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93800000011

第11章 儒家文化(3)

郑玄受东汉末期“党锢之祸”的迫害,“隐修经业,杜门不出”,集中精力,潜心注经。“凡玄所注《周易》、《尚书》、《毛诗》、《仪礼》、《礼记》、《论语》、《孝经》、《尚书大传》、《中候》、《乾象历》,又著《天文七政论》、《鲁礼褅袷义》、《六艺论》、《毛诗谱》、《驳许慎五经异义》、《答临孝存周礼难》,凡百万余言”,最终创立“郑学”。流传至今的《十三经注疏》中,《毛诗》、《周礼》、《仪礼》、《礼记》仍为郑玄所注。郑玄通过精心的校勘和精审的诠释,融会今古,兼采众长,使经学从严格的师法、家法和繁琐的章句之学中解脱出来,从而吸引了大批儒生学者归附于郑门。郑玄所注经书问世后,其他今古文经注多被后世摒弃,经学至郑玄而一变。

两汉经学至郑玄遍注群经而得到了全面的总结,但汉末外戚宦官专权,党锢之祸迭兴,加之长期战乱,阻塞了儒生的进身之阶,经学逐渐走向衰落。三国曹魏统治者开始推行九品中正制的官吏选拔制度,注重门阀等级,只靠经明行修的儒家读书人已经很难登上仕途。利禄之路的断绝,使经学更加衰微。在经学内部,三国魏经学家王肃有意与郑学作对,融会今古,遍注群经,兴起“王学”。王肃作为司马昭的岳父,其学得到日渐得势的司马氏的支持,成为经学权威。郑、王之争加速了经学的衰微。西晋以后,家世阀阅成为仕进的唯一依据,出现所谓“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局面,今古文经学在政治上的意义已不重要。今文经学著作大多在此后散佚,只有古文经学著作借助郑学、王学简洁明了等优势延续一线之传。

(第四节) 魏晋玄学化儒学及隋唐义疏化儒学

汉魏之际,社会持续动乱,经学衰微,要继续推行封建的纲常名教来治理社会,就必须用新的理论和思想为儒学注入新的活力。在时代的呼唤之下,人们开始重新认识先秦诸子百家的思想,力图为纲常伦理找到更为可靠的依据。在这一探索过程中,出现了研究《老子》、《庄子》、《周易》的热潮,士大夫并称之为“三玄”。他们或夸耀出身门第、容貌仪止,或从事虚无玄远的“清谈”,以此代替讲经习礼。他们跳出皓首穷经的经学之路,以思辨义理代替章句之学,最终导致魏晋玄学的产生。

一 玄学化儒学的演变发展

魏晋时期,玄学家们以本与末、有与无、名教与自然、才与性、言尽意与言不尽意等抽象的哲理问题作为谈论对象,企图以老、庄的道家思想改造儒家名教,宣扬“名教本于自然”、“名教即自然”的玄学思想。

玄学兴起于曹魏正始年间(240-249),代表人物是何晏和王弼。何晏雅尚《易》、《老》,著《论语集注》。王弼注《老子》、《周易》,并作《周易略例》、《论语释疑》。他们引进老、庄“以无为本”的学说来诠释儒学,企图调和名教与自然的矛盾,对汉代以来烦琐的儒学进行了精心的玄学化改造。他们倾向于道家的“任自然”,提出“贵无论”的主张,将汉代天人感应的神学目的论,改造成为“有无本末之辨”的玄学本体论。依据这种理论,在名教与自然的关系上,玄学家们认为自然是本,名教是末,因而“名教本于自然”,由此为名教的存在找到了新的理论依据。将之运用到政治上,便为“圣人体无”,人君当效法自然,拱默无为,委政于臣下。这样的玄学,实际上是为当时曹爽、司马懿党争中的曹氏一党垄断政权作理论宣传。

司马氏掌控曹魏政权之后,以嵇康、阮籍为代表的“竹林名士”,蔑视和不满于司马氏标榜名教,诛除异己,杀害名士,改朝换代。但他们又不敢正面反抗,于是在行为上不守礼法,旷达不羁;在理论上谈玄说虚,师法老庄,猛烈抨击名教。阮籍说名教是“乱危死亡之术”,当时所谓的礼法之士,不过像裤裆中的虱子一样,“行不敢离缝隙,动不敢出裈裆”,“上欲图三公,下不失为九州牧”,实际上是一群利禄之徒。嵇康公开“非汤、武而薄周、孔”,倡言“越名教而任自然”,主张“崇简易之教,御无为之治”。这实际上进一步冲击了儒家学说。

西晋时期玄学的代表人物是向秀和郭象。向秀作《庄子注》,后来郭象又加以补充、发挥,进一步振起玄风。他们发展了何晏、王弼“贵无论”思想,创立“独化论”,认为“生物者无物,而物自生”。在自然与名教方面,他们提出“名教即自然”的理论,倡言“圣人虽在庙堂之上,然其无异于山林之中”,人们都应该任由礼法名教、君臣上下、富贵贫贱等自然发展,不应干涉或强求。他们说:“以小求大,理终不得,各安其分,则大小俱足。”所以,向秀、郭象之论实际上是为门阀士族统治作理论论证,为门阀士族的执政与享乐找借口,因而得到官方的欣赏和提倡。

东晋以后,玄学开始同佛教结合,许多清谈名士都竞谈佛理,而许多僧侣也都长于清谈。儒学不仅玄学化,而且受到了传自域外的佛学的严重挑战,出现佛学化趋向。在南朝时期,兼通儒、释、玄成为儒学家和儒学著述的特色。

二 南学、北学与儒学传统地位的延续

由于玄学的兴起,佛、道二教迅速发展,儒学不仅玄学化、佛学化,表现出“儒玄并综”、“儒玄双修”的特征,而且远不如两汉时期兴盛。但是,官方正统统治思想仍然是儒学,儒家纲常伦理、道德礼治仍然是维系社会运转的重要思想支柱和制度保障。

东晋十六国以来,胡族统治者为争正统,“儒本道末”思想的提出和玄学向儒学的靠拢,使儒学在一定程度上重新受到统治者的重视。南北政权都采取了许多措施加强儒学,使儒学在南北朝时期得到了持续发展。其高峰,大致南朝在梁武帝统治时期,北朝则在孝文帝改制以后。

随着政治上南北分治形势的出现与发展,儒学在发展过程中也分化成南学和北学。南学指东晋南朝的儒学,而北学指北朝的儒学。南学、北学在治学趋向、所奉经典、治学方法等方面均有较大的差异。总的说来,南学继承了魏晋玄学之风,着重从综合、抽象义理的角度探求儒学精神,用老庄玄学的思想来改造儒学经义,注重文辞,较为虚浮华丽;北学延续了东汉经学,尤其是郑学的学风,注重兼通博考,讲求儒学经义,受老庄思想影响较少,较为朴实。当时就有“北人看书,如显处视月,南人学问,如牖中窥日”之说。由于南朝继承了中原儒学文化,并在玄学的方向上持续发展,所以自当时起,人们均以南学为儒学正统。东魏高欢就说:“江东复有一吴儿老翁萧衍者,专事衣冠礼乐,中原士大夫望之以为正朔所在。”

魏晋南北朝儒学是在与玄学、佛教和道教的较量中发展起来的。儒学作为以伦理、政治为轴心的人文之学,在哲学思辨方面不如玄学和佛、道二教,但她与国家制度、法律和公私生活关系密切,因而儒学在儒、玄、释、道中仍居于首位,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着重大作用。在加强皇权、重振封建纲常、建立中原正朔形象、感召四夷、建立大一统,尤其是在北方“以夏变夷”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 隋唐义疏化儒学

受到佛教经典阐释方式、佛教登坛讲经之风的影响,南北朝时期,儒学一变两汉明经之风,盛行义疏之学。义疏乃对经注而言,注以释经文,疏则演注义。南北朝诸儒治经多自出义疏。皮锡瑞说:“夫汉学重在明经,唐学重在疏注。当汉学已往,唐学未来,绝续之交,诸儒倡为义疏之学,有功于后世甚大。”南北朝义疏于隋唐经学有筚路蓝缕之功。

南北朝时儒学分立,南北儒学经典、义疏各异。随着隋、唐全国的统一,儒学思想的统一被提上议事日程。隋朝陆法言综合南北之学,写成《切韵》五卷,统一了书面的声韵,而儒学的统一并没有完成。唐朝初年,统治者进一步采取措施改变以前儒学多门、师法各异、章句繁杂、义疏不同的状况。太宗下令颜师古、孔颖达等正定五经文字,撰著五经义训,在以南学为本、兼取南北学术之长的基础上,最终完成了官修的《五经定本》、《五经正义》。同时,唐朝在选举制度方面确立了自愿报考、分科考试、择优录取的科举取士制度,明令每年明经取士以《五经正义》为标准,儒学由此结束了分裂局面,实现了统一。

唐朝廷颁布《周易》、《尚书》、《毛诗》、《礼记》、《左传》五经义疏之后,又出现了私修的《周礼》、《仪礼》、《穀梁传》、《公羊传》义疏,合称“九经注疏”或《九经正义》。唐玄宗开元年间,新增的四经注疏也用作开科取士的标准。

唐朝《九经正义》总结了自汉代以来的儒学,对儒家各种学说做了统一工作,并且成为科举考试的标准。不过,《九经正义》的编纂奉行“疏不破注”的原则,加之唐朝科举考试只要求墨守诸经正义的定论,不允许有所突破,儒学由此停滞不前。除此之外,当时科举以考试诗赋的进士科为重,明经科不受统治者和士人的青睐。同时,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重的原则,佛、道二教十分兴盛,并在理论思维,尤其是在心性论上占据优势。外部环境严重制约了唐代儒学的发展。

唐天宝十四年(755),安史之乱爆发。从此以后,藩镇割据,王权旁落,唐朝走向衰落。面对混乱不堪的现实,儒家学者开始站出来复兴儒学,挽救唐王朝的衰亡,由此形成一股强劲的儒学新风。韩愈提出“道统论”,尊儒排佛,发挥《大学》、《中庸》之义,宣称要把孔、孟之道继续传承下去,并加以发扬光大。柳宗元则以“天人不相预”的思想,批判“天人感应”论,进一步清算儒学中的神学迷信思想,并与刘禹锡、李翱等一道,以儒为主,统合三教。他们还在文学上发起古文运动,倡导“文以载道”,企图利用文学形式宣扬儒家的仁义道德。与此同时,以啖助、赵匡、陆淳为代表,冲决经学樊篱,荡弃家法,凭己意解经,并借以针砭时弊,兴起了“《春秋》三传束高阁,独抱遗经究终始”的新《春秋》学。中晚唐儒学新风为宋代儒学的复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五节) 宋明理学化儒学

从西汉到隋唐的一千余年间,儒学偏重于名物制度、章句训诂,讲究师承家法。历史上将这一时期的儒学称为“汉学”。进入宋代以后,经传笺注的传统遭到遗弃,代之而起的是疑经惑传、以己意解经、讲求义理的新风尚,并逐渐形成了带有鲜明时代色彩的新儒学。历史上将其称之为“宋学”。在吸收先秦诸子、佛道二教,尤其是佛教哲学基础上形成的以程朱理学、陆王心学为核心的宋明理学则是宋学中最为核心的内容。

如果说玄学开启了儒学走向精微的哲理化,那么理学则更强化了这种趋势,并使儒学成为一种极富思辨色彩、超越佛道二教的哲学。宋明理学回应加强中央集权,防止地方割据,抵抗外来侵略,镇压农民起义,挽求统治危亡等时代需求,并沿着学术自身的逻辑向前发展。它以儒家纲常伦理为核心内容,以精巧的哲学思辨为理论基础,从宇宙本源的高度论证 了封建纲常伦理的合理性,成为封建社会后期六七百年的统治思想。

一 程朱理学

程朱理学又称“道学”,“宋初三先生”胡瑗、孙复、石介被称为“理学先驱”。他们尊崇儒学,排斥佛、老,不囿于传统注疏陈说,以“君臣父子、仁义礼乐”为“体”,以“诗书史传子集”为“文”,以“举而措之天下,能润泽斯民,归于皇极者”为“用”,通过其教学等活动而广泛影响于世。

继“宋初三先生”后,“北宋五子”周敦颐、张载、邵雍、程颢、程颐成为程朱理学的创始人,至南宋又出现“东南三贤”张栻、吕祖谦、朱熹,而由朱熹集理学之大成。

(一)“北宋五子”及其成就

周敦颐(1017-1073)原名敦实,字茂叔,湖南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人,人称濂溪先生,后世尊称为“理学开山祖师”。周敦颐著有《太极图说》、《易通》等书,其学被称为“濂学”。周敦颐糅合儒、道思想,提出“无极而太极”的宇宙生成论,认为宇宙的本源是太极(无极),太极动静生阴阳,由阴阳而生五行,由五行而生万物。周敦颐又提出“主静立人极”的伦理修养思想。他主张“定之以中正仁义”,以建立符合统治要求的政治原则和道德标准,“俾人自易其恶,自至其中”。由于“欲动情胜”不可收拾,周敦颐又倡言“主静”、“慎动”,并以“立诚”的方式要求人们照着伦理道德标准去规范行为。

张载(1020-1077)字子厚,长安人,因家住陕西郿县横渠镇,世称横渠先生,所著有《正蒙》、《经学理窟》、《横渠易说》及《西铭》、《东铭》等。张载讲学关中,所创学派称为“关学”。张载虽为程朱理学创始人之一,但与理学正宗不同,而以“宗盟斯文,羽翼道统”,附翼于程朱理学。张载以“气”为万物本源,认为“太虚即气”,“太虚不能无气,气不能不聚而为万物,万物不能不散而为太虚”。气、太虚(宇宙)与万物三者实际上是同一实体的不同状态。张载认为每个人都有“天地之性”和“气质之性”,二者乃是善恶的根源。只有“自明诚”、“自诚明”两种修养方法,才能“变化气质”,因此,要“立天理”、“灭人欲”。通过《西铭》一文,张载提出了“理一分殊”的思想,认为事物各有区别,但每事物的本性决定于存在天地间的惟一的天性。此外,张载还提出了“穷神知化”、“穷理尽性”的认识论,又认为“德性所知,不萌于见闻”。

邵雍(1011-1077)字尧夫,自号安乐先生,谥康节,人称康节先生,河南共城(今河南密县东北)人。他长期隐居于洛阳,与司马光、程颢、程颐等关系亲密,所著有《皇极经世书》、《伊川击壤集》等。邵雍糅合儒、道思想,以图书、象数之学解释《周易》,建立了一个庞大的先天象数学理论体系。邵雍借《周易》的象数变化来推演宇宙的生成变化,认为宇宙的生成是象与数的演变,如切西瓜一样,一分为二,二分为四,不断发展变化。程颢称之为“加一倍法”。同时,邵雍又以“元、会、运、世”的循环论,借助《春秋》学来看待、评定历史,形成了“皇、帝、王、霸”,一代不如一代的倒退的历史观。

程颢(1032-1085)字伯淳,学者称明道先生,程颐(1033-1107)字正叔,学者称伊川先生,洛阳人,人称大程、小程,又合称为“二程”。二程少年时曾受业于周敦颐,其学被称为“洛学”,对理学的形成起到了最为突出的作用。二程以“理”、“天理”作为自己思想体系的核心。程颢自称:“吾学虽有所受,天理二字却是自家体贴出来。”二程认为理是宇宙的本源,先于气而存在,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最高准则,社会等级秩序、人伦道德都是天理的体现。在天理、人欲关系上,二程认为二者不可并立,主张“灭私欲则天理明”,宣扬“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他们还进一步提出用“主敬”、“涵养”的修养方法,“格物致知”的认识方法,去消除蒙蔽“天理”的“人欲”。二程洛学强化封建纲常伦理,最终造成了“以理杀人”的严重社会后果。

(二)“东南三贤”与朱熹的集成之功

北宋五子之学以周敦颐濂学、二程洛学为正宗,张载关学、邵雍象数之学则被看作理学辅翼。二程洛学经杨时、胡安国、尹焞、胡宏等人的传播,在南宋乾道(1165-1173)、淳熙(1174-1189)年间兴盛起来,并由朱熹集其大成,最终完成理学的建构。与朱熹同时而稍前,出现了以张栻为代表的“湖湘学”,以吕祖谦为代表的“婺学”。

张栻(1133-1180)字敬夫,号南轩,汉州绵竹(今四川广汉县)人。他从传承二程洛学的胡宏问学,“发明天理而见诸人事”,明人伦,剖析义利之辨,论“持养”本诸“省察”,注重“涵养工夫”,尤重“力行”,在理学上颇有建树。张栻与朱熹从过甚密,对朱熹集理学之成有重要的讲益、辅助之功。

同类推荐
  • 英雄格斯尔可汗:蒙古族民间英雄史诗(中华大国学经典文库)

    英雄格斯尔可汗:蒙古族民间英雄史诗(中华大国学经典文库)

    本书选译的是内蒙古著名民间艺人琶杰演唱的诗体《英雄格斯尔可汗》中的两卷:《镇压十二头魔王之卷》和《北方部落保卫战之卷》。前卷写格斯尔镇压十二头魔王,从魔王手中救出妃子阿尔勒高娃的经过,歌唱了格斯尔的惊人毅力和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后卷写沙赉河三汗为了抢夺格斯尔的另一妃子若穆高娃,乘格斯尔外出镇压十二头魔王之际,发动侵略战争,侵入格斯尔家乡。由于格斯尔可汗的叔父朝通叛国通敌,致使格斯尔的三十员大将和三百名先锋在保卫战中先后阵亡,国土沦入敌手。格斯尔闻讯后,悲愤填膺,决心赶回,严惩敌人,收复国土。诗歌风格简练明快,粗犷遒劲,歌颂了主人公们所进行的激烈悲壮的正义战争,赞扬了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
  • 大运河传

    大运河传

    大运河的长度是世界运河之首,它纵贯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联结了五大水系。作为一条人工开凿的长河,它见证了春秋、隋、唐、宋、元、明、清的历史,它曾为发展南北交通,沟通南北经济、文化和政治统一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大运河的生命之路曲折漫长,它曾是国家的生命线,维系着封建王朝的兴盛,也浸透着黎民百姓的苦难;它更是中国水利工程史上的一座丰碑,从它由繁华转为衰落的过程中,可以观照中华民族的发展史。《大运河传》挖掘与大运河相关的纷纭史料,站在中华文明史和世界文明发展史的高度予以审视、整合,以“时间篇”“空间篇”的结构,完整地勾勒出了大运河两千多年来从开掘到更道的军事史和漕运史。
  • 刘君祖完全破解易经密码(第5辑)

    刘君祖完全破解易经密码(第5辑)

    《刘君祖完全破解易经密码》系列书是海内外公认的易学大家刘君祖先生历时四年多,对《易经》六十四卦作透彻详尽的解读,以深入浅出的方式洞悉决策模式,把《易经》智慧延伸在现代生活中,更进一步通过依经解经的方式,以易理和其他学术相印证,如儒家、道家、佛家、兵家,以及中医养生与企业管理等,在在圆融无碍,使得我们对《易经》六十四卦爻符号的无字天书不再陌生,进而欲罢不能、意犹未尽。
  • 思考成才(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读本)

    思考成才(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读本)

    本丛书筛选内容主要遵循以下原则要求:(1)坚持批判继承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不全盘肯定,也不全盘否定。坚持抽象继承、演绎发展、立足当代、为我所用。(2)坚持系统整体的原则。注意各历史时期分布;注意各民族的进步人物;注意各层面人物;注意人物各侧面。做到:竖看历史五千年,纵向成条线;横看美德重实践,横向不漏面。(3)坚持古为今用,为我所用原则。在发掘美德资源时,特别挖掘古代人物故事、言论,注重寻找挖掘各阶层、各民族的传统公德、通德、同德;注重人民性、民主性、进步性、发展性、普遍性、抽象性,不求全古代,不求全个体。
  • 德国精神

    德国精神

    在当今世界主要大国中,说起别的国家,国人或许总是很容易说出这样那样的批评,但说到德国的时候,国人却几乎是众口一词的褒扬。在我们的意识中,德国精神是和严谨、忠诚、顽强、毅力等词语联系在一起的,因此也就有了“真的很德国”这样的广告词。作为当今世界的一个主要国家,德国无疑有其伟大优秀的一面,就这一点来说,国人对德国的褒扬是有根据的。
热门推荐
  • 重生之锦绣婚程

    重生之锦绣婚程

    ——联姻前某夜,某男夜潜进她的房中,扮作采花大盗,对她上下其手。他问:“你不怕?”她满脸媚笑,“怕什么?怕你会将本宫吃了么?”他轻浮道:“原来你是这么迫不及待。”她脸上的笑容越发灿烂迷人,“是啊,本宫真有点迫不及待……”话间,一根细小银针狠狠地往他手臂迅速扎去。哼!占了本宫的便宜,就要付出代价的,不毒死你也会折磨死你。——婚后生活,丫鬟终于憋不住问她:“公主,你干嘛宁愿搂着抱枕睡,也不跟王爷同枕,甚至将他赶到别的女人房里?”“哎呀!这怎么说呢,男人嘛不都是一样的,被女人抱多了,就自然不好用,就好比再粗的铁杵久了也磨成绣花针,他曾流连花丛多年,你确定他还能用吗?”“嘭——”的一声响起,大门被踢开,一个高大俊美的男子走进来,面容怒极,指着她道:“轩辕臻,你敢说我那里不行!”某女吓了一跳,但很快恢复镇定,媚笑道:“王爷,本宫没说你不行啊。”某男冷笑,直接将她扑倒床上,以实际行动让她知道自己是铁杵还是绣花针……★以上是小片段,下面才是简介:他说,若有一朝我登上权力最高位置,以天下最尊贵之聘迎娶你,让你成为天下最尊贵的女人。然而,在她的家族,她的亲人惨遭灭门后,临死前她才知道,原来之前所有的承诺和幸福,只不过是一场骗局、一桩笑话。借尸还魂?很荒谬吧。但奇迹真的降临在她身上,让她重生在邻国公主身上,带着满腔的伤痕与仇恨,以联姻之名,重返故土……传言,他因举发炎家谋反有功,受到群臣拥戴,坐上太子宝座,权势滔天。据说,曾许诺的最尊贵之聘迎娶终梦想成真,只是站在他身边的竟是她推心置腹,无话不说的闺蜜。听闻,曾恶名昭彰、正邪难分、道德败坏的雍亲王,改邪归正,重返朝堂,与太子争夺战天下。她再不是任人宰割的羔羊了,这次,换我为刀俎,人为鱼肉,一步步辟开血路,爬向权力核心,誓要将谋害她家族的人,一个个得到该有的报应……只是没想到,一心报仇雪恨的她,却卷进两王相争却没有硝烟的战场中,到底是爱情的战争,还是阴谋的较量?然而,当宫闱秘密一件件如抽丝剥茧般被一点一滴剥开,原来真相竟然是如此不堪。事到如此,她已无路可退,只能向前!她相信,只要够坚强,阳光总会照落她身上!★本文绝对是一对一,女强男强,男女主身心干净,腹黑VS腹黑,亲爱的,喜欢的话就加入书架收藏支持个,谢谢!!!(>^ω^<)喵~
  • 巨龙研究协会

    巨龙研究协会

    刚刚穿越到西兰大陆的方莫,轻而易举的就被自己的哥哥,贝特鲁·尼古拉斯给骗了。他失去了继承权,却拿到了巨龙研究协会会长的头衔。顺带一提,他还是巨龙研究协会秘书长、兼秘书、兼卫队长。这个世界,怎么可能会有龙呢?人们用此嘲笑尼古拉斯家族出了一个傻子,放弃了继承权,却拿到了一个没用的东西。这个世界,怎么就没有龙呢?方莫看着手中的一个小蜥蜴,它生出了一队肉肉的翅膀……热情似火的烈焰龙,可爱幸运的雅克龙,高贵典雅的雪山龙,高傲英气的天空龙,青春洋溢的蜜蜂龙……方莫用事实,告诉了整个大陆:“这个世界,真的有龙,不仅有,还很多!不仅多,还能变成美少女!”
  • 街心花园

    街心花园

    刘浪,生于70年代,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黑龙江省作家协会签约作家,鲁迅文学院第十五期高研班学员。若干诗歌、中短篇小说发表于《飞天》《文学界》《山花》《作品》等数十家期刊,多篇小说被《小说选刊》等报刊转载。
  • 风月未央

    风月未央

    我本来只是一个高中生而已,突然出现的奇怪萌女郎还以为是上天的馈赠,可是没有想到,后面还有更大的惊喜……
  • 君临幻月

    君临幻月

    宇宙潮汐,日月循环更替,无不展现宇宙规律。众神创造三千世界,其中有幻月界,呈月之光华,循月之力而诞生。永辉城中有一子一女由神迹中诞生他们将一步步谱写历史将问月剑宗重振于世一段旷世之恋两位惊世之神!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猫叫春

    猫叫春

    三十多岁的光棍李忠民骑摩托车到村口,停下来等老皮和小春。每天早上都是他先到这儿的。三人在村口聚齐,一起去县城。最近他们在一处建筑工地上刷墙,早上去晚上回来。走到村外的岗坡上,看到有个女人在李忠民的瓜田里摘甜瓜。说是瓜田,其实是在庄稼地里辟出一小片,有二分地吧。种瓜不是卖,是自家吃的。乡亲们大都是这样。老皮朝瓜田里望一眼:“是柳叶青那个烂女人。”小春就跟李忠民说:“你看她在你田里摘瓜呢,撵上去干了她。”李忠民腼腆地笑了一下,没吱声。不过,看到有漂亮女人在他田里摘瓜,心里却有几丝喜悦和熨帖。
  • 重生之超级狂仙

    重生之超级狂仙

    【最火爆免费新书】「无敌文」极品美女,权势金钱!神级功法、绝世神兵、逆天灵药,都是我的!重生归来的林凡,吊打一切不服,从都市开始无敌,谱写最强狂仙神话!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逾期久候

    逾期久候

    她本以为她很幸福,她拥有很多人羡慕不来的东西,闻名的家世,从小到大的好姐妹,青梅竹马的好朋友,和在她八岁那年进入她家的他。她本以为自己拥有了一切,直到那个女人闯入她平静的生活,揭开了他的秘密。她才知道那些所谓的暧昧都是利用,为了达到他的目的而不折手段。此去经年之后,她失去了一切,朋友的背叛,青梅竹马离开,心里唯一剩下的执念又是什么?当恨与爱折磨着自己的时候,阴谋忽然降临,一步步揭开那些真相之后,等待着她的又是什么………