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91700000046

第46章 很笨,更笨,极笨,还是得“往下笨”

——当今文化发展的一个全球性忧虑

“往下笨”,英文Dumbing Down,当今文化辩论的这个大题目,至关重要性,可以说是文化的生态问题。

此词居然至今没有一个可用的中文对译。我看到过的几种译法,叫人无法一笑了之:误译来自不懂,这么多译者都不懂,因为整个知识界不关心。上海电信集团《硅谷动态》一译文,说是许多公司用花花绿绿的图表介绍业务,是讨好外行的“沉默下沉”;《普世教会》2988期说格拉斯哥天主教会用半裸招贴吸引年轻人参加活动,是“失守自己的立场”;台湾《环境咨询中心》一篇文字,说政客“保持沉默”并非小事;另一篇文字,讨论游戏软件越来越不需要动脑子,是“降低自己的阶层”。所有这些译法,都加了英文注,都说即是Dumbing Down,看起来,英译中译界,已经抢先在往下笨中“沉默下沉”。

这些文章倒是可以看出,往下笨已经遍及许多领域。实际上,在政治,传媒,教育,宗教,文学——任何与文化沾边的活动,甚至所有的“上层建筑”,都被指责为往下笨,双方剑拔弩张,争论已延续多年。

笨则笨矣,何谓“往下”?请看好莱坞拍片,只要票房成功,就连着往下做续集,影评家称之为“很笨,更笨,极笨”(Dumb,Dumber,Dumbest)。《大白鲨》(Jaws)已有四集,一代代鲨鱼就是不改吃人本性;《杀人狂》(Psycho)有四集,法院判不了监牢关不住;《死不了》(Die Hard)果然不死,第二集名为《更死不了》(Die Harder),第三集干脆叫作《死不了兜着走》(Die Hard With A Vengeance);《致命武器》(Lethal Weapon)拍到第三集,满银幕不断炸出大火球,人影四爪乱舞飞起来,可称“炸呆子”电影;《警察学院》(Police Academy),竟然连续拍到七集,第一集就被讥笑为“吃爆米花发呆”,能如此坚决笨到底,在好莱坞也算是奇迹。唯一到第三集居然拍出新意的是《返回未来》(Back To The Future),但是每一部都留下“且听下回分解”的绊子,居心不良太甚。《泰坦尼克号》如果能浮出水面,哪个公司都愿意拍续集;《拯救大兵》果然被《珍珠港》跟上,不腻死最笨的观众决不罢休。

实际上,任何有可对照的“原本”的文化产品,新本都比原本简单易解,鲜有例外。电影改编文学名著,全部简化原作,不能说因为艺术手段不同非简单不可。实际上电影图像代替大段文字描写,技术更为灵便。简化的原因,就像名著改写本,是为了将就耐心太短的现代文化消费者。《法国中尉的女人》电影完全删去原作的元小说成分,来了个大团圆。《英国病人》电影,删去了原作许多严肃讨论和诗意场面。

至于电视连续肥皂剧,几乎使人类演变成“沙发土豆”(CouchPotato)这个新物种。英国的《加冕街》《东区人》,澳大利亚的《邻居》,美国的《家里家外》据说都有连拍近二十年的历史,每周一集二集,着迷的观众一辈子看不腻,度假时还请人录下回来补看。英国的电视新闻,经常报告某肥皂演员去世,还沉痛地配上镜头,我没有看到过一条诺贝尔奖得主的讣告。

据统计,美国98%的家庭有一台以上的电视机,比卫生设备拥有率还高。学前儿童每天看电视四小时以上,在进学校之前,已经看了近一万个小时;学童在学期中(假期狂看不算),每天看三小时电视,做功课不到一个小时,而读书报仅16分钟,跟母亲说话14分钟,跟父亲说话才5分钟。

又有统计说,一个两岁的女孩,已经能认出几十种商标(不是几十个词),7岁之前,已经看过几万广告,12岁已经列入各种消费统计,如此,到17岁,她关于商场之外的世界所知真是不多。全球人口沙发土豆化,电视已经成为最严重的损害健康因素。

我原先的猜想是,电视节目往下笨“白痴化”,原因恐怕是人口素质下降,越来越笨。后来发现并非如此。

英国电视一向流行“知识比赛”节目,只是观众不多。最近却有两个节目,大获成功,移到6点至9点黄金时段。一个称作“最弱环节”(Weakest Link),女主持人像个一百年前小说中的女教师,用刻毒的话辱骂回答不好的“最弱者”,请他们滚蛋,最后剩下一个人独得奖金几万英镑。此节目狂受欢迎。德,法,意,葡,以,土,西,爱,瑞典,都向BBC买版权移植此节目,大都选用酷似迫害狂的女人主持。美国NBC版则请此英国女主持飞过去,去年4月开播时,观众1700万,每次奖金十多万美元,此女也成为英国传媒界工资最高的人。另一个节目,称作《谁想做百万富翁》,15个问题,顺着低奖往高奖排列,最后可望得百万英镑。此节目也大获成功,去年在香港有了个粤语版,风靡港岛。

奇怪的是,题目相当简单,例如“英,意,法,荷,哪个国家用过断头机?”“日,希,葡,中,哪个国家受到过核攻击?”“象,虎,鼠,狗,猛犸像何种动物?”也有难的,多半是关于电影和大众音乐的题目。靠回答回答如此题目,也能坐收巨款,岂不是人人可得之?

实际上,人人可以申请,批准参加只有极少数,实际上参赛的,都是有意选的一般“老百姓”。吸引观众的原因,就是因为他们能回答出其中大部分问题。此类节目之吸引观众,不在于知识,在压宝赌输赢。

我看到另外两个节目,就明白是怎么一回事了。一个叫“大师头脑”(Mastermind),每年决出冠军,题目生僻,得奖者知识面绝对丰富,因此此节目无疾而终。另一个“大学挑战”(University Challenge),每周一次。每个大学出一个四人队,每年决出冠军。已经延续40年,至今进行。而且重新召集60年代,70年代的冠军队,让灰发人与近年的冠军队对垒,结果多半是年轻的胜利。

随手举几个例子:

1962年题目:“如果华盛顿可以称作美国国父,请说出以下各国的国父:土耳其,哥伦比亚,现代中国,海地。”

2002年题目:“11世纪圣徒斯蒂芬的冠冕是欧洲哪个国家的徽号?”

1962年题目:“贝多芬的第三,第六,第九交响乐各叫什么名字?”

2002年题目:“哪位导演1993年拍片时渐渐失明,整个银幕用了蓝色?”

我想中国博闻强记的大学生,能回答1962年题目,答不了2002年题目。

灰发人反应慢,记性差,知识面也不如年轻人。证明每个时代最好的头脑,依然很好,甚至一代代更好。唯一不同的是,《大学挑战》只能在纳税人出资养的BBC占一角。一般观众不看:连问题都听不明白,更不用说回答。

在美国也有同样情况:20年前台上台下交流的“讨论”节目,由很受观众欢迎的黑人女士主持,题目有时候很浅薄,有时候批判锋芒毕露,非常出色。但是论题一旦过分尖锐,例如讨论美国畜牧业有没有得疯牛病的危险,结果美国牧场主到处挂辱骂牌子:“美国只有一头疯母牛”。

于是换了一个像模像样的男人,主持同样格局的讨论:上台的女人,向观众坦白自己的外遇,然后请出蒙在鼓里的丈夫以及姘夫,让她当着这两个人再坦白一遍。结果当然是满台男女乱打乱骂,台下一片喊好,警卫适时冲上台拉开厮打的人们。此节目还换一些花样,“坦白”同性恋,畸恋之类,上台的人物越来越肥胖难看,打扮也越来越暴露丑陋,话说得更加不堪入耳,打骂猖狂几乎要当台动刀子,台下的呼啸赛过罗马斗兽场。最后花样玩尽,在美国难以为继,到英国电视台来混骗了一阵,同样愚蠢而肮脏的勾当,终于彻底消失,不知所终。

看来笨也有到底的时候,此种节目翻来覆去,西方电视观众能看得下去,也真是奇迹。

不过不必担心奇迹消失,自有人前仆后继坚决地笨。在近年的文化辩论中,各业各行都有人做了细心的研究,“往下笨”似乎已经无远勿届。本文开头提到过一些教会的“普及式”传教,教会把圣经故事制成动画片,已经是多年的做法。最近名作家朵莉斯·莱辛(Doris Lessing)提出抗议,认为这是剥夺了青少年读“千年最佳书”的机会,因为没有1611年“钦定本”那美丽的英语,《圣经》不过是一些“乱糟糟的故事”。

初等中等教育不必谈了。电视台采访10岁的小学生,问一些最简单的问题,例如“希特勒是谁”?回答“好像是丘吉尔的朋友”。

高等教育,也一样质量下降。有调查者用1895年的中学数理化考卷考大学生,及格率很低。美国学者协会(NAS)发表报告,抽样40所大学的考卷,测定20世纪学生文学知识之变化,发现如果以1900年为100分,1914年一次大战前则是99分;1939年二次大战前降为73分,1964年越战前降至69分,1993年伊拉克战争前降到很丢脸的25分——取战事之前,“学生尚不至于分心”之际,以求公允。这条曲线一直在往下落,最近40年几乎是自由落体。

当然,这与教育面普及,受教育者占同龄人比率提高有关,在美国能受高等教育的人,早就占同龄人一半以上,英国与欧洲也早已接近一半,高等教育不再高不可攀。但是如果学不到什么,教育普及又有何用?

当然这个测定很受争议,因为“文学知识”现在是奢侈,对各种20世纪新式文化产品,例如影视传媒,大部分学生现在头头是道,为当代教育方式辩护的人,认为不过是知识面不同而已。

这就牵涉到“文化”的定义。往下笨问题多年争论不清,关键就在这里。但是对此种“文化民粹主义”的人,几乎来自各个社会倾向。“往下笨”当然是贬词,有人更刻毒,说“文化产业”已经把群众变为“广众”(admass,盲目跟广告走的大众),“民主”则变成“笨主”(Dumbocracy)。辩护者称之为“当代文化”,“多元文化”,“反精英文化”,时髦称呼是“后现代文化”。

攻击文化民粹主义的,最早来自“右翼保守派”。尼采在19世纪(100分的世纪)已经开骂,说“群盲呕出胆汁,称之为报纸”;20世纪上半期分数不低,李维斯就声称电影报纸通俗小说,“都只提供最低级的满足”,完全违反阿诺德对文化的定义——“世界上说出来想出来的最好的东西”;最近耶鲁的布鲁姆(Harold Bloom)则指出瞧不起知识分子成了当代时髦病,他要求重建“经典”概念;英国保守党的思想库则提出:“英国根本不是多种族社会,也不需要多元文化,提倡这些东西是历史性的胡说八道”;而欧洲国家,以法国为首,愤怒指责美国是往下笨的罪魁祸首,迪斯尼,麦当劳,好莱坞,成为美国文化入侵的尖兵。

但是近20年来,对文化民粹主义抨击最力的,却是左翼思想家。自从马克思主义出现了詹明信所说的“文化转折”,当代批判思想的重点对象,就是消费文化。早在1957年,研究英国工人阶级的霍加特(Richard Hoggart),就在《读写何为?》(The Uses Of Literacy)一书中指出强加给粗识文墨者的文化产品,恶俗不堪,而且塞满资产阶级道德。1995年他又出版《如今的生活》(The Way We Live Now),对40年俗文化汹涌,痛心疾首。法兰克福学派的阿多诺(Theodor Adorno)指责现代传媒“把启蒙的可能,变成野蛮化的可能”,不仅败坏趣味,更是痴钝感觉,为集权主义铺路。商业艺术看上去是供顾客选用的商品,实际上是操纵顾客的技术。英国最重要的马克思主义者威廉斯,早在1961年的《文化与社会》中就提出必须让大众文化摆脱商业控制,他的批判至今尖刻,他的建议也至今没有实现可能。

既然左翼右翼都批判文化民粹主义,为什么当代文化还是排山倒海毫无阻挡地往下笨?

很简单,两个更有力量的“体制化机构”,就是需要往下笨:传媒与政客。这两者都依靠数量化,靠选票与钞票的数字,所以两者日益靠拢。意大利总理贝鲁斯可尼传媒大王当政客,克林顿政客下台做传媒,此种人越来越多。

最近发生的一件事,再清楚不过地说明了这个局面:BBC总裁戴维斯(Garvyn Davies)在“媒体论坛”做主题发言,指斥批评BBC节目往下笨的,“都是伦敦白人中产阶级”。此话引起强烈抗议,《卫报》上连续多日刊登知识界的文章,对戴维斯极为不满,说他的指斥不仅是乱套政治帽子,而且是侮辱电视观众:“我供应垃圾,因为你们只能欣赏垃圾。”

偏偏这个戴维斯本人,三年前有著作,指责媒体有意往下笨。这三年中往下笨减少了吗?没有,反而变本加厉。唯一发生的变化,就是戴维斯本人被工党政府任命为传媒领袖。因此觉得有必要“感谢选民”。实际上政客与传媒都是靠“装作讨好大众,实为操纵大众”过日子。有文章说,任何时代都有精英,只不过是一批精英取代另一批。戴维斯这种人,是控制当代政治与传媒的“精明式精英”。

争论到这个份上,已经够复杂的了。应当说,当代文化的普及,不是毫无好处,许多先前享受不到文化生活的人群,现在成了“收视率”“上座率”“点击率”的主人;同时,也无法否认,当代文化的商业化图像化简单化,负面越来越大,而且随着全球化经济,恶果漫向整个世界。

回到本文开始,往下笨的争论,在中国尚未引出波澜。不少人说中国刚有商业文化机会,哪怕是垃圾货,享受几天再说。即使有往下笨的情况,也尚未下堕过久,不必杞人忧天。

不过,看看生态问题,当年不也是振振有词“先发展,再治理”?须知文化的流失,也像水土流失,后悔时,已经难以修复。

同类推荐
  • 众山的拴马桩

    众山的拴马桩

    作者在帕米尔高原的地域,通过在天空无蔽,峦山重叠,河脉稀落的背景之下,以与作者有着深厚羁绊的尼亚孜一家为主角,讲述高原上的河、高原上的女人、高原的转场、高原的婚礼等的群体行为,展示了一种过于渺小的社群与自然对峙的必然逻辑。作者以高原的自然和人文为描写对象,并通过行旅感受将自己融入其间,与他挚爱的西极大地一起历经岁月。正是这种深深的情意使作者在面对着的山地、旷野、牧场、村落的时候,有着一种特别的亲切,使他的文字透明洁净而又真实自然。
  • 伦敦郊外漫笔

    伦敦郊外漫笔

    本书无疑是关于19世纪末伦敦周边自然环境的最经典读物之一,无论是花朵在风中起舞还是鲑鱼在水中谨慎前行,理查德·杰弗里斯都能用最为动人的笔触对他眼下 最为细枝末节的事物进行最为精致的描绘。诗人托马斯因此而赞叹:“没有任何一个其他的作家能够以如此这般和蔼可亲的手法来表述这种广博的知识,甚至连一个 对所述事物毫不了解的人都能从中得到乐趣。”作者最终登上了去往布莱顿的火车,而对人本身和人与自然关系的描绘更是使本书富含哲思。当然,在一百多年之后 的今日,杰弗里斯对城市化无情扩张的警惕以及如何在城市周边重造自然生态,也许更具实际价值和意义。《伦敦郊外漫笔》中之所绘,亦正是今日人类之所失。
  • 中国西南精华游

    中国西南精华游

    浓缩了西南最隽永的感悟,搜集了西南最扎实的攻略,收藏了西南最原色的人文,囊括了西南最必游的风景。 包括四川、广西、贵州、云南、西藏。
  • “路克”带你环游世界(全集)

    “路克”带你环游世界(全集)

    《爱尔兰北西行:春山半是云》设定用一周假期,来周游爱尔兰岛的西部和北部。《浮游夏威夷:海天共蔚蓝》为读者提供畅游夏威夷主要岛屿的方式,以及享受最舒适假期的建议和最新资讯。《混沌浮山南:尼泊尔秘境》为图文并茂的尼泊尔游记,涵盖加德满都、帕坦、巴克塔普尔、博克拉、奇特旺等重要目的地的旅行记录。《浪漫夏威夷:海鸥带诗飞》选取夏威夷十座最梦幻婚礼殿堂、十种最浪漫的夏威夷时光、十家最美丽的餐厅、十家最舒适的酒店、十段蜜月旅程、十佳购物场所,为你打造一场无与伦比的夏威夷婚礼之旅。《西风裁翡翠:爱尔兰中南行》为读者提供了如何利用一周的时间在爱尔兰中南部进行深度旅游的独特线路。
  • 我想和这个世界不一样

    我想和这个世界不一样

    在一个地方呆久了,它曾让你深爱,让你迷恋,也让你被狠狠伤害、抑郁流泪;放下过往,来到远方,一切清零,江湖往事不再谈论。不再有令你牵肠挂肚的人,不再有令你突然沉默的场景,你又重生了,换一个灵魂,换一种心态,活出另一个自己。最好的时光,在路上;最好的生活,在别处。独自上路去看看这个世界,你终将与最好的自己相遇。
热门推荐
  • 荣耀之魔瞳

    荣耀之魔瞳

    在吕小驴的眼中,王者峡谷中的战争迷雾消失不见了。韩信在打红爸爸?不好意思,我小卤蛋收下了。残血还在浪?看我百里守约一枪轰杀。草丛三婊?不存在的,那谁,扔个大进去。“这B绝对开挂了,举报举报”
  • 美人为匪

    美人为匪

    山寨被剿,她以身殉寨,再醒来,成了将军府的窝囊小姐。为报仇,她不惜用美人计去拉拢那个传闻中聪明绝顶的傅三公子,却没想到,对方竟以其人之计还治其人之身,反把她给拿下了?“你我二人初次见面,如此是不是不太好啊……”“少废话,快点脱!”于是,某人施施然的将缠住叶浅头发的外衣给脱了下来……
  • 隋辽余孽

    隋辽余孽

    身负血海深仇亡国亡家的前朝遗孤,却当了现今王朝的地方大员。深仇大恨难得一报,却爱上了仇家的女子。孤苦伶仃却深得同情,手段通天然受尽世人排挤。事与愿违,矛盾自我。终究要如何选择,做人要如何取舍?一切的一切,都开始于多年前的那个恐怖的日子……
  • 重生正室手札

    重生正室手札

    唐朝叱咤风云的女相,穿越为胤禛正室,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笑傲前朝后宫手札一本!
  • 总裁老公,我不爱!

    总裁老公,我不爱!

    三年前,她为人所救,被迫签下了契约。三年后,她终于以为自己重获自由,却在一场算计中再次遇见那位神秘人。而这一次,男人只对她说了一句话:我允许你喜欢我......
  • 脸谱

    脸谱

    本书是“中国新传说”丛书中的一本中短篇传奇故事集。作者以夸张的手法、引人入胜的情节原创了诸多题材、诸多社会领域的故事。
  • 胭脂醉:我不是小太监

    胭脂醉:我不是小太监

    胤朝皇宫,七月半的夜晚,倾盆大雨中,冷宫王才人所在的偏房总管太监何福死于意外,养女何妙妙发现养父丧生,在与王才人商讨之后,考虑到身处冷宫,为了免去风波,也为了讨这一口饭吃,何妙妙毅然决定埋葬养父,女扮男装,从此走上了一条假扮小太监的不归路。--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山野男神

    山野男神

    山河锦绣,有秦砖汉瓦,傲然中华。文明隽永,当古老的传承重新焕发生机,京剧,围棋,国术,雕刻,汉语,古建筑……有梨园名伶,九旬登台,音容不减,风华如旧,博满堂喝彩。有国画宗师,博古旷今,成中西之学,饮酒泼墨,抬手绘万顷山河。有无双匠人,潦倒半生,初心不忘,终燃东方之美……少年起于青萍之末,于山野间,悄然走在了大世的前头。
  • 家有小狐娘

    家有小狐娘

    我叫梁商,原本以为这辈子除了像光头强那样累死累活的替李老板砍树,剩下的光阴也就只有蹲在三岔路口望妞兴叹,可谁知人生果然是到处充满刺激,一不留神救了个小娇娘,竟然还是狐仙……从此,种田修仙打妖怪,植树环保为未来,家有美腻小狐娘的日子,喜乐无穷。
  • 初访记

    初访记

    洛蓝,是“宙际移民计划”第一批亲赴目标宇宙中所有宜居星球进行实地初探考察的观察体验员中的一员。因是借用“当地人”身体来展开任务,使得洛蓝必然经历一个——从“我们”和“你们”,到既是“原来的我们”、也是“现在的我们和他们”——这样的心态、视角的转变。并最终找到最能兼顾这几方视角的适合洛蓝的“平衡点”。而她这一生的经历,也将成为下一批来这星球的到访者们的重要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