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91700000047

第47章 百年树刊:所谓《泰晤士报文学增刊》

题目的“所谓”,有点奇怪。更奇怪的是,笔者落笔之先,想做一点挽狂澜于既倒的蠢事。《泰晤士报》,英语原文The Times,通译《时报》,全世界各处的《时报》都另加地名,名字都是套用这个创刊于1785年的《时报》。偏偏中国翻译史上最莫名其妙的误译,让穿越伦敦的泰晤士河(The Thames)淹没了《时报》,而且一个半世纪以讹传讹,无从改正。

必也正名乎?是的。《泰晤士报》毫无收摊前景,《泰晤士报文学增刊》(The Times Literary Supplement)来日方长。这个太丢脸的硬伤,对汉语的光荣正确毫无好处。

这家书评名刊,名义上属于《泰晤士报》旗下,但是单独出售,此谓《增刊》。《泰晤士报》本身有书评艺评影评,相当于中国的“副刊”,选评的书比较大众化。另有《泰晤士报教育增刊》,《泰晤士报高教增刊》二种,也有书评,多为教科书工具书。

1897年,《泰晤士报》首先出一个《文学》周刊,但是办得不好。次年《纽约时报》出版了《纽约时报书评周刊》,专做书评,开了先例。20世纪初年,南非布尔战争引发议会激烈辩论,《时报》篇幅挤不过来。1902年初采取“临时措施”,书评单出一本《文学增刊》。该刊的出生日期,就定在一世纪前的今年。

《泰晤士报文学增刊》并不是一帆风顺。战争期间,读书人少了,销路降到两万。60年代反叛代指责该刊是“文化权势”,必打倒而后快,成立了激进的《伦敦书评》(London Review of Books)。阵势拉开,《伦敦书评》至今保持了对西方现代文化体制批评锋芒,但是《泰晤士报文学增刊》似乎销路反而上升,最高达到4万多。80年代后,又遇到“后现代”时风,无知者开始有理论根据地炫耀不读书,而该刊不怕被人骂为“老气横秋”,坚持精英文化评论,甘愿做当代病的解毒剂。该刊的销路至今稳定在35万,一半发行在国外,主要是美国。现任主编自夸一直“稍有盈余”时,得意之状溢于言表。

当初的临时出版物,不料在风雨中活了100年。本来就是少年老成,至今似乎并无老态,而且精力充沛,看不到寿终正寝之日。在西方读书界,虽然不能说一语定评,也不能说得一赞词而身价百倍,但是能被此刊评一下,肯定是一个荣誉。《泰晤士报文学增刊》成了“文化”的象征,在英国,在全世界,有了不少模仿者,不少人称之为世界书评刊物之首,《洛杉矶时报》纪念文章的标题竟然是:“书评之王万岁!”

百年之庆,从去年就开始,11月出版了厚本的《批评时代:泰晤士报文学增刊史》;年底,全部一百年的文章建库上网,供付款查阅;1月,在伦敦举行三场名家演讲会,在纽约举行文化界座谈会;2月出版专号。

一百年《泰晤士报文学增刊》贯穿了几个特色,有的几乎是该刊专利,别人无法模仿,有的已经成为一些书评刊物的共同做法。

首先是主编负责制。主编以此任为一生光荣,无升官或发财之意,任期到退休为止。从1967年起,编刊一切独立,我行我素,连办公室都不在《泰晤士报》大楼里。此刊开头30年,主编里奇蒙(Bruce Richmond),据说一贯作风是“不写,不说,不出面,不演讲”。从1959年起担任主编15年的克鲁克(Arthur Crook),坚持不改《泰晤士报文学增刊》的“不署名制”,认为这样评者才能“为文化立言”,公正评判,无所顾忌,也不会趁机卖弄。等到署名的压力已经顶不住,他干脆退休,让位给戈斯(J-Gosse),请别人主持改版。近十年的主编蒙特(Ferdinand Mount),20年前是撒切尔政策班子人物,这段政界历史,没有给他的目前工作任何好处,有背景就有偏向之嫌,有嫌就得避嫌,他巴不得文化界忘记此事。

从60年代末起,澳大利亚传媒大王默多克(Rupert Murdoch)步步进军英国,1981年收购《泰晤士报》。当时英国传媒界就担心默多克财团的全球利益,会迫使此人干预业务独立。果然《泰晤士报》与哈泼科林斯出版社,有时受到压力,不准刊登此文出版那书,常引起舆论大哗。但是默多克对《泰晤士报文学增刊》的确从未干预,也许他明白这个知识分子成堆的马蜂窝,所有的刺都等着伺候他,最好不自找倒霉。蒙特在不让默多克染指这点上,得分不少。

《泰晤士报文学增刊》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评者阵容强大,百年来网罗着每代的一时之选。一开张就有亨利·詹姆士等大师,不久有22岁的青年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流落伦敦的美国青年艾略特,三四十年代,奥威尔是长期撰稿人,60年代起伯吉斯(Anthony Burgess),艾米斯父子(Kingsley & Martin Amis)先后长期撰稿,当今则有伐德尔(Gore Vidal),诺贝尔奖得主西尼等等。我这是挑中国读者知道的作家说说,在西方《泰晤士报文学增刊》能夸耀的名单长得多,包括许多学科专家,国别文学专家。该刊经常有俄国,德国,法国文学专栏,心理学,哲学,历史学,美术史,宗教史专栏,讨论法国文化,能让法国人注意,就是了不起的事。许多书评文字,后来成为文学史名篇,例如艾略特的“论玄学派”,原是格里厄森教授选本的书评。

不过,至今为止,讨论关于中国的书评,我觉得真知灼见不多,这是遗憾,记于此。

如此强大的阵容,稿费却从低。一百年来,《泰晤士报文学增刊》维持在千字稿费相当于今日的一百英镑,折算成人民币大致是一千中文字500人民币。在英国,许多报刊的书评远远超过这个稿酬。但是,为该刊写稿,每个知识分子都视为一种荣幸,尽心尽力,慎而又慎。如果想到1974年前,如此低稿酬,还不能署名,就不得不钦佩该刊引发知识分子敬业精神的力量了。

评家虽多,意见纷杂,《泰晤士报文学增刊》书评依然能保持共同特色。第一条是标榜“常识”,重(写作)实践,反对过分理论化。该刊上很少见到“应用”什么理论来写书评,甚至很少评论排山倒海从出版社涌出的文学理论书籍。这些作者,认为时髦理论,多半是给少识见少文笔的教授提供饭碗,给大学生写作业提供现成公式。《泰晤士报文学增刊》并非回避理论,但是情愿直接评论福柯,海德格尔,德勒兹,或任何新学科(例如网络文化),而不去评论套用之套用。现任主编蒙特宣称他不怕被骂为“粗劣的盎格鲁-萨克森经验主义”。“我们认罪,兴高采烈地认罪。”因为好书评只有三点内容:“此书写什么;是否写成了;最后,评者可以说说,本应当还写什么。”

第二条是标榜“费厄泼赖”。英国每年出书近10万种,假定一半是新出。而《泰晤士报文学增刊》每期长短文章,能评50本书,一年不过2500本。20本新书,只有1本可望得到该刊评论。因此,评什么不评什么,就是一个重要选择,主编主要把关在于此,余下的问题,是让编辑部的10个工作人员,每周找到几名真正的专家。

当然该刊是有意识形态倾向的。英国知识界一般公认《泰晤士报文学增刊》为中间偏右,《伦敦书评》为中左。但是,我在该刊的书评作者中经常看到一些著名左翼知识分子的名字。能够做到不排拒就算是公正的,毕竟,英国知识界还没有分裂成势不两立的两大派。

这样一家评论权威,当然逃不了成为好靶子,招来对手攻击。最严重的批评,是“漏评”。很少有人指责“错评”。对于这样一家经常说狠话的刊物,这是一个奇怪的事。可能这是因为读书者已经习惯听到不同意见,听到不相称的好话,反而会警惕。费厄泼赖的最重要结果,是赢得知识界的信任。“想要每书读,无法读每书”,于是我们在书评中找读什么的引导,也寻找每书读的替代。

《泰晤士报文学增刊》的书评,不是向读者介绍图书,而是“评者对作者说话”,也就是说,是文化圈子的内部对话,圈外人爱看不看无所谓。因此,该刊从来不登任何畅销书榜,不参与任何促销活动。

这种“不理睬大众”的做法,我个人认为是必要的。原因很简单:有无数刊物在狠追读者(默多克旗下的英国“小开张报”《太阳报》每天销行350万份,是该刊的100倍),总得有几家刊物做法不同,不然是否太单调了?这个“后现代文化”,有四个毛病(且不说无数好处):即时享受,乱跟潮流,图像消费,数量崇拜。《泰晤士报文学增刊》反其道而行之:细赏慢品,保持传统,敬惜文字,寻找质量。老派?或许是。但是难道一个自尊的文化,不需要保留几处言之有物的地方?

100年纪念专号,也编得奇怪:没有政界商界贺词,只有两篇回忆纪念,而实之以30名全套重量级人物的书评:斯坦纳(George Steiner)评海德格尔“四大高足”,艾米斯评《1917俄国纪实》,朱利安·贝尔(30年代武汉大学那位著名“英国情人”的同名侄子)评古画色彩。如此百年纪念,宠辱不惊,我行我素,极有《泰晤士报文学增刊》风度。

同类推荐
  • 桂林山水

    桂林山水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桂林山水》桂林,位于广西东北部,是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和历史文化名城。桂林地处漓江西岸,以盛产桂花、桂树成林而得名。典型的喀斯特地形构成了别具一格的桂林山水,桂林山水是对桂林旅游资源的总称。桂林山水一向以山青、水秀、洞奇、石美而享有“山水甲天下”的美誉。
  • 35岁单身女子的沙发客之旅

    35岁单身女子的沙发客之旅

    本书的沙发游是她8年来运用自驾游、背包游等各种穷游方式游历生活后的新探索。书中不仅包括了她旅游中的经历、风景,也讲诉了她与宿主间的友谊、交流,还有面对孤独、伤感时调整、面对的过程……欢迎大家与猫猫一起体验她的旅行过程,陪伴她经历各种我们平常生活之外的传奇。
  • 孩子一定要去的50个地方(外国篇)

    孩子一定要去的50个地方(外国篇)

    本丛书是一套亲子旅游图书,分为中国篇和外国篇两本。编者分别在中国和外国精心遴选了50个地方,既有祖国的名山大川、人文奇景,也有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在这里,我们把它们串联了起来,组成了一幅完美的旅行大画卷。本套丛书不仅有精美的图画,还辅以翔实的旅游相关资讯、文史科普知识、传说故事等等,全面介绍了父母和孩子在领略这些旅游胜地时所涉及的方方面面,尽可能详尽地提供了各个旅行地的有关资讯,是父母朋友与孩子外出必备的旅游指南书。也适合孩子单独阅读,以增长他的人文知识,丰富他的人生阅历。
  • 游遍全球迪士尼乐园

    游遍全球迪士尼乐园

    本书对全球6处迪士尼乐园作了具有独特视角的研究和整理,并配以游园印象、游乐项目、游乐感受,使读者对这一世界性老少皆宜的游乐项目有直观而深刻的感受和理解。
  • 天上之山(王铁男登山探险笔记)

    天上之山(王铁男登山探险笔记)

    他被称为“天山派野蛮登山家”、迷恋探险的疯子,他曾经7次登上博格达峰、10余次进入昆仑山和藏北地区探险,他就是中国登上博格达峰的第一人王铁男。本书是王铁男对自己组织并参加的一系列新疆探险、登山活动的梳理和提炼——抬着行军锅挑战博格达峰、拴着绳子夜宿“魔鬼5080”、慕士塔格冰缝中的漫漫长夜、露营天格尔峰之巅、木扎尔特河畔恐怖夜……这些故事不仅展示了鲜为人知的新疆探险登山过程,也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人对自然的探索是无穷尽、无止境的。探险精神,是人类最宝贵的精神之一。
热门推荐
  • 青鸾迹

    青鸾迹

    青鸾山下有一村,名为青鸾村。村中一采药少年于青鸾山脚下偶救一名神秘之人。此后,少年本已归于平凡的命运由此转折…绚烂多彩的大千世界,危机四伏,却又机遇并存。踏武道,战九霄,怒冲冠,为红颜,斗智勇,识阴谋!一路上留下热血传说,最终登顶巅峰……“逍遥天下才是最为惬意之事”他轻笑道。
  • 凤临天下:绝色夫君来争宠

    凤临天下:绝色夫君来争宠

    凤熙到死才知道,作为杀手必须冷血无情,不能有感情。因为感情可能是你丧命的弱点,而当自己最爱的人拿着枪打入你的心脏时,凤熙才明白原来这不过是一场骗局,只是为了除掉自己。而他的温柔也不过只是陷阱…所以当她倒下的那一瞬间,凤熙想如果有来生我宁负天下人,也不负自己…凤熙重生了,从凤熙变成了凤熙,她睥睨群雄,傲世天下。既然这天下已经乱了,那么我再来给添一把火,而她搅乱的不仅仅是天下,同时还有他们的心...他为了她甘愿受罚,他为了她投入别人的怀抱,他为了她杀尽天下...
  • 时代少年团花海

    时代少年团花海

    都市爱情——不仅仅写时代少年团还有其他孩子——
  • 十亿世轮回

    十亿世轮回

    阴阳无极,天地玄黄,混沌之初,大道无量。一代至尊,陨落重生,弹指落日月,只手遮苍穹。
  • 金轮王佛顶要略念诵法

    金轮王佛顶要略念诵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建炎笔录

    建炎笔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Studies of Lowell

    Studies of Lowell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陌生人经济学

    陌生人经济学

    我们在购物、就餐、休闲娱乐的时候少不了要跟陌生人打交道,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应该面带微笑,说一些让人内心烫贴的话,力所能及地给予别人帮助,让其成为我们的朋友,从而扩大自己的人脉圈,同时我们也可能从陌生人那里得到不少类似优惠券、最低折扣、升职等好处。本书告诉读者:如果你有成功的念头,你就必须掌握这样十个要义:总是说好话、记住他人的名字、投他人所好、掌握人的从众心理、从不吝啬自己的微笑、真诚待人、善用言论效应、总是热情洋溢、将自己的付出最大化、让感动产生经济效益。
  • 求道在万界

    求道在万界

    新书【诸天星图】求推荐,求支持!一卷星图连诸天,亿万星辰加吾身。我叫周辰,辰字泛指日、月、星,我即是星辰,星辰亦为我。在大明掌权!在大唐灭佛!……星启大明,一切全部都从汉中龙门镖局开始。【内签作品,可放心投资收藏阅读,已有两部一百五十万字的完本作品,人品有保障。】
  • 中国寓言

    中国寓言

    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通常采取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集说理、劝诫、嘲讽、讽刺、诙谐于一体,给人以启示。同时还用短小精悍的话把十分深奥的道理讲得通俗易懂,使得读者喜闻乐见,容易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