等。「观」是观自身或观外物。就四禅的相互关系来说,其中的「观」应是直觉思维,其它三项是进入直觉思维前的准备工夫。佛教禅法的种类很多,直觉思维内容也很丰富,除观身、观法外,还有能见诸佛现前的禅定,此种禅定是一种观佛的直觉思维。观身、观法和观佛构成为此时禅法中的主要对象与方法,其主要特点是直觉对象比较具体,直觉方法比较简易。

般若经典是传入中国最早的佛教典籍之一。依据篇幅、品数的多寡,般若经典可分为《大品》、《小品》两类。自东汉至东晋译出的是《小品》类般若经,此类经典在汉魏西晋时期译出并广为流传的主要是《道行般若经》(支娄加谶译)和《放光般若经》(竺叔兰、无罗叉译)。《小品》般若经的中心思想是「缘起性空」,认为一切现象都是因缘和合而起,其本性是空寂的,强调大乘佛教信徒应当学习般若智慧,观照缘起事物的性空。《放光般若经》卷1《放光品》云:

菩萨摩诃萨欲住内空、外空、大空、最空、空空、有为空、无为空、至竟空、无限空、所有空、自性空、一切诸法空、无所猗空、无所有空,欲知是空事法者,当学般若波罗蜜。〔注释:《大正藏》第8卷,3页上、中。〕

「内空」,指眼、耳、鼻、舌、身、意「六根」空。「外空」,指色、声、香、味、触、法「六境」空。「大空」,指八方上下皆空。「最空」,又作「第一义空」,谓涅盘是空。「空空」,谓一切法的空皆空。「有为空」,一切有生灭变化的「有为法」皆空。「无为空」,一切无生灭变化的「无为法」(如虚空、涅盘等)亦空。「至竟空」,也作「毕竟空」,谓诸法毕竟不可得。「无限空」,又作「无始空」,指一切法无前后空。「所有空」,谓所有一切存在皆空。「自性空」,谓一切事物自性空寂。「一切诸法空」,谓一切有为法和无为法皆空。「无所猗空」,又作「无所得空」,谓诸法无自性,无决定相可得,故空。「无所有空」,指不存在亦空。这十四种「空」,囊括了众生自身、客观世界、宇宙空间、时间、各类事物、现象和存在、世间认识、最高真理、涅盘境界等,强调这一切都是空。《放光般若经》卷18《信本际品》说:「一切诸法性皆空」〔注释:《大正藏》第8卷,131页下。〕,在般若学看来,一切现象都是空,都是本性空寂的。故此,修行者要把握人生和宇宙的真实,就要直观人生和宇宙的本性——空,就要观诸法皆空之理(空理)。佛教所讲的本性与我们现在说的「本质」是相通的,所谓本性空,也可以说,从本质上看一切现象都没有能够决定自身永恒存在的真实本性,可见本性空实际上就是本质空。由此也可以把般若直观称为本质直观,即是直接契合无主宰、无实体的本质(空)的真观。这种直观把本质归结为空,可知本质直观也就是空观。观想和观照「空」是般若思维的根本内容、特征和目的。

佛教般若学强调,般若作为观照空理的智慧,是与世俗的一般知解迥然不同的,它是一种慧观,一种直觉,一种契合一切事物本性空寂、本质空寂的圣智的直觉。般若直观——空观,不仅为汉魏西晋时代中国佛教学者所奉行,而且对尔后中国佛教的修持实践、思维模式以及认识论、直理论都发生了极其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二、东晋南北朝禅观与空观相融合的直观方式

汉魏西晋时代禅法和般若空观是并行流传的,与此不同,东晋时代的道安则把禅法融合贯穿于般若之内。后经鸠摩罗什、慧远等人的不断整合,把源于小乘佛教系统的禅学和大乘佛教的般若思想结合起来,并形成了大小乘融合为一的禅法。也就是说,在禅观与般若空观相联系相融合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了大小乘禅法的融会贯通。禅观与空观的融贯,构成为东晋以来中国佛教的重要实践和基本风格。

道安按照其亲教师佛图澄的修持路子,非常重视禅定止观和般若义理的研究。他为东汉安世高所译的有关禅观的《阴持入经》、《修行地道经》和《大十二门经》作注、写序,又留心般若,辗转找到竺法护译的《光赞般若》的残本,并与《放光般若》作比较研究,写出《合〈放光〉〈光赞〉随略解》,此书今已佚失,仅存序文。道安还以《放光般若》解释《道行般若》,在《道行经序》中,他说:「千行万定,莫不以成。」〔注释:《出三藏记集》卷7,263页。〕他认为佛教修持方式方法纵有千行万定,最终都不出乎止观二行,即禅智两个方面;而千行万定,止观二行又都是借助于般若得以成就的,显然这是以止观二行统摄千行万定,又以般若统摄止观二行,从而把禅法融贯于般若空观之中了。

道安的弟子慧远着有《念佛三昧诗集序》和《庐山出修行方便禅经统序》等文,提倡修持念佛三昧的观想念佛,并进一步把禅法、般若观照和专注净土境界结合起来。念佛三昧是一种修持禅定的方式方法,观想念佛是静坐入定,观想佛的形象、功德、境界。佛驮跋陀罗(觉贤)译出的《修行方便禅经》对慧远启发很大,他吸取该经的禅定与智慧并重的思想,强调禅定与智慧是修持身、口、意三业的根本:「夫三业之兴,以禅智为宗。」〔注释:《庐山出修行方便禅经统序》,《出三藏记集》卷9,343页,北京,中华书局,1995。〕在慧远看来,禅定缺乏智慧就不能清净寂灭,智慧没有禅定就不能深入观照。禅与智是互不相离,相济相成的。念佛三昧,是具有般若智慧的念佛。慧远同时代人琅玡王齐之的念佛三昧诗云:「至哉之念,注心西极」〔注释:《晋王齐之念佛三昧诗》,《广弘明集》卷30上,四部丛刊影印本。〕指出念佛的目的是心向西方净土,表现了禅法与净土思想的结合,这和慧远的《念佛三昧诗集序》思想以及阿弥陀佛净土信仰是完全一致的。慧远的念佛三昧是禅观、般若空观、净土观三者相融合的直觉思维方式,体现了佛教直觉思维的丰富内涵的深刻意蕴。

同类推荐
  • 民国老课本:人生哲学

    民国老课本:人生哲学

    《民国老课本:人生哲学》主要内容包括:浪漫派——道家、理想派——柏拉图、虚无派——叔本华、快乐派——杨朱、功利派——墨家、亚力士多德、新儒家、黑格尔等十三章,每一章都详细的介绍了有关哲学和与人生的区别与联系。
  • 韩非子公开课

    韩非子公开课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一直是唯物主义者研究历史所提倡的观点。对于韩非子的思想,今天的我们一方面需要了解,同时更加着重其对于现代的意义,寻找其中的积极因素,为我们所用,这才是我们研究韩非子的意义所在,也是我们编辑此书的目的所在。由于时代的进步,韩非子的法家思想和现代的依法治国存在着本质差别,前者的立足点是为君王服务,重在御民和保持统治者的地位和权势,与今天保护全体人民利益的依法治国不可同日而语。从当代人的立场出发,我们当然不能接受韩非子的一系列与当今时代已经格格不入的思想,但当我们站在古人的角度时,我们依然能够理解这位思想大家的智慧所在。
  • 观念的历险

    观念的历险

    《观念的历险》是对文明概念的研究,试图理解文明的存在物是如何起始的。全书始终强调一点,即人类为促进和保持文明而进行的观念历险的重要性。作者在书中熔形上根据、哲学思辨、文明轨迹、历史考察于一炉,缜密谨严、洞见迭出,令人叹为观止。
  • 仁学

    仁学

    这是中国近代思想家谭嗣同的哲学著作,于1896—1897年间陆续写成的。全书共50篇。该书以佛教哲学为理论框架,糅合中国传统与西方学术,欲将宗教、哲学、科学融为一炉,以“冲决罗网”为号召,在晚清有志于改造中国的维新派、革命派群体中影响巨大,时人曾誉其为“维新运动的圣经”。本书主要内容为抨击封建社会宣扬三纲五常的专制制度、提倡资产阶级平等与民主观念;主张维新变法运动,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作者对封建专制主义统治下旧思想、旧传统的批判,是为宣扬维新变法与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主张做准备;而对西方资本主义政治、经济的提倡,反过来更加深化了对君主专制以及纲常名教的批判。本书反封建的激进思想,对资产阶级革命民主派产生过积极的影响。
  • 人是一棵思考的苇草

    人是一棵思考的苇草

    本书是一本切入角度较为独特的哲学通俗读物。它从世界哲学史上的思想家们的著作中抽取出350句名言,对说这句话的哲学家以及这句话的含义作简单的介绍。这些话都富含哲理,很多就是这个哲学家的主要观点,比如苏格拉底的“我知道我一无所知”,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奥卡姆的“如无必要,勿增实体”,边沁的“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是道德的基础”,萨特的“存在先于本质”等。因此读者阅读本书,在欣赏这些名言的同时,能对哲学史上众多哲学家们的主要思想有所了解。语言简单,每句话用一页的篇幅,很容易读。适合普通读者阅读。
热门推荐
  • 大商皇族

    大商皇族

    文青版简介:皇族的血是冷的,话是假的,但是做的事,不可亵渎。通俗版简介:重回大商,顶包即将登位的嫡公子子荡,单身二十年的子荡决定,先去找八百个狐狸精,然后开酒池肉林派对,鬼混五十年后在姜子牙来杀自己前服毒!可是自己皇帝交流群的老铁们不乐意了。始皇帝嬴政:“你说撒,你想当咸鱼?谁给你的勇气?吕不韦吗?!”汉高祖刘邦:“政哥说的对,乱党贼子,神仙妖佛,皆可杀之!活人能让尿憋死啊!还没看到敌人,你就准备棺材,群主,你退群吧!”明太祖朱元璋:“杀杀杀,就知道杀,我群里说过多少次了,平乱灭贼,要讲个和平过渡,先拉一批,再杀一批杀鸡给猴看,不服了再杀!大家都服了,你这皇位不就稳了吗!”殷荡叹了口气:“瞧瞧,这他么都是人话么……”
  • 冥中事

    冥中事

    本文无女主,双男主。内容是悬疑冒险、挖坟捉鬼、虐心复仇。莫家长孙莫来因为一封奇怪的遗书与几个志同道合的伙伴踏上了寻找浮生城的诡异旅程。浮生城里那些光怪陆离的故事,亦真亦假的是鬼怪还是人心?
  • 带着军校去修仙

    带着军校去修仙

    我有三间茅草屋,诸天万法院中传,我有一棵歪脖树,天下因果枝上悬。若问我是谁?昔日少年郎,今日一道光,天地人神鬼,通通站两旁!
  • 体内有个垃圾处理站

    体内有个垃圾处理站

    某天,杨北突然肚子好疼.....难道是大姨夫来了?却发现肚子里突然怀了一个垃圾处理站!!从此杨北开始了他的捡垃圾生涯仿生人?嘿嘿,有女的不?基因药剂?提升身体素质......火种?融合爱车......
  • 厮是诺唯是礼

    厮是诺唯是礼

    小剧场某天,季司礼心血来潮,作死用小号给黎斯诺某个社交软件留私信,刚好黎斯诺在线无聊便回了。礼:诺诺~在吗诺:嗯?礼:!!!你竟然秒回!!!〣(?Δ?)〣诺:有问题吗?(?????)礼:你还发表情!!!(?°?°?)诺:不行吗?礼礼???礼:你怎么知道是我?诺:因为你这个小号是我帮注册的鸭(??ω?`)(乖巧)季司礼:。。。。。。本文超甜,无虐,(毕竟我自个也受不了虐)女主是个时精分时呆萌易神游,脑回路杠杠滴的“伪汉子”小可爱一枚,男主这个。。。是个看天时地利人和,来祸害人间的“真汉子”一枚,但有时吧,他比挖坑的还坑。。。
  • 二次元之刁民系统

    二次元之刁民系统

    【新书《漫威世界里的台柱子》】古一做了一个梦,在梦里面一只巨大的‘木手’像是抓小鸡一样,将黑暗维度之神,多玛姆抓在了手心之中...多玛姆:你是谁!?快点放了我......柱间:多玛姆,你的力量过于强大,很抱歉,我不能放任你逍遥自在。多玛姆:......古一猛然睁开了一眼,在房间之中打坐的她,神色怪异的她,眨巴着眼睛。回味着脑子之中出现的画面:这是一个梦?
  • 倒追男神反被撩

    倒追男神反被撩

    她们的初识很倒霉: “韩子默,帮我书捡一下。” “蹲起100个抄写一百遍!”她的队友很给力: "伊伊,师父带你去个地方。” “你到底和那个人一起跑哪里去了!”她的追爱很不矜持: “哈哈,又堵到你啦” “笨蛋,迟到啦!快走了”她的身体很虚弱: “快,医务室!都给我让开!” “哈哈我没事啦,谢谢你可乐味的棒棒糖”她赌气就改变决定: “选谁?” “白雅楠” “不行,成绩算我的,我选初伊伊”她被人暗算却笑嘻嘻的: “我来救你” “我会游泳哈哈哈哈”......更多精彩请多多关注后续更新是槐南子的处女作喔~还在创作中
  • 非典型贵族志异

    非典型贵族志异

    一不小心穿越了异界,爷爷是实权公爵帝国海军大元帅?这不正好吗,快乐的米虫生活,走起!什么,我是次子,要世袭爵位得自己拼命?算了,算了,儿孙自有儿孙福,我自己富贵就行了。什么?贵族少年要从六岁就开始朝五晚九的地狱学习?成年之后必须去军队磨练?emmmm...算了,还能再死一次咋滴,凑合着过吧
  • 守护甜心之天使的一生

    守护甜心之天使的一生

    亚梦和唯世原本是特别幸福的一对,令众人羡慕,但因为一个转校生的到来,天使化作恶魔,她的痛谁懂?冰封的心又因谁而敞开?而亚梦会喜欢上谁?结局又是咋样?敬请期待,欢迎收看,谢谢支持哦。
  • 八十天环游地球

    八十天环游地球

    《八十天环游地球》讲述了一场因打赌而起的奇幻之旅:在没有飞机、只能搭火车与邮轮的情况下,英国绅士福克和他的仆人“万事达”,经历了重重艰难险阻,最终完成了八十天环游地球这一惊人壮举。惊险刺激的旅程、奇异的风土人情、主人公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和沉着冷静的过人智慧,让读者大开眼界。作品发表后,引起了轰动,多次再版。1874年由作者本人改编成剧本后,同样受到广泛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