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92900000024

第24章 叶广芩(1)

1.但写真情并实景任它埋没与流传

叶广芩

每月从单位领些个工资,以前还得盖章签字,月月跟会计打照面,现在省事了,直接转到银行,取不取由你。工资的补贴名目繁多,扣除也名目繁多,让人很难闹明白究竟该挣多少。工资折上的数字月月变化,索性不去管它,想的是单位总不会亏待你,任它攀升与下滑。我写文章与此雷同,写了投了,从来不问收获,我敢说,至今各编辑部的编辑朋友中没有一个接到过我问询稿件的电话和信件,稿子寄出便寄出了,管它做甚。令人愉快的是从传达室经过,常常被传达喊住,因为有小稿费寄来。哪儿来的,多少钱也不管,反正传达的本子上一笔笔给记着,都是自己劳动所得,拿得很踏实。有这些稿费在兜里装着,至少在菜市场提着篮子买菜会感到充实,不会再为那些红盐白米的贵贱伤神。

这样赚钱真好!每天早晨在公园里操练自编的体操,多为“双手托天理三焦,左右开弓射大雕”之类的传统动作。迎着太阳看着蓝天,练得微有汗意、浑身通泰了到早市上一转,花五六块钱买束时鲜的花儿,举回来插在瓶子里,书桌上便有了清香。敲几行电脑喝几口香茶,进入自己造出的天地,喜怒哀乐,嬉笑怒骂,十分丰富。饮食清素,朋友二三,家常的日子家常的人,写些家常的文章,说些家常的话,装腔作势的年龄已经过去,天命己知,所崇尚的唯有恬淡和平安。

这样活着真好,有人问起我“家族小说”的事情,也不知是谁,在什么时候,将我写的那些《梦也何曾到谢桥》一类作品归类于“家族小说”范畴。我常想,这个词汇挺怪,谁的家族呢?我的吗?瞎掰!我的老哥哥、老姐姐们大都还健在,我写的那些故事,他们一概不认可,害得我出了书只好藏着掖着,怕他们笑话。在他们眼里,我是家族中最没出息的一个,他们说“咱家那位作家,只会把些个事儿驴唇不对马嘴地胡安……”在这里应该提出的是,他们嘴里的“作家”绝对是个贬义词,与“不学无术”画等号。深秋,我在北京创作老舍《茶馆》的电视连续剧,闲暇和妹妹小荃去看望我们的四哥,这个大我两轮的哥哥给我们每人找了两本老字帖,字帖上有家里老一辈留下的墨迹,越发显得珍贵。他让我们回去好好临摹,不许偷懒,下次见他的时候要把作业带来……他是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书法教授,我知道,他对我们的要求不会比他的学生宽松。我说现在写作用电脑,已经许久不用笔写字了,他批评了我那“没有灵魂和个性的肉头字”,说一切艺术都是相通的,字写得很臭,文章也好不到哪儿去……听着兄长的训导,望着屋里暗红色陈旧的家具,望着墙上映在夕阳中发黄的老照片,望着白髯飘洒、清癯飘逸的兄长,嗅着儿时便熟识的气味,我想,这就是伴随我成长的家的基调,我的文学……

人们说,作家要跟得上时代,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这绝对是真知灼见,我特别敬重的崔道怡先生也说,大凡作者,其思想水平和境界要高于、新于常人,要看得远,挖得深,要见人所未见,识人所未识,成为群众与时代的先知先觉。我常常用这句话提醒鞭策自己,可是不行,我做不到。许多人家里挂着郑板桥的书法“难得糊涂”,我的房间里也挂过,后来搬了新房被我丈夫换了,换成了他写的“难得清醒”,在广岛的书房索性被他题了“糊涂斋”几个字。后来想想,他也真是题到了点子上,郑板桥的“难得糊涂”是一种超越聪明的大智慧,我是一种浸泡在迷糊中的真憨傻,自己糊涂却企图让读者明白,自己浅薄却让评论家去寻找深刻,实在是让人受罪。我写文章的时候永远是没有主题,永远是信马由缰,谁让我谈创新体会,我便如实招来,下笔之前从不知自己要写的是短篇中篇还是长篇,就好像面对一个被雪覆盖着的花园,我拿着笤帚要把通往各个景点的路扫出来,哪儿有小桥,哪儿有花台,哪儿有甬路全然不知道,从哪儿下笤帚全凭感觉,也许歪七扭八地扫出些没用的东西,也许扫到湖边险些掉进水里……但是我知道,我终究会把这些美丽景致一个一个掏出来,让人来欣赏它,享受它。这是我写作的自信,是我面对空白的电脑首先产生的意念。当然,有时写着写着没兴趣了,立马就能打住,绝不怕有虎头蛇尾之嫌。我知道,我都不想写了,读者肯定也不想看了,算了吧!

睡觉的时候我最喜欢的是“自然醒”,心里越放松醒得越早,我从没有睡懒觉的习惯。顶怕的是早晨有事,哪怕是上午十点开会,我晚上也得失眠,关键是心里搁不住事儿。这跟写文章一样,我最怕命题,谁告诉我要写什么,十有八九我准失败,因为我的个性迟缓又黏稠,很多时候是处于自己也说不清楚的莫名其妙中。我非常佩服也非常羡慕那些能写出“主旋律”的作家,常跟朋友说,看看人家,那脑袋是怎么长的!看问题多么敏锐,多么深刻。的确,这对我太难,在县里当了近五年副书记,开了无数次党委会,总也进入不了角色,官场上常说些让人喷饭的傻话,在乡下人跟前老是露怯,丢面子。

我写了些作品,阐述了我的感觉,我的心曲,我的朦胧与糊涂,竟然也能得到一部分读者的理解和喜爱,我于是知道在这个世界上如我这样的人绝不止我一个,这是性情的共同,是文学的美丽。我总是想,搞文学的不能太清醒,太理智,那样会把美文写成论文。作家和学者有时候可以融合,有时候必须分开。有人问我作品素材的来源,揣测它们在我身上的真实程度究竟有多少,甚至将作品中的“我”和生活中的我等同起来,这让我尴尬。当然,家庭的熏陶,成长的经历对我来说是很重要的组成,从某种程度说它决定了我的性情,决定了我的为人处世,决定了我永不能更改的基因遗传。走了大半辈子回过头再看这一切,一切都很释然。人说狗是不知道自己的长相的,它们没有照镜子的意识,它们眼里只能看到人,所以它们以为自己长得跟人一样,是人的一种。我在楼观台住着,所见大部分是发髻高耸,长袍飘逸的道士,那种清澈无为、恬淡安逸让我崇敬,便以为自己也是那样的状态,产生一种模糊的认同。有一天,看见两个白发老道在廊下对弈,便凑上去看,一盘棋看完,于我是一头雾水,回头看那廊舍屋宇,四周人物,并无多少变化,绝没有斧柄、柴绳糟烂的迹象,就知自己还是个俗人,没有一点儿仙根的俗人。我对老子文化便有自己糊涂的理解——人不能跟自然较劲,人不能跟命运较劲,人不能跟人较劲,人不能跟自己较劲:“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就像写文章,全力投入地写了,写出我的真性情,糊涂也罢,聪明也罢,由人去评由人去说,褒耶贬耶,喜耶厌耶,都是客观存在,一切顺其自然……

2.我看叶广芩

邓友梅

“叶广芩的作品好就好在够味儿,不仅有京味共性,还有她叶赫家的个性。好比‘穆柯寨’的‘炒疙瘩’,一样的面,她炒出来就另个味!”

这是五年前我为她的小说集《采桑子》写的序中的一段话。评论家们创出“京味小说”一词多年,我一直没弄明白其准确定义,主观上估计是除了用北京话写北京事外,还得有北京“味儿”。要不怎么不叫“京话小说”或“京事小说”呢?而这个“味儿”只能意会不能言传,是浸透在作者血液中的一种气质。话可以学,我的北京话就是学来的,事可以编,我的一些故事是瞎编的,唯独“味儿”作不得秀装不了假,是长期在一个族群中生活熏染浸泡出来的。老北京人中有皇亲贵族也有平民百姓,味儿也就有雅俗之别。但要俗得不粗,雅得自然,很不容易。广芩作品透着优雅大气而不扭捏作态。后来见到广芩本人,尽管她在西北高原的基层生活工作多年,穿着朴素,言语谦和,但举止言谈却自然流露出雍容高雅的风度,我便联想起故友九王多尔衮的后人金寄水。他们似乎有一种相似的渗透到骨髓中的文化底蕴。

于是我就认定了叶广芩是个出色的“京味作家”,虽然她也写过其他题材的作品,但我认为只有“京味小说”是她的强项。

突然,我毫无准备地在《人民文学》读到了她的《广岛故事》,才发现我大大地错了!五年前为她的作品写序实在自不量力。怎么能说她的强项只是“京味小说”呢?

中国人写日本人,特别是写广岛的日本人,对其世风民俗观察之细,对历史伤痕体味之深,对人物心理刻画之准,达到这个地步的作品,我还是第一次见到。当然这跟我读书不多孤陋寡闻有关。因为我熟悉的中国人写广岛故事的作品只有一部,叫《别了,濑户内海》,与叶广芩这部一比,实在是相形见绌。而那篇小说的作者就是在下本人。所以看完叶广芩这篇大作后,我立即打电话给《人民文学》编辑,表示我对这部作品的钦佩。

或许这也叫缘分。我写过她的老家北京,她又写我熟悉的广岛。她写得比我高明。

五十年前我在日本劳动的地方,距广岛只有十几海里,和我站在一个机器前干活的“勤劳奉仕”的中小学生,不少就来自广岛。三十多年后我再次来到广岛,站在和平广场纪念碑前,看着那位被原子弹杀死的小姑娘用包药纸叠的千纸鹤,真是百感交集。

我亲眼看到日本侵略军在我的家乡奸淫烧杀,曾对所有日本人都充满仇恨。所以我十二岁就参军抗战。精兵简政中奉命复员,为躲避日军搜捕,流浪到敌占区,被骗往日本做劳工。这时才看到普通的日本老百姓不仅跟中国人一样善良勤劳,而且也受尽战争之苦——男人被征兵去送命,女人穿着破衣烂衫日夜劳动换不来一顿饱饭,学龄儿童停课停学被送到工厂“勤劳奉仕”义务劳动。

才认识到罪魁祸首只是那些掌权领军的***帝国主义分子!普通的日本人民也是受害者。在共同劳动和躲避空袭中,我受到过奥巴桑们的关照,也和几个一起劳动的少年成了朋友。在我重访广岛期间,其中一位从电视上认出了我,想方设法打听到我的行踪,特意打电话来问候。我问她家里人好吗?她带着哭声说:“原子弹爆炸那天,除了我一个人外,全家都在广岛……”

激动之下,我写《别了,濑户内海》。日本帝国主义者发动侵略战争,对中日两国人民造成的灾难,罄竹难书。“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翻这本老账,就是提醒人们不要忘记那段惨痛的历史,以防重演。但因才智所限,要诉的心声没有诉尽,总感到遗憾。因此读到了广芩的《广岛故事》,就有一种满足感、欣慰感。我理了许久没理清楚的思绪她理清了,我没诉尽的心声,她用独特而优美的艺术语言倾诉出来。

《广岛故事》的“故事”非常简单,就是两位女人和一条狗的平淡生活记录。

与作者住在同一单元的山本和柴田两姊妹,生活得平平静静。她们斯文谦和,穿着华丽高雅的服装,蹬着木屐从院里走过时,向每一个人鞠躬问好,“那情景让人觉得像是刚从天上飘下来的神仙,是不食烟火的仙女下了凡,飘逸潇洒极了。”两人虽然都已年过半百,却各有忙不完的闲事。姐姐是俳句俱乐部的会员、和服教室的老师,妹妹是老年合唱团成员和妇女相谈会干事。常常听到两人在屋里一个弹钢琴一个练唱歌。唱的是广岛人人熟悉的儿歌。她们养着一条叫贺茂的狗,每天都在固定的时间出来遛狗,在固定的地点请那条狗喝苹果汁。此外还有一个年轻的亲戚隔一段时间来看望她们一次,那人与狗同名也叫贺茂,他管两位老人都叫“奥上学桑”,就是妈妈。来了就替两位老人做些力气活,而且来时必定抱着一丛黄色雏菊。老人的家中永远收拾得干干净净,一尘不染,没任何杂物,就是花多。卧室、客厅、饭桌上,甚至厕所里都摆着花,而且都是黄色雏菊。淡雅的气氛,平静的内心,成了她们的生活基调。使旁观的作者不由得发出感慨:人家老太太才真叫“幸福生活”。

两人也有一点特殊处,就是特别怕雨,只要一下雨,她们就蔫了,不化妆了,不打扮了,不唱歌了,不弹琴了,毫无声息地闷在单元里,停止一切户外活动,连卧在庭院中的狗也不出来喂了。而正是在广岛一次狂风暴雨之后,狗贺茂死了。老人郑重地穿起丧服,还戴上黑珍珠项链。把狗的遗体洗干净后,用吹风机吹干皮毛,盖上了小毯子,停放在客厅主要位置上,两人平平静静地坐在两边守灵,直到殡仪馆来车把它接走。不久,作者得知那位叫贺茂的年轻人也因白血病去世了,原因是他母亲受过原子弹辐射污染,而他的母亲就是那个妹妹……

雨!透过那一滴滴晶莹水珠,作者以女人和作家特有的敏锐细致的眼光,终于看到了半个世纪前广岛那天崩地裂血肉横飞的惨剧写真,看到了成堆的尸体中两个侥幸活下来目瞪口呆的小姑娘,身旁是为掩护小主人被炸得变形的家狗贺茂,还看到了在一片死寂的废墟下悄悄冒出带有病态的小小黄色雏菊!更看到了日本帝国主义为本国无辜百姓带来的灾难,看到了留在日本人民灵魂和骨髓深处永难平复的伤痛!

作品表现了超越国界的爱心良心,展示了作者观察生活艺术创作的才能,为中国文坛增添了一丛光彩奇葩!

可能有人认为我的看法带有太多个人情绪。是的,这可能跟个人经历和审美倾向有关。但抛开我那些情绪化的感触,相信人们读完叶广芩写日本、写广岛的这篇小说,也会以冷静客观的态度承认这是部有特色,有深度的佳作。

本来编辑是约我写对叶广芩这个人的看法,不想只谈她的作品,就啰唆了这么多。也罢,有道是文如其人,要认识这位才女,还是读她的小说,毋须我来多嘴。

3.最是书香能致远

殷慧芬

1996年6月我在庐山参加百花洲笔会,初识叶广芩,和她同居一室,不无陌生。

我俩之间有着太多的不同:我们彼此的家乡一北(北京)一南(上海);她出身满族贵族,我出身上海普通市民家庭;她曾经闯荡西北,东渡扶桑,我除了旅游从未离开过上海;她说非常标准的京味普通话,我说一口被她称作“鸟语”的上海话。我们勉强相似的是年龄,或者还有对文学的敬畏。我猜想,广芩最初对我这个说“鸟语”的上海女子,是抱着观望的心态,不指望会产生什么劳什子的友谊吧?一年后我看到她描写上海男人的文字小气,斤斤计较,怕老婆……你看看,她对上海人的偏见(好在我们都“为人实诚”——广芩语),友情就在这样的陌生和偏见中,一点一滴仿佛凉水泡茶慢慢滋味起来。待到下山分手,我们已经成了好朋友。

同类推荐
  • 中国诗歌与文赋经典品读(中国文学知识漫谈)

    中国诗歌与文赋经典品读(中国文学知识漫谈)

    《中国文学知识漫谈》,主要包括中国文学发展历史、民族与民间文学、香港与台湾文学、神话与传说、诗歌与文赋、散曲与曲词、小说与散文、寓言与小品、笔记与游记、楹联与碑铭等内容, 具有很强的文学性、可读性和知识性, 是我们广大读者了解中国文学作品、增长文学素质的良好读物, 也是各级图书馆珍藏的最佳版本。
  • 中华诗词学会三十年·诗词选

    中华诗词学会三十年·诗词选

    本书为纪念中华诗词学会成立30周年而编,故选中华诗词学会成立至今,即1987年—2016年全国诗词大赛获奖作品中的优秀之作。所选诗词,在优中选优的前提下,适当考虑作品的多样题材与作者的多种民族,尤其是少数民族作者及海外华文作者。诗词表达的内容意境高远,态度积极向上。
  • 蒙田随笔集

    蒙田随笔集

    蒙田是文艺复兴后期法国人文主义最重要的代表之一,很少有人能像他那样受到现代人的尊敬和接受。《蒙田随笔集》于1580-1588年分三卷在法国先后出版,它开创了近代法国随笔式散文之先河。全书语言平易通畅,妙趣横生,充满了作者对人类感情的冷静观察。
  •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经典散文中的万物生灵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经典散文中的万物生灵

    银杏、白杨礼赞、秃的梧桐、两株树、爱竹、梧桐树、杨柳、那树、说树、仙人掌、榕树的美髯……郭沫若、矛盾、周作人、丰子恺、汪曾祺、巴金、瓦·沙拉莫夫、约翰·缪尔……《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中,古今中外的众多文学大师为你呈现大千世界中的万物生灵。《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收录了萤、爱竹、天鹅、巨人树、冬之兽等精彩散文篇章。
  • 军统特务实录

    军统特务实录

    “ 军统”,是国民党的主要特务机构之一。其势力分布渗透到全国各地,乃至驻外领事馆,专门对进步团体、人士从事监视、绑架、逮捕和暗杀等秘密活动。虽然它暗杀日本侵略者和汉奸,在抗日战争中有一定的功绩,但这些功劳也难以掩饰其反人民的本质。
热门推荐
  • 鬼帝绝宠:皇叔你行不行

    鬼帝绝宠:皇叔你行不行

    前世她活的憋屈,做了一辈子的小白鼠,重活一世,有仇报仇!有怨报怨!弃之不肖!她是前世至尊,素手墨笔轻轻一挥,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天下万物皆在手中画。纳尼?负心汉爱上她,要再求娶?当她什么?昨日弃我,他日在回,我亦不肖!花痴废物?经脉尽断武功全无?却不知她一只画笔便虐你成渣……王府下人表示王妃很闹腾,“王爷王妃进宫偷墨宝,打伤了贵妃娘娘…”“王爷王妃看重了,学仁堂的墨宝当场抢了起来,打伤了太子……”“爱妃若想抢随她去,旁边递刀可别打伤了手……”“……”夫妻搭档,她杀人他挖坑,她抢物他递刀,她打太子他后面撑腰……双重性格男主萌萌哒
  • 宠坏大小姐

    宠坏大小姐

    想她秦淮,叱咤商界的一代女中豪杰!长的是上对得起天地,下对得起观众,中间还对得起那群已经审美疲劳的视觉动物!可是,她准老公花了三十万美金为她量身定做的高跟鞋,居然在婚宴上罢工,害她直接从楼梯上悲催的摔下去!其实吧,真摔死了也没什么,大不了二十年后又是一巾帼英雄!可是!为什么会直接摔回六百年前?还被塞回老娘的肚子里重造了一遍!罢了!既来之则安之!还好,她现任老爹很有钱!有钱到可以把银票拿给她,让她撕着玩;还有四个爱妹如命的哥哥,而且有型到她这个妹妹都想不顾血缘关系,冲上去染指他们!不过最后还是被迫放弃,因为那四个妖孽男不是一般的腹黑,她只能是有色心没色胆!她决定还是安安分分的过她的大小姐生活,每日调戏一下府里的小丫头,夜里偷偷溜出去欣赏一下秦淮河上的华灯丽影,顺便逛逛自家美丽勾人的‘销魂院’,不花钱的看看现场版的限制级画面,当然偶尔也会学学琴棋书画,陶冶陶冶情操!然后就呆在钱府里当一辈子米虫.可惜的是,上天偏不让她安生!十五岁那年,一个头戴大红花身穿大红袄配着绿襦裙,涂着香肠嘴的老阿婆,自以为风情万种的扭着水桶腰进了她钱家的大门,美其名曰--提亲!钱家大小姐本来很想一脚将那阿婆踹回她姥姥家去,可是在听到对方提到的名字时,那伸到一半的小短腿,又悄无声息的收回来了。为什么?!因为那人的名字跟送她伪劣产品,害她平白小了几十岁的王八蛋准老公一样!然后钱大小姐就来兴趣了,让她亲爱的哥哥们坑蒙拐骗,弄来了同名公子的靓照,不对,是靓画.丫丫的!名字一样也就算了!居然还敢长成一样!长成一样也就算了,居然还敢来提亲!好吧,你丫的敢来提,姑娘就敢嫁!还怕折腾不死你!可是为什么折腾来折腾去,最后被折腾的人却成了她自己.片段一:“墨墨,这是大哥刚刚从醉香坊买来的桂花夹心小元宵,你不是最爱吃吗?快起来吃吧!”钱大哥捧着小汤碗一脸讨好的盯着床上那一堆一动不动的东西。“一边去!”钱二哥挤开钱大哥风姿绰约的甩回流落的发丝,从怀里掏出一对晃得人眼花的五彩琉璃珠,掐媚的凑近床边:“墨墨,这是二哥出海时从琉球给你带回来的小玩意儿,你看看喜不喜欢?”“哼!娘娘腔让开!”钱三哥豪迈的跨倒床边一把拎开钱二哥,然后咧开刚硬的唇角:“墨墨,这是三哥托人从蜀地带回来的芙蓉兰纹妆花锦,这可是刚刚才出来的新花样,三哥让人给你做新衣裳可好?”床上的那堆东西连动都没动过。
  • 夜少,请签收

    夜少,请签收

    他是贵族公子,传闻他暴怒成性,玩世不恭,六亲不认;她是平民百姓,却因一纸婚约,他将她锁在身边。“喂,你干嘛脱我衣服?”她红着脸,瞪大眼睛看着眼前的男生,心里满是羞耻感,“因为爸妈急于抱孙子!”于是,夜还漫长……
  • 巴菲特最有价值的投资策略

    巴菲特最有价值的投资策略

    本书在系统收集整理巴菲特本人炒股论述的基础上,按照投资操作中选股、估值、市场、买价、组合、持有6个基本步骤,根据巴菲特60多年的投资经验,结合有关炒股投资的研究成果,归纳和分析巴菲特式炒股技巧在实际应用中的操作技术细节,使本书成为一本巴菲特为炒股者讲述如何在投资股票投资市场上赚钱的详细教程,是炒股者在短期内系统学习巴菲特股票投资策略的最佳选择。另外本书整理了巴菲特大量精彩的投资智慧妙语,总结了巴菲特投资策略的基本原则,并结合有关研究成果以及巴菲特经典投资案例分析了这些原则的实践应用,力求为国内广大炒股者学习巴菲特价值投资策略提供了一个较好的借鉴、参考和帮助。
  • 明朝大悲咒

    明朝大悲咒

    本书是熊召政研究明朝历史的感悟笔记,刻画了明朝的皇帝、大臣、读书人、大太监等,同时还叙述了明朝历史上的一些重要事件。在这部书中,作者阐述了自己的历史观,如权臣不一定是奸臣,好人不一定是好官。对这些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作者总有自己独到的理解和剖析,读来令人耳目一新,发人深省。
  • 莫总的独家丫头

    莫总的独家丫头

    洛兹儿就是傲娇的莫初寒的小公主。莫初寒高喊着:“就这样被你征服,喝下你藏好的毒。”洛兹儿:“我不是毒药,我是你的蜜糖!”"知道了知道了,我的小蜜糖。”让我永远爱你,照顾你吧,世间那么复杂,有一个温暖的怀抱那么困难,让我们永远相依每一个日夜。教父:“让我们撒花,祝福小蜜蜂和小蜜糖走进婚姻的殿堂。”抱着儒雅的莫初寒,洛兹儿:“我的山楂树之恋,只有和你才是纯洁。”
  • 制造业复兴

    制造业复兴

    当今企业高管面对的两个最重要的挑战:在不确定条件下的决策,以及企业在社会中的作用。许多(尽管并不是全部)首席级高管表示,大环境的变化改变了自己对消费者行为和竞争态势的假设,因此需要一种新的管理模式。他们认为,我们的时代已经产生了一种“新常态”,它要求采用更为灵活的决策方法——这一主题贯穿一组文章之中。
  • 王妃太凉薄

    王妃太凉薄

    作为即将嫁入皇室的姑娘,背后没点实力怎么行。于是白浅兮就这样被“卖”了。对于这个消息,白浅兮表示:没问题,嫁就嫁呗,她还怕了不成,大不了逃婚啊。话虽然是这么说的,但,君翎安表示,逃婚是不可能的,这辈子都不可能的。
  • 杨译童书经典:豪夫童话(下)

    杨译童书经典:豪夫童话(下)

    书稿收录了豪夫童话的代表作品《幽灵船》《冷酷的心》《施廷福岩洞》等。书稿风格、情调上深受追求奇异、重视想象的浪漫主义文风的影响,充满了意思妙想。故事情节讲究谋篇布局,情节曲折复杂,人物刻画、环境描写深入、细腻,是世界儿童文学史上公认的明珠。
  • 变成了凤凰 失去了爱情

    变成了凤凰 失去了爱情

    碰到低潮,自己鼓励自己。千万别乞求,依靠别人来鼓励你。把敬业变成习惯。短期来看是为了雇主,长期来看是为了自己。爱一个人就是在拔通电话时,忽然不知道说什么好,原来只是想听听那熟悉的声音,原来真正想拔通的只是自已心底的一根弦。世界上最容易被忘记的东西,就是爱情。这个世界永远充满着诱惑。就像狗熊掰棒子那样,看到好的又把怀里的扔了,看到好的又把怀里的扔了,到了最后,留在怀里的其实是个最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