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79100000026

第26章 佛教的名胜古迹(3)

唐贞元二十年(公元804年)日本僧人最澄入华求法,在天台山从道邃和行满学习天台宗教法,归国后创立日本佛教天台宗。此后日本天台宗僧众常常来此巡礼参拜祖庭。

天台国清寺与南京栖霞寺、山东灵岩寺、湖北玉泉寺,一度曾合称“天下四大丛林”。玉泉寺在湖北当阳县西15公里的玉泉山东南麓,也是天台宗的祖庭。智曾在此寺讲《法华玄义》和《摩诃止观》。此寺经唐、宋、明相继修葺后,“占地左五里,右五里,前后十里”,被誉为“荆楚丛林之冠”。今寺大殿前有隋大业十二年(公元616年)铸造的大铁锅,重1.5吨,还有元代铸的铁钟、铁釜。殿侧有石刻观音画像,线条流畅,笔力遒劲,相传为唐代大画家吴道子的杰作。东南土丘上有玉泉铁塔,北宋时铸,八角十二层,高17.9米,塔身重53.3吨,形体纤瘦挺拔,稳健玲珑,光泽夺目。

二、栖霞寺——三论宗祖庭

三论宗的祖庭较多,初祖僧朗和二祖僧诠住南京栖霞寺,僧诠传法朗,法朗住金陵城郊的兴皇寺,相继传播三论《中论》、《百论》、《十二门论》之学。三论宗实际创始人吉藏七岁跟法朗出家,长期从法朗问学,至陈灭隋时去会稽(今绍兴)嘉祥寺住了十几年。后应隋炀帝杨广之约,受请到隋京大兴(今西安),住日严寺。在此期间他完成了三论的注疏,并撰有《大乘玄论》、《三论玄义》等,对三论中的要义作了专门的阐述,创立了三论宗。但现在除栖霞寺外其他诸寺均已湮没无闻了。下面只对栖霞寺作一介绍。

栖霞寺位于江苏南京东北22公里的摄山上。此山多药材,食之可摄益身心,故名“摄山”。又因山上有栖霞寺,也称栖霞山。南朝齐高帝建元(479—482)年间,有居士名僧绍(即明征君)隐居此山,时有名僧法度自黄龙来,与僧绍交游甚厚。僧绍死后,舍宅为法度造寺,称栖霞精舍。梁时辽东人僧朗善“三论”和《华严经》,前来师事法度,后被称为三论宗初祖。僧朗死后,弟子僧诠,诠弟子慧布继位此寺。唐高祖时增建殿宇49所,改名为功德寺。唐高宗制《明征君碑》,改名《隐君栖霞寺》,相传“栖霞”二字为高宗亲笔题写。碑文为当时书法名家高正臣所写,置于栖霞寺山门外左前侧,为江南古碑之一。此寺清咸丰年间毁于大火。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由寺僧兴工重建,略复旧观。

寺内有舍利塔一座,始建于隋仁寿元年(公元601年),五代时重修。塔八面五层,高15米,雕饰精美。舍利塔东有无量殿,又名大佛阁。殿内居中有无量佛,坐身高约10米,佛座高约2米,左右各有两尊菩萨像,高约10米。无量殿后的山崖上还有千佛岩,相传僧绍儿子仲璋秉承父亲遗志于山崖上雕无量寿佛和两座菩萨像。后人又相继开凿,共有佛龛294个,佛像515尊。千佛岩第一窟佛高近11米,是南朝时的著名石窟,曾与大同的云冈石窟齐名。

三、慈恩寺和兴教寺——法相唯识宗祖庭

(一)慈恩寺

慈恩寺在今陕西西安市南4公里,原为隋朝的无漏寺,唐贞观二十一年(公元647年)太子李治(后为高宗)为给母亲文德皇后追荐冥福而改建,故以“慈恩”命名。当时建筑宏大,云阁禅房10余院,房舍共1897间。雕梁画栋,穷极华丽。延玄奘为上座。寺西北立翻经院,为玄奘译经处。玄奘死后弟子窥基继住此寺,所以世又称法相唯识宗为慈恩宗。玄奘为置放由印度带回的经籍(梵),于永徽三年(公元652年),仿照西域佛塔形式,建造了五级砖塔,名为“雁塔”。据《大唐西域记》卷9载,印度佛教小乘僧人食三净肉,有人因求三净肉而不得,见群雁在空中飞翔,就开玩笑说:“今日僧供不充,菩萨应知是时”。时有一雁应声堕地而死。群僧深感惭愧,就不再食三净肉了,并以为死雁是菩萨化身,特地建塔埋葬,名曰“雁塔”。估计玄奘所建的“雁塔”就是按照这个传说而命名的。因相对于附近荐福寺塔体形更大,而称为“大雁塔”,荐福寺塔则名为“小雁塔”。大雁塔建成后屡次重修。现在的塔为七层,合底座和塔身总高64.1米。塔南面两侧镶嵌有唐太宗李世民撰《大唐三藏圣教序》和唐高宗李治撰《大唐三藏圣教序记》碑二通,由唐大书法家褚遂良书写,字体娟秀,为唐代名碑。唐代大诗人杜甫、岑参、高适等文人墨客都曾登临大雁塔,并各有题咏。

(二)兴教寺

兴教寺位于西安市东南约20公里长安县的少陵原畔,是玄奘的遗骨迁葬地。玄奘死于玉华宫,葬于西安东郊河东岸的白鹿原上,后迁葬于此。同时修建寺塔作为纪念。后唐肃宗李亨来此寺游览,题塔额“兴教”二字,从此就名为“兴教寺”。寺内有三塔,中间一座最高,是玄奘舍利塔,五层,约23米,砖仿木结构,底层洞内有玄奘塑像。两侧为玄奘大弟子窥基和圆测的墓塔,上面均有石刻、塔铭和泥塑像。清代同治年间除这三塔外其余建筑都被兵火毁坏。1922年和1939年曾两度重修,现正殿、藏经楼及寺外长方形敞亭都是近代建筑。正殿内有铜佛像和缅甸赠送的白玉弥勒佛像各一尊。配殿正面墙上嵌有玄奘赴印度求经行程的石刻像,系由印度摹绘而来。

四、华严寺和草堂寺——华严宗祖庭

(一)华严寺

华严寺在陕西长安县少陵原的半坡上。北距西安市15公里,居高临下,南望终南山,环境幽美。华严宗初祖杜顺、二祖智俨都住终南山至相寺宣讲《华严经》,发挥义理。华严宗三祖创始人法藏死后葬于现在的华严寺南边。华严寺始建于唐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为华严宗的道场之一。清乾隆年间少陵原部分崩塌,寺内殿宇全毁。现存砖塔两座,东面的是华严宗初祖杜顺禅师的塔,方形七层,高13米,上层石刻“严主”两字。西面一座华严宗四祖清凉国师塔,六角五层,高7米,塔上有石刻“大唐清凉国师妙觉之塔”十字。寺内原有唐大中六年(公元852年)刻的《杜顺和尚行记碑》,现移至陕西省博物馆保存。

(二)草堂寺

草堂寺在陕西户县城东南20公里的圭峰山下。华严宗五祖宗密曾住此起草《圆觉经疏》,后又入草堂寺南的圭峰兰若,诵经修禅。死后葬于东小圭峰,世称“圭峰禅师”。有圭峰《定慧禅师传法碑》一通,立于唐大中九年(公元855年),为当时人裴休撰写,柳公权篆额,相当有名。今移至草堂寺鼓楼内。相传草堂寺最早为姚秦鸠摩罗什译经之处。因堂系草苫所盖,故名草堂。鸠摩罗什死后火葬于此。唐后不断修缮。寺中有“姚秦三藏鸠摩罗什舍利塔”,造型殊异。塔身通高两米余,八面十二层,用白玉、砖青、墨黑、乳黄、淡红、浅蓝、赭紫及灰色八种颜色的玉石雕刻镶并而成。上面浮雕蔓草花纹及阴雕佛像等,都工巧艺高,俗称“八宝玉石塔”。寺西北部有一水井,秋冬的早晨井内水汽上升,烟雾缭绕,称为“草堂烟雾”,为古时关中八景(“长安八景”)之一。

五、大明寺——律宗祖庭

唐代道宣住陕西终南山丰德寺,著有《四分律行事钞》,为律宗主流南山宗创始人。道宣的再传弟子鉴真曾游长安、洛阳等地,后住江苏扬州大明寺讲律。唐天宝年间赴日本传授戒法,大弘律学,开日本佛教和文化的先河。鉴真在日本奈良建唐招提寺,其墓塔即在该寺后院。大明寺位于江苏扬州新北门外的蜀岗中峰上,初建于南朝宋大明年间(457—464),故名大明寺。隋文帝仁寿元年(公元601年)该寺建一座栖灵塔,于是改名为“栖灵寺”。唐代诗人李白、白居易、刘禹锡等都登过此塔,并留下著名的诗篇。鉴真东渡后该寺几经兴废。宋文学家欧阳修任扬州太守时建平山堂,堂后有“远山来与此堂平”的匾额。宋大诗人苏轼为纪念欧阳修,又在平山堂后建谷林堂,墙上有欧阳修石刻像。清乾隆皇帝巡游扬州又改题“法净寺”。今恢复原名大明寺。1973年在大雄宝殿东侧建鉴真纪念堂,由正殿、碑亭和陈列室组成,为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参照唐代建筑风格设计。堂内有鉴真楠木雕像,仿照日本唐招提寺鉴真干漆夹!像雕刻而成。

六、大兴善寺和青龙寺——密宗祖庭

(一)大兴善寺

大兴善寺在陕西西安城南2.5公里处。始建于晋武帝年间,名遵善寺,隋文帝时改名大兴善寺。当时有印度僧人那莲提黎耶舍、阇那崛多和达摩笈多先后来此寺翻译佛经。唐开元年间又有印度僧人善无畏、金刚智和狮子国(今斯里兰卡)僧人不空(一说也是印度人)即“开元三大士”来此译出众经,传授密法。一时成为长安城内佛经三大译场之一,也是密宗的发源地。密宗以毗卢遮那为初祖,普贤金刚萨埵为二祖,龙树为三祖,龙智为四祖,金刚智为五祖。金刚智传弟子不空,不空为六祖。实际上开元三大士才是中国密宗的真正创始人。一行和尚曾住持此寺,对天文、数学的研究作出了杰出的贡献。现唐代寺院已毁,仅存唐刻青石龙头和历代整修寺院的碑碣。现存的寺院为明清时建筑。1956年以来又进行了全面修葺,寺院正在逐渐恢复本来面貌。

(二)青龙寺

青龙寺位于西安市东南郊铁炉庙村北高地上。初建于隋开皇二年(公元582年),名“灵感寺”。唐代再经修建,名“观音寺”。景云二年(公元711年)称“青龙寺”,为当时著名的寺院,密宗的根本道场。不空弟子惠果住此寺东塔院,称密宗七祖。惠果弟子中有诃陵(今印度尼西亚爪哇)的辨弘、新罗的慧超等。贞元二十年(公元804年)日本僧人空法来唐求法,从惠果受灌顶(传法仪式),传金刚界、胎藏界两部大法,并受传法阿阇梨(导师)灌顶。回国后在高野山建立了日本的真言宗。此后日本的天台宗僧人圆仁、圆珍,真言宗僧人宗睿先后入唐,都在此寺从惠果再传弟子法全受学密法。所以“青龙寺”也是日本真言宗的发源地。寺毁于北宋。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于1979年开始发掘寺院遗址。今在遗址上立有石碑,并建惠果空海纪念堂,目前仍在积极发掘和恢复当中。

七、玄中寺、香积寺和东林寺——净土宗祖庭

(一)玄中寺

玄中寺位于山西交城县西北10公里的石壁谷中,四面石壁陡立,所以也称“石壁寺”,为净土宗发源地之一。北魏延兴二年(公元472年)兴建。时有为皇帝崇敬的昙鸾大师住此弘布净土信仰,隋代道绰和唐代善导相继位持此寺,基本上完成了昙鸾的净土宗系统。寺后改称为石壁永宁禅寺。主要殿堂毁于清代,1955年重建。殿内木雕佛像造型生动,栩栩如生。现存北魏以来的碑刻为珍贵文物。寺东的大龙山有一两层八角白色秋容塔。日本净土宗和净土真宗,因奉昙鸾、道绰、善导为净土宗三祖,也奉该寺为祖庭。

(二)香积寺

香积寺在陕西长安县香积村,距西安约17公里。唐神龙二年(公元706年)善导法师弟子怀恽等人为纪念善导而建。初建时气魄宏伟,殿堂壮观,院内花草茂盛,林木葱茏。唐高宗李治曾赐百宝幡花,武则天也驾临瞻仰。诗人王维《过香积寺》的诗句“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生动地描绘了彼时寺院的景色。寺后毁,仅存善导堂和敬业塔,现塔身已残裂为十一级,高33米。其东侧有小型砖塔一座,据传是善导的墓塔。香积寺经1980年重修,外观有所恢复。

(三)东林寺

东林寺在江西庐山西北麓,系东晋太元十一年(公元386年)刺史桓伊为慧远所建。慧远提倡弥陀净土信仰,曾和刘遗民等人立誓共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为期。后来又传说慧远曾在庐山邀集十八高贤立“白莲社”,因此尊慧远为净土宗初祖。东林寺作为东晋以后南方的佛教重镇,在历史上曾盛极一时,名扬天下。寺内有神运殿、三笑堂、念佛堂(十八高贤堂)、文殊阁、聪明泉、石龙泉、罗汉松等。殿后东窗下嵌有唐代大书法家柳公权真迹残碑。寺前有虎溪桥,相传慧远送客从不过此桥。有一次他与诗人陶渊明、道士陆修静谈玄论道,慧远送陶、陆二人出山门,边谈边走,过了石拱桥,“神虎”吼叫,三人相视大笑不止。这就是文苑佳话“虎溪三笑”的来历。实际上这是儒、道、佛合流的反映。东林寺群山环抱,溪水回流,景色清幽,历代文人纷纷慕名而来。李白、白居易、陆游、岳飞、王阳明等在此都留下了名篇佳作。鉴真和尚东渡之前曾来东林寺约智恩和尚同赴日本,慧远学说也随之东传,所以日本的东林教也奉庐山东林寺慧远为始祖。

八、禅宗祖庭

前文已经提到过禅宗奉菩提达摩为初祖。禅宗后又分南北两宗,北宗神秀一系曾盛极一时,但不久便衰落下去。南宗慧能一系祖师辈出,弘传不衰。南宗先后分出南岳怀让、青原行思两系。南岳系下又分化出临济、沩仰两家。青原系下分化出曹洞、云门、法眼三家。临济宗后又分出黄龙、杨岐两派。杨岐一派又有虎丘和径山两派。因此禅宗祖庭之多为各宗之最。

(一)少林寺

少林寺在河南登封县城西北13公里少室山北麓的五乳峰下。因建寺时少室山麓丛林满野,故名。北魏孝文帝于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为印度僧人跋陀(佛陀)禅师而建。相传印度僧人菩提达摩曾来此凝修壁观,传授禅法,因而被奉为禅宗初祖,少林寺也被尊为禅宗祖庭。北周武帝灭佛时,少林寺被毁,大象年间(579—580)重建后改名为“陟岵寺”。后隋文帝又敕复原名。唐太宗时寺院重修,有殿宇阁楼一千多间,规模宏大。至唐末五代时逐渐衰败,南宋时又有所中兴,清雍正时重修。1928年军阀混战,天王殿和大雄宝殿被焚烧一空。现存建筑是原来的主体部分。千佛殿内有著名的明代“五百罗汉朝毗卢”壁画,约300多平方米;还有当年僧人练拳遗迹——站桩坑。白衣殿内有清代少林寺拳谱、十三棍僧救唐王(李世民)故事的壁画。寺内达摩亭相传是二祖慧可在门外立候达摩,大雪没膝也不动摇的地方,所以又叫“立雪亭”。寺内还保存有唐以来的碑碣石刻300余品,其中以《秦王告少林寺主教碑》以及苏轼、米芾、蔡京、赵孟、董其昌、日本僧人邵元等撰文、书写的碑文最为珍贵。

少林寺西侧有少林寺塔林,因塔多密集如林,故称。塔林多为少林寺历来名僧的墓地。共有砖、石基塔220多座,造型各异,形态多样,反映了不同时代造塔的不同风格,是综合研究我国历代砖石建筑和雕刻艺术的宝库。

少林寺西北的五乳峰上有初祖庵,传说菩提达摩在此曾面壁九年(一说十年)。洞前石坊额上刻有“默然处”三个字。北面刻“东来肇迹”四字。周恩来的《大江歌罢掉头东》诗句“面壁十年图破壁”的“面壁”典故即出于此。

寺西南4公里的钵孟峰上有二祖庵,传为二祖慧可从菩提达摩学禅,立雪断臂后,在此山养伤,其弟子为纪念他而建此庵。庵内有大殿、碑碣,庵外有古塔三座。由庵南上里许有觅心台,登台远眺,东览太室,西望伊洛,邙山横亘,黄河西来,百里景物尽收眼底。

同类推荐
  • 人间万事

    人间万事

    一部哲学通俗读物。本书是星云大师撰写的专栏文集。书中探讨了包括人情、人性、人心的善恶好坏等社会问题,对家庭、社会、世间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探究。总体讲是运用佛教的理念、智慧破解人生各种困厄。
  • 贝德士中国基督教史著述选译(谷臻小简·AI导读版)

    贝德士中国基督教史著述选译(谷臻小简·AI导读版)

    美国宣教士贝德士在南京沦陷,数十万同胞遭到日寇屠戮时,毅然担负起保护难民的工作,不少中国人在他的救援下保全了生命。本书编选自他的书信集、笔记等,是研究中国教会史、近代史的重要文献。
  • 十善业道:洗心禅2

    十善业道:洗心禅2

    佛教中讲究十善业道,而何为十善业道,简单说来即永离杀生、偷盗、邪行、妄语、两舌、恶口、绮语、贪欲、瞋恚、邪见。此观念对于我们平凡人修身养性,把握幸福人生有何启示?本书中,贤宗法师心怀慈悲,娓娓道来,用自身所悟为读者宽解心中疑惑,助其获得快乐人生。
  • 圣经故事

    圣经故事

    《圣经故事》是生活在亚、非、欧三大洲交界处的古代希伯来民族数千年历史长河中集体智慧的结晶,也是犹太教、基督教(包括天主教、东正教和新教)共同的正式经典。它构成了西方社会两千年来的文化传统和特点,并影响到世界广大地区的历史发展和文化进程。《圣经》不仅仅只是一本宗教读物,其中融合着历史、文化、政治、经济。它与希腊文明一起,形成了今天的欧美文化。
  • 神学的奇异回归:基督教在后现代思想中的变迁(灵性与社会丛书)

    神学的奇异回归:基督教在后现代思想中的变迁(灵性与社会丛书)

    这是一部独特的后现代基督教思想作品。两个世纪以来,西方文化变得世俗,没有哪种宗教教义在被认可的知识分支中扮演构成性的角色。然而,关于“上帝”的信仰的影子依然在我们的语言、环境、艺术和文学中渗透。虽然人们长期生活在世俗人文主义的文化中,但是很多人依然表现出强烈的宗教气质。传统的宗教观念或宗教主题以一种崭新的伪装的方式回归了。“上帝”的永恒性在纯粹的短暂性中回归、在批判性思维中回归、在人文主义中回归,创造世界的圣经观念则在现代诗歌和语言哲学中回归。
热门推荐
  • 我等风雪又一年

    我等风雪又一年

    因高中陪读,王愢和闺蜜林佳楠同在外面合租,认识了性情冷傲的沈骆驰。沈骆驰和混世魔王王春晓,并列为王愢觉得最难相处的人。沈骆驰高傲冷漠,古怪;王春晓则调皮捣蛋,爱招惹她,也总维护她。因被来找沈骆驰麻烦的高三学长寻事追赶,王愢情急之下跳墙,遇见了她的偶像苏遇学长,苏遇帮她解围,并和她成为了朋友。不料,突降一场流言风波,打破了宁静。苏遇的妈妈自杀,苏遇遭受到了不良少女的伤害……而大大咧咧的王春晓也突然休学,沈骆驰与林佳楠关系岌岌可危。白月光似的少年苏遇,阳光温暖般的混世少年王春晓,在十七岁的尾巴,慢慢地走散了……徒留清冷如水的少年沈骆驰,陪她在十七岁的末梢,面对风雪……
  • 童谣的神笔

    童谣的神笔

    大学相爱相杀的室友死了也不忘坑我一把??
  • 故事里的事

    故事里的事

    《最好看的当代名家小小说:故事里的事》收录了作者田洪波写就的六十则小小说,共分为六辑-彩云追月、天空之城、泪光翅膀、带刺玫瑰、烟雨凤凰、断桥残雪。作品大多弃绝修饰,力避娇作,直面人性。在叙述故事时,作者故意弱化写作技巧的运用,敞开心扉,或幽怨倾诉,或直面人生百态,以平实追求自然逼真的艺术效果,读后引人深思。作者善于在平淡的日常生活中发现美和善,能够以小见大,于尺寸篇幅中彰显人生况味。这与当代中学生甚至成年者所需要的精神补给是相契合的。
  • 一个民企CEO的职场阳谋

    一个民企CEO的职场阳谋

    本书系作者17年亲历的职场真实案例集合,通过对一个个典型职场事件的回顾、演变、处置,展现了一位资深企业管理者在职场上,如何运用圆通的平衡艺术,灵活处理管人理事的核心管理智慧。对于正在打拼中成长的职业人士,本书具有不可多得的借鉴作用。
  • 如意轮菩萨观门义注秘诀

    如意轮菩萨观门义注秘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网游之争锋天下

    网游之争锋天下

    划时代的游戏,争锋天下的发布所引起的将是一场血雨腥风,谁将在这个游戏之中主宰沉浮,谁又将在这个游戏之中俯首称臣?
  • 富先生余生请多包涵

    富先生余生请多包涵

    曾经的她处于孤独的世界中,如同刺猬保护自己柔软的腹部从不示人。直到遇见了他才发现原来世界也可以是温暖的,感谢余生有他温暖了时光。简单来说就是富先生用尽各种阴谋手段才把媳妇骗到手,骗到手后的富先生将媳妇宠上天。把她的遗憾补齐,化解她的怨恨。也许真的是她上辈子解救了银河才会遇到她的富先生呀!
  • 褪散

    褪散

    一个关于亲情友情爱情的故事,他们在人海中彼此相遇,彼此依赖,彼此离开,最终褪去伪装,散尽执念,在岁月中找到了本我,并且走上了各自的道路。
  • 偏偏看到你

    偏偏看到你

    人人皆知,江城最大的夜家有五个妖孽,每一个皆是人中翘楚,五人性格不一却有同一个共同点——都爱护自家的小妹。有人要追妹妹?不行,除非他比他们都帅。有人找妹妹麻烦?他们先去揍那些人一顿。妹妹要买东西?行,黑卡随便刷。妹妹要出去玩?行,包个私人飞机,随便去哪玩儿……从小到大,只要她一个眼神,五个人全往她身边凑,只要她一句话,摘个星星都可以。世界上可以与夜家为敌的只有韩家,人人都想嫁入韩夜两家,却不知,韩家太子早早便对夜家小姐“芳心暗许”,人人都说韩家太子看似玩世不恭,实则早已掌握江城众多权利,见过的人均说,韩少爷性情古怪,暴躁易怒,却不知在夜小姐面前,他却是温柔的很……直到多年后,对外宣布韩夜两家联姻,所有人才知道,韩少爷竟是苦苦追求了二十年才修得正果,他也并非为人桀骜不驯,只是将自己仅有的谦逊有礼给了夜家小姐而已……“在我最简单的时候,偏偏看见你,便看见了后来的我们。”——韩晨熙
  • 异域生存说明书

    异域生存说明书

    陌生的世界,陌生的人,陌生的国度,陌生的文明,这是一个异域来客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