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92800000015

第15章 张炜(5)

从此以后,见到张炜的书,就买;见到刊登张炜文章的杂志,也买;买不到的,我就抄。在大学里,因为喜爱,我全文抄录了《声音》《拉拉谷》《一潭清水》《海边的雪》《融入野地》等短篇小说,张炜发在报纸上的一些创作随笔,也抄了几本子。《古船》我读烂了一本,又买了一本。但一直无缘见到张炜先生。后来,大学毕业分配到潍坊市,一直很向往住着张炜的济南,那里不仅有泉水,还有张炜。

1999年7月,我终于从潍坊调到了济南。我最想见的人,不是省委书记和省长,而是张炜。我觉得,他就是一盏灯。大约是2001年春,我终于接触到了他,白白净净,很随和,说话慢条斯理。但我们见面的机会不如发短信的次数多。其实,张炜并不一直在济南待着,他在各地走,尤其在胶东地区,在他童年生活过的地方。

张炜在《你在高原》的《人的杂志》卷中谈到自己的拐子四哥,用了这样的话:“这是一个特别坚忍的人,一个能够在绝望之地大声号唱的人。我好像一直跟着他走啊走啊,从少年走到了中年,从芦青河堤上走下来,一直走到这片葡萄园里来了——如今已经没有别的选择了,我唯一的希望就是跟上他继续往前。”在我心中,张炜就是那个让人放心的“拐子四哥”。

尽管很少见面,但我总觉得他就在我身边,他是我文学的兄长,就像不涸的一潭清水,映照着我的心灵。有了他,我就不敢堕落;想到他,我就感到温暖;读到他,我就沉浸陶醉在芦青河边,如深邃夜空中的星星,葡萄似地敲打着我的心灵窗棂……

迷他,因为他有趣

“我们家从古至今就爱交往一些有趣的人。”这是张炜获得茅盾文学奖的鸿篇巨制《你在高原》开头的第一句话。其实,凡是跟张炜接触的人,也会感觉他是一个很有趣的人,他并不像有些人想象的那样,眉头紧锁。印象中他一直是微笑着,有时还很幽默。

朋友聚会的时候,大伙都等着张炜说笑话。他说笑话时很认真,自己一点都不笑,还不时忽闪着眼睛瞅一下周围的人。山东出版总社的虞静讲,有一次张炜给作家韩少功、方方等说笑话,说到“一丁点爱情”时,就用大拇指掐着小拇指,掐出绿豆一点儿大的地方,细心的韩少功看到这个滑稽的动作,笑得从沙发上滑了下来……迟子建称呼张炜时,总是开玩笑地喊“张——老师”,张炜听了马上说:“她这不是真心的,她们这些小青年哪,都后现代了……”

有趣的人,往往对什么都感兴趣。记得有一次,跟张炜先生一起吃简单的晚餐,他特意带了一瓶法国红酒。他说专门研究过酿制葡萄酒工艺,当年还真想自己酿制葡萄酒。将成熟的葡萄用清水冲洗干净后,除去果梗及青粒、霉粒、破粒等,放入经过消毒的容器里,用手挤碎或捣碎……然后是发酵……在《你在高原》中,张炜丰富的酿酒知识得到了集中发挥。

读书,最见性情,张炜自言读书很杂,除了那些经常翻看的滋养心灵的名著,他还特别愿意翻看一些有趣的书,比如前不久美国人写的《躁狂抑郁多才俊》,这本书写的是那些杰出的艺术家,而他们大多是性格狂躁抑郁的人,比如贝多芬,比如凡·高、拜伦等。还有,山东友谊出版社出了一本《俄罗斯庄园与名人》,张炜读得也很得趣。“读文学书要慢,要注意那些关键点和细微处,不能快,快了就什么也得不到了。”张炜说。

张炜写长篇小说《古船》的时候,专门研究过中医,认为中医不仅是医道学问,它更重要的还是思维方式。这种思考力在当今如果缺失了,就会造成我们这个世界的一场灾难。现在常常能看到西方思维的皮毛,所谓西医对人的诊治,真的像是对一部机器零件的修复和更换的过程。这种简单化一刀切和不求甚解,想用来治世医人,连门儿都没有。

《你在高原》严格来讲,是一位地质工作者的手记。张炜说,“为了写这部书,我曾专门自修过南京矿业学院的全部本科教材,还有植物学、考古学,我童年就有个梦想,就是要做一名地质工作者。我的少年时代,有许多时候是在地质队员的帐篷中度过的。至今,我及我的朋友们,帐篷与其他地质行头仍旧一应俱全”。

迷他,因为他低调

我不喜欢高调的人,咋咋呼呼的,尤其不喜欢。

张炜则相反。长篇小说《能不忆蜀葵》问世时,我想对他搞个专访,但他总是说,让别人说吧,我该说的都在小说里说了。《你在高原》出来,我又想给他搞个专访,他还是那句话。不愿多说。

他总是静静地在一个偏僻的角落里,不停地思索,或者在孤独地行走。以前听张炜说到一位贤哲的话,至今记得:“我每一次到人多的地方去,回来以后,都觉得自己大不如从前了。”这段话张炜又一次提起,可能给张炜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因为我发现他一字不差地引用,并且他自己就是一个不太到人多的地方去的人。许多热闹的场合,根本见不到他的影子。仔细想想,真是那么回事。我们去参加人多的聚会,那就需要应酬,需要迎合,自然就消耗能量啊,能量消耗了,需要好多天才能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张炜不喜欢熬夜,除了在业余写作的那几年之外,他一直以十分正常的作息时间来工作。这样,他总是保持一种朴素充沛的元气。

为了安静写作,有时要藏到没人的山里或一些小村。《古船》的后半部分就是藏到济南南郊一个废弃的变电小屋里写的。有一年他藏到另一处多年没人住的山里读写,没有基本的生活条件,大雪封山,深冬里冻病了,朋友发现时已经高烧卧床三天了,不得不出山紧急送医院。还有一次独自一个人写作因病大出血被朋友急救起来。

张炜的长篇小说《能不忆蜀葵》中有这么段话:“什么得奖啊,画廊上的成功啊,那不过是人们制造‘屑末’的一种方式……只要是屑末,就永远别想掷地有声,风一吹就了无痕迹了。”读到这段话时,我还跟张炜交流过,他说,屑末无根,只能跟风,让风吹着走。不跟风的,有两种:一种是不做屑末做石头,一种是自己变成风。

我从张炜身上感悟到,真正优秀的人,都在安静的角落,一直处于低调的状态,默默地按照自己的想法耕耘着。

迷他,因为他倔强

张炜是一个真诚而倔强的人。他曾经说,在文学和思想的浪涌里,做一个人就如同做一棵树,根扎得再深也容易摇动。不过,只要根不拔出来就好。一个人在时代浪潮中,潮来了,人有感情,不可能不为时尚所动,有时在时尚中怀疑自己,质询,顾盼,这个过程就像树一样的摇动,但最后还要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像树一样不仅不会死亡,而且还会在风的吹动和梳理下变得更加茂盛。根永远在泥土里,有根就有立场。

谈到电影、电视,张炜说,影视是多人合作的产物,不能很好地凸显个性。导演可能好点,但也要妥协,也要迁就。我还是要搞我的文学,“两个人合作的东西,就不是文学的,文学是非常个人化的,不能合作。文学作品和影视是完全不同的,是两个行当。一部作品改成了影视得以广泛传播,应该说传播开的只是影视本身,那部作品还像原来一样,并不能增加或减少它的分量。”

张炜说,自己很少看电视剧,一是没有时间,另外电视剧太浮浅吧。从表达上看,电视剧是通俗的,它追求的是平均值,而文学则是突破平均值。

他好像说过类似的话:值得看的好片子真是不多,好的艺术家也少。除了天资,还因为他们读书太少。比如演那些历史人物,演员演的都是皮毛,演不出这些人物咬钢嚼铁的气质。如果说,目光有分量的话,那些真实历史人物的目光是一吨重,有的演员可能就只有二两……

去年6月18日下午,山东省话剧院排练《古船》朗诵剧,张炜推掉了好多社会活动,从头到尾看完了演出。看后他很高兴。他对我说,写《古船》的时候,还是稚嫩了些。优点是纯洁,青春,激情,有爆发力。当然,青春的东西,本身也深不见底,清澈,我现在已经写不出来。

他对话剧演员说,要把文学的东西突出出来。任何小细节,都不要犯概念化的毛病,语言和表演,要冲破概念化。要问:生活中是这样吗?一定要冲破平均数和概念化。悲痛,有没有另一种表达?欢乐,有没有另一种表达?把纯粹的东西突出出来,把永恒的东西突出出来,把非概念化的东西突出出来。在这方面,一定要倔强些,再倔强些。

张炜始终提防在潮流中走向模仿,始终坚持自己的原则性。希望自己能做自立和自为的写作者,进行独自创作并排除外界干扰。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冷静和安静的人,这样的人会有原则和勇气。“冷漠无情的荧屏,某些现代传媒,街头小报,总的看一直是站在诗与真的反面。真正的作家不是偶尔才疏远它们,而是要持久深刻地表达自己的厌恶。”张炜说。

迷他,因为他耐烦

我读《你在高原》,感觉张炜写作的时候,保持着一个很饱满的状态,他在跑文学马拉松。用他独特的节奏,有时舒缓,如蒙古长调;有时激越,如催征的鼙鼓;有时又如跑累了的骏马,在草原上漫步……

花去三个半月时间,通读了全书的我,感叹张炜这部三十九卷巨构,需要多少艺术技巧,多少文化贮备?需要多大能量才能让各种艺术流派交融在一起?这都是他坚持几十年如一日地向古人、向同时期的文学朋友学习的结果。张炜是一架大功率的书籍吞吐机,他曾经说过,每天坚持阅读五万字。我了解到,他竟然买了《列宁全集》六十卷从头看起,时常惊讶于列宁才活了五十四岁,竟然写了两千多万字,简直不可思议。张炜特别敬佩俄罗斯的那些伟大作家,常常为他们强大的人道力量所吸引。他们和中国古典作家一起,成为他重要的精神资源。

《张炜评传》的作者宫达对我说,他曾亲眼看到,《你在高原》打印稿每一部都有好几个版本,堆起来远远超过了作者本人的身高;而每个版本都认真听取朋友的苛刻批评。朋友批评得无论多么尖锐,他都会像一个小学生一样,坐在一边,一笔笔记下来。几十年来他都是这样下来的。

我记得张炜在小说《九月寓言》单行本的扉页上写了一句话:“为了一本好书,可以耗上一生。”张炜就是这样,一篇一篇地写出自己满意的作品,用的是质朴的语言,写的是质朴的感知。写了一篇,就好比崖畔上花的绽放,有更多的人来欣赏,当然高兴;一个也没有,自己静静地欣赏,也并不感到孤独,这就是在大轰大嗡中耐得住寂寞的张炜!

汪曾祺回忆其师沈从文先生,有段话印在我脑子里:“沈先生很爱用一个别人不常用的词:‘耐烦’。他说自己不是天才(他应当算是个天才),只是耐烦。他对别人的称赞,也常说‘要算耐烦’。看见儿子小虎搞机床设计时,说‘要算耐烦’。看见孙女小红做作业时,也说‘要算耐烦’。他的‘耐烦’,意思就是锲而不舍,不怕费劲。一个时期,沈先生每个月都要发表几篇小说,每年都要出几本书,被称为‘多产作家’,但是写东西不是很快的,从来不是一挥而就。他年轻时常常夜以继日地写……”由沈从文,我想到了张炜。

迷他,因为他敏锐

张炜小时候,居住在一片树林中,见树远比见人多。时间长了他也就培育出一种独特的气质,对大自然无比敏感,对树、小草、小花、野兔、刺猬、猫、狗等,有着难以言喻的情感。在他的小说《你在高原》里,经常出现李子树的高大身影、李子树的独特气息。比如在《忆阿雅》卷中说:“那棵大李子树啊,那棵走到天边都无法忘怀的大树啊。我一想到它就想到了外祖母,它银色的、雾一样的花朵就像外祖母的满头白发。”

2010年5月20日晚,在张炜家中,谈到大李子树这个意象。他对我说:“大李子树,在我老家屋后偏右一点,比房子大多了,我一生就没见过这样大的树。蝴蝶、蜜蜂,围绕着大李子树飞来飞去,那时我跟我弟弟整天在那里玩,在树下。大李子树是我童年的摇篮,后来被伐了。那树桩比碾盘还大,树底下有口井,离李子树不远,可能水脉好,树就长得旺。那口井,供应整个矿区。大李子树,对我一生很重要……”大李子树是张炜的庇护之树、幸运之树、思念之树,大李子树在张炜心中永不凋零。

在《你在高原》中,有大量的景物描写,如野地宿营,清晨寒露,落日辉煌,等等,张炜的描述,枝叶葳蕤,让人置身其间有跟着奔跑的冲动。比如在《无边的游荡》中写的这样一段,就牵涉好多的植物:“草丛中有几棵长得油旺旺的地肤菜,我采下嫩嫩的尖叶,这种菜让我想起了出生地:小茅屋旁,果园的空地上,到处都长了这样的野菜,外祖母把它们采下来,直接做成咸饭,或掺在玉米粉里做成甜窝窝。那时即使没有一点粮食我们也能活下来,因为有外祖母的地肤菜,还有各种各样的果子;北面的灌木丛里,一条条赶海人踏出来的弯曲小路旁还有无数的桑葚、蘑菇、松果,有彤红的浆果……”

张炜对我说,有一位作家,看到他写了那么多植物,很惊讶,说查了书中的野菜名,没有查到,原来都是张炜编的。其实这位同行说错了,这其中没有一个名字是编的,都可以从植物志中找到,是通用的拉丁文转译……

诚如评论家赵剑平先生说的:“张炜正是依了大自然的力量,有了一颗博大的慈悲心,才有了强烈的道德感和强大的道德激情,才有了坚定和顽强;当他面对无聊的争执时,才能做到一笑而过。”

有幸在2011年11月跟张炜先生一起参加了中国作协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请他给写几句话,他录了贺拉斯的话给我:“我静静地走在一片树林里,想着那些贤人君子能做些什么事情。”

同类推荐
  • 心弦·心声(中外经典散文读库 心迹卷)

    心弦·心声(中外经典散文读库 心迹卷)

    这本《中外经典散文读库:心弦·心声(心迹卷)》由北方文艺出版社《伴随》编辑部编著,为中外经典散文读库的心迹卷。《中外经典散文读库:心弦·心声(心迹卷)》收入了梁遇春、何其芳、巴金、鲁迅、徐志摩、拜伦、蒙田、卢梭、雨果、屠格涅夫等中外名家的经典散文,包括《又是一年春草绿》、《爱晚亭》、《迟暮的花》、《生活是存在的痛苦体验》等。
  • 三国·荆州

    三国·荆州

    《三国·荆州》是朱苏进自小说创作转入编剧后的文学剧本代表作,是继《康熙王朝》《江山风雨情》《朱元璋》之后的又一历史巨作。本书同时收录《分享曹操》《最优美的最危险》《山是站起来的大海》《我就是酒》等多篇优美壮阔的杂文,这些杂文既体现了朱苏进文学创作水平和实力,又能切身感受到作家浓厚的理想主义和浪漫主义色彩。其中,《三国·荆州》是张艺谋导演年度大片《影》的初始版本。
  • 老舍散文集

    老舍散文集

    本书为老舍先生的散文精选集,收录了《宗月大师》《趵突泉的欣赏》《一些印象》《猫》等70多篇散文精品,根据内容和风格特点,本书共分为四辑。这些作品或描写风物人情,细致入微,极尽渲染;或针砭时事,幽默风趣,一针见血;或叙写家庭生活,深情款款,令人慨叹;或谈论文学创作,别出心裁,令人激赏。?本书中的文章适合青少年细细品味,有助于打造完美心灵,培养高尚情操,体味不同人生,对青少年写作也具有良好的指导和启发作用。?
  • 名家名作精选:朱自清散文

    名家名作精选:朱自清散文

    诗歌,抒放我们的浪漫情怀;散文,倾诉我们的心灵密语;小说,容纳我们的英雄梦想。每一种文体,都有它不一样的魅力。《名家名作精选》系列收录了22位著名作家的经典之作,这里有他们的离合悲欢,苦辣酸甜,他们为青春歌唱,为爱情幽伤,在特别的岁月写下了特别的文字。让我们随他们的笔迹再回味一遍青涩年代,再温习一遍陈年旧事,让我们再感动一次……
  • 心旅拾遗(高平作家丛书)

    心旅拾遗(高平作家丛书)

    出国,一个新鲜而梦幻的字眼。出国之旅,其心情的激动可想而知。赫尔辛基、巴黎、卢森堡、慕尼黑、佛罗伦萨、罗马、梵帝冈、威尼斯……一个又一个城市,一个又一个国家,天涯路漫漫,融入了她的脑海,融入了她的浮光掠影的记述里。
热门推荐
  • 凉粉就馍

    凉粉就馍

    李天德的凉粉摊,在这个山区小县的大街上真成了一道引人注目的风景线。人们来到这里,不由自主地都用目光搜寻着它。走近了,吃不吃凉粉是另回事,但都要站在一旁,驻足观望一番。看一看那抹洗得光洁闪亮的凉粉担子和洁白闪亮的坨子,闻一闻油泼辣子的清香和那股沁人心脾的芥末味儿,对着头戴白帽、身穿白大褂的李天德寒暄几句,或是淡淡一笑,打个招呼,才慢慢地走开了。有的人走出老远了,还要扭回头来望一眼。他二十多岁上挑起这副凉粉担子,一挑就是三十多个年头。他的凉粉摊子也就在这条大街上摆了三十多年。因为,他的家就紧挨着县城。
  • 村霸农女种田忙

    村霸农女种田忙

    穿越成受气包?窝囊废?胖肥妞?还拖油瓶?不怕,咱靠实力说话!面对极品亲戚,先礼后兵。面对地痞无赖,直接打丫。结果,不小心成了村里无人敢惹的一枝花,女村霸!这辈子算是难嫁了!对此,千落无所谓,她要钱有钱,要田有田,要男人······“哦,可以不要。欢迎加入秋风书友会,QQ群聊号码:733174629
  • 博大精深的文化(奇妙的大千世界)

    博大精深的文化(奇妙的大千世界)

    世界如此广博与深邃,无论今天的科学多么的发达,终会有许多未解的谜团让我们无能为力,就是在我们身边,一些司空见惯的事情,如果去探究,也隐藏着许许多多令人惊叹的奥秘。《奇妙的大千世界:博大精深的文化》试图从多角度、多方面,结合现代科学的一些新的发现、新的成果进一步揭开背后层层的面纱。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末世空间之执手

    末世空间之执手

    末世来了,丧尸遍地。安晓第一时间觉醒了异能,有空间有系统。安晓本来以为她能跟小说里的玛丽苏女主一样,在末世里称王称霸。不过遗憾地是这一切都是幻想,安晓的空间既没有灵泉也不能种田,甚至连最基本的储存物资都做不到,只有一条臭气熏天臭水沟。至于系统更是一个废柴的污水处理系统。安晓握爪既然一切都靠不住还是抱紧顾准哥哥的大腿才是正经!
  • 池净

    池净

    当天降异象,此世间魔长道消,她又是为谁而来?
  • Fish (Sheila Lukins Short eCookbooks)

    Fish (Sheila Lukins Short eCookbooks)

    For over twenty years, PARADE food editor, writer, and chef Sheila Lukins has inspired would-be chefs across the country with her accessible and easy-to-prepare Simply Delicious recipes. This e-cookbook is a compilation of Sheila's favorite chicken recipes from her time at PARADE, written with the busy home cook in mind.In addition to dozens of creative and succulent chicken recipes, this book provides an easy tutorial on how to roast the perfect chicken and carve poultry at the table. Readers get plenty of delicious and fun ideas for jazzing up a weeknight chicken dinner or creating the perfect special-occasion meal—that are sure to delight the entire family.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星战萌娘

    星战萌娘

    这是一本讲述人类踏入星际时代后,艰难生存的热血凯歌。好吧,其实就是在波澜壮阔,精彩纷呈的广阔宇宙里,一个勇敢热血的家伙带着一群妹子到处冒险的精彩日常而已。。。郑重提示,请勿代入现实世界任何科学观,魔炮少女是不存在的。
  • 新知识图书馆:能源新希望(氢能)

    新知识图书馆:能源新希望(氢能)

    本书囊括人类科技多个领域等一系列新知识、新技术的应用情况,为青少年朋友了解推动当今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提供了方便,同时也为新知识和新技术的传播作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