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79100000011

第11章 佛教传入中国及其变化和发展(6)

唐代会昌灭佛以后,天台宗典籍散失一空。五代时,吴越王钱弘俶派遣使者向高丽访求天台宗教典,得到智的大部分著述和其他若干论疏,由此一宗典籍大备,而在江浙一带呈中兴的气象。宋代知礼和庆昭、智圆争论智《金光明玄义》广本的真伪问题,分为山家、山外两派。知礼以《玄义》广本为真,在观心法门方面持“妄心说”,即以妄心为观境的对象。庆昭、智圆以《玄义》略本为真,并受法华、唯识学说的影响,主张“真心观”,即以心性真如为观察对象。两方争论持续七年未能统一。知礼的弟子梵臻、尚贤、本如称为四明三家,弘扬知礼的学说,自号为“山家”,而把庆昭、智圆等人贬为“山外”。后来山家派影响超过山外派,代表天台一宗盛行于南宋。明代智旭为天台最后的一大家。

(四)华严宗

唐后期会昌灭佛后,华严宗一直比较沉寂。至宋初,长水子璿继承了唐代宗密一系的教禅一致的思想,重兴华严宗。弟子有净源等。后来高丽王子义天到中国来师事净源,带来了唐代华严宗人有关《华严经》的大量章疏,极大地帮助了华严宗的复兴。南宋时华严宗也比较活跃。宋以后,华严宗的一些典籍仍为一些佛教学者所重视,不过此宗流传的势头是愈来愈弱了。

(五)律宗

自五代起南山律宗盛行于江浙一带,中心移至杭州。北宋时允堪曾作阐释道宣《行事钞》的《会正记》,后来继承这一系的称为“会正宗”。允堪的再传弟子元照取天台学说来讲律,也作《对事钞》的注释,称《资持记》,但对一些行仪和《会正记》的解释不同,于是另立“资持宗”。此宗后来独盛,传承久远。

§§§第七节藏传佛教的形成和发展

藏传佛教是中国佛教的重要一支。因主要在藏族地区形成、流传和发展,是西藏语系佛教,故名。喇嘛教是藏传佛教的俗称。“喇嘛”,是藏语音译,意为“上师”,是对僧侣的尊称。喇嘛教是佛教与西藏原有的本教长期相互影响、相互斗争的产物。由印度传入西藏并广为传播的是包括显宗和密宗的大乘佛教,其中密宗尤为兴盛。喇嘛教是在佛教教义的基础上,吸收了本教的一些神祇和仪式,形成了显密共修、先显后密的独具特色的喇嘛教。主要教派有宁玛派(红教)、萨迦派(花教)、噶举派(白教)、格鲁派(黄教)等。

一、藏传佛教的“前弘期”和“后弘期”

西藏喇嘛教的历史发展,通常分为两个时期,自公元7世纪佛教在西藏兴起至达玛(公元836—841年在位)大肆灭佛为“前弘期”。此后佛教中断100多年,公元978年,佛教又开始在西藏复兴,为“后弘期”的开端。

“前弘期”始于松赞干布时代,中经赤松德赞的弘扬,到赤热巴中时达到高峰,前后约200年。公元6世纪,西藏地区已进入奴隶社会。公元7世纪时,山南的雅南部落领袖松赞干布统一了青藏高原各部族,建立了以拉萨为中心的统一的吐蕃王朝。松赞干布的奴隶制政权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执行对外开放的政策,从而为佛教的输入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松赞干布先后娶的尼泊尔墀尊公主和唐文成公主,首次把佛教圣像和经典带入吐蕃。松赞干布为两位公主分别建造了惹摩伽寺和大昭寺,供奉佛像。他还组织力量,用藏文翻译佛经。由于王室的兴佛,佛教的偶像崇拜和神权观念在吐蕃获得初步的流传。

佛教的流传,受到信奉本教的权臣贵族的强烈抵制和反对。本教是古代藏族人民最初信奉的一种原始宗教,是一种万物有灵的信仰,崇拜天、地、日、月、星辰、土石、水泽、草木、禽兽等,重祭祀、跳神、占卜的仪式,在吐蕃王朝前期一直居于统治地位。松赞干布去世(公元650年)后,佛教发展缓慢,后来在赤德祖赞(公元704—755年在位)时,信仰本教的王公大臣以自然灾害为借口,制造了驱僧事件,佛教的发展受到较大的破坏。赤德祖赞死后,其子赤松德赞(公元755—797年在位)幼年继位。一批崇本反佛的势力又乘机演出大规模的灭佛事件。赤松德赞成年后,翦除了反佛势力的代表人物,大力弘扬佛教。他下令:本教书籍除少数祈禳法外,一律废毁;所有臣民都奉行佛法。他派人前往尼泊尔邀请当时佛教中观派的代表人物静命大师(寂护),入藏宣传教理。还派人请印度密宗金刚乘发源地邬仗那国莲花生大师,利用密宗同本教巫师进行斗争。莲花生每战胜一些本教巫师,就宣布本教某某神祇已被降服,封之为佛教的护法神,并吸取本教的巫术、祭祀等基本仪式,以本教的形式宣扬佛教的内容。赤松德赞还于公元766年建立西藏第一座正规寺院——桑耶寺,并开始剃度藏族僧人,建立僧伽制度;同时广译佛教典籍,显密经论,大体具备。至此,佛教在西藏已初具规模,压倒本教,而居于统治地位。

赤松德赞去世后,牟尼赞普和赤德松赞先后继位,佛教持续发展。至赤祖德赞(公元815—836年在位)时,王室兴佛达到顶点。僧人参加吐蕃政治,大小朝政由佛教上层人物决定。行政制度也以佛教经律为准则。还规定了七户百姓供养一个僧人的政策,对于侮慢佛、法、僧“三宝”的人,处以重刑。赤祖德赞极度崇佛引起了本教势力的不满,公元836年本教贵族乘赤祖德赞酒醉而缢杀之,并拥立达玛上台执政。达玛在位五年,大事灭佛,佛教尤其是显宗受到极其沉重的打击,只是密宗因采取秘密单传,还一直流传下来。达玛灭佛标志着“前弘期”的终结。

达玛执政期间,连年风霜成灾,水旱交作,瘟疫蔓延,在奴隶起义的冲击下,吐蕃王朝土崩瓦解了。随后达玛子孙各据一方,各自为政,建立封建农奴制统治。后来各地封建领主又逐渐重新扶植佛教来为自身的统治服务,这样,在10世纪末叶,佛教又分别从上路(阿里)和下路(多康)传回卫藏地区,西藏佛教再度复兴,进入了“后弘期”。此后,在不同封建领主掌握下的佛教势力逐渐形成了不同的教派,各派的修行方式、传承世系不同,彼此各树一帜。最早形成的是宁玛派,其次是噶当派、萨迦派、噶举派、希解派、觉宇派、觉囊派,以及影响最为深远的格鲁派等。下面简要介绍其中一些最重要的教派。

二、宁玛派、萨迦派和噶举派

(一)宁玛派(红教)

“前弘期”印度僧人莲花生应邀来西藏传授密咒,后形成密教一派。当时并没有派名。“后弘期”佛教其他派别形成后,称之为“宁玛派”。“宁玛”有“古”和“旧”两个意思。所谓“古”是指这一派的教法是从公元8世纪莲花生大师传下来的,比其他教派要早300年左右;所谓“旧”是指此派以宣传吐蕃时期所译的旧密咒为主。宁玛派就是奉莲花生为祖师,宗信旧密咒,与当时奉行“新法”的其他教派不同的教派。因此派僧人戴红帽子,故俗称为“红教”。宁玛派的特点是,不重戒律,专持密咒。以弘传无上瑜伽部密法为“解脱”、“成佛”之道。此派发展比较分散,与地方实力集团关系不太密切。但后来在清初五世达赖喇嘛的支持下,一度达到极盛。

(二)萨迦派(花教)

“萨迦”是地名,即今后藏日喀则萨迦县,同时也是喇嘛教寺名。“萨迦”,藏语意为“白土”,因在白色土地上建立的寺庙,故名萨迦寺。创始人宫曲赞普(1034—1102)从卓弥译师习新密咒,于1073年在后藏萨迦地方建寺传教,称“萨迦教”。又因此派寺庙围墙涂有象征文殊、观音和金刚持菩萨的红、白、黑三色条纹,俗称为“花教”。萨迦寺主一直由宫曲赞普一家世代相传。此派不禁娶妻,但规定生子后不能再接近女人。其教义是强调抛掉一切“恶业”,苦修苦行,悟解人身和宇宙万物都非实有,这样就可以断除一切烦恼,真正领悟佛法,获得佛教智慧,达到涅槃境界。此派在元朝时势力极盛,第五代祖师八思巴(1235—1280)曾为元世祖忽必烈灌顶,被尊为“帝师”。他还创制蒙古文字,被封为“大宝法王”,后又被任命为西藏法王兼藏王,统辖西藏政教大权,由此正式开创了西藏“政教合一”的制度。元末,萨迦派的地位为噶举派所取代,仅保留了萨迦地方的政教权力。

(三)噶举派(白教)

“噶”,藏语是口授,即师长的言教的意思。“举”,藏语意为密法的传承。因最重视师长的亲语教授和传承,故称“噶举派”。又因该派僧人身着白色裙子和衬衣,故俗称“白教”。11世纪时,由玛尔巴(1012—1097)创立。他曾三次亲赴印度学习密法,自谓证得“万有一味”的境界。后由弟子米拉日巴继承,再传达薄拉结,融合噶当派(噶当派:“噶”,藏语意为佛语。“当”,藏语意为教授、教诫。认为一切佛语都是指导信徒修行的成命,故名。西藏“后弘期”佛教初期,学密法的轻显教,重戒律的反密法,教法修持次第十分混乱,显教、密法、律学分歧很大。阿里王为此迎请印度僧人阿底峡入藏弘法。阿底峡作《菩提道灯论》,阐明显密教义的一致和修行应遵循的次第,并到西藏各地传法。阿底峡弟子仲敦巴(1005—1064)建热振寺为根本道场,宣扬阿底峡所传教义,后形成一个派别。在十二三世纪时传播甚广。后并入格鲁派。)教义,成为很有势力的重要教派。此派教义主要是继承印度佛教大乘中观月称派的学说,重在以经教证性空,也就是修持时把“心”专注于一境,然后观察安于一境的“心”是在身内还是身外,若能发现无处可寻,就能明白“心”并非实有,而是空的,也就是达到所谓“空智解脱合一”的境界。此派支系众多,其中帕木竹巴、噶玛巴等支系的上层曾先后受元明两代王朝的敕封,继萨迦派执掌西藏地区的政权。由于派系众多,酿成长期的互相争夺,造成西藏地方的混乱局势。明崇祯十三年(公元1640年),固始汗进藏,尽取前后藏政权,噶举派失去政治势力。清代格鲁派得势,噶举派中仅止贡、主巴、噶玛、达珑四支系尚保有一定的宗教势力。

三、格鲁派(黄教)

“格鲁”,是藏语善规的意思,因表示该派教义最为完善,故名格鲁派。也因该派在噶当派教义的基础上建立,故称“新噶当派”。又因该派创始人宗喀巴创建和常住嘎登寺弘法传教,还称“嘎登派”。还因该派以甘丹寺为主寺,也称“甘丹派”。该派喇嘛戴黄帽,又俗称“黄教”。格鲁派是西藏喇嘛教中最大、最有实权和影响最为深远的一个教派。

15世纪初,宗喀巴(1357—1419)在噶当派教义的基础上,对其他教派进行改革后而创立了格鲁派。宗喀巴原名“罗桑扎巴”,生于青海湟中。藏语称湟中一带为“宗喀”,“巴”是藏语的语尾之一。宗喀巴原意是宗喀地方的人。宗喀巴的父亲元末官“达鲁花赤”,信奉佛教。宗喀巴7岁时从著名喇嘛敦珠仁钦出家,学习各种教法10年。16岁前往西藏进一步深造。在前后藏各地投师求法,研习各派显密经论,造诣颇深,他针对当时喇嘛教戒行废弛、僧侣生活放荡等腐败情况,进行了改革。他囊括佛典,网罗众家,并确定以佛教大乘中观月称一派为正宗,主张以“中观见”为中心,宣扬:由于自性空,才能缘起有;因好是缘起有,所以自性空。由此生死涅槃乃至一切万有都是假“名”而立,都是非有非无的。他撰《菩提道次第广论》和《密宗道次第广论》等著作,阐明显教密法两宗修行次第,提倡学行并举,显密并重,僧众严格恪守戒律,僧人不娶妻,禁饮酒,戒杀生。他规定了一套严密的寺院组织系统、僧人学经程序和考试、升迁制度(格鲁派提倡显密兼修,先显后密。作为一个学僧要完成显密二宗的全过程,必须先入显宗“扎仓”(经学院),编入预备班,称为“贝恰瓦”,意为读书人。贝恰瓦先在导师指导下学习一些最基本的佛学知识,然后由导师推荐升入正班。学僧按年资逐年升级。哲蚌寺有15级,色拉寺、甘丹寺有13级。升到最高一班时,经导师推荐和本人申请获准后,有资格参加格西学位的考试。考取格西学位后即完成显宗方面的修习,然后升入上下密院,进修密宗道,主要内容是密集、胜乐、大威德三金刚以及其他一些次要的金刚和护法神修法。这也是一个漫长和艰难的过程。),形成喇嘛的不同等级。他自己和徒众着割截衣,擎钵持杖,清净少欲。因以往持律僧侣都戴黄帽子,宗喀巴也改戴黄帽,形成了一代宗风。管辖卫藏大部地区的帕木竹巴统治集团的代表人物扎巴坚参等人,于明永乐七年(公元1409年)资助宗喀巴于拉萨创办和主持大祈愿会(即传召大会),并为他兴建甘丹寺,推动了格鲁派的形成。

宗喀巴弟子很多,他去世后,格鲁派势力继续扩大,修建了哲蚌、色拉、扎什伦布等寺院。由于禁止喇嘛娶妻,为了解决宗教首领的继承问题,格鲁派采用以灵魂转世说和寺庙经济利益相结合为基础的活佛转世相承的办法。1546年格鲁派大本营哲蚌寺首席主持人根登嘉措去世,上层当权喇嘛从前藏堆龙地区找来出身于吐蕃老贵族玛氏家族、年仅三岁的锁南嘉措,迎至哲蚌寺坐床,作为根登嘉措的转世灵童,继承寺主职位,为格鲁派寺庙集团的继承首领。为了对抗敌对教派的排斥,该派还联络移牧到青南地区的蒙古族军事力量,并向青海、蒙古地区传法。1578年,锁南嘉措和著名的蒙古族土默特部的首领俺答汗在青海会见,后者尊称他为“圣识一切瓦齐尔达喇达赖喇嘛”。“圣识一切”,汉语,谓学识渊博,无所不知;“瓦齐尔达喇”,梵文,意为金刚菩萨,表示坚强不朽;“达赖”,蒙语,意为大海;“喇嘛”,藏语,意为上师。意思是无所不知的坚强的像大海一样伟大的高僧。后来,格鲁派寺庙集团便按此称号追认宗喀巴的最末一个弟子根敦朱巴为第一世达赖喇嘛,根登嘉措为第二世达赖喇嘛,锁南嘉措为第三世达赖喇嘛。1642年,达赖五世阿旺·罗桑嘉措,在戒师、扎什伦布寺主罗桑却吉坚赞的襄助下,凭借青海蒙古固始汗的兵力,一举消灭了噶举派的藏巴汗,建立格鲁派“政教合一”的地方封建政权。清顺治九年(公元1652年),达赖喇嘛亲赴北京朝觐,次年受清廷册封为“西天大善自在佛所领天下释教普通瓦赤喇怛喇达赖喇嘛”,取得藏蒙佛教各派总首领的称号,并确立了达赖喇嘛系统在西藏的政教地位。此后历世达赖喇嘛转世,必经中央册封,成为定制。1645年,固始汗为分散五世达赖喇嘛的政教权力,赠给五世达赖的戒师罗桑却吉坚赞以“班禅博克多”的尊号。“班”,梵语,意为“精通五明的学者”;“禅”,藏语,意为“大”;“博克多”,蒙语,意为智勇兼备的人物。意思是学识渊博的智勇兼备的伟人。永驻扎什伦布寺。罗桑却吉坚赞去世后,五世达赖为他也选定“转世灵童”罗桑意希,建立了格鲁教的另一个转世系统。罗桑却吉坚赞被称为班禅四世,前三世是追认的,罗桑意希为班禅五世。康熙五十二年(公元1713年),清朝中央政府册封班禅五世罗桑意希为班禅额尔德尼。正式确定了班禅额尔德尼的地位。“额尔德尼”,满语,意为珍宝。“班禅额尔德尼”,意是智勇双全的珍贵的大学者。从此,达赖和班禅成为格鲁派两大活佛转世系统,代代相传,同为格鲁派教主。在清王朝的大力支持下,格鲁派成为喇嘛教的正统派和西藏地方执政的教派,并在蒙藏地区广泛流行。

清乾隆十六年(公元1751年),清朝改革西藏政治制度,废原封郡王,设置驻藏大臣,并授予七世达赖政治权力,建立噶厦(噶厦:藏语,意为“发布命令的机关”,即原西藏地方政府。),由噶伦(噶伦:藏语,原西藏地方政府主要官员。依清官制为三品,职权甚重。)四人(一僧三俗)主持噶厦,秉承驻藏大臣与达赖喇嘛的意旨,共同管理西藏地方行政事务,遂成定制。由此格鲁派寺庙僧侣统治集团和世俗贵族联合统治西藏的典型的“政教合一”制度,更臻于完备,一直延续到1959年解散。

同类推荐
  • 淡定·从容·心安(全集)

    淡定·从容·心安(全集)

    《淡定·从容·心安》是民国四大高僧中弘一法师、虚云大师的佛法启迪套装书,书中大师亲述人生经历,给人探索生命真谛的经验与智慧、改变人的人生方向。弘一法师、虚云大师两位高僧的思想代表着近现代佛学界的权威思想,《淡定·从容·心安》将两位大师的思想精华结集出版,把深奥的道理化成通俗易懂的话,使人以读书的方式亲近高僧大德善知识,启迪大众思维,唤醒世人迷梦,是一套值得细细品味、永久珍藏的经典之作。
  • 经集

    经集

    本书是巴利文三藏中的一部重要经典,汇集了部分早期佛教甚至最古老的经文,阐发了早期佛教的宗教思想和教义。本书不仅是研究早期佛教的重要资料,对于研究佛教的发展变化也有重要价值,历来为东西方学者所重视。本书译文通俗易懂,亦堪称经典。
  • 十善业道:洗心禅2

    十善业道:洗心禅2

    佛教中讲究十善业道,而何为十善业道,简单说来即永离杀生、偷盗、邪行、妄语、两舌、恶口、绮语、贪欲、瞋恚、邪见。此观念对于我们平凡人修身养性,把握幸福人生有何启示?本书中,贤宗法师心怀慈悲,娓娓道来,用自身所悟为读者宽解心中疑惑,助其获得快乐人生。
  • 《古兰经》注释研究

    《古兰经》注释研究

    本书是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止。史料表明,《古兰经》问世以来文本从未变化,变化的是对它的注释。因此,自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注释《古兰经》伊始,历代注释家基于经训教义原则,秉承注释学术传统,发扬文化创制精神,与时俱进地解读着《古兰经》的微言大义,揭示着《古兰经》的经义经旨,从而使伊斯兰教始终顺应时代发展和社会进程,使伊斯兰文化生生不息,不断发展。
  • 每天懂一点净化身心的禅心佛语(圣严法师开示心理减压秘法)

    每天懂一点净化身心的禅心佛语(圣严法师开示心理减压秘法)

    本书以台湾第一高僧圣严法师的禅证体悟为中心,结合现代人的心理诉求,从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等日常行为入手,阐释净化身心、缓解压力的禅修法门。将心理减压和禅修秘法完美结合的佛法书,祝你走向身心康宁的禅修之道。
热门推荐
  • 电视编导基础教程

    电视编导基础教程

    这是本影视艺术基础课教材。全书共分六章,内容包括:电视编导的基本素养,栏目编导,剧作构成,情节铺排,影视元素,结构严谨。许多章节后面都附有学生作业,可供参考与借鉴。本书主要供与电视节目制作相关的专业师生做教材使用。
  • 南倾倾人

    南倾倾人

    从前的从前,慕南倾是安城的公主时宣称:“我慕南倾,爱祁连城,生生世世,至死不渝。”后来啊,慕南倾沦为阶下囚,沦为傅陌琛的小情人,她不再言爱,只求身边的人安安乐乐。后来的后来啊,慕南倾成为多少人的白月光朱砂痣,却声音悲凉:“如果可以,我真想从来没有遇见你。”~~~~~~从前的从前啊,傅陌琛淡泊冷情,对那个一心追求他的丫头冷言冷语。后来啊,傅陌琛心思微动,无法波澜不惊,只是知道那个丫头从前的追求不过是怀念故人,便两相折磨。后来的后来啊,傅陌琛不知何时情根深种:“倾倾,多么幸运遇见你,而你只能是我的。”~~~~从前的从前啊,顾北绝对慕南倾是真真切切的呵护。后来啊,是真情实意的爱意。后来的后来啊,当一切尘埃落定,他云淡风轻:“南倾,答应过你的,我们生死相随,永不分离。”~~~~故事很长,是掩埋在时光深处风情万种的岁月记忆。诸位看官,还请听在下娓娓道来。
  • 佛说大如意宝珠轮牛王守护神咒经

    佛说大如意宝珠轮牛王守护神咒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你不可不知的100种家常食物功效

    你不可不知的100种家常食物功效

    《你不可不知的100种家常食物功效》为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精心策划的《百味》丛书之一,陆续分辑出版与人们生活、成长密切相关的种种知识和有趣话题,每册涉及一个主题,以问答形式和亲切的话语、活泼的版面。《你不可不知的100种家常食物功效》是其中之一,讲述了关于100种你不可不知道的家常食物功效。
  • 恶女临门

    恶女临门

    被一只灰不溜秋的狗,呃不是,狼跟踪那是多惊悚的事情?某狼:这女人抢了自己的珠子,还这样理直气壮的说自己是妖怪。孰不可忍,他要给她教训,可是,可是说好要给她教训的,自己怎么就陷进去了?这是一个错误得纠正……欢迎加入月亮家族?群,群聊号码:361507683【敲门砖:月亮书内主角名字】
  • 我家农妃已黑化

    我家农妃已黑化

    新书《农门小神医》已上线,欢迎小可爱们入坑! 异世重活一世的沈晓梦,在面对一大堆极品亲戚后,她一改前世的善良,变成一个以恶制恶、以暴制暴的人,在对待极品时,她比极品更极品!当极品渣爷、渣奶、渣爹、恶毒后娘上门时。沈晓梦“仔仔,我们的口号是什么?”沈斌仔“发家致富,打倒极品!”某王上门时。沈晓梦“仔仔,我们的口号是什么?”沈斌仔“发家致富,打倒极品!”某王脸一黑,看向沈晓梦,冰冷道“死女人,你就是这么教儿子的?”沈晓梦冷笑一声道“死男人,难道你以为随便播个种,儿子就是你的吗?”某王“……!!!” 欢迎宝贝们加入筠悠小坞群:673543004!
  • 连环套

    连环套

    选自希区柯克短篇故事集,包括《连环套》《龙卷风》《律师的太太》等十余篇短篇小说,文字简洁平实,情节曲折跌宕,结局却出人意料,并且往往让读者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小说具有较高的可读性,富于现代特点,符合当下阅读习惯及阅读趋向,颇受年青一代欢迎。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孽妃

    孽妃

    ★文案★三千宠爱在一身,苏乔恃宠却不骄。温驯动人之下,她素手纤纤,挑起宫战无数。妃嫔,可以侍寝,不可以怀孕,这是她的底线。这个底线无关争宠,只是为了,,,血统!月妃也好、紫妃也罢,无论她们出身多么高贵,都不配为大泽皇家延续血脉。只因,这个帝王亦是贱种!★★精采一现★★★强势的攻占,妩媚的承欢,却换来意外的咆哮:“那个男人是谁?夺了你身子的男人,是谁?”压下心底的怒与恨,浅笑吟咛,吐气如兰:“皇上在乎的,是这个吗?臣妾并未放在心上呢!”★后宫初见,尉蓝惊醒于她的阴狠:“何时,你竟然视人命如草芥,连未曾面世的婴孩也不放过?”抬头浅笑,还是那抹纯真:“怎么?哥哥心疼了吗?可知同样的一条生命,也曾因为哥哥而葬生娘胎。哥,可曾心痛如斯?”★策马疆场,看着箭雨斑波落下,满目血流成河,夜狼亦心惊转身:“这,真是你想要的吗?”红颜一肃,温柔如故:“将军何出此言?野泽王野心勃勃,皇上病重宫中,本宫不过是代驾而征、尽心报国而已。我不杀敌、敌亦杀我,将军,双手满是血腥,却还参不透死生吗?”★★细致行文★★“乔儿。。。”令他痴狂的背影一颤,慢慢转过身来,纤细的身姿不盈一握,红唇轻启微微一笑:“皇上,是,在叫臣妾吗?”不,不是。是,就是。她明明就是苏乔,不是他的灵乔,可为什么两人的身影总在他的面前交织?一个饱满柔韧、一个纤细温馨,明明是那样的不同,可总是扰乱着他的神经。他爱的灵乔,早丧生在大火之中,一场为了他而燃烧了两百零九条人命的大火!!!爱他的苏乔,却在宫中,巧然一笑,依门盼着他的临幸。------每一夜的侍寝,都是她的恶梦。醉生于温柔缱绻之中,赤臂轻揽着他埋首的精壮,红唇中逸出的,究竟是忘情的吟哦,还是,耻辱的噬咬。。。“乔儿。。。”他深情的唤。“皇上,是,在叫臣妾吗?”倩兮一笑,她轻声询问。他脸上刹那一现的,是迷茫。不是,也是。她就是这样的,要让他纠结,时刻在身上演绎着那个让他魂牵梦萦的身影,只为了提醒他,爱的存在,可何况不是在提醒着自己,恨,依然在。。。肚子里的孽种,唯有陨落,是对每一条背负在她身上的血债,偿还的利息。。。★人物★---风灵乔,风族之主。她是泽内的雪莲花,纯洁大气,尊贵而略带调皮。内定的皇家之媳,爱上了那个身份并不尊贵的男人。当爱情敌不过血统、当阴谋噬杀了纯真,她,已不再是她。
  • 夜不见月光蓝

    夜不见月光蓝

    年月蓝十岁的时候父母离异,爸爸再婚,后妈带来的弟弟,时常以欺负她为乐。之后,她遇见了飞扬的顾凉西,从此把他当成了自己世界里的光明,用一只墨色的画笔绘制了一段只属于他们两个人的故事。从小一起长大的邻居许新泽向她表白心迹,使得一直暗恋他的唐心甜却处处针对她,就连对她友好的余纱纱也因为嫉妒她在背地里使手段,看似单纯的友情也不过是一场欺骗。成长在这样的青春里,要以一颗什么样的心来分清现实与想象的区别呢?是继续沉迷,还是骤然转醒?即使这个世界让我们疼痛,可这就是我们从小生长,而必需爱它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