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92900000028

第28章 叶广芩(5)

芩姐的家族小说让我感到强烈的震撼,那么不可思议。我开始探讨芩姐小说题材的变化,以及文风的变化。因为只有我,只有与她有着共同经历的亲人,才能从那些字里行间体会到素材的利用,体会到从生活转向艺术的奥妙。太神奇了,司空见惯的人和事,在她的笔下,一个个是那么的出彩,那么的鲜活。我和家里的其他人一边读那些小说,一边笑着说,这个是谁谁,那个是谁谁,但是合上书本,却又觉得不像,在这些像与不像之间便泛出了艺术。那是作家的升华。

芩姐以前的作品我大多数都读过,从中能体会出她的性格、她一贯的文风,觉得那就是她。按照演艺界的行话来说,那时是性格演员,而现在,变成了成熟的、有着丰富经验的演技派,这一点在她的家族小说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作家个人的经历、文化习惯同影响我们的时代一样,是不能回避的。由于“文革”的冲击和她个人的经历以及所受的教育,她总是无意识地回避家族文化背景,但恰恰是这想要回避的东西,对她却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我们的家庭是个大家族,父亲那一辈儿兄弟四人,虽然都成了家、有了孩子,但还是在一起生活。父亲和三大爷都在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教书,即今日中央美术学院的前身,校长是徐悲鸿。二位老人不仅是陶瓷方面的权威、专家,画儿也画得好,戏也唱得好,而且京胡也拉得好。到了我们这一代,大排行排下来兄妹共十四个,七男七女,我是最末一个,同父异母的大哥整整比我大了四十岁。那些哥哥姐姐们都是多才多艺的,其中有建筑专家、陶瓷专家,有的精通书法、绘画,有的精通古玩鉴赏,他们还有个共同的爱好,唱京剧。听哥哥们说,当时有个叫赵晓兰的女孩也常来我们家参加演唱,唱青衣,后来此人下海,成了名角,在上海专与周信芳配戏。父兄们热热闹闹唱戏的时代我和芩姐都没有赶上,我们出生时,大哥已经去世多年了,只记得小时我和芩姐从家里书桌最下面的抽屉翻出一沓子京剧脸谱,画得规矩,色彩也艳,就像是印出来的,上面还写着人物的名字。母亲说那是大哥画的,大哥二十几岁就死了。我和芩姐玩演戏时,这些脸谱也曾成为我们编排人物的凭借。家族浓厚的文化、艺术氛围的熏陶,对芩姐产生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

知识、生活、情感的积累是芩姐创作家族小说的基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芩姐喜欢的一句话,她努力去做了。而那段炼狱般的生活给她的人生、她的情感带来的磨难则是一种财富,为她的文学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正如作家冯骥才所说:“谁是生活的不幸者,谁就有条件成为文学的幸运儿;谁让生活的祸水一遍遍地洗过,谁就有可能成为看上去闪闪发光的福将。当生活把你肆意掠夺一番之后,才会把文学馈赠给你。”一位记者曾问过芩姐,为什么突然涉足并选择了家族系列小说这个题材,芩姐说:不是“突然涉足”,是必然的开启。她说:“过去回避个人家族文化背景成了我的无意识,那些痛苦的感受实在让人感到可怕,我甚至不愿意回忆他们,把他们看成是一场噩梦。在那噩梦中改变的太多,不变的只有人格。我将这些粗粝与苦涩用泥封起来,不再触动,以享尽今日的轻松与自由。孰料,年沉日久,那泥封竟破裂,从中冒出了浓郁的酒香……”

芩姐在创作家族小说的过程中,完成了个人的超越,家族的超越。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彼得·圣吉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创建学习型组织需要进行“五项修炼”,而这第一项就是“自我超越”。彼得·圣吉说:“自我超越的修炼,则是以我们真心向往的事情为起点,让我们为自己的最高愿望而活。“精熟”‘自我超越’的人,能够不断实现他们内心深处最想实现的愿望,他们对生命的态度就如同艺术家对艺术品一般,全心投入、不断创造和超越,是一种真正的终身‘学习’。”芩姐自从走上文学之路以来,一直追求实现自己内心深处最想实现的愿望,全身心地投入,不断创造,在创作家族小说的过程中,她跳出了自我,超越了自我。我和芩姐探讨过为什么涉足家族小说这一问题,她说:“其实我们的老哥哥姐姐们了解的家事比我要多,受家族文化的熏陶比我更深、比我更有才华,但却由我写出了家族小说。究其原因,这应该得益于我离开了北京,还有去日本的那几年,由于远离祖国,远离北京,远离家族,使我跳出了原来的圈子,拉开了距离,因此可以从另一个视角去审视我们民族的传统文化、社会的变迁,审视我们家族的兴衰和人生的起伏。”著名文学评论家雷达先生在评论芩姐的家族系列小说时说:“……叙述人‘我’是一中年女性,她受新社会教育,还有红卫兵文化、知青文化,以及西方文化的背景,故而常抱着批判的眼光,扮演着理智的、旁观者角色。但问题的复杂在于,她终究是家族的一员,遗传基因、家世烙印、寻根潜意识并未消失,这样的双重角色给小说平添了陌生化的美感。”雷达先生的评论非常精彩,而且非常到位。

多少年过去了,芩姐在外面被人称为作家,得了一个又一个文学奖,但我能够感觉到,她对这些看得很淡,就跟母亲当年对我们的态度一样,得了一百分也不高兴,不及格了也不批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几年,她在农村挂职,住在楼观台,那里是老子讲述《道德经》的地方,她跟我谈论往往是“上善若水,厚德载物”这样的大命题。她变得淡泊而随和……

我想,芩姐她活熟了。

人熟了,文也就熟了。

6.豪爽热情的叶广芩

何镇邦

第一次见到叶广芩,是在1996年夏天百花洲文艺出版社举办的庐山百花洲笔会上。那次应邀参加笔会的作家相当多,有来自陕西的叶广芩和范东峰,来自上海的殷慧芬,来自哈尔滨的阿成和迟子建,来自江苏的储福金和韩东、鲁羊,来自湖南的李元洛、聂鑫森和王开林,来自武汉的方方,当然,北京也去了好几位,其中有尚属军旅作家的石钟山和至今仍是军旅作家的李鸣生。到会的人多,时间又较从容,仅在避暑胜地庐山就逗留了七八天之多,可以说遍游庐山诸景点,更有意思的是相互之间有了个尽情交流的机会。这时候,叶广芩的“家族小说”已在文坛内外发生相当大的反响。见到她,自然很高兴,尤其是她的爽朗、颇有点男性化的性格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记得那次笔会,从南昌到庐山,都是安排我与阿成同住一室,因此除了每天的游览、参观与开会之外,晚上大都以我和阿成共住的室内,聚集一伙人“侃大山”,常来玩的主要有聂鑫森、石钟山等几位,有时,殷慧芬也来凑凑热闹。这种时候,这种场合,叶广芩是不来的,我同她的交流大都是在参观游览的路上。记得有一次,走在庐山的一处林中,范东峰陪着叶广芩,在整个笔会上,老范常陪伴着叶广芩,似她的保镖,大概是由于一同来自西安之故,同我边走边聊,于是才略知她的家族身世和创作情况。有一天登庐山三叠泉,我同叶广芩一起爬上一块大石头上照了相,算是那次笔会留下的一点有意义的纪念。当然,在庐山笔会的那几天,最惬意的还是每天晚饭后坐在邮电疗养院的院里,扶栏远眺暮色中的青山和晚霞,同文友一起天南海北地闲聊,这种时候,叶广芩偶尔也是参加的,我对她的初步了解,也大都是来自那种情景中的闲聊。

1996年夏日庐山相识之后,叶广芩偶尔寄赠她的新作,可一直没有见面的机会。直到2000年5月,我到西安参加公安部举办的公安战线文学创作座谈会,住在丈八沟国宾馆,才再次见到叶广芩。这时候,她已是西安文联党组成员,好像又到周至县挂职担任县委副书记,又适逢西安市文联正在搞“三讲”,她比较忙,只是匆匆见了一面,送给我一部新出的长篇《采桑子》,来不及细谈。只是感到她比几年前更干练更豪爽了。

由于几年来我应《时代文学》编辑部之邀,一直为他们主持“名家侧影”这个专栏,早就有请叶广芩在这个栏目露面的打算,但苦于她行踪不定,联系不上,一直不能如愿,今年夏天,西安的两位朋友来访,他们在西安交大宿舍,与叶广芩是近邻,愿意代为联系。有天晚上,西安的朋友来电话说,叶广芩家有人,可能是她的女儿回家来收拾东西,要我马上打电话过去联系。我照着他们提供的电话号码打过去,接电话的果然是广芩的女儿,她说她妈妈又去了日本,大概九月底十月初回国。我把为叶广芩做一个专栏的打算如此这般地在电话里对广芩的女儿说了一番,望转告其母回国后同我联系。九月下旬,我在青岛参加中国海洋大学为王蒙举办的“王蒙文学创作国际学术研讨会”,突然接到叶广芩从北京打来的电话,说她女儿已转告她我准备为其做“名家侧影”专栏之事,并欣然应诺,准备在北京多逗留几日,待我回京见面后再返回西安。青岛会议结束后,我又去深圳参加一个文学活动,回到北京已是十月二日深夜,拨通广芩留给我的她在京的电话,她高兴地约定次日到我家访我。十月三日,我在寒舍接待了广芩和她的小妹叶广荃,做了一次长谈。除了商定专栏的各种具体事项外,还谈起她把《茶馆》改编为电视连续剧以及准备把编剧所得的三十万元稿酬用来在周至建一所民间文学院的打算,她在周至挂职任县委副书记已近五年,颇了解当地众多业余作者对文学的痴情和艰难的处境,因此打算在当年老子讲道的“楼观台”附近择地建一所文学院,供一些业余作者写作之用,为他们遮风雨,供衣食,也可以兼做招待外来的一些访问周至的文学同行之用。我当然很赞赏她的这一义举,从这里更可以看出她的豪爽与热情,但是当谈及文学院的管理以及经费的缺口如何筹措等具体事宜之时,我又不能不对她这一打算大泼其冷水,因此劝她虽然地也买了,还是暂时放弃这一打算,把《茶馆》编剧的稿费用在更实际更有用的地方去。

一个多月后,我读到由广芩妹妹叶广荃转来的文字、自画像、签名等等,也读到叶广芩、殷慧芬、王阿成为本栏写的文章,我似乎对叶广芩的了解又进了一步,为她的人生经历和豪爽热情的性格深深地感动着。

同类推荐
  • 2011年度诗歌排行榜

    2011年度诗歌排行榜

    滚石填塞去路。深深地下降然后以臂力攀升,如蚂蚁的影子在垂直天梯上匍匐、蜿蜒。野花如雾,涌上我的热泪。赤日蒸晒,峥嵘人间。有纵横之健翮坠亡,顷刻间被虫蚁食尽。石头扑向心,气息崚嶒而凌厉。
  • 我说嗯

    我说嗯

    这是一本四辑合成的短诗集,第一辑题名为《在路上》。包括《我说嗯》《等待》《我想告诉你》《敲门》在内,共计33首短诗。第二辑《局外者》中灯灯共收集了45首短诗。从《春天的敌人》开始,诗集进入了入第三辑组成。这一辑题名是《灌木丛》,别有意味。当一首《桃花劫》的闪现,灯灯似乎找到了必须革新自己以往的写作真谛,她的诗歌感觉又开始了新一程扫描。在整个第四辑《桃花劫》中,灯灯竟然放进了73首短诗,这是灯灯写作求新,求变,求质,求深的结果。与既往写作经验不同,灯灯把自己的写作视域,逐步从高山庙宇,内心墙壁,移向了烟火缭绕的尘世,移向身边的人事,移向历史场景、生活思考和文化反思。并逐渐出现了一批优秀的诗作。
  • 情定法意瑞

    情定法意瑞

    本书是一部电影文学作品集,收入作者近年创作发表的文学剧本4篇。内容包括《情定法意瑞》、《寻找世界密码》、《节振国》、《青山绿水进小区》。4篇文学剧本故事生动,可读性强,对广大文学爱好者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杨宪益中译作品集:罗兰之歌·近代英国诗钞

    杨宪益中译作品集:罗兰之歌·近代英国诗钞

    《罗兰之歌·近代英国诗钞》不仅有中世纪武功歌的代表作品《罗兰之歌》,还有杨宪益先生亲自选译的49首英语近代诗歌,囊括了叶芝、艾略特、奥登等现代著名诗人的诗作,其中多数均由杨宪益首次译成中文,至今仍为独本。《罗兰之歌》是法兰西古老的英雄史诗,与英国的《贝奥武夫》、德国的《尼伯龙根之歌》并称为欧洲文学的三大英雄史诗。杨译本生动还原了史诗昂扬的战斗精神与爱国情怀,罗兰牺牲等诗节读来催人泪下。《近代英国诗钞》所选诗歌均创作于二十世纪两次世界大战的间隙,而杨宪益先生选译这些作品的原因也正如他在序中所言,“过去中国和欧洲国家处境不同,但当时中国青年也同欧洲青年一样,经过迷惘失望和追求,对祖国和世界人类前途保持了美好的理想和希望。”《罗兰之歌》与《近代英国诗钞》两部作品合为一本,更是凸显了西方诗歌在主题和形式上的古今之变。
  • 蒲宁文集(诗歌 散文 游记卷)

    蒲宁文集(诗歌 散文 游记卷)

    本书共收录诗歌一百四十首,散文十八篇,游记六篇。蒲宁的诗歌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咏景诗,吟咏俄罗斯四季的美景;一类是感怀诗,抒发哲理感慨,意象悠远,深婉含蓄,发人遐思。一类是爱情诗,此类诗在其诗歌创作中所占比例微小,仅数十首。这些诗歌是蒲宁创作中当之无愧的璀璨明珠。蒲宁的散文在他同时代人中一直被视为楷模,他的散文细节真实,富有韵律感与节奏感,即便描写自然也绝不脱离人的生活流程。他能将诗、画与散文熔为一炉,读他的散文犹如欣赏一幅幅俄罗斯风情画卷。蒲宁的游记多写他在异国游历的见闻和感受,文笔优美。
热门推荐
  • 我的冰山总裁老婆

    我的冰山总裁老婆

    (无线爽文经典,万订作品)他是赫赫有名的战争机器,让地下世界闻风丧胆的“死神。”因一场事故回归都市,跟冰山女总裁订立有名无实的婚姻。这是一个龙游都市,逍遥人生的故事。读者群:568992156
  • 京都旧梦谪皇孙

    京都旧梦谪皇孙

    贵皇孙,远谪仙。金枝玉叶,零落漂泊。养子,嫡孙,皇叔,父皇……朝堂变换,波云诡谲,韬光养晦,转眼成空,何处是归途。
  • 白纸门

    白纸门

    这是河北文坛的“三驾马车”之一关仁山长篇巨著,是作者又一部以 雪莲湾为背景长篇典范作品。作品围绕有上百年剪纸传统的麦氏家族和远 近闻名的造船世家黄氏家族进行了全方位的描写。作品的写作真实入微地 反映农村生活,以文学作品记录农民的生存状态和命运起伏,并能引发人 们对当代农民问题的关注与思考。关仁山以冷峻客观的笔触描写现实生活 ,努力关注当下生活,大胆直面社会问题,揭示社会矛盾,表现出一种直 面现实的现实主义精神与勇气。
  • 不灭玄帝

    不灭玄帝

    苏家少主,从小到大受尽冷眼嘲讽,机缘巧合之下得至母亲遗留神阶玄功诛仙吞天诀,之后,凭借自身实力夺得全城最强,从那以后,他步步变强,弹指灭燕家,杀天位天才,得天阶玄魂,闯四方绝地,咬牙苦修炼,吞噬无尽玄魂,鏖战天下各族,融合各种血脉,保护最重要之人。
  • 一折子戏

    一折子戏

    关于主线感情故事在be和he里的融合的挣扎一部想逆于传统的渣作。
  • 全能奶爸

    全能奶爸

    一个来自未来的卡哇伊女儿,一张无限额度的银行卡,奶爸人生从美食开始~
  • 沧澜帝妃

    沧澜帝妃

    “皮鞭,榴莲,搓衣板,任爱妃挑选。”“……”“爱妃笑一个,为夫认打认罚。”“……”“爱妃跟我说句话,你让为夫跪哪儿,为夫就跪哪儿。”“……”矜贵淡漠的帝尊前世犯了一个错,弄丢了心爱的女孩,今生放下身段,低声下气,委曲求全,捧着怕摔了,含着怕化了,宠得那叫一个无法无天——总之一句话,无所不用其极地要挽回心爱之人的芳心。手下九大护法齐齐目瞪口呆:说好的尊贵霸道强势冷酷无情呢?帝尊表示,冷酷无情霸道强势那是留给外人的,对待自己的心尖宠妃……嗯,只能床上强势。
  • 贾氏谭录

    贾氏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早懂经济学,早过好日子

    早懂经济学,早过好日子

    本书分析了生活中常见的经济学现象,并力求从中为你挖掘出最多的经济学信息,探测到最多的经济学秘密!它将在最贴近你的生活小事中为你进行经济思维的超级解密;它将带你透过生活中的千姿百态,看经济学的力量有多么不可思议;它将传授给你与众不同的智慧,教你懂得如何抉择才更能让自己游刃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