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58500000051

第51章 《世说新语》与文艺对话(4)

《世说新语》中这段话饶有趣味地记载了谢安与同族子弟关于品评《诗经》的对话,因为对话而使意蕴得到彰显。《诗经》在秦汉之前为六经之首,也是贵族教育子弟的必读经典。孔子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谢安问子侄们《诗经》中何句最佳。侄子谢玄就说《诗经·小雅·采薇》中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四句最佳。谢玄所以喜欢这四句诗,大约是因为诗中传达出征夫在离家远戍前后睹物思情的悲怆,这与青年谢玄的人生经历与特定心境相关。但是谢安却说“谟定命,远猷辰告”二句,更有“雅人深致”。这两句诗出自《诗经·大雅·抑》,赞美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制订了缜密的治国规划后,将远大的宏图昭告天下。诗中表现出一个政治家的气魄。谢安所以喜欢这首诗,与他作为东晋著名政治家的襟怀与人格志趣有关。明清之际的王夫之在《姜斋诗话》中就说谢安取其二句“将大臣经营国事之心曲,写出次第”。谢安对子侄们的美育是通过循循善诱来进行的。他对谢玄的爱好也并不否定,而是通过自己的感受,向子侄们灌输《诗经》中的“雅人深致”,实质上也是暗示谢玄与其他谢氏家族成员应该有经纬邦国的远大志向,不要做风花雪月派。当然,谢安对子弟也不乏风花雪月的艺术熏陶。魏晋名流总是将政治与人生风流融合在一起,不同于两汉儒生训导子弟时的一本正经。《世说新语·言语》中还记载: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

冬季的一天,谢安与子弟们一起会聚,讨论做诗的道理。此时正好天空下起了大雪。谢安不禁为雪景所动,就问子侄们:“白雪纷纷何所似?”侄子谢朗应对曰:“撒盐空中差可拟。”侄女谢道韫却说:“未若柳絮因风起。”谢安听后不禁呵呵大笑。余嘉锡先生评论道:“二句虽各有谓,而风调自以道韫为优。”(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言语》。)大约谢安觉得谢朗的比喻太过直露,不如谢道韫这位才女的比喻来得风流潇洒。

这种通过对话的形式来向子弟进行教育,相对于两汉的家庭教育的方式要更为宽松一些。中国古代诗话的格式也因此而受到影响。在《诗品》中对人物与作品的品评也还是作者自己的批评与独语的方式。只有在《世说新语》中,采用了自由随意的对话与清谈的方式来进行,从而启导了后世《六一诗话》那样对话体的作品。这种对话首先在评论古人作品中体现出来:

王孝伯在京,行散至其弟王睹户前,问:“古诗中何句为最?”睹思未答。孝伯咏:“‘所遇无故物,焉得不速老?’此句为佳。”

王孝伯在京城中因服食五食散后而行散发药,至弟弟王睹门前,突然向弟弟询问《古诗十九首》中哪一句最好。王睹一时没想出来,而王孝伯则吟“所遇无故物,焉得不速老”,认为这句最好,因为其符合魏晋人的人生如炬的生命悲剧意蕴。一问一答,极为生动地展现出魏晋人解读古诗时的审美心态在于即兴感受、紧扣生命的特点。

魏晋六朝名士对文艺批评,好用互相品藻的方式来进行。魏晋时代品藻之风盛行,不仅有人物品藻,还有山水品藻。所谓品藻其实也是批评的一种特有方式,其特点是通过直接的批评品第高下,区别臧否,这是魏晋时代特有的人才选拔与官吏任用的视角。而这种直接的批评方式在魏晋对话领域的运用,相对于传统的文艺批评多从经学的角度出发大为不同,直截了当,现实针对性强,有一说一,有二说二。比如《世说新语·文学》下面两则记载:

孙兴公作《天台赋》成,以示范荣期,云:“卿试掷地,要作金石声。”范曰:“恐子之金石,非宫商中声。”然每至佳句,辄云:“应是我辈语。”

或问顾长康:“君《筝赋》何如嵇康《琴赋》?”顾曰:“不赏者,作后出相遗。深识者,亦以高奇见贵。”

这两则逸事说的是关于名士之间的诗文品藻。孙绰自命不凡,认为自己的《天台山赋》是金石之声,这固然说明当时名士的自信。而范荣期不同意他的评价之语,但是每当读到佳句时则赞之为:“应是我辈语。”从中也可以看到当时人更看重的是“我辈语”,即自我创作。而孙绰所以瞧不起《三都赋》与《二京赋》,是因为认为这些作品层层相因,了无新意。六朝人十分看重现实人物与创作的价值,鲜明地彰显出不薄古人爱今人的文艺观念。第二则说的是顾恺之创作了《筝赋》之后,十分得意,别人问他《筝赋》与嵇康的名篇《琴赋》相比如何,顾十分自负,认为不比嵇康的《琴赋》差。这种通过对话的方式来自我鼓吹的风气在当时十分盛行。它涉及对古人与今人创作如何比较的价值判断。魏晋文艺批评家的厚今意识是十分强烈的,与两汉唯古是好的意思大相径庭。如谢安就激赏东晋画家顾恺之的作品:“谢太傅云:‘顾长康画,有苍生来所无。’”(《世说新语·巧艺》。)通过对话不仅品味出作品的审美价值,同时也激发了内在的伦理意义。魏晋名士对文艺的看法,决不是如一些后人所批评与指责的那样,仅仅看重作品的形式之美。其实,他们同样也是重视文艺的伦理感染作用的。《世说新语》中有不少对话表现出这一点:

夏侯湛作《周诗》成,示潘安仁,安仁曰:“此非徒温雅,乃别见孝悌之性。”潘因此遂作《家风诗》。(《世说新语·文学》。)

孙子荆除妇服,作诗以示王武子。王曰:“未知文生于情,情生于文?览之凄然,增伉俪之重。”(《世说新语·文学》。)

这两则逸事可以见出其中的风采。潘岳虽然文采灿烂,但是同样注重家庭伦理,他的悼亡诗情辞凄恻。他在看了夏侯湛的《周诗》后,赞扬其中的孝悌之性,也因此而作《家风诗》。孙楚作悼亡诗更是让王武子览后感动不已,增伉俪之重。这种对话,其实已经进入知音的范畴了。《文心雕龙·知音》曾慨叹:“知音其难哉!音实难知,知实难逢,逢其知音,千载其一乎!夫古来知音,多贱同而思古。所谓‘日进前而不御,遥闻声而相思’也。”而六朝人文艺对话与思想对话相一致,关注现实情境与人生,从中引出话题,陶冶性情。这种批评方法论与价值观,开一代之风气,在中国古代文艺批评史上应当说是风采独具。文艺知音是一种心灵的对话与交流的过程。中国古代将文艺欣赏视为知音,表现出重视心灵对话与体验的特点。这与西方文艺将欣赏视为审美价值与形式的玩赏的观点大为不同,显得更为切入深层。《世说新语·言语》记载王羲之与谢安曾有一段著名的对话:谢太傅语王右军曰:“中年伤于哀乐,与亲友别,辄作数日恶。”王曰:

“年在桑榆,自然至此,正赖丝竹陶写,恒恐儿辈觉,损欣乐之趣。”

谢安说到自己进入中年后,变得善感,每当与亲友分别后,总是有几天高兴不起来,郁郁寡欢。而王羲之则宽慰他可以多用丝竹音乐来陶冶排遣,可谓谢的知音。而另一些文艺家则为别人不能理解而深感不满。《世说新语·巧艺》记载:

戴安道中年画行像甚精妙。庾道季看之,语戴云:“神明太俗由卿世情未尽。”戴云:“唯务光当免卿此语耳。”戴逵是东晋著名的画家与雕塑家,他的绘画在当时特别受人欢迎。

然而还是有人说他所画未能传神,是由于世情未尽。这对素有高士之誉的戴逵是莫大的嘲笑。他不由得反唇相讥,意为只有上古务光那样的高士才能免于苛求。可见一旦其作品不为世人所理解,名士们的内心就会产生知音难觅的感叹。《世说新语·文学》记载:

支道林造《即色论》,论成,示王中郎,中郎都无言。支曰:“默而识之乎?”王曰:“既无文殊,谁能见赏?”

支道林的《即色论》是他的得意之作,然而别人看不懂,知音难寻,其思想价值也就无法实现。知音成为魏晋名流的心灵至尊。《世说新语·伤逝》中留下了许多这样的记载,其中有一则便是说支道林的:“支道林丧法虔之后,精神丧,风味转坠。常谓人曰:‘昔匠石废斤于郢人,牙生辍弦于钟子,推己外求,良不虚也。冥契既逝,发言莫赏,中心蕴结,余其亡矣!’却后一年,支遂殒。”支道林在僧人法虔亡故后,精神萎靡,痛感失去了知音,不久后也亡故。可想而知,知音是一个有着高尚追求的生命所系。当然,更多的艺术家则是在与世人的交流对话中求得理解。

《世说新语·巧艺》记载:顾长康画裴叔则,颊上益三毛。人问其故,顾曰:“裴楷俊朗有识具,正此是其识具。”看画者寻之,定觉益三毛如有神明,殊胜未安时。(毛际可说:“昔人谓读《晋书》如拙工绘图,涂饰体貌,而殷、刘、王、谢之风韵情致皆于《世说》中呼之欲出,盖笔墨灵隽,得其神似,所谓颊上三毛者也。”(毛际可:《今世序》,扬州,广陵古籍刻印社,1983年影印《笔记小说大观》本)

这里说到顾恺之画西晋裴楷的画像时,在其颊上加上三根毛。裴本是白净无须的美男子,没有颊上长须的传说。因而旁人不解,问顾何以要加上三毛。顾恺之则为之解释,裴楷虽没有颊上三毛,但是俊朗有才识,加上三毛正是为了突出其神识特点。顾恺之曾提出“迁想妙得”的绘画美学思想,这正是其思想观念的体现。《世说新语·巧艺》中另一则还记载:

顾长康好写起人形,欲图殷荆州,殷曰:“我形恶,不烦耳。”

顾曰:“明府正为眼尔。但明点童子,飞白拂其上,使如轻云之蔽日。”

顾恺之是东晋的著名画家与名士,其绘画与理论成就的实现,与当时社会上崇尚神似的人物品鉴风气有密切关系。为了寻找“栖神冥累之方”,士大夫对佛教的精神不灭的形神观发生了浓厚的兴趣。随着佛教活动的兴盛,造像立碑、图影写形的活动在当时十分发达。艺术家所遵循的美学法则,也就是慧远、支道林等名僧提出的形神理论,着重表现佛像幽深莫测、神明超妙的神态。从六朝的壁画、造像到北朝的石窟艺术,都体现了这种绘画美学观念。

顾恺之生活的东晋时代,正是佛教开始兴起的年代。支道林、慧远、道安都与士族名士交往很深,他们的思想也被如顾恺之这样的名士赏叹。顾恺之的绘画题材,就有很大一部分属于宗教内容。《世说新语·巧艺》载:“顾长康画人,或数年不点目精。人问其故,顾曰:‘四体妍蚩,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顾恺之认为眼睛最能够表达人的内在神情,在绘画中必须注意画好眼神。《世说新语·巧艺》还记载:“顾长康道:‘手挥五弦易,目送归鸿难。’”手挥五弦是动作好画,而目送归鸿则是眼神最难绘画。“传神”与“写照”二者有必然的联系。在佛学中,“照”指人的直感,具有不可言说的感觉能力,与人的精神修炼有关。如慧远《念佛三昧诗集序》中说:“鉴明则内照交映而象生焉。”僧肇在《肇论·般若无知论》中说:“神无虑,故能独王于世表;智无知,故能玄照于事外。”顾恺之认为,只有内心的“写照”,才能描绘出对象的内在精神形态。这也可以见出顾恺之“传神写照”的美学观,是与他自觉地兼融玄佛的审美理想相一致的。

西晋陆机《文赋》曾专门讨论了艺术想象在文学创作中的重要作用。顾氏则在绘画领域里探讨了这一问题。他在《魏晋胜流画赞》中提出:“凡画,人最难,次山水,次狗马;台榭一定器耳,难成而易好,不待迁想妙得也。”他强调人有内在神情,不同于山水、狗马,所以要“迁想妙得”,而山水、台榭则不然,只要外形相似就行了。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引《画断》云:“遍观众画,唯顾生画古贤,得其妙理,对之令人终日下倦,凝神遐想,妙悟自然,物我两忘,离形去智,身固可使如槁木,心固可使如死灰,不亦臻于妙理哉?”张称赞顾恺之寄神韵于画迹之中,使人对之物我两忘。正是通过迁想,顾恺之的绘画能够想人之所未想,富有情趣与创意。《世说新语·巧艺》中记载:顾长康画谢幼舆在岩石妙。人问其所以,顾曰:“谢云:‘一丘一壑,自谓过之。’此子宜置丘壑中。”顾恺之认为,谢鲲喜欢隐逸之风,通过将他置于丘壑中可以突出这一点来。《世说新语》中的文艺批评观点,通过对话来加深题旨与意义,使一些不易为人所察觉的问题得到发挥,同时也对一些文艺现象进行直率的批评:

桓玄问羊孚:“何以共重吴声?”羊曰:“当以其妖而浮。”(《世说新语·言语》。)桓玄问羊孚,为什么时人喜欢吴声。羊孚直截了当地指出是因为妖而浮,即内容情调的妖浮,投合了当时人的审美趣味。《世说新语》注重在对话中彰显其精神实质,这是文艺批评的一种形式,也是后世诗话之先导。六朝文艺对话与思想对话互相促进,关注现实情境与人生,从中引出话题,陶冶性情。中国古代自钟嵘《诗品》之后的诗话传统,其精神价值与思想方式,在这部典籍中得到展现。可以说,《世说新语》开一代之风气,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可谓风采独具。(今人萧华荣先生所编《魏晋南北朝诗话》(济南,齐鲁书社,1986),就收录有《世说新语》中的许多内容。)

同类推荐
  • 声音与物象

    声音与物象

    作品用丰富的想象来展示乡土的纵深,表达人类对乡土所抚摩和记忆的朴素情感。文笔在心灵与物象之间对话,从物象之中表达内在的禅意与禅思。该书获第五届冰心散文奖。
  • 蒋勋说红楼梦(第四辑)

    蒋勋说红楼梦(第四辑)

    这是蒋勋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里,数十次阅读《红楼梦》后的心血之作。无关红学,不涉及考证,作者从青春与美的角度出发,带领读者逐字逐句细读小说本身,梳理《红楼梦》中的人物与情感,探寻书中表达的繁华的幻灭、逝去的哀伤,讲述青春的孤独、寂寞与彷徨。这是一个生命对其余生命的叩问与聆听。跟蒋勋读《红楼梦》,仿佛是在阅读自己的一生。蒋勋说:我是把《红楼梦》当“佛经”来读的,因为处处都是慈悲,也处处都是觉悟。
  • 玻利维亚日记

    玻利维亚日记

    1967年10月7日,切·格瓦拉在日记中写下这样的话:“今天是游击队武装建立十一个月纪念日,一上午轻松悠闲,如同享受田园生活一般,没有出现什么麻烦事。”他并不知道,这会是自己的最后一篇日记。在第二天的尤罗山谷之战中,切负伤被捕,落入了玻利维亚政府军手中,翌日未经审判即被处决,尸体也被当局藏匿起来。人们在他的背包里发现了这本日记。《玻利维亚日记》是见证切·格瓦拉生命最后阶段的最原始、最重要的资料,经迅速而未加修饰地翻译后,在全世界广为流传。细致入微地再现了玻利维亚山区中惊险跌宕的游击战经历,从秘密化装进入玻利维亚,到勘查地形、发展地下工作者,以及密林、山谷、河口的激战、与敌人的遭遇、队友的牺牲……堪称游击战教科书。同时收录三十余张从未在中国公开发表过的珍贵照片,呈现游击队的日常生活、战斗场面。读者可在此看到格瓦拉乔装改扮后的假护照、游击队员在树梢上放哨瞭望、格瓦拉在河边整理步枪等情景。斯皮尔伯格导演电影《切·格瓦拉传:游击队(Che: Part Two)》,即以《玻利维亚日记》中所述历史为蓝本。片中饰演格瓦拉的男主角德尔特洛凭此片获得戛纳影帝。
  • 南疆(慕士塔格文丛)

    南疆(慕士塔格文丛)

    南疆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维吾尔、塔吉克等民族的艺术和风情绚丽多彩,构成了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人文景观。在古丝绸之路的南、中两条干线上留下的数以百计的古城池、古墓葬、千佛洞等古迹昭示着历史的悠久与沧桑。
  • 汪曾祺的味道

    汪曾祺的味道

    当代著名作家贾平凹亲笔题写书名并力荐。中国作协副主席张炜、汪曾祺长子汪朗、汪曾祺研究专家王干倾情推荐。品读汪曾祺文字淡而有味、韵味无穷的味道。作者像穿珠子一样,将汪曾祺先生文中的那些妙趣和奇诡之处缀连起来,把玩,解读,欣赏。贾平凹曾经赞叹汪曾祺:“汪是一文狐,修炼成老精。”汪曾祺文学修养道行深厚,文字功夫炉火纯青。有感于汪曾祺淡而有味、韵味无穷的文字和淡然素净、滋味绵长的人生,本书作者王国平将带着大家细细品读汪曾祺的味道。全书共分五辑,对汪曾祺及其作品进行全方位品读,其间涉及汪曾祺的个性、喜好、为人、文风等。
热门推荐
  • 脑洞大开的文案魔法学

    脑洞大开的文案魔法学

    这本书要教给你的是一门让别人产生兴趣的艺术,向你展示如何宣传你推销的东西,或者是你自己,才能引起他人的兴趣,并把他们牢牢吸引住。无论你是做什么的,只要你有一份工作,都涉及”推销“。无论是通过简历推销你自己,还是建立个人的关系网,无论是推销产品,还是服务,无论是什么形式的商业活动,网上营销,还是面对面的推销,你都需要用到这一技能。掌握这项技能帮你提高销售额,或者提升你的职业生涯。照本书去做,你将在人生中事半功倍,助你梦想成真。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田园娇妻:毒舌王爷轻轻宠

    田园娇妻:毒舌王爷轻轻宠

    舒小瑜穿越了!且还是穿越在一个落后的小山村父母双亡不说,还留下五个小萝卜头不怕不怕,种田挖宝药材足虾蟹海鲜发家富我只是想要把连锁店开遍全国,为啥困难重重?官府:我们上头有人!某腹黑王爷:想要开店,先睡我,否则一切免谈!
  • 上清化形隐景登升保仙上经

    上清化形隐景登升保仙上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少主莫慌

    少主莫慌

    如果人生能够重来,我一定......嘶~真就重来了呗!魂穿大陆之主独子,天胡开局,但本该一路无敌的虞庭却沉迷在了一声声的“少主莫慌”中......ps.本书偏轻松愉悦向,能看到本书的读者老爷莫慌,往下看。
  • 一个娃娃两个爹

    一个娃娃两个爹

    白天,她是可爱八岁娃娃黑夜,她是妖媚妙龄娇娘是遭受诅咒,还是身患奇症白日的单纯可爱夜晚的婀娜妖娆哪个才是真正的她,哪个才是心中的她午夜化身为狼,爬上美男大床送去处子身,带走腹中宝遇上那个邪魅的男人,是其幸,还是其不幸爱上或恨上,只是一线之间的事大娃娃生小娃娃娃娃成娘亲为爱而重生【娃娃语录】*1*、“古话说:英雄难过美人关,爹爹难过娘亲关,娃娃不是美人不过关!”*2*、“娘亲,你好漂亮,我们私奔吧,不要管那个糟老头子了!”(糟老头子乃其父东方仕南)*3*、“哇,娃娃好可怜,亲爹爹不要,养爹爹不疼…”(某日东方仕南要责罚娃娃时,娃娃猜想自己不是其亲生之女,劲爆开口)【伊月语录】*1*、“把衣服脱了,让我生个宝宝!”(某午夜,伊月潜入一美男房间,冷冷道)*2*、“是男人就快点,不是男人就去给我找个真男人来!”(躺在美男床上,看着眼前一动不动的人,伊月微微眯起好看的水眸)*3*、“宝宝生下了谁要谁拿去,我只是想回家而已。”(十月怀胎后,伊月看着站在眼前的几个性格外表迥异的男人,淡然道)视频地址——http://m.pgsk.com/deux_m.pgsk.com【妖自己的文】【狂女】——穿越女强文【豪门童养媳】——豪门虐恋文【王爷,走着瞧】——温馨穿越文【养个奴隶做老婆】——都市虐恋文【一个娃娃两个爹】——新奇架空文
  • 熵热寂

    熵热寂

    巨龙在嘶鸣,魔法在闪光,科学不过是小孩子的玩具,亚历山大郁郁终生,爱因斯坦失魂落魄.......真真假假,假假真真,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或许另一个宇宙,就是我们幻想的样子,但也一定有些东西,在哪里都是一样的。
  • 豪门辣妻:绝色老公宠不够

    豪门辣妻:绝色老公宠不够

    上一世,她有眼无珠,有勇无谋,负了他的深情厚爱还落了个惨死狱中的下场,重生后发誓要做个智勇双全的乖乖女,吊打白莲,手刃仇人,还顺便坐上了帝都第一阔太的宝座,从此被某人惯的只动口不动手,“老公,有人威胁我交出叶太太的位置!”“谁?”“就是你准备合作那家公司的千金。”“吩咐下去,取消一切合作,并且让他们从此滚出帝都。”“老公,上次送花的那个男人又来了!”“去查一下,哪家花店卖给他的花,封!”“老公,有……有人踢我!”“谁?”她站着没动,他挑眉:“踢你的人呢?”“在……在我肚子里……”【1V1宠文+爽文!】
  • 隋唐演义(上篇)

    隋唐演义(上篇)

    《隋唐演义》清代长篇白话历史演义小说,是一部兼有英雄传奇和历史演义双重性质的小说。以隋朝末年农民起义为故事背景,讲述隋朝覆灭与大唐建立的一段历史演义。小说中塑造人物个性鲜明,故事情节脍炙人口。其中的经典段落,经久不衰。
  • 深度蛊惑:毒手大姐大

    深度蛊惑:毒手大姐大

    她风冷晴是个孤儿却被是他冥帝所实验成功的人蛊,高僧曾说人蛊再现,江湖必乱,她身上有股神秘的力量而他们都不知道。什么人使她的蛊毒提前发作,想致她于死地呢,她在一点一点的发现线索,直到最后才发现原来一切是这样。他把她实验成人蛊,她被人陷害时他挺身而出,他说“人蛊不能死,一切还没有开始。”他在实验人蛊的时候,就有幕后黑手对他下了黑手,只因他发现的早,他让她去查幕后黑手,并派给她两名护卫,在他们三人的调查中,渐渐发现,她的身世逐渐明朗起来,不是人人都能成为人蛊的,而她因为身世的原因称为了唯一一个人蛊,也是唯一一个能打开那扇大门的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