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58300000030

第30章 德治主义:中国传统治国方略之哲理分析(6)

法家对社会伦理道德现状是如何分析的?韩非认为,人们的思想和行为都受自利人性的支配,“凡人之有为也,非名之,则利之也”《韩非子·内储说上七术》。他还认为凡人都自私自利,是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人与人的关系,都是基于名利计较的利益交换关系。比如君臣关系,韩非说是“主卖官爵,臣卖智力”《韩非子·外储说右下》。又言:“人臣之于其君,非有骨肉之亲也,缚于势而不得不事也。故为人臣者,窥视其君心也无须臾之休,而人主怠慠处其上,此世所以有劫君弑主也。”《韩非子·备内》。复言:“故君臣异心,君以计畜臣,臣以计事君,君臣之交,计也。”《韩非子·饰邪》。照韩非的说法,君臣之间各以利害算计,彼此尔虞我诈,无真心实意。再如父母子女关系,韩非也认为虽有骨肉之情,但也充满利害计算:“父母之于子也,产男则相贺,产女则杀之。此俱出父母之怀衽,然男子受贺,女子杀之者,虑其后便,计之长利也。故父母之于子也,犹用计算之心以相待也,而况无父子之泽乎?”《韩非子·六反》。父母子女的最亲密关系都浸透自私自利的思想毒素,何况其他社会关系!儒家主张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对法家来说,是不入耳更不入脑的。韩非这套人际关系论点,与儒家格格不入,他们根本不顾及社会伦理道德造就的社会风尚,计利而不及义。

需要指出,韩非认为人性好利,并不等于他认为人性本恶。他从其变易历史观看人性,认为人性也是变化的,这种变化是由外部条件变化引起的。他说:“饥岁之春,幼弟不饷,穰岁之秋,疏客必食;非疏骨肉,爱过客也,多少之实异也。”韩非基于人性不断变动的认识,指出在物质生活条件较好的时候,人间就多些友爱、互助,当条件变得恶劣时,就多些冷漠、利益争夺。他从人类道德史得出结论:“古者丈夫不耕,草木之实足食也;妇人不织,禽兽之皮足衣也。不事力而养足,人民少而财有余,故民不争。是以厚赏不行,重罚不用,而民自治。今人有五子不为多,子又有五子,大父未死而有二十五孙。是以人民众而货财寡,事力劳而供养薄,故民争,虽倍赏累罚而不免于乱。”《韩非子·五蠹》。韩非认为,人并非在本性上就是自私自利的,由于物质生活条件限制才使他自私自利,一个人为自利而计算本来无可厚非,因自利而害他则是不应该的。因此,人们应该丢掉道德幻想,依法治国、治事。韩非的法治主义并非以性恶为理论基础,而是以利益分配由法治保障其止争,以私就公为理论基础。用现代语言说,即以司法正义保障分配正义。如此说来,韩非的人性自利论而非性恶论,有利于人们务实思考实行法治主义之利多。

法家认为,人性好利,难以道德教化。道德教化即使有一定效果,远不如功利性措施那么诱人。韩非说:“民智之不可用,犹婴儿之心也。”《韩非子·显学》。且“固服于势,寡能怀于义”。即人们惯于服从外在的强制力,却很少内怀仁义之心接受道德感化。韩非举例说:“今有不才之子,父母怒弗为改,乡人谯之弗为动,师长教之弗为变。夫以父母之爱,乡人之行,师长之智,三美加焉,而终不动其胫毛,不改。州部之吏操官兵、推公法面求索奸人,然后恐惧,变其节易其行矣。”《韩非子·五蠹》。韩非不否认道德教化的社会影响,只是认为其效率太低,远不如赏罚那样的功利措施强而有力。韩非针对儒家颂扬舜道德教化巨大力量的宣扬,批驳德治主义治国效率低下,不值得提倡,更不应推广。他叙说故事再加评价:“历山之农侵畔,舜往耕焉,朞年畎亩正。河浣之渔者争坻,舜往渔焉,朞年而让长。东夷之陶者器苦窳,舜往陶焉,朞年而器牢。仲尼叹曰:‘耕、渔与陶,非舜官也,也舜往为之者,所以救败也。舜其信仁乎!乃躬藉处苦而民从之。故曰圣人之化乎!’”韩非且叙且评:“且舜救败,朞年已一过,三年已三过。舜寿有尽,天下过无已者,以有尽逐无已,所止者寡矣。赏罚使天下必行之。令曰:‘中程者赏,弗中程者诛。’令朝至暮变,暮至朝变,十日而诲日毕矣,奚待朞年!且夫以身为苦而后化民者,尧舜之所难也;处势而骄下者,庸主之所易也。将治天下,释庸主之所易,道尧舜之所难,未可与为政也。”《韩非子·难一》。韩非觉得舜以己之善行为人们树立道德榜样去感化他们未必值得表扬,因为他花了三年时间,只教育了三个人,纠正了三件过错,事倍功半,效率极低。若采用法制强制手段,立竿见影,影响广泛,比道德教化的效率高得多。既然现实社会道德败坏,道德教化效果微不足道,国家与社会治理不能凭借道德的力量,而应运用赏罚这样的功利手段解决问题。

法家以法治主义批评儒家的德治主义,在学术活动意义上是正常的,也有益于学术发展和文化繁荣。但客观公正地说,这种批评也存在一些问题,或者说带有偏见造成的偏差。

其一,以法治主义的自我正确性批评德治主义并否定道德的社会作用,分析问题的态度和方法过于极端、片面、偏执。在人类历史长时期中,社会调控主要依赖物质利益调整,而不是道德,政治哲学建构也以物质利益而非道德为基础。在一个社会风气正常或道德滑坡的社会,道德或者用不着或者无能为力,道德的社会作用的确有限。法家认识并指出这一点,着重说出道德的局限性,这是合理的学术争辩。但是,无论如何,道德对维护公共秩序是不可或缺的,还是有某些作用的,低估或否定道德的这种作用是错误的。由于这种错误的态度和褊狭观点,法家轻蔑社会宣传教育工作,简单地否认从事宣教工作的必要性。他不假思索便把“称先王之道以籍仁义,盛容服而饰辩说”《韩非子·五蠹》。的学者称为危害社会的五种蠹虫之一种。韩非简单化地将法治作为评价各种行业、职业人们的唯一标准。他自诩法家是唯一合乎这个标准的,法家以外的各派学说都是与这个标准相悖的,因而对社会是有害的。韩非在谈论士子的学习和修养时,只说耕战利国,其余都是多余的。他说:“博学辩智如孔墨,孔墨不耕耨,则国何得焉?修孝寡欲如曾史,曾史不战攻,则国何利焉?”《韩非子·八说》。韩非对复杂的宣传教育工作认识不足,简单化主张“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简化了宣教内容,取消了专业师资队伍。他说:“故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无私剑之捍,以斩首为勇。是境内之民,其言谈者,以轨于法,动作者归之于功,为勇者尽之于军。”《韩非子·五蠹》。法家如此轻视道德宣教,难怪它不能支持秦王朝国运长久。

其二,法家既低估了道德教化的社会效应,便又高估了封建国家及其君主运用功利手段进行社会调控、国家治理的能力。从韩非对一个历史事件的评论中可以印证这一点。史传齐相管仲临终时曾告诫齐桓公不要任用竖刁、易牙、开方这三个人。理由是这三个人为了事桓公表忠心,一个自残身体,一个杀死儿子,另一个对父母不管不顾;他们连自己的身体和亲人都不爱,怎么会爱齐桓公?遗憾的是齐桓公没有听从管仲的告诫,结果惨死,落得“虫流出户不葬”的下场。后世许多人赞许管仲有远见卓识。韩非却不以为然,他认为管仲没有真正掌握政治生活的规律、奥秘和要害,“管仲所以见告桓公者,非有度者之言也”。通常君主控制、驾驭臣下,靠的是赏罚、计谋,并非臣下对君主的感情;齐桓公惨死,不是因为没听管仲的告诫,而是他没能运用好赏罚和计谋。韩非说:“设民所欲,以求其功,故为爵禄以劝之;设民所恶,以禁其奸,故为刑罚以威之。庆赏信而刑罚必,故君举功于臣,而奸不用于上,虽有竖刁,其奈君何?且臣尽死力以与君市,君垂爵禄以与臣市,君臣之际,非父子之亲也,计数之所出也。君有道,则臣尽力而奸不生;无道,则臣上塞主而下成私。”《韩非子·难一》

韩非把话说得非常坦率:君臣关系,交易关系而已,处理这种关系不能靠对方的爱,而要靠赏罚和权术,孔子期望“君怀臣忠”,哪有这么回事?韩非强调:君主掌握了赏罚和权术,臣下就会为君主死心塌地地效劳;君主未能掌握好赏罚和权术,臣下就会蒙蔽君主,成就私利。君主只要认识清楚君臣关系系于功利,运用好赏罚和权术,就完全可以驾驭臣下听从差遣,不必求助于感情、道德;感情、道德不仅软弱无力,而且是靠不住的。韩非甚至极而言之,把道德清除掉,就能政治稳定,国家强盛。韩非说:“君不仁,臣不忠,则可以王霸。”《韩非子·六反》。韩非显然过高估计了功利手段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贬低了道德的作用。儒家好歹既追求内圣也追求外王,法家偏执一端,只求“外王”霸道不及其余。德法兼治是正确的治国方略选择。轻视一方或高估一方的作用,都是不可取的。孟子是主张德法兼治的:“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孟子·梁惠王上》。孟子这里似乎只讲仁义,不谈功利,甚至说“上下交征利而国危”,但孟子的仁政说对民众主要是通过“制民之产”获利,可见他是主张德法兼治的。何况孟子处在战国时期,没有证据表明他反对变法,他主张“制民之产”,就得立物权法制,这足以表明他对法治不会是不支持的。

其三,法家没有领会德治主义治国哲学力图以道德限制君权、维护君主专制政体健康发展的良苦用心,对专制主义政治内在矛盾的认识较儒家肤浅。韩非认为君主不必关注自己的道德品质,良好的道德对于政治统治没什么用途。他举战国赵敬侯道德品质虽然恶劣,却娴于驾驭臣民之术的例子证明自己的观点可以立得住。“赵之先君敬侯,不修德行而好纵欲,适身体之所安,耳目之所乐,冬弋,夏浮淫,为长夜数日不废。御觞不能饮者,以灌其口;进退不肃、应对不肃、应对不恭者,斩于前。故居处饮食如此其不节也,制刑杀戮如此无度也,然敬侯享国数十年,兵不顿于敌国,地不亏于四邻,内无君臣百官之乱,外无诸侯邻国之患;明于所以任臣也。”《韩非子·说疑》。韩非所述可能是事实,君主治国只懂权术即可,不必讲究道德。然而,如果赵敬侯既懂权术,又讲道德,岂不更好。韩非偏执一端,有强词夺理甚至诡辩之嫌。

儒家的德治主义和法家的法治主义都是在君主专制政体下各自的治国哲学选择。德治主义容纳“法辅”,法治主义却将道德一扫而光。就两个主义的目的而言,都是为了同一个目的:维护和巩固君权的稳定。然而,两个主义还有另一层应有的目的:以道德或以法律限制君主权力的滥用和毫无拘束的膨胀。如果说德治主义多少接近这个目标,法治主义却根本没有预设这个目标,其真实目的是让君主掌握好、运用好赏罚、权术两手,用以驾驭臣民,约束臣民的行为入封建专制政治之轨,就封建专制主义之范,韩非倡导法治主义丝毫没有设想去约束君主,而是便于君主以法制整治臣民。因此,法家用法治主义武装起来的君主,很有可能为所欲为,变成肆无忌惮的怪兽。君主若道德败坏、胡作非为,他自己和国家政权离灭亡就不远了。

需要指出,我们肯定德治主义和德主法辅的德法兼治策略,是就其道德理想主义基本精神而言的,是在精神文明与政治文明两相一体结合意义上审视德治主义不同时代的内涵,而对道德也要划分新旧,既划清二者界限,又不割断历史联系。而德治主义在政治道德范畴意义上,需要理清古今中外属于共识、具有公共原理的内容,不可以抽象地定义它。当下我们更为关注的问题是现行依法治国、以德治国基本方略如何从儒、法、道三家的古典政治哲学中历史地继承、借鉴其可以古为今用、鉴古益今的内容。道家的自然主义政治哲学、法家的法治主义政治哲学、儒家的德治主义政治哲学,是中国古典政治哲学系统中最重要的政治哲学派别,三个中国古典政治哲学形态,各有其学术特点,既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以采长补短方针审视道家和法家对儒家德治主义治国哲学的质疑、批评和诘难,我们可以从中获得正反两方面的启示。

同类推荐
  • 沉思录II

    沉思录II

    马可·奥勒留·安东尼先师、古罗马著名哲学家爱比克泰德的谈话录。此书中,作者以寻求个人的心灵自由、安宁为宗旨,主张回归内在的心灵生活,倡导遵从自然规律过一种自制,追求理想的生活。时至今日,爱比克泰德的思想对背负巨大生活压力、心灵躁动不安的现代人来说,依然具有深远的启发和指导意义。
  • 老子的门徒:列国风云

    老子的门徒:列国风云

    老子的一生虚无缥缈,宛若游龙,历史上关于他的传说数不胜数,可是直到今天,人们甚至还在为究竟有无此人而争论不休。他和他的五千言《道德经》一样,留给后人解不尽的谜题。老子的门徒遍布天下,但除了“玄门十子”确有记载之外,其余众人皆因仰慕其学识、思想、人格、品行而自投门下,古往今来,络绎不绝。老子和他的门徒,在两千多年前便布下了一盘棋局。黑白纵横间,天下之势已尽在掌中……不仅描写了那段刀光剑影的乱世,更重要的是要重塑众多原本鲜活的历史人物,深入挖掘他们的性格、心理,以洞悉人性的角度为切入点,探讨家国命运与个人命运的关系,统一与分裂的规律。
  • 黄石公语录:素书

    黄石公语录:素书

    “西晋时,天下大乱,群雄逐鹿。时有盗墓贼掘西汉留侯张良之墓,在玉枕中发现黄石公著《黄石公语录(素书)》,从此,《黄石公语录(素书)》》流传世间。《黄石公语录(素书)》仅有六章,一百三十二句,一千三百三十六字。字数虽少,但字字珠玑,语语精华。内容融汇儒、道、兵、术、势诸家之精,重德、崇义、讲谋略。书中语言精炼,人性把握精准,处世谋略独到。史传,张良得此书,遂辅佐刘邦,成就霸业。”
  • 沉思录(大全集)

    沉思录(大全集)

    《沉思录大全集:三位古罗马先贤的人生哲思(超值金版)》融汇了古罗马三位思想巨人的全部智慧精华,共分为三篇,比之同类书,内容更加详实,思想更加深邃,理解更为透彻。关键的是,能让读者在一《沉思录大全集:三位古罗马先贤的人生哲思(超值金版)》中,感受智慧的碰撞、思想的迸发,给生活于嘈杂现世的人们带来心灵的启迪。
  • 人是一根会思考的芦苇:帕斯卡的哲思语录

    人是一根会思考的芦苇:帕斯卡的哲思语录

    本书是法国著名哲学家帕斯卡的经典作品选编。全书由思考入题,讲述道德、信仰、思维等人生主题。解答了许多哲学回答不了的问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帕斯卡洞悉了宇宙的真相,窥见了人类的奥秘。在他看来,人就像芦苇一样脆弱,但因有思想而伟大。翻开本书,直抵人生的终极秘密。
热门推荐
  • 田间小农女

    田间小农女

    女大学生刚大学毕业,准备回到乡间发展自己毕生所学。谁知道在回家的路上,一场车祸,把她带到了这个鸟不拉屎的时代。她姜瑜儿没那些穿越女的没金手指,也不会什么厨艺,更不会什么首饰设计图。除了种地,她什么都不会,带着哥哥弟弟开荒种田,带着一村人致富奔小康。只是,那个在她身边安插了人的男人,为什么每次她以为自己已经回击给他了,最后吃亏的人,总是自己?
  • 流离的萤火爱情

    流离的萤火爱情

    抬头看到的就是他那双孤傲的眼睛,散发着无数的寒气,让人不寒而栗,那张脸简直无懈可击,与哥哥相比似乎更胜一筹,但是他满脸的高傲和不屑,瞬间拒人于千里之外。那个冰山男依旧惜字如金,没有表情,我开始有些怀疑,老哥是不是认错人啦?呼呼,不理他们啦,走咯“答应我一个要求!”说得这么爽快?是早有预谋吗?可是不应该,总不至于他是策划者吧“要求?行,但是你不可以说…”委屈啊,莫名其妙地要答应冰山男一个要求。“不管如何,你都要信我!”那是你对我的乞求吗?一次次的错过,一次次的误会,他们之间是否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可爱善良的韩雪柔能够等到幸福钟声响起吗?面对昔日的男友、今时的未婚夫,她该如何抉择?求收藏,求推荐,求订阅,嘻嘻,我会再接再厉的~~~推荐——http://m.pgsk.com/a/450433/《邪魅总裁:女人,乖乖躺着!》推荐新作温馨治愈系列:听说,爱情回来过。http://m.pgsk.com/a/702512/
  • 悍妻当家

    悍妻当家

    小竹现身说法告诉你,男人可以有多渣!你在家怀孕生孩砸,他在外跟小三那啥啥;你在堂上伺候他老妈,他在你屋里和丫鬟么么哒!你以为步步忍让就有富贵荣华?他叫你净身出户从此天下虽大无以为家!遇上这样的男人,甩了他还是踢了他?你已决然转身远走天涯,他却又换一副嘴脸邀你卿卿我我花前月下!小竹傲娇转身:覆水难收,滚你丫!
  • 我的邻居是皇帝

    我的邻居是皇帝

    叶华救了一个皇子,从此圣人垂青,与皇家比邻,看风起云涌……郭威说:朕瓦棺而薄葬,勤俭之美,终始可称。虽享国之非长,亦开基之有裕矣。柴荣说:朕当以十年开拓天下,十年养百姓,十年致太平足矣!赵匡胤说:天下一家,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乎!望着巍峨高耸的宫门,叶华只想说,你们爱谁谁,不是赵二就成……读者群:284427642
  • 懂管理看这本就够了

    懂管理看这本就够了

    《懂管理看这本就够了(珍藏版)》是一本通俗易懂的管理书籍。《懂管理看这本就够了(珍藏版)》共分七章,内容包括:管理必须知道的12项原则;管理必须用到的12种手段;管理必须具备的12条素养;管理必须懂得的12个模型;管理必须达到的12个目标;管理必须学会的12种方法;管理必须注意的12个细节。
  • 我有一个原始世界

    我有一个原始世界

    当李诺获得了一整个原始世界。他发现,自己不仅仅是拥有一个世界,而是收获了无数的神奇食材……
  • 妖孽影帝的快穿旅

    妖孽影帝的快穿旅

    【正文已完结,新书:快穿:主神的恋爱日常】洛云深本是一个长相妖孽的影帝,被他的粉丝称为国民男神,他赶往剧组的飞机失事后死亡。当他以为自己必死时却绑定了系统000,开启了他的快穿之旅。(简介无能为力,耽美文,慎入。)
  • 帝煜凌天

    帝煜凌天

    百年前,一个名为夏擎天的人横空出世,以短短数十年的时间成就一方大帝,然而刚成就大帝便和数位大帝大战,那一战惊天地泣鬼神,之后玄元大陆便再没有出现过夏擎天的身影,仿佛人间蒸发。他如同流星一般划过九天,来的快,去的也快。那绝世身影的璀璨光芒,深深映在人们脑海。十六年后,一个名为夏煜的人在青城崛起,开启了他的传奇之路。
  • 城北角(选章)

    城北角(选章)

    方卓然接过那个请柬看了看,忍不住笑了。律师帮客户打赢官司,客户请律师吃顿饭答谢一下,人之常情,顺理成章,可这请柬送得让人费解。牛鑫不是方卓然的客户,方卓然是原告律师,牛鑫是被告;而且方卓然帮原告赢了牛鑫,让牛鑫赔了十几万。方卓然让牛鑫输了官司赔了钱丢了脸,牛鑫却反过来送请柬请他,这就有点不上讲,让人别扭,不是有病,就是设鸿门宴。官司是两个礼拜之前的事了。台风袭击平海市,鑫源房地产开发集团公司“岭岫花园”三号工地脚手架让台风掀倒,砸伤了十几个民工。民工砸就砸了,反正公司自己雇的,给俩钱抚恤一下也就了事。
  • 微信连接异世界

    微信连接异世界

    都市少年无意间通过摇一摇,摇到一名鬼魂,从此整个世界都变得不一样了。一个奇异的世界也将会慢慢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