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92100000019

第19章 叙述方位(3)

“歪”荸荠,这是小英子最爱干的生活……赤了脚,在凉浸浸滑溜溜的泥里踩着,——哎,一个硬疙瘩!伸手下去,一个红紫红紫的荸荠。

然后转成明海的视角:

明海看着她的脚印,傻了。五个小小的趾头,脚掌平平的,脚跟细细的,脚弓部分缺了一块。明海身上有一种从来没有过的感觉,他觉得心里痒痒的。这一串美丽的脚印把小和尚的心搞乱了。

两个视角人物交替,从青梅竹马爱情的两方面来肯定非戒的真人生。

视角互换电影《兵临城下》(Wolf at the Gate)讲苏德战争两位顶尖狙击手对决,叙述在交战双方主人公的筹备中轮换展开。在两人对峙时,镜头在两人的瞄准镜中轮换,在瞄准镜后面的是视角人物。《父辈的旗帜》(Flag of the Fathers)与《硫磺岛来信》(Letters from Iwa Jima)是姐妹篇电影,互为美军、日军视角,极个别情节成为交叉点(例如虐杀Iggy),但是打得你死我活的双方,对对方的大部分活动与心情完全不知,使战争显得极端无人性。

方位2还有另外一种变体: “集体人物视角”。后面要讲的茅盾的短篇小说《泥泞》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方位3:“隐身叙述者+次要人物视角”:这种方位比较少见,因为这时特许范围过于窄小,作为次要人物,他只能观察主要人物的行为,作为视角人物,他不能超越很小的感知范围,作为第三人称被叙述人物,他不像第一人称叙述者那样能随意发表言论。成功地坚持这种叙述方位的小说是很少的。海明威的《刺客》是被文论家们津津乐道的范例。这例子是否适用,取决于我们是否认为尼克·阿丹姆是次要人物,可能有人会认为他是真正的主角。

艾柯《玫瑰之名》,乃是一个回忆录式的叙述者,虽然是次要人物(事实上是一个华生医生式的“侦探助手”),陀思妥耶夫斯基《死屋手记》。贾平凹《商周》第一单元第三节以次要人物秃子的视角进行,叙述者跟着秃子边走边扫描周围的人和事。

由于次要人物的见识非常有限,可以表现集体的无意识,现代小说中越来越多地出现 “集体次要人物视角”。茅盾的短篇小说《泥泞》,写北伐时期南北军拉锯地带某村庄的农民,不理解地看革命的宣传工作和反革命的暴行,小说似乎是全知观,但一直是以村民们集体的眼光来看一切,因而主要人物被北军枪毙后,村民们还是搞不清军来马去是怎么回事。而小说也拒绝转入北军军官或北伐军宣传队员来作一个解释。这是一个复式第三人称视角很成功的例子。

方位4:“隐身叙述者+旁观者视角”。与“全知式”正相反的叙述方位,是“全不知式”,被称为“墙上苍蝇法”,或“物化”。叙述者像苍蝇一样完全隐藏或完全不被人注意,而叙述就像苍蝇眼睛看到并记录事物的表象,记录下谈话,但不解释评论任何事(因此没有任何叙述干预),不带任何感情色彩(因此几乎没有任何形容词和副词),不进入任何人的内心(因此它不说出任何人物心里的想法)。

能够完全做到这一点的小说是很少的。海明威常被人举例认为是使用这种叙述角度的范例,但他的大部分作品并没有完全坚持这种叙述角度的诸原则。只有他的很少几篇短篇小说(如《白象似的群山》),完全采用这种方法,其结果往往是谜一样费猜详的小说。杜拉斯《广场》,整部小说全部由对话构成,叙述者几乎没有出现。

而不绝对严格地整篇采用这个方位的作品,比较多见。海明威的《乞力马扎罗山上的雪》写了男主人公心里的回忆,但用斜体字印出,以示与“旁观式”方位的正文有别。美国现代作家达谢尔·哈梅特的一系列“硬汉式”侦探小说叙述者没有名字,没有任何感情,不介入情节,其效果就有点像“旁观式”叙述。罗伯-格里耶的小说《嫉妒》中,叙述者一直没有出现,几乎绝对隐身,很明显他是以丈夫的视角来进行叙述的。叙述语言客观而冷静,言语之间没有与嫉妒相关的任何思想、观点与见解,没有嫉妒的感情变化、情绪起伏以及有关的任何心理活动。叙述者和视角人物这两个人格出现了争夺,而以叙述者绝对主导。如果视角人物即阿X的丈夫说话的话,言语中会带上嫉妒的情感波动,甚至会有处于嫉妒的情况下对客观事态的考虑、分析、意图与打算等。这与叙述者用的语言在语汇和风格上明显不同。

在电影中有一种新的潮流,所谓直接电影(Direct Cinema)式:主张摄影机永远是旁观者,不干涉、不影响事件的过程,永远只作静观默察式的记录;不需要采访,拒绝重演,不用灯光,没有解说,排斥一切可能破坏生活原生态的主观介入。工作原则可以归纳为:“观察者”或者“旁观者”。还有一些先锋电影、实验电影,例如Gus Van Sant的电影《大象》,讲述一个在平淡的秋日两个高中生在校园里大开杀戒的血腥故事。影片采用非线性结构,没有明显的故事情节,而是在琐碎的细节中体现人物的心理和人物之间的矛盾。影片大部分是即兴发挥,片中的孩子都基本上没有表演经验,并且用的是真名。大量的长镜头再现出生活的真实感。《大象》的震撼之处就在于内容和形式之间的张力,即对“校园枪杀”这样敏感、戏剧性的题材进行的是顿感的、非戏剧化的展现。

方位4有个变体:“绝对隐身叙述者+绝对旁观者”,可以称为“场面记录式”。整部小说好像是一个不上场的观众记录下舞台上发生的一切。吴组缃的《樊家铺》全部情节延续若干日,但所有的对话和行动全部发生在樊家铺这个通向县城公路边的小店的门口或店内。斯坦倍克的《月落》共八章,每章情节集中在同一地点同一时间,读起来就像一个八幕剧的记录稿。刘心武的《立体交叉桥》,全部故事发生在北京东单一个市民的家中(只有开头和结尾很小一部分移到大街上),而情节发生在一天的早晨到夜里若干段时间,读起来就像一个多场独幕剧的记录稿。

方位5:“显身叙述者+主角人物视角”即“第一人称全知”。应当说这个名称有点自我矛盾:所有的第一人称小说,其特许范围被限制在叙述者兼人物的感知范围内,任何“我”不可能像上帝一样全知。但是他是主角还是配角,却大有不同。配角的任务是观察,做主角时,“我”就可以借任何理由说任何事。狄更斯的《大卫·科波菲尔》中,狄更斯硬让“我”来叙述“我”出生之前的事件以及其他一些根本不可能亲历,但非常关键的事件。读者由于沉醉故事本身,所以并不追究这些叙事信息的渠道。狄更斯的《远大前程》就不得不采用了多种方法来维持叙事者信息来源的可靠性。“我住下来之后,一点一滴地了解到(主要从赫伯特那里)鄱克特先生毕业于哈罗中学,又在剑桥大学读过书,是才华卓越的学生。”这样的说明,一旦多用,就很笨拙。

“第一人称全知”经常需要一个理由,因此往往采取书信体。作为主角,似乎都要找些知道一切的理由:书信,日记,回忆,自传,是常用的体例。书信体小说最早出现于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但在18世纪大流行,理查德森的《帕美拉》(1740)、《克拉丽莎》(1747-1748),斯摩莱特的《亨夫利·克林克》(1771),法国拉克洛的《危险的关系》(1782)都是一组人物的通信,而且这些书信大都写得极长,《克拉丽莎》有七大卷。书信体在现当代小说中已很少使用,索尔·贝罗的《赫佐格》,主人公为第一人称叙述者,他大量引用他写给各种著名人物但从未寄出的信。博纳科夫小说《微暗的火》,由前言、一首四个篇章的长诗、评注和索引组成,其注释部分的页码超出译文部分达十倍之多。读者需要通过对诗与注释的反复对照阅读,自己组织情节。小说可以有六种不同的读法。

借助书信,电影都可以接近“第一人称全知”:根据茨威格小说改编的电影《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展示了一种独白式的表现形式。电影由始至终都贯穿着女人“我”的独白(以信件的方式呈现),剧情的铺展都伴随着“女人”的独白展开,她作为回忆及独白的主体,对事件是全知的。

回忆录体也是如此。笛福《鲁滨孙漂流记》(1719)可能是最早的日记体小说,然后就是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1774)。纪德的《田园交响曲》(1919),萨特的《恶心》(1938),贝娄的《晃在半空的人》(1944)。在中国现代小说中,鲁迅的《狂人日记》,丁玲的《莎菲女士的日记》,都是使用得成功的例子。日记体小说比书信体小说灵活一些,因为日记可以是自己对自己说话,什么话都可以说。回忆录小说与自传小说,是第一人称叙述者讲自己故事的借口。有的小说惟妙惟肖地套用回忆录的语气,是“伪回忆录”。如法国当代作家马格丽特·尤瑟娜的《哈得里安回忆录》只是全能全知特殊方位的依托。

晚清许多“新小说”家,写的实际上是“伪回忆录”:用“见闻”的方式构思第一人称叙述的小说,以“我”的游历为框架,以便引出他人故事或生活片段。如吴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王濬卿的《冷眼观》,萧然郁生的《乌托邦游记》等。

方位6:“显身叙述者+主角人物视角”,这就是正常的“第一人称”小说。在中国古典小说中,第一人称作品极少。最早的唐传奇,张文成《游仙窟》,以“仆”、“余”自称,自述与仙女交往的艳遇,却在中国失传,从日本抄回。某些第一人称叙述作品,如《浮生六记》,并非仿回忆录,而是真回忆录,不是自传小说。

苏曼殊《断鸿零雁记》有资料称此为中国第一部第一人称叙述者为主人公的小说(叙述者为主人公三郎):

余浴毕,登楼面海,兀坐久之,则又云愁海思,袭余而来。当余今日慨然许彼姝于吾母之时,明知此言一发,后此有无穷忧患,正如此海潮之声,续续而至,无有尽时。然思若不尔者,又将何以慰吾老母?事至于此,今但焉置吾身?只好权顺老母之意,容日婉言劝慰余母,或可收回成命。

中国“五四”时期第一人称叙述小说中,叙述者“我”大都是主角。这时期的许多自叙传小说、日记体小说、书信体小说都有这个特点。如郁达夫《茑萝行》《迟桂花》,庐隐《丽石的日记》《或人的悲哀》,郭沫若《落叶》,冰心《遗书》等。

方位7:“显身叙述者+次要人物视角”。当第一人称叙述者成为次要人物,情况就完全不同,次要人物的特许范围被严重地限制,这种小说有非常特殊的功能,即主角可以是神秘人物:行为神秘,而叙述只是观察,不描写其内心究竟为何如此神秘。因此可以称为“第一人称仰视式叙述”。

梅尔维尔的《白鲸》的叙述者依许迈尔是个普通水手,从他的眼光来看,船长阿哈伯的行为很难理解,使此小说的神秘主题更加使人迷惑。如此的方位实际上是这类小说命意所在:主人公是一个有魅力的,但比较神秘的人物,而叙述者“我”是一个既能有机会与主人公接近,却又在智力上、想象力上近于常人的人物。

仰视式即“显身叙述者+次要人物”,或者叫做“第一人称见证人叙述”,如康拉德的《吉姆老爷》,小说主体部分属于第一人称见证人叙述,有马洛充当见证人,并且马洛处于故事的边缘地位。卡尔维诺《树上的男爵》叙述者“我”是男爵柯西莫的弟弟,小说意在以一个常人的眼光展现柯西莫异乎常人的行动与非凡的冒险经历。大江健三郎《燃烧的绿树》,主人公乃是一个失败的新兴宗教领袖“阿吉大哥”,而叙述者则是阿吉大哥的同道,以及他的女友。

方位7的搭配方式,使用得很多,例如:

《呼啸山庄》用洛克乌德的眼光,看希斯克利夫;

《白鲸》用依许迈尔的眼光,看阿哈伯船长;

《福尔摩斯探案》用华生的眼光,看福尔摩斯;

《黑暗的心脏》用马洛的眼光,看库尔兹;

《了不起的盖茨比》用卡拉威的眼光,看盖茨比;

《棋王》 用普通知青“我”的眼光,看棋王王一生;

《莫格街凶杀案》用“我”的眼光,看大侦探杜宾;

《孔乙己》,用店小二“我”的眼光,看孔乙己。因此从他眼中看到的孔乙己也带有一定的局限性,例如孔乙己有一段时间消失了,“我”作为店小二并没有办法给出他消失的理由,这是受到视角限制的缘故。电影《西西里岛的美丽传说》(Malena)则是以“我”——一个13岁男孩的视角来讲述女主角Malena的经历。此片是研究镜头语言“凝视”的经典案例。

方位7也有个复式变体:“复式显身叙述者+次要人物视角”,佳例是《献给艾米丽的玫瑰》。村民“我们”是叙述者观察者,无知,而且愚蠢。这篇小说,与上面方位3亚型举的例子,茅盾的《泥泞》正成对比:《泥泞》是第三人称集体次要人物视角,《献给艾米丽的玫瑰》是第一人称集体次要人物视角,效果各有千秋,不过中国上世纪20年代的农民,自我更少些,更适合用“他们”。

最后是方位8:“显身叙述者+绝对旁观人物视角”。这种小说叙述者全知,但是绝对旁观,显得非常神秘:罗伯-格里耶的许多小说是第一人称,但是这个叙述者始终没有成为人物出现,没有名字,没有性别,实际上隐身并且全知。《在迷宫里》《纽约革命计划》《金三角的回忆》《一座幽灵城市的拓扑学结构》等,只有个别句子,似乎指明“我”从什么地方冷冷地观察小说的情节。正因如此,我实际上是叙述外的全知叙述者。

(第四节) “跳角”

同类推荐
  • 吴敬梓的情怀与哲思

    吴敬梓的情怀与哲思

    本书是武汉大学教授陈文新在对清代著名文学家吴敬梓及其作品进行研究后创作的文化随笔。全书共分为十章,分别从吴敬梓的生平、小说、文论、交游、儒生情怀及对后世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研究,展现了吴敬梓曲折的人生经历以及贯穿他一生的儒生情怀,阐明了他小说作品的独特风格对后世文人及社会的深刻影响,能为后人了解、研究吴敬梓提供有益的参考。
  • 百年沉浮

    百年沉浮

    本书介绍中国体育界百年沉浮的故事。向世人披露百年重大事件的背景材料,刘长春“单刀赴会”的悲壮之举,“马家军”勇夺冠军的坎坷艰辛路,乒乓球队从独霸世界到与“海上兵团”的对峙,女排“五连冠”的风雨历程和后来的英姿不在,“梦之队”教练的双双出走,足球俱乐部的内幕,与球迷的恩恩怨怨。
  • 破冰之旅

    破冰之旅

    曾几何时,在发展的道路上,每走一步都要如履薄冰……然而,人类自从步入文明时代的第一天起,就共同执着地追求昌盛、繁荣、民主、自由、发达、富强,从不会因外部的原因而放弃。于是,在经历了“历史沉思”之后,才有了“命运狂想”,有了“历史的抉择”;在经历了发展的“十年潮”之后,我们可以骄傲地说:“让浦东告诉世界”……
  • 水云: 沈从文散文

    水云: 沈从文散文

    本书为沈从文散文集,选篇均以沈从文的生命轨迹与故土情结为背景。沈从文是在沅水上毕的业,数次在沅水上走走停停,记下途中所见、所感。所选散文有作者《湘西往事》中的回忆、《湘行散记》中的写意,也有水云流动的四处风景和从文长居城市后的人生感悟。通过这些散文,可以清晰的感受到作者对水这一审美意象的眷恋,也可以体会到虽然离乡多年,但深刻于作者骨血中的、对故土无法割舍的情结。
  • 燃烧的雪

    燃烧的雪

    还真有点两年前朋友说的那样,她的文笔确实很棒。无论是写人生,写爱情,写风花雪月,写白云蓝天,写岁月催人,写草生木长,都带着一丝淡淡的哀怨和忧伤,而这些哀怨和忧伤里,似乎又时刻地闪耀着坚韧的光芒。人生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也是诗人们几乎无法回避的一个主题。
热门推荐
  • 某生物正虎视眈眈盯着我们

    某生物正虎视眈眈盯着我们

    十五年前,某位生物学家发现,在人类中有极少部分会通过自然觉醒的方式,获得某种超能力,他将这些获得能力的人类称为觉醒人。由此,人类社会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人类形态的觉醒人,却拥有超越人类的力量。为了不让猜忌和多疑破坏社会的安定,人类隐瞒了觉醒人的存在,并且为了追求共存,与觉醒人之间,产生了相互扶持却又彼此利用的微妙关系。但是,这种脆弱的关系,在时间的推移下,逐渐走向瓦解……
  • 重生之将门贵妻

    重生之将门贵妻

    前一世,她是将军嫡妻,却在死后,尸身被扔乱葬岗,落得尸骨无存的下场。这一世,老天怜她可怜,重新活了过来,她要活出自我来。她发誓,有仇报仇,有恨解恨。前一世她爱他如狂,唯他之命而活。结果被他和一个穿越女设计而死,死无葬生之地。这一世,她不再爱,步步算计,装痴卖傻,只为逃离牢笼。一杯苦酒,一柱清香。她说:种什么花,结什么果。她也说:我命由己,不由天,夫为天,妻为地。重活一次,我定要改了这天和地,尊和卑。当一切繁华过尽,洗净铅尘,她已高高在上,聛睨一切,她会将爱给谁……
  • 快穿之拯救那个倒霉蛋

    快穿之拯救那个倒霉蛋

    前世,楚千是魔界门前的一株要挂了的仙魔草,意外被仙帝的徒弟救了,仙帝看徒弟凡心不改,就罚他下界渡劫,没想到那株草也跟了下去,因为魔性不改,每一世都把那倒霉徒弟弄死,自己也不得善终,仙帝看不下去了,把现代的楚千揪了出来,再敢弄死我的宝贝徒弟,我就弄死你,于是楚千就开始了她的快穿生涯,到自己的前世拯救那个倒霉蛋。
  • 惊世皇妃

    惊世皇妃

    一朝穿越,昔日不受宠的六小姐,一鸣惊人。魔法白痴,靠一身强硬的古武。闯荡江湖。原以为自己魔法白痴,谁料身体里竟然隐藏着强大的精神力。苗条淑女。君子好逑。暗黑大帝、玄羽执法、两大国家君主,不爱江山爱美人。魔法算甚么,姐一身硬功夫照样闯天下。千年前,暗黑大地冲冲冠一怒为红颜。散进修为只为颠覆整个玄羽平复心中的怒气。千年前,上神月下仙子,用自己的灵魂修复了满目疮痍的玄羽大陆。第一次,上神跟魔界的人合作,每人耗尽百年修为,只求换他们一世轮回。沉睡千年的暗黑大地苏醒,纠缠千年的爱恨情仇又会是怎样的结果?傲视天下,唯我独尊。她不再是千年前软弱的月下仙子,什么上神的规条,在她眼中算了屁。大闹天宫,搅混天地。宁可我负天下人。莫叫天下人负我。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兽尊再世之天战

    兽尊再世之天战

    做为一个已经超出六道的尊主,水墨蓝的生活并没有多大的起浮,大道长生,是所有修者梦寐以求的事情,可却又有凡几能真的达到。不过水墨蓝做到了,可那又如何,等待她的只有无穷无尽的空寂,在破道后,脑海中涌出的无数记忆碎片,让她一闪而过明白,也让她能够坚决的用去了一身道法,“时光回溯”。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星际呆萌传

    星际呆萌传

    再见了,我亲爱的伙伴们。就算是我走到生命的尽头,你们还是没有归来。愿你们还记住相隔几亿光年的友谊。——罗锦阑现在重生是个趋势,诀别什么的不靠谱啊!论:天然属性少女如何带领小伙伴们独领风骚,冲破地球,祸害至星际!我宣布:以我为名,以地球为名,以新世纪为名,地球在今天加入星际联盟。此文有点热血有点小白有点吐槽有点强强联手,不喜勿入!本书书友群:298269642敲门砖书名或任意主角名
  • 清歌幽韵之听月

    清歌幽韵之听月

    她是草原上自由来去的风,无拘无束的云,更是一匹脱缰的“小野马”!她是父亲的眼珠儿,兄长手心里的宝儿,更是“他”的心尖儿!她刁蛮、任性、霸道、骄傲,却又善良、单纯、娇憨、可爱。绝美的容颜注定了她终将成为男人争夺的对象,可是她却要完整的人格、自由的意志、不屈的灵魂。她相信那个深爱的男人,即便要与天抗争,与命抗衡,她都要坚守自己的爱情。
  • 遗憾吗关于我们

    遗憾吗关于我们

    在实验班成绩不断下降压力剧增的好学生仝艺坚决转到普通班学习。来到高三七班的她重新开始,认识了一些有趣的人,发生了许多狗血但不得不去面对的事情,七班有一个名叫南铭赫的体育特长生,他和仝艺的故事也就此开始。一群人的青春故事在仝艺到来那天也逐渐拉开了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