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92100000020

第20章 叙述方位(4)

“跳角”,有学者称“视角越界”,英文称为alteration,是因为各种原因对视角与方位安排的背离。跳角不能一概而论说是不恰当,也不能一概而论说是应当允许。这里卷入的问题很复杂。

人物视角是一种叙述权力自限,优点是能把叙述集中于一个人物的意识之中,这样就不必解释清楚事件的前因后果,每个人物的行为动机。但是,当叙述者必须把某些人物的行为动机说清楚,而这些人物却不是视角人物,叙述者就不得不求助于另外一些办法。我们已经提到过一个方法是《呼啸山庄》或《祝福》,起用另一个人物作次叙述。还有一个常用的办法就是在必要的时候放弃人物视角的整一性,尤其在第三人称叙述者加人物视角的小说,有目的、有安排地“跳出”人物角心是常见的。

《尘埃落定》绝大部分的叙述是以作品中傻子的视角来展开叙述的,属于限制性视角叙述。然而,为了展现藏族特有的文化,在叙述傻子的哥哥被谋杀的事情时,有意地进行了“跳角”,不在现场的叙述者却详细地叙述了傻子的哥哥被仇人所杀的整个过程,视角由限制性视角转为全知视角。

这里的关键问题是,在必要的时候才跳角,必要性本身会使读者忽略叙述角度整一被破坏的遗憾。老舍的名著《骆驼祥子》是个好例。全书基本上是以祥子为视角人物配第三人称叙述者,例如虎妞勾引祥子的过程是通过祥子的眼光来叙述的,也是通过祥子的简单思想方式来判断的,用的却是叙述者生动的语言(不是祥子木讷的语言)。这里完全没有必要转入虎妞视角,因为虎妞的动机并不十分复杂,通过祥子的观察也就可以大致知道了。但是,另一场刘四爷做生日,与虎妞从闹别扭到大吵,这两个人物的思想过程就太复杂了,不是祥子的感知和认识能力所能处理的,而他们的动机却非得介绍清楚不可:下面的情节都从这场吵架的动机中延伸出来,因此,叙述就自然地离开祥子的意识而轮流进入刘四爷与虎妞的意识之中,仔细写他们的思想过程。不跳角,这一章几乎无法写。

狄更斯在《荒凉山庄》第四十八章,在叙述图尔金·霍恩在被枪杀一事时,叙述从全知角度转向了一个旁观路人的观察角度: 那是怎么回事?谁用步枪或手枪开了一枪?在什么地方?几个过路人吓了一跳,停住了脚步,四下张望。莫里亚克的《黛莱斯》系列小说以黛莱斯作视角人物,但是在第二部,黛莱斯在巴黎苦于歇斯底里症,向一个心理分析医师诉说病状的求助,这一部分突然用在室外偷听的医生的妻子作视角人物。她对黛莱斯毫无同情之心,因而使黛莱斯自述的生活显得更加混乱,她与一些男人的关系听来更为荒唐。黛莱斯来求助,是相信医生能帮助她,而医生的妻子知道她丈夫只会装腔拿调,无能为力,只有从她的眼光才能看出黛莱斯处境之无助可悲。

不过,有的小说的“跳角”有小说之外的不得不跳的理由。例如邵振国的得奖小说《麦客》,每一节都轮流以割麦工吴河东与吴顺昌父子两人为视角人物,写两条平行对比的情节,叙述角度相当整齐。但是,第五节写到麦田主水香勾引吴顺昌,而吴顺昌经过思想斗争,拒绝去水香的房间,叙述角度突然跳出吴顺昌,进入水香的意识:

水香没有睡,呆坐在炕边上,想去重新点亮那盏灯,却又没心思。……

……她呆滞地望着窗幔上的格子影,像是数着她从十四岁成婚到现在的日子。她,没有爱过人,从来没有,咋会爱上了他,她不知道,只记得最初骂自己的时候……是的,她的确认为自己坏,眼前她依旧这样认为;我是个坏女人,坏女人啊!哥,你不来对着哩,对着哩,对着……

这一段“跳角”当然破坏了全篇小说叙述方位的整一安排,从情节上来说,也并非必要,因为不管水香怎么想,是否泪水涟涟地自责自己是坏女人,并不影响主角吴顺昌的行动(他不是因为知道水香的想法才不去她屋里的),也不影响以后的情节发展。这个“跳角”明显的理由是道德上的,因为不写水香的自我谴责,水香的“形象”就成了问题,她可能显得像个淫邪女人。由于小说要为她勾引男子的行为辩解,就必须进入她的内心以说明她的高尚。小说的劝善戒恶主题,迫使叙述进入破坏了原设计叙述方位的跳角。不过没有这一跳,此小说怕也不可能得奖。

这种情况倒也并不完全是“中国国情特殊”。英国现代作家格兰姆·格林的名著《问题的核心》一书遇到类似的情况,虽然其“跳角”的理由可能正好与《麦客》相反。在《问题的核心》中婚姻不幸与外遇的道德冲突使主人公斯考比自杀了事。格林自己说这本小说出版后受欢迎的程度“完全出乎意料”:

这本书一定具有某种腐蚀力,因为它太容易打动读者的软心肠了。我从来没有接到过这么多素不相识的人的来信……我发现读者的感受完全不同。他们认为斯考比的过错是可以原谅的,斯考比是个好人,他是被那个没有心肝的妻子逼上死路的。

而且,格林发现读者的理解与他不一致的原因在于视角的形式限制——叙述过于信守斯考比的人物视角:

小说的缺点与其说是心理的,毋宁说是技术上的。读者看到的露易丝(斯考比太太)主要是通过斯考比的眼睛,他们没有机会改正对她的看法,这就使斯考比爱上的那个海伦姑娘不公平地处于有利地位。在我的初稿上本来有一段斯考比太太同威尔森(她的朋友)见面的情景……这一段叙述对斯考比太太比较有利,因为这场景通过威尔森的眼睛来描述。但是插入这样一个场景,会过早地打断以斯考比为角心的叙述,使故事进展显得松懈。

初版时,这一段是删去的。当格林发现读者对斯考比太太印象太坏时,在再版时加入。因此,破坏叙述形式的“跳角”再次由于道德观原因(不想让私通显得太理直气壮)而不得不放入到书中。

以上说的都是在特殊场合之下不得不牺牲叙述形式完整性。但还有一些方位转换从叙述学上看是正常的,有时甚至必要的,它们并不影响叙述方位的整一性。

第一种正常方位转换是小说的开场。相当多人物角心小说都用旁观式第三人称(即所谓“墙上苍蝇式”)叙述开场。我们可以看高晓声的短篇小说《鱼钓》,小说以村痞刘才宝为视角人物,但其开场却是江南黄梅天雨夜的景色,然后是这样的旁观式叙述:“那儿站着一个穿戴着蓑衣笠帽的人,一眼看去,像个不成形的怪物。他面河而立,不动也不响,好像凝神关注着什么。”

这当然不是以刘才宝为视角人物写得出来的。再举个例:台湾作家七等生那篇在道德观上引起极大争议的小说《我爱黑眼珠》,完全以主人公李龙弟为视角人物,这是必要的,因为李龙弟的行为太特殊,不写出他的思想过程(解释他自己的哲学),他的行为就完全不可理解。但是,这小说的开场却依然是旁观记录式的:

……这个时候是一天中的黄昏,但冬季里的雨天尤其看不到黄昏光灿的色泽,只感觉四周围在不知不觉之中渐渐地黑暗下去。他约有三十以上的年岁,猜不准他属于何种职业的男人,却可以由他那种随时采取思考的姿态所给人的印象断定他绝对不是很乐观的人。眷属区居住的人看见他的时候,他都在散步……

除了开场外,人物视角小说经常在结尾时跳出一直坚持的方位,以让“后记”交代人物的所终。台湾作家陈映真的名著《将军族》一直保持严格的人物视角叙述,使我们对主角“三角脸”感情的深度和对人生的失望有极真切的了解,这样我们才能理解他的奇怪行为:在和恋人失散多年后重逢却决定双双自杀。最后叙述跳入旁观式:

第二天早晨。人们在蔗田里发现一对尸体。男女都穿着乐队的制服,双手都交握于胸前。指挥棒和小喇叭很整齐地放置在脚前,闪闪发光,他们看来安详、滑稽,却另有一种滑稽中的威严。

一个骑着单车的高大的农夫,于围堵的人群里看过了死尸后,在路上对另一个挑着水肥的矮小的农夫说:“两个人躺得直挺挺、规规矩矩,就像两位大将军呢!”

于是高大的和矮小的农夫都笑起来了。

这三段中,第一段的最末两句是叙述者的评论干预,除了这两句,这个结尾基本上是旁观式叙述。

这种结尾跳角绝对必要,它点了题。安徒生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以小女孩为视角人物,但是在故事结尾小女孩死后,却只能跳进第三人称全知方位,不然无法描写小女孩的结局。《少年维特之烦恼》小说主要以书信体的方式,采用上述的方位5。为了故事信息的完整,在叙述过程中又插入了方位1,两种不同方位的叙述用不同的字体来表示。比如在维特自杀后,用另一种字体叙述维特自杀后发生的事情:“有位邻居看见火光闪了一下,接着听见一声枪响,但是随后一切复归于寂静,便没有再留意……”

还有一些作品,用的是人物视角,虽然视角人物不断变化,但没有变得如此频繁成为“全知式”。伍尔夫的《到灯塔去》,是常被引用的例子。热奈特在分析《追忆似水年华》时认为普鲁斯特这部小说虽然基本坚持第一人称叙述方位,却用各种方式逃出,从多方面表现生活,因此小说具有一种“多态性”。当视角变换过于频繁,过于无规律时,就出现了“全知式”叙述。我们仔细观察一下传统小说,就可以看见“全知式”叙述实际上与“多态性”小说只是一个“跳角”数量上的差别,是对“跳角”是否愿意控制的差别。“全知式”叙述实际上是只管方便任意变换叙述角度。

以上我们谈的都是作过精心安排的叙述学上合理的跳角,或由于道德观或其他原因安排的跳角。但是在相当多一些作品中我们看到完全没有必要地破坏视角的统一。例如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除了第六卷“安多纳德”是讲别人的故事,其余基本一直坚持以克利斯朵夫为视角人物,甚至在最难以叙述角度整一的地方,如克利斯朵夫的孩提时代,也还是坚持以他为视角人物。但有时,却毫无必要地在一些片断上离开特许范围。例如卷二“清晨”临近结尾时有一章讲克利斯朵夫与米娜的两小爱情,此章开始时依然用克利斯朵夫为视角人物,从中间开始却讲米娜的思想活动,讲这小姑娘如何因为“爱情”,激动得晚上睡不着。如果米娜是全书的重要人物,那么为了写她童稚的爱情值得叙述者放弃视角的整一,可是米娜是个无足轻重的过场人物,不久就从书中消失,这样做毫无必要地破坏了全书的整体性。思想过程的描写照例说是在特许范围之内的,但是如果在记录思想的过程中插入了叙述者的讲解评论,那也就破坏了叙述角度的整一性。还是《约翰·克利斯朵夫》的例子:

克利斯朵夫也睡不着觉,心里难过到极点。他对于爱情,尤其是婚姻,素来抱着严肃的态度,最恨那些诲淫的作家。通奸是他深恶痛绝的,那是他平民式的暴烈性格和崇高的道德观念混合起来的心理。为丈夫默认的通奸是下流,瞒着丈夫的私情是无耻。

我画上黑点号的句子不是人物心理过程的记录,而是叙述者从上而下加的评论解释。而且,这段评论在这里夸张得出奇,因为小说不久就写到克利斯朵夫与一个朋友之妻的私情。假如说这段心理过程的描写是“反讽”,是写克利斯朵夫“非英雄”式的复杂性格,那么这句过于绝对的评论也是不必要的,况且叙述角度的整一性在这里被轻易地破坏了,在形式上比较讲究的作家不会这样写。

中国作家笔下有时也会出现这样的疏漏。晓宫的小说《我的广袤的开阔地》写了一个很动人的故事,技巧是很出色的。第一人称叙述者兼人物是边防部队的连长,全部故事当然在“我”的感知范围内展开。但是,有一段写到汽车运兵路上他们连士兵私自养的一条狗努力赶上汽车,叙述突然变成这样一段文字:

但是它太性躁,它没有算计在它跃出的这个时间我们的车子会向前走出三四米,它以为自己能稳稳妥妥地跳进卡车,却不料它的前脚只逮到嘎斯的后挡板,而却根本没有逮牢。霎时间它重重地堕在地上,它所熟悉的人的脸庞变成无数圆圆的黑球,在它眼前闪烁变形,人向上涨,人变得魁伟巨大,它自己则失重地仰面倒下去。马上它眼前一片漆黑,大地在旋转,那么空虚,那么黑暗,它胆战心惊,它知道又有一辆会碾过来,它一抖身挣扎站起来,嘴角喷出一些白沫……

这一段中,狗的行动是“我”所能观察到的,但是狗的“打算”(“算计”、“不料”、“知道”等)虽然并非“我”所能感知,“我”也可以估猜,虽然这不太符合限定特许范围,如果能加上“我想”、“我担心”之类的话,也是可以出现在有限视角小说中的。但是上面引的这段中我加上黑点的部分,纯是这条狗的幻觉,是除了这条狗自己以外任何人无法知道的。

不是说动物不能做视角“人物”。杰克·伦敦的《荒野的呼唤》,夏目漱石的《我是猫》,证明动物可以作为第三人称甚至第一人称叙述者的视角“人物”。但是狗的意识与人的意识总不能太轻易地交换地位。《我的广袤的开阔地》全文都是连长“我”的第一人称叙述,小说重点并非写狗或狗与人的关系,狗只是在某段出现。为了理解狗的“心理”而跳角,无法让读者不感到视角整齐被破坏的遗憾。

同类推荐
  • 家在海的那一边

    家在海的那一边

    人生初次的离家,是从此无可回头的漫长岁月。行走在世界各地的街道,从布拉格到土耳其,从巴黎到意大利。每一处风景之后都有着不太人的精彩。蒋晓云写过无比精彩的民国爱恨离愁。写起思乡之情,旅行趣事,吃穿用度,爱恨离别,姻缘交际的琐碎,也有一份练达世故,把人生都打碎咀嚼透了的淡然豁达。聪慧女人必读的女作家,全新出发!
  • 云之美

    云之美

    《云之美》辑录了苗族诗人原嶂的一百余首诗歌,分云之美、情之美、悟之美、景之美四个部分。诗作题材广泛,诗思开阔,语言优美,时见哲思。体现出作者对生活的热爱与思考。作者简介原嶂,本名熊荣元,苗族,1968年12月出生于中越边境一户贫困家庭。法国里尔科技大学传播学硕士,现供职于文山学院。曾做过中小学教师、共青团干事、政法干警、纪检干部、大学教师,历任丘北县纪委书记、常务副县长,富宁县县长、县委书记,文山州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等职务。出版有政论随笔集《感动》、诗集《云之心》。
  • 吾愿生生花里住

    吾愿生生花里住

    本书选录的是一些能够体现陆小曼才情的经典文学作品。其中既有她为怀念徐志摩而写的散文,也有她与徐志摩相恋时所写的日记,还有她与徐志摩共同创作的戏剧,以及她根据自己曾经熟识的经历编写的小说等。这些内容的文字或浓丽哀婉,或描写细腻,或坦率自然,尽显了陆小曼的风采与文采、豪情与柔情。另外,本书还选录了一些由徐志摩写给陆小曼的信,言语之间表现了徐志摩对陆小曼浓烈的、纯净的和义无反顾的爱,这也从侧面反映了陆小曼所具有的独特的魅力。
  • 最风流 醉唐诗

    最风流 醉唐诗

    《最风流 醉唐诗》内容简介:斟一壶美酒,饮完唐诗,醉倒在唐诗里就是一种幸福。万古江山一壶酒,千年岁月现行诗,国学大师汤一介、北大教授李中华,王守常倾情推荐,十余位资深教授倾心审读。
  • 胡适诗存

    胡适诗存

    《胡适诗存》是1989年整理成册的,其中收录了由胡适创作的多首诗歌。
热门推荐
  • 吃货的寻亲记

    吃货的寻亲记

    我,陆痴,不是路痴的意思偶,是我亲爱的老爸为了表达对我老妈的痴情所以给我取了这么个奇葩的名字,不过我也真的成了别人眼中的奇葩,除了吃没有别的爱好,逼得我老爸说你还不如是个路痴,供你家里都要破产了,唉,你说这嫁人了谁能养得起你!于是老天为了反驳我老爹的谬言。派了一个神秘男子来拯救我了。民政局门口,嘴里塞满烤冷面的我“你真的要娶我么?我会吃穷你的”男子挑了挑眉“放心我穷的只剩钱了”我打了嗝又塞了一口烤冷面“可是,我们这样会不会太草率,你喜欢我什么?”男子握住我的手牵着我进了民政局的门“我喜欢你的吃相,很可爱,不是么”……我……所以人家都是秀色可餐,我是餐色可秀?
  • 世纪大讲堂:中国的困惑

    世纪大讲堂:中国的困惑

    《世纪大讲堂》是凤凰卫视中文台一档坚守“思想性、学术性”,有着强烈文化抱负的周播节目,在中国文化界、传媒界有着极高的口碑。本书以“经济转型、宪政反思、医疗改革、教育回归本质”等社会焦点问题为核心,与各行各业的*专家学者一起反思中国三十年改革取得的经验与成绩,并对其中的社会冲突矛盾和未来前行路途中的困惑进行思考。
  • 综英美我的生活不太对

    综英美我的生活不太对

    自小被收养的我,在十岁之前一直跟随师傅学习道术,我的目标就是成为师傅那样的人,结果十岁后师傅将我送到英国,学习另一种力量体系,魔法。当我终于回到祖国,向着目标前进,却被师傅借调到美国。美国真的是多灾多难,今天是外星人入侵,明天是变种人维权,后天又是鬼怪屠杀普通人。我的工作是处理我国文物所引起的一些骚乱,不过为什么其它事情我也要帮忙啊?不过我算是达到目标了吧,毕竟师傅也是做这些工作啊!
  • 万界超时空

    万界超时空

    少一段网购买了台电脑!结果到手里一看,发现竟然能联通电影电视剧动漫,还能建万界群!主角群反派群女主群骑士群少一段感觉自己要发了。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二林唱和詩

    二林唱和詩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位面监察史

    位面监察史

    “你做什么工作的啊?”“有时候是保镖有时候做导游。”“哪里的保镖和导游?”“地球的。”一边要消灭入侵的异魔,一边还要接待各位面来的旅客,安世表示压力很大啊。 新书《名侦探里有妖气》还望支持,感谢。
  • 急婚如律令

    急婚如律令

    八岁那年,桑小七初见十六岁的郁家小叔,郁家小叔一身帅气逼人的迷彩服,威武神气,钻石中的极品男神,闪瞎了桑小七的心。于是八岁的桑小七就有了一个宏伟的目标:她要打下郁炎天那座碉堡。高中一毕业,桑小七怀揣一腔热血毫不犹豫的选择那条距离郁炎天最近的路。为了引起某人的注意,就开始作天作地。一次带着一帮菜鸟闯入野狼窝。于是,被郁家小叔虐得‘身心俱残’。……郁小三抱着郁小叔的大腿,直嚷着,“求包养,求包养!”桑小七眉梢一挑。隔天,郁小三就坐在华胤的郊外庄园的沙发里,一脸幽怨。华胤啧啧的同情,其实很幸灾乐祸的,“郁小三啊,你是斗不过你妈的,还是以后乖乖的跟我一起生活吧。”他都斗不过,更何况这小不点。郁小三不甘,拿了手机给郁小叔打电话,结果‘您所拨打的用户已关机’。在把庄园里所有人的手机都试了一遍后,郁小三仰天长叹,“来到雷把我劈了,我要回炉重造,绝不要这个没良心的妈妈。”
  • 太古魔神

    太古魔神

    乡村少年遭遇魔族屠村。亲人,兄弟全部死了。只有他活了下来。他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握紧手中剑,屠尽天下魔!你们是魔王,那我就是魔神!曾经我在你们面前瑟瑟发抖,现在我让你们连仰望都不敢。记住,我叫牧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