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92100000019

第19章 叙述方位(3)

“歪”荸荠,这是小英子最爱干的生活……赤了脚,在凉浸浸滑溜溜的泥里踩着,——哎,一个硬疙瘩!伸手下去,一个红紫红紫的荸荠。

然后转成明海的视角:

明海看着她的脚印,傻了。五个小小的趾头,脚掌平平的,脚跟细细的,脚弓部分缺了一块。明海身上有一种从来没有过的感觉,他觉得心里痒痒的。这一串美丽的脚印把小和尚的心搞乱了。

两个视角人物交替,从青梅竹马爱情的两方面来肯定非戒的真人生。

视角互换电影《兵临城下》(Wolf at the Gate)讲苏德战争两位顶尖狙击手对决,叙述在交战双方主人公的筹备中轮换展开。在两人对峙时,镜头在两人的瞄准镜中轮换,在瞄准镜后面的是视角人物。《父辈的旗帜》(Flag of the Fathers)与《硫磺岛来信》(Letters from Iwa Jima)是姐妹篇电影,互为美军、日军视角,极个别情节成为交叉点(例如虐杀Iggy),但是打得你死我活的双方,对对方的大部分活动与心情完全不知,使战争显得极端无人性。

方位2还有另外一种变体: “集体人物视角”。后面要讲的茅盾的短篇小说《泥泞》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方位3:“隐身叙述者+次要人物视角”:这种方位比较少见,因为这时特许范围过于窄小,作为次要人物,他只能观察主要人物的行为,作为视角人物,他不能超越很小的感知范围,作为第三人称被叙述人物,他不像第一人称叙述者那样能随意发表言论。成功地坚持这种叙述方位的小说是很少的。海明威的《刺客》是被文论家们津津乐道的范例。这例子是否适用,取决于我们是否认为尼克·阿丹姆是次要人物,可能有人会认为他是真正的主角。

艾柯《玫瑰之名》,乃是一个回忆录式的叙述者,虽然是次要人物(事实上是一个华生医生式的“侦探助手”),陀思妥耶夫斯基《死屋手记》。贾平凹《商周》第一单元第三节以次要人物秃子的视角进行,叙述者跟着秃子边走边扫描周围的人和事。

由于次要人物的见识非常有限,可以表现集体的无意识,现代小说中越来越多地出现 “集体次要人物视角”。茅盾的短篇小说《泥泞》,写北伐时期南北军拉锯地带某村庄的农民,不理解地看革命的宣传工作和反革命的暴行,小说似乎是全知观,但一直是以村民们集体的眼光来看一切,因而主要人物被北军枪毙后,村民们还是搞不清军来马去是怎么回事。而小说也拒绝转入北军军官或北伐军宣传队员来作一个解释。这是一个复式第三人称视角很成功的例子。

方位4:“隐身叙述者+旁观者视角”。与“全知式”正相反的叙述方位,是“全不知式”,被称为“墙上苍蝇法”,或“物化”。叙述者像苍蝇一样完全隐藏或完全不被人注意,而叙述就像苍蝇眼睛看到并记录事物的表象,记录下谈话,但不解释评论任何事(因此没有任何叙述干预),不带任何感情色彩(因此几乎没有任何形容词和副词),不进入任何人的内心(因此它不说出任何人物心里的想法)。

能够完全做到这一点的小说是很少的。海明威常被人举例认为是使用这种叙述角度的范例,但他的大部分作品并没有完全坚持这种叙述角度的诸原则。只有他的很少几篇短篇小说(如《白象似的群山》),完全采用这种方法,其结果往往是谜一样费猜详的小说。杜拉斯《广场》,整部小说全部由对话构成,叙述者几乎没有出现。

而不绝对严格地整篇采用这个方位的作品,比较多见。海明威的《乞力马扎罗山上的雪》写了男主人公心里的回忆,但用斜体字印出,以示与“旁观式”方位的正文有别。美国现代作家达谢尔·哈梅特的一系列“硬汉式”侦探小说叙述者没有名字,没有任何感情,不介入情节,其效果就有点像“旁观式”叙述。罗伯-格里耶的小说《嫉妒》中,叙述者一直没有出现,几乎绝对隐身,很明显他是以丈夫的视角来进行叙述的。叙述语言客观而冷静,言语之间没有与嫉妒相关的任何思想、观点与见解,没有嫉妒的感情变化、情绪起伏以及有关的任何心理活动。叙述者和视角人物这两个人格出现了争夺,而以叙述者绝对主导。如果视角人物即阿X的丈夫说话的话,言语中会带上嫉妒的情感波动,甚至会有处于嫉妒的情况下对客观事态的考虑、分析、意图与打算等。这与叙述者用的语言在语汇和风格上明显不同。

在电影中有一种新的潮流,所谓直接电影(Direct Cinema)式:主张摄影机永远是旁观者,不干涉、不影响事件的过程,永远只作静观默察式的记录;不需要采访,拒绝重演,不用灯光,没有解说,排斥一切可能破坏生活原生态的主观介入。工作原则可以归纳为:“观察者”或者“旁观者”。还有一些先锋电影、实验电影,例如Gus Van Sant的电影《大象》,讲述一个在平淡的秋日两个高中生在校园里大开杀戒的血腥故事。影片采用非线性结构,没有明显的故事情节,而是在琐碎的细节中体现人物的心理和人物之间的矛盾。影片大部分是即兴发挥,片中的孩子都基本上没有表演经验,并且用的是真名。大量的长镜头再现出生活的真实感。《大象》的震撼之处就在于内容和形式之间的张力,即对“校园枪杀”这样敏感、戏剧性的题材进行的是顿感的、非戏剧化的展现。

方位4有个变体:“绝对隐身叙述者+绝对旁观者”,可以称为“场面记录式”。整部小说好像是一个不上场的观众记录下舞台上发生的一切。吴组缃的《樊家铺》全部情节延续若干日,但所有的对话和行动全部发生在樊家铺这个通向县城公路边的小店的门口或店内。斯坦倍克的《月落》共八章,每章情节集中在同一地点同一时间,读起来就像一个八幕剧的记录稿。刘心武的《立体交叉桥》,全部故事发生在北京东单一个市民的家中(只有开头和结尾很小一部分移到大街上),而情节发生在一天的早晨到夜里若干段时间,读起来就像一个多场独幕剧的记录稿。

方位5:“显身叙述者+主角人物视角”即“第一人称全知”。应当说这个名称有点自我矛盾:所有的第一人称小说,其特许范围被限制在叙述者兼人物的感知范围内,任何“我”不可能像上帝一样全知。但是他是主角还是配角,却大有不同。配角的任务是观察,做主角时,“我”就可以借任何理由说任何事。狄更斯的《大卫·科波菲尔》中,狄更斯硬让“我”来叙述“我”出生之前的事件以及其他一些根本不可能亲历,但非常关键的事件。读者由于沉醉故事本身,所以并不追究这些叙事信息的渠道。狄更斯的《远大前程》就不得不采用了多种方法来维持叙事者信息来源的可靠性。“我住下来之后,一点一滴地了解到(主要从赫伯特那里)鄱克特先生毕业于哈罗中学,又在剑桥大学读过书,是才华卓越的学生。”这样的说明,一旦多用,就很笨拙。

“第一人称全知”经常需要一个理由,因此往往采取书信体。作为主角,似乎都要找些知道一切的理由:书信,日记,回忆,自传,是常用的体例。书信体小说最早出现于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但在18世纪大流行,理查德森的《帕美拉》(1740)、《克拉丽莎》(1747-1748),斯摩莱特的《亨夫利·克林克》(1771),法国拉克洛的《危险的关系》(1782)都是一组人物的通信,而且这些书信大都写得极长,《克拉丽莎》有七大卷。书信体在现当代小说中已很少使用,索尔·贝罗的《赫佐格》,主人公为第一人称叙述者,他大量引用他写给各种著名人物但从未寄出的信。博纳科夫小说《微暗的火》,由前言、一首四个篇章的长诗、评注和索引组成,其注释部分的页码超出译文部分达十倍之多。读者需要通过对诗与注释的反复对照阅读,自己组织情节。小说可以有六种不同的读法。

借助书信,电影都可以接近“第一人称全知”:根据茨威格小说改编的电影《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展示了一种独白式的表现形式。电影由始至终都贯穿着女人“我”的独白(以信件的方式呈现),剧情的铺展都伴随着“女人”的独白展开,她作为回忆及独白的主体,对事件是全知的。

回忆录体也是如此。笛福《鲁滨孙漂流记》(1719)可能是最早的日记体小说,然后就是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1774)。纪德的《田园交响曲》(1919),萨特的《恶心》(1938),贝娄的《晃在半空的人》(1944)。在中国现代小说中,鲁迅的《狂人日记》,丁玲的《莎菲女士的日记》,都是使用得成功的例子。日记体小说比书信体小说灵活一些,因为日记可以是自己对自己说话,什么话都可以说。回忆录小说与自传小说,是第一人称叙述者讲自己故事的借口。有的小说惟妙惟肖地套用回忆录的语气,是“伪回忆录”。如法国当代作家马格丽特·尤瑟娜的《哈得里安回忆录》只是全能全知特殊方位的依托。

晚清许多“新小说”家,写的实际上是“伪回忆录”:用“见闻”的方式构思第一人称叙述的小说,以“我”的游历为框架,以便引出他人故事或生活片段。如吴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王濬卿的《冷眼观》,萧然郁生的《乌托邦游记》等。

方位6:“显身叙述者+主角人物视角”,这就是正常的“第一人称”小说。在中国古典小说中,第一人称作品极少。最早的唐传奇,张文成《游仙窟》,以“仆”、“余”自称,自述与仙女交往的艳遇,却在中国失传,从日本抄回。某些第一人称叙述作品,如《浮生六记》,并非仿回忆录,而是真回忆录,不是自传小说。

苏曼殊《断鸿零雁记》有资料称此为中国第一部第一人称叙述者为主人公的小说(叙述者为主人公三郎):

余浴毕,登楼面海,兀坐久之,则又云愁海思,袭余而来。当余今日慨然许彼姝于吾母之时,明知此言一发,后此有无穷忧患,正如此海潮之声,续续而至,无有尽时。然思若不尔者,又将何以慰吾老母?事至于此,今但焉置吾身?只好权顺老母之意,容日婉言劝慰余母,或可收回成命。

中国“五四”时期第一人称叙述小说中,叙述者“我”大都是主角。这时期的许多自叙传小说、日记体小说、书信体小说都有这个特点。如郁达夫《茑萝行》《迟桂花》,庐隐《丽石的日记》《或人的悲哀》,郭沫若《落叶》,冰心《遗书》等。

方位7:“显身叙述者+次要人物视角”。当第一人称叙述者成为次要人物,情况就完全不同,次要人物的特许范围被严重地限制,这种小说有非常特殊的功能,即主角可以是神秘人物:行为神秘,而叙述只是观察,不描写其内心究竟为何如此神秘。因此可以称为“第一人称仰视式叙述”。

梅尔维尔的《白鲸》的叙述者依许迈尔是个普通水手,从他的眼光来看,船长阿哈伯的行为很难理解,使此小说的神秘主题更加使人迷惑。如此的方位实际上是这类小说命意所在:主人公是一个有魅力的,但比较神秘的人物,而叙述者“我”是一个既能有机会与主人公接近,却又在智力上、想象力上近于常人的人物。

仰视式即“显身叙述者+次要人物”,或者叫做“第一人称见证人叙述”,如康拉德的《吉姆老爷》,小说主体部分属于第一人称见证人叙述,有马洛充当见证人,并且马洛处于故事的边缘地位。卡尔维诺《树上的男爵》叙述者“我”是男爵柯西莫的弟弟,小说意在以一个常人的眼光展现柯西莫异乎常人的行动与非凡的冒险经历。大江健三郎《燃烧的绿树》,主人公乃是一个失败的新兴宗教领袖“阿吉大哥”,而叙述者则是阿吉大哥的同道,以及他的女友。

方位7的搭配方式,使用得很多,例如:

《呼啸山庄》用洛克乌德的眼光,看希斯克利夫;

《白鲸》用依许迈尔的眼光,看阿哈伯船长;

《福尔摩斯探案》用华生的眼光,看福尔摩斯;

《黑暗的心脏》用马洛的眼光,看库尔兹;

《了不起的盖茨比》用卡拉威的眼光,看盖茨比;

《棋王》 用普通知青“我”的眼光,看棋王王一生;

《莫格街凶杀案》用“我”的眼光,看大侦探杜宾;

《孔乙己》,用店小二“我”的眼光,看孔乙己。因此从他眼中看到的孔乙己也带有一定的局限性,例如孔乙己有一段时间消失了,“我”作为店小二并没有办法给出他消失的理由,这是受到视角限制的缘故。电影《西西里岛的美丽传说》(Malena)则是以“我”——一个13岁男孩的视角来讲述女主角Malena的经历。此片是研究镜头语言“凝视”的经典案例。

方位7也有个复式变体:“复式显身叙述者+次要人物视角”,佳例是《献给艾米丽的玫瑰》。村民“我们”是叙述者观察者,无知,而且愚蠢。这篇小说,与上面方位3亚型举的例子,茅盾的《泥泞》正成对比:《泥泞》是第三人称集体次要人物视角,《献给艾米丽的玫瑰》是第一人称集体次要人物视角,效果各有千秋,不过中国上世纪20年代的农民,自我更少些,更适合用“他们”。

最后是方位8:“显身叙述者+绝对旁观人物视角”。这种小说叙述者全知,但是绝对旁观,显得非常神秘:罗伯-格里耶的许多小说是第一人称,但是这个叙述者始终没有成为人物出现,没有名字,没有性别,实际上隐身并且全知。《在迷宫里》《纽约革命计划》《金三角的回忆》《一座幽灵城市的拓扑学结构》等,只有个别句子,似乎指明“我”从什么地方冷冷地观察小说的情节。正因如此,我实际上是叙述外的全知叙述者。

(第四节) “跳角”

同类推荐
  • 古寺钟鼓声

    古寺钟鼓声

    知名作家张记书的作品集《古寺钟鼓声》知识性、新闻性的因素较多,作家是靠一种机智的构思来展示一种小小说的理性,进而启迪读者的。《古寺钟鼓声》所收录的小小说,尽管也有意蕴深厚,余味悠长的作品,但多数作品给人一种泾渭分明的感觉,要么直截了当,作家的态度在作品中一目了然;要么作家把无解的生活原生态地放到读者面前,交给读者由读者自己定夺。小说艺术本就是一种留白艺术,是由作者与读者来共同完成的一种艺术。
  • 第二父母

    第二父母

    这是一部反映教师生涯与人生命运的非虚构文学作品。作者记述了自己从小学、中学到大学的所有任课老师的故事,有血有肉,性格鲜明,可亲可敬。作品细节丰富,情节感人,可谓一部教师列传,也是一部中国当代教育史。作者并非在传达那种司空见惯的师生情,而是意在展示独特的精神传承关系:无数品格超拔的老师,用他们的言行滋养了一个个生命;父母生育了我们的肉身,而老师给予我们灵魂。在这个意义上,他们是我们的第二父母。作者不为尊者讳,如实记录其跌宕起伏的人生、命运,因而也是一部深刻揭示老师生存状态的力作。
  • 梦里花落知多少(珍藏一生的经典散文)

    梦里花落知多少(珍藏一生的经典散文)

    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学思考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中外散文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
  • 大胆说出你的爱:最经典的爱情散文(时文选粹)

    大胆说出你的爱:最经典的爱情散文(时文选粹)

    本书编入了近百篇经典爱情散文,其中既有当今的网络红文,也有文学新锐的得意之作,这些感人肺腑的爱情故事,有的虽如流星,只是瞬间划过,却在夜幕里留下永恒的光亮;有的虽如落英,仿佛似曾相识,却让人欲罢不能,让你在掩卷之际,忍不住回眸顾盼。这些爱情故事将生活的各个片段、各种场合、各种细节作为切入点,将爱情的细腻和伟大表达得酣畅淋漓,用朴实无华的小故事来抛砖引玉,以精简准确的爱情感悟作为提示和点拨,让您在读完每篇文章之后都有思考和感悟,悟出爱情的真谛,呼吸爱情的余味。
  • 非洲文学作家作品散论

    非洲文学作家作品散论

    世界文化发展到今天,应该说是多元化发展,不能一味地以欧洲为中心,就像我们评论一个作家是否伟大时,不能以他是否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为标准一样,西方殖民主义者硬说黑非洲没有历史、没有文化,企图轻轻一笔,把非洲悠久而灿烂的文化勾销掉,这当然是痴心妄想。由俞灏东、杨秀琴、俞任远合理变化组的《非洲文学作家作品散论》辑录了非洲大陆上最富盛名的文学家的作品并加以评析,为你娓娓道来非洲大陆的文明历程。《非洲文学作家作品散论》一套五册,并向全国各高校内部发行。
热门推荐
  • 妖啸九天

    妖啸九天

    她,与生俱来的妖冶之祖,跟鸿钧分掌正邪之气,却因为莫名的陷害被关入了黑洞。幽怨,忿恨纠结上心,她发誓,要让所有害过她的人生不如死。“鸿钧,你跟女娲狼狈为奸,害我如此,三千年后,我将借怨气重返人间,必然颠覆你的宇宙,血染整个天地。我,姬妖,以天妖者的身份发誓,他日重生,必然让我妖族啸傲天地,混淆人间。”三千年的等待,一朝重生,她颠覆九天。神,算什么,在她眼中不过是一颗沙砾。佛,算什么,在她面前不过是一阵尘土。魔,算什么,不够她手指轻轻一按。女娲,算什么,不过是她创造出来的一个人蛇怪物。鸿钧,算什么,就算是唯一和自己亘古一同而生存的,她同样要让他痛彻肺腑,她当初所受的苦,要他十倍偿还。他,是亘古就来的创始之祖,天地三界创造者。因为一次的失误,却让自己悔恨三千年。三千年的等待,为的是有朝一日,能够偿还过去的亏欠。神,是他所创,却为她可以亲手毁掉。佛,是他点化,却为她可以再送迷障。魔,是他培养,却为她可以弑杀。他为她可以化神为妖,为的是她回眸一笑。三千年的恩怨,一旦再度纠缠。到底是她的怨还是他的劫。只是只有纠缠过后才明了,原来阴阳正邪不光是对立,其实也可并存。姬妖啸言俏语娇柔:“父皇,你真喜欢我吗?我可是你的女儿,你要喜欢我的话也可以,你就要拿出你的真心来,这样吧,就让这三千后宫之血来证明你对我的爱,记住,三千血,一个都不能少。”妩媚妖冶:“女娲。我是妖,你也是妖,不要以为别人尊你一声人母你就真以为你是人了,妖就是妖,再改变还是妖,可惜你,只怕连妖都做不好,不人不妖,留在这个世间又有什么用?”霸道嚣张:“天地算什么,不过是混沌的产物,你能让它存在,我就可以将它毁灭。鸿钧,我说过,我要颠覆你的宇宙,血染整个天地。”……作品推荐:凤的转型作品:《凤破苍穹》好友作品:倾城殇《黑道之魁首争爱》
  • 猪帝的萌萌小魅魔

    猪帝的萌萌小魅魔

    “你好像很孤独,想离开笼子么。”“我是一名演员,只想扮演好我的角色,自由并不重要。”“是么...你是我见过最好的演员。”“谢谢您的赞赏...”“不过...诉我直言,舞台并不是马戏团才有,只要演员的心,在哪都能演出。正巧,我那有个舞台,需伟大的演员参与,有兴趣?”“您想雇佣我为您表演?”“当然。”“演技有没有发挥的空间...”“有,舞台很大,超乎你的想象。”“是么...可我只会演小丑,脱离马戏团,演技将与世界格格不入...”“你可以试着改变环境...比如,让这个世界适应你的演技?”“我能做到么。”“当然,霍迪不会看错人的。”“时间呢...”“时间可能有点久...大概要一辈子,你觉得怎么样?”“一辈子一场戏么...”“是的,旷世大剧,演员不能轻易退下。”“对一个演员而言,在舞台一辈子时间也并不长...”“当然。”“那我需要扮演什么身份...继续做取悦大众的丑角么?”“不不,我想你的角色人设可能要变一变,你的名字是?”“我忘了自己的名字,只知道别人叫我小丑。”“不用懊恼,朋友,能忘记的绝对不是好东西,小丑更是对你演技至高无上的认可!”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王妃,别给我装傻

    王妃,别给我装傻

    What?玩个漂流梯也能溺水身亡,老天这是故意玩我吗?还给我穿到古代成了羽王的傻王妃?傻子什么傻子?本姑娘像个傻子吗?明明就聪明绝顶好的嘛!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花花酷男有点狂

    花花酷男有点狂

    郭薇妮,豪门的千金,上帝的宠儿。这天,一向循规蹈矩的微妮瞒着家里和同是富家小姐的林枚决定出去Happy一下。“枚姐,我们这是要去那呢?”微妮眨着她的大眼睛,扑哧扑哧的问道。“拜托,微妮,你怎么说也是豪门千金啊,不要这么村好不好。”林枚一副我被你打败的表情,说话的语气也很是无奈。“枚姐,你也知道我爸爸他平时管我管的很严,好不容易他出差去了,我才有空出来玩的。”微妮一说起这个她就郁闷,人家女孩……
  • 高温危机

    高温危机

    《新幻想故事选:高温危机》讲述幻想小学五年级(1)班的丁奇是个顽皮聪明的小男孩,这天他和爷爷万能博士用望远镜看传说中的九星连珠。突然看见一颗闪亮的流星落在他们家的院子里。接连几个晚上丁奇总是听到有人在哭泣,后来他果然在院子的小屋里找到了一个美丽的女孩,这个女孩抱着一个漂亮的盒子,她的名字叫潘多拉,来自远古的希腊。因为她放出了魔盒里的灾难,受到惩罚,她是在逃跑的时候被一股强大的力量吸引到这里来的。丁奇和神秘的潘多拉成了好朋友,并带她去学校,潘多拉有很多神力,让丁奇在学校里出尽风头。潘多拉的盒子能变出各种各样的东西,丁奇用这些东西对付捉弄同学,在学校里上演一幕幕闹剧。
  • 看似虚无缥缈的爱情

    看似虚无缥缈的爱情

    袁茵:我爱你,又不敢去爱你。我害怕自己去依赖别人,有依赖就有失望,会害怕被抛弃,会失去自己。我害怕自己去爱你,我害怕你成为我的软肋。江锐:我爱你,又不知如何去爱你。我努力靠近你,却始终走不进你。我一步一步的进,你一步一步的退,你是否真的爱我?我是如此爱你,你是我的软肋。肖磊:我爱你,我用尽全力去保护你。我看到了你的害怕,看到了你的恐惧,我不忍拆穿你的故作坚强。我只想你卸下伪装,依赖我。林好:我爱你,我不奢望你爱我,就如我爱你一样。我想一直陪在你身边,希望当你回头看见身后的我,会接受我。这没有说出口的爱,这看似虚无缥缈的爱情……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莫大人的往后余生

    莫大人的往后余生

    从家道中落到枝头凤凰不过是一纸婚书的距离。丈夫是爱妻控,女儿是小迷妹,家族是大靠山,除了腰酸腿软,睡眠不够外,婚后生活简直不要太滋润。 有人曾问钟茗:成功的秘诀是什么?钟茗:靠老公。有人曾问莫厉行:莫太太事业如日中天,家庭地位是不是有所提升?莫厉行:一直是王者,从未被超越。(婚恋文,强强联手,绝对强宠。)
  • 系统有钱随便花

    系统有钱随便花

    人在家中坐,系统天上来。既然都这么诚心诚意的来了,那就不客气了完成任务拿奖励,一步一步的成为科技大佬,花的还不是自己的钱。记者采访:步先生,您的下一个目标是什么?步言微微一笑:星辰大海单身狗主角挂壁的一生不会写感情戏,强加很僵硬,所以,本文暂定无女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