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92300000021

第21章 中国小说的文化地位(1)

中国文化,长期以来呈现一种典型的“纵聚合型结构”,表现于它严格的文类级别上。“经”(儒家经典)与“史”(官修史),处于这文类级别的顶端,享有几乎是绝对的权威。自从公元前2世纪汉王朝决定“独尊儒术”,给予一部分儒家著作以经典地位,尤其是公元12世纪理学兴起,重新调整并进一步确立孔孟儒家经典的地位之后,儒家文化哲学所决定的文类级别几乎一直没有受到过严重的挑战。一个严格的“意义权力级差”沿一定的文类秩序展开,使处于底层地位的文本被剥夺了意义权力,使它们变得很像当代社会学家所说的“亚文化文本”,至少我们可以说中国传统白话小说,因为是处于中国文化文类金字塔的最底层文类之一,具有强烈的亚文化特征。

中国白话小说的这种特殊文化地位,是对白话小说进行文化评价时首先必须考虑的问题。夏志清先生曾对《金瓶梅》提出指责:

《金瓶梅词话》真正我细心读过一遍,以后实在没有胃口再读。艺术粗糙还是余事,全书没有一点代表了中国文化的真精神。

夏先生在同一文中还指责《水浒传》。他建议把这两部小说开除出中国白话小说杰作之列。

我在此并不想为《金瓶梅》的艺术价值辩护,夏先生提出而引起我不安的问题是:在中国传统社会中,白话小说,尤其是“改写期”的白话小说,是否应该,或是否可能“代表中国文化的真精神”?

如果中国文化的文类结构不是呈金字塔形,而是多少“并置型”,那么任何一类文本都可以说代表了这个文化的一部分“真精神”,例如在现代社会中,先锋文学和俗文学都可以说是现代文化精神的一个方面的代表,因为这些文本的表意方式基本上是独立的。而中国传统社会中的白话小说,在文类上就被规定了它只具有从属的地位,不可能独立地表意,只是作为有特权地位的文类(历史、古文、诗等等)组成的主流文化之下的附属文类:作为其例证,普及主流文化已确立的现成意义;或作为其补充,泄露被压抑的社会下意识。尤其在后一类小说中,“中国文化的真精神”以一种特殊的方式被扭曲了。

夏志清先生的指责不仅是苛求,而且在批评的出发点上就错了。毋庸置疑,中国白话小说当然是中国文化的产物。即使在一个纵聚合型的文化中,亚文化文本也受控于同一个意识形态元语言。但亚文化文本的表意释义方式与主流文化文本很不相同。我们在亚文化文本中所能找到的,不可能是“中国文化的真精神”的直接表现,而是其一种扭曲的透露。

而这,其实也就是亚文化文本之特殊价值之所在,也就是本书讨论的目标所在。

除了亚文化文本外,尚有另一种非主流文化的文本,即反文化文本。反文化文本拒绝加入文化所决定的文类意义级别,试图在对文类规范的抵制之中确立其自身的价值。

诚然,在中国文化史上,不断出现过对文化规范的抵制和反抗,但这种反抗很少出现于白话小说之中,只在很少一部分明清白话小说以相当暧昧不明的方式出现过,直到五四小说表现了明确的反文化特征,抵制并推翻中国主流文化悠久而森严的文类价值结构体系。

亚文化与反文化是本书这一部分的讨论中所使用的主要概念,因此不妨在此先讲一下笔者对这两个概念的理解。

这两个术语是现代西方文化社会学所广泛使用的术语,它们来自现代社会学者对青少年集群犯禁现象,和对20年前席卷美国的嬉皮士运动的研究。我在使用这两个术语于本书之前,犹豫良久,因为它们似乎是现代西方社会学用来研究现代西方社会的特殊现象所用的术语,使用这样的术语可能自行标明研究中的弱点,招来非议,而一部分读者也可能尚未读下去即心存犹疑。

但是,仔细考虑并阅读其他学者的研究之后,我认为只要对这两个术语在本书中的应用加以仔细界定,它们能够用来描述中国白话小说所经历的特殊发展史,可以揭示中国小说这特殊文化现象中某些普遍化的品质。

如果,像本书序言中所建议的那样,把整个文化视为各种类型的表意活动的集合,那么,亚文化与反文化都是主流文化之歧异表意方式,虽然其歧异的路径很不相同。

两者的实践者很不相同:亚文化文本往往是为文化上教育上处于劣势的社会阶层生产的,这些阶层要求比较容易理解容易掌握释义符码的表意方式;反文化文本往往是为社会教育程度较高的阶层所生产的,其阅读者几乎是职业性的(受过专门训练的),或半职业性的。至于两种文本的作者群,其社会地位构成不如读者构成那么稳定。

两种文本的生产目的不同:亚文化文本毫不隐讳地是为消闲而生产的,而反文化文本模糊工作与闲暇的界线,显得更像是“严肃”的精神活动产品。

它们作为文化潮流的时间持续很不相同:亚文化是一种比较稳定的文化机制,虽然其风格形式会有所变迁,但几乎是代代相传地延续;反文化则往往与文化的某种危机状态相关联,因此似乎是短期存在的,表现为文化正常演化的断裂。

它们与主流文化相歧异的方式不同:亚文化表意活动,虽然被既定文化势力视为异端,实际上对既定文化势力并不构成威胁,因为它并不试图建构一套独立的文化释义元语言;而反文化则明显试图建立独立的价值标准,以向释义规范挑战。

亚文化有一系列明显的,呈现于表面的特征,构成其特殊的风格,这些特征虽然具有威胁社会秩序的外表(例如《水浒传》之诲盗,《金瓶梅》之诲淫),其实这威胁是局部化的,表象化的,反而淡化了亚文化文本对主流文化可能的破坏作用。反文化就不同,它呈现于外表的异相是有意破坏释义符码的结果,它的异价值观是整体性的,因此对社会主导文本秩序构成颠覆性的威胁。

最后,这两种文化用不同的方式解决与主流文化的冲突:亚文化文本方式长久地代代相传,主流文化听之任之甚至容忍之利用之。它们呈现于表面的种种歧异特征渐渐被固定化,体制化,程式化,从而成为主流文化的一个必要的补充,甚至是一个安全阀,反而帮助了主流意识形态元语言延展覆盖到社会文化的下层。反文化集中出现于主流文化的某些危机阶段,虽然它在某些根本价值上与主流文化对抗,却为主流文化的适应性转型做出了无可替代的贡献。虽然文化转型决不可能完全按反文化的价值取向方向进行,反文化给渐趋僵硬的主流文化结构应付危机的必要可塑性。

因此,虽然亚文化与反文化都是主流文化的歧异,两者却有很大的不同。用个略嫌简单化的说法:亚文化在总体文化倾向上是保守的,它帮助了现存文化结构维持其有效控制;而反文化从本质上说是颠覆性的,因为它的存在目的就是改变文化释义元语言。

用任何现有概念来研究中国小说,都有削足适履的危险,都有歪曲对象而强塞于框架之中的危险。但是,如果我们对概念的危险有足够警惕,注意不让概念干扰了观察研究,那么概念还是能提供一种新的,可能揭示真相的研究角度。

在古代中国,历史家和文献编纂者一直不知道应当如何对付小说这文类,似乎“小说性”(fictionality,即“虚构性”)这个概念本身,就与中国文化的表意方式不相适应。

最早试图给小说一个界定的是公元前1世纪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那一带而过的话——“小说家流者,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这定义值得再三研究。他说的小说不是今日意义上的小说,范围大得多。但他指出小说是街巷之说,道途之语,处于社会接受的文本方式之外。班固所列的十五本“小说”类书籍,到隋时(公元6世纪)已全部亡佚,我们从其标题上可以猜出,它们内容各异,都是班固无法归入其他九类的书籍。所以班固虽列小说为一家,却说它“无足观”,就是说,不具有文化意义。于是,无法定义成为小说的定义,小说是主流文化结构之外的“杂类”文本。“诸子十家,其可观者九家而已。”

这个局面延续了相当长时间,到11世纪欧阳修主编《新唐书》时,“小说”这个类名所包括的才比较接近现代的范围,但是他列的书包括陆羽的《茶经》,证明“无法定义”这烙印还是没有从小说定义上消除。

实际上,汉唐以来,某些接近虚构小说的书如《山海经》《神异经》之类充满幻想描写的书,如《汉武故事》《东方朔传》之类的传说,常列于“史部地类”,或“史部杂类”,尽管明显它们并不属于这些类别。对于“虚构性”的迷惘不解使这些书在分类学上被误置于史实性文类中。

同类推荐
  • 中国现当代散文戏剧名作欣赏

    中国现当代散文戏剧名作欣赏

    《<名作欣赏>精华读本:中国现当代散文戏剧名作欣赏》选收的欣赏文章34篇。这些欣赏文章所涉及的现当代散文或为有较大影响,或为有较多争论,或为有某种突破。欣赏文章作者也考虑到身处的时代性,以增加欣赏角度的多元性。
  • 井冈山的答卷

    井冈山的答卷

    一部全方位叙写革命老区井冈山在全国波澜壮阔的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率先脱贫摘帽奔小康的报告文学。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井冈山率先脱贫摘帽,是共产党人交给人民的答卷。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冰心散文奖获得者凌翼深入井冈山乡村,地毯式实地采访了120多个村组,以细腻的笔触、真实的细节全景式勾勒出井冈山精神谱写的新时代史诗性画卷。
  • 高原美丽人生

    高原美丽人生

    这是发生在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县一个真实的故事。剧中主要人物,均为真实姓名,事件也都是曾经真实发生过的。讲述的是西宁市湟中县下麻尔村残疾(无手)回族教师马复兴的感人事迹。在读了他的新闻和深入采访他之后,我的灵魂被深深震撼。他用别样的方式诠释着人生的意义,演绎着生命的美丽。在三尺讲台,在生活中,他用超出常人想象的顽强和毅力,体现了人生的价值,认识马复兴老师的人都会说:“马老师有手,他的手在他的心里。”马复兴曾荣获中央电视台“三农人物”、“青海省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五一”劳动模范等荣誉,“全国最美乡村教师”荣誉称号。
  • 以经典的名义

    以经典的名义

    因为名著是时间深处的精神土壤,它记述的是人类的典型形状、典型情感,是人性不断提升的基础和平台,是人性从兽性中脱颖而出的见证和坐标。所以,阅读的过程,为的是寻找来路,理性地找到继承和发扬的精神命脉,从而不蹈“覆辙”,不费虚功,节省精神追求的人生成本,更好地进行新的思想建构。换言之,名著是时间汰去泡沫之后的结晶,它摆脱了种种历史和现实因素的“催眠”作用,提供的是人性的本质和精神的纯粹,它足可以信任。从这个起点出发,再结合自己的生命体验去思考去言说的时候,会减少妄断、谬议、乖论与陈词,增加了写作者的贡献值。
  • 青春无悔

    青春无悔

    古今中外,道不尽、说不清的,也就惟有一"情"字。爱情说穿了,也不过相识,相知,相守,最后相与分离,然而就是这简单如方程式般的"爱情进程",却使得红尘中众多"痴儿女"兜兜转转,竞相折腰。我渴求一个爱我的人,给他我世上所拥有的一切:我那无附不羁的身体,我如此温柔的心,还有我的自由。"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可真做到了如此地步,生命中也就少了一半的乐趣,生活必定如同一潭死水,波澜不惊,哪里还有一点意思。对于爱情,人人尝到的滋味不尽相同,然而讲出来,欢喜是众人皆同,无外乎皆在欢喜;悲伤却是泪落如雨,却又哽咽难言。
热门推荐
  • 小心说话

    小心说话

    男主王树一天偶然发现一个奇怪的网页,发布消息下面的评论数可以兑换钱……
  • 黄金之声

    黄金之声

    进入新疆的第一站,就是哈密。王洛宾和哈密,亦结下了不解之缘。一九四九年,王洛宾随着王震部队进入新疆,在哈密的一个小巷子中,一个女人推开门朝路上泼水,溅在了他的毡靴上。女人羞得没有道歉,慌慌张张关上了门。这一场景激发了王洛宾的创作冲动。
  • Rowdy of the Cross L

    Rowdy of the Cross L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素手匠心

    素手匠心

    木版水印,复刻天下名画!素有“琅琊圣手”之称的现代工艺大师许丹龄,意外魂归大明,附身于南京城雕版世家的小少爷练白棠之身。无奈白棠不学无术,性格懦弱,臭名昭著。这可让他怎么活?!(阿瓷的亲亲读者群:766053722)
  • 创奇:英雄联盟之王者归来

    创奇:英雄联盟之王者归来

    丁浩,被称为LOL历史上最有天赋的天才玩家。三年前,他带领RE战队披荆斩棘,一度成为中国最强战队,岂料在S4预选赛时,他却神秘失踪,从此了无音讯。而三年后,丁浩从从华夏大学重新出发,向着自己的电竞之梦发起冲刺,一路遇敌杀敌,最后成为LOL历史上的创奇王者。
  • 顾少,你老婆是重生的

    顾少,你老婆是重生的

    林若兮被人开车撞死,重生后去找那个对她好到付出生命的男人。没想到重生后这么好,智商上线,附赠的各种金手指也不要钱的上门,各种撒娇卖萌求收养。“金手指走开,本仙女要靠本事宠老公!”这辈子,她只想要好好补偿前世老公,好好爱他,携手一起虐渣打脸走向人生巅峰!“老婆,老公我也有金手指。”“哪里?”难道老公也是重生的?【忠犬+双处+爽文+甜宠】
  • 国家传播战略

    国家传播战略

    《国家传播战略》在梳理国际传播和国家战略发展史的基础上提出国家传播战略概念,并从国家安全、国家利益的角度展开思路,探讨传播全球化背景下国家传播战略制定和实施的具体问题。为阐释国家传播战略演变的历史逻辑,《国家传播战略》还对大众媒体发展不同时代的国家传播战略模式作出整理;而作为把握全球传播竞争的横向视野,本书根据不同发展水平和意识形态性质国家的宏观特征对国家传播战略进行比较研究,进丽阐明了构建中国特色的国际传播新格局这一命题。
  • 无赖无双

    无赖无双

    惊鸿一瞥,误了终生。誓为美人,夺天下第一!天下第一的名号,究竟是福还是祸?先有皇城决斗,险胜外域勇士,方扬大宣国威;后又卷入边陲祸事,白发将士孤身守城五十载,究竟何人能救迟暮英雄……天下第一的名号,无论怎么得到,都是一顶沉重的王冠。一把绝迹江湖的陌刀,一段改变人生的孽缘,一个看似无名的小辈,引出了一曲悲壮的英雄挽歌。天下已无国士,我辈当为英豪!(本书的世界没有气功与魔法。在这里,你会感受到世界上真实的搏杀,那是人与人之间生与死的较量,没有外挂,没有碾压,再强的高手,也可能死于一个小小失误。在这里,生死只在一线间。)
  • 中国历史的瞬间

    中国历史的瞬间

    《中国历史的瞬间》篇章以时代排序,从远古时代的“北京人”讲起,涉及中国古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内外交流等诸多方面。《中国历史的瞬间》全书采用活泼的现代语言进行写作,同时也活泼地运用各种趣味的写作方法,文字简明、亲切,是人人可读的历史读物。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