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92000000042

第42章 微子第十八(2)

【解读】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此章记述的是孔子从楚国的叶邑返回蔡国途中的事。当长沮知道车上拉缰绳的人是孔丘时,他说孔子知道渡口在哪里,言外之意可能是孔子能坚持大道,自己知道该怎么做。桀溺对子路说的话,是希望孔子生在乱世要避世隐居,不要对当政者们抱有希望。孔子却不同意桀溺的观点,他认为,生逢乱世,就要同乱世中的人(包括当政者)相处,而不能采取躲避的消极办法,去隐居而与飞鸟走兽一起生活。正因为天下不太平,他才要奔走于各诸侯国,向当政的国君和大臣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参与社会的变革。孔子之所以伟大,他的许多观点之所以两千多年来一直得到世人的赞同,他所具有的“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永不言弃的精神是重要原因之一。

18.7子路从而后①,遇丈人②,以杖荷③。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④。子路拱而立⑤。止子路宿⑥,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⑦。至,则行矣。子路曰⑧:“不仕无义。长幼之节⑨,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译文】子路跟随孔子赶路,落在后面,遇见一个老人,用拐杖挑着除草用的农具。子路问道:“您看见我的老师没有?”老人说:“你这种人四肢不勤劳,五谷不认识,我怎么知道你的老师是谁?”说完,就放下拐杖去锄草。子路拱着手站在那里。老人留子路住宿,并杀鸡做饭给他吃,让两个儿子与子路相见。第二天,子路赶上孔子并告诉了这件事。孔子说:“这是位隐士。”让子路返回去见他。子路到了老人家里,老人已经出去了。子路说:“不从政做官不合乎君臣大义。长幼之间的礼节,尚且不能废弃;君臣之间的大义,怎么能废弃呢?想让自身纯洁,却扰乱了伦常大道。君子从政做官,是为了履行君臣大义。我们的政治主张不能实行,早已经知道了。”

【注释】①从:跟随。后:指落在后面。②丈人:通称老人。③荷(hè):扛,挑。(diào):古代除草用的农具。④植:通“置”,放置。芸:锄草。⑤拱:拱着手、双手交叉抱在一起的姿势,表示敬意。⑥止:留住。⑦反:通“返”,返回。⑧子路曰:指子路向老人的儿子转述了孔子所说的话。⑨节:礼节。义:道义。大伦:伦常大道。古代多指礼制规定的人与人关系的根本准则。朱熹《论语集注》:“人之大伦有五: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是也。仕所以行君臣之义,故虽知道之不行而不可废。”道:指孔子的政治主张。

【解读】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此章记述的也是孔子从楚国的叶邑返回蔡国途中的事。此章与前两章一样,都是记述隐者对孔子的劝告、评论,以及孔子做出的回应。子路向老人的儿子转述的孔子的话表明,孔子主张君子从政做官必须履行君臣大义,即使自己的政治主张不能实行,也不能扰乱伦常大道,这充分体现了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李泽厚先生说:“‘知其不可’是认识,‘而为之’则是偏偏不计较成败、因果而去做,正显示伦理‘本体’高于现象的认识,显示了人的尊严,不屈从于因果的自由。”(论语今读))“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这句话,有人认为是老人批评孔子和他的学生轻视体力劳动。但从孔子让子路转告的话来看,作为隐者的老人这样说,是委婉地劝告孔子和他的学生,与其“知其不可而为之”,不如避世隐居踏踏实实地做点实事。显然,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孔子是不会采纳老人的这一观点的。

18.8逸民①:伯夷、叔齐、虞仲②、夷逸、朱张、柳下惠、少连③。子曰:“不降其志,不辱其身,伯夷、叔齐与!”谓:“柳下惠、少连,降志辱身矣。言中伦④,行中虑,其斯而已矣。”谓:“虞仲、夷逸,隐居放言⑤,身中清⑥,废中权⑦。我则异于是,无可无不可。”

【译文】避世隐居的贤人有:伯夷、叔齐、虞仲、夷逸、朱张、柳下惠、少连。孔子说:“不降低自己的志向,不侮辱自己的人格,是伯夷、叔齐吧!”又说:“柳下惠、少连两人,降低了志向,人格受到侮辱。但言论符合伦理,行为经过考虑,不过这样罢了。”又说:“虞仲、夷逸两人,隐居山野,不议论世事,行为廉洁,却抛弃了通达权变。我和他们都不同,没有什么可以,也没有什么不可以。”

【注释】①逸民:也作“佚民”,指避世隐居的人。②虞仲:又称仲雍,周太王的次子。相传周太王欲立少子季历,以便再传位给季历之子姬昌(后来的周文王),仲雍和兄长太伯一起到了楚、越交界的地方,自称为句吴。太伯死后,由仲雍继位做吴王(见《史记?吴世家》)。③夷逸、朱张、少连:三人生平、言行均不可考。④中:符合。伦:伦理。⑤放言:放弃言谈。指不议论世事。一说为放纵其言(刘宝楠《论语正义》)。从前说。⑥身中清:一身清廉。指行为廉洁。⑦废中权:抛弃通达权变。

【解读】孔子对古代六位隐居的贤人分别给予评价,认为他们都坚持某种德行而缺乏权变,不能灵活地处理遇到的问题。孔子认为,君子的为人应该遵行“无可无不可”的原则。“‘无可无不可’是非常灵活而又坚定执著的人生哲学与生存智慧,是‘经’与‘权’的灵活妙用。联系孔子终身行事的情形与其发表的观点,可以理解其‘无可无不可’的内涵,即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对策,没有固定不变的生活方式,体现出个体的主动性与灵活性。”(毕宝魁《论语精评真解》)孔子一生坚持自己的政治主张,既在鲁国担任过要职,又带领弟子周游过列国,在经过努力而无法直接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后,他在晚年通过兴办教育、著书立说,间接地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孔子所评价的六位古代贤人,缺少的正是孔子所具有的灵活性。

18.9大师挚适齐①,亚饭干适楚,三饭缭适蔡,四饭缺适秦②,鼓方叔入于河③,播鼗武入于汉④,少师阳、击磬襄入于海⑤。

【译文】主管音乐的官员挚到了齐国,二次用餐乐师干到了楚国,三次用餐乐师缭到了蔡国,四次用餐乐师缺到了秦国,击鼓的乐师方叔到了黄河岸边,摇小鼓的乐师武到了汉水之滨,少师阳和击磬的襄到了海边。

【注释】①大师:即太师,乐官之长。古代朝廷主管音乐的官员。挚:人名。②亚饭:古代天子、诸侯每天四餐,用餐时要奏乐,“亚饭”即第二次用餐时奏乐的乐师,简称“二次用餐乐师”。三饭、四饭与此同。干、缭、缺:均为乐师名。③鼓:动词。击鼓。方叔:乐师名。河:指黄河。④播:通“簸”,摇。鼗(táo):小鼓,像现在的拨浪鼓。武:人名。汉:汉水。⑤少师:乐官。阳、襄:均为人名。

【解读】国家兴盛,政治清明,统治者重视人才。国家衰败,政治黑暗,统治者不重视人才。重视人才则人才聚,人才聚则事业兴;不重视人才则人才失,人才失则百业废。此章记述了鲁国音乐人才纷纷离开,前往外地或别的诸侯国的情况,说明鲁国当时由于季氏、孟氏、叔氏三家执政,导致了礼崩乐坏,政事荒废,民怨四起。此章虽无孔子和他的学生的言论,但客观地反映了鲁国当时的情况,这也许是孔子离开鲁国周游各诸侯国的原因之一。

18.10周公谓鲁公曰①:“君子不施其亲②,不使大臣怨乎不以③。故旧无大故④,则不弃也。无求备于一人⑤。”

【译文】周公对鲁公说:“君子不怠慢他的亲族,不让大臣抱怨不被重用。老臣旧友没有严重过失,就不要遗弃。不要对某个人求全责备。”

【注释】①周公:姬旦,周文王之子,他辅助周武王灭纣,建周王朝,封于鲁,是鲁国的始祖。相传他制定了周朝的礼乐制度。鲁公:周公之子伯禽。②施(shǐ):通“弛”,弃置。引申为怠慢。③以:用。引申为重用。④故旧:旧友的总称。这里指老臣旧友。大故:大事,大变故。指严重过失。⑤求备:要求完美。意思是求全责备。

【解读】周武王在周公等人辅佐下灭了商纣王,建立了周王朝,并把鲁这个地方封给周公。作为鲁国的始祖,自然有老臣旧友和亲族要一同前去,但周公要留京辅政,于是派儿子伯禽前去代为治理鲁国(见《史记?鲁国公世家》)。伯禽出发前,周公对他作了这番告诫。伯禽不负周公的厚望,坚持以周礼治国,使鲁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成为周王朝统治下的“礼义之邦”,周公告诫伯禽的话也在鲁国民众中广为传诵。可能孔子在教育学生时引用过周公这句话,因此被学生收录在《论语》里。周公这种尊重亲族、不遗弃老臣旧友、不对人求全责备的观念,因有其合理之处,所以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位置,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18.11周有八士①:伯达、伯适、仲突、仲忽、叔夜、叔夏、季随、季②。

【译文】周代有八位贤能之士,他们是:伯达、伯适、仲突、仲忽、叔夜、叔夏、季随、季。

【注释】①八士:八位贤士。②伯达、季等八人:生平、言行均不可考。有人因为八位贤士的名字每两位的前一个字相同,就推测他们是四对双生子,但无可靠证据。

【解读】此章介绍了周代八位贤士的名字,虽然他们的生平、事迹无法考证,但这段记述客观上反映了周王朝建立后由于以礼治国,实现了天下太平,百业兴盛,因而国内涌现出了一批贤能之士。明代首辅张居正为此章所作的注说:“考之尧、舜之时,有八元八恺;成周则有八士,盖天将祚帝王以太平之业,则必有多贤应运而生,一气数之自然耳!顾天能生才而不能用才,举而用之,责在人主。是以,史称舜举十六相而天下治。《诗》云:济济多士,文王以宁。言其能用之也。”可见,人才虽然对于一个国家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关键还在于有识才、用才的当政者和用人机制。与周代当政者重视人才相反,春秋末期的鲁国,由于季氏专权,国君昏庸,使得人才纷纷出走。孔子在感叹之余,可能在教育学生时讲述了周代重用人才、国家兴盛的情况。

同类推荐
  • 庄子

    庄子

    《庄子》应该于先秦时期就已成书,我们今天所看到的三十三篇本《庄子》,是经西晋郭象删订并流传下来的。汉代《庄子》有五十二篇十馀万字,这种五十二篇本到魏晋时期仍然可以见到。魏晋时玄风盛行,庄学渐起,为《庄子》作注者多达数十家,但这些注《庄子》者往往根据自身对庄子的理解和个人喜好,对《庄子》一书的篇目做了一定的删改,从而形成了多种多样的《庄子》版本。郭象以前,主要的《庄子》版本有崔譔本、向秀本、司马彪本。其中崔谟、向秀本为二十七篇(向秀本一作二十六篇,一作二十八篇),司马彪本五十二篇。现在人们所看到的郭象三十三篇本,是郭象在五十二篇本的基础上吸收各家尤其是向秀庄子学成果之后删订的,是郭象对司马彪五十二篇本“以意去取”,并删去其中“十分有三”之后的结果。经过郭象删订的《庄子》,无论从篇章还是字句方面,都更为精纯。由于他吸收和借鉴了向秀及当时各家之注,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颇富改造性的独特诠释,故为历代所推崇,逐渐成为定本,流传至今。
  • 韩非子(中华国学经典精粹)

    韩非子(中华国学经典精粹)

    《韩非子》是韩非的生平著作,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作品。是古代政治学方面的名著,与道家、儒家、墨家、阴阳家等学派的著作交相辉映。全书现存五十五篇、共计十余万字。按照内容划分,现存的文章可以划分为十组,分别从不同的角度阐发了韩非子的法家思想。本书精选了《韩非子》五十五篇中的经典篇目,按照题解、原文、注释、译文的格式对该著作进行了详细剖析,并且秉持“信、达、雅”的标准,对这部先秦时期的法家集大成之杰作进行了注解。
  • 遁甲符应经

    遁甲符应经

    《遁甲符应经》, 题宋杨维德等撰, 真实作者 尚待考证。尽管如此, 作为记录与六壬、太乙各名的奇门遁甲术 的《遁甲符应经》, 仍然不失为一部中华术数奇书。奇门遁甲在我国可能已经失传 , 通过《遁甲符应经》等书, 我们有机会一窥它神秘的面目。
  • 鬼谷子(中华国学经典精粹)

    鬼谷子(中华国学经典精粹)

    《鬼谷子》一书是鬼谷子思想的集大成之作,是纵横游说之术的高度总结,是纵横家理论争鸣的之著作。全书分为上、中、下三卷。上卷含《捭阖》、《反应》、《内揵》、《抵巇》四篇。中卷含《飞箝》、《忤合》、《揣》、《摩》、《权》、《谋》、《决》、《符言》八篇。下卷含《本经阴符七术》、《持枢》、《中经》三篇。此外还佚失《转丸》、《胠乱》两篇。上卷以权谋策略为主,中卷以言辩游说为重点,下卷则以修身养性、内心修炼为核心。下卷是上、中两卷的基础,是它们的思想指导。鬼谷子在书中讲授了不少政治斗争权术,其中重要的是取宠术、制君术、交友术和制人术。因此,《鬼谷子》堪称是一部专门探讨古代政治权谋的智慧宝典,一直被中国古代军事家、政治家和外交家所研究。
  • 洞山岕茶系

    洞山岕茶系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武乡的红色驻地

    武乡的红色驻地

    武乡县是著名的革命老区,拥有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在抗战时期,中共中央北方局、八路军总部、一二九师、抗日军政大学等重要机关长期驻扎于此,留下了众多革命历史文物和珍贵的革命旧址。《武乡的红色驻地》主要对全县的革命旧址进行调查和搜集整理,并对团以上机构驻扎过的旧址加以介绍,反映了武乡在中国抗日战争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历史作用,对进一步研究八路军文化,打造红色文化品牌,推动老区科学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 万念收妖

    万念收妖

    世间苍生皆有其长,三百六十行凡有通达本理者皆可入道,入道方可修炼神魂以求长生,道之所存,人之所存。相传北苍有齐氏书生以画入道,挥墨便成千军万马;东海有烛龙以武入道,化作人形,拳脚震响三界;更在上古有秦王以剑入道,修得大成,一剑劈开三十三重天。
  • 天降甜心

    天降甜心

    “叮咚叮咚——”一阵阵铃声急促地响起,在寂静地黑夜划过,显得极其刺耳。睡梦中的楚云朵倏然被……
  • 薄先生的盛宠女王

    薄先生的盛宠女王

    所谓的父亲为了他的公司设计她与贺家联姻;信了白莲花帮她的鬼话,却没想到她早已与贺家苟合至她于死地。一朝重生万万没想到更难搞的居然是救她的千岁大人。——某天知恩小姐突然想跟薄先生谈个恋爱疯狂暗示,薄先生脸色沉了下来:“你敢跟谁谈我就弄死谁”知恩小姐:“如果是你呢?”薄先生一脸正气:“如果是我,那就当我刚刚没说”——某天知恩小姐去民政局领证,结果被告知她已经结过婚了,在线懵逼,她什么时候结婚了?然而被查到结婚对象居然是薄先生,而且在久到离谱的情人节领的证。询问下,薄先生回道:“我忘记告诉你了”知恩小姐头上敲出一个问号。薄先生指了指她的食指:“婚戒不是戴上了吗?”知恩小姐看着戒指陷入沉思,他当年忽悠她戴上戒指的时候可不是这样说的。
  • 特工逃妃桃花多

    特工逃妃桃花多

    金蝎子白欣,特工三组头把交椅,冷艳妖娆,手段残戾,魔鬼般的尤物。然而,功高盖主,上头背后阴招令她穿越异世。白欣,将军的懦弱遗女,武道白痴,在这个强者为尊的南陵国,被众人视为废材。一次试炼中被活活吓死,然而,再睁眼时,举手投足间已是绝代风华。【本文强宠,女强男更强,美男多多,男主绝对干净】什么?她是千机老人的入室弟子,还是天赋最差的那个。什么?身负血海深仇,好,她报!一纸婚约,好,她嫁,就看他有没有那本事。什么?她只是要收集秘宝,不是要收集男人,打得过流氓,斗不过美男,收拾包袱,逃!霸道腹黑的一朝丑王,国人避之不及。“即使逆天改命,我都不会让你逃离!”邪魅妖娆的风流堡主,红颜知己无数。“我愿独守你一人,不离不弃。”残忍孤僻的冷面杀手,江湖人闻风丧胆。“为你,杀光天下人又如何!”痴情爽朗的北国王子,国内女子的梦中情人。“江山虽美,怎敌你笑颜如花。”横走江湖,收集秘宝,不穿回去报仇她白欣二字就倒着写!废柴变天才,开红楼,建组织,闹军营,闯皇宫。只是,王爷太难缠,还有他、他、他!片段一:“女人,要不要秘宝?”美丽的男子循循善诱。“要!”白欣淡定地看着那张比女子还美上三分的脸庞。“那就嫁给本王。”美丽的男子露出微笑。“不要!”白欣撇过头。“那你不要秘宝了?”男子有些薄怒。“要!”白欣淡定地看着他。“那就嫁给本王。”男子轻叹一口气。“不要!”白欣再次拒绝。“哼,你要也得要,不要也得要!来人,送王妃回房,择日完婚!”男子挥袖夺门而出。片段二:“表哥,给我做主啊!这个女人不但抢了我的发簪,还打我!”俏丽的女子捂着脸冲着来人哭道。“哦?怎么做主?”妖娆的男子冷眼挑眉。“哼,发簪还我,让我打她一次。”俏丽的女子得意的说。“师妹,给她十支发簪,再打十次!”妖娆男子温柔地看着白欣。片段三:“报,主上,白姑娘翻墙逃了。”暗卫急急来报。“哦。”冷面男子淡淡地转过身,吩咐道,“传令下去,孤星楼聘楼主夫人,将以千年秘宝为聘礼。”“报,主上,白姑娘来应聘了。”暗卫急急来报。“你无耻。”白欣一脚踹开大门,怒视悠哉的冷面男子。“那你答不答应。”冷面男子嘴角微翘。“……天要亡我!”白欣甩鞭夺门而出。喜欢本文的亲们可以加偶滴读者群198940629敲门砖,文中任意人名《妖娆痴帝》《懦弱王妃》
  • 海贼快乐风男

    海贼快乐风男

    一个LOL死忠粉,混迹在海贼王世界里冒险的故事……
  • 二婚很甜:首富,你老婆跑啦!

    二婚很甜:首富,你老婆跑啦!

    崔恩恩觉得自己就是个背锅侠!好嘛,小舅舅被女生欺负了,是她的锅!未来小舅妈宝宝没了,是她的锅!小舅舅一直乐于当单身狗就是不结婚,又是她的锅!这锅太沉重,压得崔恩恩喘不过气,必须逃离不然就得被压死!直到某一天,可萌可酷可拽的小嫩芽拉着崔恩恩的衣角,一脸纠结的问:“麻麻,我该叫这个跟我长的很像的人小舅公呢?还是爸爸呢?”--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丫头有点拽:恶魔,请接招

    丫头有点拽:恶魔,请接招

    她是神秘转校生,转学第一天就占了别人家的学生会主席大人的豆腐;她是神力转校生,转学第一天就放倒了三个男同学;她是最酷转校生,转学第一天就闹得满院风雨。是的!这些“她”都是我们的时初黎女战神!天性特立独行,爱打抱不平,家庭背景神秘无比,戏耍各路大神,无所不能。周一到周五在学院里招惹各大门会,狂耍各大门会都不在话下;周六周日到广场耍一耍,整个天下都是她的!至于那些,恶魔?恶魔学院?恶魔地下城?开玩笑,她同意了?待她一一横扫,将这些恶魔都变成天使,所以,请接招吧!各路恶魔们!只要她在,光明就在![细看女主降‘魔’的热血传奇,再看女主高情商拐走男主的套路!]
  • 血之眷族

    血之眷族

    这片大陆上有富饶的国度,繁荣的都城,迅猛发展的科技以及奇幻无比的魔法,国与国之间相互依存,没有硝烟更没有战争,人类、兽族、精灵、元素等和平共存,但......这一切美好都是表面现象,恶魔的子嗣早已混入其中,将堕落之血散播在世间,当黑夜来临,隐藏在深处的恶意便开始蠢蠢欲动,侵蚀着看似美好的一切。
  • 风云战史之穿越三国

    风云战史之穿越三国

    没有金手指,没有超能力,能依靠的只有作为现代人所掌握的历史知识和科学常识。肥宅、学生仔···看现代人如何演义不同的古代史,又如何一步步成长为战略家。我的故事未必很精彩,但求不虚度读者光阴。新人渣作欢迎交流指导。文中会有些比较现代化的词语名称,不准确的地方还望谅解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